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三穗县 >> 八弓镇 >> 界牌村

界牌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界牌村谷歌卫星地图)


界牌村简介

  界牌村位于八弓镇东北部,距县城6公里,四周与本镇南桥村、高桥村、贵洞村、长吉乡的土冲村相邻,是一个人民勤劳,风景优美的小山村,交通十分便利,三穗县万亩竹海就分布在这里,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村辖8个村民小组248户1096人,其中党员31名,聚居着汉、苗、侗、土家四种民族,全村100%的农户用上了电,80%的农户用上了山泉自来水,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是八弓镇的先进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24100 556500 -- 查看 界牌村谷歌卫星地图

界牌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界牌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富民社区

  富民社区位于县城西北面,以林园路为界与金穗社区相邻相隔邛水河与文笔和永灵社区相望。辖区面积8.3公里,现有10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71栋,常住户1515户,常住人口6617人,低保人口338人,发放救济36010.00元,办理居民医疗保险123人。流动人口356人,辖区单位9个,其中机关单位5个,国有企业4个,学校3个,幼儿园2个,医院5个,私有企业、个体商和网点1225个,有志愿者队伍16人。   

永灵社区

  永灵社区组建于2004年11月,位于县城东北面,面积0.32平方公里,工作覆盖面为6个城镇居民组和坪茶、长坡、泥山片区居民组,总人口3900人,1273户,有侗、汉、苗、土家等民族。现有干部职工15人,党员26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5人,外出务工党员3人,有流入人口94户,231人,今年新增就业人员28人,有低保救助对象333人,222户。   辖区内共有府政东路、新穗街、老车站、灵山北路。新寨路五条街道。有职业高中、三小。德才技术学校、汽车检测站、血站、公路段等企事业单位。   去年以来,社区结合实际,深入开展“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和“双创双争”活动,取得较好成效。   

金穗社区

  金穗社区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八弓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226241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2624。邮政编码为5565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55 ,车牌号码为贵H。与南桥村、芭蕉村、木界村、青洞村、美敏村、桥头村、吉洞村、中坝村、大坪村、新美村、巴王村、亚岭村、胜利村、泥山村、羊古村、界牌村、蜜蜂村、贵根村、贵洞村、菜冲村、坪洞村、高田村、富民社区、永灵社区、文笔社区、杉木村、贵坪村、灵山村、江桥村、马安村、车站村、塘耐村、新穗村、坪茶村、良士村、高桥村、星光村、亚茶村、高寨村、响洞村、新寨村、人民村相邻。  

文笔社区

  文笔社区组建于2004年11月,位于县城东南面,与永灵社区相邻,隔邛水河与金穗社区和富民社区相望,面积约1.2平方公里,有府政东路、新穗路、林园东路、灵山南路四条主要街道。辖十个居民小组,共1220户,4159人,有侗、苗、汉、土家等民族;县民族高中、城关二小、县医院、交通局、交警大队等十二个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有汽车站、文笔塔等旅游资源及景点。   

羊古村

  羊古村位于八弓镇西部,距离县城19公里,东接八弓镇贵根村和镇远县黄连溪村,八弓镇南邻泥山村,北与菜冲村和镇远县柏杨村接壤,全村辖13个村民组252户94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8人,占总人口的4.8%,是个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村庄。贫困人口439人,占总人口的45.6%,劳动力544人,占总人口的56.5%,目前全村有280多人外出务工,占劳动力的49.8%,有党员26人,其中女党员6人。截止2010年底有适龄儿童80人,入学率100%。全村总面积3.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3.24亩,其中田461.12亩,土92.47亩。大部分农民主要靠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是一个典型的边远贫困村。   

青洞村

  青洞村位于八弓镇的西南方,与我镇的桥头村、木界村、美敏为邻,距城关八弓镇5公里,交通比较便利,320国道、G60高速公路穿镜而过,村级公路已经修建完成,修建完成的公路,路面宽敞,农民群众很方便,一条修建好的公路给农民群众提高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其中50户以上的有4个自然寨,共441户1676人,其中农业人口1668人,非农人口8人,主要以汉、苗族、侗族等民族组成。2011年,全村享受农村居民低保131户,人数358人,其中五保户5户。二女结扎户2户,独生子女户1户。   全村耕种面积1008亩,其中田占812亩,土有196亩,全村有林业用地4671亩,青洞村主要经济源于传统的耕种和太子参种植、传统养殖。   如今,青洞村村“两委”班子正带领全村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朝中,我相信青洞村一定能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美敏村

