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南昌市 >> 进贤县 >> 前坊镇

前坊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前坊镇谷歌卫星地图)


前坊镇简介

  前坊镇位于进贤县西北部,距县城22公里,辖区总面积88.8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垦殖场(内有100个自然村、98个村小组)。全镇总人口31970人,其中:农业人口30230人,非农人口1740人。全镇耕地面积41000亩,其中:水田15907亩、旱地25093亩、林地33468亩,另有22698亩的退耕还林,其中:果业3576亩、油茶15591亩、茶叶4380亩、花卉苗木1000亩、水面6100亩。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630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709万元、工业总产值187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0元。
  前坊镇地处青岚湖畔,1998年撤乡设镇,2001年撤乡并镇,原茅岗乡并入前坊镇。1998年按照上级规定,前坊镇实行移民建镇,前坊集镇整体搬迁,镇政府所在地是移民建镇新集镇,整个新镇规划布局为“井”字型,总面积3平方公里,主街道宽32米,次街道宽24米,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建有自来水厂,拥有文化活动中心,设有环卫所,基本实现了“四化”:美化、硬化、绿化、亮化。
  前坊镇山水资源和农副产品较丰富,全镇经济以经营农业为主,以油茶、茶叶、花卉苗木、水果和天然优质矿泉水资源为主的特色产业优势日益显现。优质天然地下矿泉水资源分布广、水源足、水质优,目前已有三大矿泉水投放市场(雨飞、茅岗泉、鄱源),效益较好,现尚有两口井深152米的优质矿泉水开发项目正在招商洽谈之中,不久,可望投入生产。
  前坊镇有完中一所,有小学12所,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1个所。全镇水利设施有:7座水库、4条圩堤、3座排涝站、79座电灌站。镇、村公路四通八达,形成网络,近几年镇政府在财政较为因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共硬化路面98.1公里,自然村通水 泥路率达85%,太平渡通往南昌塔城乡、马咀渡通往南昌幽兰镇,交通十分便利。
  展望“十一·五”宏伟蓝图,前坊镇的发展思路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利用名人、提升名气、打造名镇为抓手,锁定一个目标,这就是富民强镇,建设山水田园魅力新前坊,围绕二大主题:稳定、发展;强化三种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发展意识;寻求四大突破:观念上的突破、思想上的突破、措施上的突破、面貌上的突破;做强五大产业:油茶、茶叶、矿泉水、花卉苗木、休闲观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2万人 88.8平方公里 360124108 330000 0791 查看 前坊镇谷歌卫星地图

前坊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西湖李村 ·进贤县旅游·进贤县特产·进贤县十大特产·进贤县十景·进贤县 0

----

查看 西湖李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平村 ·进贤县旅游·进贤县特产·进贤县十大特产·进贤县十景·进贤县 0

----

查看 太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坊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民和镇

  民和镇历史悠久,宋朝初期已具规模,自立县以来,就为县治所在地,历来是进贤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民和镇位于鄱阳湖南岸,省会英雄城南昌东南60公里处,称之为南昌市的东大门,2001年底撤乡并镇,将邻近的凰岭、捉牛岗、云桥三乡并入民和镇,使一个单纯的民和城区镇变成了城乡型结合镇。全镇总面积为152.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万人,非农业人口8.7万人,约占进贤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民和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镇共有耕地面积64000亩,其中水田51618亩,旱地12382亩,盛产稻谷、大豆、黑芝麻、花生、油菜、红薯等。林地面积5800亩,宜果林地3400亩,水域面积6000亩,水体肥沃,饲料丰富,十分适宜鲢、草、鲫、鲤、蟹、虾等各类水产品繁养,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湖山秀美、田畴相连,民和镇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邦”的美誉。    民和镇区位优势突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水电充足。京九铁路在距本镇20余公里的向西站交汇,浙赣铁路复线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经镇区而过,以本镇为中心通至全县22个乡镇的公路全部水泥化上等级,全镇22个行政村全部修通水泥公路,40%的自然村通了水泥公路,14个行政村开通了县城公交车,是名符其实的南昌市东大门进贤县的“交通枢纽”之地。镇村电话实现了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覆盖全镇,水电供应充足,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倬倬有余。.  

李渡镇

  李渡镇属南昌市进贤县管辖,位于进贤县西南部,地处抚河中下游,当今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的故乡,江西省重点镇,进贤县经济重镇,总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23000亩,总人口4.5万人,其中集镇人口1.8万人,辖14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3万元,区域财政收入2000多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近10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681元。   李渡镇是个千年古镇,历来为昌,抚间的一座重要商埠,历史上曾与景德镇、鹰潭、樟树齐名,享有“走遍天下路,不如李家渡”的美誉。      李渡镇是中国白酒发祥地,江西名酒之乡,中国出口烟花基地,全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重点地区之一,2002年8月,在对原李渡酒厂老厂房改造挖掘地基地时,发现古代烧酒作坊遗址,经省文物局考证,并报国家文物局论证确认为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距今800年,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始于元代”相吻合,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是至今中国白酒考古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酒作坊,被誉为中国白酒考古重大发现。               近年来,李渡镇坚持“以工强镇,超常开放,人财回归”的战略,发挥人才和产业优势,全力打造“李渡酒,李渡烟花,李渡医疗器械”三大品牌,传统产业酒业、烟花业得到发扬光大,李渡高梁被誉为江西名酒,现经招商改制后,以:“元代烧酒作坊”考古发现为契机,争创国家名酒。“李渡烟花”以精良的品质、优美的造型、精湛的燃放技术以及繁多的品种享誉国内外。新型产业——李渡医疗器械业经过短短的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初具规模,有一定影响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基地。2002年底,三大产业创产值6亿多元,上交税金1600多万元,占区域财政收入的78%,成为李渡经济大厦的擎天柱。如今,李渡已形成了以医疗器械、焰花鞭炮、酒业为主、文化用品、五金、化工、建材等为辅的产业格局。   李渡的投资环境十分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距省会城市南昌60公里,距昌北机场1个半小时路程,距黎温高速公路入口处20公里,距正在建设的京福高速公路入口入仅1000米,与316国道擦边而过,基础设施完备,镇村公路基本实施了水泥路面硬化,环城公路四通八达,邮政、通讯、运输发达、工业生活用水、用电充裕价格合理。.  

