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回族乡地处昭阳区东南部,其东、西、南、北分别与贵州省威宁县中水镇,昭阳区的布嘎、永丰、凤凰、南城、太平、小龙洞等乡镇毗邻,年均气温11.7℃,年均降雨量741.6毫升,年均日照1918.9小时,冬春干旱。乡政府驻地水井湾集镇位于昭威公路沿线上,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回、汉、彝、苗等四种民族,总人口43513人,其中回族占67.2%,汉族占32.6%,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民族聚居乡,全乡有宗教活动场所31个(其中:清真寺29个,观音寺2个),总面积74.6平方公里,有耕地30919亩,人均耕地0.71亩。 境内出产玉米、水稻、小麦、洋芋等粮食作物和花卉、烤烟等经济作物,烤烟生产面积和收购总量约占全区的四分之一。适宜栽种苹果、桃、梨、杏、樱桃、柿子、枇杷、板栗、山楂等经济林果。守望是“云南省黄牛基地”之一,也是我区黄牛冻精改良推广和胚胎移植的发源地,年改良配种头数居全区首位,牛干巴是守望独具特色的肉食品。旅游资源丰富,有市级景点——景风公园1个,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八仙清真寺和宋家山清真寺,其中八仙清真寺属古寺,修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褐煤的贮量大、埋藏浅、易开采,还有高品质的青石、页岩等建筑建材资源。 近年来,守望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粮烟生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基础教育和农业基础设施上大做文章,全乡经济势力显著增强。2004年,全乡粮食总产1375.61万公斤,人均有粮324公斤;经济总收入16375万元,人均纯收入2190元;扶贫攻坚初见成效,全乡已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实现“普九”目标,村村建有卫生室,电视覆盖率达90%。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迎接二○○六年省“-会”部分比赛项目在我乡辖区内举行,全乡按照“保粮、强烟、规范个私企业和畜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确立了“重党建、抓机遇、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的步伐,重点抓好元宝山至景风水库公路沿线的名、特、优经济林果的种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35万人 | 74.6平方公里 | 530602202 | 657000 | 0870 | 查看 守望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永乐社区 |
永乐社区隶属昭阳区太平街道办事处,地处太平办事处东边,距办事处所在地2公里,到办事处道路为土路,距区3 公里。东邻黄竹林社区,南邻水塘坝社区 ,西邻太平社区,北邻水平社区。辖2个自然村、12个居民小组。现有农户1119户,有乡村人口4771人,其中农业人口4113人,劳动力327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33人。 社区概况 - 全社区国土面积4.66平方公里,海拔1950米,年平均气11.2℃,年降水量76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501亩,人均耕地0.61亩。2007年全社区经济总收入103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 全社区有耕地总面积2501亩(其中:田125亩,地2376亩),人均耕地0.61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烤烟等作物;水面面积15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 基础设施 - 截止2007年底,该社区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无路灯。全社区有1119户饮用井水,有111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11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01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0.3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8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978户(分别占总数的97.3%和87.4%)。 该社区到办事处道路为土路;距离最近的车站5.5公里。全社区共拥有汽车9辆,拖拉机62辆,摩托车87辆。全社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50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50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1亩。 