  美敏村位于八弓镇的正南方,是我镇行政村中最大的一个,与我镇的木界村、青洞村为邻,乡村道路较好,乡村公路刚刚修建完毕,美敏村的经济基础较好,年平均收入约2500元,建有乡村小学一所(美敏小学)现有教职工10人,现校学生约240人,校园占地面积5余亩。   全村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有630余户2900余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约有1800人,占总人数的62%,美敏村有10余个建筑队伍1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3.4%,经商的有10余人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3.4%,技术木工约有10余人。   全村耕种面积地积1584.7亩,其中田占11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9.4%。土有484.7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6,森林面积8081亩,美敏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太子参、玉米和水果,美敏村金秋梨的产量很高,主要经济来源于传统的耕种、传统的养殖、外出务工和水果的培植等。   

桥头村

  桥头村位于贵州东部,黔东南北部,三穗县八弓镇的西南部,冬与清洞交界,南与台烈镇寨埧村接壤,西与台烈镇屏树有相连,北与青洞村相邻,全村行政区面积5.12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寨,386户人家,农业总人口1772人,其中男926人,女842人,全村共有劳动力1073人,有耕地面积846.1亩,其中田666.1亩,土180亩,山林面积105公顷。有小学一所,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建有远程教育培训基地一所(简在学校内)。   桥头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9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女党员4人,桥头村主要民族有汉族、苗族、侗族,全村由这3个民族组成。经济产业为种养殖为主,名特产品有历史悠久的竹编民间工艺品,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远销至美国、法国、泰国等地。境内土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太子参、高粱、豆类、薯类、油菜、花生、中药材、金秋梨、油桐、烤烟、辣椒、牧草、蔬菜、绿肥等农作物,主要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水稻、玉米、薯类、油菜、蔬菜等作物、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生长的植物油杉、松、丛、灌木林等植被,山林植被覆盖率96%。   桥头村占有有利的地理优势,交通便利,320国道由南向北穿梭而过,同时三凯高速路也穿境而过,村级五通情况良好,已有云盘至鲤鱼经屏树,桥头至至寨里亚金通村通组公路4公里,桥头至寨里、亚金通组公路路面和二个组的连户路而硬化已全部完成,通386户,通水160户、通电话380户、通电视360户、农村农户庭院建设积极性高,666.1亩良田,为桥头村粮食稳定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八弓镇桥头村是八弓镇文明生态、富裕村寨建设工作开展较为成功的一个村,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各项工业蒸蒸日上,一定会成为更加富裕的新农村。   

吉洞村

  吉洞村位于八弓镇的正东方,与我镇的中坝村、坪洞村、巴王村为邻。交通便利,主要交通要道经过吉洞村,距城关八弓镇约3公里,吉洞村地理位置优越,有良好的种殖、养殖、“农家乐”休闲庄经营环境。建有村级小学一所(吉洞小学),在校教职工有13人,在校学生有220余人,占地面积约5亩。   全村总面积2.96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共298户927人,其中有400人从事农业,占总人数的43.1%,有20人从事工业,占总人数的2.1%,有40人从事建筑业,占总人数的4.3%,从商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3.2%。搞运输业的有10余人。   全村耕种面积536.4亩,其中田423.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9%,土有112.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1%森林面积为1981亩,吉洞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水果和蔬菜,由于交通方便,距城关近,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至于传统的农作物耕种、养殖、太子参种植、水果的培殖、外出务工和运输业等。   2003年吉洞小学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州侗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吉洞小学远程教育站,吉洞村的远程教育设施健全,有良好的学习风气,人群众们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由于吉洞村的地理位置好,镇党委、政府比较重视,把吉洞村列为重点开发对象。   

中坝村

  中坝村是三穗县八弓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其概况如下:   一:自然状况   中坝村位于八弓镇的正东方,东与吉洞村接壤、南与坪洞村、大坪村为邻,西与高田交界,北与县城紧紧交融在一起。全村总面积2.96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共314户,1224人,以苗族、侗族为主要居住民族。   邛水河穿村而过,国道、省道路绕村而行,各自然寨都有通车便道相连   全村总面积约2.96平方公里,耕种面积536.4亩,其中田423.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9%,土有112.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1%森林面积为1981亩,中坝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蔬菜和水果。   二:经济建设情况   中坝村以农业为基础产业,有良好的种殖、养殖习惯和丰富的经验,传统农业和疏菜种植是中坝村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是中坝村主要经济来源,从业人员达5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43.1%;其次是建筑业,是中坝村又一经济来源,从业人数就达到98人,占总人数的4.3%,还有少部分人从事工业、经商、运输、饮食服务等行业,同时也有一小部人外出打工,但他们都为中坝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于处在城乡结合部,中坝村近两年工业有了起步,落户中坝村的企业己有三家,都己建成投产。   三:风景风情   中坝村风景秀丽,环境怡人,风情纯朴。邛水河不仅世代养育了我们,更是一道亮丽的彩带,中坝村有森林1981亩,这些森林大部分环绕在村民定居点周围,真是前望绿水背靠青山,还有文武双笔更是中坝村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为中坝村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全村村民大多为苗族和侗族,民族特色虽有些淡化,但千百年0传下来主的东西在他们心中却是根深蒂固,他们世代农耕,和眭相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民风纯朴。   四:文化建设   村建有小学一所(中坝小学),在校教职工有10人,在校学生有200余人,占地面积约5亩。2003年中坝小学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州侗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中坝小学远程教育站,中坝村的远程教育设施健全,人群众们学习风气良好,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五:优势及发展前景   由于中坝村处在城乡结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环境怡人,民风纯朴,既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好地方,也是城镇开发的用武之地,对此,镇党委、政府比较重视,把中坝村列为重点开发对象。   

