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黄平县 >> 重安镇 >> 岩头村

岩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岩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岩头村简介

  岩头村位于重安镇西面,距镇行政中心18公里,东邻干庄村和黄金村,南与大风洞乡平良村隔江相望,西接野洞河乡新华村,北接落群和代支村。全村总面积约1500亩:其中耕地面积882亩,土228亩,林地98亩,其他290亩。总人口1219人:仫佬族576人占总人口47%,苗族327人占总人口27%,汉族302人占总人口25%,其他民族14人占总人口1%。岩头村是重安镇仅有的仫佬族聚居地,烤烟是岩头村主要的经济产业。
  岩头村属重安镇最边远、最偏僻的村居之一,因此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旅游资源丰富:岩头村与野洞河漂流最后一站新华村相邻,并以重安江为纽带,利用岩头村仫佬族珍贵、丰富的民族文化与重安江十里古峡、三十三浪等自然遗产开办乡村旅游。为此,岩头村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通村公路硬化;修缮和维护古民居、古建筑;建设河滨道、河滨走廊;建设河滨日光浴沙滩;改善饮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修建村寨文化和游客中心。总之,要开办乡村旅游,必须从岩头村实际出发,旅游业要承担起促进脱贫致富的历史责任,就是要保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发展,致富一方百姓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22102 556100 -- 查看 岩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岩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岩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重安社区

  重安镇街道位于黄平县南面,距县城17公里,离州府凯里31公里,距重安镇行政中心0.5公里,东接天堂村,南与凯里市大风洞乡隔江相望,西邻马鸡屯村,北接堡江村、大石村。重安江沿街道南面流过,皎沙河横穿街道,凯施二级路沿街道东面穿过、甘黄公路通过南街、北街而过。   街道辖南街、北街、兴隆街3个居委会,14个居民小组,1667户4608人,行政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   重安镇街道山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悠久。境内的四灵桥、文昌阁、万寿宫、地母宫等文物建筑历经数代古韵犹存,还有千年古碾,吸引了众多游客。   

黄岭坳村

  黄岭坳村位于重安镇西面,距行政中心约6公里,平均海拔在820米左右,这里居住着苗族、汉族、革家人、仫佬族、布依族、土家族、彝族、黎族等,其中少数民族约占92%。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寨,全村共315户,1321人。人均年收入2080元,人均粮食为230公斤,全村10个自然寨都通乡村公路:其中主干道7公里,支干线5公里,家家户户用上农网电。全村占地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242亩,其中田796.3亩,土为424亩。   黄岭坳村绿水青山、山脉重叠,森林覆盖率约为46%,四季温润,气候凉爽。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大豆、油菜、烤烟、桑蚕、果林、中药材等。   

石头堡村

  石头堡村位于重安镇驻地8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寨,人口2013人,其中农业人口2013人,非农业人口0人,聚居汉族、苗族、革家等少数民族。全村行政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1亩,其中田为1032亩,土为449亩。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烤烟、玉米等,土特产有土鸡、白洗猪等。   

黄猴村

  黄猴村位于重安镇北面,凯施二级路穿村而过,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距黄平县城8公里。村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寨。汉、苗、革家杂居,现有486户2025人,耕地面积为1614亩,其中田1347亩,土267亩。主要经济产业:优质水稻、玉米以及葡萄和大棚蔬菜。   

新城村

  新城村位于重安镇东面,东临大井村、包老村,南邻白岩山村,西邻安江村,北邻重兴乡咬寨村,属重安镇铁厂片区,居住在半山腰之上。新城村是一个水土保持相当完好的村,地理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谷重线公路由村边穿过,是苗族、革家人、汉族混居之村。全村现有人口1149人,村辖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全村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田土745.9亩,其中田565.6亩,土180.3亩,现有林地281.75亩,荒山170余亩,适宜种植各种中草药材,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代支村

  代支村位于重安镇驻地17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寨,人口310户1097人,其中农业人口1094人,非农业人口3人,聚居苗族、汉族、革家、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全村耕地面积1098.5亩,其中田为784.5亩,土为314亩。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烤烟,特产有竹子、杜仲。   

天堂村

  天堂村位于重安镇政府驻地附近,辖8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寨,372户人口1587人,其中农业人口1587人,非农业人口0人,聚居汉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全村行政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2亩,其中田为783亩,土为69亩。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蔬菜等。   

