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三穗县 >> 瓦寨镇 >> 老寨村

老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老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老寨村简介

  老寨村位于瓦寨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6个自然寨,有246户1074人,其中男567人,女507人,有党员26人,其中女党员2人,有劳动力565人,外出务工人员437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380.42亩、土162.68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森林面积1613亩,其中果林109亩,全村经济总收入167.6万元,主要产业是农业。农民人均收入174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82.3%、17%,有种植大户6户,养殖大户3户,有陈泽玉等百货经营、餐饮服务大户4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86人,粮食总产量247.2吨,年人均粮食262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157幢,其中木房140幢,砖混结构17幢,人均居住面积18.5平方米,有电视机169台,固定电话108部,移动电话67部。有机动车辆3辆,其中摩托车2辆。
  老寨村计划生育合格率100%,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6.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无青壮年文盲,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95%。饮用安全卫生水50户197人,通电户245户,道路绿化79%,庭院绿化82%。
  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老寨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明显改善。社会治安井然有序,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农民安居乐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24102 556500 -- 查看 老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老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老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文昌社区

  瓦寨镇文昌社区成立于2004年4月,辖区面积3.1平方公里,现有4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256栋,住户544户,常住人口1976人,流动人口327人,辖区单位12个,其中机关单位1个,学校3个,医院1个,个体商业网点13个,有志愿者队伍0支0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19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支部书记曹华梁:男,学历:高中;年龄:40岁,劳动合同聘用人员,参加集中培训9次,镇机关选派到社区的0名,社区工作人员报酬为每月550元,按期缴纳社会保障金每人每年1526元。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26人,其中妇女党员2人、占总数的7.7%;流动党员8人、占总数的30.8%;离退休党员9名,占总数的34.6%;生活困难党员7人,占总数的26.9%。其中专科8人,高中5人,初中8人,小学以下5人。男24人,女2人;30岁(含)以下0人,31岁至40岁8人,41岁至50岁13人,51岁以上5人。   党建工作经费情况: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平均拨付3000元;有社会赞助,每年3000元以上。   活动阵地建设情况:无自己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借用政府办公楼办公,面积90平方米。办公设施:电脑1台,办公桌4张,档案柜2个。   

冲前村

  冲前村位于瓦寨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分布在7个自然寨,有230户971人,有党员18人,其中女党员2人,有劳动力365人,外出务工人员271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354亩、土100亩,人均耕地面积0.46亩,森林面积1280亩,其中果林235亩,全村经济总收入89万元,主要产业是种养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643元,农民收入以太子参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83%、16%,有滕建军等种植大户6户,养殖大户3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73人,粮食总产量183吨,年人均粮食351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160幢,其中木房145幢,砖混结构15幢,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有电视机194台,固定电话111部,移动电话97部。有机动车辆8辆,其中摩托车1辆,面包车1辆,农用车6辆。   冲前村计划生育合格率99%,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2.3%,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青壮年文盲比重占总人口数的0.6%,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1%,饮用安全卫生水230户971人,通电户230户,建有沼气池5口,道路硬化500米,道路绿化84%,庭院绿化78%。   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冲前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社会治安井然有序,无任何社会治安案件发生。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农民安居乐业。   

屯上村

  屯上村位于瓦寨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8个自然寨,有284户1210人,其中男614人,女596人,有党员21人,其中女党员1人,有劳动力575人,外出务工人员468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381亩、土202亩,人均耕地面积0.48亩,森林面积3628亩,其中果林120亩,荒山4763亩,全村经济总收入171.94万元,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84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78%、20%,有种植大户10户,养殖大户7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56人,粮食总产量381吨,年人均粮食314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248幢,其中木房227幢,砖混结构21幢,人均居住面积22.29平方米,有电视机164台,固定电话67部,移动电话86部。有机动车辆6辆,其中摩托车2辆。   屯上村计划生育合格率92%,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1.6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青壮年文盲比重占总人口0.48%,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70%,有五保户3人。饮用安全卫生水253户1086人,通电户281户,道路绿化84%,庭院绿化81%。   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屯上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出专刊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明显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得到改善。社会治安井然有序,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农民安居乐业。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街上村

