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岑巩县 >> 水尾镇 >> 腊岩村

腊岩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腊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腊岩村简介

  腊岩村(layancu)
  位于水尾镇西北,以村委会驻地得名。原名马路,一九八一年十月更今名。境内多山,属鳌山山区,南面有通驾鳌、老寨二村分界的烂缛河,全村13个村民组,222户,1103人,其中侗族812人,苗族79人,余为汉族。总面积9.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7亩,其中田670亩,主产稻谷、玉米,特产柿子.
  马路(malu)在水尾北8.5公里。山沟建村,村前有石板路,名马路。聚落块状,165人,耕地107亩。产柿子。
  腊岩(layan)村委会驻地。在水尾北8公里。北面名蜡树湾,南面名白岩,合称腊岩。分腊岩一二和蜡树湾、杨家湾4个组,侗族聚居,303人。耕地281亩,产柿子,村内有小学。
  白岩(baiyan)在水尾8公里。两面山石呈白色,故名。聚落点状,两个组,侗族聚居,240人。耕地217亩。产柿子。
  坳上湾(aoshangwan)在水尾北7.5公里。山坳湾里建村,故名。聚居块状,与白岩合组。
  石家井(shijiajing)在水尾北7.5公里。村边有石水井,故名。聚落块状,两个组,苗侗族杂居,101人。耕地80亩。产柿子。
  八歩溪(babuxi)在水尾北8公里。村边哟小溪,从高山流下,涨水时形成八级瀑布,故名八歩溪。聚落点状,侗族聚居72人。耕地58亩。产柿子。
  马甲坳(majiaao)在水尾北6公里。姓氏得名。聚落条状,侗族聚居,62人。耕地56亩。
  田湾(tianwan)在水尾北8公里。聚落顺田弯曲呈带状,故名,汉侗组杂居,55人。耕地61亩。村内有小学。
  李毛田(limaotian)在水尾北9公里。小块梯田多,从前是李氏所有,又名李家寨。聚落块状,侗汉组杂居,105人,耕地95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26101 557800 -- 查看 腊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腊岩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腊岩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水尾社区

  水尾居委会位于水尾镇西南,新场村辖区内,镇政府驻地所在地。在水尾镇南面,西南距县城25公里。镇内有一条街,长约700米,街路合用,通玉屏、岑巩,逢农历二、七赶场。赶场人来自岑巩、玉屏铜仁、新晃等县,是岑巩最兴旺的集市之一。房屋建筑以砖混结构居多,间有砖木结构楼房。居委会共395户,1039人,汉侗苗族杂居。   

长坪村

  长坪村(changpingcun)   位于水尾镇东北,以村委会驻地得名。   境内属鳌山山区,平均海拔800多米,最高海拔920.3米。西南有同马家寨、白水洞村分界的烂缛河。全村19个村民组,214户,1161人,其中侗族1005人,苗族7人,余为汉族。总面积17.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7亩,其中田615亩,主产稻谷玉米等。境内有镇办鳌山林场,有林面积900亩。   白沙溪(baishaxi)在水尾东北8.5公里。岩石呈白色,村前有小溪,故名白沙溪。聚落点状,侗族聚居,40人。耕地42亩。产土烟。   长坪(changping)村委会驻地。在水尾东北9.5公里。村边有一块长约一公里的山间平地,是长坪村唯一的一块平地。故名长坪。聚落点状,侗族聚居,119人。耕地117亩。产土烟、柿子。   铲子垱(changzidang)在水尾东北10公里。村边有块洼地,出产槮子(黍类:俗名椹子)故名。侗族聚居,53人居住分散。耕地45亩。产土烟,柿子。   甘溪(ganxi)在水尾东北10.5公里,与玉屏县的分界线上。村边有季节性小溪,故名甘溪。聚落条状,侗族聚居,42人。耕地46亩。产土烟。   板山(banshan)在水尾东北10.5公里,与玉屏县的分界线上。村以山名。境内有板山水库。可蓄水12万立方米。侗族聚居,61人,分居长坪村及?凼,耕地65亩,产土烟。   六匹湾(liupiwan)在水尾东北10.5公里。周围有五个山峰,;六个山湾,故称六匹湾。侗族聚居,46人,居住分散。耕地58亩。产土烟。   公山坡(gongshanpo)在水尾东北10.5公里。岑巩与铜仁分界处,过去是公山,故名。人口36人,居住分散。耕地36亩。   沟边(goubian)在水尾东北9.5公里.沟边建村,故名.聚落块状,侗族聚居,55人.耕地45亩.产土烟.   岩窿(yanlong)在水尾东北9公里.村边有将军岩洞,方言称岩窿.侗族将军,53人分居长坪村及坝上.耕地49亩.   炮龙坡(paolongpo)在水尾东北8,5公里.村以坡名.聚落点状,侗族聚居,68人,耕地59亩.产土烟.村内有小学.   汪东寨(wangdongzhai)在水尾北8公里,又名芒东寨.聚落块状,东寨聚居,54人.耕地38亩.   鱼龙坡(yulongpo)在水尾北7公里.村以坡名.聚落块状,东寨聚居,35人.耕地35亩.产土烟、柿子。   蔡家坡(caijiapo)在水尾东北8公里。村以坡名,两个小组,侗族聚居,132人,居住分散。耕地133亩。   滴水洞(dishuidong)在水尾东北7.5公里.村边有滴水洞,故名.聚落块状,两个组,侗族聚居,112人,居住分散.耕地104亩.   半坡(banpo)在水尾东北7.5公里.半坡建村,故名.聚落条状,侗族聚居,138人,耕地106亩.   八大毛(badamao)在水尾东北6公里.过去比较荒凉,名八担茅,谐音八大毛.聚落条状,两个组,侗族聚居,共116人,耕地118亩.   