塘都村

  塘都村村情概况   塘都革家大寨——位于县城以东38公里的重兴乡境内,距州府凯里50余公里,全村共10个行政小组,寨居370多户,1700多人口,其中革家人占塘都村总人口数的98%,是黄平县仅次余枫香的又一大革家人聚居地。2010年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786元提升到了1600元,较2000年翻了一翻。全寨总面积3.2平方公里,田土面积889亩,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和马铃薯为主,该寨多以李姓为族姓,建寨至今已有300多年。   远观塘都,寨容优美,青山环抱,古香古色的青瓦木房鳞次栉比,古树名木、秀竹遍布房前屋后,百年树龄的倒夹皮树、枫树比比皆是。走近塘都革家人房前舍后特别干净,寨内青石或鹅卵石铺垫成的路面规则有序,四通八达。路两旁的石砌围墙,台阶坝坎颇有特色。每户人家大都建有小院门栏,院内安置石条石凳等供休憩纳凉和刺绣、蜡染之用。革家姑娘漂亮的服饰和时断时续的歌声给寨子增添了几分生气。   寨旁200余平方米的芦笙坪是革家人主要-的公共场所。节日里数以万计的寨民和来宾在这里观看表演。独特艳丽的革家服饰令人眼花缭乱,绚丽的服饰、嘹亮的歌声、欢快的舞步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吸引包括美、英、日等世界各国游客纷纷前来游览观光。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革家人古朴的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在塘都寨保存完好。走进塘都,让你领略一个原始神秘的待识别民族的风采。  

上枫香村

小寨村

  重安镇小寨村又名五福村,距重安老城区约2.5公里,距黄平县城14.5公里,凯里到施秉二级旅游公路从小寨村中心穿过,重安到黄平的老公路也从小寨村穿过,有一条通村公路把整个小寨村连贯起来,交通十分便利,皎沙到重安江河流从我小寨村中穿过,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   小寨村总面积为约1350余亩,其中田土面积约856亩,人口1740余人,下辖8个村民组。小寨村主要是苗族、汉族和亻革家人组成,其中主要是苗族为主。外出务工人员约有310余人。村委会办公室就在凯施公路边,现有小学一所。小寨村将努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小寨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乡村。   

重兴村

  重兴村基本情况   重兴村驻地重兴街,距乡政府驻地约0.6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370户,1500人,全村耕地田土总面积为984亩,其中:田786.15亩,土198亩。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养殖为主,主要粮食的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养殖以养牛、猪为主。人多地少,资源贫乏,水最为缺乏。50%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儿童留守。目前全村党支部、村委会极积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工作,经过开展学习和讨论,重兴村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好重兴村的连户路硬化、进寨道路硬化和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特别是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促进重兴村社会经济发展。   

白岩山村

  白岩山村位于重安镇东面,距重安镇3公里,离凯施二级公路1.5公路。白岩山村东邻包老村,西接新城村,南接何家寨村.北接湾水镇双元村。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80公顷,水田面积33.4公顷。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籽。辖5个村名小组,6个自然寨。全村共有212户,893人,聚居汉、苗、革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95%.0党员13名,其中女党员1名。境内有铝矾土、铁矿、煤矿等资源。森林覆盖率为60%。收入主要来源靠传统的种植、养殖和务工所得。人均粮食310公斤,人均收入1250元。   近年来,白岩山村两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在有关部门的帮助协调下,联户道路已完成21%,1条1.5公里的通组公路得到硬化,1条1.8公里的通村毛坯路在2010年底完工,新建的村两委会办公室已于2010年入住。2011年,一二五规划的春风吹进了白岩山村,省国土厅对白岩山进行四帮四促活动,将注入带来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帮扶,这将会给白岩山村带来巨大的变化。   目前,白岩山村所处的困难很多,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资源受到限制,自然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展,无产业支柱,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济条件非常落后。   

下翁细村

  下翁细村基本情况   下翁细村位于重兴乡政府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约4.6公里,东北部与塘都村相连,南与亮寨村毗邻,西与下枫香村衔接,北与上翁细接壤,全村辖两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58户1271人,均为苗族。全村耕地面积686.46亩(其中田583亩、土103.46亩)。交通条件差。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养殖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养殖以猪、鸡为主。目前村党支部书记吴治成,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国海及其村两委班子一干人带领全村人民响应上级的号召完成一事一议寨道硬化工作。进行农技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广泛进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正沿着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前进。   

