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龙区关林镇“撤镇改办”,将原关林镇所辖区域一分为二,开元大道南北两侧、焦枝铁路以东及龙门大道西侧的15个行政村6个社区,划归关林街道办事处和太康东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关林街道办事处辖刘富、车圪垱、关林、八里堂、槐树湾、辛庄、练庄、皂角树、南王9个行政村及镇北路、洛钢路、明花、险峰、红旗、石油6个社区3万余人口,太康东路街道办事处辖二郎庙、豆腐店、潘村、铁匠、大西、大东6个行政村2万余人口。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0311005 | 471000 | -- | 查看 太康东路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安乐街道 |
安乐街道位于洛阳市区东南部。辖安东、安南2个社区。有洛龙公路、军民路等街路。安乐街道于1983年设立。1997年,面积1.4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安南、安西、安东、军民路、洛阳师专5个居(家)委会。2000年,将西工区的安乐街道划归洛龙区管辖。 |
开元路街道 |
洛龙区开元路办事处成立于2007年8月,是洛阳新区的第一个办事处。开元路办事处地处洛龙区中心地区,东至龙门大道,西至王城大道,南至关林大道,北至古城路。辖区总面积约8.7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人口约6.8万人。共有基层党组织13个,党员625名。 近年来,开元路办事处在洛龙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精品社区,打造先进办事处为目标,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狠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城市提升、民生改善,强力推进“文化开元、平安开元、数字开元、魅力开元”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生事业节节攀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办事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07年成立以来,辖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达8.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13.83亿元。财政收入累计达2.46亿元,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良好。开元路办事处正在向着“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保障到位、安全稳定”的建设目标大步迈进。 开元路办事处党工委、办事处先后荣获“省五好街道党工委”、“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洛阳市文明单位”等50余项荣誉称号。 |
龙门石窟街道 |
龙门石窟街道位于河南洛阳洛龙区。下辖: 410311003001 111 河东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2 111 镇南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3 111 龙门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4 112 郜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5 220 张沟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6 112 寺沟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7 112 魏湾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8 220 郭寨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09 112 东草店社区居民委员会 410311003010 112 西草店社区居民委员会 |
关林街道 |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因埋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的首级而得名,也是国家AAA-旅游景区。“伊水潺潺偎怀中,关帝千古传英名。商贾云集经商地,名镇辉煌动洛城。”关林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著名的关林市场起源于关林庙会,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全国知名的工业品批发市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支撑。近年来,关林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打“商贸牌”,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格局”思路,提出“商贸富镇富民”战略,全镇镇域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该镇也因此跨入“河南省乡镇综合实力排名第8名”,“洛阳市乡镇综合实力第2名”。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大开放寻求大发展,以大服务吸引大项目,以大党建形成大合力,以大创新实现大突破”,先后被命名为“中州名镇”、“全国文明集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文化乡镇”、省级“五好党委”、市级“治安模范镇”。 |
太康东路街道 |
洛龙区关林镇“撤镇改办”,将原关林镇所辖区域一分为二,开元大道南北两侧、焦枝铁路以东及龙门大道西侧的15个行政村6个社区,划归关林街道办事处和太康东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关林街道办事处辖刘富、车圪垱、关林、八里堂、槐树湾、辛庄、练庄、皂角树、南王9个行政村及镇北路、洛钢路、明花、险峰、红旗、石油6个社区3万余人口,太康东路街道办事处辖二郎庙、豆腐店、潘村、铁匠、大西、大东6个行政村2万余人口。 |
古城街道 |
2013年区划调整:“撤乡改办”,原洛龙区古城乡划归两个办事处管辖。 以新区瀛洲路为界,瀛洲路以西龙腾安置小区的邢屯、青阳屯,龙丰安置小区的白村、庞屯、黄屯等5个居委会,部分商住小区和10多个农业村,由新成立的洛龙科技园区街道办事处管辖;瀛洲路以东的龙祥、龙富、龙和、龙兴、龙祥东区等安置小区的12个居委会和多个商住小区,由古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
科技园街道 |
