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洛阳 >> 新安县 >> 五头镇 >> 小庄村

小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庄村简介

  小庄村位于新安县五头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10公里,属山地地形,北接仓头。全村耕地面积2500亩,以粮食种植为主。该村辖有14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总户数622户,总人口2469人,劳动力998人,低保人员17名。全村现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9人。人均收入1500元。
   该村目前村情稳定,民心向上,不存在其他不安定因素,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0323102 471000 -- 查看 小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亮坪村

  新安县五头镇亮坪村位于五头镇中心西北约两公里处,有11个自然村,465户,2170口人。我村交通便利,两侧均有镇级公路通过,此两道连接正村中岳(义安煤矿)与我镇中心,宽约四米。村中耕地2080亩,农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另有部分回民居住。   

河北村

  河北村位于五头镇政府所在地,因位于金水河以北故而称河北村。郭五路、五包路、五大路、连霍高速横穿我村,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地形以丘陵为主,我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努力建言献策做贡献。全村共有742户,共有3164余口人,全村的党员数量为42个。村的双委成员6人。村民代表55人,老协、关工委组织成员8人 “双委”班子全部为0党员,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5岁。班子务实团结,上下同心,年龄结构合理。我村分四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群众分居在六沟十二面坡上,分为尤庄片区分9个村民小组;河北片区分3个村民小组;下河片区分3个村民小组;中和片区有分5个村民小组。全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中外出打工收入占50%,经商及个体工商户占35%,养殖业等占10%,主要靠种田卖粮为5%。我全村五保户和享受低保待遇为120人。   我村是一个农工商并重发展的镇中心村,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北边以种植业为主,南边以养殖业为主;商业主要为有个体商户,集贸市场一个,是五头镇最大的集市贸易中心。我村有钼铁厂、洛阳世星锻造有限公司、铁业加工厂、洛吉石化法兰有限公司、光明线材厂、洛阳昊成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我村2008年为洛阳市重点整治村。2009年我村被洛阳市评为新农村示范村。文化生活活跃,五头旱船,河洛一绝,发源地即在本村。   二、发展现状   1、农业发展   我村有耕地2650亩,其中包括林地、大棚蔬菜、大粒樱桃等经济作物900亩、田地1750余亩,2000亩可以引水灌溉。经济作物种植较少,主要还是以种植小麦为主。人均占得耕地面积不到1亩。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北边。由于我村位于五头镇政府所在地,所以种植业只占我村主要经济来源的5%。我村种植业比较有特色的是大粒樱桃和大棚蔬菜的种植。养殖业主要分布在南边。全村养鸡专业户10户和一些散户,数量共达到15000余只。养猪专业户15户和散户,年销育肥猪1200余头,存栏1000余头;还有部分养牛的散户。且成立有养殖协会。协会的存在很好的带动了我村的养殖业的发展。   2、经济发展   我村位于五头镇政府所在地,商业较为发达。主要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个体工商户现已达到250余户。经商与个体工商户在全村主要经济来源里占到35%。我村有集贸市场一个,是五头镇最大的集市贸易中心。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有多家企业落户我村。为我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个体经商户中大部分是经营日用品的,一部分经营食品、建材、家电,药品等。我村鼓励经商多元化,对有条件的商户进行扶持。   3、文化生活发展   五头旱船,河洛一绝,发源地即在本村。在这里自古以来文化生活就很丰富多彩。我村“双委”大力支持村民自发组织一些积极的健康的文化活动。现在每逢阴历的初六、十六、二十六都有集市。定期还会请来剧团为村民表演戏剧和组织村民看电影。在一些重要节日期间还有丰富的体育比赛。我村现有一个文化活动广场,广场里有健身器材和篮球架。我村的文化事业丰富多彩。   

