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洛阳 >> 新安县 >> 南李村镇 >> 陈屯村

陈屯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陈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屯村简介

  陈屯村地处新宜公路边,距乡政府4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3.5平方公里,1530口人,人均纯收入3005元。村民以种植香花辣椒、烟叶为主要经济来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0323105 471000 -- 查看 陈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屯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陈屯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挂沟村

  挂沟村地处乡政府南边,距乡政府3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4.5平方公里,750口人,人均纯收入2900元。  

东花沟村

  东花沟村地处南李村镇东北角,该村划分为中队,李洼,上东,上西四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750多人,该村因为地形复杂又无交通和资源优势,属于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就整体状况而言,东花沟村在全镇31各行政村里处于中下游。村民人均耕地1.2亩,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绝大多数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收入,农业收入只是辅助性的收入,农业生产主要目的还是用于自给。  

刘邦村

  1、村中概况    刘邦村位于南李村镇北部,紧邻城关镇,距离老城仅有2公里之遥,是南李村镇中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个村。李(村)仓(头)公路和铁(门)磁(涧)公路在村旁穿梭而过,交通比较便利。刘邦村的得名是因为汉高祖刘邦的部队曾经在这里驻扎过,并且村民大多集中于一条沟之中,所以起名刘邦村俗名刘邦沟。    刘邦村村辖2个自然村:刘下;野树沟。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270户,总人口为1000多人。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村民均为汉族,主要有黄、刘两大姓氏。    2、基本建设情况    刘邦村现有水泥路3.8公里,公厕两所,学校一座。刘邦村小学是2002年投资11万元建成的,但是由于村中生源较少,刘邦小学已并入花沟小学,校舍随后变成村部。随着去年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有一家中档饭店刘邦饭庄在此落户,    3、村中政策的落实情况    刘邦村农村低保落实到实处,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到该村低保16户40人。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全面,所有村民均已参加。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力度不够,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一胎放环,二胎结扎",并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4、经济发展    该村大部分人民群众仍以第一产业既种植业为主,种植业是群众主要的行业.畜牧业以养猪、牛等几个传统的养殖种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村中没有集体产业,外出务工和养殖是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村中规模达到1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就有8家,种植香花辣椒30-40亩。据统计,刘邦村村民年平均收入每人有1600元。    村中彩电、电话、洗衣机的普及率均已达到90%,摩托车成为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村中还有不少户人家还装上了电脑,尤其是实行家电下乡之后,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梭罗村

  梭罗村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村里原有一棵流传百年的古树名为梭罗,据说梭罗树每一枝上只有7片叶子,象征吉祥幸福之意,遗憾的是因古树年岁偏久,又加保护不力,前些年已经枯萎死掉。村里第一大姓为江,约占总人口2/5,第二大姓为高和颜,各占1/6,其余都为杂姓。    梭罗村距县城1公里,距南李村镇政府5公里,属丘陵浅山区,全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梭罗村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和7个村民组,共计人口860人。共有耕地1690多亩,另外村里有竹林150余亩,柏树林100余亩。村里矿产资源已被勘探出有不少优质煤,但因埋藏较深,交通不便等因素,至今仍未被开发。    梭罗村村民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3200元,种植的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此外主要种植油菜、红薯、花生等;养殖业以养猪、牛、羊、鸡为主,村里养猪50头以上有20户,养鸡2000只以上有6户;外出务工者以青壮年为主,多在县城从事建筑业、木材加工业,值得一提的是,村民江正海成立的江天建筑公司现资产已过千万。今年初村委会又引资百万元建成以生产门、床板为主的诚信胶合板厂。    梭罗村村支部书记江书臣,村长颜信,在村里德高望众,都已在职约三十年,另外还有村委会成员共7人。全村现有党员25名,党员年龄以40岁以上为主,初中文化居多。村两委班子团结,责任分工明确,能听取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工作都很认真负责,公道正派,凝聚力较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下、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从整体上来说,村庄建设距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仍有距离。为此,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十里村