2013区划调整:“撤乡改办”,原洛龙区古城乡划归两个办事处管辖。 以新区瀛洲路为界,瀛洲路以西龙腾安置小区的邢屯、青阳屯,龙丰安置小区的白村、庞屯、黄屯等5个居委会,部分商住小区和10多个农业村,由新成立的洛龙科技园区街道办事处管辖;瀛洲路以东的龙祥、龙富、龙和、龙兴、龙祥东区等安置小区的12个居委会和多个商住小区,由古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
翠云路街道 |
翠云路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为开元大道以南,伊洛路以北(不含龙安小区),王城大道以东,龙门大道以西,管辖面积为4.9平方公里,目前入住5.2万人,预计未来将达到10万人。 |
龙门街道 |
洛阳市郊区辖镇。1958年属洛南公社,1961年析置龙门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南端,面积43.1平方公里,人口5.5万。焦(作)枝(江)、宜(阳)洛(阳)铁路和洛(阳)龙(门)公路纵横贯境。辖裴村、郜庄、龙门、位湾、寺沟、花园、杜村、南刘、商屯、徐屯、李屯、王山、田山、张沟14个村委会。矿泉水资源丰富。乡镇企业以从事旅游、建材、商贸、运输和饮食服务等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果木较多。古迹有龙门石窑和白居易墓地。. |
学府街道 |
学府街道办事处是经省民政厅和洛阳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的。该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东临王城大道,西至瀛洲路,南到洛龙区和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交界处,北接开元大道,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10万。 该街道办事处辖区包含龙和、翰林苑、书香苑、德园、国宝花园等小区及王山、田山等行政村。 |
安乐镇 |
安乐镇地处洛阳市洛河南岸,是连接洛阳新老市区的必经之地。东沿焦枝铁路,西临滨河大道。全镇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4.8万人口。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最大的隋唐城遗址就深埋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下;强大的商贸服务业有效的拉动了整个经济的飞速发展。2005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为12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40元。在洛阳市156个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名列前茅。曾先后荣获“省中州名镇”、“洛阳市综合实力三十强乡镇”、“市级精神文明乡镇”和“洛阳市五好乡镇党委”等称号。 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安乐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隋唐时,安乐就是一个繁华的都市,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就定居于安乐的狮子桥履道里。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选中这块风水宝地,举家迁居于此,并将宅院提名为“安乐窝”,安乐之名由此而来。 - 经济发展 安乐镇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安乐实际,提出了“改革促动,开放带动,商贸兴镇,旅游富民”的经济发展新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事业繁荣。财政收入超千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被省市先后命名为“中州名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六好党委”。特别是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洛河为界,南北对应发展”、“拉大城市框架、加快洛南新区建设”,并做出建设隋唐城遗址高效农业观光园区的重大决策。安乐镇成为洛阳市洛南开发的前沿阵地,新区建设的一方热土,以此为契机,提出了“以洛龙路为轴线,东西对应发展”的发展思路,初步建成了“三区三带八个基地”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即:西部以隋唐城为主休闲观光园区,东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农业经济开发区,以滨河公园沿线为主的休闲娱乐房地产经贸区;以洛龙大道机动车交易、汽车配件、粮油、钢材等六大市场为主的经济开发带,以安宜路文化市场旅游带,以聂潘路商业房建设为主的新经济增长带;建有种植、养殖等八个基地。目前,占地千亩的精品牡丹园已经建成。 - 产业结构 安乐镇 安乐镇党委、政府围绕着“商贸安乐、旅游安乐绿色安乐”的发展理念,以商贸三产、休闲观光旅游为主导产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将安乐建成“新区花园镇”和“洛阳市绿色旅游镇”。目前,以洛龙路为轴线的专业市场带已初步建成,洛宜路文化市场一条街正在详细规划。以“安乐窝”三个字为主体的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商务、商住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项目已被浙江东阳花园集团选中,并决定在三年内投资20亿人民币进行建设。司马光、裴度、元祯等名人故居的开发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一个大的旅游框架正在逐步形成。“休闲、娱乐哪里去?请到我们安乐窝”的宣传口号正成为当地人的共识。发展中的安乐,热情欢迎中外客商到这里投资兴业,共谋安乐旅游、观光业的美好前景。 |
白马寺镇 |
|
李楼镇 |
该乡位于河南洛阳市东南部的伊、洛河冲积平原,东与偃师接壤,南有伊河为界,北隔洛河与市区咫尺相望,西同洛阳新区相邻,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2.5万亩,下辖26个行政村,2007年总人口5万余人。伊、洛两河穿行东西,二广高速公路、焦枝铁路纵贯南北,民风淳朴,经济繁荣,工业基础雄厚。 经济发展 截止2007年该乡有企业达205家,并形成了轴承配件、面粉加工、三轮摩托、机械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已有9家企业列入洛龙区“1356骨干带动”企业名录。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指标:增加值完成15238万元,总产值完成60445万元,营业收入完成5532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481万元,上交税金1848万元。 李楼乡是全市有名的“蔬菜之乡”。