腊岩村

  腊岩村(layancu)   位于水尾镇西北,以村委会驻地得名。原名马路,一九八一年十月更今名。境内多山,属鳌山山区,南面有通驾鳌、老寨二村分界的烂缛河,全村13个村民组,222户,1103人,其中侗族812人,苗族79人,余为汉族。总面积9.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7亩,其中田670亩,主产稻谷、玉米,特产柿子.   马路(malu)在水尾北8.5公里。山沟建村,村前有石板路,名马路。聚落块状,165人,耕地107亩。产柿子。   腊岩(layan)村委会驻地。在水尾北8公里。北面名蜡树湾,南面名白岩,合称腊岩。分腊岩一二和蜡树湾、杨家湾4个组,侗族聚居,303人。耕地281亩,产柿子,村内有小学。   白岩(baiyan)在水尾8公里。两面山石呈白色,故名。聚落点状,两个组,侗族聚居,240人。耕地217亩。产柿子。   坳上湾(aoshangwan)在水尾北7.5公里。山坳湾里建村,故名。聚居块状,与白岩合组。   石家井(shijiajing)在水尾北7.5公里。村边有石水井,故名。聚落块状,两个组,苗侗族杂居,101人。耕地80亩。产柿子。   八歩溪(babuxi)在水尾北8公里。村边哟小溪,从高山流下,涨水时形成八级瀑布,故名八歩溪。聚落点状,侗族聚居72人。耕地58亩。产柿子。   马甲坳(majiaao)在水尾北6公里。姓氏得名。聚落条状,侗族聚居,62人。耕地56亩。   田湾(tianwan)在水尾北8公里。聚落顺田弯曲呈带状,故名,汉侗组杂居,55人。耕地61亩。村内有小学。   李毛田(limaotian)在水尾北9公里。小块梯田多,从前是李氏所有,又名李家寨。聚落块状,侗汉组杂居,105人,耕地95亩。   

驾鳌村

  驾鳌村(jiaaocun)   位于水尾镇西北,以村委会驻地得名。东面是大山,属鳌山山区,人口及耕地多分布在西南丘陵地带,境内有两河一溪,烂缛河横跨北部,是同腊岩村的界河,王堡河有西向东穿过,自绝壁飞流直下烂缛河,形成高达40多米的飞水瀑布,水尾小溪由南至北穿过东部,注入烂缛河。全村21个村民组。。377户,1723人,其中侗族717人,苗族481人,其他少数民族8人,余为汉族。总面积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5亩,其中田1183亩,水源好,主产稻谷。境内通乡村公路。   岩下(yanxia)在水尾北5.5公里。村后名将军岩,海拔669米,村建在将军岩脚下,故名。过去有老院子、竹林窝、城后、张脚、磨人冲等小村寨,现已顺岩脚连成一线,长约1华里,统称岩下。全村8个组,侗族聚居,5821人,耕地659亩。特产柿子,通乡村公路。   驾鳌(jiaao)村委会驻地。在水尾北6公里,王堡河边。早名龙鳌,是以西面山形蜿蜒如龙状,东面鳌山上有石形如鳌二得名,一九四三年改名驾鳌。从前是水尾地区历代行政机构驻地,先后建过龙鳌;里,中山乡、驾鳌区、乡、公社,因交通不便,区、社先后迁至水尾。县村内有国家粮仓、供销店、小学。人口分居在张家湾和吴家湾,两地连成一片,统称驾鳌。张家湾3个组,侗汉组杂居,279人,耕地267亩。吴家湾5个组,苗侗汉族杂居,546人,耕地541亩。水源较好,主产稻谷、油菜,特产柿子。水尾至驾鳌的乡村公路到此终止。   四方寨(sifangzhai)在水尾北6公里,王堡河边。吴氏第四房热始建,故名。聚落块状,汉侗组杂居,85人。耕地67亩。   军屯(juntun)在水尾北6.5公里,王堡河边。村后有隘门关,驻扎过守关军士,故名军屯。聚落块状,4个组,232人,耕地270亩。产柿子。   