温圳镇

  温圳镇位于江西省中部,进贤县西部,地处江西省六大水系之一的抚河中下游,原名温家圳,是一个具有千年文明历史的古镇。它与南昌、丰城、临川等市、县毗邻,距南昌市40公里。总人口5.2万,其中城镇人口2万。辖区面积53.5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7.5公顷,水面面积177.6公顷,山林面积399.4公顷。辖15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109个村小组,104个自然村。15个村委会是院上、庄山、湖南、联里、杨溪、白沙、檀溪、新村、康山、罗家、路边、沥背、大溪、泉溪、东岗及斗门、牌廖。5个居委会是:育才路、永安路、利民路、前进路、新圳路。   温圳镇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浙赣铁路和两条专线直达温圳。316、320和沪昆、温厚、乐温高速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抚河的沙石资源取之不尽,特别是温圳镇早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就是全国的文化故里,大书法、大教育家,原江南书院,现中南大学的创始人李瑞清的故里就是温圳镇的杨溪李家村,该村现仍保留了一条进仕路,成为全国传统村落之一。   围绕创新发展,富民强镇,温圳镇坚持大开放主战略,积极策应江西省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不断创新发展特色展示区。实干兴镇,务实为民。发展特色经济,打造特色板块。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城乡一体统筹推进,民生工程惠及城乡,商贸经济繁荣兴旺,业已形成建筑建材、食品加工、轻纺服装、五金加工、汽车配件、畜禽养殖等支柱产业群。   温圳镇1999年被列入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后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镇、江西省文明村镇、省市卫生镇、市级文明镇、江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全省畜牧业“百强乡镇”。 2012年荣获 “江西省科学发展50强乡镇”称号,取得了“2012中国(江西)十大秀美乡镇”殊荣。今年评选为全国重点镇。  

文港镇

  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地处赣抚平原,是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被誉为“华夏笔都”,东靠316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北邻温厚高速公路,西有抚河川流而下,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全镇辖16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总面积54.53平方公里(其中小城镇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0亩,人口7万人,其中城镇居住人口3万人,是城镇化率较高的乡镇。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的经济迅速发展,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长足进步。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本级财政收入2千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8元,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县之首。两个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江西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十优乡镇”、“百强乡镇”,东西部合作示范区。该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风景旖旎的罗岭风景区,古刹静乐寺更是令游人香客如痴如醉。文港是一个集旅游、观光、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大战略:即是以持续提高文港的知名度为发展战略;争创二个一流:即是创建一流的小城镇、创建一流的特色产业基地;提升三大产业:即是大力提升文化用品、皮毛加工、医疗器械三大产业;做好四篇文章:即是做好培育市场、招商引资、小城镇、文化旅游四篇文章;实现五大目标:即是实现全省财政强镇、全省旅游大镇、全省或国家级卫生镇、全国主要文化用品集散地、全国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先行镇的五大目标。经济发展指标是:每年确保GDP14%的增长,力增15%的增长;地方财政收入12%的增长,力增13%的增长;农民人均收入每年递增300元以上。   具体措施是:在“富、强、旺、优、美”五个字上下功夫。一是从农民致富上下功夫,使农民负担减轻有成效,在增加农民纯收入中有新的突破。二是从工业做强上下功夫,使产品质量提升有效,在文港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上有突破。三是从第三产业做旺上下功夫,使旅游事业发展有效,在提高非农化率上有新突破,四是从投资环境 做优上下功夫,使财政税收率增长有成效,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五是从做美城镇上下功夫,使文港的品位提高有成效,在增加文港知名度上有新突破。   华夏笔都,物华天宝人杰地录,勤劳自强热情好客的文港人民,热忱欢迎四海客商、四方宾朋来文港投资、经商、共创辉煌。.  