大坪村

  大坪村位于八弓镇的东南方,与我镇的中坝村、坪洞村为邻,距城关八弓镇2.31平方公里,交通比较便利,乡村公路已经修建完成,修建完成的公路,路面宽敞,农民群众很方便,一条修建好的公路给农民群众提高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大坪与中坝村共建有村级小学一所(中坝小学)有教职工10人,在校学生350余人。   全村总面积2.31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其中40户以上的有2个自然寨,共212户921人,乡村劳动力4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50%,能劳动年龄300余人,约点总人数的36.3%。从事农业的有280人,占总人数的35.3%,从事工业的18人,从商的有2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5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7%,全村有党员27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   2011年,全村享受农村居民低保53户,人数147人,其中五保户1户。二女结扎户2户,独生子女户3户。   全村耕种面积577.1亩,其中田占46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5%。土有112.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4%,全村有林业用地2741.7亩,占全村总面积的64.7%,有林地面积2071.4亩,森林覆盖率50.17%,大坪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和养殖,主要经济源于传统的耕种和传统的养殖。   如今,大坪村村“两委”班子正带领全村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朝中,我相信大坪村一定能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坪洞村

  坪洞村位于八弓镇之东部,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15亩,总人口755人,有苗族、侗族、土家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下辖六个小组,邛水河围村而过,景色秀美,人民勤劳,交通便利,是一个投资创业,安居乐业的号地方。   

巴王村

  巴王村位于三穗县八弓镇的东南方,与我镇的吉洞、坪洞、大坪村,长吉的中河、塘洞为邻。距八弓镇城关约8公里,交通较差,乡村公路正在修建中,经济基础较弱。   全村总面积2.21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139户共574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资源有4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70%。从事农业人员有180人,占总人数的31%。从事工业人员的有1人。外出务工人员达64人占总人数的11%,从事建筑业的有62人占总人数的10%,经商人员100人以上,约占部人数的8.2%,正逐年上涨。   巴王村耕种面积367亩,其中田283.7亩,占耕种面积的77%,其中土82.3亩,占总耕种面积的23%。森林面积3149亩,巴王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由于巴王村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巴王村主要经济来于外出务工、太子参种植、传统的农作物耕种和养殖。   2003年八弓镇巴王村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巴王村远程教育站,由于巴王村地理位置不好,经济比较落后,各级党委、政府都比较重视,远程教育就是帮助贫穷落后的农村,远程教育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我就会就不要错过,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村民同志的努力下,巴王村总体经济趋势向上升起。   

南桥村

  南桥村位于八弓镇的东北方,与我镇的高桥、长吉乡的寨梅溪为邻,交通便利,南桥村就处于65号省道公路旁,距八弓镇城关约4公里。   全村总面积2.93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223户949余人,从事农业的有55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57.9%。从事工业的有5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5.2%,从商的有2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2.1%,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10.5%。搞运输业的有5余人,约占总人数的0.5%。   全村耕种面积464.8亩,其中田占303.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5.3%。土有16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7%,森林面积5331亩,南桥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太子参、蔬菜,主要经济来源于传统的耕种和传统的养殖等。   2003年南桥村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南桥村教学点远程教育站,农民群众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大好机会,因为远程教育就是针对性的教育,群众们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实际上,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快步奔小康。   

木界村

  木界村位于三穗县八弓镇的南方,地理位置较好,与本镇美敏村、青洞村、王家寨为邻,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9.23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530户共2618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资源有1500余人,占总人数的57.2%。其中在劳动年龄内的950余人占总人数的36.2%。从事农业人员有750人,占总人数的28.6%。从事工业人员的有230人占总人数的8.7%。外出务工人员达260余人占总人数的9.9%,经商人员100人以上,约占部人数的3.8%,由于交通便利,搞运输业的群众特别多,达到50余人,正逐年上涨。   木界村耕种面积700.9亩,其中田582.3亩,占耕种面积的83%,其中土118.6亩,占总耕种面积的17%。森林面积1372亩,木界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太子参、水稻和蔬菜,由于木界村的地理位置较好,居城关很近,蔬菜类农作物比较畅销,木界村主要经济来源经商、外出务工、经商和搞运输及传统的种植、养殖。   

