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受村位于桐林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组,共105户428人。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亩,其中田180亩,土32亩,森林覆盖率70%,全村共有党员15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438人农业人口:43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一,二,三组生产总值:2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秋梨,水稻、杨梅名特产品:金秋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24103 | 556500 | -- | 查看 八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坪亚村 |
坪亚村位于桐林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共202户756人。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7亩,森林覆盖率70%,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全村共有党员24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756人农业人口:75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上寨,中寨,鬼外,坳脚,冲德,故屯,阳名,安马,亚海,安马生产总值:240.5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秋梨,鸭、水稻等名特产品:三穗麻鸭 |
岑坝村 |
岑坝村位于桐林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共180户753人。全村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7亩,其中田328亩,土169亩,森林覆盖率60%。 --人口总数:/人农业人口:750人非农业人口:3人 --行政区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植业、旅游业。 --所辖村:中寨,决屯,下寨,上寨,中坝,高卜,等功,从坤,登茂 |
半溪村 |
半溪村位于桐林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共180户783人。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42亩,森林覆盖率60%,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025元。全村共有党员15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783人农业人口:777人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4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半溪一组,二组,三组,麻栗一,二,三,四组生产总值:26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名特产品:金秋梨办公所在地:半溪村东面 |
捧相村 |
捧相村位于桐林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共308户1473人。全村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8亩,其中田660亩,土78亩,森林覆盖率60%。 --人口总数:1473人农业人口:1463人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晓一,一组,二组,新寨,黄庄,晓二,盘六生产总值:4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秋梨,鸭、水稻等名特产品:三穗麻鸭 |
桃场村 |
桃场村位于桐林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组,共172户732人。全村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9亩,其中田247亩,土192亩,森林覆盖率60%。 --人口总数:732人农业人口:732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岑烂,方寨,捧进,上寨,田坝 |
木良村 |
木良村位于桐林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组,共389户1690人。全村总面积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77亩,森林覆盖率70%,人均占有粮食39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201元。全村共有党员43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1690人农业人口:1980人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7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植业、旅游业。 --所辖村:平阳一,平阳二,戈咀,岑国,大坡,兴隆一,新隆二,从屋等生产总值:3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水稻,旅游业等名特产品:三穗麻鸭 |
新艾村 |
新艾村位于桐林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全村辖14个村民组,共234户973人。全村总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2亩,森林覆盖率85%,人均占有粮食2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全村共有党员18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973人农业人口:966人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贵引,林冲,新寨,盘美,盘内,高艾,岑假,高芒,盘脚,天堂 |
寨里村 |
