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洛阳 >> 新安县 >> 石井镇 >> 莲花村

莲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莲花村谷歌卫星地图)


莲花村简介

  莲花村位于新安县石井乡北部山区,黄河万山湖南岸。地域面积八平方公里,背靠黄河万山湖,东至原荒坡村,西南与安里、郭洼村为邻。
   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战西、战东、中西、中东,287口人,拥有一千亩肥沃良田,约一万亩荒山。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村人民积极响应上级植树造林的号召,造林面积已达九千亩,山上满是绿树红花。2007年,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全村干群共同努力,修筑了一条3公里的水泥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山区交通条件。拥有村办小学一所,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解决了山区儿童的就读问题。
   莲花村历史悠久,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豫西地区著名的抗战根据地,1947年著名的莲花战役就是在这里:击败了-战犯马逢魁的队伍。
   莲花村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它位于黄河万山湖的中部,山上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形态万千。山间悬崖峭壁,绝有挺而走险的乐趣。天然石洞枚不胜数,绿树红花倒影湖中,湖上竹筏小舟,形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美妙画卷。与桂林山水作比,则具有独特之风貌,真是当今开发旅游的绝妙景点。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0323109201 471000 -- 查看 莲花村谷歌卫星地图

莲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莲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庙上村

  庙上村位于石井乡北部边远山区,与小浪底库区相连,2006年、2007年市级文明单位连续5年被县乡评为“五好党支部”、全村8个村民组,辖区人口1176人,耕地面积896亩,荒山面积8000余亩。全村主导产业靠种、养及劳务输出。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和其它杂粮,间作中药材,村内水泥路长6.2公里,与乡道贯通,自来水工程基本解决,通电、电话,电视机及一般农用机械已基本普及。0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干群为调整产业结构决定发展千亩优良核桃基地,先后投资了30万元,购置树苗5万余株,使原退耕还林地进行统一安排布置,现长势良好,将来会有可佳的收入,为我乡的旅游三产提供服务。劳务输出年输出量300余人次,经济效益可观。    下一步计划投资10余万元将我村文化大院建设整修一新,进一步繁荣村民文化娱乐活动。   

寺坡山村

  寺坡山村位于石井乡西南部,距乡政府10公里,属新安县西北部偏远山区,全村5个村民组,100户,354口人,392亩耕地,村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    全村人世居在四面环山的山顶上,东至黑扒,西至龙潭沟,南至曹村,北至胡庄。近年来,随着山区道路的改变,乡村   道路硬化5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我村于1998年新建小学一所,建筑面积达227平方米,新建村室一所,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小商店一个,合作医疗卫生室一个,新建沼气池10座,基本上满足了村民的生活。  

龙潭沟村

  龙潭沟村位于石井乡西部山区,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6个村民组,140户, 534口人,375.5亩耕地,村域面积6平方公里。著名的AAA-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龙潭大峡谷景区就在我村境内。    我村的主导产业是旅游服务和养殖业,村内现有商户36家,摊位30个,家庭宾馆45家,家庭超市50家,为旅客提供了服务的保障;养殖业以养蜂最为广泛,全村养蜂已有上百户,并且还带动了周围十几个村的群众一起养蜂,现已形成产业规模,实现了供、产、销一条龙服务。    现投资20万元对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和绿化,投资5.5万元,解决部分群众吃水难问题,并新建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所,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生活状况。  

拴马村

  拴马村位于石井乡东北部,距乡政府13公里,东南面临万山湖畔,西、北与介庄、庄头两村相连。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组,278户,1058人。现有耕地1088亩,荒山宜林地4平方公里,林地3平方公里,境内有李保刚100余亩的冬枣、樱桃示范园,北京海事局1100余亩的黄河水利生态园。村域内道路硬化(村、组道路)2公里,新建合作医疗卫生室1个,便民超市二个,沼气池57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一个,小学一所,村辖万山湖水域面积长达3公里之多,是一个理想的水上养殖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郭凹村