仝沟村

  仝沟村位于五头镇的南部,南与磁涧镇的杨镇、奎门村为邻,西与城关镇、正村乡接壤,南北狭长,地处丘陵地区,多山地。   仝沟村是五头镇一个有名的大村,同时也是一个新农村推进村,它有3个自然村,600多户居民,共计2800多人,耕地面积2890多亩,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偏少,该村的自然条件较差,沟坡多,耕地种植起来并不是很方便,机械化程度不高,从而农民的效益也就不好。    仝沟村人口多,居住面积也宽阔,因此村民居住的相对比较零散,大多数都居住在山脚一带,沿三大岭呈狭长的分布,所以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该村的双委由党支部和村委组成,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5人。在将近3000村民中有党员41人,所占比例极小。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团结力、凝聚力也都很强,为了管理方便,根据居住的位置和其他情况,将仝沟村村民分为22个生产小组,每一组都有自己的组长,负责村民的日常生活管理事务。    仝沟村的村民利用本村的自然条件优越,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业。村长起带头作用,带领大家饲养猪、鸡、牛、羊等牲畜。村民的副业生产搞得有声有色,农闲时节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该村的种养户已发展到100余户,全村的人均年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独树村

  独树村位于五头镇东与洛阳红水交界之处,区5.2平方公里,多处在丘陵地区,独树地形复杂,村中有一大沟为荣河沟,沟两边对称分布六个生产组,为老坟咀、沟北、车院、南坡、王古洞、沟东。村0有人口1259人,其中老坟咀有225人,沟北有325人,车院有225人,南坡有188人,王古洞有156人,沟东有140人。有低保户25户共48人;有五保户7人。村里绝大部分以王姓为主,小部分人姓蔡。外出务工约有三四百人。村中没有学校,本村学生在周边附近的学校上学。村中土地面积总计约2100亩,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樱桃,其中大粒樱桃种植面积约1200亩,小粒樱桃种植面积约800亩。   独树村是一个美丽的村庄,传说东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阳后,公元前770年夏至,朝中一大臣出外狩猎,行至洛阳城西北二十里处,见一奇异果树:灌木丛生,高约二三人,树上结满红彤彤的果实,晶莹剔透,圆球形,如指肚大(今之樱桃),摘之品尝,鲜美可口,如蜜之甜。遂采摘一些带回王宫,盛入玉盘,敬献平王。平王品之,惊呼:“美哉!妙矣!天下奇果尔!”问及此果出处,献果之臣答曰:“出城西北二十里,空旷无人,独此一棵果树,谓之‘独树’奈何”。“独树”之名便由此而来。唐朝武则天御驾东都洛阳,朝中大臣为谄媚武后,到独树村选购上乘樱桃,献给武曌。武则天品味后,啧啧称赞:“人间鲜花属牡丹,美味佳果堪樱桃”。遂赐封樱桃为圣果,并令其在独树广为繁衍,被传为千年佳话。   独树村共有四个党小组,党员37名,其中男党员34名,女党员3名,40岁以下有6人,60岁以上就有15人,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村两委共有5人.   

马头村

  马头村位于五头镇南3公里处,是新农村市级示范村,省级文明村,有13个村民组,567户,2400口人,耕地面积3000亩,人均耕地0.8亩,以坡地见多,农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樱桃种植面积较大。该村有凉水泉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完善,有规格较高的村部、文化大院等,文化生活活跃,有村文艺团体1个,常到外地演出,涉及400余人参加。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以传统种植业作为经济支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是个经济薄弱村。由于农民种地的收入太少,且不稳定,迫使农民不得不走出去,有到广州企业的,有到各地的建筑工地的,有外出当保姆的。通过外出打工,使得该村农民的收入大幅度的提高,人均达到了2512元,现在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五头镇大力开发樱桃沟,樱桃沟给马头村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   