泥山村

  泥山村位于八弓镇西南部,距镇政府(县城)约13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316户,1346人,主要民族有汉、侗、苗、土家等,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6%。全村国土面积8.2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47.7亩,其中田467.7亩、土80亩,森林面积3485亩。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太子参、玉米,经济作物有药材、烤烟。还有传统的手工土法造纸技术。村辖区内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一个理想居住、投资的好地方。   

亚岭村

  亚岭村位于八弓镇的西北方,东邻良士村、南接亚茶村、西与坪茶为邻,北与塘耐村接壤,距三穗县县城约4公里,亚岭村交通便捷,土地资源丰富,据地质考证蕴藏丰富的锰、钒、重金石、煤等矿物质。土地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全村总面积2.62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60户601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约有300人,占总人数的50%,,经商的有几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18%。   全村耕种面积261.3亩,其中田占201.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7%。土有6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森林面积3618亩,亚岭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杂交水稻杂交和玉米,太子参、烟叶。主要经济来源于种、养殖、竹编、外出务工。   自从亚岭村建交远程教育点后,亚岭村农民群众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农民群众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大好机会,群众们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亚岭村将会慢慢的富裕起来,过上小康生活。   

界牌村

  界牌村位于八弓镇东北部,距县城6公里,四周与本镇南桥村、高桥村、贵洞村、长吉乡的土冲村相邻,是一个人民勤劳,风景优美的小山村,交通十分便利,三穗县万亩竹海就分布在这里,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村辖8个村民小组248户1096人,其中党员31名,聚居着汉、苗、侗、土家四种民族,全村100%的农户用上了电,80%的农户用上了山泉自来水,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是八弓镇的先进村。   

蜜蜂村

  蜜蜂村位于三穗县东北部,东南与长吉乡土冲村接壤,西南与贵洞村相邻,西北与贵根村连接,东北与镇远县羊坪镇朱砂村毗邻,所辖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2人。蜜蜂村是一个集汉、侗、苗族聚居的小山村。其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全村耕地面积约250亩,人均耕地不足0.3亩。蜜蜂村林地以天然林为主,竹林覆盖面占全村90%以上。竹子的用途较为广泛,可编制竹篮、箩筐、背箩、筛子等竹制工艺品。   近年来,随着省绿色蔬菜的发展,竹子可以用作菜架,销往毕节、贵阳、安顺、凯里等蔬菜基地,成为蜜蜂村广大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蜜蜂村交通便利,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长昆快铁自北向南贯穿全境。组组均通公路,给广大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贵根村

  贵根村位于八弓镇的东北方,与我镇的羊古村、贵洞村为邻,距城关八弓镇18公里,交通比较便利,经济基础较弱。   全村总面积7.1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251户1051余人,乡村劳动力700人,约占总人数的71%,全村耕种面积716亩,其中田占60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4.4%。土有11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6%,森林面积4777亩。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油菜、玉米、药材太子参,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   2003年贵根小学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远程教育站点。借此契机,农民群众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同时,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八弓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共同谱写贵根村发展的新篇章。   

贵洞村

  贵洞村位于八弓镇的东北方,东与我镇的蜜蜂村接镶、西与我镇泥山村为邻,南与我镇的界牌村相连,北与我镇的贵根村连结在一起,距城关八弓镇7公里,交通比较便利,乡村公建有村椽小学一所(贵洞小学)有教职工4人,在校学生50余人。   全村总面积5.62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403户1836余人,乡村劳动力1500人,约占总人数的81.6%,从事农业的有800人,占总人数的43.5%,从事工业的14人,从商的有20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10.8%。   全村耕种面积988亩,其中田占64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5%。土有34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森林面积8770亩,贵洞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水果和养殖,贵洞村的金秋梨产量很高,主要农作物源于传统的耕种、传统的养殖及太子参的培植等。   

菜冲村

  菜冲村位于三穗县八弓镇西北,地理位置偏僻,是个经济落后、困难的农村,居住着侗族、汉族、苗族等族。   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146户共684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资源有400余人,占总人数的59%。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有确300余人,占总人数的44%。外出务工人员达100余人,占总人数的15%,经商人员10人以上,约占部人数的1.5%,   菜冲村耕种面积258亩,其中田209亩,占耕种面积的81%,其中土49亩,占总耕种面积的19%。森林面积2000余亩,菜冲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和森林资源,由于菜冲村的地理位置偏僻,居于贫困山区,菜冲村主要经济来源于外出务工、传统的农作物耕种和养殖。   由于菜冲村处于偏僻,地理位置较差的山区,经济发展落后,各级党委、政府都比较重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经济政策开放。农民群众把远程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群众们基本上能解决温饱问题。   