  郭凹村位于石井乡北部,距乡政府12公里,全村10个村民组,245户, 952口人,1210亩耕地,村域面积约9平方公里。    全村世居两岭四凹,近年来,随着山区道路的改变,修通全长4.5公里的印郭公路。2006年郭凹村建设新移民村,建造楼房三栋,使我村偏居户74户集中新农村生活,给群众改善了生活条件。2006年我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我村现有山野菜厂一个,投资35万元。另外我村还投资了45万元打深井一眼,使全村人都吃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人畜吃水难问题。同时还投资58万元建学校一所,邻近3个村的三年级学生都在我村上学,沼气池全村共发展130座,全村种植防风300余亩。    现在的郭凹村已今非昔比,它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民的面前。  

王家沟村

  王家沟村位于新安县石井乡西北部深石山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人口760人,耕地面积约800亩,林业面积1800亩,荒山面积15400亩,村村通道路已通,现有村室5间,小学教学楼一座,有线电视已通。卫生室一个,便民超市正在建设,6月底完工。家庭宾馆2处,饭店2处,山野菜厂一个。全村主导产业以种、养殖业为主,发展柿树基地一个,面积达500亩,近年来,我村快速稳步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太平庄村

  太平庄村位于石井乡西部,与石井新乡址紧临,南与黑扒相连,北与南腰、元古洞两村相接,新峪路贯穿村庄而过,全村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有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84户,1475人,1286亩耕地,1850亩荒山,年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养殖和外出打工,全村年人均收入可达2500元以上。现村域内有招商项目一个:铁洗旋厂一个。  

井沟村

  井沟村位于小浪底水库库区八里胡同南岸,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东麓,距县城53公里。全村总面积6.78平方公里,下辖5个自然组,298户,1186口人,耕地面积1104亩。百姓以农忙种地,农闲打工和采摘中草药为生,山内有防风、柴胡、地丁、血参、连翘、元胡、冬凌草等中药材十几种。    另外,村域内还有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荆紫山座落于此。近些年来为弘扬道教文化,乡政府在这里投资搞旅游产业,给我村群众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获。  

黛眉村

  黛眉村位于新安县石井乡西北部,全村5个村民组,分别为东山组、金苗组、暗仓组、玉岭组、建东组,397口人,区域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2亩,荒山面积12432亩,天然林18460亩。全村村村通公路已修通。    在本村范围内有县批乡卫生院一个,教学楼一座,村室4间,便民超市一个,大型宾馆两处,家庭宾馆6处,招商企业2个,集贸市场一个,全村主要以种、养殖及商业为主,近年来,我村发展较快,以后将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家庭宾馆为龙头的农家乐旅游三产服务业。  

安里村

  安里村位于莲花山脚下,距乡政府14公里。属新安县西北部偏远山区,全村6个村民组,275户,961口人,1050亩耕地,村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   全村人世居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内,东至庄头,西至西岭,南至山头,北至郭洼。近年来,随着山区道路的改变,村组道路硬化3.8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村域内现有恢复安里古庙一座,新型便民超市一个,商店2个;新建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室一个;新建400平方米文化大院一座;投资6万余元,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远程教育入村,宽带入户,使安里真正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建沼气池65座,改变农村生活习俗。村内有铝粘土矿二个,石料厂一个。  

印头村

  印头村位于新安县北部深石山区,属革命老区。北临黄河,西连黄河明珠荆紫山,东与山头岭村搭界,南与潭上村相连。    全村276户,13个村民组,980口人,1100亩耕地,方圆面积3公里。近年来随着山区道路的改变,印郭路、谢栓路横穿全村,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村域内现有恢复印头陈氏祠堂一个;石门沟古庙一座;33350平方米水库一座;投资90余万元,新建印头小学一座;户通程控电话135门,有线电视入户率80%;投资8万余元,改建600平方米文化大院一所,极大的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投资近50万元,打深水井一眼及配套工程,使全村人用上自来水;新型便民超市1个;新建沼气池60座,从根本上实现了一池三改。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导产业。  

元古洞村

  元古洞村位于石井西北部,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268户,7个生产组,1078口人,960亩耕地,村域面积约9平方公里。    全村人世居在一沟四面坡上,居住非常分散,近年来随着山区道路的改变,新峪路东西贯穿全村部分村组,几年来新修硬化村组道路6.8公里,部分农户实现水泥路到户,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入通行。    投资43万元,新建920平方米县规范化学校一所;投资5万元建带锯厂一个;投资30万元,打深水井一眼,使全村大部分户用上了自来水;新建沼气池51处,为改变农村生活卫生,提高生活水平带了个好头。全村程控电话120门,有线电视入户达到70%,远程教育入村。    在党的惠农政策沐浴下,我们元古洞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不断的发生着“质”的变改,全村农户的收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变将不断的提高。  