到2007年底,全社区建有沼气池农户5户;建有小水窖2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全社区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社区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4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92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 该社区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33.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5.9万元,占总收入的22.83%;畜牧业收入215万元,占总收入20.8%(其中,2007年内出栏肉猪2595头,肉牛14头);第二、三产业收入225万元,占总收入的21.77%;工资性收入263万元,占总收入的25.45%。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农民收入以粮食、烤烟、畜牧等为主。全社区外出务工收入26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20人(占劳动力的25.05%),在省内务工434人,到省外务工386人。 人口卫生 - 2007年该社区有农户1119户,共乡村人口4771人,其中男性2373人,女性2398人。其中农业人口4113人,劳动力3229人。该社区以汉、彝、回族为主(是汉、彝、回族混居地),其中汉族人4482,彝族171人,其他民族118人。 到2007年底,全社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676人,参合率77.05%;享受低保222人。农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永乐社区卫生所和太平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社区距离卫生院2公里。该社区建有公厕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413户。 文化教育 - 该社区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6239平方米,拥有教师29人,在校学生635人,距离太平办事处中学0.5公里。2007年整个社区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033人,其中小学生681人,中学生352人。 |
凤凰街道 |
凤凰街道位于云南昭通昭阳区。下辖: 530602001001 111 双院子社区 530602001002 111 团结路社区 530602001003 111 文渊社区 530602001004 111 凤霞社区 530602001005 111 南菜园社区 530602001006 111 画苑社区 530602001007 111 南顺城社区 530602001008 111 西街社区 530602001009 111 昭苑社区 530602001010 111 海楼路社区 530602001011 111 昭阳社区 530602001012 112 南温泉社区 530602001013 111 迎丰社区 530602001014 111 联盟社区 530602001015 112 和平社区 530602001016 112 龙山寨社区 530602001017 220 黑泥地社区 530602001018 220 母鹿社区 530602001019 112 学庄社区 530602001020 112 荷花社区 530602001021 112 凤凰社区 530602001022 111 元宝路社区 |
龙泉街道 |
龙泉街道位于云南昭通昭阳区。下辖: 530602002001 111 北正街社区 530602002002 111 东菜园社区 530602002003 111 建设北街社区 530602002004 111 德育街社区 530602002005 111 公园路社区 530602002006 111 东正街社区 530602002007 111 龙泉路社区 530602002008 111 崇义街社区 530602002009 111 环城北路社区 530602002010 111 下排街社区 530602002011 111 爱民路社区 530602002012 111 珠泉路社区 530602002013 111 巩固社区 530602002014 111 官坝社区 530602002015 112 白坡社区 530602002016 112 长利社区 530602002017 112 集中社区 |
太平街道 |
太平街道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下辖街道。该街道面积63.38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 居住着汉、回、彝、苗、等民族,人口:7万,是将来全市的工业、商贸、物流中心区。太平办事处设有党委、人大、行政、纪律四套领导班子,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维护社会稳定办公室五大综合办公室,五大办公室分设各站所。 |
旧圃镇 |
旧圃镇,因旧圃街而得名。位于昭通城区7公里,面积48.83平方公里,辖沙坝、后海、旧圃、锦屏4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等民族,共计2.68万人。全镇有耕地1.9万亩,盛产玉米、水稻、马铃薯。主要特产有樱桃、金秋梨。旧圃镇区位优势突出,牛洒路穿镇而过,渔洞水库配套工程北干渠纵贯东西,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褐煤资源、石料资料和旅游资源,这里有优良的林果基地,这里的人民勤劳质朴,这里的土地浑厚宽广,旧圃人民将敞开双臂,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 |