  一、基本概况   十里村位于南李村镇的东南,属于丘陵山区,村整体地势较低,人口约1200人。关于十里村名的由来,有个小故事,相传当年刘邦打仗行军至现十里村附近小憩,刘邦问部下“行至何处?”,手下人没有听清,随口答曰:“已湿夹里。”由此慢慢演变到至今的十里村,十里村民风淳朴,人民善良勤劳。    十里村下有两个自然村,一个是煤窑沟,另一个是十佳里,共10个村民小组。道路状况良好。基础条件较为薄弱。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全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村文化大院初具规模。村庄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纯收入约2800元。主要种植小麦和谷子,经济作物主要种植蔬菜和瓜果。    村内现有一所小学,约有140名学生,本人曾任十里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对学校情况有较深刻的了解。在校老师都本着育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负责,学生们都遵守纪律严肃活泼。但学校硬件条件较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来水管,学生娱乐活动缺乏,信息闭塞,对外界社会了解甚少。    二、基层党组织情况    村双委成员共4人,支部书记、副支部书记、村主任、计生专干各一名。全村共有党员17人,学历构成普遍偏低。村部各项设施健全。计划生育、文化大院、村双委办公分别有各自的屋室。村双委有很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时刻牢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坚持推行“4+2”工作法,解决各种困难,促进村庄发展。村双委成员都有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踏踏实实、勇于创新的干劲,各项工作都在顺利的进行。    三、对本村管理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十里村整体稳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要寻求经济亮点,发展村庄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针对目前现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1、发展多种农产品,优化种植业以达增收目的    该村种植农作物仅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几乎没有其它经济作物。关键是村上缺少科学种养带头人,缺乏市场与科学信息,多数村民不懂得应该种植哪种经济作物,而且没有技术,不知道该如何去种植,更不知道农作物的市场行情。正确引导农民来开发种植尤为重要。首先村干部应在此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多整理一些先进的技术资料,提高村民种植信心;其次可以多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村民观看科学种植技术节目,开阔眼界,提高种植技术。相信通过正确合理的引导工作,村民们一定能优化种植业,达到增产创收的目的。    2、完善村双委各项制度,发挥村双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发展和吸收党员,扩大党员队伍。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建设。目前,村双委人员配备齐全,双委成员各司其职。存在的不足就是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制度虽然存在但没有成文,各类工作台帐还不健全。这需要我们加强认识,保障在党支部及村委会建设上的投入,完善各项制度,完善各项资料档案的建设。例外村里党员数量较少,且人员年龄偏高、学历偏低。应加大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十里村因为离镇交通主干道铁磁路较远,且村地理位置不理想,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未见起色。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企业了解我村的优势,吸引投资,另外要充分带动本村青年自主创业,自我发展。   

窑场村

  窑场村地处南李村镇政府东南约12.5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7.5平方公里,所辖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330余户,共1486口人,全部为农业户口,五保户6户,低保户71户,外出务工人员有176人,占总人口的12%,耕地面积2850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8亩。    该村为了改善村民生活和环境,村内、村与村之间道路基本硬化完毕,投资10万余元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完成农网改造工作。    该村村民姓氏以杨氏和江氏为主,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几种徐径,常年种植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为花生、大豆、烟叶、辣椒、油菜等,其中小麦面积达到1995亩,占耕地面积的70%。现村中有规模化养猪场1家,小型养殖户290来户,由于养殖形势不好,村中养殖户逐渐减少,养殖产生的粪肥大部分沤制后作为肥料自用。这些年,本村外出务工农民挣了不少钱,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占到村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大部分。    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6人组成:村长1人,村委员4人,大学生村官1人。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5名,平均年龄45岁。该村新村室于2009年建成使用,村室建设主要有:村部会议室、支部办公室、图书室、电脑室、远程教育室、康检室等。   