  街上村位于瓦寨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六洞至稿桥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分布在3个自然寨,有216户980人,有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3人,有劳动力391人,外出务工人员208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全村总面积2510.45亩,有田274.07亩、土156.38亩,人均耕地面积0.44亩,森林面积2080亩,其中果林150亩,森林覆盖率32.11%,全村经济总收入131万元,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741元,农民收入以太子参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70%、27%,有种植大户10户,养殖大户3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46人,粮食总产量227吨,年人均粮食275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176幢,其中木房136幢,砖混结构40幢,人均居住面积24平方米,有电视机206台,固定电话88部,移动电话97部。有机动车辆3辆,其中摩托车1辆,货运车2辆。   街上村计划生育合格率100%,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4.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3.5%,有五保户2人。   街上村饮用安全卫生水216户980人,通电户216户,已实现水电户户通,道路硬化1200米,道路绿化58%,庭院绿化71%。   街上村在村两委班子的英明领导下,积极走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街上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社会治安井然有序,农民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观音阁村

  观音阁村距县城22公里,是瓦寨镇第二大行政村,全村三个自然寨八个村民组440户共1728人。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全村耕地面积827亩,林地面积7830亩;经济林(金秋梨)是观音阁村的支柱产业,金秋梨因其质优而远销省外;乡镇企业有叶岩砖厂,年产砖100万块,效益显著;手工业有瓦寨竹编,如斗笠、竹筛等,远近驰名,供不应求,服务业有米酒厂、农家乐餐饮等。   

白家村

  白家村位于瓦寨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分布在10个自然寨,有412户2116人,其中男1035人,女1081人,有党员27人,其中女党员1人,有劳动力1125人,外出务工人员635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870亩、土329亩,人均耕地面积0.57亩,森林面积1100亩,其中果林550亩,全村经济总收入435.4万元,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768元,农民收入以太子参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80%、20%,有种植大户5户,养殖大户5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135人,粮食总产量739.5吨,年人均粮食349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408幢,其中木房356幢,砖混结构52幢,人均居住面积24.6平方米,有电视机375台,固定电话250部,移动电话133部。有机动车辆18辆,其中摩托车15辆,面包车1辆。   白家村计划生育合格率98%,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1%,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青壮年文盲比重占总人口0.02%,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100%,饮用安全卫生水307户1600人,通电户408户,有沼气池1口,道路硬化1500米,道路绿化80%,庭院绿化91%。   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白家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农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井然有序,无社会治安案件发生。   

晓隘村

  晓隘村位于瓦寨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瓦寨至白家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分布在6个自然寨,有276户1117人,有党员18人,其中女党员4人,有劳动力351人,外出务工人员258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全村总面积3977.93亩,有田558.8亩、土114.13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森林面积3305亩,其中果林196亩,森林覆盖率63.4%,全村经济总收入117万元,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678元,农民收入以太子参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74%、24%,有杨秀桂等种植大户5户,吴大金等养殖大户2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76人,粮食总产量330吨,年人均粮食295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250幢,其中木房207幢,砖混结构43幢,人均居住面积29平方米,有电视机246台,固定电话146部,移动电话55部。有机动车辆3辆,其中摩托车3辆。晓隘村计划生育合格率100%,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无青壮年文盲,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6.5%,有五保户2人。   晓隘村饮用安全卫生水276户1117人,通电户276户,已实现水电户户通,建有沼气池45口,道路硬化500米,道路绿化83%,庭院绿化92%。   晓隘村整体属丘陵型地貌,邛水河静流于村旁,适宜于三穗麻鸭养殖,独特的地貌及有利的气候条件更是适宜于发展金秋梨产业。勤劳聪慧的村民抓住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村两委班子的英明领导下,大力发展金秋梨产业,现金秋梨种植已成为晓隘村的支柱产业。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晓隘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治安井然有序,农民安居乐业。   

调洞村

  调洞村位于瓦寨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7个自然寨,有368户1477人,有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1人,有劳动力730人,外出务工人员560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683亩、土34亩,人均耕地面积0.48亩,森林面积310亩,其中果林180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35万元,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97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70%、30%,有梁国清等种植大户16户,养殖大户7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62人,粮食总产量348.5吨,年人均粮食236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220幢,其中木房180幢,砖混结构40幢,人均居住面积25.8平方米,有电视机360台,固定电话120部,移动电话188部。有机动车辆7辆,其中摩托车3辆,农用车1辆。面包车3辆。   调洞村计划生育合格率100%,2007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青壮年文盲比重占总人口0.2%,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94%,饮用安全卫生水368户1477人,通电户368户,有沼气池13口,道路硬化2800米,道路绿化70%,庭院绿化92%。   调洞村是瓦寨镇的蔬菜基地,主要以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为主,产品除了供应本镇周边乡镇以外,还远销到周边县市以及湖南、广西等地。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调洞村积极结合调洞村实际,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基本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治安井然有序,无社会治安案件发生。农民安居乐业。   