大树林村

  大树林村(dashulincun)位于水尾镇西南,以村委会驻地得名。东西二面是山区,人口及耕地多分布在南北坪冲地带。全村23个村民组,504户,2359人,其中苗族482人,侗族7人,余为汉族。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98亩,其中田1958亩,主产稻谷。一九三六年一月红二军团长长征时路过此地。水尾至驾鳌的乡村公路从境内通过。郑家湾(zhengjiawan)在水尾北3公里.姓氏得名,聚落块状,两个组,183人.耕地201亩.尖坡(jianpo)在水尾北2.5公里.村边有尖坡芚,海拔634米,村以坡名.聚落条状,180人.耕地200亩.通乡村公路.附近有小学.胡家铺(hujiapu)在水尾北2.5公里姓氏得名,有新屋、老屋两个居住点,相距约200米.其中新屋1个组,171人,耕地187亩,老屋四个组,375人,耕地375亩.一九三六年一月红二军团长长征时,贺龙军长住过此村.尚家(shangjiazhai)在水尾北2公里,姓氏得名,聚落块状,4个组,455人。耕地446亩。谭家湾(tanjiawan)在水尾北1.5公里,姓氏得名。聚落条状,90人。耕地100亩。王家坪(wangjiaping)在水尾北1.5公里,姓氏得名,聚落条状,166人,耕地182亩。瓦厂(wachang)在水尾北1公里,过去烧过瓦,故名,聚落块状,2个组,207人。耕地247亩。马田(matian)在水尾北0.5公里,田形得名,聚落块状,苗族聚居,48人。耕地56亩.通乡村公路。杨家坳(yangjiaao)在水尾北1公里,姓氏得名,聚落条状,苗族聚居,48人。耕地56亩.通乡村公路。幼芽(youya)在水尾北1公里,原是陈氏第四房人始建,故名幼芽,聚落块状,苗汉族杂居,126人。耕地149亩.大树林村委会驻地。在水尾北1.5公里。村后是枫木林,面积约100亩,最大直径约一米,村以此得名。水尾至驾鳌的乡村公路从林中通过,过住行人和车辆都愿在此一歇。全村分塘坎上一二和后头林一二共4个组,苗族聚居,327人,耕地381亩。   

