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寨村辖6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全村462户2273人,劳动力1821人。全村耕地面积1350亩,其中:田980亩,土370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2008年度人均纯收入2672元,旧寨村是我省3类贫困村之一。旧寨村属暧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凯里市重要的粮食、生姜、大蒜等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素有“姜村蒜寨”之称的农业村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01103 | 556000 | -- | 查看 旧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笔香村 |
笔香村位于旁海镇南部,距镇中心5公里,东临凯棠乡,西接卡房村、大丰村,南抵屯寨村,北靠王银村。全村土地面积4.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948.65亩,其中田587.45亩,土361.20亩,林地1953.00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寨,231户,村民1204人,现有党员37名。村民除靠种植水稻、甘薯、太子参、玉米等常规农作物外,生姜和电视是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资源缺乏,人多地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富余劳动力常年或季节性外出打工来增加村民收入。村内有小学一所、便民服务中心楼1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村两委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加强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呈现出和谐稳定发展的可喜局面。 |
水寨村 |
水寨村位于凯里市东北部,距市郊20公里,距旁海镇中心17公里,是旁海镇优质烤烟、蔬菜、经济果林、重晶石、太子参、药材基地,全村共有5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408户,人口2005人,其中男1080人,女825人,劳动力1020人,耕地面积1102亩,其中田面积866亩,土面积236亩,人均0.64亩,人均纯收入1860元,森林覆盖面积19%。 |
白云村 |
白云村位于凯里市西南方向,距凯里市仅1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共有367户1726人,耕地面积1194亩,人均耕地面积0.69亩,盛产烤烟、蔬菜、太子参、茶叶,山脉呈南高东低走向,最高海拔为1222.6米,境内常年云雾缭绕,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生产无公害茶叶环境得天独厚。 |
青杠村 |
青杠村位于旁海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6公里,距凯里市城区13公里,1992年撤并建前翁项乡政府所在地。全村辖3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331户,1383人,全村劳动力470人,耕地面积1001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年人均纯收入2980元。其中青杠自然寨成立组管委,组管委下设党小组、党风廉政建设小组、科技文卫小组、农业生产小组等9个机构,成立计划生育三新图书室、农家书屋共有图书上千册。成立了200多人老年协会、300多人计生协会、少年之家、农民文化活动中心。 质朴的人民,继承民族饮食、银饰、刺绣堆绣服饰文化,传承民族工艺,保持原生态民族芦笙歌舞等浓郁风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富民政策指引下,村两委积极带领勤劳智慧的人民,积极兴修水利、村寨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村容寨貌整洁,风景优美。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姜、反季节蔬菜及养殖业,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精神文明得到促进,文体广播电视、通信得到普及,计划生育上新台阶,社会治安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2009年列入黔东南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2010年荣获省环保厅授予“生态村”称号,2011年实施60万元环保治理项目,2011年列入凯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村之一。 |
基博村 |
基博村位于旁海镇的南部,东与水珠村相接,西与中甲村、青杠村相望,北与翁省村相壤,全村辖三个自然寨三个村民小组,185户,人口903人。基博村资源比较丰富,除传统的种植业外,基博的生姜、大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比较有名。 基博村是凯里市的一个重要蔬菜基地,其中生姜、大蒜、西红柿是凯里市的示范基地;基博的矿产非常丰富,其中大理石居旁海镇之首,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基博的农民朴实勤劳,文化丰富多彩,每年八月十七日的“芦笙节”是非常隆重的节日,也很具有民族特色的风彩;基博的银饰加工非常特色,基博的银饰加工在旁海的影响非常大;基博的天然井水非常丰富,除了正常用水外,还有很多天然井水有待开发。 |
岔河村 |
岔河村位于凯里市旁海镇西南方向,东邻卡房村,西接水珠村,南抵大丰村,北靠清水江,与弯水镇鱼良村望江而居,“岔河”因其地处清水江与重安江交汇处而得名。全村辖3个村民组154户776人,有村党支部一个,党员27名。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2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2010年全村农业产值492.45万元。传统农业粮食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土豆等,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花生、辣椒、油菜等,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村有综合办公楼120平方米,有村级小学1所。现有在校学生302人,教师7人.全村有两条通村公路总长2.3公里。农户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80%的农户已有电话(座机或手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741人,参合率达95.5%,现有农用车3辆,大型运输车2辆,小型客车(面包车)5辆,二轮摩托23辆。2010年全村有牲畜231头(匹、只),其中猪162头,牛63头,马6匹。到2010年底全村有个体工商户38户,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和小百货经营等行业。 |
卡房村 |
