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箐村位于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西南隅,东与本镇永和、纳赖村接壤,南与兴义市巴结镇脊岭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兴义市郑屯镇绒窝、岩峰村相接,距县城所在地70余千米,距州所在地32千米,总面积35平方千米,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410户1850人,村内以汉、苗杂居,平地稀少,到处高山耸立,土地贫瘠,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世代依靠传统种植玉米为生,全村纯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区。
近年来,由于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多方筹资对我们村不通路的三个组村民进行异地移民搬迁,村两委紧紧围绕政府提出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总体战略方针,努力办好教育,多方改变群众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质,逐步让群众从传统的种养模式转变为科学种养发展,种植上大多数群众采用农技部门提供技术,纷纷搞起玉米粪球育苗移栽,粮食产量比起传统种植至少翻一翻,养殖上,每户农户都有一至两头母猪,一年每户将出售两窝猪仔和三至四头肥猪,经济收入大有可观。
“十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我村按照要致富、就要新修路的工作路子,鼓励群众大力新修通村通组公路,改变交通不便的问题,为了能使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村两委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再让群众按照“山腰出钱袋子、山脚出粮坝子”的战略思路,大力发展金银花药材和干果核桃,争取在未来五年以崭新的风貌迎接挑战。
--人口总数:1683人 农业人口:1668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34.9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毛草坪组、大凼子组、蒿芝坪组、岜拱组、空同妹组、岜金组、等 生产总值: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中草药材,黑桃、 办公所在地:毛草坪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328103 | 552400 | -- | 查看 下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永和村 |
永和村是万峰湖镇的经济、文化的中心,全村25个村民组,人口5826人,全村主要以布依族、汉族为主,群众居住地海拔较高。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全面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实现组组通公路,部分通组公路硬化正在进行。 --人口总数:5826人 农业人口:5512人 非农业人口:314人 --行政区面积:2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壮 发展口号:创建和谐、稳定、繁荣、富裕、文明的新永和而奋斗 --所辖村:永和片区,冗袍片区,坡阴片区 生产总值:0.2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林业 名特产品:鱼,羊,树 办公所在地:万峰湖镇街上 |
港湾村 |
港湾村位于万峰湖镇政府所在地,地处万峰湖高坝(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附件,比邻广西隆林县天生桥镇,距离州府地兴义市38公里,距离安龙县60公里,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辖八个村民组277户1290于人,共有党员38名。 由于全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村寨,所以人均耕地很少,近年来在州县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村民大力发展渔业养殖,目前已颇具规模。该村交通便利,万峰湖永和港就在这里,从这里可以乘船到兴义巴结红椿码头、吉隆堡,广西、云南等地,是一个旅游胜地,野钓天堂。欢迎社会各界到港湾村旅游,投资。 --人口总数:1290人 农业人口:482人 非农业人口:808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8.5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及旅游资源 --所辖村:大湾一、二、三、四组,平方一、二、三、四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渔业,农业,手工业 名特产品:糖酒、酸笋、布依族民族服饰 办公所在地:大湾二组 |
下箐村 |
下箐村位于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西南隅,东与本镇永和、纳赖村接壤,南与兴义市巴结镇脊岭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兴义市郑屯镇绒窝、岩峰村相接,距县城所在地70余千米,距州所在地32千米,总面积35平方千米,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410户1850人,村内以汉、苗杂居,平地稀少,到处高山耸立,土地贫瘠,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世代依靠传统种植玉米为生,全村纯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区。 近年来,由于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多方筹资对我们村不通路的三个组村民进行异地移民搬迁,村两委紧紧围绕政府提出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总体战略方针,努力办好教育,多方改变群众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质,逐步让群众从传统的种养模式转变为科学种养发展,种植上大多数群众采用农技部门提供技术,纷纷搞起玉米粪球育苗移栽,粮食产量比起传统种植至少翻一翻,养殖上,每户农户都有一至两头母猪,一年每户将出售两窝猪仔和三至四头肥猪,经济收入大有可观。 “十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我村按照要致富、就要新修路的工作路子,鼓励群众大力新修通村通组公路,改变交通不便的问题,为了能使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村两委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再让群众按照“山腰出钱袋子、山脚出粮坝子”的战略思路,大力发展金银花药材和干果核桃,争取在未来五年以崭新的风貌迎接挑战。 --人口总数:1683人 农业人口:1668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34.9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毛草坪组、大凼子组、蒿芝坪组、岜拱组、空同妹组、岜金组、等 生产总值: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中草药材,黑桃、 办公所在地:毛草坪组 |