新场村

  新场村(xinchangcun)位于水尾镇西南,镇政府驻地周围。村委会驻水尾,以其别称新场得名。东西而面食丘陵,西北二面是坪冲。全村18个村民组,797户3051人,其中侗族1033人,苗族213人,余位汉族。总面积10.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28亩,其中田1617亩,主产稻谷、油菜。境内有公路,通岑巩、玉屏。水尾:水尾区公所、镇人民政府、新场村委会驻地。在水尾镇南面,西南距县城25公里,公路51公里。水尾系古名,始于何年无考。《府志》记载:“水尾在龙鳌(今驾鳌)里,春秋之间,望其发水,以滋灌溉。”查水尾西南3华里处的高岩冲地下冒水,形成小溪,流经新场、大树林、马家寨、驾鳌4村注入烂缛河,沿途灌溉面积约8000亩,因属车坝河支流的一处发源地,水的尾头,故名水尾。又因南面3华里有玉屏县朱家场,开场时间早于水尾,俗称“老场”,水尾与之对称,别名“新场”。镇内有一条街,长约700米,街路合用,通玉屏、岑巩,逢农历二、七赶场。赶场人来自岑巩、玉屏铜仁、新晃等县,是岑巩最兴旺的集市之一。房屋建筑以砖混结构居多,间有砖木结构楼房。人口550人,汉侗苗族杂居。其中农业人口408人,分前街、中街、下街、后街,共有耕地420亩,主产稻谷,盛产油菜。(前街39户、153人;中街26户、103人;后街50户、207人;下街29户、87人)。高岩冲(gaoyanchong)在水尾西南1.5公里,与玉屏接壤。村两边是高岩,岩脚地下冒水形成水井,顺着冲沟流出,形成小溪,故名。它属车坝河支流的一处尾头,是水尾命名的依据,64户,人口259人,分局新场村、龙井、高规,三地绕一个小坡,呈圆形。耕地172亩。董家坪(dongjiaping)在水尾东南1公里,与玉屏县接壤,聚落条状,与白岩塘合组,侗族聚居,71户,277人,耕地212亩。产柿子。(白岩塘28户、116人)大龙洞(dalongdong)在水尾东北1公里。村边有山洞,下雨发水,故名。聚落条状,苗侗组杂居,41户,158人,耕地138亩。麻栗垴(malinao)在水尾东北1公里,村边原是麻栗坡,故名。聚落条状,苗侗组杂居,36户,人口130人,耕地91亩。太平桥(taipingqiao)在水尾北0.5公里,以村边小石桥得名,聚落条状,与庙湾合组,通乡村公路。22户,人口85人。庙湾(miaowan)在水尾北0.5公里,山湾建村,村边原有庙,故名。聚落点状,与太平桥合组,37户,共143人,耕地185亩,产柿子。杨家冲(yangjiachong)在水尾西北1.5公里,姓氏得名,聚落块状,69户,234人,耕地214亩,产柿子。上刘家坪(liujiaping)在水尾西2.5公里,与天星乡接壤。位置比下刘家坪高,又名上刘家坪,聚落块状,73户,292人。耕地214亩,产柿子、梨子。通公路。下刘家坪(xialiujiaping)在水尾西1公里。位置比刘家坪低,故名。聚落块状,18户,63人,耕地58亩。通公路。新田湾(xintianwan)在水尾西0.5公路。村前有新田,故名。侗汉组杂居,43户,149人,分居新场村及雷家,中以公路相隔。奋斗89亩。上半山(shangbanshan)在水尾西约0.5公里。有冲沟将山分成两半,南面较高名上半山,北面较低名下半山。聚落条状,分上半山、蜡树湾、老屋场3个组,侗汉种族杂居,78户,人口297人.耕地266亩。通公路。(上半山30户、108人;蜡树湾26户、110人;老屋场22户、110人)下半山(xiabanshan)在水尾西北约0.5公里。聚落块状,分下半山一、二和马路边3个组,侗汉苗族杂居,101户,共414人。耕地259亩。(下半山一组36户、139人;下半山二组34户、137人;马路边31户、138人)     

白水洞村

  白水洞村(baishuidongcun)   位于水尾镇南部,以村委会驻地得名。简称白水。境内属山区,东北有通烂缛河、长坪二村分界的烂缛河。全村13个村民组,231户,1036人,其中侗族779人,苗族13人,余为汉族。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4亩,其中田490亩。山上多石灰岩、方解石。境内通公路。   黄土榜(huangtubang)在水尾东7公里,烂缛河边。土质黄壤,故名。聚落条状,分岩山脚、老大门、黄土榜3个组,侗汉组杂居,341人。耕地304亩。产竹子。   流洞(liudong)在水尾7公里,烂缛河边。村边有流水洞,故名。聚落条状,两个组,侗汉族杂居,147人。耕地139亩。产竹子、土纸。村址是小花滩电站厂区,将要搬迁。   白水洞(baishuidong)村委会驻地。在水尾东6.5公里。村边有山洞,涨水时形成瀑布,水雾呈白色,故名白水洞。侗族聚居,112人,分界宋家坨、姚家湾、蒋家、杨家等地。耕地102亩。产竹子。   黄山坡(huangshanpo)在水尾东北6公里。村以坡名。聚落点状,侗族聚居,20人。耕地38亩。产竹子。   半坡寨(banpozhai)在水尾东北5公里。半坡建村,故名。聚落块状,侗汉族杂居,70人。耕地72亩。   老屋场(laowuchang)在水尾东4.5公里。原是老屋基,俗称老屋场。聚落块状,侗族聚居,47人。耕地50亩。   石塔坡(shitapo)在水尾东4公里。坡上有石级,故名。村周围有几个山峰,形如塔,又名石塔坡。聚落点状,侗族聚居,48人。耕地42亩。   吓井(xiajing)在水尾东5公里。村边溪水顺山势东流,形成斜井,故名。聚落点状,两个组,侗汉族杂居,149人,耕地111亩。产柿子。   牛栏冲(niulanchong)在水尾东6公里。三面环山,形同牛栏,故名。聚落点状,侗族聚居。93人。耕地84亩。山上产松木。   