梅庄镇

  梅庄镇位于进贤北部,东隔信河与余干县相望,西抱军山湖,北濒鄱阳湖,西北面与南昌县接壤,镇区南昌市30公里,总面积96。2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共7100户,有35280人。近几年业,我镇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乘势而上,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3414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过32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81。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8元。   梅庄、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出丰富的物产资源,且无工业污染,素有“鱼米之乡”进贤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之美誉,是南昌、东乡、余干三个地区重要交汇口。“三高农业”形成了花生、芝麻、稻谷、油菜、蔬菜、水产、甘蔗、西瓜、田藕等十大主导产业基地,黑芝麻、土花生已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的绿色食品,禽畜水产养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有生猪、牛、狗、鸡、鸭、鸽等。本镇湖汊交错,池塘密布,拥有水面15000亩,其中可养水面12000亩,水产品种极多,以河蟹为主的特种产为初具规模。“金山湖清水大闸蟹”品种已在国家工商部分注册,产品居全省第一,品质堪称一流。   梅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日益繁荣。全镇村村已开通程控电话,拥有电话机2764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7。8部,为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水陆畅通,公路成网,“进里”、“进阳”两条高质量柏油公路与320国道及京福“北京至福州),沪瑞(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相连/水运沟通上饶、南昌、安徽、湖北等地,并经信河鄱阳湖直通长江。教育事业方兴末艾,拥有一所完中、14所小学和2所私立学校,同时有2座所总量为3乘以2。2万千伏的变电站,梅庄中心卫生院为全县第二所创”一甲“医院,本镇龙头企业江西工业锅炉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转机建制后,发展异常迅猛。镇区内安装有日供应5000吨过滤自来水,设有有线电视发射台和手机接收网站,一座气势宏伟的农贸市场耸立在梅庄街道中心相映生辉,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43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600平方米,营业店面132间,南面设有新世纪购物中心用拥有500多个摊位大型交易场所,为我镇繁荣经济,活跃流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张公镇

  张公镇坐落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公里。位于进贤县城以西320国道线7公里处,东临民和镇,南接白圩、长山晏乡,西邻文港、温圳镇,北连泉岭乡、罗溪镇。总面积44.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1万人,辖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共117个自然村。1989年3月乡政府由张王庙迁至高桥,1995年撤乡建镇。全镇山青水秀,物阜民丰,交通极为便利,素有鱼米之乡,黄金地带的美誉。   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镇名传说流传千古   张公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在宋政和2年,吴居厚即任洪洲知州,著有《吴居厚集》100卷、《吴居承奏疏》120卷。境内古遗迹白马寺、高桥寺等寺庙仍依稀可辨。张王庙由来的传说自古至今,扑朔迷离,经久不衰。历史上曾建张公庙,庙内供奉的是万人敬仰的张公菩萨,故镇以张公为名。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今天,张公更是人才辈出,被誉为“藏龙卧虎”之地。   二、地势优越、交通便利,国道高速穿境而过   张公地形除渣兰村民委员会较为平坦外,其余皆为山坡丘陵地,最高的山为铜岭北峰尖,海拔243米。全镇有人工开挖的四大灌溉渠道。电干渠水源为抚河之水,经李渡镇、文港镇流入郑坊至张王庙发电厂,具有灌溉、发电、饮用多种功能。   张公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商贸繁荣,城镇基础功能完善。距省会南昌50公里,320国道、316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乐温高速公路、梨温高速公路、浙赣铁路(内设张王庙车站)均穿境而过。   三、物华天宝、经济发达,工农产业独特多样   张公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连上新台阶。农业经济成了多种经营,尤以养猪、养鸡鸭、养肉鸽四大特色闻名县内外。全镇耕地面积26200亩,其中水田19998亩,旱地6202亩,以种水稻为主,小麦、大豆、芝麻、花生、油菜、瓜果次之,其中柑桔面积3000亩,有果业大乡之称。土特产有苎麻织品夏布,年产量均在千匹以上。   业以个私民营企业为主,涉及钢架结构、压力容器、文化用品、精细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多种行业,尤以钢架结构、压力容器的设计、制作及安装闻名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近6000人。产品远销全国,钢架结构产业已成为我镇主导优势龙头产业,同时,“一张网”钢架结构产业亦成为进贤县特色“七个一”支柱产业。.  

罗溪镇

  罗溪是一个素有“金罗溪”美誉的百年老镇,是一颗璀璨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青岚湖明珠,更是当今商企业名流谋求发展的热土。 罗溪镇位于进贤西北部的青岚湖畔,集镇位于省会南昌东南部46公里,进贤县城西北部13公里。境内域面积53.57平方公里,镇辖11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94个自然村,5706户,28283人。 罗溪镇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捷,物产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湖山秀丽,景色迷人。境内的菩提寺、罗岭、望夫岭令游人香客痴如醉,流连忘返,景色秀丽。青岚湖,即是水产品养殖基地,又是人们休闲、旅游的理想场地。 罗溪,物华天宝,民风淳朴,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服务优质。选择罗溪投资兴业是您独具慧眼之举,带给您的将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回报。   罗溪热诚欢迎您的光临!   近年来罗溪镇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街道经营秩序井井有条,环境卫生状况有显改观,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积极加快“吨粮田”建设,全镇吨粮田占农田总数的70%以上。大力兴修水利和清理渠道淤泥,开挖改造山塘、门塘50余座。排涝抗旱设施完善,全镇排涝抗旱电站40余座,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公路硬化建设取得瞩目成绩,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硬化水泥路面55.5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为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教文卫:迅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率连续多年成绩斐然。罗溪镇中心文化站被评为“全省百强文化中心”。建有覆盖方圆20公里的电视差转台,被评为南昌市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单位。镇卫生院被卫生局定为中心卫生院,通过多方筹资,更新了许多现代化医疗设备,医疗水平得到质的提高。   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龙舟文化在该镇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今仍沿袭着宋、元时期龙舟运动的古老仪式。如今,罗溪人民将龙舟运动发扬光大,先后多次代表进贤县参加南昌市龙舟大赛、省龙舟大赛和华东地区龙舟大赛并获得奖牌。   民间艺术:木雕和烙画堪称一绝。烙画艺人周方员被聘为南昌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他的烙画,笔锋细腻,古色古香,深受专家赞赏。被南昌市鄱阳湖大酒店选为装饰之用,其作品收藏于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  