永丰镇 |
永丰镇位于昭阳区南郊,距城区10.5公里,镇政府驻地新民村,213国道由南向北经境中部,辖区总面积91.43平方公里,有耕地3.9万亩。东与守望乡相连,南与布嘎乡接壤,西同苏家院接界,北跟土城、蒙泉两乡毗邻。全镇辖海边、小闸、新民、青坪、绿荫、元龙、三甲等7个村民委员会,61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8个党总支,33个党支部,有党员733人。有人口10669户,40179人,居住着汉、回、苗、彝、白5个民族。有新民、元龙、三甲3个农贸市场。有中学1所、小学8所,教职工200多人,学生7000多人。 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964万元,比2003年增长776万元,增长率为15%,农民人均收入1484元,比2003年增长193元,粮食总产量1455万公斤,人均有粮362公斤。地方财政收入34.7万元,比2003年减少10.3万元(农业税免征)。 全镇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粮、烟、畜、果、蔬、劳务输出六大支柱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的乡镇。其中粮食产值1598万元,比2003年增收58万元,增长率为3.8%;烤烟产值1042万元,比2003年增长262万元,增长率为34%;畜牧产值1296万元,比2003年增长96万元,增长率为0.8%;经济林果产值920万元,比2003年增长40万元,增长率为0.5%;蔬菜产值560万元,比2003年增长80万元,增长率为17%;劳务输出收入480万元,比2003年增长200万元,增长率为71%;个体私营经济60万元,比2003年增长32万元,增长率为114%。. |
北闸镇 |
有着昭通“北大门”之称的北闸镇,位于昭通市委、市政府驻地—昭通城的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城区9公里,是一个以山地为主,兼顾丘陵和坝区的乡镇,在总辖区面积138.3平方公里中,最高海拔3151.8米,最低海拔2000米,有着较为明显的立体气候和丰富的自然生物群落,下辖有北闸、红路、海坝、新田、白坡塘、邓子、箐门、塘房、岩脚、海子10个行政村,共有41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3万多户5万余人,是昭阳区人口最多的一个乡镇。居住着以汉族为主的汉、回、彝、苗、白5种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区。 北闸镇是昭阳区粮食、烤烟、苹果、蔬菜主产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地处北上四川和昭通北部各县的咽喉之地,自清代以来就成为昭通境内较大的集镇之一,素有昭通城的“北大门”之称。交通、通讯便利快捷,有内昆铁路,213国道和昭大、昭彝公路穿境而过,昭通火车站更是位于石渣河村和箐门村属地内。10个行政村都通乡村公路,有着蕴藏丰富的沙、石、煤等矿产以及初具规模的自然林和人工林。而以大龙洞省级自然保护点为中心的大龙洞公园,凉风台高山花卉区及过山洞等风景名胜点,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已发现的过山洞、闸心场、新衙门三处古人类文化遗址,证实了北闸悠久的历史文化。 北闸镇的领导班子更是一个团结奋斗的班子,在党的-方针的指引下,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镇5万多各族人民,本着求真、务实、团结、拼搏的精神,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北闸,正成为昭阳区北部乡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布嘎乡 |
布嘎乡位于昭阳城区南15.5千米,东与守望乡、贵州省威宁县中水乡接界,西南和鲁甸县桃源乡连接,西北同永丰镇毗邻,国土面积94.7平方千米,海拔1970米。辖布嘎、新街、白石、迎水、花鹿坪5个村民委员会,66个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回、彝、苗四种民族,6290户29386人。由于受地理的限制辖区内的贫困面较大,特别是“11.15、11.26”和“8.10”三次地震灾害给我乡造成极大损失,到2004年底仍有白石、新街两个村3260人还未解决温饱,是一个典型的二半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乡。全乡主要特产有烤烟、樱桃、核桃等。. |
守望乡 |
守望回族乡地处昭阳区东南部,其东、西、南、北分别与贵州省威宁县中水镇,昭阳区的布嘎、永丰、凤凰、南城、太平、小龙洞等乡镇毗邻,年均气温11.7℃,年均降雨量741.6毫升,年均日照1918.9小时,冬春干旱。乡政府驻地水井湾集镇位于昭威公路沿线上,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回、汉、彝、苗等四种民族,总人口43513人,其中回族占67.2%,汉族占32.6%,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民族聚居乡,全乡有宗教活动场所31个(其中:清真寺29个,观音寺2个),总面积74.6平方公里,有耕地30919亩,人均耕地0.71亩。 境内出产玉米、水稻、小麦、洋芋等粮食作物和花卉、烤烟等经济作物,烤烟生产面积和收购总量约占全区的四分之一。适宜栽种苹果、桃、梨、杏、樱桃、柿子、枇杷、板栗、山楂等经济林果。