大井村

  大井村重安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有234户989人。全村行政区域面积1526亩,耕地面积700亩,其中田450亩,土250亩。全村以种水稻、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烤烟、桑蚕为带动性经济作物。主要聚居苗族、汉族等少数民族。   

岩头村

  岩头村位于重安镇西面,距镇行政中心18公里,东邻干庄村和黄金村,南与大风洞乡平良村隔江相望,西接野洞河乡新华村,北接落群和代支村。全村总面积约1500亩:其中耕地面积882亩,土228亩,林地98亩,其他290亩。总人口1219人:仫佬族576人占总人口47%,苗族327人占总人口27%,汉族302人占总人口25%,其他民族14人占总人口1%。岩头村是重安镇仅有的仫佬族聚居地,烤烟是岩头村主要的经济产业。   岩头村属重安镇最边远、最偏僻的村居之一,因此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旅游资源丰富:岩头村与野洞河漂流最后一站新华村相邻,并以重安江为纽带,利用岩头村仫佬族珍贵、丰富的民族文化与重安江十里古峡、三十三浪等自然遗产开办乡村旅游。为此,岩头村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通村公路硬化;修缮和维护古民居、古建筑;建设河滨道、河滨走廊;建设河滨日光浴沙滩;改善饮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修建村寨文化和游客中心。总之,要开办乡村旅游,必须从岩头村实际出发,旅游业要承担起促进脱贫致富的历史责任,就是要保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发展,致富一方百姓   

半山村

  半山村基本情况   半山村位于重兴乡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处,一座大自然寨内辖6个村民小组,共355户1555人,半山村以杨姓居多,全村土地总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田896亩,土233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72亩,人均占有粮食335公斤,人均纯收入1265元。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养殖为主,主要粮食的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养殖以养牛、猪为主。村党支部、村委会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过开展学习和讨论,半山村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搞好半山茶场595亩土地规划和开发,大力发展茶产业,促进半山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望坝村

  望坝村基本情况   望坝村距重兴乡政府驻地南偏西4公里,距黄平县城25公里,全村在金凤山东面的斜坡上,村内相对高度达1000米以上,全村分为上、中、下三个自然寨,有8个村民小组,312户1406人,均为革家人。全村有耕地面积962亩,其中,田874亩,土88亩,人均耕地面积0.71亩,人均占有粮食302公斤,人均纯收入1150元。主要收入来源靠种植、养殖、务工及传统的竹编业。望坝革家风情古朴浓厚,革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积淀厚重。精美绝伦的革家服饰、银饰、蜡染、刺绣、神秘的民风民俗、娓娓悦耳的革家歌曲,内涵丰富的鼓笙曲舞等。民族文化浓郁,自然生态迷人,是黔东南州100个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之一,是一块“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胜地。   革家人是中国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他们没有文字,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自称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后代,是一个有待识别的民族。主要居在黄平、凯里、麻江、关岭、瓮安、福泉、镇宁、兴仁、黔西等地,以重安江两岸的黄平、凯里最多,黄平县有2.1万人,占全国革家人口的43.2%.主要居住在重兴乡和附近的重安镇、黄飘乡、谷陇镇、野洞河乡、新州镇、浪洞乡的89个村寨。   革家节日很多,几乎月月都有,且习俗和意义各有不同。尤以踩亲节等最为隆重热闹。一年一度的踩亲节不仅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的情人节,而且还有一个展示革家歌舞服饰艺术、折射整个革家底蕴丰富的文化背景的节日盛会。踩亲的传说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叙事抒情诗歌。节日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间,不同区域的村寨选择不同的日期先后举行。   “哈戎节”在黄平已举行多次,有的村寨已举行过30余届。“哈戎”要经过阴系组织用“蛋卜”方式决定。筹备3年,第一年叫“起祖鼓”,次年叫“封祖鼓”,第三年才举行“哈戎”。古老的“哈戎”节,节期是13天13夜,后改为7天7夜,又再改为3天3夜。在三年准备:阴、阳两系要换届推举新的组织领导成员,芦笙师、大学匠、二学匠要培训接班人,教他们芦笙词曲及步舞,全宗族家家户户要缝制新衣服,要储备粮食、熬糖、烤酒。在“哈戎”节期间,家家户户开门迎客,办酒席招待客人,来客不论亲疏,都得热情招待。“哈戎节”作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革家人最古老、最精美、最宝贵而又最能代表和体现革家人的特征、最能显现革家人射日形象的就是革家服饰。革家服饰男简女繁,女衣冠十分讲究,盛装就象古代武士“戎装”。古代记载:“妇女绾髻,束花布,两端披与齐肩,衣盖膝,刺绣于胸袖间”一直传承至今。革家姑娘头上戴的红缨帽子制作精美,凡中间插一支银簪的,则是未婚女性。尤其是女式盛装,有精美的刺绣、蜡染,亮丽的银饰。革家蜡染、刺绣和银饰工艺,构图有革家历史和民间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神灵,有大自然的动物花草,也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形。其中刺绣的工艺手法有平绣、破纱绣、绕绣、绉绣、堆绣、挑花、织锦等近百种之多。在一座座依山而建的木楼里,华贵的盛装把美丽的革家少女装扮得无比婀娜多姿、楚楚动人。革家服饰作为贵州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革家没有文字,丰富的历史文化主要依靠口传得以一代一代承袭下来。主要有古歌、古词、祭祀歌、酒歌、情歌等。古歌记述了人类诞生、开天辟地的创世传说和革家社会古代历史变迁的历程。革家的口传文化是一部革家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表现形式上看,则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每种歌都有独特的唱腔曲调,如古歌悲壮苍凉,震撼心魄;酒歌、情歌高吭悠长,恣肆抒情;情歌婉转细腻,情意绵绵。   革家民间舞蹈主要以皮鼓、芦笙为伴奏的舞蹈。敲鼓者立于舞场中央,吹笙者起步领队,舞者结队跟上,随笙乐或鼓点沿逆时针方向翩翩舞蹈。舞场中,不时还有阵阵山歌、酒歌飘出,场景蔚为壮观。   目前望坝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已经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正在进行建设中。   每年接待中外专家学者游客近万人,主要来自韩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全国各地的游客,年创收入10万元。  

