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在50年代称烂泥沟村,因幸福村一到春天就发陆水(地表冒水),土地以黄色土壤为主,村落沿沟而居,发水后地如烂泥,故称烂泥沟,70年代后因国家政治发生变化,后改名为幸福至今。幸福村交通便利,黄平至福泉公路贯穿全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22202 | 556100 | -- | 查看 幸福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碗厂村 |
碗厂源于该地解放前后有窑烧制碗而得名,是旧州至贵阳古驿道的咽喉村落之一,原有非常著名的香木桥,50年代被大水冲毁,2005年重建为石拱桥,碗厂村居民以苗族为主,村落沿舞阳河而建,辖6个村民小组。 |
白岩村 |
白岩村为自然村落名称,距上塘乡政府驻地5公里,因其地形为河谷两岸悬崖色泽为白色,故村落名称依其地理称为白岩,白岩村落又是历史名寨,后该地域个基层政权组织采用该名。在-时期设白岩公社,后并入上塘设白岩村至今。白岩村辖9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 |
幸福村 |
幸福村在50年代称烂泥沟村,因幸福村一到春天就发陆水(地表冒水),土地以黄色土壤为主,村落沿沟而居,发水后地如烂泥,故称烂泥沟,70年代后因国家政治发生变化,后改名为幸福至今。幸福村交通便利,黄平至福泉公路贯穿全村。 |
桂花村 |
桂花村乃是取名当地桂花树,据说以前当地桂花十分的多,八月桂花飘香十里,远近闻名,因此而得名。桂花村居住有汉、土家、苗等民族,辖6个村民小组。产业调整结构以种茶叶、烤烟等为主。 |
乌梅河村 |
乌梅河原名瓮眉河,是旧州至贵阳古驿道的咽喉村落之一,因有河(野洞河源)且当地古代盛产杨梅其态极乌梅、故称瓮梅河,村落沿河而居故称瓮梅河村,后因音同字误写为乌梅河,现有黄平县文物保护瓮眉河桥,乌梅河村辖7个村民小组。 乌梅河村与碗厂村、白岩村、幸福村、桂花村、木江村、明星村、紫营村相邻。 |
木江村 |
木江乃坝子名称,该坝子面积约千余亩,因周围地域盛产木姜,坝子故名木姜,因音同误为木江之称谓,后设农村基层组织以此木江命名,也常称之为木江坝。在-时期为白岩公社木江大队,撤白岩公社后,木江随之并入团坡乡,1992年团坡乡政府与上塘乡政府合并设置科级上塘乡人民政府后,木江村随既并入上塘乡至今。木江村现辖14个村民小组,470户,1789人。产业为种养殖业,主产作物为水稻、玉米,近年来引进高粱种植,取得良好效果。经济作物:烟叶、西瓜、中药材、马铃薯、红薯等。 |
明星村 |
明星村原名鼠场街,在红军长征时,肖克将军所部一小分队路经此地,借宿一夜。小分队队长问当地百姓红军主力去向何处,百姓回答说:你们看北斗星在何方,就往何方走吧!解放后,为了纪念红军路过此地,故改名叫明星。 |
紫营村 |
紫营村为上塘乡人民政府驻地,上塘是旧州至贵阳古驿道的驿站,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置上塘长官司,因上塘驿站为湖南进入贵州的主要一道咽喉,清朝时期派八旗之一紫旗兵扎营上塘驿站,故名紫营。紫营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