胜利村

  全村共7个村小组,总户数为495户,人口1439人。村民民族结构为汉族为主,苗侗为辅。文艺队伍共两支。目前,全村基本已达到设施建设实现了“路通、水通、电通”三通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现胜利村已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服务网络健全、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础设施完备。   自2007年,新农村建设项目开展以来,胜利村现有76%的农户已经安装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道路平整通畅路面硬化也已达80%,村道路平整通畅使胜利村农户的农产品运输速度及销售得到了很大提高,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提高。村境内农田水利整治一新,沟河渠道灌排水便利,胜利村的农业,产业生产自然得到了有力保障。并以自然组为单位,逐步建立公共垃圾处理场所,改变垃圾随意倾倒在沟河等处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以上现象的改变,使胜利村的群众得到了实惠。   ——农村经济发展。   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做好“山坡、田地、庭院”的文章。   山坡用于胜利村的金秋梨和玉米种植,使其在现有规模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果农的经济效益更加丰厚。   田地种植大棚蔬菜,结合市场需求,什么作物的经济效益高,我们就种植什么。在20亩西瓜种植基地上进行科技种植,使产量得到更大提高。推广农业机械化,科学化。   庭院是我们村群众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甜酒、米粉)是胜利村在县里有名的产业,生猪、三穗鸭的养殖也是成规模和系统的,胜利村现已有三穗鸭大型养殖基地一个,鸭存栏量七千羽。生猪养殖大户两户,生猪圈养有50头。   加之运输产业的逐年发展,已经成为胜利村产业链条的有利附属业,使胜利村的一部分村民的经济、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也带动胜利村农产品及其副产品的销售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剩余劳力外输内转。   ——生活富裕安康。   经过这几年在政府及各帮扶单位的引导帮助下,胜利村村民现已有98%农户安装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6%;已经有99%的村民享有合作医疗;村委也积极在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农业技术信息的及时传递、为农户生产生活资料购销、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进行服务,覆盖每个村组,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民主法治进步。   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有民主理财小组,有党风廉政监督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议事会,使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让村民知法懂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确保无-、-、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倡导文明新风。   经过这几年的新农村建设,胜利村民已经知道自觉学文重教、崇尚科学;无封建迷信活动。实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人与自然和谐。   继续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村落环境优美,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达到绿化,生态良好;实行畜禽圈养,村民的厕所和牲畜圈舍要统一布局,统一样式。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良士村

  良士村位于八弓镇的北方,与我镇的贵坪村、亚岭村和坪茶村为邻,跟距城关八弓镇2.3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总面积4.78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204户900余人,乡村劳动力650人,约点总人数的70%,从事农业的有300人,占总人数的30%,从事工业的62人,从商的有70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0余人。   全村耕种面积456.4亩,森林面积5297亩,良士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果、太子参、水稻和养殖,全村水果总产量能达到100000公斤以上,主要农作物源于传统的耕种和传统的养殖。   2003年良士小学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良士教学点远程教育站,农民群众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大好机会,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和良士村干及全体党员的带领下,努力拼搏奔小康,良士的明天会更富裕。   

杉木村

  杉木村位于八弓镇的西北方,东与贵坪村接镶,西与新美村相接,北与马安村相连,南与塘耐村为邻,全村总面积3.05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共165户668人,其中有340有从事农业,占总人数的49.4%。有56人从事建筑业,总人数的8.1%。从商的有12人。   全村耕种面积253.1亩,木森林面积为3919亩,杉木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果,太子参、水稻和桐油,由于人口少,经济也比较落后,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至于传统的农作物耕种、养殖和外出务工。   由于杉木村经济比较落后,镇党委、政府比较重视,镇党委、政府借着远程教育这股春风,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各种农作物培训,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领导及全体党员的带领下,努力学习科技知识,走向美好的未来。   

贵坪村

  贵坪村位于八弓镇的北方,与我镇的马安村、杉木村为邻,距城关八弓镇8公里,交通比较便利,乡村公路刚刚修建完成,修建完成的公路,路面宽敞,农民群众很方便,一条修建好的公路给农民群众提高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全村总面积2.58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269户1133余人,乡村劳动力800人,约占总人数的70.6%,从事农业的有500人,占总人数的44.3%,从事工业的14人,从商的有20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8.8%。   全村耕种面积470.1亩,其中田占371.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9%。土有152.4,占总耕地面积的21.1%,森林面积1306亩,贵坪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太子参、水稻和养殖,主要农作物源于传统的耕种和传统的养殖。   2003年贵坪小学村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贵坪小学教学点远程教育站,农民群众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大好机会,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和贵坪村干及全体党员的带领下,努力拼搏奔小康。   