守望是“云南省黄牛基地”之一,也是我区黄牛冻精改良推广和胚胎移植的发源地,年改良配种头数居全区首位,牛干巴是守望独具特色的肉食品。旅游资源丰富,有市级景点——景风公园1个,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八仙清真寺和宋家山清真寺,其中八仙清真寺属古寺,修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褐煤的贮量大、埋藏浅、易开采,还有高品质的青石、页岩等建筑建材资源。 近年来,守望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粮烟生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基础教育和农业基础设施上大做文章,全乡经济势力显著增强。2004年,全乡粮食总产1375.61万公斤,人均有粮324公斤;经济总收入16375万元,人均纯收入2190元;扶贫攻坚初见成效,全乡已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实现“普九”目标,村村建有卫生室,电视覆盖率达90%。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迎接二○○六年省“-会”部分比赛项目在我乡辖区内举行,全乡按照“保粮、强烟、规范个私企业和畜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确立了“重党建、抓机遇、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的步伐,重点抓好元宝山至景风水库公路沿线的名、特、优经济林果的种植.. |
小龙洞乡 |
【地理位置】位于昭阳区东部,距离昭通市区10.3公里。乡政府驻小龙洞自然村。东接贵州省威宁县中水乡,西与太平乡相邻,南与守望乡相毗邻,北与北闸镇、彝良县接壤。全乡国土面积132.7Km2,人口密度为243.6人/Km2。耕地面积2528.3公顷。 【历史源革】1950年前为昭通县第二区,1950年8月改为博禄区,辖14个乡。1959年7月为桃源人民公社,辖5个管理区,1962年复名博禄区,辖13个小公社,1966年为博禄公社,辖11个大队,“文革”期间易名东进公社,1978年复名博禄公社,1988年划出永乐、黄竹林、水平3个行政村后,其余组建小龙洞回族彝族乡。现全乡辖6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121个村民小组。 【自然环境】最高海拔3152m,最低海拔1910m;全乡年平均气温11℃,年降雨量约750mm,无霜期220天,日照数1900—2000小时,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贫困山区乡。 【人口和民族】现有人口32750人,其中农业人口32287人。居住着回、汉、彝、苗、菜(傣)五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5552人,占总人口的78%,其中回族5576户23695人,占72.3%,彝族248户1084人,占3.3%,苗族191户723人,占2.2%,菜(傣)族11户50人。 【社会经济发展】有中学1所,完小7所,单小2所,有教师189人,在校学生4584人;乡卫生院1所,村办医务室6个,有医务人员26名。有大龙洞至小龙洞公路(经昭通火车站),东煤路(昭通至小龙洞)为煤矿专用线,境内驻有昭通火车站、-厂、昭通市凉风台微波通信站等单位。 2004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3098万元,比2003年增长13.2%,人均纯收入达898元,比2003年增长180元;粮食总产量1147万公斤,比2003年增长4.8%,人均占有粮食达350公斤。烤烟收购总量93万公斤,收购总值达825万元;水果总产量为1500万斤,总产值750万元;畜牧业总收入4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00万元。 【特色产业】全乡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有烤烟、玉米、马铃薯、苹果、蔬菜等。其中烤烟种植面积8000亩,苹果种植10000亩。畜牧业主要是以黄牛和羊的养殖为主。矿产资源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资源贮量丰富。. |
盘河乡 |
盘河乡位居昭通市昭阳区西郊33公里左右,东与彝良县毛坪乡接壤,北与大关县玉碗乡毗邻,西南和西北分别与靖安乡和北闸镇相连。全乡地势呈南北走向,两面高山连绵起伏,东西宽约9.5公里,南北长约19公里,形成一个狭长地段.全乡国土面积为153.9平方公里,有耕地22327亩,人均不足1亩,林地126800亩,宜牧荒山45400亩,最高海拔3198米,最低海拔1740米,相对高差1458米。全乡下辖9个行政村民委员会,74个自然村,148个村民小组,沿河6个村,山区3个村,主要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全乡总人口23537人,少数民族有2972人,占人口总数的12.8%。年人均农民纯收入625元,植被覆盖率占55%居昭阳区之最。最高海拔3198米,最低海拔1740米,乡境内有一定储量的煤、铁、铜和锌,有总投资两千万元的煤矿、铁矿和洗选厂。有全省唯一的纯度极高的优良猪种——乌金猪。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有尚待开发的窝凼丝绸之路遗迹留。另外天麻、半夏、刺脑包、龙爪菜等名贵中药材和绿色食品享誉区内外。. |
靖安乡 |