该乡把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特色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按照“整合优势产业、实施一村一品”工作思路,使特色村建设走在了全区的前列,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截止2009年5月,全乡已形成无公害蔬菜、服装加工、奶牛养殖、商业服务、交通运输、工业发展等8类20个发展优势鲜明的特色村。其中,万年青村的蒜黄上市季节占洛阳市场同类产品的70%以上。 2009年,该乡利用蔬菜产业优势,举办了首届蔬菜采摘节,共接待6000余人次,提高了李楼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菜农收入比平时提高10%。同时,该乡抓住2009年洛阳市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蔬菜基地建设的机遇,通过土地返租的形式,置换土地300余亩,在齐村建成下挖式日光温室9栋;在桃园村、向阳村已完成300亩土地的返租工作,再规划建设一个100余栋日光温室的蔬菜专业园区。 相关荣誉 该乡民风淳朴、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是洛阳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 获得“河南省科技示范乡”及“河南省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小区”等荣誉称 |
丰李镇 |
丰李镇位于宜阳县东部,东接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西连宜阳县城关乡,南与伊川县鸦岭乡接壤,北与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隔洛河相望,现已与洛南新区连为一体。总面积74.3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6.9万。 丰李农业发达,素有“宜阳粮仓”之美誉,温棚蔬菜规模不断扩大,正在成为洛南新区的“菜篮子”,牧业发展迅速,已有炜华公司、三江综合养殖厂等四家“A”级养殖企业,有大中养殖场近20多家。是著名的“建筑之乡”,有省二级建筑企业两家,建筑工程队100多个,常年从业人员近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机械加工、铸造模具、耐火材料、日用陶瓷等产业已初具规模。现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企业30家,包括洛阳市丰李建筑工程公司、洛阳市技术改造安装公司、洛阳市技改建筑机械公司、洛华粉体工程耐火材料厂、洛阳市中南悬挂输送机有限公司等县重点企业。丰李民营工业园区2002年挂牌,现已进驻企业16家。 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28万元,财政收入61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0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611.6万元,新上项目11个,合同招商引资金额105250万元。分别获得洛阳市2003年度退耕还林先进乡镇、洛阳市2003年度科普宣传先进集体、宜阳县2003年度目标综合一等奖等主要荣誉。 根据本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和人才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丰李镇新一届党委、政府确定了建设“工业强镇、财政富镇、中州名镇”的三大目标,提出要突出抓好基层党建、非公有制经济、小城镇经营管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五项重点工作,推动全镇各项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
诸葛镇 |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三国时期,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求贤之心,决心辅佐汉室,为解除后顾之忧,将母亲隐居于此,诸葛因而得名。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 诸葛镇此修建“独乐园”,编撰了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诸葛镇1993年12月撤乡建镇,1995年8月被定为河南省改革发展综合试点镇,2000年4月列入河南省115个重点镇,2002年入选全省九个一类重点镇。2006年9月,诸葛镇被河南省授予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在偃师市各乡镇历年综合实力排序中,均名列前茅。镇级财政收入l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位居河南省乡镇第一位。2006年,诸葛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l7274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08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43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l34元,引进外资5890万元。预计到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30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5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8元。 - 产业结构 诸葛镇是一个享誉中原的经济强镇。工农业基础雄厚。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27个,其中超千万元骨干企业7个,超亿元2个,固定资产达4.2亿元。镇区汇聚了大批工业企业,拥有国内第一条超薄玻璃生产线的洛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属国有企业河南香山水泥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中合祥水泥有限公司,民营企业洛阳新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共同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建材工业基地。2001家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区落户诸葛镇,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2006技工业园去规划建设,有力推进了经济发展,综合经济实力逐年攀升。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在偃师市17个乡镇排序中连续多年居第二位,镇级财政收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居河南省乡镇第一位。 矿藏资源丰富。