架桥镇

  架桥,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管辖,1996年撤乡设镇,改革开放以来, 全镇经济快速发展,村镇日新月异,社会和谐文明。2005年,地方生产总值277.95 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7元。   地理位置   架桥镇地处赣抚平原,位于进贤县西北部,东频青岚湖与本县罗溪镇相望,南与本县泉岭乡接壤,西隔抚河与南昌县向塘镇交界,北与南昌县武阳镇、塔城乡毗邻。   自然条件   架桥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6℃,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570.8毫米,无霜期长。   架桥镇全境以冲积平原为主,据国家石油勘探队勘探证实,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境内望夫岭、堑岭山为全县名山。   架桥镇滨临抚河、青岚湖,河沟湖叉众多,资源生态一流,有着一流水质,一流空气,具备建设南昌后花园的良好生态环境。   行政区划     架桥镇国土面积46.71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97个村小组,95个自然村,总人口30251人,其中城镇人口1235人。耕地面积32963.27亩,其中水田22963.27亩,旱地999.4亩,山林面积1490亩。   交通优势   架桥镇交通条件较好,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预留立交互通桥一座,在不久的几年内将开通。县道公路得到硬化,直达320国道。在辖区内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   经济建设   工业 架桥镇现已形成建筑、建材、食品等为主的产业格局,镇属基建公司获国家二级企业施工资质,承建工程达部颁标准,多次创省、市优质工程。   农业 架桥镇农业已形成了优质大米、藜蒿、槟榔芋、药材、瓜果、田藕、芝麻、大豆、花生、油菜等生产基地,菌菇、生猪、种养等养殖业初具规模,并着力打造都市型、绿色环保食品的生产基地。   基础设施   架桥镇交通便利,基本实现水泥路“村村通”,距省会南昌30公里,距县城32公里,316、320国道擦肩而过,乐温高速公路穿境通过;邮电通讯发达,程控电话直拨全国各地,宽带网进入寻常百姓家,移动通讯方便快捷;供电供水等公用设施完备,兴建了日供水量2000吨的自来水厂,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供电充足。    科教文卫   架桥镇拥有初级中学1所,村完小10所。现有镇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10个。其他计生、电影院、有线电视、文化、广播等公益设施一应俱全。.  

前坊镇

  前坊镇位于进贤县西北部,距县城22公里,辖区总面积88.8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垦殖场(内有100个自然村、98个村小组)。全镇总人口31970人,其中:农业人口30230人,非农人口1740人。全镇耕地面积41000亩,其中:水田15907亩、旱地25093亩、林地33468亩,另有22698亩的退耕还林,其中:果业3576亩、油茶15591亩、茶叶4380亩、花卉苗木1000亩、水面6100亩。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630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709万元、工业总产值187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0元。   前坊镇地处青岚湖畔,1998年撤乡设镇,2001年撤乡并镇,原茅岗乡并入前坊镇。1998年按照上级规定,前坊镇实行移民建镇,前坊集镇整体搬迁,镇政府所在地是移民建镇新集镇,整个新镇规划布局为“井”字型,总面积3平方公里,主街道宽32米,次街道宽24米,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建有自来水厂,拥有文化活动中心,设有环卫所,基本实现了“四化”:美化、硬化、绿化、亮化。   前坊镇山水资源和农副产品较丰富,全镇经济以经营农业为主,以油茶、茶叶、花卉苗木、水果和天然优质矿泉水资源为主的特色产业优势日益显现。优质天然地下矿泉水资源分布广、水源足、水质优,目前已有三大矿泉水投放市场(雨飞、茅岗泉、鄱源),效益较好,现尚有两口井深152米的优质矿泉水开发项目正在招商洽谈之中,不久,可望投入生产。   前坊镇有完中一所,有小学12所,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1个所。全镇水利设施有:7座水库、4条圩堤、3座排涝站、79座电灌站。镇、村公路四通八达,形成网络,近几年镇政府在财政较为因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共硬化路面98.1公里,自然村通水 泥路率达85%,太平渡通往南昌塔城乡、马咀渡通往南昌幽兰镇,交通十分便利。   展望“十一·五”宏伟蓝图,前坊镇的发展思路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利用名人、提升名气、打造名镇为抓手,锁定一个目标,这就是富民强镇,建设山水田园魅力新前坊,围绕二大主题:稳定、发展;强化三种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发展意识;寻求四大突破:观念上的突破、思想上的突破、措施上的突破、面貌上的突破;做强五大产业:油茶、茶叶、矿泉水、花卉苗木、休闲观光。.  