老寨村

  老寨村位于瓦寨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6个自然寨,有246户1074人,其中男567人,女507人,有党员26人,其中女党员2人,有劳动力565人,外出务工人员437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380.42亩、土162.68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森林面积1613亩,其中果林109亩,全村经济总收入167.6万元,主要产业是农业。农民人均收入174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82.3%、17%,有种植大户6户,养殖大户3户,有陈泽玉等百货经营、餐饮服务大户4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86人,粮食总产量247.2吨,年人均粮食262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157幢,其中木房140幢,砖混结构17幢,人均居住面积18.5平方米,有电视机169台,固定电话108部,移动电话67部。有机动车辆3辆,其中摩托车2辆。   老寨村计划生育合格率100%,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6.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无青壮年文盲,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95%。饮用安全卫生水50户197人,通电户245户,道路绿化79%,庭院绿化82%。   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老寨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明显改善。社会治安井然有序,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农民安居乐业。   

店头村

  店头村位于瓦寨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分布在1个自然寨,有108户503人,其中男227人,女276人,有劳动力230人,外出务工人员101人,有党员13人,其中女党员2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220亩、土60亩,人均耕地面积0.55亩,森林面积600亩,其中果林10亩,全村经济总收入160万元,主要产业是农业。农民人均收入1789元,农民收入以太子参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60%、36%,年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有45人,粮食总产量100吨,年人均粮食198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77幢,其中木房55幢,砖混结构22幢,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有电视机90台,固定电话30部,移动电话50部。有摩托车5辆。   店头村计划生育合格率100%,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9%,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无青壮年文盲,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79.5%,有五保户1人。   店头村饮用安全卫生水108户503人,通电户106户,已基本实现水电户户通,道路硬化1000米,道路绿化70%,庭院绿化86%。   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店头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社会治安井然有序,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农民安居乐业。   

上街村

  上街村位于瓦寨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310省道穿村而过,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1个自然寨,有334户1261人,其中男643人,女618人,有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6人,有劳动力729人,外出务工人员298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641.9亩、土144.9亩,人均耕地面积0.62亩,有荒山894.2亩,森林面积1000亩,其中果林350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68.9万元,主要产业是农业。农民人均收入2132.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67%、32%,有姚本清、张庭辉等种植大户12户,喻再德、龚先权等养殖大户8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43人,粮食总产量378吨,年人均粮食300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317幢,其中木房168幢,砖混结构149幢,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有电视机265台,固定电话137部,移动电话75部。有机动车辆21辆,其中摩托车15辆,面包车6辆。   上街村计划生育合格率100%,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1%,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青壮年文盲比重占总人口8.2%,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1.5%,有五保户2人。   上街村饮用安全卫生水334户1261人,通电户334户,已实现水电户户通,建有沼气池15口,道路硬化1200米,道路绿化63%,庭院绿化82%。   上街村是全县的远程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县“村校共建互动”示范点,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上街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社会治安井然有序,农民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斗街村

  斗街村位于瓦寨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0.5公里,310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3个自然寨,有332户1284人,有党员31人,其中女党员3人,有劳动力473人,外出务工人员283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641.28亩、土36.98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森林面积4094亩,其中果林200亩,森林覆盖率46.72%全村经济总收入349.1万元,主要产业是种养植业。农民人均收入3167元,农民收入以太子参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78%、18%,有张斌、杨秀能等种植大户10户,养殖大户4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43人,粮食总产量362吨,年人均粮食300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282幢,其中木房225幢,砖混结构57幢,人均居住面积31平方米,有电视机281台,固定电话205部,移动电话243部。有机动车辆38辆,其中摩托车20辆,面包车8辆,农用车10辆。   斗街村计划生育合格率100%,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100%,饮用安全卫生水332户1184人,通电户329户,建有沼气池3口,道路硬化2500米,道路绿化87%,庭院绿化93%。   斗街村是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瓦寨镇的优质果品基地,在张斌等种植大户的带动下,成立了优质果品协会,负责产品的产销一条龙的优质服务,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三穗县唯一的林产化工有限公司落户在斗街村,为斗街村引进了历史以来的第一家企业,强大了斗街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斗街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及时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明显得到改善。社会治安井然有序,无任何社会治安案件发生。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农民安居乐业。   