毛凼子村 |
毛凼子村概况 毛凼子村位于万峰湖镇北部,国地面积为19.8平方公里,和龙广镇接壤。 位于绒歪组,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全村共403户,共1685人。 产业为传统种植业,有1237亩耕地,其中旱地种植面积1177亩,水田60亩。村内有耕地26234亩,其中天然林25834亩,人工林400亩。 全村种植玉米为主,养殖业均以散养形式为主,主要养殖猪和鸡。 --人口总数:1685人 农业人口:1677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1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3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改善村民生活 --所辖村:兰央地,芭蕉坪,绒空,高友,播托,绒央,孔岸,石猪槽 生产总值:53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养殖, 名特产品:药材,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绒歪组 |
马安营村 |
马安营村位于万峰湖镇西面,国土面积约3.13平方公里,和兴义红春码头接壤。村委会位于三个组的集中居民点处;马安营村共有3个村民组,无明显分界,居民房交叉布置。全部居民为布依族;全村共139户,共703人。有一处教学点——马安营小学,在校生61人,共四个年级,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有一所卫生室,与学校共同建设,约90平方米。有一处祠堂,约40平方米。这里是八音坐唱的发源地,这里有独特的民居,诱人的风情,有布衣糖酒、火缥狗肉、血灌肠等特色小吃,还有那少数民族姑娘们的服饰、头饰以及那撩人的情歌,都值得您到此一游。这里适宜的气候,四季可游,是一处旅游度假的理想地。由于马安营村经济落后,有道是“长在深山人未识”,这里还是一块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热诚欢迎广大人士前来投资开发。 --人口总数:703人 农业人口:685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和谐马安营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产养殖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甘蔗,土制坊布,土制红糖,土制糖酒 办公所在地:马安营小学 --自然条件:冬暖夏凉 资源:水产养殖,旅游发展,热带水果种植 |
坝盘村 |
万峰湖坝盘民族村位于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东南部,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是马岭河峡谷—万峰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景点之一,距兴义万峰林、马岭河峡谷40公里,与广西隔河相望,是万峰林--万峰湖--坝盘民族村--荷都安龙--马岭河峡谷旅游线上最诱人的明珠。 民族风情:这是一个古老的纯布依族村寨,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的吊脚楼、奇特的小三峡风光、粗壮的古榕树、茂密的翠竹林,构建了一幅优美的民族生活画卷。村民们沿湖而居,寨子依山傍水,湖岸绿竹葱茏,人道是“有山有水为景,有竹有树更秀”。“坝盘”是黔西南州境内的南盘江上游保存最完好的布依古寨之一。整个村寨依山傍水,寨内不但风情古朴浓郁,景色幽静,还有参天如伞的古榕树、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工艺原始的古法造纸,天籁之音古乐八音(简称坝盘“四古”),以及芭蕉林下的“浪哨”情。漫步村中小径,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传说中如诗般的山水田园。“坝盘”是布依语的音译,汉语即“箭秃”的意思。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天生桥一级电站建成蓄水,科丰、岜皓两个寨子处于施工区和库区780水位线下,不得不实施移民搬迁,远迁的远迁、后靠的后靠,寨子的原址则从此永远藏身于湖底,只有大坝坎下一公里处的坝盘寨子有幸保存下来,成为万峰湖景区一道靓丽的布依古寨风情景点。 民居特色:安龙县万峰湖坝盘古吊脚楼依山就势而起,随形生变,采取“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的建造手法,使建筑空间得到最大化的扩展,是建筑选址“天人合一”理念的真实体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建筑环境观的实物载体,是布依族民居建筑选址的典型代表。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坝盘古建筑群是地处云贵高原特定地貌环境的建筑类型,它的形成是与山地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坝盘建筑群布局都是以减少对山地自然环境的最小改变为出发点,采取“小”、“散”、“隐”的布局手法,将建筑化整为零,分散布置,尽量隐蔽在山林中,使建筑与山地植被、山石和溪流等肌理融合,顺应山势,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建筑群的合理布局,空间形体以及建造技术,采取变形、跌落、出台等方式与山体形状吻合的建筑形式,保持山体原有地形、与环境浑然一体的“随势赋行”,房屋坐向和正门位置每家每户各不相同,修建非常注重当地风水先生的建议,风水先生则是根据民居主人的生辰八字来确定房屋坐向和正门位置。万峰湖坝盘古吊脚楼均为三层吊脚,底层、一层、二层功能各异,建造风格别具特色,特别是融于整个建筑群的花窗垂瓜,典雅细腻,美观精巧,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文化传承:坝盘寨的“竹纸”传统古法造纸工艺,是传统造纸作坊的典型代表,堪称中国古法造纸的“活化石”,特别是研究我国布依族传统造纸技术工艺流程、造纸技术传播及演变的难得实物。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两千年过去了,在坝盘村,却仍依然可见“蔡侯纸”的鼎盛状。坝盘村紧依南盘江,距兴义市城区40公里,远离闹市,依山傍水,山丘围绕,四周漫山遍野的翠竹连绵不断。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酸的气味,是竹子长期被石灰水浸泡所散发出来的特有气味。这就是闻名贵州的古法造纸--坝盘村“竹纸”基地。因其基本原料是竹子,因而称为“竹纸”,与现代工艺造出的纸张相比,黄色的竹纸显然粗糙了许多,但以其纸质疏松吸潮、价平,依然是冥纸的首选,在南盘江流域地区有大量的销路。坝盘古法造纸技术的传统“七道工序”至今仍得到完整的保留,如今仍可欣赏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工艺流程,实属难能可贵。在南盘江两岸遗存的冥纸作坊,至今仍在发挥其生产功能,是研究中国传统造纸术工艺流程、传播线路、变化发展的“活化石”,特别是研究我国布依族传统造纸技术工艺流程、造纸技术传播及演变的难得实物。 --人口总数:608人 农业人口:536人 非农业人口:72人 --行政区面积:0.0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高原水乡,布依古寨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60.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包谷,西红柿 名特产品:布依土布纺织,刺绣 办公所在地:三组 --自然条件:依山临水 资源:刺竹 |