于河村

  于河村(yuhe)   位于水尾镇东南,以境内烂缛河得名.境内是山区,西面有同白水洞村分界的烂缛河.村委会驻地中寨.全村14个村民组,360户,1549人,其中侗族1432人苗族70人,汉族47人.总面积9.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0亩,其中田521亩.产竹子、土纸.   于河村原名中寨,因与注溪乡的中寨村重名,一九八一年十月更名烂缛河,简称缛河。一九八四年改称村。名于河村。   中寨(zhongzhai)村委会驻地。在水尾东7.5公里,烂缛河边,又名炉子屋、风火屋。聚落块状,4个组,侗族聚居,332人,耕地278亩。产土烟、竹子、土纸。村内有小学。   朴家湾(pijiawan)在水尾东8公里,与中寨对称,又名上寨。聚落块状,侗族聚居,17户,70人。耕地55亩。   龙孔(longkong)在水尾东8.5公里。村边有小溪,多孔(洞),故名龙孔。聚落土纸,侗族聚居,27户,99人。耕地70亩,产土烟、土纸。   纸槽湾(zhicaowan)在水尾东9公里。当地生产土纸,办有纸坊,故名。聚落块状,侗族聚居,16户,79人,耕地68亩。产土纸。   严家沟(yanjiagou)在水尾东10公里。姓氏得名。聚落条状,侗族聚居,32户,141人。耕地133亩。产竹子、土纸。   上屋背冲(shangwubeichong)zaiswdong8公里,因建村在楼子屋(中寨)背后的山冲,比下屋背冲高,故名上屋背冲。村后是笔架山,海拔573.4米。聚落块状,侗族聚居,31户,157人。耕地116亩。   下屋背冲(xiawubeichong)在水尾东8公里,与上屋背冲对称得名。聚落点状,分塘边、庙边两个组,侗族聚居,共177人。耕地222亩。产竹木。   陡滩(doutan)在水尾东8公里,烂缛河边,河中有陡滩,是陈冠希的最低处,海拔330米。聚落条状,侗族聚居,25户,119人。耕地86亩。河边产竹子。   大殃坪(dayangping)在水尾东7.5公里,;烂缛河边。河边田坝有大秧田,故名大秧田。聚落条状,侗族聚居,26户135人。耕地86亩。山上、河边产竹子。   红岩(hongyan)在水尾东7公里,烂缛河边。村后岩石呈红色,故名。聚落块状,侗族聚居,26户,112人。耕地43亩。产竹子。  

马家寨村

  马家寨村(majiazhaicun)位于水尾镇西部,以村委会驻地得名。东面是大山,西面是丘陵,人口及耕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坪冲地带,全村17个村民组,477户,2247人,其中侗族326人,苗族57人,余为汉族。总面积9.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38,其中田1490亩,主产稻谷,境内有天落塘水库。水尾至驾鳌的乡村公路从村内通过。老湾(laowan)在水尾3公里。与中湾对称又名上湾,聚落块状,168人,耕地155亩。中湾(zhongwan)在水尾北3.5公里。因村建在老湾与王家林之中的山湾上,故名,聚落条状,220人,耕地238亩。王家林(wangjialin)在水尾北4公里,姓氏得名,因在中湾之下,又名下湾。聚落块状,164人,耕地149亩.叶家寨(yejiazhai)在水尾北4.5公里,姓氏得名。聚落块状,2个组,苗侗汉族杂居,共241人,耕地246亩。坪冲(pingchong)在水尾北5.5公里。地处坪冲,故名。聚落块状,6个组,汉侗组杂居,共733人,耕地697亩,通乡村公路。马家寨(majiazhai)村委会驻地,在水尾北4公里,马家寨村吴姓,为了纪念一位姓马的恩人,故名马家寨。聚落块状,6个组,721人,耕地654亩,村内有小学,通乡村公路。   


腊岩村特产大全




腊岩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