任窑村

  一、基本情况    任窑村位于南李村镇南约12公里处,有3个自然村,共4个村民小组。全村160户,总计650口人,主要以任姓为主。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150人,其中绝对贫困户12户,人口26人,低收入贫困户58户,人口124人。另有65人无劳动能力,3人属于五保户,43人享受低保。    任窑村地处丘陵山区,自然环境恶劣,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管理十分困难。村民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劳动力人数420人,常年外出务工有102人。耕地面积约1100亩,林地面积800亩,山地面积1100亩,全年粮食产量25万公斤。    因为历史、经济和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原因,任窑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到今年为止,仍有1个自然村尚未通路,2个自然村尚未通自来水。村里使用沼气用户30户,卫生室建设面积40平方米,连锁超市1个,另外经过努力,已经实现了全部自然村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二、基层党组织概况    任窑村现有党员16人 ,其中女党员1人,50岁以下有3人,50—60岁有6人,60—70岁有4人,70—80岁有3人,80岁以上有1人,党员老龄化问题严重。两委班子9人,支部3人,村委6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人,组织委员1人,村委会主任1人,会计1人,妇女专干1人,其他成员4人。    任窑村每月按时召开党小组生活会,集中学习上级文件,注重党风党纪建设,重大事项严格按照“4+2”工作法开展工作,实行村级账务全公开,村级大事均征求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全村党建工作开展顺利,党内作风民主,风气良好。   

晁庄村

  一、基本村情    晁庄村是由原西沃乡移民于南李村镇而形成的移民新村,本村地形以丘陵为主。全村共有211户815人。耕地面积680亩,铁磁公路依村而过,交通便利;郅、杨、李姓为本村三大姓氏,也是本村较大的三大宗族,其余姓氏有王、高、付、等。由于是移民新村,村庄布局规划科学合理,房舍整齐美观,村内道路全部硬化,环境优雅,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基础比较完善;村双委共有6人,党支部与村委会个3人,全村党员共22人;该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的生产,如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农作物种植比较广泛。小浪底库区移民后,该村形成了木材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木材产业,目前有木材加工企业9家,直接从事该产业的村民已达300多人。近年来,村里有未成规模的分散养猪户,自从去年村里提出建设养殖小区后,很多散户都正在向村西南的养殖小区集中。至2009年底,全村人均收入为2400元。虽然私人木材企业较多,但村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亟待发展。    二、基层党组织情况    1、本村党支部设有支部书记一名,支部委员两名。村党员大会由全村22名党员组成。其中,党支部三名成员平均年龄57岁;其余19名党员,“80”后党员共5名,平均年龄25岁,占全村党员总数的23%,然而只有1名“80”后党员在家,其他的全部常年在外。其他14名党员占全村党员总数的64%,其中,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55岁,该村党员平均年龄为48岁,总体来说本村党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    2、该村从小浪底库区移民后,即建设了两层村部大院,其中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档案室,硬软件设施完善,为党员活动学习及召开支部会议提供了便利条件。   

郁山村

  郁山村位于新安县南李村镇西北约五公里处,地形较为复杂,四周多丘陵。郁山村辖12个自然村,人口约2100余人,现有耕地4000余亩。该村资源丰富,有多家厂矿企业,比如:郁山煤矿、鼎达砖厂等。    目前,该村大部分村民仍以第一产业即种植业作为主要行业,种植的农作物又以小麦、玉米、辣椒为主。该村养殖业大多以养鸡、牛、猪为主。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种植农作物,比如小麦、玉米、大豆等;二是务工或外出经商。该村有将近三分之一外出务工者,外出务工者又以青壮年为主,主要务工地为本村煤矿,砖厂,其次为广州、郑州等城市。    郁山村两委班子共7人,支部书记李书民,村主任郭相山。全村共有党员29名,党员年龄多以40岁以上为主。党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齐心团结,责任分工明确,能听取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工作都很认真负责,公道正派,凝聚力较强。   

仙桃村

  该村村地处新安县南李村镇西南约3公里,背靠郁山森林公园,西抵西山,山脚下绿水荡漾,风景绮丽。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18户,1224口人,耕地总面积2410亩,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620亩,荒山面积1000多亩。    仙桃村原名仙桃沟,因最初开拓时山谷中长满桃树,树上果实色泽红润,貌似“仙桃”,故祖先取名“仙桃沟”。我仙桃村不仅自然概况良好,而且人杰地灵,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老区村。早在1931至1933年,该村第一名0党员候步云同志便在村中发展0党员18名,建立了地下党组织----0仙桃村党支部,与敌人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   

