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岑巩县 >> 羊桥乡 >> 杨柳村

杨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杨柳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柳村简介

  杨柳村位于羊桥乡西北部,距乡集镇所在地6公里,东接祝坝村,南界丁坪村,西领地坝村,北抵炮湾村。岑(巩)——江(口)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6亩,其中田911亩,土155亩,辖8个村民组352户1547人。人均产粮320公斤,人均纯收入3100元。居住有汉、侗、苗等民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三产经济十分活跃,农业科技含量与养殖业发展比重逐年增大,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和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饲养、鸡、鸭禽为主,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杨柳村有老一辈遗留百年的“舞花灯”、“打金钱棍”、“锣队”、“唢呐”等民族风情,杨柳村将打造一条民族风情的新路子,宣传土家文化,发扬民族风情,走一条特殊的产业化道路。
  近年来,村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先后获得县级“文明村”、县计生协会“村级先进单位”、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杨柳村现有党员26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坚持以围绕经济抓党建、以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基础,狠抓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更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26203 557800 -- 查看 杨柳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杨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羊桥社区

  羊桥乡居委会始建于2002年12月,共138户,421人。居委会主任1人,委员2人,居委会成员由年满18岁的居民不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近10年来,历届居委会在搞好对居民管理的同时,还在集市贸易秩序、街道卫生、拥军优属、调解居民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居委会成员主要由中学、小学、卫生院、信用社、党委政府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全部属非农户口。   

龙湾村

  龙湾村位于羊桥乡驻地东南部,东部邻车坝村、高冲村,北部与羊桥村相连,西北与祝坝接壤,东南与天星乡的沙平岗、本乡的姚寨村相毗邻。1953年,龙湾村隶属龙湾乡,1958年,龙湾村隶属羊桥公社管辖,1984年,龙湾村分置一个高冲村后,时辖胡家、老屋、大屯、新屋、大龙坪、小龙坪、石桥、吴家、铁厂、项坡、钟家、下坝、陶家坡、黄力铛垱等15个村民组至今。全村共715户,2976人,少数民族2702人。村境地形以群山相夹岔道为主,每两岔形成一大坝,土层较厚,多为黄泥粘土,土壤覆盖度高,岩石裸露不明显。自退耕还林以来,村境森林覆盖良好,进入村内,绿野满园,植被多以松树为主,其次多常年阔叶木林。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同时盛产红苕、洋芋。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烤烟等。境内水源状况:由天星沙坪岗处的泉水冲积而来的小河至大龙坪、小龙坪、石桥处修建拦河坝,让水引至沟渠到铁厂、大屯、陶坡、下坝、老屋、新屋一带的粮田灌溉。于2005年修建大屯提灌站后,把水提升到原来的大沟里,沟水长流,改变了“龙湾大屯田大丘,三年没得两年收,要是哪年丰收了,狗就不吃肉骨头”的年代。因此2006年,羊桥乡的杂交水稻实验区就落实到龙湾村,现已成为羊桥乡杂稻制种的示范基地;2011年由中央直接投资的第一口页岩气深井工程,如今已经打深1500米。境内居民有土家、侗、苗等民族,男性居民姓氏多以胡、陈、杨、钟为主。  

羊桥村

  羊桥村位于羊桥乡境所在地,其名是以朱家坪的石羊小桥而得名,东北部与本乡的郑福村、龙统村、铜仁大坪乡地蔓村相接,西南部与祝坝村、龙湾村相邻,东部与车坝村接壤。境内地形多为丘陵山脉,西南高,东北低。集镇地是一块大坝子。四周被丘陵环绕,平均海拔400米左右。   1988年合并为羊桥乡后,羊桥村辖羊桥老街,新街、岩板、叶家河、嫩山背、老山背、白杨坳、寸口坡、甘龙田、代家、上屯、中屯、下屯、朱家坪、甘家、杨家井、白岩塘、岩脚共18个村民组,共1166户,总人口4217人。行政辖区面积1444.55公顷,总耕地面积2600亩,其中田1614亩,土986亩,人均占耕地0.61亩。   境内杂居着土家、侗等少数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耕耘着家园。村境内有一条由两条小溪组成的羊桥河。一条是由天星乡的山岗村、砂坪岗的井泉水,加上沿途的小泉水补给而形成的小溪流。起经砂坪岗、大龙坪、小龙坪、石桥、钟家、叶家河寨前流淌至羊桥村居住地雷打坳处。另一条溪流源头起自本乡的姚寨村的柏洋沟、姚寨两座水库的地下渗水形成溪流,流到祝坝村的余虎箐、路家寨、江河并与来自杨柳村的毛冲水库和祝坝村黄土塘水库的地下渗漏形成小溪沟。经过祝坝村的祝上、祝中、祝家、姚家溪沟水汇集江河组注入羊桥村的雷打坳出汇集成羊桥河,直注龙螯河。因此,这两条溪流水成了羊桥村稻田灌溉的主干渠,其灌溉面积达618亩,占全村总稻田面积36﹪。   羊桥村交通便利,集市活跃。解放前,羊桥村的古便道四通八达,当时有羊桥至龙溪口(湖南新晃)便道,行程达45公里;羊桥至天马马鞍山便道;羊桥至凯本便道,行程22公里;羊桥至民和古便道,行程达38公里。解放后,羊桥村境内交通达到“一干六纵横”的公路网络体系,即岑江公路一主干,龙统、两河、姚寨、地坝、郑福、干龙田六纵横,使其境内各自然寨都能乘车来往。境外主干柏油路直达江口县、玉屏县、岑巩县。羊桥村境内建有集市贸易市场,赶月古历逢一、六日,人流覆盖面较宽,除羊桥乡外,还覆盖天星的佘家坡、沙坪岗,天马镇的小羊山、雷公田、枫香坪、河坝,铜仁大坪乡的地慢村,江口县民和乡的龙兴村、大塘村,凯本乡芭冲村龙塘盖一带村民。羊桥村畜牧市场活跃,吸引了来至玉屏、铜仁、江口、新晃等地的客商,使得村域经济不断壮大发展。   