蔡庄村

  新安县五头镇蔡庄村位于五头镇南岭区,距离镇政府2公里,北邻五头村、河北村,西邻城关镇夏家洼村,南邻仝沟村,东邻马头村,林蔡路、五洛南路、仝蔡路、蔡焦路经过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全村共有16个生产组,有蔡东、蔡西、后坡、高沟、武家、寨北、寨沟、胡马沟、沟南、沟北、沟西、西岭、奖下、奖上、西沟、上沟。共有700多户,总人口2820人,耕地面积2941亩,林地面积748亩,小麦稳定面积在2500亩左右,其中林地多栽植泡桐、杨树、花椒。主导品种大樱桃是村民的一大致富门路。全村共有党员39人,其中女党员有6人,支部委员7人,其中女支部委员有2人。村中主要的姓氏为焦、仝、刘、高。村里低保、五保户130多人,约占总人口的4%。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137人,教师7人。   蔡庄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共有养猪场二十户,规模都在二百头以上,其中最大的养猪场占地8亩,09年建成,规模达1000头,年收入在50万左右,带动本村劳动力就业。除了努力实现本地就业,村双委还积极抓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村里劳动力1900多人,除了种麦、收秋以外,农闲时期大多出外打工,有800多人,主要从事建筑业、地质勘探业,其中有建筑队两个,一个以支书为首,另一个为以韩展望为首,是蔡庄村的致富能手。蔡庄村现有四部桑塔纳车,六部面的,四百多辆摩托车,二百多部手扶拖拉机,四部货车跑长途货运。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蔡庄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蔡庄富民目标的实现。   2. 自然状况   蔡庄村沟坡、丘陵多,环境清幽,处处绿树成荫。春暖花开时,总面积二百余亩的樱桃树上樱桃花竞相开放,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久久驻足,不忍离去。樱桃成熟季节之早,在百果中占首位,樱桃上市后,其他水果才接踵而至。因此樱桃被人们誉为“鲜果第一枝”。每当五月樱桃成熟的时候,正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走在山坡上,远远的看到漫山红果欲烂漫,点点红颜,点点浪漫。那一抹被绿叶衬托着的点点醉红,令人陶醉。那绿叶丛中诱人的樱桃闹春枝头,玲珑剔透鲜红无比,赏心悦目。   蔡庄村东有一个水库,修建于1958年,为村民的灌溉用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水库里养鱼也为村民吃鱼提供了方便。   3. 基层组织建设   蔡庄村双委在陈优良支书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全村共有党员39人,支部委员7人,其中女支部委员有2人。支部书记是陈优良,支部委员分别是陈青松、陈宏昌、仝建新、李利子、仝会京、梁素平。蔡庄村双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4.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蔡庄村双委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蔡庄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蔡庄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009年以来,村双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修建了蔡庄村寨北路、武家路,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组组通公路已经部分实现,并将全部实现。村双委已将修路纳入本年发展规划。   

官岭村

  官岭村位于五头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大约15公里,全村共有十个村民组、400余户,总人口1778人,且以王姓较多,耕地面积总计约2200亩,其中大部分为丘陵和山地,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地区。全村共有党员24人,其中,村委会成员8人。五保人员共11人,低保保障人口89人。全村适龄劳动力200多人。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常年在外打工,村民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 官岭村与亮坪村、河北村、仝沟村、独树村、马头村、蔡庄村、尚庄村、寨前村、庙上村、仓上村、孙家坡村、五头村、梁村村、大洼村、包沟村、胡沟村、王府庄村、马荆扒村、寺上村、北沟村、小庄村、神堂村、党家沟村、胡张沟村、望头村、二郎庙村相邻。  