卡房村位于凯里市东北部、距旁海镇中心三公里、东临王银村、南接大丰村、西抵岔河村、北靠清水江,气候宜人、全村依山而住、凯施公路从村山脚一、二组横穿而过、人民辛勤耕作、曾获得“姜村蒜寨”的美称。全村辖7个自然寨、共8个村民小组,383户、1835人、苗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九,其中劳动力1364人、孤儿20人,全村耕地面积910亩、其中田680亩、土23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是贵州省二类贫困村之一。 1999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新建了一幢卡房小学校。党的-以来、在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我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的关怀下、2004年在卡房村卡房小学建立了一个远程教育站点,2010年在我卡房村委活动室建立了一个农家书屋,2010年度完成危房改造9户、其中一级危房改造4户、二级2户、三级3户。 2010年11月15日举行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由村民群众公推直选选出了村民群众信任、年轻有为、政治坚定的年轻人担任新一届村委领导。新的一届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在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旁海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出了卡房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展了卡房村党务政务便民服务工作、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卫生整治、强抓山林防火工作、今年3月利用集体和社会力量完成了一组文体活动球场建设,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不需群众出一分钱地为卡房村修建人饮工程、卡房村两委积极配合和监督人饮工程施工老板于2011年7月完成人饮工程安装修建任务、解决了全村400多户人家2001人的人蓄饮水问题;完成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参保征收任务;完成了202人农村老龄社会保障登记、统报、审核、申报和存折发放任务;高度关注民生、实事求是地完成各批困难群众救济工作、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根据上级分配给卡房村的危房改造任务、成立并召开村危房改造评议领导小组评议会、安排开展危房改造24户,其中一级低保户3户、一级困难户1户、二级9户、三级11户;成功举办卡房村农历2011年7月20日传统芦笙会等。 |
旁海村 |
旁海村位于清水江河畔,是旁海镇集镇中心所在地,距凯里29公里;东临凯棠乡,西接岔河村,南贯通王银、卡房两村,北靠猴场、大普两村。全村辖4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496户,2245人,耕地面积为1468.24亩,居住的99%以上是苗族同胞。 旁海村是清水江与凯施公路交汇处,是凯里东大门的重要水陆中转集镇。水上交通便利,上至凯里、麻江(另一支到黄平的重安),下至台江、剑河、湖南;凯施公路贯穿全村。 |
朵基村 |
朵基村位于旁海镇北部,东接大溪村,南接大普村,西邻接联巩村,北抵联巩村,距镇中心6.5公里,距凯施公路1.5公里。 全村共3个自然寨,辖2个村民小组,共有211户,997人,其中男534人,女483人,劳动力526人。耕地面积693亩,其中田587亩,土160亩。林地面积1090亩,覆盖率为31.7%。草坡800亩,其中梭草面积30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薯,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小麦、生姜。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民众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远程教育活动室为阵地,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实施科学种田和科学养殖。并积极在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创业带富”活动,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走向富裕。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基础设施、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广大党员、群众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逐继成长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现全村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方向迈步前进。 |
屯寨村 |
屯寨村位于我镇西南方向,距市中心12公里,是旁海镇镇较为偏远的省级扶贫村之一,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1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共有375户2054人,耕地1056.6亩,人均占有耕地0.62亩,主产水稻、玉米、太子参、蔬菜等农作物 |
大溪村 |
大溪位于旁海镇的东北部,东与凯棠乡村相望,西与朵基村相接,北与黄平谷笼相壤,南与王银村对望,全村辖3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269户,人口1152人,居住的全部是苗族同胞。大溪村资源比较丰富,除传统的种植业外,蔬菜、玉米、花生、大蒜、西红柿等经济相对有所调整;科技养殖、农产品加工也是大溪的一大特产,特别手工艺加工在旁海非常在名。大溪的农民朴实勤劳,文化丰富多彩,大溪芦笙代表队曾多次代表旁海镇到州、市各地比赛。大溪人民非常好客,只要有客人到大溪,大溪人民非常盛情款待,让很多客醉了才能回去。 |
水珠村 |
水珠村位于旁海镇的西南部,东与大丰村相望,西与基博村相接,北与岔河村相壤,全村辖七个自然寨七个村民小组,456户,人口2248人,居住的全部是苗族同胞。水珠村资源比较丰富,除传统的种植业外,水珠的生姜、大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比较有名。水珠村是凯里市的一个重要蔬菜基地,其中生姜、大蒜、西红柿是凯里市的示范基地;水珠的矿产非常丰富,其中大理石居旁海镇之首,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水珠的农民朴实勤劳,文化丰富多彩,二月二的“别当果”爬坡节是非常隆重的节日,也很具民族特色的;水珠的银饰加工非常特色,水珠的银饰加工在旁海的影响非常大;水珠的天然井水非常丰富,除了正常用水外,还有很多天然井水有待开发。 |
翁省村 |
翁省村位于凯里市东北部,距旁海镇中心14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寨,5个村民组,285户1309人,其中,党员人数为23人,耕地面积1001.69亩,人均粮食643.1公斤,人均纯收入2980元,全村初中文化以上的有986人。苗族人口占99%。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浪潮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典型的先进事例,“以小出大”可凸显出新农村建设大风景,旁海镇翁省村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目前,翁省村经济形成良好的发展形式,生姜和大蒜种植为翁省村赢得了“姜村蒜寨”这美名。 |