石井村

  石井村位于新安县西北部,距县城38公里,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东临万山湖畔,西于世界地质公园——龙潭大崃谷交汇,南至北治乡面邻牛星大山,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322户,1350口人。其耕地面积1200余亩,天保林区4000余亩,有效开发区域1500亩,水域面积3平方公里。    俯瞰全区,群山环绕,九龙汇集,郁郁青青,丰富的铝土资源,为石井村经济兴隆增添光彩,大山脚下湖光山色,鸟语花香,一叶叶扁舟,一艘艘快艇,好似一幅壮丽的画卷,身临其境,恰似室外桃源,走进村庄,碧水蓝天,空气清新,更令人心旷神怡。道路组组贯通,经纬分明,到处绿树成荫,生机盎然。这里人们春赏奇花珍禽,夏食山珍野菜,秋吃百种鲜果,冬以野兔山猪为餐。村里各项基础设施齐全:门球场,建身娱乐中心,全乡一流的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隆鑫集贸市场等一应俱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矿藏资源,在期待着第一个成功者的加盟。  

山沃村

  山沃村位于新安县西北部石井乡西部深石山区,是个革命老区。    五三年前隶属于渑池县管辖,四五年在山沃成立过0渑北区政府,区长范金龙,曾为抗日战争出过一定成绩。    四七年解放战争时期,在山沃成立过0六区委区政府。    四九年解放后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五三年后划给新安县管辖。    七八年由划分三个村管理,即山沃、胡庄、杨家庄三村。如今的山沃村,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1100余人,四个自然村,十个生产组,土地面积四百六十八亩,主导产业:养殖、种植、及旅游三产服务和荒山绿化。基本上通上了水、电、路、学校、电话、电视。    当前,我村处于龙潭峡旅游景区南边,北边是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东边是万山湖,东北是荆紫山景区,我村是石井乡旅游景区的中转站。全村人民积极改变村庄面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西岭村

  西岭村位于石井乡北部山区,距石井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邻郭洼村,南接安里村、山头岭村,西靠印头村、庙上村。村民小组10个,总人口1185人,面积 24平方公里,其中荒山600余亩,退耕还林地750亩,种粮面积700余亩。群众以种植、养殖为主,其中土鸡、土鸡蛋远近闻名。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依靠一系列惠农政策,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修通村道3.5公里,组道 2公里,计划修通剩余8个村民组的水泥路。2007年在原来吃水工程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造,确保了群众安全饮水。学校经过几次扩建,共有教学楼一座,平房2排,标准教室11个,教师住室10间,校内外全部硬化。目前全村群众在两委干部、党员带领下,满怀信心,准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再创辉煌。   

五顷村

  五顷村位于新安县石井乡西南深石山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东和南与北冶乡的西地村、关址村隔沟相望,西与曹村乡的袁山村、北庄村接壤,北与本乡的黑扒村、前口村为邻,全村管辖5个生产组,居住分散,划分11个自然小村,共有185户,总人口672人,耕地680亩,荒山面积4700多亩,山势陡峭,绝大部分为青石荒山,仅有部分低矮灌木植被,没有可开采的矿产资源,过去这里出行不便,电不通,用水紧缺,温饱不能自力,生活条件极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党的富民政策唤醒了村里的广大干群,全村人立志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加之上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村里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了村小学、架设了高压线,通上了电,铺设了通往村组的水泥路5.7公里,建沼气池106座,建中小型微积水蓄水池87个,有三分之二的户铺设了饮水管道,用上了自来水,荒山造林2500余亩,栽植刺槐、柏树25万余株,发展经济林木(柿树、核桃树、桃树、杏树)1万余株。全村人勤劳致富除种植农作物外,一部分劳力外出打工,抓收入。一部分劳力靠养殖发家。全村小型养殖户有40余户,年养猪千余头,出栏700头,年养牛100余头,出栏30余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2720元,家家建设了新房,添置了家俱和家用电器,购置生产机械,全村发展小型拖拉机50台,摩托车50辆,电视机户户有,有三分之二的户有手机。现在全村仍正在为实现党的-提出的宏伟蓝图,建设小康农村而努力奋斗。  