三里乡

  三里乡位于南昌市东大门的进贤县北端,地处鄱阳湖之滨,东北面隔信河与余干县相邻,西北面隔金溪湖与南昌县相望,属滨湖丘陵地带。全乡辖17个村委会、121个村小组、90个自然村、总户数8160户、总人口为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000人。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69平方公里(主要是陈家湖、金溪湖、信河、溪湖、坎下湖等),是天然的淡水鱼场,是进贤著名的鱼米之乡。耕地面积54570亩,其中:水田17117亩、旱地37453亩、山林面积2100亩。这里三面环湖,湖光秀丽,气候宜人,是水稻、油菜、棉花、大豆、芝麻、花生等作物生长的优良地区,更是各地商客投资兴业、旅游休闲的理想胜地。   三里,依托昌峡公路的开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昌--万年峡岭二级公路贯穿境内,境内里程20公里,乡政府驻地距省会南昌42公里,""进里""公路、""进阳""公路与昌峡公路的交汇,使三里形成了进贤区域内的""银三角""区位格局,乡村道路基本实现水泥路面硬化,水路可从三里进入鄱阳湖,通向全国。日益显现的区位优势为三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里,有着物华天宝的资源优势。境内沃野千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形成了三里种养两大特色:种植业主要是油菜、棉花,号称上半年""金"",下半年""银""。全乡油菜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由于籽粒饱满、出油率高、无公害、无污染,曾连获南昌市的“金花奖”;棉花种植面积达万亩,因水份低、纤维长,五十年代在全县第一个获得单产百斤皮棉乡,曾得到国务院的嘉奖,至今声誉不衰。养殖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巨大的潜力,全乡河湖池溏,星罗棋布,草洲肥沃辽阔,有面积高达3.2万亩的陈家湖,千亩以上的坎下湖,溪湖,高塘湖,沙湖,段子湖等。适宜大力放养清水大闸蟹、鳊鱼、鲫鱼、和珍珠等。水产品主要盛产野生草鱼、鲤鱼、青鱼、鳜鱼、鳊鱼、鲫鱼、 黄丫头和名贵银鱼、河蚬等,新兴的网箱养殖黄鳝已初具规模,形 成了以罗家、黄家村为核心的黄鳝养殖基地,放养量已达到4000余箱。   三里,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功能齐全。集镇建有农贸市场、商贸一条街、汽车站、水运码头等城市要件,自来水、下水道、人行彩色道板等一大批 集镇基础设施应有尽有,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已全面竣工。目前街道已显现出宽敞、整洁、繁荣的景象。政府已把集镇周边的大片土地纳入乡土地储备中心。.  

二塘乡

  二塘乡位于进贤县的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踞县城39公里,进里公路横穿乡境而过,全乡各行政村已修通水泥硬化公路,总长38公里,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54.5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69个自然村,有农户3622户,全乡总人口15364人,工农业总值247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9元。   二塘乡属滨湖地区,山林坡地多,湖汊深插乡境内,三面环水,东临杨坊湖,西濒军山湖,信河沿东北乡界流入鄱阳湖,全乡呈现“三山三水两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境内气候宜人,无工业污染,是特有的典型的无公害环境,是种养、度假、休闲、旅游、投资的好去处。   全乡有耕地面积24761亩,其中水田13504亩,旱地11257亩,主要生产水稻、小麦、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等,2005年粮食总产15374吨,油料总产量1310吨,农业总产值4749万元。林业面积24000亩,其中湿地松经济林7000亩,用材林8000亩,新碳林6000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28%以上。水面资源丰富,湖泊、山塘、水库总面积达2079亩,养殖面积1400亩,水产品总产量4473吨,其中虾、蟹类120吨。   全乡有工业企业16个,个体化私营企业12个,工业企业总产值16610万元,主要是机砖厂,年产机砖3000万元。   二塘乡泼蛇灯,形势四脚蛇,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历史悠久,是南昌市乃至省唯一的饿民间灯种,是稀有的文化遗产。   二塘乡青山茶,又名“谷雨仙”,此茶种植于新民村青山一带,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仙人居住于此,为生活计,种下此茶,逢谷雨时节采摘,茶嫩清香,提神醒目,后进贡给皇上,皇帝赐名“谷雨仙”,此茶成为贡品。现在“谷雨仙”茶,种植于新民村青山一带的地埂之上,面积达1000亩,茶叶产量10吨。   进入新世纪以来,二塘乡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依托山水特色,广纳四方客商,积极改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扶商、富商、安商”全民招商的氛围。浙江、福建、江苏及省内客纷纷前来二塘投资兴业,04至05两年,全乡引资金600余万元,其中,浙江老板在我乡养殖珍珠项目,投资就达450万元。   二塘乡建有教学、医疗、供电、邮政、电信、金融、商业大楼,街道绿化成荫,宽阔整洁。这里山清水秀、民风纯扑,勤劳、智慧的二塘人民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观光旅游。".  