中甲村 |
中甲村位于旁海镇东北面,位于旁海镇政府驻地13公里,东南界邻青杠村和基博村。西邻白云村北邻新台村。村共苗、汉两个民族居住,全村共有3歌村民小组266户,1141人。2个自然寨。苗族人口1131人,占总人口的99%:汉族占10人占总人口的1%。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400亩森林复盖率:55%。耕地面积760亩,其中田649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粮食总产量达342吨,其中水稻产量324吨。玉米产量0.18吨,原有小学一所,教师7人,在校生410人,境内有盐岩转矿,盛产生姜、太子参、大蒜、油菜籽、辣椒、西红柿、水果和蔬菜,全村有汽车2辆,中巴车0辆,面包车3辆,摩托车30辆抽水机2台,打米机3台,玉米粉碎机150台,电冰箱160台电视剧260台,冰柜50个,电话机80部,手机80部,销售点:3个。 村委会办公楼2层,面积70平方米,内设计划生育服务室和农家书屋有个类书籍200多种。自然条件忧越,年内无霜期共285天,阳光充0通便利,凯施公路从境内通过,群众用上了自来水。 |
王银村 |
王银村位于旁海镇东南部,东接凯棠乡南江村,南邻笔香村,西接卡房村,北邻旁海村,距镇中心1.5公里,凯施公路通过村寨脚下,旁海至地午公路穿过村中央,陆路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共4个自然寨,辖4个村民小组,共有324户,1597人,其中男795人,女802人,劳动力651人。耕地面积845亩,其中田652亩,土193亩。林地面积1394.25亩,草坡2253.7亩,其中梭草面积901.5亩。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薯,主要经济作物为生姜、大蒜、油菜。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广大群众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远程教育活动室为阵地,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各种法律法规,实施科学种田和科学养殖。在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创业带富”活动,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走向富裕。 王银村同全国千千万万个村寨一样,经过改革开放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基础设施、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广大党员、群众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成长为当代的新型农民。全村形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方向前进。 |
大丰村 |
大丰村位于旁海镇的西南方向,坐落在两香山脚下,距凯施公路一公里,与旁海镇中心相距3公里,辖有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6户,总人口609人,耕地面积420.26亩,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是苗族.勤劳善良大丰村的村民,大部分的年青人外出务工,留在家只有老年人和儿童;大丰村是旁海镇最小的村寨之一。 |
大普村 |
大普村地处清水江河畔,位于旁海镇集镇附近,距镇中心2000米左右,东临凯棠乡,西接岔河村,南接旁海村,北靠朵基村。全村辖6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368户,1882人,耕地面积为1120.6亩,居住的99%以上是苗族同胞。大普地处清水江与凯施公路交汇处,是凯里东大门的重要水陆中转集镇。水陆交通便利,凯施公路贯穿其中,清水江穿梭全村流至台江方向。 |
两河村 |
两河村原名两坳村,位于凯里市东北部34公里处,清水江穿寨而过,距旁海镇政府4公里,全村192户,2个村民小组,人口454人,男256人,女198人,男女比例为3比1。辖区面积1897亩,田315亩,土115亩。东临台江县革一乡和黄平县谷陇镇马海岩门司村,南与凯棠乡凯哨村接壤,西与旁海镇大普村相邻,北临黄平县加巴乡。村民居住地海拔550米,是旁海镇海拔最低地段。 全村依山傍水,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沿江两岸有历史悠久的竹林,绿树成荫的森林和500平方米的欧务水库,岸边沙滩广阔,加之时而有渔船在江中穿梭航行,使得这个的苗家山寨显得更加风光秀丽。这里的人民质朴、勤劳、智慧、善良,在她们身上,集聚着优良的民族饮食、银饰、刺绣堆绣服饰文化,保持原生态民族芦笙歌舞浓郁风情,到这里参观无不使你感觉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 2011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两河村两委积极带领勤劳智慧的人民,积极兴修水利、村寨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村容寨貌整洁,风景优美。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姜、反季节蔬菜及养殖业,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精神文明得到促进,文体广播电视、通信得到普及,计划生育上新台阶,社会治安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现今计生帮扶户2人,计生结扎户2户,外出务工人员75名,入学儿童47名。参加合作医疗保险423人,享受养老保险65人。 |
旧寨村 |
旧寨村辖6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全村462户2273人,劳动力1821人。全村耕地面积1350亩,其中:田980亩,土370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2008年度人均纯收入2672元,旧寨村是我省3类贫困村之一。旧寨村属暧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凯里市重要的粮食、生姜、大蒜等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素有“姜村蒜寨”之称的农业村寨。 |
猴场村 |
猴场村地处清水江河畔,与旁海集镇相望,距离旁海集镇1.5公里,东靠旁海村,西靠联巩村,南临湾水镇,北靠大普村,全村辖2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97户,1428人,耕地面积亩。 |
联巩村 |
联巩村位于旁海镇的北部,东与大溪村相接,西与湾水镇加劳村相望,北与黄平县白约村相壤,全村辖5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420户,人口1975人。联巩村资源比较丰富,除传统的种植业外,联巩的小白菜等经济作物比较有名。联巩村以铁制农具、尤其是以具有民族特色的礌钵、鸟笼著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