尚庄村

  尚庄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的东部与韩庄接壤,临近孟津县麻屯镇,由陈庄、尚庄、武洼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1个村民组,农户735户,农业总人口3100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1350人,外出务工者1050人,可用耕地面积1700亩,退耕还林地1200亩,涉及农户600余户。全村党员43名,其中女党员7名,男党员36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村中主要姓氏有武、张、陈等。全村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全村人口的2%。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    尚庄村地处丘陵交通便利,盛产小麦、玉米等,是五头镇粮食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村中主导种植业为旱作农业,去年村中种植小麦1500亩,每亩投入在50元左右,产出300元,一年收成基本可解决全年温饱。全村今年植棉近100亩,平均亩产100公斤,亩净效益在290元。村劳动力农闲以外出务工和手工业经营者占到全村人口的1/3,目前全村有超市3户,家庭养鸡2户,每年可出栏肉鸡1000只,养猪户30户。 2009年底该村人均年收入为2000元,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农业收入,人均700元,二是家庭养殖及外出务工收入。在制造业方面,尚庄形成了以木器加工为特色的民营经济,全村从事木器加工的有50余户,这些民营经济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寨前村

  1、寨前村概况   寨前村位于新安县五头镇东部,临近磁五仓路,下川路贯穿东西,交通较为便利,金水河从西往东从村中流过。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20户,1358口人。村里共有土地2100余亩,其中耕地约1300亩。   村中的耕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由于本地区主要是丘陵地区,灌溉条件不好,大部分耕地还在靠天吃饭,产值较低。并且,地块较小且大都位于山坡上,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耕种,每年农忙时劳动力占用情况严重。近年来,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村里开始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2008年来大力推广大粒樱桃和草莓的种植以及养猪户的发展。村0种植大粒樱桃300余亩,今年又新栽植100亩,草莓种植也有几十亩,养猪户从09年至今发展有70余户。虽然产业化进展比较顺利,但阻力还不小,主要是村民思想还不开放,前些年搞的很多果树栽植最后都没收到效益,现在都不敢种了。   由于本地吸纳就业能力有限,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途径。年轻人大多都在南方打工,中年人主要在建筑工地上干散活,有活了干没活了就歇着,收入不稳定。   2、寨前村基层组织建设   寨前村共有党员18人,其中女党员4名,60岁以上7人,40岁以下仅有3人且有两名是在外上学时入的党,已经出现严重的结构老龄化现象。村双委成员6名,村主任一职暂缺。   寨前村加强了以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寨前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团结和谐、真抓实干的双委班子,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谋思路,想方法,添措施。健全和完善村廉政建设制度。村两委会领导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大力推行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   村务财务收支严格按照村级财务制度办理,进一步提高村两委会工作的透明度。完善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让村民群众广泛参与、监督、管理村级事务,推进了村级组织依法、协调、高效工作。   在干部的管理上,寨前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教育状况   寨前村小学共有五个年级,6名教师,70多名学生。学校的教室大部分需要维修,只因资金短缺,还没有实施。目前有不少家庭创造条件让小孩去镇上读书,因此村里的学生生源逐步减少,使得教学条件更难改善。   4、寨前村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寨前村双委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寨前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寨前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村中通组入户道路已大部分实现,2010年继续修水泥路1公里,并在过年后已种植大粒樱桃100余亩,继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5、治安、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村双委成员一直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没有出现过恶性-和集体-事件。   

庙上村

  庙上村是洛阳市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五头乡政府西2公里处,由庙上、董沟两个自然村组成,有一组、二组、三组、上河、下河、沟西和河湾七个生产组,共470余户,2200余人。   1、农业情况   庙上村共有耕地约1800亩,其中有800余亩水浇地,1000余亩山坡地,全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也有套种蔬菜,但不成规模,收入普遍不高。村中有3户礼品瓜种植户,有2户养猪专业户。   2、经济情况   庙上村村民农业收入不高,主要经济来源是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每家每户户都有人外出务工,在外主要从事建筑业,其中又以打桩为主,自己拥有打桩机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3。在外务工人员偶有工伤、欠薪等情况发生,基本上都能得到解决,无重大问题出现,据调查,每名外出务工人员一般情况下年收入都能达到2-3万元。   3、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庙上村村卫生所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居民小区综合治理工作完成,粉刷完毕,建成村文化广场一座,道路绿化共栽植各类苗木3000余棵,铺设村组通水泥道路路4.2公里。   2010年,庙上村已完成村组通道路400米,建成水站一座,基本能够灌溉全部800余亩水浇地。   