一、基本情况 靖安乡是昭阳区最北部的一个二半山区多民族贫困乡。位于大关、永善、昭阳区三县(区)结合部,东经103。45’,北纬27。48’。国道“213”线二级公路、昭永公路途经靖安集镇(小堡子),距昭通市城区28公里,距大关县城39公里,距永善县城区67公里,是进川入滇的交通要道。全乡有国土面积176.08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133个自然村,215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回、彝、苗、柯尔克孜5种民族,总人口37088人。其中农业人口36237人,占总人口98%;汉族30895人,回族3618人,彝族1793人,苗族769人,柯尔克孜13人。 全乡现有耕地面积39044亩(基本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1.05亩,森林覆盖率34.08%。地势呈“V”字型,东西高,中部低,最高海拔3198.4米,最低海拔1844米,常年平均气温15.2。C,常年降雨量为900mm,无霜期220天。夏秋阴雨多,雾气大,冬春干旱。属于低纬高海拔冷凉区,立体农业气候十分明显,昼夜温差大。储藏有无烟煤、铅锌、铜等矿。 2004年全乡粮食总产量343.5吨,人均有粮317公斤。经济总收入3187.8万元,人均收入879.7元。比2003年的经济总收入2772.3万元,增加了415.5元,2003年的人均收入772元增加了107.7元,增幅为13.95%。 小堡子集镇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十”字形主街道两条,占地面积163.9亩。月赶集15次,赶集日人数达1.6万人以上,人流量大,贸易往来频繁。二、主要特产:马铃薯、玉米、水稻、荞子。. |
青岗岭乡 |
青岗岭回族彝族乡建于1988年,位于昭阳区北部,距昭通城23公里。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2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5706人,居住着汉、回、彝、苗、哈尼五种民族,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青岗岭乡环境幽美,资源丰富,交通方便,213国道和昭麻高等级公路从我乡纵穿而过。洒渔大河从南至北穿过境内,该河段上有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昭阳八景”之一──洒渔烟柳;全乡森林覆盖率34%,植被保护较好,大面积的天然草场为养殖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各族群众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全乡养殖业已初见规模。 青岗岭乡储藏有大量的优质无烟煤和褐铁矿,分布在“昭麻公路”和213国道沿线的乐德古、白沙、新桥等村。目前,省政府已批准在我乡境内增加两口民用煤矿名额,正待招商,褐铁矿也正等待投资开采。 青岗岭乡各族人民热忱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共谋发展。我们将按照“您发财、我发展”的指导思想,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服务,为您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若因投资环境造成您的损失,我们将加倍赔偿损失。. |
洒渔乡 |
洒渔乡位于昭通城西北,距市区15公里,东接靖安乡、青岗岭乡,南接旧圃、乐居,西接苏甲乡,北接永善茂林。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先峰云2618米,最低海拔水碾1870米,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8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729.7mm,年日照1889小时,土壤为黄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呈酸性。 乡政府所在地下街子,地处全乡中南部,地理坐标103°36′,北纬27°27′,集镇占地2.1平方公里,老街长1213米,农贸市场占地24亩,集镇赶集人数一般在2万人左右。 洒渔河由南向北穿境而过,全长18.7公里,河水清澈透明,两岸绿柳成荫,形成美丽神奇的“洒渔烟柳”景观。为“昭阳八景”之一。 洒渔乡是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是著名的苹果之乡,现有苹果3.5万亩,年产量4万多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 全乡行政区域22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231个村民小组,住着汉、彝、苗、壮等民族,现有居民14330户,54765人,以汉族为主,占96%。 全乡有耕地11万亩,其中旱地8.6万亩,水田2.4万亩,有林地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有经济林3.8万亩,以苹果为主。粮食作物坝区以水稻、苞谷为主,山区以洋芋、荞子为主。畜牧业以猪、羊、牛、马为主。 全乡有中学1所,幼儿园2所,小学17所,中小学教职工400人,中小学在校学生8000多人,卫生院1所,卫生室9所,全乡现有机关干部119人。. |
乐居乡 |
