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溪乡位于施秉县城北部,与三地区(遵义地区、铜仁地区、黔东南州)、四县(镇远县、、余庆县、施秉县)、五乡镇(大地乡、坪山乡、白泥镇、白垛乡、牛大场镇)毗邻接壤。全乡东西长18.05公里,南北长18.01公里,周长75.8公里,平均海拔700米(最高1869.3米,最低656米),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8°01ˊ—108°10ˊ,北纬27°02ˊ—27°10ˊ之间,全乡国土面积178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76个村民组。乡域内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有耕地面积6091亩,其中:田4974亩,土1117亩,属于黔东南州二类贫困乡镇。
2003年年未统计,全乡7个村76个村民组共有1961户8036人(男4488人,女3548人),其中农业人口7986人,非农人口150人;有劳动力4402人,其中外出务工801人。乡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有党员223名,其中汉族204名,少数民族党员19名,女党员24名,预备党员7名;本科学历2名,大专学历8名,中专、高中学历35名,初中学历105人,小学文化程度73名。
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139万元,粮食总产量582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人均纯收入1212元;全乡财政收入78.98万元(老口径),其中本级财政收入56.6万元。2001年全乡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3.93,计划生育率为95.7%。全乡主要靠烤烟、畜牧养殖、劳各输出为经济来源。
马溪乡现有学校13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12所;有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6个;有信用社1个,粮管所1个,烟叶收购点1个;有三个村开通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村村通电,村村通公路。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78平方公里 | 522623203 | 556200 | 0855 | 查看 马溪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
杨柳塘镇 |
杨柳塘镇位于施秉县城南部,距施秉县城15公里,与 的谷陇镇、镇远县的涌溪乡以及县内的城关、甘溪、双井等乡镇接壤,湘黔铁路、株六复线穿镇而过,有铁路三级客站(施秉火车站)和年吞吐量为32万吨的货运站一处,凯施、施余公路和施秉接台江国道经过镇域,交通优越明显,是施秉县的南大门。全镇国土面积147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08°15ˊ—108°23ˊ,北纬26°5ˊ—27°23ˊ之间。年平均温度15.5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无霜期280天左右,镇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水热同季。 全镇下辖13个行政村121个村民组4369户19506人,有中共党员456名;全镇耕地面积12138亩,其中:田7174亩,土4964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年人均纯收入1488元。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559万元,农业生产总值3010万元;粮食总产量7681吨;烤烟产量33.85万斤,烟农烤烟收入143万元,实现烤烟特产税30余万元。 镇域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硅矿和重晶石矿。其中硅矿蕴藏量达200万吨,品位达99.9%以上,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炼硅厂“恒盛”集团因此落户施秉,施秉县城被誉为“中国硅城”。重晶石矿蕴藏量也比较大,品位达90%以上,据测定该矿等级属一、二级品,具有广阔的开采加工前景。 全镇共有小学18所,其中:完小8所,初小4所,点校6所;镇域内建有移动和联通通信基站7座;有水库7座,溪流12条,蕴水能35万千瓦时;9个村建有村级活动室。. |
双井镇 |
双井镇地处施秉县东南面,镇政府驻地距施秉县城31公里,距施秉火车站17公里。位于东经108°09ˊ—108°18ˊ,北纬26°50ˊ—26°58ˊ之间,地处山区,西北方略高,南面较低,最高海拔1235米,最低海拔516米,平均海拔700米,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2摄氏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5摄氏度。无霜期290天左右,年降雨量1075毫米。 全镇共辖19个行政村,61个自然寨,124个村民组,共4441户19888人,人口密度为151人/平方公里。主要居住苗、侗、汉三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有党支部28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9个,党员612名,其中女党员70名。 全镇国土面积126.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14.84公顷,(田732.68公顷,土382.16公顷);林地面积6487.91公顷,水域面积162.93公顷。土壤主要为黑色石灰石和黄壤。镇内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主要有重晶石、白矿、磷、钠、铅、锌、硅等天然矿石;河流均为清水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清水江、把往寨河、瑭珠河;建有翁西、东方红、龙井、灯板4座水库。现已实现村村通电,18个村通路。本镇建有3个水电站(龙塘、封池一、二级电站),总装机容量600KW,年发电量1000KWH,年供电量150KWH。 全镇森林覆盖率为28%,林业总面积6487.91公顷,有林地面积3631.42公顷,经济林34.32公顷,用材林3545.85公顷。经济林以果林为主,用材林以杉木、松木为主,木材蓄积量97680立方米。有杉木林场一处,面积250亩。镇内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甘薯、马铃薯、小麦、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花生等。主要牲畜有牛、羊、猪、鸡鸭、鹅。 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7所(完小8所、点校9所);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61%,普及率97.69%。. |