仓上村

  仓上村新农村市级示范村,分3个自然村,有465户,1965口人,耕地面积1234亩,位于五头镇小城镇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土地平坦,农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有耐火材料、木材加工等多家企业。  

孙家坡村

  孙家坡村处于五头镇东部,离五头镇政府3公里,属丘陵地带,与寨前村、二郎庙村交界,靠近连霍高速省道,是五头镇县级文明自然村。目前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数有251户,总人口为842人,外出务工人员260人,约占总劳动力人数的30.8%。   1、农业资源情况   目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200亩,人均耕地面积月1.22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400亩,樱桃面积为300亩;林地面积426亩,草莓面积50亩;耕牛数23头;农用机械方面,收割机1台,拖拉机7台,抽水机52台,电动机3台。   2、基本经济状况   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外出务工、运输业三方面,人均收入2170元,村集体收入3.8万元。村办企业2家,其中木器加工长两个,家猪养殖户2个。村里完成退耕还林项目200亩。   3、基础设施情况   孙家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狠下工夫,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目前,村内已修水泥路4.4公里,去年新修水泥硬化道路1.3公里,按每公里16.5万元来计算,共投资19.03万元,实现了“村村通”。去年新盖村室一座,大型垃圾池2座,小型垃圾池3座。     4、村两委建设   孙家坡村现有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1名,40岁以下有6人,60岁以上就有10人,和其他村居情况类似,依然是年龄偏高、文化偏低、底子偏薄的“三偏”现象十分严重。但是我村村干部始终凝成一股绳,并肩战斗,也坚信凝聚力是基础,只有团结的凝聚力才会有高亢的战斗力。我们始终团结在以韩作周为孙家坡村支部书记的周围,齐心协力,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共同勾勒孙家坡村美好蓝图。本村两委中村支委有3人,一名书记,两名委员;村民委员会有4人,一名支书,一名主任,一名会计,一名计划生育专干(女)。由于种种原因,本村党员学习活动不是按期执行,党员的发展也未跟上形势,村民的入党意识也很淡薄。“双培双带”活动也难以开展,村民代表大会很难组织。计划加强党员组织建设,争取一年发展两名党员,以年轻知识青年充斥党员队伍,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建设,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本村经济和各项工作发展。   5、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认真领会省委、市委和区委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深入贯彻农村土地承包统分结合的关系,认真学习宣传相关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让政策执行上下保持高度一致,绝不走样、变形。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调动群众、协调各方力量,出色完成秸秆禁烧工作;有效开展猪舍、草垛、建筑垃圾突击月活动;积极开展农村道路安全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得到广大干群的高度好评。加大基础配套设施投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民办事实。计划生育工作基本保持动态稳定。全村共有对象户112人,季度妇检率在90%以上。但由于外出务工的较大流动性对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仍然存在少量的计划外生育情况。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孙家坡村两委一直对本村的稳定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孙家坡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无一例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方事件。积极排查社会矛盾,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继续努力维护本村的社会治安和信访稳定局面   

五头村

  五头村是五头镇镇区所在地,因全镇被五棵耸立于五座山头的百年古柏包围好似五座引领前进的巨头,并又是镇中心村而得名。金水河流经我村,农田灌溉便利,与磁五仓公路紧邻,连霍高速横穿而过,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地形以丘陵为主,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经商、个体工商业。全村共有547户,共计2160口人。其中段沟片区有230户、人口840余口,分段一、段二、段三、段四四个基本小组;西头片区包括新老街区共有200户、人口850口,分为西一、西二、西三、西四、河东、河西六个基本小组;南沟片区紧邻城关镇有117户、人口470口。全村共有耕地为2000余亩,其中包括林地500亩、田地1500余亩,且大部分可以引水灌溉。截止2010年5月,全村有党员25名,入党积极分子5人,发展对象3人,大学文化程度占8%,高中文化程度占70%,支部战斗力强。全村成立有规划工业园区300亩,入住有洛阳新菲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洛阳农得乐化肥有限公司、汇顺工贸有限公司、洛阳金河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还拥有五头镇中心幼儿园、五头一中、五头小学等名牌单位。我村的村村通工程、组组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街道卫生治理等工作相继完善,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方便。五头作为革命文化老区,建有烈士陵园一座,园内安放解放洛阳市中岳大战英勇牺牲的26名烈士。  