乐居乡位于昭阳区城西18千米,面积84.57平方千米。乡政府驻上街子自然村,海拔1915米。东与土城乡旧辅镇相连,南跟苏家院乡交界,西和鲁甸县龙树乡接壤,北同洒渔乡苏甲乡毗邻。全乡辖乐居、上街、中河、仁和、新河5个村民委员会,19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总户数7464户,总人口28399人,其中农业人口27651人。有耕地17100.8亩,其中水田7602.1亩,旱地9498.7亩。 乐居乡全乡大部分处于洒渔河谷平坝,地势平坦,南高北低,洒渔河流经北部边缘,多箐沟丘堡,属二半山区。最高海拔沈家沟北侧2529米,最低海拔马龙村1891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750毫米,无霜期223天。土壤为黄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呈微酸性。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是昭阳区粮食主产区之一。境内有为乐居乡、苏家院乡灌溉人畜饮水的主干渠乐居大堰,渔洞水库南干渠|、北干支渠。有国家级大二型水库——渔洞水库(其坝基位于乐居行政村的官坝冲自然村西300米处)。全乡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水利化程度达85%以上,有林业用地3760公顷,有林地3256公顷,森林覆盖率39.12%。有果园3867公顷,其中苹果园7000亩,梨园950亩。核桃、板栗共15000余亩。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全乡有中学2所(乐居一中为完全中学,乐居二中为农村职业中学),教职工185人。小学10所,教职工278人。幼儿园1所,全乡在校中小学生6857人。有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5人,医疗设施齐备。 乐居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市区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突出特色闯市场。加强农业科技协会建设,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依靠科技,优化提升了粮、畜、果、烟四大传统产业,培育以百合种球繁殖为主的新产业,加大对外劳务输出,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4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61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粮食总产量达1447.8万公斤,人均有粮523.6公斤。畜牧总产值3079.68万元,出栏育肥猪22052头,肉牛352头,肉羊640只,出笼活禽754014只,禽蛋产量101吨,销售仔猪51680头。仔猪远销贵州、会泽、东川等地,成为市区畜牧科技示范乡镇和仔猪生产基地。. |
苏家院乡 |
在昭通城西21公里处,有一遍方圆109.39平方公里的沃土,这就是久负盛名的“渔米之乡”——苏家院乡。苏家院乡无论从社会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方面审视,都是一块较好的投资热土。一个浙江商人(现已在此地投资种蔬菜)不无感叹地说:“这真是一块还未开发的处女地,值得投资”。一、自然地理状况 苏家院乡东西以南北走向的两山脉为屏,南以高低起伏的山岳为枕,北以乐居为邻,正是一道开放的大门。地势南高北低,中部地势平坦,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7公里。最高海拔2760米,最低海拔1915米,年降雨量750毫米,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1°C,森林覆盖率达65%,在昭阳区还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水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水库7个,坝塘126个,年蓄水量700万方,除此还有渔洞水库南干渠由北向南依山而过,流入永丰镇,南北支渠由南北而起顺东南面山脚向中部汇聚。形成了十分便利的灌溉网络。交通四通八达,分别以南北、东西南向的四条主道为主形成了十分方便的交通网。二、人文概况 全乡共有5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9114户,总人口36448人。其中:汉族35355人,占总人口的97%,苗族78人,占总人口的0.0214‰,彝族948人,占总人口的0.26‰,其它民族26人,占总人口的0.06‰。城镇人口777人,农业人口335671人,农业劳动力19880个,现有耕地面积2.7732万亩,水田1.24万亩。烤烟0.6万亩,苹果0.6万亩,其它经济林果0.2万亩,人均有耕地0.8亩,人口密度321.8人/平方公里,平均亩产粮食400公斤,平均亩产烤烟133公斤。三、经济状况 国民生产总值5605万元,人均1322元。工农业总产值4605万元,人均1322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1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人均175.21元,农业总产值398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7%,农民人均1116.18元。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产值183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45.8%。其中烤烟730万元,占种植业的39.89%。畜牧业产值1849万元,占种植业的46.4%,渔业产值15万元,占种植业0.82%,其它236万元,占种植业的12.89%。粮食总产量19135167.8公斤,农民人均有粮573.3公斤,年产肉1871吨。人均有肉30公斤。烤烟总产量85万公公斤。. |