柑子院村

  柑子院村位于瓦寨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分布在1个自然寨,有131户576人,其中男289人,女287人,有党员12人,其中女党员1人,有劳动力301人,外出务工人员213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263亩、土21亩,人均耕地面积0.41亩,森林面积157亩,其中果林34亩,全村经济总收入105万元,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862元,农民收入以太子参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31%、69%,有种植大户3户,养殖大户7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53人,粮食总产量260吨,年人均粮食451公斤。   

巴顺村

  巴顺村位于瓦寨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2公里,居住在邛水河畔,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分布在5个自然寨,有258户1270人,有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3人,有劳动力735人,外出务工人员274人,是一个苗族聚居的行政村。全村总面积8358.89亩,有田421.33亩、土115.56亩,人均耕地面积0.42亩,森林面积7822亩,其中果林131亩,森林覆盖率48.59%,全村经济总收入76万元,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48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76%、23%,有太子参种植大户6户,养殖大户4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138人,粮食总产量276吨,年人均粮食315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207幢,其中木房207幢,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有电视机180台,固定电话60部,移动电话75部。巴顺村计划生育合格率100%,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已无青壮年文盲,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75.5%,有五保户5人。   巴顺村饮用安全卫生水258户1270人,通电户258户,已实现水电户户通,建有沼气池8口,道路硬化500米,道路绿化73%,庭院绿化86%。   巴顺村在村两委班子的英明领导下,积极走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巴顺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社会治安井然有序,农民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民星村

  瓦寨民星村,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分布在7个自然寨,民星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努力下,狠抓集体经济建设,引领老百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社会治安井然有序,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农民安居乐业。   

坪城村

  坪城村位于瓦寨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坐落在310省道旁,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分布在1个自然寨,有173户718人,有党员11人,有劳动力305人,外出务工人员176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全村总面积2049.65亩,有田402.92亩、土38.73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森林面积1608亩,其中果林50亩,森林覆盖率52.57%,全村经济总收入108万元,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624元,农民收入以太子参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84%、15%,有种植大户2户,养殖大户6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56人,粮食总产量210吨,年人均粮食292公斤。   全村有农民住房152幢,其中木房106幢,砖混结构46幢,人均居住面积36平方米,有电视机168台,固定电话30部,移动电话45部。有机动车辆9辆,其中摩托车7辆,面包车2辆。   坪城村计划生育合格率100%,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青壮年文盲比重占总人口0.4%,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5.5%。坪城村饮用安全卫生水173户718人,通电户173户,已实现水电户户通,道路硬化1400米,道路绿化43%,庭院绿化86%。   坪城村三面环水,是三穗麻鸭的保种选育基地,由于坪城村的地理条件极其适宜于养殖麻鸭,坪城村农民群众结合实际,狠抓三穗麻鸭养殖产业,近年来,三穗麻鸭已成为坪城村的支柱产业。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坪城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社会治安井然有序,农民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新中村

  新中村位于瓦寨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坐落在310省道旁,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1个自然寨,有178户776人,其中有党员14人,其中女党员2人,有劳动力435人,外出务工人员216人,是一个以汉、苗、侗杂居的行政村。有田329.29亩、土80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森林面积600亩,其中果林30亩,荒山400亩,全村经济总收入93万元,主要产业是太子参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1734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分别占80%、17%,有黄清均等种植大户3户,养殖大户4户,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有67人,粮食总产量164.5吨,年人均粮食236.2公斤。   全村人均居住面积28.4平方米,劳动力均掌握一至现两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0%,自远程教育落户瓦寨以来,新中村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切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出专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积极收集信息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通过创建文明生态富裕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增强了村民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改变了农村的生活陋俗,生活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窜、粪土乱堆的现象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农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井然有序,无社会治安案件发生。   


老寨村特产大全




老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