钟陵乡

  钟陵乡位于进贤县东北部,军山湖南岸,东与抚州的东乡县、上饶的余干县隔信江相望,史称“三府三县”要地,西与本县池溪乡,南台乡交界,北和二塘乡接壤,南与衙前乡毗邻。总面积117.36平方公里。驻地钟陵桥距县城26公里。乡政府因驻地钟陵桥而得名。   全乡辖巷里、盈塘、蔡坊、盛家、三岸、下万、东溪、罗盘、东塘、彭桥、茶园、田南、钟陵、龙泉14个行政村,163个村小组,121个自然村,4301户,区域人口30373人,均属汉族。有耕地面积46261亩,旱地12481亩,林地10560亩。   境内驻有钟陵煤矿,江西省永桥-所,石灰岭林场,红旗林场,县棉种场,红旗水库等单位。   全乡解放前夕70%地区属钟陵乡、30%属潭津乡、润溪乡和德桥乡。解放后属第九区的钟陵、矿厂、彭桥、润溪、石岭和龙泉等乡。1956年以后各乡合并成为石岭乡。1958年组建成钟陵公社(罗盘等地属石灰岭垦殖场)。1959年钟陵公社并入石灰岭垦殖场,此时分别称钟陵分场,罗盘分场。1961年成立罗盘公社。1968年10月石灰岭垦殖场与罗盘公社并为钟陵公社。1984年改称为钟陵乡人民政府。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面山岭坡较多,属丘陵地形。山岭主要有栖贤山、大岭、石牛石马。最高点石牛石马海拔72.3米。最低处三岸村委会北岸村东,海拔14.6米。有水面共2万多亩,主要有军山湖湖汊、润溪湖湖汊、钟陵水库、藻港、钟陵港等组成,盛产、螃蟹和各种鱼虾。   地下资源以煤为主,储藏量为237万吨,煤质极佳,适宜于炼焦与炼油。石灰石资源丰富,目前已开采石场有石灰岭采石场、罗盘石巷、钟陵石巷(招商中)储藏量极为丰富,石质优。   属亚热事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年平均气温17.7℃,1月份平均气温5.0℃,7月份平均气温29.8℃,年降水量636.4毫米;无霜期自2月下旬起至11月下旬止约288天,霜期内间有冰雪天气。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全乡以种水稻为主,花生、芝麻、大豆、绿豆、红薯、甘蔗、荸荠等。     解放前夕有钟陵中心国民学校和11所保学,教师共计19人,在校学生约350人。另有第塾20家,在塾学生约160人。现有公办钟陵中学1所,私立红星中学、石灰岭初级中学。完小14所,村小6所(含场办)。.  

池溪乡

  一、基本概况   中国江西南昌市进贤县池溪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公路里程18公里,乡政府驻池溪街,处东径116°25′,北纬28°24′,全乡平均海拔24.3米,国土面积89.8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65300亩,水面11600亩(可利用水面2290亩),耕地36000亩(水田29201亩,旱地6799亩),是个五山一水三分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低丘陵滨湖地区。   全乡辖10个行政村,122个自然村,23200人,5100户,有汉族和畲族两个民族居住。境内有年产5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厂一家,国营林场一个。2003年浙江金华科华集团公司投资2500万元在境内兴建南昌新世纪水泥有限公司,计划上两条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年产水泥15万吨,现已开工第一条生产线。由江西长青牧业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占地250亩的长青牧业有限公司中心猪场于2003年3月开始正规生产,预计年创利税100万元。   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兼种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等。年产稻谷7500吨,大豆350吨,花生450吨,芝麻180吨,油菜籽220吨。   养殖业以传统养牛、养猪、养禽为主。   工业除水泥生产外,以石灰石开采业为主,年产石灰石30—50万吨,大米加工、建筑、运输等业有一定份额。   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5116万元人民币,其中一产3170万元,二产980万元,三产9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乡财政收入187.7万元。   该乡地处进贤腹地,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交通便捷。省道进贤—三里二级公路穿境而过,通过省道,可连接320、316国道和沪丽高速、昌厦高速、赣粤高速、京福高速、浙赣铁路、京九铁路和南昌机场。距320国道10公里,浙赣铁路19公里,316国道、沪丽高速、京福高速、昌厦高速35公里,距赣粤高速和京九铁路50公里,距南昌机场80公里。水上交通可经军山湖至鄱阳湖入长江。固定电话、移动通讯、生产生活用电实现村村通。   该乡水资源丰富,属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系,水质好,无污染,十分适宜淡水开发利用和旅游资源开发。林业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生态林5500亩,2002年获国家退耕还林计划4000亩,加上原有成林湿地松2万亩,森林覆盖率40%。石灰石储量5000万吨以上,品质优,是水泥、石灰等。.  

南台乡

  一、基本情况   南台乡地处进贤中部,总面积66.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南台街,距县城东北39公里处,辖9个行政村107个自然村,总户数4229户,其中农业户3944户;总人口20125人,其中农业户总人口18951人;总耕地面积32169亩,其中水田14906亩,旱地17263亩,人均1.7亩。全乡水陆交通便利,沿湖村每天有2艘客轮开往县城,9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目前正在进行三条总长21.4公里的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施工,预计在10月底可完成8个行政村通水泥路,100%自然村通程控电话,90%的自然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2002年,全乡财政收入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0元,属省定重点扶贫开发乡之一。   二、资源优势   南台乡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资源却比较丰富,主要有:   1、 农产品资源,盛产优质杂交水稻、大豆、花生、油菜及菜籽饼,黑芝麻及芝麻油,每年均有数百万公斤原粮调往外地。   2、 山林资源,全乡有山林面积11793亩,2002年退耕还林1000亩,2003年落实退耕还林2000亩,目前只要10元钱就可以租赁一亩荒山(一年期)。   3、 河水库资源,全乡有可养水面积10952亩,大小湖河20条,小型水库二座水草茂盛,水质清纯十分适宜养殖,目前,不要50元钱就可以租赁一亩水田(一年期)。   4、 动力资源,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致富的劳动力通年增多,在家闲用10-20元钱就可雇一个劳力做8-10个小时活。   5、 态旅游资源,南台乡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被外地客商称为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现有神秘色彩巍巍矗立在军山湖东举的大石脑,是进贤历史攸久的旅游风景景点之一。2002年10月被旅游投资商杨金福先生看中,决定在这里投资兴建“军山湖休闲中心”并举行了合同,进行了公正。该地现有水陆交通方便利的优势,通往政府连接进的村级公路硬化下在加快施工。   三、名优产品   1、 军山湖叉捕捞上来的名贵鱼类,如鲑音鱼、乌鱼、鲫鱼等。   2、 以东港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为产的“中华大闸蟹”体大肥壮、无污染远销省外市场。   3、 青梅果,以南昌鹿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为主,这种果实既可鲜吃,又可深加工,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  