林庄村

  林庄村位于新安县南李村镇北2公里,位于河下,紧靠林庄水库,本村东邻上郭庄村,南邻挂沟,北接李村,地理位置相对比较优越,交通便利。本村现建设用地11.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15.3平方米,居住用地8.9公顷,主要包括居民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及对外交通用地,生产设施用地和工程设施用地。耕地1420公顷,其余为林地、沟壑、道路和河流。村里道路硬化67%以上,为混凝土面,道路宽3—5米。道路网状结构不完整,村里的资源相对比较贫乏,但是水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林庄水库,目前又新建了一个水库。林庄水库不但能存储水资源,方便村民灌溉,还能发展水产养殖业,主要有鱼、虾、甲鱼以及鸭等。    林庄村在南李村镇属于比较大的村,人口有1230人,中心村1030人,村里主要以姓林、邵为主,还有其他姓氏组成,例如:张、孙、郭等。该村是个农业村,居民基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以卖农作物的收益作为家庭收入来源,村里的劳务输出较高,一部分在煤矿上工,一些在外打工,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目前一家投资5000万元,年产一亿块建筑用砖的煤矸石砖厂已经动工建设,将会带动该村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村室建设完善,有独立的村委会大院,远程教育设备良好,村双委会有6人,其中党支部委员有2人,其中一人为副支书主持村里工作。村里党员有23人,其中有2人常年在外,不能参加村里的活动,预备党员1名。   

懈寺村

  一 村庄概况    懈寺村地处镇政府北约3公里处,属丘陵山区,全村2.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居住较为分散,总人口900余人。全村共有党员18名, 五保2人,低保41人。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劳务和种植农作物为主。村中有小学1个,在校生均为小学一、二年级 ,高年级学生在临近的郁山小学学习。   二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懈寺村两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在该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现代远程教育设施齐全,配置符合要求,达到“五防一配套”标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村内已建有水泥路通向县城,有线电视入户率和医疗参保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说,村庄建设距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仍有距离。   

江洼村

  江洼村地处乡政府东南边,距乡政府5.6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3.0平方公公里,325口人,人均纯收入910元。  

花沟村

  花沟村地处新宜公路边,距乡政府2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2.6平方公里,1500口人,人均纯收入2999元,主要资源是青石、煤。  

江村村

  江村村位于南李村镇政府东2公里处,属丘陵山区,铁磁公路以东西向贯穿江村,交通便利,全村约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00余亩,全村共1700多口人,3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2007年开始建设新村,现已搬入新村166户。    全村大部分村民在新安县江春煤矿工作,部分村民以家庭养殖业为主,主要饲养肉猪和肉鸡,部分村民仍以种植业为主,小麦、玉米、红薯、花生、豆类等,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经济发展迅速,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搞好新农村建设。该村为了改善村民生活和环境,投资100万元修通3.7公里途经岭西、沟西、上高、下高至江村村村通工程及组组通工程3公里,投资12万进行村庄绿化,投资6万余元在新村新建配电房一处,完成农网改造工作;投资18万元完成新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设置保洁员,长期对村容村貌、路容路貌进行卫生保洁。    该村人口共1700余人,共409户,村中第一大姓为江家,第二大姓为高家,村里的江家大部分都是亲戚。全村人均年纯收入3100元,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2%。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矿产和家庭养殖。2009年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资1000万元建设大型肉鸡养殖基地一个,现已投入使用;引资800万元建设新安丰源面粉加工有限公司,目前工程正在建设中。    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7人组成:支书兼村长1人,副支书1人,副村长1人,村委员3人,大学生村官1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1名,从外地转回3人,现设支部书记1名,委员2名,3个党小组,党员分布在3个自然村,平均年龄47岁。其中正式党员39名,预备党员2名。2008年新建村室一座,设置有:村部会议室、支部办公室、图书室、电脑室、远程教育室、康检室、文化娱乐室等。    该村两委班子积极实行“双委班子建设”,努力为村民解决各种问题,并组织该村党员干部努力学习“4+2”工作法、学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精神、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并且把学习的东西努力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去。近年来该村党员、干部曾多次获得县级以上荣誉,该村多次被授予县 “五个好”村党支部,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韦庄村