梁村村

  梁村村多以梁“梁”姓为主,有9个自然村,683户,2452口人,耕地面积3369亩,自然条件较差,丘陵、坡地多,农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村内有养马水库一座。五头镇万人吃水工程基站在此建造,“养马观”在此村。  

大洼村

  大洼村位于五头镇东南部,东临孟津县、洛阳市,是新农村市级样板村,生态绿化示范村。有239户,996口人,耕地面积293亩,农业以盛产大粒樱桃为主,观光旅游业前景广阔,基础设施完善,村庄清洁、卫生,环境优越。  

包沟村

  1、包沟村概况   五头镇包沟村地处五头、仓头、正村三镇交界之处,北接张村,南邻胡沟,西联上庄,东与小庄隔山相望,全村共有12个生产组,总人口1535人,全村共有耕地约1700亩,其中退耕还林430亩。全村共有党员25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村双委成员共6人,村中主要姓氏有游、潘、吕、郭、李、崔、王、宋等,全村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全村人口的2%。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   2、村经济状况   包沟村地处丘陵交通不便,全村居民沿着有“一沟十二岔”之称的4里长的山沟分布。村中主导种植业为旱作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村中的养殖业校友成就:一是养猪业方面,80头以上有5户,100头以上的3户,零散养殖的大约有50户;二是养牛业,村中无大型养牛场,零星养殖大约60头;三是养羊业,小尾寒羊养殖共有30只左右,波尔山羊大约20只。   3、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深切关怀下,经过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村按照居住规范化、环境整洁化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综合实施改路、改厕、改圈、改厨、改面貌、改观念,提升建设品位,生态建设年年都有新变化。一是主干道硬化工程方面:我们村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的主干道已经基本实现硬化,现正在规划修建潘家路段、以及包沟至赵家嘴路段的硬化工程。二是文化大院建设工程方面:我们村经多方努力建起了包沟村文化大院,为村民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同时,我们依托文体活动,带动村民投身文化建设。这些都提高了村民文化素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三是沼气工程方面:我们村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建有沼气池110余个,计划在几年内实现家家户户通沼气。   4、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包沟村的两委班子剑身上,共成员有六人,设有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各一名,村主任、副主任、村委委员各一名。各项制度健全,在村党支部书记游传海的带领下,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做到支部书记带头学习,党员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党员中无一人有违法乱纪现象,维护了党的形象,使本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5、村教育情况   村中拥有学校一所,基本解决本村子女的上学问题。小学共有东西两座教学楼,五名教师,五个班级,共有学生110人。全村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部分拥有高中或同等学历,其中不乏大学学历的存在。   

胡沟村

  一、全村概况   胡沟村位于五头镇北五公里处,属于比较落后闭塞的地方。全村370户人家1598人,分布在两沟三岭六面坡上,村下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现有耕地1720亩,退耕还林面积700余亩。   目前村里有劳动力11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包括其家属共计387人。村里享有低保人员有24户,共计64人,五保人员14户,15人。   二、村两委建设   胡沟村现有党员36名,按年龄分布有老龄化现象存在。村双委成员7人,村民委员会也是4人,支部3人。由于种种原因,党员学习活动不够正常,党员的发展也未跟上形势,村民的入党意识也很淡薄。村民文化学习活动难以开展,村民向心力不足,村民代表大会组织较为困难,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的事情不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三、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   胡沟村地处五头镇偏远地区,道路交通较为闭塞,严重的影响该村经济发展,自“村村通”工程开展以来,已修村道2.2公里,还有1公里待修,“组组通”工程修路1公里,还有3公里待修。道路畅通不仅方便了村民顺利出行,给全村的致富之路带来了新的希望。   该村水资源严重缺乏。胡沟村是全镇重点缺水地区,十年九旱。目前村里只能通过挖深井获取水资源解决村民用水困难问题,但挖深井造价较高,资金拨付慢和审批程序复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也一直影响着村民生活用水困难问题的解决。截至目前,村里在镇政府的帮助之下已经极大的改善了居民用水条件,但仍有600余口人的生活用水困难问题有待解决。   四、农民的收入   该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业收入以及外出务工收入等。村里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村民收入较低比较单一,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造成村民长期无法拜托贫困负担。   

