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屏镇位于县境东部。东连茨院回族乡,南接桃源回族乡、大水井乡,北与小寨毗邻。 县城北依文屏山,西靠嘟噜坡,依山而建,南临文屏坝子,地势缓平,平均海拔1917米,面积39.25平方公里。.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39.25平方公里 | 530621101 | 657100 | 0870 | 查看 文屏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文屏镇 |
文屏镇位于县境东部。东连茨院回族乡,南接桃源回族乡、大水井乡,北与小寨毗邻。 县城北依文屏山,西靠嘟噜坡,依山而建,南临文屏坝子,地势缓平,平均海拔1917米,面积39.25平方公里。. |
水磨镇 |
水磨乡位于县境中部。东与小寨乡接壤,南与铁厂乡相连,北与昭通市大山包和龙树乡毗邻。总面积119.06平方公里。海拔2204米,距县城41公里。. |
龙头山镇 |
龙头山乡古称朱提山,境内八宝村乐马厂历史上为产银盛地,早在汉代即为朱提银的主产地,名驰海内。龙头山乡位于鲁甸县西南部,距县城31公里,东与火德红乡、大水井乡、文屏镇相连,南与巧家县包谷垴乡隔牛栏江相望,西与翠屏乡相连,北与小寨乡、铁厂乡接壤,通县油路路径4 村,是乐红、翠屏两乡至县城必经之地。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13米,最低海拔1100米,代表海拔1542米,立体气候显著,属典型干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14.7度,无霜期290天,年降雨量700毫米;全乡辖龙泉、沿河、沙坝、光明、营盘、八宝、龙井7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150个村民小组,全乡有7576户31962人(农业人口7171,31394人),有汉、回、彝、苗等 7种少数民族。乡内有集贸市场4个,日成交额在两千万元以上;辖区油路长80余公里,村村通路,全乡一半以上的村社已经通路,总里程200余公里;全乡电话普及率65%,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乡;中学1 所,小学15 所,中学在校生850余人,小学在校生5600人,适龄儿童98%以上;全乡有1 所中心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有医务人员共80余人,病床50余张。龙头山乡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乡内有四个水能发电站和总投资3.6亿元正在建设中的红石岩电站。主要胜产烤烟、辣椒、核桃、花椒、花生、大蒜、蔬菜等经济作物,辣椒、核桃、大蒜是龙头山的特色经济作物。每年向外地销售辣椒约130吨;核桃仁约150吨;花椒约30吨;大蒜台约200吨;大蒜头约150吨。 龙头山乡人民热诚欢迎有识之士前来开发矿产、水电、旅游业以及农特产品等优势资源,共谋发展。. |
桃源乡 |
桃源回族乡位于鲁甸县的东部,东与昭阳区为邻,南与本县大水井乡相邻,西与文屏镇毗邻,北与茨院回族乡相接。全乡国土面积为82.99平方公里,距县城7.5公里,辖7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148个村民小组。乡内居住着回、汉、彝三种民族,其中:回族10032户44690人,占总人口的86.83%。全乡人口密度为620人/每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为50651人,占总人口的98.42%;现有耕地30628.94亩,人均耕地面积0.604亩。 乡内最高海拔为2475米,最低海拔为1910米;平均气温12.2℃。年降水量为900毫升;由于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除烤烟生产外,缺乏支柱产业,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加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水利化利用程度低,农业生产高投入、低产出,属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农副产品流通迟缓,市场信息和服务等机制滞后。特困人口比重大,20%左右,居住条件各环境较差,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贫困乡。桃源回族乡历史悠久,清代雍正初年,回汉民族相继迁入,因桃源村旁有一片桃树,故称为桃园,后演称为桃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拖姑清真寺座落于桃源乡拖姑村玉盘山中,是旅游的好去处。. |
茨院乡 |
茨院回族乡是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后新建乡之一,位于鲁甸县城东北部,昭通市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昭阳区、鲁甸县结合部,与昭阳区的永丰镇、苏家院乡以及鲁甸县的桃源乡、文屏镇、小寨乡毗邻,是鲁甸仅有的3个坝区乡镇之一。全乡东西横距15.7公里,南北纵距12.2公里,国土面积42.51平方公里,辖茨院、葫芦口、沿闸、板板房、田合五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街道办事处,23个自然村,69个村民小组, 9个工业企业, 6个采石场,4个加油站,2个娱乐中心。住户5750户,总人口25086人,居住着回、汉、彝三种民族,少数民族占26.9%。茨院乡平均海拔1910米,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912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茨院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着力巩固和壮大烟草、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工、建筑建材、冶炼、肉牛养殖六大产业支柱,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茨院乡根据鲁甸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思路的要求,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结合乡镇建设的实际,以园区建设为依托,通过兴商建市,引商促工,以商兴农,协调发展的方式,设置茨院乡镇企业园区,园区建设已纳入鲁甸卫星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把路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市政、绿化、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与鲁甸城市建设、城市功能整体布局结合,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茨院乡镇企业园区以“突出优势、突出特色、以农副产品及矿产资源的深加工为主,带动一、三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导向、产业导向、资金导向,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骨干支柱企业靠拢”的发展思路。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第一产业,从事高附加制农作物的开发种植以及基地建设,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昭通及鲁甸现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根据第一、二产业的配套和需要,对服务对象及地理位置的依赖程度较高的第三产业,布局于园区内部的各专业市场和外围地区,如茨院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等。 茨院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项目 第一产业:主要建立农特产品加工的原料基地,为乡镇企业园区提供加工原料。即在鲁甸高寒二半山区抓好畜牧业基地、脱毒马铃薯基地、荞麦基地等基地建设;开发高科技农业资源,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肉牛基地等。. |