  韦庄村地处乡政府南边,距乡政府5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5平方公里,1974口人,人均纯收入2890元。 韦庄村与挂沟村、东花沟村、刘邦村、梭罗村、十里村、窑场村、任窑村、晁庄村、郁山村、仙桃村、林庄村、懈寺村、江洼村、花沟村、江村村、下坂峪村、赵峪村、郭庄村、陈屯村、张村村、孙洼村、石渠村、铁李村、苏屯村、马沟村、李沟村、江峪村、荒坡村、李村村、王坟村相邻。

下坂峪村

  下坂玉地处新宜路边,距乡政府1.5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0.6平方公里,313口人,人均纯收入2958元。  

赵峪村

  赵峪村地处新宜、铁磁公路边,距乡政府1.5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2.3平方公里,1520口人,人均纯收入3200元。 赵峪村与挂沟村、东花沟村、刘邦村、梭罗村、十里村、窑场村、任窑村、晁庄村、郁山村、仙桃村、林庄村、懈寺村、江洼村、花沟村、江村村、韦庄村、下坂峪村、郭庄村、陈屯村、张村村、孙洼村、石渠村、铁李村、苏屯村、马沟村、李沟村、江峪村、荒坡村、李村村、王坟村相邻。

郭庄村

  郭庄村地处镇政府东南边,距镇政府3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5.5平方公里,863口人,人均纯收入2960元.  

陈屯村

  陈屯村地处新宜公路边,距乡政府4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3.5平方公里,1530口人,人均纯收入3005元。村民以种植香花辣椒、烟叶为主要经济来源。  

张村村

  张村村地处新宜路边,距乡政府4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3.0平方公里,1186口人,人均纯收入2998元。  

孙洼村

  孙洼村地处乡政府东,距乡政府4公里,东与磁涧相连,属丘陵山区,全村2.5平方公里,1100口人,人均纯收入4300元。收入主要靠养殖业。  

石渠村

  石渠村地处乡政府西南边,距乡政府2.5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0.5平方公里,410口人,人均纯收入2998元。  

铁李村

  铁里村地处李村乡南大岭东头,距乡政府14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5.6平方公里,1158口人,人均纯收入3000元。  

苏屯村

  苏屯村地处乡政府南边,距乡政府3.8公里,属于丘陵山区,全村2.5平方公里,1217口人,人均纯收入3150元。  

马沟村

  马沟村与宜阳相连,距乡政府5.5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2.5平方公里,458口人,人均纯收入2900元.  

李沟村

  李沟村地处李村乡南大岭,南与宜阳搭界,距乡政府13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5.5平方公里,1583口人,人均纯收入2968元。  

江峪村

  江峪村地处乡政府东南边,距乡政府5.6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2.0平方公公里,320口人,人均纯收入2800元。  

荒坡村

  荒坡村地处铁磁路边,距乡政府2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0.9平方公里,650口人,人均纯收入2990元。  

李村村

  李村村地处乡政府所在地,北距县城6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3.0平方公里,1869口人,人均纯收入3000元,主要资源是煤。    李村村与挂沟村、东花沟村、刘邦村、梭罗村、十里村、窑场村、任窑村、晁庄村、郁山村、仙桃村、林庄村、懈寺村、江洼村、花沟村、江村村、韦庄村、下坂峪村、赵峪村、郭庄村、陈屯村、张村村、孙洼村、石渠村、铁李村、苏屯村、马沟村、李沟村、江峪村、荒坡村、王坟村相邻。  

王坟村

  王坟村地处新宜公路边,距乡政府约2公里,属丘陵山区,全村0.4平方公里,195口人,人均纯收入2990元,  


陈屯村特产大全




陈屯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