黑扒村

  黑扒村位于石井乡政府西南部。四面群山环绕,四季常青,属革命老区。东至前口,西至寺坡山、胡庄二村,南至曹村乡北庄村,北至太平庄村,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1500口人,9个村民小组,25个自然小村,总耕地1100亩,有林地面积15000亩,荒山1000亩。    村内公路石井至曹村柏油路黑扒段8公里,黑扒至寺坡山水泥路黑扒路段3公里,黑扒村至井西组水泥路3.5公里,全村已能通电、通电话、通闭路电视,大部分组已通自来水。村主导产业以种植、劳务输出为主导。村内有小学,村有办公场所,村内有卫生室,便民超市。根据乡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对栗园组村庄进行统一规划改造。  

峪里村

  峪里村位于石井乡西北部,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共有3个村民组,215口人,因小浪底水库的建设,全村人统一规划、建设了新的村庄,并对其进行绿化,现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荒山面积215亩,耕地面积223亩,林地面积478.4亩,主导产业为中药材种植、养殖等。村内有村室、学校、卫生室、便民超市,集体规划养殖区,集中建成大型沼气池一个,能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我村西临黛眉大峡谷,东临黄河,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目前正在发展全村“农家乐”工程,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东山底村

  东山底村建于1976年,位于洛阳市西北边缘,地处万山湖畔,黛眉山主峰脚下。全村有3个自然村,800余口人,分布在方圆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村耕地面积 1300余亩,人均年纯收入3500余元,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有丰富的农副产品,牛心柿子、山野菜、黄河鱼等,是游人度假、观光投资的好地方。    几年来,该村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建立健全村容村貌保洁机制,并将居住偏远的两个村民组整合安置,目前,该村村居沿公路沿线,交通便利、村貌整洁,绿化合理,村风文明,发展和谐。   

潭上村

  潭上村位于石井乡东部,地处万山湖畔,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998年被命名为新安县“文明单位”。04—06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综治先进单位,“五好党支部”。    全村16个居民组,辖区人口2409人,耕地面积 2301亩。    村双委班子励精图治,团结奋进,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固定资产总投资82.2万元,新建村部一所,建筑面积320平方米,新建学校一所,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校园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宽敞大方,环境优雅;为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投资150万元,硬化村道7500平方米,投资10万元疏通村内污水排放工程,砌排水沟5000米,投资25万元,打深井2眼,建设高位水池,高位水塔各一个,铺设自来水管道5000米,为改变村民就医条件,投资8万元新建标准卫生室一个;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建起文化大院,建起了“新农村书屋”,为服务群众,建便民超市一个,累计投资达23万余元;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种植中药材二花139亩,已初具规模。    2001年—2006年五年人均收入分别为2250元、2450元、2550元、2625元和2700元,保持逐年增长。    今后我们将乘-的东风,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经济,为构建和谐潭上、富裕潭上,平安潭上而努力奋斗。

胡庄村

  胡庄村位于龙潭沟前沿,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3公里,下属5个村民组:上洼、后沟、沟口、胡庄、白前组。总面积10.5平方公里,670人,主导产业:种、养殖业,荒山面积4000亩,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开展荒山造林,现造林面积达千余亩。因我村紧临景区,按上级规划,把我村定位为旅游三产服务区,为满足游客吃、住、游、购、娱的需求,现正在对河道治理、老村改造等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规划。  

杨家庄村

  杨家庄村位于新安县石井乡的西部深山之中,全村共有8个生产组,东西五公里,南北4公里,115户,459人,耕地面积 271亩,荒山荒坡14000亩,分布七沟八岭。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养蜂户达80户,养蜂2500箱,全村现有养牛户20户,大牲畜250头。学校、村部、文化大院、便民超市、卫生室俱全,基本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这里山高沟深,绿树成荫,是度假休闲的好地方。  