王府庄村

  王府庄村位于五头镇东部,紧邻镇区,磁五仓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明显。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林果业发达,主导产业为大粒樱桃经济林和华桐细木板加工业,是五头镇的特色村庄之一。全村现有耕地1360亩,1400余口人,共分为10个村民组,分别为:杨沟、下门、后门、王门、西组、东组、中西、中南、中东、中北。本村村干部5人,党员42人,村干部工作热心,团结协作为群众办实事,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该村民风纯朴,邻里和睦,对上级的各项工作比较支持,社会稳定。   经济上,村民主要是靠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全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外出打工收入占30%,养殖业占10%,种植业占60%。近年来,王府庄村村双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决定发展生态高效观光型农业。到目前为止,已在磁五仓公路的两侧栽植优质大粒樱桃1000余亩,预计将为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村内还有木材加工厂等企业,有较好的工业基础。   

马荆扒村

  马荆扒村有2个自然村,545户,2034人,耕地面积1610亩,农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自然环境较差,丘陵、坡地多。 马荆扒村与亮坪村、河北村、仝沟村、独树村、马头村、蔡庄村、官岭村、尚庄村、寨前村、庙上村、仓上村、孙家坡村、五头村、梁村村、大洼村、包沟村、胡沟村、王府庄村、寺上村、北沟村、小庄村、神堂村、党家沟村、胡张沟村、望头村、二郎庙村相邻。  

寺上村

  寺上村以原有寺亩一座取村名,也称“堰寺沟村”。有5个自然村,439户,1884口人,耕地面积2289亩,农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北沟村

   北沟村位于五头镇政府东北四公里处,人口2843人,584户,耕地面积2230余亩,良田产量比较高,亩产小玫1000斤,玉米1000斤,凭着这样的生产率,各农户除了储存日常食用外,其余大部分都外卖,粮食利用率比较低,粮食转化率更无从谈起,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就出现了农业不景气,工业是空白,第三产业更不值得一提的境况,经过一年来的深入摸底调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我发现最容易最能让广大村民致富的捷径就是养殖(养猪、养鸡)   

小庄村

  小庄村位于新安县五头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10公里,属山地地形,北接仓头。全村耕地面积2500亩,以粮食种植为主。该村辖有14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总户数622户,总人口2469人,劳动力998人,低保人员17名。全村现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9人。人均收入1500元。    该村目前村情稳定,民心向上,不存在其他不安定因素,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神堂村

  神堂村位于五头镇东部,全村耕地面积1700余亩。现任“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21人。全村共辖13个村小组,总户数为377户,人口1586人,拥有600名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结构为中老年人居多。村里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经商为辅,主产小麦、玉米等作物。  

党家沟村

  党家沟村12个自然村,475户,2050口人,耕地面积2784亩,交通不便,沟深坡陡,农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养猪业发达。   党家沟村行政上隶属于新安县五头镇人民政府,位于五头镇政府东北方向约6公里处,磁五仓路东侧。全村区域面积约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余亩,可浇地约700亩。全村共有435户,2000余口人。就是这个小村,却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明星村。2009年该村已有规模养猪场4家,出栏生猪3万多头,全村通过养猪人均增收3000元。今年该村又有十多户农民办理了养猪用地备案手续,目前已建成投产和正在建设中的规模猪场已达10余家。为满足养猪业发展的需要,该村已规划出5个养殖区,总占地500多亩,设计总存栏规模4万头,年出栏生猪5万头;按正常行情测算,全村人均可增收近5000元。养猪业在我村畜牧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我村畜牧业的重头戏,养猪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全村畜牧业的兴衰,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胡张沟村

