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凯里市 >> 湾溪街道 >> 岩头河村

岩头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岩头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岩头河村简介

  一、基本概况
  岩头河村位于湾溪街道东北部1公里处,面积为8.97平方公里。全村辖8个组,共767户,3450人,村民多以苗族为主,同时居住着侗、汉、布依等多种民族。
  二、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岩头河村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村容寨貌整治进一步美化取得重大进步。特别是其区位优势,一是靠近城区和火车站,可利用富有其丰富的劳动力,发展服务业,二是进内有清水江河流,可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滨江大道的建设相结合,发展旅游业。
  三、组织领导不断加强,体制不断创新
  多年来,岩头河村委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建设中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组织领导不断加强,体制不断创新。一是2009年9月岩头河村第八小组作为“组管委”试点工程,创新试行“村官治理”向“组民自治”管理模式转变,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街道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大基础。二是街道党委对岩头河村有优势的可用投资资金,而无土地资源现状和岩头河村无集体经济,而有可用于开发的土地资源现状,借助“两村互动”对两村进行了双赢互补,极大地调动和壮大了岩头河村的集体经济。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更加坚定地突出实践特色,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服务和旅游业,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新期待,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01005 556000 -- 查看 岩头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岩头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岩头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井社区

  龙井社区于2004年12月由湾溪街道原第一、二居委会整合而成。社区位于凯里市城北部、东靠凯施公路沿监狱鱼塘坎;南抵环城北路路口、沿环城北路向西到农科路南端路口;西临现环城北路与农科路南端路口沿未修建的环城北路、棉花冲岩头河村二组老寨、沿清水江岸至棉花冲大桥东端;北界棉花冲大桥东端、滴水岩坎至黄建公司宿舍楼、凯里二小宿舍楼、湾溪街道宿舍楼、原湾溪街道蓄电池厂,横跨清江路抵羊龙滩。辖区面积约4.18平方公里。   社区辖内9个居民小组,辖区人口11287人,流入人口627户1457人。特种行业5家。社区聚居着苗(革家)侗、汉、景颇、瑶、回、水、彝、壮、满、南、白、仫佬、土家、布依、穿青等18种民族居民。   社区支部委员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在2006年1月成功成立了“爱心超市”。社区支部开展的工作才取得良好的成绩。2005年获市综治委、市-评为“治安五星级社区”;2006年获凯里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凯里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社区;2006年获全国妇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环保总结、国家-在黔东南唯一授予“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荣誉;2007年获凯里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批准为“和谐社区示范单位”;2010年获街道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清水江社区

  清水江社区位于凯里市北大门交通枢纽火车站所在地,有“北大门”之称。辖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驻区单位43家,其中非公企业13家。辖区总人口8912人,2915户;其中流动人口767户,1900人。60岁以上老人1214人,占总人口15.13%。现有党员26名,其中:女党员15名,男党员11人,在职党员7人(协管员党员4名),居民党员17名(下岗职工3人、-党员1名、退休回乡居住党员1名、大学毕业特分配学生12人),农民工党员1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党员1名,党支部设支委成员共5人。   清水江社区下岗失业人口众多,环境特殊、治安复杂、卫生条件差,是基层工作老大难地区。从2004年12月社区成立开始,社区党支部在市委、街道党委的领导关心下就以积极热忱的精神,努力地创造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使党员的先进性在社情民意中得以反映,使普通百姓心声和群众利益能最大渠道的畅通,建立了“民情日记”这一群众信赖的社会服务形式。几年以来,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社区党员用“进百姓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方式,一直始终坚持和运用这一创新形式。一本本小小的民情日记成为倾听群众呼声、化解基层矛盾、凝聚党心民心的有力武器。“民情日记”更加地保持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最大程度地增加了和谐因素,最大程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使社区安居乐业、祥和平安。   经过近六年的努力,社区取得了较好成绩。社区的工作得到了省委、州委、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彰,于2005年8月被黔东南电视台?东南视点栏目?采访报道,2005年8-9月被?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黔东南日报?等采访报道,于2005年11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贵州记者站凯里第二采访团储蒲林在黔东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刘清江、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许勇等同志的陪同下,到清水江社区党支部采访“社情民意”和“四百活动”情况。在2006年被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为“三个一批”典型示范单位的“好事实事”奖……。同时,街道党委两次表彰为“先进党支部”。还得到了《贵州日报》、《黔东南日报》、黔东南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采访报道。   目前,清水江社区“民情日记”工作已走向正规化和规范化,社区党支部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了“民情日记”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度,规范了调查工作的各项要求,明确了督查督办责任制,设置了意见箱,民情接待点定期发放民情调查表等,。“民情日记”工作制度还明确规定了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要吃苦在前,在一切困难和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永葆0员先进性,为创建全市文明社区而不懈努力。   

平茶村

  平茶村位于湾溪街道北部4公里处,东与洗马河街道的岩脚村相邻,南与本街道岩头河村相连,西与龙场镇的龙场、华界、郭家坪村相接,北靠湾水镇长坡村,国土面积9.68平方公里。全村辖6个自然寨,即大平茶、小平茶、甘塘、中寨、河口、屯上自然村寨,共436户,2430人,村民多以苗族为主,同时居住着侗、汉、布依等多种民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茶村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村容寨貌整治进一步美化、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步。2009年平茶村被凯里市设为蔬菜种植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现已建成核心区域260亩现代化蔬菜基地。目前种植商品蔬菜500亩,主要以豇豆、小白菜、莴笋为主;商品分葱1000亩,主要以小分葱为主。   平茶村委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建设中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组织领导不断加强。一是通过学习石龙寨组管委成功经验,并于2010年6月在平茶村屯上组成立了屯上组“组管委”,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街道党委对岩头河村有优势的可用投资资金,而无土地资源现状和平茶村无集体经济,而有可用于开发的土地资源现状,借助“两村互动”对两村进行了双赢互补,极大地调动和壮大了岩头河村的集体经济,同时拉动平茶村的集体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向前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更加坚定地突出实践特色,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别是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村容寨貌整治和把平茶村打造成典型的城郊农业示范基地,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新期待,促进农民增收,全力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岩头河村

  一、基本概况   岩头河村位于湾溪街道东北部1公里处,面积为8.97平方公里。全村辖8个组,共767户,3450人,村民多以苗族为主,同时居住着侗、汉、布依等多种民族。   二、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岩头河村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村容寨貌整治进一步美化取得重大进步。特别是其区位优势,一是靠近城区和火车站,可利用富有其丰富的劳动力,发展服务业,二是进内有清水江河流,可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滨江大道的建设相结合,发展旅游业。   三、组织领导不断加强,体制不断创新   多年来,岩头河村委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建设中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组织领导不断加强,体制不断创新。一是2009年9月岩头河村第八小组作为“组管委”试点工程,创新试行“村官治理”向“组民自治”管理模式转变,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街道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大基础。二是街道党委对岩头河村有优势的可用投资资金,而无土地资源现状和岩头河村无集体经济,而有可用于开发的土地资源现状,借助“两村互动”对两村进行了双赢互补,极大地调动和壮大了岩头河村的集体经济。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更加坚定地突出实践特色,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服务和旅游业,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新期待,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岩头河村特产大全




岩头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