寨里村是三穗县桐林镇的一个自然村,距县城32公里。走进寨里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民居典雅、金秋梨金黄——一幅幅秀丽的画面接连展现在人们眼前。 寨里村全村辖8个村民组、6个自然寨(寨里、坪上、中院、仓边、长田、棉花地),共185户805人,以侗族为主要聚居民族,侗族人口占95.5%,房屋多以木结构为主,占80%。全村共有党员31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人均纯收入3108左右元,人均占有粮食565公斤。全村共有劳动力396人,其中男214人,女182人;外出务工165人;全村大学文化程度有18人、高中中专58人、初中196人、小学367人;在校学生42人,大学3人,初中16人,小学26人;建有一楼一底的村办公楼一栋,面积205平方米。 在200年漫长的岁月中,寨里沉淀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各种文化的迁入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在服饰、侗歌、节日、饮食、民居、习俗上别具一格。每年六月六这天,能歌善舞的侗族同胞,不论男女老少,都身着由自己亲人亲手纺织、印染、裁剪、缝制的节日盛装,饮酒对歌,热闹非凡。一对对青年在这里相互对歌,相互赠送礼物来表达双方的诚意和爱慕,上演了一幕幕“十里长亭廊桥会,未见情郎闻歌声”的情景。在寨里村南侧山岭高耸,茂林苍翠,当地人称月亮山。山麓下一条河流蜿蜒向西南方流去,在村子前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回头弯,与天上的弯月亮十分相似,人们就称它为月亮河。在月亮河的中游,河水蜿蜒处,有一塘,叫百岩塘,据说,有仙人在此-,得道飞升成仙后,作为道场的百岩塘灵气不减,据村里老人说,夜晚,有莲花盛开,金光闪闪,一片祥瑞气象,莲花每六十年盛开一次,见到的人都将得到仙人的赐福,成为有缘人。相传,在月亮河边有仙人架桥普渡世人,有一天,仙人正在搭建引渡桥,旁边的土地公公一时不查,学了两声鸡叫,惊扰了仙人,仙人一怒之下,拂袖而去,而今,遗留下来的大片引渡石,依然栩栩如生。而此时,外出去芭蕉打架的犀牛以为是天亮了,从而化为石牛,名曰:古牛岩,古牛昂首东望,为寨里带来祥瑞,带来吉祥。 一提到桐林镇寨里村,大家的反应可能都是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可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里还有两条长达50米的战壕,可以唤起人们在战火硝烟的年代的记忆……沿着邛水河,爬上寨里村委会背面陡峭的大山——华红山及麻梨山,一下子就看到了两条环形的战壕就掩藏在茂密的草丛中。据介绍,这两条战壕总共长大约100米,大约0.5米到0.8米深(枯叶填埋所致),站在战壕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场村方向及雪洞方向的动静(现以绿树掩映)。这条战壕建造于1950年,是当时的民兵为了防止雪洞的匪支队长魏得茂(绰号“猫客”)和坦洞方向的土匪侵扰老百姓建造的。寨里79岁的罗世明老人现在还记得当初在战壕里发生的故事。他告诉笔者,当年他只有18岁,在他的记忆里面,当时在桐林驻扎着一个连的解放军,而雪洞和坦洞的土匪相当猖獗。平时寨里的民兵和解放军就守在战壕里,防止敌人入侵。老人回忆到,在一段时间里,土匪经常来犯,曾经在这里上演一场大战。经过雪凉合围后,这条战壕结束它的历程。 在促农增收方面,村两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金秋梨映笑脸,二元杂交猪、三穗麻鸭增收入。“养殖——种植——沼气”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改变了寨里人的生活。村民利用沼气池排出的沼渣、沼液给金秋梨施肥,生态肥的使用和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普及,使寨里村生产的“山妹子金秋梨”个大、形圆、肉厚、质软、含糖量高,深受消费者青睐,畅销全国。截止目前,寨里村的金秋梨面积达780亩,创造经济效益达140万元。在养殖方面,全村养殖大户12户,主要养殖的有二元杂交猪、三穗麻鸭,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依托千里山食品公司,翼宇鸭业有限公司,千惠羽绒服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动村民,养殖二元杂交猪、三穗麻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金秋梨、二元杂交猪、三穗麻鸭已成为了寨里村的特色和支柱产业。 近年来,寨里村两委依托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始终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加强组织建设,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科学调度,合理规划,在创先争优中带领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已经实现了村组步道的道路硬化7700米;电视入户、自来水入户、电话入户均达到90%,农村医疗合作参合率达9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改厨、改厕、沼气建设有条不紊,有完善的水利设施,有便利的交通路网,人居环境,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 寨里村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少数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保存较好,民族文化浓郁,社会安定团结,村民安居乐业,并带头遵守和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起到了表率作用。寨里人紧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金秋梨和鸭养殖为主导产业,全面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经济发展、优美的自然环境推动寨里村的全面发展,把寨里村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示范村。 |
鹿洞村 |
鹿洞村位于桐林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共256户1114人。全村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4亩,其中田384亩,土210亩,森林覆盖率90%。 --人口总数:1114人农业人口:1104人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植业。 --所辖村:贵秧,河元一,河元二,河元三,尤头一,尤头二,尤头三,章家一 |
对河村 |
对河村位于桐林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310省道、六顺线从村穿过。全村辖10个村民组,分布于4个自然村寨,共228户,1054人,是一个以汉、苗、侗等少数民族杂居的行政村。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6亩,沿河2.5公里,一面靠山。全村共有党员29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干6人,组织健全。对河村是全州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示范点。现全村共有金秋梨820亩,其中种植50亩以上金秋梨的有杨胜超、杨胜彬等4户,种植10亩以上的有郑桂福、梅世华15户,种植2亩以上的有40户,太子参、葡萄种植1亩以上的有5户;养殖户以唐和忠为代表,饲养规模在50头左右,一年可出栏250头猪。 2005年实施“生态文明富裕村”建设以来,村委积极利用远程教育搞好培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实施“四改五通”工程,结合“一禾三穗”旅游开发做好工作,加大路、电、水、通讯和广播电视建设,全村现有-接收机113个,拥有通信电话183部,电视机259台,VCD机102台,全面消除茅草房,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实施村寨道路硬化2800米,道路绿化74%,庭院绿化81%。全村“双文明户”184户,遵纪守法户226户,“十星级文明户”50户。 |
东山村 |
东山村位于桐林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共121户493人。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4.6亩,森林覆盖率70%,人均占有粮食30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全村共有党员15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