  胡张沟村位于五头镇东北部,与孟津县为邻,是五头镇边远村之一。有12个自然村,563户,2420口人,耕地面积3630亩,交通不便,沟多、坡陡,农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养猪业发达。 胡张沟村与亮坪村、河北村、仝沟村、独树村、马头村、蔡庄村、官岭村、尚庄村、寨前村、庙上村、仓上村、孙家坡村、五头村、梁村村、大洼村、包沟村、胡沟村、王府庄村、马荆扒村、寺上村、北沟村、小庄村、神堂村、党家沟村、望头村、二郎庙村相邻。  

望头村

  新安县五头镇望头村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循环农业示范村,位于五头镇东十四公里处。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759户,总人口3224人,土地面积总计约4774亩,其中耕地面积约3300亩。全村共有党员32人,入党积极分子3名,培养对象六名,村双委成员5人。村0有王、张、薛、安、李、刘、梁、赵、党、韩、朱、马、郭、牛、翟、练、陈、侯、罗、代、魏二十一个姓氏,其中第一大姓为王家(约700人),第二大姓为张家(约600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2%。主干道已全部硬化为水泥路。全村有小学1个,共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420人,教师18人。    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农耕和养殖获得,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外出务工人员有870余人,现有养猪专业户153户、生猪存栏6000多头,有养鸽专业户15户,在村西北部有彩瓦厂一个。    望头村座落于被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邙山上,距洛阳市25公里,共有望头、洛沟、樱桃沟三个自然村组成,地貌属浅山丘陵,地势复杂多变,土壤母质多为洪积、冲积性黄土。气候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时空分配不均,以干旱为主的灾害性天气时常出现。人均耕地1.2亩,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还有花生、谷子、芝麻、黑豆、绿豆等。建国初粮食单产50公斤,建国后,通过兴修水利和化肥的应用及近年来小流域治理使亩产已达到300公斤。 近年来养殖业成为村内经济支柱产业,80%的农户不同规模养有猪、鸡、鸽子等。  

二郎庙村

  初闻村名,就觉得它与我国民俗信仰中的二郎神有关。村中确有一庙供奉二郎神,据说凡驱魔祛邪、降妖除怪、祈雨求福等,莫不搬请二郎神,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有朝拜二郎庙拜祭二郎神的传统。因年岁久远,疏于管理,该庙已经没有了往日香客盈门香烟缭绕的盛况。但该村民风淳厚,党的惠民政策使村民安居乐业,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郎庙村位于五头镇政府东6公里处,属丘陵山区,与寨前、孙家坡等村为邻,距新安县城23公里。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全村280户,共有1108人。中心村170户,610人 。该村土地总面积78公顷,人均1.2亩。村组建设用地 10公顷,林地10公顷,水域3公顷,其它5公顷。村小学占地3800㎡,建筑面积720㎡,学生60人,有4个班级,教师2人。   二郎庙村交通便利,村村通及通组水泥路近5公里。群众收入以农副业和庭院养殖业为主,人均年纯收入2000余元。每年外出务工200人,从事农业生产180人,进入企业30人。村里养猪户今年发展到30余户,养兔户发展到20余户。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经济收入靠农业,部分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依靠外出务工。近几年来,二郎庙村在镇政府和村双委的带领下,开始逐步转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大粒樱桃和草莓种植。村里班子强、民风纯、社会稳,各项农村工作均走在全乡前列,连续多年获得乡目标管理综合奖。   


小庄村特产大全




小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