祝坝村

  祝坝村位于乡驻地西南部,北邻郑福村,西接杨柳树,西南部与丁坪村、姚寨村接壤,东南部邻龙湾村,东北接羊桥村,村境面积14.2平方公里。1953年,祝坝村属杨柳乡管辖,1957年、1958年归羊桥公社管辖,1963年属杨柳公社管辖,1969年又隶属羊桥公社,1980年至1988年属杨柳乡管辖,1988年后隶属羊桥土家族乡。现辖麻力、王家、路上、路下、白果、黄力榜、余中、垱地、老屋、祝中、祝上、祝下、姚家、邱家湾、杨家、廖坡等16个村民组。村内设完小一所、村卫生室一所、活动室一所,共538户,总人口2397人。境内交通由一条乡村道和一条县道组成交通网络,其村道自羊桥村甘家凉棚边过祝坝村境内的王家、路上、路下、路寨小学门前,形成两支道,左行至姚寨村,右行至祝坝村的余虎菁王姓大寨(羊桥乡人口最密集、最多的自然寨);另一条县道(油路)也起自羊桥村甘家凉棚边至祝家坝,出境杨柳村,交通便利。村境地形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由三条主山脉组成,中间山脉将祝坝村相隔,其分成的左右两边为溪沟和坝子,是祝坝村粮田集中地,由于中间山脉大,造成祝坝村粮田耕种路途遥远。曾有言:“祝坝余虎田大丘,隔着山脉背背篓,晨曦出门赶田地,太阳落山进堂屋。”村境水源水利状况:祝坝村除两条溪沟构成的水源体系外,还建有祝坝标子塘小(二)水库一座,工程于1954年11月开工,1955年4月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当时是镇远专区在我乡兴建的一座水库工程,灌区为祝坝、杨柳两村较为集中田地,约为350亩。但由地质条件差,漏水快,抗旱保涝不大,只起到防洪打田作用。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同时产红苕、洋芋,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等。境内居民有汉、土家、侗等民族,男性居民多为王、吴、刘、邹、杨等姓氏,其王家主要居住在余庆箐,吴姓集中居住在祝家坝,刘姓集中居住在路家寨。解放后,村境各居民互相通婚,和睦相处,共建和谐村园。   

坪地村

  坪地村位于我乡西南部,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适合养殖业,烤烟种植。   --人口总数:3411人农业人口:3264人非农业人口:147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土家族,汉族,侗族,苗族发展口号:大力发展烤烟种植,携手养殖共奔小康目标   --所辖村:上一,上二,黄力,白岩,下坝,长房,小桐木,大桐木,小河,苏贝,麻力,朱坡,大水,北门,黄寨,岩坳,坪地,六屋,伍凯,生产总值:96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杂稻制种名特产品:肉牛养殖,烤烟办公所在地:0白岩   --自然条件:交通便捷,土地肥沃,自然风光优美。资源: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  

两河村

  两河村位于羊桥土家族乡东部,与铜仁市大坪乡接壤,距离集镇20公里。全村土地面积882.83公顷,森林覆盖率42%,耕地面积961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5亩,人均纯收入2400元,是我乡典型的一类贫困村。全村共476户,2015人,党员30名,劳动力人口1122人,其中:男性劳动力652人,女性劳动力470人;外出务工人数613人,其中:男性366人,女性247人。有村级活动室一所、小学一所、村级卫生室一所,改变了两河村没有活动室的历史,也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两河村人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摆脱了一穷二白的面貌。由于人多地少,外出务工的人员逐年增多,劳务收入成了两河村的主要来源。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植,修通了羊桥至铜仁大坪乡的公路,解决了两河村出行难的问题。在2011年,国家对两河村实施了“危房改造”的整村推进工程,大大的改善了住房条件。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国家大力扶植,多数人家都修了小洋楼,住上了小洋房,全村的面貌大为改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车河村