牛大场镇 |
牛大场镇位于施秉县西北部,镇域东与施秉县城关镇接壤,南与黄平相望,西与黄平一碗水乡相邻,北与余庆县白泥镇相接,东北与马溪乡毗邻;镇区东距施秉县城37公里,北距余庆县城12公里,施余公路穿境而过。 全镇国土面积27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7万亩,土地资源丰富,可供开发面积在10万亩以上,土壤以黄、红壤和黑色石灰石为主,属中性偏微酸性,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属富钾缺磷偏高地区。全镇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年均降雨量106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4—16摄氏度,无霜期255—294天之间,高原性季风气候特点明显。 全镇辖13个行政村170个村民组5578户2.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6万人,居住有汉、苗等民族,以粮食、烤烟、中药材、畜牧养殖业、个体私营业等非公有制为主要经济来源。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180万元,其中:烤烟产值达790万元,中药材产值近200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595.66万元(含上级专款补助25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920元。 镇内有党政工作机关、中小学(其中:有中学2所,村级完小7所,初小6所,点校5所,在校学生4000余人)、电信、邮政、税务、工商、粮食、烟叶、银行、卫生、畜牧、林业等工作部门和单位。2003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口与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目前全镇已有10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11个村建有村级活动室,2个村的活动室正在建设之中,建有4个数字移动基站,移动通讯网络覆盖13个村,2个村开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车,组组通路。". |
马号镇 |
马号乡位于施秉县东南角,距县城52公里,东抵剑河县岑松镇,西与本县双井镇接壤,南与台江县施洞镇一衣带水,北靠镇远县涌溪乡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7公里,整个地形呈棱形状。全乡国土面积183.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813公顷(田600公顷,土213公顷),平均海拔600米,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位于乡政府驻地南面的清水江,是马号乡主要的水上交通线,上达州府凯里,下抵湖南洪江。 全乡辖22个行政村,4420户20330人,少数民族居多,占95%以上。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5.4%,年收入800元以下贫困户2413户,人口14186人,贫困面积占全县的90%以上。2001年人均耕地面积0.6亩(田0.4亩,土0.2亩),人均林地面积3亩,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640元(含粮食、外出务工等综合),至今仍有30%的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乡内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是烤烟、油菜、花生;养殖业以稻田养鱼、鸭、鹅、羊为主;主要经济果林有金秋梨、胡柚、樱桃、杨梅等;矿产资源丰富,硅矿、铅锌矿储藏量大。民族风情有苗族“姊妹节”、端午龙舟节、重阳节,以及每12年举行一次的平扒苗族牯藏节。民族风情古朴淳厚,主要民族风情点有巴团、平地营、六合。 从施秉县各乡镇的发展情况来看,马号乡属于最边远、最贫穷、最落后的乡。乡政府距县城52公里,最远的村距乡政府26公里,至今仍有9个村未通公路;有9个村小学还使用年久失修已近危房的教学楼,适龄儿童入学率99.12%;有18个村无卫生室、文化室;15个村未通程控电话。土地贫瘠,沟壑纵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端恶劣,各项基础设施极差。有30%的自然寨仍未完成农村电网改造,90%的地区人畜饮水困难,60%的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80%以上的群众无医疗保障,大部分适龄儿童不能就近就地入学。山高谷深,山体呈碎石堆集状,土质松散,土层浅薄,地形险恶,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常常是小灾饿饭,大灾要饭;天旱无收,大雨绝收。马号的四灾,即旱灾、洪灾、火灾、坡灾,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
白垛乡 |