莲花村

  莲花村位于新安县石井乡北部山区,黄河万山湖南岸。地域面积八平方公里,背靠黄河万山湖,东至原荒坡村,西南与安里、郭洼村为邻。    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战西、战东、中西、中东,287口人,拥有一千亩肥沃良田,约一万亩荒山。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村人民积极响应上级植树造林的号召,造林面积已达九千亩,山上满是绿树红花。2007年,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全村干群共同努力,修筑了一条3公里的水泥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山区交通条件。拥有村办小学一所,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解决了山区儿童的就读问题。    莲花村历史悠久,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豫西地区著名的抗战根据地,1947年著名的莲花战役就是在这里:击败了-战犯马逢魁的队伍。    莲花村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它位于黄河万山湖的中部,山上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形态万千。山间悬崖峭壁,绝有挺而走险的乐趣。天然石洞枚不胜数,绿树红花倒影湖中,湖上竹筏小舟,形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美妙画卷。与桂林山水作比,则具有独特之风貌,真是当今开发旅游的绝妙景点。  

南腰村

  南腰村位于石井乡西北部,距乡址4公里,全村有9个自然村,具体分部于土沟、后沟、火石三大片之内,总人口896人,耕地1135亩。    全村主导产业主要靠种、养、输。农业主要以种小麦、玉米和其他杂粮,间作中药材。人均产粮1500斤左右。养殖业主要以养猪、鸡、牛为主。年出栏肉猪1400余头,仔猪1600头左右,牛存栏数150头,年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劳务输出300人,总收入150万元,全年人均纯收入可达4000元,村内有深井一眼,自来水通往各个农户。全村积雨工程140眼,沼气140座。    村内主干线路长2.14公里,全村居民分布于公路两侧,最近的农户距公路边20—100米,最远的800—1000米。村部位于村中心地带,村室建筑面积 220平方米,卫生室、便民超市、学校、文化大院和村部在一起。卫生室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平方米,便民超市建筑面积 144平方米, 学校占地面积 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文化娱乐场所占地面积 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内设四室齐全,是居民活动、就医、上学的中心地带。  

前口村

  前口村位于石井新乡址南2.5公里处,东邻小浪底库区,西与本乡黑扒村交界,南处本乡边缘,北与石井村为邻。区域面积为1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8村民组,15个自然小村,总人口1036人,有耕地696亩,人均6分。总林业面积 1500亩,现有荒山 6000余亩,我村主要产业以种粮为主,兼营部分家庭养殖。50%的闲散劳力在外打工。村里有学校一所、便民超市一个,文化大院一所,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近年来,随着龙潭崃景区的开发,部分群众在旅游公路两旁盖起了商店、家庭宾馆,增加了收入,目前正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对老村改造进行统一规划。  

山头岭村

  山头岭村位于石井乡东北部、距乡址4公里处。全村共有9个自然村,22个生产组。565户,2245口人,总面积 7.27平方公里,荒山面积 2500亩,退耕还林面积860亩。三个大岭环绕村部,因此起名“山头岭村”。一条柏油路,两条水泥路贯通全村。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其中中药材种植已初具规模,另有千亩烟叶基地一个,是县烟草系统的重点工程。  

介庄村

  介庄村位于万山湖畔,距乡政府11公里,是新安县西北部65公里处的丘岭山村。全村266户,5个村民组,1026口人,1199亩耕地,村域面积约8平方公里。    全村人世居在两岭四沟九圪塔上,近年来随着山区道路的改变,谢拴路、介庄路横贯全村,村组道路硬化4.9公里,大部分农户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村域内现有恢修三官古庙一座(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围绕古庙,新建集贸市场一个,现有固定商户36户,流动商户百余户。街道上现已安装路灯22盏,新建瓷砖贴面花池36座,点缀了街道,亮化、美化、净化市场,形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使偏僻山区呈献出一派都市风光。网通机站、移动机站、联通机站矗立在介庄大地,户通程控电话168门,有线电视入户率100%,远程教育入村,宽带入户,使三官庙真正成为介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投资51.47万元,新建3060平方米的洛阳市规范化学校一所;投资7万余元,建360平方米文化大院一所;投资2万余元,组建鼓乐队、腰鼓队、秧歌队各一个,极大的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投资近20万元,打无忧深水井一眼,使全村人用上自来水;利用山区优势,发展名优特产“介庄大黄杏”4万余株。新建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卫生所一个,新型便民超市2个,改变农村生活习俗新建循环农业沼气池120座,从根本上一池三改,向绿色循环、无公害农业发展。    今非昔比,在党的惠农政策沐浴下,介庄正以崭新的姿态,发生着“质”的变改,犹如绽放一朵娇艳的新型农村奇葩,绚丽多彩。  


莲花村特产大全




莲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