  车河村水资源丰富,位于龙鳌河旅游区水源地,适合大力发展生态养鱼,自然风光优美。   --人口总数:2781人农业人口:2685人非农业人口:96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侗族,土家族,汉族发展口号:以发展生态养鱼,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所辖村:磨云,上茂,茂上,茂下,川一,川二,下川,车坝,贵坡,金坪,上坪,下坪,中坪,安坪,罗一,罗二,罗三生产总值:568.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名特产品:大雁,生态养鱼办公所在地:茂下组   --自然条件:水资源丰富,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  

龙统村

  龙统村位于羊桥乡驻地东北部,北抵铜仁市大坪乡地慢村,西邻羊桥村干龙田,西南部与羊桥村柏杨坳、赵坡、陶家山林场接壤,东北部与蓑衣、两河村相连,东南部邻坪城、车坝村。现辖龙统上组、下组、田坝、姚上、下尧、毛坪、油坊、龙统坡、石灰窑、蚂蝗田、凸上,高寨坡、桐子塝共14个村民组,共477户,1993人。村域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4.2亩,其中田646.2亩,土298亩。村内有完小1所,村办公楼一幢,内设远程教育室、村委办公室、计生室,支委会设支部书记1人,村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村境主要居住着男性居民杨、姚、刘、宋等姓氏,其中杨姓人民居多,主要集中在龙统上组、下组、下尧、田坝、高寨坡;姚姓集中在毛坪、油坊,刘姓居住在蚂蝗田,形成一个大杂居、小居住的局面。村境多以沙质土山脉地貌为主,适宜种植桐木、花生等。每到阳历三月,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上,桐花遍野,粉红淡白相映,整个村庄,壮丽奇观。村境西南部邻陶家山林场,松杉叠立、林海一片,其处孕育着一口龙王深谭,是人们避暑的理想之地。村境地处龙鳌河上游,该河将村境切成两半,把各个村庄镶嵌在两山之腰,俯饮龙鳌水,淳朴见真情。龙统盆地周边的自然村寨的经济来源主靠桐油。此境桐油油质好、防水强,早在封建王朝时代被誉为桐油之乡。境内文物古迹有蚂蝗田生基坟、龙鳌河风景、轿子岩、雕山等旅游圣地。   

郑福村

  郑福村位于乡驻地西北部,西南与炮湾村、杨柳村接壤,西北部接江口县民河乡大塘村、龙兴村,南部邻祝坝村,东南部与羊桥村干龙田组相连。现辖:黄力塘、湾冲、姚坪、胡屯、半坡、马田、郑屯、大田榜、黄冲、周家坡11个村民小组。村内建有完小一所、村级办公楼一幢,卫生室一幢,内设有村委办公室、计生室。支委会设支部书记1人,委员3人,村委会设主任1人,村委会文书1人,委员3人。境域面积12.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0亩。姓氏有戴、张、金、王、杨等,其中戴姓人口居多。根据村民族分布特征,以土家族、侗、苗等民族,形成大杂居、小居住的格局。全村共有519户,2196人。境内地形以伏山盆地(坝子)为主,有周坡、胡屯、姚坪等四坝(粮田),各坝周围是伏山相拥,粮田呈东西走向,巧夺阳光,日照充浴,米质清香可口。其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菜、花生,也适宜种植烤烟。其境有6口山塘,无河流,水源主要靠小山塘蓄水,是我乡较为干旱的行政村之一,也是我乡典型的年贫困村之一。村组道路已全部打通,穿梭各个自然村寨,交通便利。   

杨柳村

  杨柳村位于羊桥乡西北部,距乡集镇所在地6公里,东接祝坝村,南界丁坪村,西领地坝村,北抵炮湾村。岑(巩)——江(口)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6亩,其中田911亩,土155亩,辖8个村民组352户1547人。人均产粮320公斤,人均纯收入3100元。居住有汉、侗、苗等民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三产经济十分活跃,农业科技含量与养殖业发展比重逐年增大,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和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饲养、鸡、鸭禽为主,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杨柳村有老一辈遗留百年的“舞花灯”、“打金钱棍”、“锣队”、“唢呐”等民族风情,杨柳村将打造一条民族风情的新路子,宣传土家文化,发扬民族风情,走一条特殊的产业化道路。   近年来,村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先后获得县级“文明村”、县计生协会“村级先进单位”、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杨柳村现有党员26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坚持以围绕经济抓党建、以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基础,狠抓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更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杨柳村特产大全




杨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