三阳集乡

  三阳集乡位于进贤县北部,军山湖畔,距县城31公里,离省会南昌市仅25公里,昌万公路与进阳公路在境内的三阳古集交汇。   三阳集乡三面环水,东濒军山湖,东南隔军山湖的涂家湖汉与七里乡毗邻,西与前坊镇共享马咀湖,北隔青岚湖、金溪湖分别与南昌县的幽兰乡、径口乡相望,总面积约54平方公里,全乡共6308户,总人口32000人许,为为汉族,下辖10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130个村小组,拥有赵埠街和三阳古集两个集贸市场。   2005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4665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418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境内有耕地42900亩(其中水田27562亩、旱地15338亩),原始林地面积560亩,2003年返耕还林17500亩,内湖泊8527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七里乡

  七里乡位于进贤县的北部,地处军山湖畔,青岚之滨,是进贤的城郊,全县的腹地。全乡辖16个行政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万亩,人口3.2万人。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湖山秀丽,风光旖旎,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近几年来,勤劳智慧的七里人民在开明中谋出路,在开放中求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乡,农业稳乡,科教兴乡,商贸活乡”战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在新的起点上,创造了新的辉煌。   七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乡政府距县城10公里,省道进阳公路穿境而过,乡村公路全面硬化,水上运输四通八达,尤其是昌峡公路的开通,使我乡区位优势日益显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全乡人文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社会环境全面优化,使七里成为方兴未艾的投资热土,经商兴业的开发沃土.   七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沃野千顷,山清水秀。盛产优质米,黑芝麻,油菜籽,大豆,花生等名、优、特农产品,形成了“河蟹、珍珠、果业、药材、菌菇”等五大产业,全乡建立了1000亩清水大闸蟹养殖基地,1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5000亩以黄桅子为主的药材生产基地,300亩珍珠养殖基地,3万亩优质稻生产等五大基地。   七里,景观秀丽,生态良好。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资源引人注目,历史悠久的理学名贤坊,山清水秀的旖旎风光,勃发生机的千年古樟,乡情浓厚的青湖农家乐,源远流长的寺背东岗殿等已构建成名胜古迹,休闲旅游,自然风景等旅游景点,使我乡成为一个集旅游、避署、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新乡。    七里,实力增强,社会和谐。一是经济实力增强,2005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商税收、人均收入出现了“四增”的新势头。二是集镇建设突飞猛进,按照“小城镇,大流通”的目标,加强了基础设施,农贸市场,街道亮化,环境美化等工程建设,目前我们将通过项目和土地运作,准备在七里街的东面打造一条宽30米,集住宅、商贸、休闲为一体的七里新街,使之真正成为农民的聚集地,进贤的后花园。三是龙头企业重振雄风。荣获全国环保行业百强企业的七里环保厂,生产的环保器材拥有65个系列,342种规格,各大系列产品均通过省、市环保测试和科委的鉴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指定性产品,在市场中享有卓著声誉。四是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教育、文化、卫生、通讯。.  

下埠集乡

  进贤县下埠集乡位于南昌市东南,进贤东部。经乡政府驻地下埠集距县城14公里,南昌市70公里。区域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总人口28750人,是个区位优势,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山水秀丽,环境宽松的农业乡。    本乡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浙赣铁路,320国道,沪瑞高速公路穿乡而过,集镇设有火车站、汽车站。乘汽车至县城仅需12分钟,至省城南昌只需1小时。    基础设施过硬,乡邮电大楼装有程控电话6000门,建有移动通讯发射台塔。电力能源充足3。5万KV变电站建在本乡。占地面积1000亩的集贸市场功能齐全。乡有电视差转台,安装有线电视网络,有中学一所,小学15所,卫生院一所,文化娱乐,基础教育,卫生保健服务,各项条件较好。    土地平坦肥沃,全乡有耕地43000亩,其中水田39000亩,旱地3100亩,适宜种植粮食、瓜、茶、药材等各种作物。水利资源充足,全乡有水库40多座,蓄水总量达3800多立方米,境内有山85000亩,山村资源厚实,物产品种繁多,盛产粮油和时鲜瓜果、蔬菜、小麦、大豆、花生、甘蔗应有尽有,建有无公害、无污染绿色食品——食用菌苦基地,年产菌菇300吨。民间传统加工食品稻谷吊酒、农家豆豉、坛朴辣椒畅销市场,供不应求。特色养殖下埠肉鸽构何优成势,年产销40万羽,为南昌市肉鸽产销之最。    人文景观独特,位于乡南一公里外的南土墩是商周时期古战场遗址,曾有珍称文物出土。乡北赤路亭气派壮观,建筑漂亮。乡南边缘伏山岭与金山、麻山三足鼎立,风光异样,为进贤内三座高山胜境之一,民间藏有前清翰林、《四库全书》编篡曹秀先的陶瓷楹联,令人叹为观之。    下埠集乡党委、政府愿以真诚的态度,求实的精神,良好的服务为投资客商提供大展宏图的舞台,以求双方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衙前乡