白垛乡位于施秉县东北部,距县城约18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96.4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101亩,其中田5910亩,土4191亩。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 全乡辖8个行政村,85个村民组共9044人。居住着汉、苗、侗、彝等民族,以汉族居多。乡党委下设14个党支部(其中8个村党支部),34个党小组共333名党员。辖区内有初级中学一所,村级小学9所。 全乡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洋芋、红薯等,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年产粮食5100多吨,种植烤烟1万亩以上。200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508万元,粮食产量5124吨;人均纯收入1390元,人均占有粮食610公斤;财政总收入171.38万元,其中农业税(减免后)21.17万元,农业特产税150.824万元,烤烟特产税149.3万元,其他税收0.97万元。2003年全乡大牲畜存栏3581头(匹),出栏505头(匹);山羊存栏1053只,出栏214只,全乡肉类产品总产量达580吨。 乡域内空气清新湿润,森林覆盖面积6233.3公顷,覆盖5个行政村62个村民组。2003年全乡完成荒山造林2285亩,完成退耕还林还草645亩,共建沼气池246口;乡内气候适宜种植多种中药材,以天麻、太子参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已初见成效;金秋梨、大板栗等经济林已达1000多亩。 白垛乡山塘、水库、河流资源丰富。有全县第二大知名的黑塘水库;有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的黑冲风景区。辖区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硅、重晶石等矿产资源。 ". |
甘溪乡 |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甘溪”因佛顶山而得名,因“佛顶山”而清澈,因佛顶山而甜蜜,因佛顶山而永恒,甘溪乡依偎在气势巍峨的佛顶山怀里,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距县城约21公里,但仍然是一个老、少、边、穷的国家级扶贫开发乡。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先遣队在这里遭遇湘、桂、黔敌主力,发生了著名的甘溪遭遇战,伤亡惨重。由萧克题写的甘溪死难烈士纪念塔现在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溪乡辖甘溪、铺溪、扶堰、地袍四个行政村,105个村民组。是一个以仡佬族、侗族和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东临坪山乡;南抵施秉、余庆县、聚凤乡;西接白沙镇、国荣乡;北经中坝镇到城。总面积约158平方公里,耕地9776余亩,总人口1.36万人,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乡。2003年度全乡粮食人均收入34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67元 ,全乡农业总产27.92 万元 ,是全国一百个减免农业税的乡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实施和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工作,甘溪乡的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中坝至甘溪的是四级油路改造和街道硬化工程都将在今年底完工,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相当大的改观。". |
马溪乡 |
马溪乡位于施秉县城北部,与三地区(遵义地区、铜仁地区、黔东南州)、四县(镇远县、、余庆县、施秉县)、五乡镇(大地乡、坪山乡、白泥镇、白垛乡、牛大场镇)毗邻接壤。全乡东西长18.05公里,南北长18.01公里,周长75.8公里,平均海拔700米(最高1869.3米,最低656米),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8°01ˊ—108°10ˊ,北纬27°02ˊ—27°10ˊ之间,全乡国土面积178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76个村民组。乡域内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有耕地面积6091亩,其中:田4974亩,土1117亩,属于黔东南州二类贫困乡镇。 2003年年未统计,全乡7个村76个村民组共有1961户8036人(男4488人,女3548人),其中农业人口7986人,非农人口150人;有劳动力4402人,其中外出务工801人。乡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有党员223名,其中汉族204名,少数民族党员19名,女党员24名,预备党员7名;本科学历2名,大专学历8名,中专、高中学历35名,初中学历105人,小学文化程度73名。 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139万元,粮食总产量582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人均纯收入1212元;全乡财政收入78.98万元(老口径),其中本级财政收入56.6万元。2001年全乡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3.93,计划生育率为95.7%。全乡主要靠烤烟、畜牧养殖、劳各输出为经济来源。 马溪乡现有学校13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12所;有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6个;有信用社1个,粮管所1个,烟叶收购点1个;有三个村开通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村村通电,村村通公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