江坡村 |
江坡村位于万峰湖镇东南角。北与我县德卧镇隔江(南盘江)相望,东、西、南均与广西隆林县天生桥镇接壤。村的正北面就是天生桥二级水电站。距万峰湖镇中心12公里。全村住户共25户,总人口108人,全村均为布依族。是本镇人口最少、土地面积最小的行政村。 江坡村地形多为土坡,村内绿树成荫,景色秀丽,空气新鲜。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内广泛种植香蕉、桉树、松树等经济型林木,目前,香蕉已上市,桉树、松树长势良好。 --人口总数:108人 农业人口:10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0.3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生态发展、水土保持 --所辖村:江坡组 生产总值:16.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芭蕉,甘蔗 名特产品:竹笋、花糯米、血灌肠 办公所在地:原江坡小学 --自然条件:村内土地多呈斜坡 |
岜皓村 |
岜皓村位于黔西南州南部南盘江沿岸,与广西天生桥镇相接。村下辖三个组,138户人家,全村共545人。全部是布依族,属于典型的民族村寨。 岜皓村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先后荣获县授予的“红旗村”党支部、区委授予的“五个好”村党支部标兵、“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辖区内著名景点万峰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近年来,岜皓村依托区位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辖区内有小学一所,义务教育入学率均为100%。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为人民群众休闲锻炼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也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氛围。 --人口总数:545人 农业人口:538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2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鱼 名特产品:盘江鱼 办公所在地:岜皓村二组 --自然条件: 资源:来源于岜皓村委 |
龙万村 |
龙万村位于安龙县西南角,万峰湖镇政府北大门,龙万公路穿腹而过,这里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群山环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全村共有十一个村民组,居民677户,人口2851人。全村主要以汉族居住为主,村民们主要以种植玉米,养猪为经济收入,但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不成规模,导至经济比较落后。 龙万村村委领导班子和学校非常重视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这些能体现村委领导和学校对教育的重视,于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狠抓基础教育,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方针政策,积极送子女读书,我村农民的经商意识还不太高,发展家庭副业认识不够,农技知识不够丰富,村委和学校加强农技培训,帮助农户增加经济收入。 --人口总数:2851人 农业人口:2815人 非农业人口:36人 --行政区面积:18.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金银花增收带动老百姓富裕 --所辖村:11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银花 名特产品:药材,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放羊弯 --自然条件:卡斯特地貌为主 |
纳赖村 |
纳赖村位于万峰湖镇西北部,距万峰湖镇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东邻永桑村,西邻二箐村,南低万峰湖,总面积17.72 平方公里,辖15个组,共890 户3512 人。 纳赖村是布依族聚居之地,历史久远。纳赖是布依语,意为田多,一些组与万峰湖水域相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年来,纳赖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的十二字方针,以自身的地理优势,锐意进取,使全村各项特色农业、渔业和水上交通等产业快速健康向前发展。 2010年,我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我村得到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于2010年4月4日亲临我村查看灾情。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村水稻大获丰收,创下历年水稻产量最高。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大旱再度袭来,我村党员、干部正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广大群众一起共抗旱魔,力争夺取抗旱自救的最终胜利。 --人口总数:3512人 农业人口:3403人 非农业人口:99人 --行政区面积:17.7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 发展口号: --所辖村:“纳坡“下一”“下二”“马打坟”“上寨”等15个小组 生产总值:4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苷蔗、 办公所在地:虎场堡 --自然条件: 资源:村委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