灵山村

  灵山村位于八弓镇城关,地理位置较好,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面积约2.4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450户共2200人,灵山村原有耕地480亩,其中田400亩,土80亩,现除了把土退耕还林外,还基本存在,田已在近几年的城建开发中基本被征用。曾世代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现在成了失地农民,青壮年都积极寻找其他的生产生活方式,真正融入城乡一体化而奋斗,   在灵山村的辖区内,目前有几家个体企业,为经济创收注入新鲜活力。在辖区范围内有两所县级小学以及一所民族高级中学,分别是城关二小和城关三小。方便了适学龄儿童及青年及时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在灵山村有一处风景名胜古迹即永灵山,山上有座甘霖寺,随着工业强省、旅游强省的发展步伐,各级政府和民间人士的投入支持,现永灵山正在维修改建中,在不久的将来,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眼中。每年阴历六月十九日,永灵山庙会,人潮拥挤,一片热闹景象,善男信女本着虔诚前来朝拜。也许在祈祷着幸福美满,也许在祈祷盛世太平。   

江桥村

  江桥村位于八弓镇城关,交通便利,建有菜市场,小型加工厂数间,建有县级小学一所(城关二小)现有教职工40多人,在校学生约900人,江桥村的经济基础比较好。   全村总面积1.62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60户606余人,从事农业的有350余人,约点总人数的57.7%。从事工业的有4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6.6%,从商的有7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11.5%,外出务工人员达到7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11.5%。搞运输业的有2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3.3%。   全村耕种面积87亩,其中田占5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6%。土有2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3.4%,森林面积177亩,由于江桥村占地面积大多是居民住宅。耕地面积比较少,江桥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太子参、蔬菜,江桥村就处于城关,对于蔬菜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主要经济来源于传统的耕种、传统的养殖、外出务工和蔬菜的培植等。   

人民村

  人民村位于县城内,田土均被国家征用完,是典型的城中村,人民村共有215户,978人,农业人口889人,非农业人口89人,劳动力482人,收入主要来源第三产业,行政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民族有汉、苗、侗等。其中汉族占80℅,其他民族占20℅。人民村气候温和,既无寒冬,也无酷暑,村民勤劳、朴实、交通便利。人口较为集中,是投资发展服务业的理想场所。   

车站村

  车站村位于三穗县八弓镇城关,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经济相对比其它村要好。   全村总面积2.8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263户共1208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资源有700余人,占总人数的57%。其中在劳动年龄内的400余人占总人数的33%。从事农业人员有440人,占总人数的36%。从事工业人员的有191人占总人数的16%。外出务工人员达107人占总人数的9%,经商人员100人以上,约占部人数的8.2%,正逐年上涨。   车站村耕种面积480亩,其中田313.9,占耕种面积的65%,其中土166.1,占总耕种面积的35%。森林面积258亩,车站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和太子参、蔬菜,由于车站村的地理位置较好,居于城关,蔬菜类农作物比较畅销,车站村主要经济来源于经商、外出务工、传统的农作物耕种和养殖。   

高田村

  高田村位于三穗县城中心,东与本镇中坝村隔河向相望,南和木界村山水相连,西伴本镇人民村、胜利村挽手为邻,北联本镇江桥村、新穗村共沐邛水。高田村共辖八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1213人,其中农业人口数为1106。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村域范围内有县行政中心、县武装部、将军广场、米兰商业广场、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计生局、县建设局、县农办、中国人民银行三穗支行等国家重要职能部门和多个住宅开发区,属于典型的城中村,是县城城关七村之一。   高田村由高田片(上寨、中寨、下寨居于县城中心位置)陆寨沟和寨秧片区三个自然寨,东门南路、林园东路将高田片分为上寨、中寨和下寨,文昌路将高田片和寨秧片分为两大自然寨,陆寨沟顺文昌路延至佛龙山庄。高田村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村由邛水河自北向南和台烈河自南向北环绕村域东北,东南两面流入中坝村境内向东流去,绕村5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高田村一直以太子参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兼有木器加工、运输、米粉加工、建筑、餐饮服务和各种技术加工服务等共同发展,随着城镇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土地逐步为城镇建设所征用。种、养殖人员因失地而逐步转向建筑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随着十二五发展号角的吹响,高田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在镇党委的正确带来下,以项目促发展,狠抓作风建设,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下,带领全村村民走上城镇化、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   