大石村

  大石村位于重安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2.6公里,有12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寨,总户数586户,人口2272人,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945.4亩(其中:田750.6亩,土194.8亩),人均耕地0.42亩。主要以山地为主,境内土壤主要有山地黄棕壤,植被以针叶林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主要河流有皎沙河,寨寨通公路。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经济来源。在重安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领导班子的引导下,村民大力发展种植科技杨梅40亩,每到6、7月份,大石村的马桑冲组杨梅树的枝头,结满了红艳艳的一片片的杨梅果,红绿相间,一派丰收的景象。为农民直接创收70多万元。   

皎沙村

  皎沙村位于重安镇东北面,距镇行政中心8公里,东邻金龙村和新合村,南与苗圃、金台相邻,西接马场、黄猴村,北接黄猴。其耕地面积1143.23亩,田801.1,土,342.22亩,林地230亩,总户数322,总人口1388人,有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居住着汉、苗、革家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75%,农业是皎沙村主要的经济产业。   

金龙村

  金龙村座落在重安镇的北面,距离县城十六公里,是个数民族杂居的村居,其中革家人占91.5%、汉族占5%、苗族占2%、仫佬族仅占1.5%,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439.69亩,下辖4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390个户数共计1700多人口。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上广大村民的文化落后,严重制约了金龙村的经济发展。   

马场村

  马场村位于重安镇西北角,距行政中心11公里,全村573户2468人,非农业人口21人。行政区域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1亩,林地面积3384亩,下辖14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主要居住有苗族、汉族、革家人三种民族。   马场村素来以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而著称,盛产茶叶,重金石储量丰富,有经济林500余亩,有闻名的梯子岩水库,亦有甘爽的淌水沟山泉。  

榔木哨村

  榔木哨村位于重安镇西北部,距镇政府5公里,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村小学一所,村级卫生室一个。全村519户2179人,田土面积为1463.94亩,天然林马尾松2600余亩,实施退耕还林334.4亩,聚居有汉、苗、革、仫佬族四个民族,主要以种植为主。   近年来,在党的政策扶贫下,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指导下,村“两委”调整发展农业经济方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和十二五规划锐意进取,全村发展种植太子参、白术、金银花等中药材,还种植朝天辣150亩、生姜100亩、烤烟200亩。先后被镇党委、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榔木哨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努力开展宣传党在农村的惠民政策,加强组织学习,运用远程教育学习科技兴农知识。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创和谐、促进发展、带头致富。   


岩头村特产大全




岩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