苏甲乡 |
苏甲乡位于城区西北46公里处,面积212.98平方公里,海拔2070米,境内山峦起伏,箐沟交错,地势西高东低,东与洒渔乡接壤,南与乐居乡相连,西与鲁甸县龙树接界,北与永善县茂林相连。全乡地处山区,箐沟交错,洒渔河流经境内南部,渔洞水库有2/3的面积分布于境内。全乡立体气候特征突出,年平均气温10.50C,年降水量900毫米,日照数1400—1500小时,无霜期160—220天,全乡有耕地面积23810亩,拥有林地面积137500亩,森林覆盖率43%,土壤为黄壤、紫色土、水稻土、呈酸性,主产玉米、马铃薯、荞、麦、水稻等。全乡特色经济作物为核桃、板栗等。辖12个村民委员会、151个自然村、163个村民小组。2004年底,全乡总户数6071户,总人口24665人,主要民族汉、奕、苗。2004年经济总收入达到2910万元,人均纯收入650元,粮食总产量776万公斤,人均有粮324公斤,全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属省级扶贫攻坚乡。 主要特产:核桃、板栗、荞面、烟熏火腿、纯荞酒、燕麦酒等。. |
大山包乡 |
大山包地处昭阳区西郊79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大小山丘起伏,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也有2500米,年平均气温5.7-6.2℃,全年无霜期仅有80-125天,年降雨量1100-1340毫米,全乡国土面积192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三种名族,下辖5个村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小组,2002年底全乡共有户,人。其中,农业户户,占总人口数的94%。粮食作物只有洋芋、荞子、燕麦、农作物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灾,无灾不成年”。粮食生产极不稳定,是农业生产的劣势地区。此外,全乡境内无任何矿产资源及经济作物,经济状况差,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人数比例。 大山包乡的客观自然条件决定了不宜走以粮食为主的道路,但是,大山包乡全年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大,水资源丰富,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牧,种草养畜是大山包摆脱贫困的希望所在。 1996年以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针对大山包的现状,客观地分析了大山包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要求发展大山包乡经济,尽快使群众摆脱贫困,完成扶贫大业,必须采取超常规动作,调整产业结构,紧紧围绕畜牧业这一支柱产业,使畜牧业成为大山包乡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因此,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到目前为止,大山包乡已建立人工草场10.7万亩。草山总面积达13万亩,涉及全乡5个村民委员会94个村民小组3172户13276人,人均草场面积达8.1亩。草场面积的增加,使全乡畜牧业稳步增长,到去年年末统计表明,全乡大牲畜年末存栏5438头,其中黄牛存栏1836头、马、骡3602匹,生猪存栏11339头,羊年末136588存栏只,羊毛产量29816公斤,全年畜牧业总收入636万元,畜牧业收入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74%。在狠抓草山建设的同时,今年乡党委、政府还抓住国家“天保”工程实施的大好机遇,争取到了总面积850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目前正在组织全乡干部群众测量土地。全乡有林地面积5.1万亩,森林覆盖率18%,人均林地面积达3.7亩。林地、草场面积的增加对改善我乡的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调节作用,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基本得到治理。. |
大寨子乡 |
大寨子乡位于昭阳区西北部,两省三县交叉处,距城区86公里,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93亩,境内最高海拔3068米,最低海拔480米,相对高差2588米。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1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055人,其中:汉族3295户12876人;苗族12户37人,彝族305户1142人。2004年末,粮食总产量475万公斤,人均有粮348公斤,经济总收入1227万元,人均纯收入786元。主产苞谷、洋芋、荞麦,主要特产青椒、魔芋。. |
炎山乡 |
昭通市辖乡。1952年设炎山区,1966年建公社,1988年改乡。位于市区西北52公里处,西频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隔江相望。面积66.4平方公里,人口2万。辖炎山、中寨、庙湾、大沟、小田、松乐、屋角、大沱8个行政村。农产以玉米、马铃薯、水稻、芋片、甘蔗、蜡虫、油籽、花椒为主。矿藏有无烟煤、铅锌。是爱国将领龙云、卢汉、龙泽汇故乡。. |
田坝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