马安村

  马安村位于三穗县八弓镇的西北方,与我镇的菜冲村、芭蕉村、贵坪村为邻,交通较差,经济基础较弱。建有村级小学一所(马安小学),共7名教职工,共有学生14余人。全村总面积2.57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19户共565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资源有325余人,占总人数的57.5%。其中在劳动年龄内的255余人占总人数45.1%。从事农业人员有200人,占总人数的35.3%。从事工业人员的有62人占总人数的10.9%。有54从事建筑业,占总人数的9.5%,外出务工人员达117人占总人数的20.7%,经商人员10人以上,约占部人数的1.7%,正逐年上涨。   马安村耕种面积225.5亩,其中田182亩,占耕种面积的80.7%,其中土43.5亩,占总耕种面积的19.3%。森林面积2652亩,马安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和太子参、水果,由于马安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辟,交通不便利,经济比较落后,马安村主要经济来源外出务工、传统的农作物耕种和养殖。   2003后八弓镇马安小学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马安小学远程教育站,由于选程教育的帮助和扶持,硬件设施相当不错,农民群众就是借着这股春风,努力学习,慢慢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经济政策开放,马安村慢慢的脱贫。   

坪茶村

  坪茶村位于八弓镇的西北方,与我镇的贵洞村、长吉乡为邻,距城关八弓镇约10公里,坪茶村地处比较偏辟,建有村级小学一所(坪茶小学),共有教职工8人。在校学生约190人.全村总面积3.8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260户1190余人,乡村劳动力约有700人,约占总人数的58.8%,从事农业生产的约有350人,占总人数的29.4%,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16.8%。   全村耕种面积495亩,其中田占392亩,土有103亩,森林面积1420亩,坪茶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太子参、马铃薯,主要经济来源于传统的耕种、传统的养殖、外出务工。   2003年坪茶小学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坪茶小学教学点远程教育站”,自从坪茶村被列为远程教育点后,坪茶村农民群众有了很好的学习条件,这样群众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大好机会,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至少掌握一门种养殖技术,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从而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生活逐步奔向小康。   

芭蕉村

  芭蕉村位于八弓镇的最西北方,距城关八弓镇约15公里,交通较差,由于地理位置不好,经济基础较差。   全村总面积3.5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约241户1032余人,从事农业的有600人,占总人数的58.1%,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19.3%。   全村耕种面积870.6亩,其中田占54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2.1%。土有329.6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37.9%,森林面积969亩,芭蕉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和玉米,芭蕉村主要经济来源于传统的耕种、传统的养殖和外出务工等。   2003年芭蕉小学村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芭蕉小学教学点远程教育站,农民群众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大好机会,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上,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村村民的努力下,群众们努力拼搏奔小康。   

高桥村

  高桥村位于三穗县八弓镇的东北方,地理位置比较好,320国道经过高桥村,交通便利,距三穗县城1公里,与南桥村、界牌村、新寨村、贵坪村为邻。全村总面积5.62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321户共1389人。耕种面积862.1亩,其中田786亩,占耕种面积的91.1%;其中土76.1亩,占总耕种面积的8.9%。森林面积5554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蔬菜和药材太子参,由于高桥村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好,居于城关,蔬菜类农作物也比较畅销,高桥村主要经济来源外出务工、运输、蔬菜的种植和传统的农作物耕种及养殖。   

星光村

  星光村位于八弓镇西部,距县城3公里,面积4.67平方公里,与八弓镇的高寨村、亚茶村、胜利村相邻,与滚马乡的白崇接壤,属于县城近郊村。有10个村民小组,分居6个自然寨,自然寨沿附廓渠道带形分布。有田1256.1亩,土350.3亩,森林面积2762.3亩。全村337户,1376人,有党员48名。其中16岁以下未成年人344人,16岁以上至35岁以下青年561人,60岁以上149人,“五老”18人;在校学生201人。其中小学生149人,中学生52人。有留守儿童87人;2010年在外省、本省、州、县城务工人员达320人,年实现劳务收入近350万元,有近100余人会泥水工技术;有专业运输户6户,汽车8辆(含长、短途货运、客运),有摩托车52辆,有手机612部,拥有电视机320部。星光村的米粉加工由来已久,已成立星光村米粉加工专业合作社,现有米粉加工社员117户,生产大户2户,年创产值125万元。实行产销一体的化经营模式,走产业化的发展方式,力争将星光村米粉加工业打造成为八弓镇乃至三穗县具有产业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星光村的农户荸荠种植的经验丰富。2010年星光村种植荸荠65亩,创利润27万元。   1998年,星光村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小康村”。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村,2008年,星光村党支部分别获得了全省、全州、全县及八弓镇先进基层组织荣誉称号,2009年星光村还荣获了全省“五好”基层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亚茶村

