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社区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洗马河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226010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2601。邮政编码为55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55 ,车牌号码为贵H。与新台村、九寨村、岩脚村、金明村、桐荫坪村、振华社区、文化社区相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01004 | 556000 | -- | 查看 南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丰社区 |
南丰社区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洗马河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226010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2601。邮政编码为55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55 ,车牌号码为贵H。与新台村、九寨村、岩脚村、金明村、桐荫坪村、振华社区、文化社区相邻。 |
振华社区 |
振华社区位于凯里市城区东南面。东抵贵富山庄、九寨村;南抵金井村梭草坡岭;西抵大十字街道苹果山;北抵北京东路延伸段及二龙以路为界。总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60户,18564人。流动人口1765人。辖区现有大小单位45个,其中:行政事业单位9个;企业单位9个;个体私人企业单位27个。社区下设9个小区,30个居民小组,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42人,其中干部6人,协管员136人。 |
文化社区 |
文化社区位于凯里城市中心大十字以东1.3公里,文化北路北段北侧,东抵环城北路,南抵北京东路延伸段,西抵文化北路,北抵凯运大道,总面积1.5平方公里,呈四方形状.居住有苗、汉、侗等21个少数民族,是一个以轻纺,电子、建材、建筑、交通运输、水果批发零售和饮食业为主导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兴旺发达。 境内共有4643户(其中常住户口3568户,暂住户口1075户),总人口数15652人,(常住人口12981人,暂住人口2627人)。社区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社区划分为6个居民小区,共有驻区大小单位20个,有全封闭式小区2个,半封闭式小区8个,现有省、州、市、企业、学校办公大楼18栋,混合楼2栋,总栋数94栋,散居民房174户,宾馆5个,酒店2个,娱乐场所6个,储蓄所5个,门面602个,菜场2个,批发市场3个,正在建设的楼房7栋,私房2栋,技防10个,物防3800个,人防15个。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21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人,公益性岗位协管人员116人。 |
新台村 |
新台村位于地处凯里市东部,距市区仅8公里。交通便利,黔东南州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瑞安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凯里分公司在其境内。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440户,共2170人,总劳动力1120人,通公路的自然村6个,通电户数440户。现有小学一所,远程教学点一个。耕地(田806亩,地235亩)1041亩。 |
九寨村 |
九寨村位于凯里市东部,距市中心约3.5公里,西以桐荫坪村为邻,东与三棵树镇接壤,南接“三凯”高速公路,北抵新台水寨,全村共有五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394户,1925人,均为苗族居住,主要有文、王、赵、顾、杨、吴等姓氏,属于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二类贫困村。 全村有宜林荒山1752亩,耕地面积1272亩,其中田795.5亩,土476.5亩。海拔870米,属于亚热带温湿气候,年降水量约为118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为15.1摄氏度,无霜期312天左右,自然寨植被保护完好,水源丰富,是实施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和从事旅游业开发的理想处所。 |
岩脚村 |
岩脚村位于凯里北部瑞安水泥厂对面,东抵翁琴,西抵长坡,南抵翁哨,北抵翁项,距市区约8公里。全村共有林地面积2650亩,耕地面积750亩,4个村民小组,273户,总人口1136人,劳动力568人。现有党员24名,其中贫困党员6名。村两委成员8名,其中村支委4名,村委会4名,平均年龄41.5岁,大专以上文化2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5人。村支部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村委会在村支部领导下开展自治工作,群众对村两委有较强的信赖。 |
金明村 |
金明村位于凯里市东出口公里三二〇果断从西至东贯穿其中,全村通村公路已完成。 金明村青山绿水,土地肥沃,是我市不可多见的绿色村寨,全村占地着面积为23357.8亩,其中林地面积10032亩,耕地面积1039.07亩,辖区共有五个村民小组,六个自然寨。449户人家,2443人,正式党员53人,预备党员5人。 金明村与新台村、九寨村、岩脚村、桐荫坪村、南丰社区、振华社区、文化社区相邻。 |
桐荫坪村 |
桐荫坪村位于凯里城东,与地区紧紧相连,属城郊结合部,全村分别由二龙、桐荫坪寨、官庄、二龙新村、方家冲5个自然寨组成,共有7个村民小组,349户1349人,其中劳动力786人,村所辖约9平方公里,菜地面积42亩,是一个耕地极少的菜农村。1988年前,80%以上住的都是茅草房、冲土墙、低矮潮湿,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近十年来,党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桐荫坪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政策,大力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全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近几年来,结合党中央的危房改造工程,在村两委的帮助和村民自身努力下,解决了桐荫坪村大部分的住房问题,桐荫坪村已基本上实现了户户住砖房。 最近几年,村班子紧紧抓住深化改革发展机遇,大胆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发展扩大村办企业,带动全村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创办了砂场、煤炭交易市场、石材交易市场、废品回收市场等企业,辖区内出现了奔驰大酒店、绿岛酒店等服务学行业,帮助、鼓励村民自主创业,涌现了汽车修理、种植、养殖、运输等一批致富带头人,使全村共同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现在村民新建住房789幢,各种家电进村入户,部分村民买了汽车,安装了电话,配备了电脑,学会了在网上浏览致富信息;集体企业和全村第三产业逐年上升,二〇一〇年总产值300万元,其中村办企业和第三产业200万元,经济收入100万元,人均2840元;综合性大楼3栋,总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集体固定资产已达1.5亿元,如今的桐荫坪村已旧貌换新颜。 村设党支部一个,支部委员3个,共有党员34人,分为3个党小组,村两委下设青年、民兵、妇女、、调解、普法等机构,全体党员和“八大组织”在以党支部为核心领导下,调整履行职责,为全村两个文明建设和禁绝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