  一、基本情况   衙前乡位于进贤县城东南方20公里,历来为进贤县东大门,全乡辖9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共14318人,总面积为63.7平方公里。衙前乡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浙赣铁路复线和320国道自东向西横穿全乡,东到华东重要交通城市鹰潭仅60公里,西至省会城市南昌也只有80公里,各行政村之间公路路面硬化,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福,基础设施良好。去年全乡主要经济指标得到持续增长。其中区或生产总值达到到1.1亿元,增长10%;工商各税165.28万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428元。“五山一水三分田,山美田肥好庄园”是我乡地形地貌及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我乡有6亩山林,森林覆盖率达95%,近百座山塘水库。其中秧塘、骆路、岔路岗、前庄等4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座落在秀丽的香炉峰群山之中,碧水清澈,风光秀丽,宛如4颗明珠,具有打造生态旅游和建造休闲假圣地的巨大潜力。6000亩红壤柑橘山土地平整,土质优良但现在处于荒芜或半荒芜状态,有待于进行大规模开发。通过多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培植和优化,已形成菌菇、西瓜等优势种植业。其中菌菇曾是我乡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被列入全县七大支柱产业之一。衙前特色的蛇酒、蚂蚁酒具有很好的祛风强骨等保健功能,在全县很有名气,有一定市场。衙前乡政府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香炉峰下320国道旁,这里山青林茂,修竹婷婷,集镇街道整洁,路面硬化,各种生活设施具全。衙前乡土肥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人杰地灵,前景诱人,是理想者的乐园。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衙前投资开发,共创衙前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独特产品   食用菌、西瓜、芋头、绿色大米、特色蚂蚁酒、蛇酒   三、资源优势   1) 山林面积大,湿地松种植面积广,可供大量湿地松油脂   2) 4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环绕于香炉峰中,碧水清澈,风光秀丽,可打造生态旅游和建造休闲度假圣地.  

白圩乡

  白圩乡位于进贤县南部,东接下埠乡,西邻张公镇,南与长山乡相连,北与民和镇为邻。全乡区域面积111.59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2个乡办林场。全乡人口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乡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9元。   白圩乡物产丰富,俗有“鱼、米、油、柴”之乡的美称。全乡共有耕地面积38460亩,其中水田34800亩,旱地4000亩,以水稻种植为主,兼有少量油茶、茶叶、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粮食总产2.14万吨,其中优质稻1.8万吨;山林面积有8.9万亩,其中油茶1万亩,湿地松1.8万亩,年产优质山茶油10万斤,松脂60万斤,产品精加工潜力巨大。畜产品主要有猪、牛、家禽,另有优质南疆羊、波尔山羊1000只,全乡共有水域面积5000亩,水产品起水量10000吨。   全乡有初级中学3所(其中2所为私立中学),小学14所,有教职工300人,在校学生达50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997年10月通过了省政府“两基”达标验收。目前全乡有中心医院1所,开设了中西医业务; 14个村委会均有卫生所,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白圩乡自然资源丰富,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境内西南部群山延绵,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横穿全乡境内的进长公路沿线,已经被县政府列为生态旅游公园,麻山寺、流岭寺,环境优美,香火旺盛。全乡的大小水库共有203座,犹如珍珠,撒落在群山中。它们既能为农业蓄水抗旱,又是个天然的淡水养殖场,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白圩乡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进长公路、黎温高速分别纵横穿过,北接320国道,南接316国道。境内环形水泥公路,畅行全乡。到今年年底,全乡46.5公里村级公路将全部铺上混凝土路面,全乡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   我乡处于县城与南边经济重镇之间,区位优势明显,是理想的投资场所。近几年,全乡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各项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我乡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大转变,做好三篇文章,突出四大特色,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为目标,以-为动力,大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长山晏乡

泉岭乡

  抚河明珠—泉岭乡,位于抚河之滨,纱临县城(距县城20公理),北近省会(距南昌市40公里),是进贤县的西大门,素有“进贤门户,江南通衢”之美称。全乡辖11个村委会员会,86个自然村,有耕地3。1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旱地0。8万亩),总人口2。9万。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农业总产值0。95亿元。为了加快泉岭在进贤西部的崛起,近几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集镇化的发展道路,全力打造泉岭乡经济发展平台,使用权全乡的经济出现了强力推进,超速进位的蓬勃发展,成为镶嵌在抚河岸边的一颗璨灿的明珠。   泉岭,物华开宝,人杰地灵,是一块含珠怀玉的沃土。境内沃野千顷,嶂峦迭翠,资源富饶,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以优质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油菜、大豆、瓜类、蔬菜等品种繁多。生态资源有山林面积6200亩,右养水面2160亩,由于滨临抚河,更有着极为丰富的沙石资源,蕴藏着无限开发潜能和发展商机。全乡现拥有材林3000亩,果业林1000亩,大面积水域实行了禽兽的综合养殖。特种水产是全乡一大物色,在仓头村建设了一个全县最大的甲鱼养殖基地,养殖水面达120亩,年产甲鱼150万市斤,产值300万元,产品畅销赣奥闽三省。重点工业企业有江西消防器材一厂,形成了以甲鱼为主体的特种水产业、以瘦肉型生猪蛋禽为主体的畜禽养殖业、以沙石、制砖为主体的建材建筑业、以农用车辆为主体的交通运输业以及优质大米生产为主体的粮食加工业等到五大主柱产业。主要名优产品有:1211系列灭火器、工业用型沙、优质甲鱼、隆香牌优质大米等。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泉岭乡依托本地突出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优良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向型经济,举全乡之力,广开招商渠道,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历活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目前,已引进浙江等外地客商两家,实际利用外资达300万元。.  


前坊镇特产大全




前坊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