  亚茶村位于三穗县城之北面,属八弓镇边远的一个村,东接亚玲,南交响洞村、高寨村。西靠滚马乡岔河村。北与苗鸟、新美、坪茶三村相邻,总面积8.0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014.18米,坐落海拔480米,平均气温15.6度,其中林地面积4.4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5%,所辖7个村民组,共311户,1336人,党员35人。亚茶村劳动力680人,约占总人数的50.9%,。从事农业的约有400人,占总人数的29.9%,从商的约有50人,占总人数的3.7%,从事工业的约有100人,点总人数的7.5%,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38人,约占总人数的17.8%。全村总耕地面积696.2亩、田541.4亩,人均收入3500元。   

高寨村

  高寨村位于三穗县邛水河上游,距县城4公里。全村辖四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4.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542亩(良田370亩、土172亩),全村总人口1059人,247户。主要族别为汉族,主要经济产业以种养殖为主,其中种植以西瓜、辣椒、蔬菜、太子参、稻谷为主,同时,三穗鸭在高寨村也形成了规模,年产鸭达10万羽。特别是该县食品加工一大亮点的“灰碱粑”,带动了高寨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响洞村

  响洞村居八弓镇西北方向,东面与车站村相邻,南面是胜利村,西面与高寨村接壤,北面与亚茶村为邻。距县城2.5公里,村民居住于315省道两旁,交通便利,全村所辖面积1.73平方公里,共有五个大的自然村寨(即长坡、响洞、背后坡、大屋基、茶丘)。男劳动力231人,女劳动力189人,全村有党员43名,耕地面积704亩,林地面积470亩,经济林98亩。   近三年来响洞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有养殖大户9户,种植大户7户,花卉栽培基地一个,有17名种养殖专业人员。村支两委还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投资兴建红砖厂、彩瓦厂,压板厂三个大型企业,有效地解决了10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响洞村虽然目前较为贫困,但村支两委为创造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格局而努力,并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响洞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农村。   

新寨村

  新寨村地处城郊,东与高桥村接壤,西与响洞村比邻,南与车站村相通,北与良士村相接,这里交通便利,320国道、G60高速公路穿村而过,通村公路里程5公里。全村连户路均已硬化,村貌焕然一新。这里有设施一流的锦绣山庄、神奇的观音阁洞天,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   新寨村所辖14个村民小组,218户,1025人,以侗族为主。全村总面积为3.74平方公里,耕种面积633亩,其中田477.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3%,土155.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4.7%,森林面积541亩。   新寨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太子参种植、运输业、劳务输出。有种养殖大户6户,食品加工3户,专业运输8户,外出务工100余人,从事建筑业120余人,水电安装、室内外装饰36人,实现年劳务收入78万余元,新型合作参合率100%。   2007年被评为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塘耐村

  塘耐村位于八弓镇的西北方,东与我镇的泥山村接镶、西与大坪村相连,南与甘溪为邻,北与杉木相接。乡村道路较差,塘耐村所在的地理位置较差,经济相对也比较落后。   全村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73户745余人,乡村劳动力约有600人,约占总人数的80.5%,从事农业生产的约有400人,占总人数的53.6%,经商的约有5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13.4%。   全村耕种面积341.2亩,其中田占23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8%。土有106.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1.2%,森林面积554亩,塘耐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太子参、玉米和马铃薯,主要经济来源于传统的耕种、传统的养殖、外出务工。   2003年塘耐小学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塘耐小学教学点远程教育站,由于塘耐村地方位置较差,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比较低,经济基础较弱,各级党委、政府也比较重视,自从该小学被列为远程教育点后,农民群众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大好机会,群众们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慢慢奔小康。   

新美村

  新美村位于八弓镇的西北方,与我镇的贵根为邻,距城关八弓镇19公里,生活生产条件差,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弱。   全村总面积6.78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293户1280余人,少数民族人口有735人,全村劳动力770余人,全村耕种面积702.2亩,其中田占405.7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7.8%。土有296.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2.2%,森林面积3645亩,人均基本农田面积0.15亩,用材林人均1.0亩,经果林0.2亩,新美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杂交水稻、太子参、杂交玉米和养殖,新美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外出务工和传统的种植和养殖。   2003年新美小学被列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新美小学教学点远程教育站,农民群众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大好机会,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上,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努力上,努力拼搏奔小康。   

新穗村

  新穗村位于八弓镇城关,交通便利,建有木具加工厂数间,小型工业区加工厂数间,由于处于城关经济基础也比较好。   全村总面积2.4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271户1180余人,从事农业的有65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55%。从事工业的有4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3.3%,从商的有1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8.4%,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8.4%。搞运输业的有3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2.5%。   全村耕种面积220亩,其中田占1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8%。土有4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8.2%,森林面积264亩,由于新穗村占地面积大多是居民住宅。耕地面积比较少,新穗村主要经济农作物有:水稻、太子参、蔬菜,新穗村就处于城关,对于蔬菜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主要经济来源于传统的耕种、传统的养殖、外出务工和蔬菜的培植等。   


界牌村特产大全




界牌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