诸葛镇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藏,煤、水泥灰岩、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石、大理石、沸石等储量大、质量高。地下水资源丰富。 交通通讯电力发达。洛界高速公路从西部南北穿境,省道顾龙公路东至郑州,西至龙门;23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公路,交通条件非常便利。拥有3.5万伏变电站2座,11万伏变电站1座,工业专用线2条,电力能源充足。 城镇设施完善。1994年元月撤乡建镇,1995年8月被河南省定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2000年4月被列入全省115个重点镇,2002年入选全省九个一类重点镇。 - 基础建设 诸葛镇在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活动中新铺道路彩砖5000平方米、道牙2000米,新建垃圾池15个,新建垃圾填埋场4个,拆除废弃危房62处,拆除违章建筑1860平方米,新铺设排污管道295米,改建农村民厕97所,农户庭院绿化树木栽植6800株,新增村庄绿化面积1800平方米,全镇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 模范村庄 示范村道湛村和重点整治村方楼村、西马村工作成绩明显。作为示范村道湛村严格按照示范村的建设标准要求自己,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有碍观瞻的灰、沙、石等建材、杂草集中堆放;房屋墙体喷涂、乱张贴广告、标语全部粉刷一新。村两委主要干部分包街道,以身作则,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自觉性。方楼村在整治活动中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清除道路两边的杂草,修戢户门前的地坪,并统一栽植各种绿化苗木,村庄容貌焕然一新。西马村在整治过程中充分发挥村内预制件生产企业多的优势,对村庄道路全部整修一新,特别是道路两侧全部铺设了道牙。村民以整治村容村貌、优化居住环境为重点,从解决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私搭乱建入手卜达到“三清七集中”标准。 |
李村镇 |
李村镇位于河南省偃师市西南部,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南依万安山,与伊川县吕店乡交界,北濒伊河,与佃庄镇相望,东连庞村、寇店,西邻诸葛,总面积8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78公顷。1995年2月撤乡建镇,下辖29个行政村,334个村民组,总人口72890人,是洛阳市第一人口大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交通:李村古代就有驿道通过,如今“四纵三横”八条干道沟通了村村寨寨,除横贯镇区的顾龙路和府李路外,乡级公路总长35公里。 电力:1994年建35KVA变电站一座,2000年农网改造后,拥有10KV线路5条82公里,400V线路138公里,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变压器166台,容量13895KVA,年用电量1350万度,基本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通讯:1999年新建电信大楼。2000年,偃师市第一个镇级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网络在李村建成。 教育:辖区现有高中一所,中小学33所。通过多渠道筹资,整体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性变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医疗卫生:建成达标卫生院一所,拥有血流变仪、B超机、心电图仪、X光机等先进医疗器械及现代设备的手术室。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连年控制在8‰以下。 精神文明:以镇文化站、10个村级文化大院、10个业余剧团以及书法协会、民间艺术、企业文化生活、学校德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1998年被评为偃师市先进文化镇,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镇。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镇文化站获得省级先进文化站1次,洛阳市级7次,偃师市级连续12次,现为河南省百强文化站。 - 工业发展 李村镇是个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传统农业大镇。坚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优势工业支柱产业,使这一传统的经济格局有了初步改变,钢制家具、煤炭开采、板材加工、石材开发已成为四大支柱产 业,为从人口大镇向经济强镇的转变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钢制家具产业。全镇以武屯、南寨、东西柿等村为主的产业基地已与相邻的庞村产业基地融为一体,这些企业在建设规模、技术装备、技工队伍、生产及销售能力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基础,全部采用喷塑工艺,产品行销20多个省区。新建的具有李村特色的钢制家具产业基地,总投资额3280万元。 煤炭开采业。宿驾窑煤矿系镇政府引进新密一客商独资开发项目,1998年动工,因地质情况复杂,时间较长,是迄今为止偃师市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对井,累计投资5000万元,建成280米深风井、主井、副井各1眼,蓄水池2400立方米,开通地下岩巷3000多米,配套3KVA变电站一座,具备了年产45万吨标准矿的生产条件和能力,开采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中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粉状无烟煤。井田可采范围1.2平方公里,总储量1320万吨,以满负荷生产能力计算,大约可采30年。 板材加工业。创建于1994年的洛阳豫良木业有限公司,1997年取得了由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自营进出口权,1998年被洛阳海关注册为自理报关单位。2002年与所属的李村粮管所剥离,改制为股份制企业。2002年建成的两条普通刨花板生产线和2003年新建的中密度刨花板生产线,相继投产和试车。 石材加工业。李村镇南部山区蕴藏有丰富的石灰石、英石资源,现有成规模的加工场19个,主要从事石子粉碎和水泥厂的原料供应,开采作业和运输人数稳步增长,已成为南部山区群众获得非农收入的重要路子。 |
庞村镇 |