贵公村 |
贵公村位于三穗县东部,距县城43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与绞强、新艾和款场的等溪相临。全村辖4个村民组,分布于4个自然村寨,共68户,299人,主要以侗族为主。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11亩,其中田100亩,土58亩,人均耕地面积0.56亩。森林覆盖率为80%。全村现有党员11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村干3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299人农业人口:299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一,二,三,四组生产总值:625.51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鸭 |
八受村 |
八受村位于桐林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组,共105户428人。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亩,其中田180亩,土32亩,森林覆盖率70%,全村共有党员15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438人农业人口:438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一,二,三组生产总值:2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秋梨,水稻、杨梅名特产品:金秋梨 |
香炉村 |
香炉村位于桐林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组,共217户847人。全村总面积8.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亩,其中田457亩,土44亩,森林覆盖率75%。 --人口总数:847人农业人口:830人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8.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龙仙,岩上,一组,二组生产总值:3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秋梨,水稻,三穗鸭名特产品:三穗鸭 |
竹林村 |
竹林村位于桐林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共202户799人。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6亩,其中田336亩,土100亩,森林覆盖率55%以上。 --人口总数:799人农业人口:790人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生产总值:3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猪、鱼养殖、金银花、太子参等中药材种植名特产品:鱼,香猪等 |
绞强村 |
绞强村位于桐林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组,共271户1194人。全村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1亩,森林覆盖率70%,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全村共有党员20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1194人农业人口:1194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组生产总值:501.07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秋梨,鸭、水稻等名特产品:鸭 |
新场村 |
新场村位于桐林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310省道、六顺线从村穿过。全村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5亩,辖9个村民组,共501户,2087人,是一个以汉、苗、侗等少数民族杂居的行政村。全村共有党员45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2087人农业人口:1867人非农业人口:220人 --行政区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种养殖业。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组生产总值:802.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殖业名特产品:三穗鸭 |
八坪村 |
八坪村位于桐林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组,共150户646人。全村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4.6亩,森林覆盖率80%,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全村共有党员15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646人农业人口:636人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4.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一,二,三,四组生产总值:280.36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金秋梨,鸭、水稻等名特产品:金秋梨 |
寨告村 |
寨告村位于桐林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组,共232户923人。全村总面积7.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5亩,森林覆盖率70%,人均占有粮食1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全村共有党员21名,村干4人,组织健全。 --人口总数:923人农业人口:915人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7.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上告一,二,下告一,二,三,西牛一,二,三,四生产总值:21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名特产品:金秋梨 |
坦洞村 |
坦洞村位于桐林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共190户823人。全村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5亩,其中田342亩,土143亩,森林覆盖率75%。 --人口总数:823人农业人口:823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侗,苗发展口号:依托农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组生产总值:2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鱼,鸭、水稻等名特产品:三穗麻鸭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