小寨乡 |
小寨乡位于县境东部,东靠文屏镇,西倚铁厂、水磨两乡,南连龙头山乡,北接昭通市乐居乡。总面积96.92平方公里距县城13公里,海拔1556米。小寨乡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小寨盛产黄梨、蜜桃、樱桃等水果。. |
江底乡 |
|
火德红乡 |
火德红乡位于鲁甸县城西南部,东北与大水井相连。南与会泽县梨园乡隔牛栏江相望,西南与巧家县包谷垴乡接壤,西北部与龙头山乡相毗邻。全乡北高南低,山高坡陡,最高海拔2496米,最低海拔1100米,海拔相差1396米,年平均气温14℃,平均降雨量约800mm,无霜期200天左右,属典型立体气候,既有高寒山区气候,又有酷热的带河谷气候,以生态环境优美,矿产、水利、旅游资源丰富和盛产早熟蔬菜而远近闻名。当地群众热情好客、勤劳淳朴,全乡社会治安良好,曾多次被省、市、县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全文明乡”、“无毒乡”、“省级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是开发能源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理想天地。全乡社会经济概况: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107个村民小组,4922户18968人,交叉居住着汉、回、彝、壮四种民族,民族风情浓厚。有国土面积90.96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8人,粮食主要以水稻、玉米、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早熟蔬菜和干果为主,2003年末,全乡有耕地面积15205.26亩,人均占有耕地0.8亩,经济收入1720万元,粮食总产量467.2万公斤,人均纯收入769元,人均有粮251公斤,财政收入101.8万元。以第一产业为主,每二、三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地理位置和资源状况:全乡地理位置独特,内连两个乡、外连两个县,牛栏江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流经本乡境内的牛栏江,水流量大,河床狭窄,落差大,两岸山体牢固,适合建设中小型水电站;境内储藏大量的煤、铅、锌、硫磺、铁等矿石资源,其中以铅、锌、硫磺的储藏量尤为丰富;全乡处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有4 个村,62个村民小组,耕地6740亩,宜林地2万亩,为发展早熟蔬菜、经济林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有利条件;良好的森林覆盖率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既有高寒山区气候,又有酷热的亚热带河谷气候,形成独特而个性鲜明的旅游资源。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由于鲁甸昊龙公司投资开发的火德红鹊落铅锌矿厂和日选500吨选厂已竣工投入使用;浙江红石岩水电开发公司投资3.2亿开发的红石岩水电站项目全面启动;投资3000万元的牛栏江热水塘温泉项目即将启动;早熟蔬菜、经济林果等优势资源的开发正潮着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
龙树乡 |
龙树乡位于县境北部。东面与昭通乐居乡接壤,南与水磨乡相连,西与昭通市大山包乡为邻,北与新街乡相接,海拔2180米,总面积112.32平方公里,距县城36公里。. |
新街乡 |
新街乡位于县境北部,东北与昭通市乐居、苏甲为邻,南与龙树乡接壤,西与昭通市大山包乡相连。海拔2120米,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距县城56公里。. |
梭山乡 |
梭山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北与昭通市大山包、炎山两乡为邻,西与巧家县小河、东坪乡隔牛栏江相望,南与水磨、乐红相连,总面积136.2平方公里。距县城98公里。海拔1403米。. |
乐红乡 |
乐红乡位于鲁甸西部,距县城57公里,东与铁厂、水磨两乡毗邻,南与翠屏乡接壤,西与巧家县新店、六合、小河等乡牛栏江相望,北与梭山乡相连,总面积127.18平方公里。全乡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山高坡陡、岩大谷深,最高海拔3070米,最低海拔770米,相对高差2300米,年平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20天,年降雨量967毫米。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全乡辖八个村民委员会,190个村民小组,是省级贫困乡,其中耕地面积32396亩,人均耕地1.2亩。汉、彝、苗、仲、回五种民族混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3%。全乡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薯类、小麦、水稻、烤烟、杂粮豆;养殖业主要有牛、马、猪、羊、鸡等;经济林果主要有黄果、柑桔、核桃、板栗、花椒、油桐、砂仁、苹果、梨、樱桃、桃子等。全乡经济林果年产值207万元,占总收入的6.8%。全乡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0%,种类达上百种。乐红乡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水子林150亩,常年翠-流。再往下2 公里,是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的“小石林”,神游其间,无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恋忘返。 乐红乡以铅锌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鲁甸昊龙公司铅锌采选坐落于我乡,距乡政府12.5公里处,交通方便。始建于2000年1月生产规模为300吨/日,属昊龙有限责任公司的骨干企业之一,现有员工128人,其中管理干部及工程技术员7人,先后从广西、辽宁、贵州聘请采选矿专家驻厂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工作,拥有固定资产达1200余万元。该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以先进的采选矿设备,一支技术较强的采选矿队伍,主要生产铅精矿、锌精矿,产品远销四川、贵州等地,赢得广大客户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