庞村镇位于九朝古都洛阳市东南18公里处,北临伊河,南依伏牛,东有少林名刹,西有龙门石窟,省道顾龙公路东西穿境,207国道、洛界高速路分别从镇区东、西部切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全镇总面积32.9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3.64万口人。1988年12月建乡,1994年8月撤乡建镇。 钢制办公家具产业是庞村的重要经济支柱,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产品销售额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钢制办公家具生产基地。 2004年度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496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885.22元,财政收入达到124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19.66元,城乡居民储蓄总额20362万元,人均居民储蓄总额5244.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4.00元。是河南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和百强乡镇之一。 ". |
寇店镇 |
寇店镇位于偃师市西南部,北与伊川县接壤,县道掘吕路穿境而过,总面积64.9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3.6万人, 1995年5月撤乡建镇。2004年度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26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434.49元,财政收入达到41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12.34元,城乡居民储蓄总额6815万元,人均居民储蓄总额1831.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23.00元。 寇店镇矿产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其中花岗岩储量达4亿立方米,硅石5亿立方米,钾长石2.1亿立方米,钠长石1.82亿立方米,石灰石3.2亿立方米,世界独一无二的石中珍品--牡丹石储量达2亿立方米,其牡丹石工艺品走俏中原,享誉大江南北。依托资源优势,该镇以韩寨为中心建成了年产40余万吨的硅砂加工基地,在豫西地区名列前茅。以寇店为中心形成了以非标门窗、耐火材料、建筑材料、矿资源开发为主的四大经济支柱,开创了偃师市钢制办公家具产业的新天地。农业上基本形成了南果北菜中间粮,巨丰乳业、畜康牧业,东西带动闯市场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同时一批与钢制办公家具产业相关的铁箱加工、喷塑粉生产企业蓬勃而起。此外以偃师市合利水泥公司为首的水泥生产企业,以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偃师市鑫兴炉料厂为首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技术革新步伐不断加快,矿资源开发重镇的地位日益显现。 寇店镇土地资源丰富,可耕地面积4.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面积达3万亩。北部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农业较为发达,南部地区宜林面积较大。经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小额支农贷款的扶持下,全镇迅速普及了高效种养殖模式,形成了五龙、水泉万亩干果林开发、韩寨千头优质高产奶牛养殖、马寨优质无激素麻鸭养殖、刘李绿壳蛋鸡养殖和绿色蔬菜种植等五大产业化块状基地,并孕育出了河南省首家信用村 杜寨村和一批信用单位,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寇店镇正着力提升五大农业产业,打造“信用名镇”,创建绿色农业强镇。 寇店镇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正在高标准建设千米商业街和集贸市场,镇区功能日渐完善,并完成了全镇60余公里通道绿化及镇区美化、亮化、环境质量日益提高,正朝着现代化特色小城镇的目标坚实地迈进。 ". |
佃庄镇 |
佃庄镇位于偃师市西20公里处,东至207国道,西与洛阳市洛龙区接壤,南傍伊水,北临洛河。全镇共辖19个行政村,194个村民组,3.9万人,总面积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2004年度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935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55.24元,财政收入达到75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89.35元,城乡居民储蓄总额11606万元,人均居民储蓄总额2918.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46.00元。 佃庄镇历史悠久,境内有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汉魏故城遗址”及“太学”、“明堂”、“灵台”等名胜古迹,天文学家张衡曾在此创造出举世闻名的“地动仪”。境内相公庄是宋朝宰相吕蒙正的故里。 佃庄镇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近年来,该镇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带动、技术培训、宣传报道等多项措施,已形成了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绿色春茄、芦笋、黄姜、花卉、奶牛、生猪等特色农业基地,获得了“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称号。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洛阳永富养殖有限公司、洛阳东瑞生物有限公司、洛阳康馨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发展平台。 佃庄镇工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该镇在巩固老企业稳定税源的同时,强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狠抓新上项目建设。并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程服务,全方位支持外来企业投资兴业。目前,全镇有一定规模的企业38家,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化工、搪瓷等为主的产品结构,部分产品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佃庄镇交通便利,村村道路水泥硬化,岳佃路、岳安路、龙兴路三大干线贯穿全境。医疗卫生、教育设施齐全。境内程控电话、国际、国内传真可连接世界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