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车村位于坪地镇东北部的边远山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海拔900余米,与湖南接壤,距镇中心11公里,总面积6.96个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8亩,人均耕地面积0.69亩,全村森林覆盖率65%。辖区12个村民组,五个自然村寨,人口1200人,总户数306户,其中男652人,女548人,高中文化程度98人,初中文化程度574人,小学文化程度337人,文盲99人,半文盲64人。
由于地处偏僻、旮旯重叠,交通信息不通,科技信息闭塞,给高车村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便。2005年人均粮食290公斤,人均纯收入1435元。近年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了改善,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80%农户饮用自来水,-收视率80%。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27102 | 556600 | -- | 查看 高车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开发村 |
开发村位于坪地镇东北部,西接麦溪村,东、北接高车村,南接邦洞镇大河边村、三环村,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233户,864人,其中男489人,女375人,高中文化程度81人,初中文化程度353人,小学文化程度261人,文盲96人,半文盲53人。有8个自然村寨,区域面积8.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5亩,其中田268亩,森林覆盖率达70%。全村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烤烟等作物,由于耕地少,交通不便,全村经济建设相对滞后,是全镇的一类重点村之一,2005年人均纯收入1408元,人均占有粮食238公斤。 辖区内重晶石的开采已数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矿山管理。2005年开通了程控电话。2004、2005连续两年获得坪地镇村级综合目标管理一等奖。 |
桥龙村 |
桥龙村地处坪地镇西北部,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基础条件差,距坪八公路3公里,辖区6个村民小组,175户,720人,其中男398人,女322人,高中文化程度48人,初中文化程度367人,小学文化程度192人,文盲42人,半文盲59人。村域面积10.63平主公里,耕地面积为537亩,其中田323亩,人均耕地面积0.75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70%,经济来源途径主要靠农业生产、养殖和外出务工,2005年人均纯收入1576元,人均占有粮食337公斤。 近年来,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通村公路建设即将完工,60%以上农户用上自来水,农网改造全面完成,全村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
凸屯村 |
凸屯村位于坪地镇的西北部,与新晃县凉伞镇接壤,村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17公里,全村总面积6.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0亩,其中田354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228户,955人,其中男512人,女443人,高中文化程度108人,初中文化程度356人,小学文化程度366人,文盲104人,半文盲33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1520元,人均占有粮食328公斤。 全村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经济作物有烤烟、核桃等,森林覆盖率为52%。近年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通村公路建设完工,村组交通便利,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80%农户饮用自来水,-收视率达9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了良好的改观,2000年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支部”2011年3月被县组织部评为“村两委好班子”,2011年6月被天柱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
石更村 |
石更村地处镇西北部、海拔700余米的高寒山区,全村辖11个村民组,330户,1310人,其中男723人,女577人,高中文化程度127人,初中文化程度566人,小学文化程度393人,文盲88人,半文盲98人。村寨居住较为集中,80户以上村寨一个,30户村寨一个,区域面积8.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7亩,人均耕地面积0.87亩,森林覆盖率7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来源主要靠集体资产发包收入。 全村农网改造完成,绝大部分村寨解决的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覆盖率达90%,电话用户达30%,2005年人均纯收入1747元,人均占有粮食330斤。 |
便桃村 |
便桃村位于坪地镇西南部,与三穗县接壤,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总面积16.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4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1738元,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全村辖20个村民组,513户,2023人,其中男1104人,女919人,高中文化程度198人,初中文化程度934人,小学文化程度525人,文盲167人,半文盲113人。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畜牧业和劳务输出。 全村地面-接收95%以上,30%以上安装电话,远程教育接收站一个,小学一所。坪八公路纵横全村,全村天然林保护工程4400亩,是坪地镇重点林业村之一,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钾、锰等。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文化相对滞后,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村两委抢抓发展机遇,为全村共同富裕奔小康而不懈努力。 |
麦溪村 |
麦溪村地处坪地镇东南部,海拨500米左右,距坪地集镇4千米,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多田少的一个二类贫困重点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183户,733人,其中男416人,女317人,高中文化程度75人,初中文化程度282人,小学文化程度324人,文盲52人。 区域面积4.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5亩,其中田239亩,森林覆盖率为75%,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畜牧养殖和外出务工,村组便道畅通,100%已修通自来水,农网改造全面完成,2010年人均纯收入322元。全村社会稳定,无重大民事纠纷发生,各项工作成绩优异。 |
桂脚村 |
桂脚村坐落在坪地镇西北角上,东接阳寨、桂袍村,南接三穗,西北接湖南凉伞。全村11个村民组,17个自然村寨,302户,1259人,其中男689人,女570人,高中文化程度112人,初中文化程度538人,小学文化程度389人,文盲101人,半文盲101人。村域面积1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3亩,人均占地面积0.79亩。 村民经济收入目前主要靠外出打工,计划在两年内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发展经济,2005年人均纯收入为1487元,人均占有粮食255公斤。村集体经济以收村集体林场承包费为主要收入。近年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村组交通便利,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80%农户饮用自来水,-收视率达80%。 |
云洞村 |
云洞村位于坪地镇北部,与湖南贡溪、扶罗、新寨三乡镇接壤,有11个民村小组,315户,1345人,其中男724人,女621人,高中文化程度142人,初中文化程度667人,小学文化程度321人,文盲95人,半文盲99人。 全村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0亩,其中田763亩,人均耕地面积0.79亩,森林覆盖率60%,经济发展主要以猪、牛、羊等养殖为主,种植以金银花、天麻、灵芝菌等中药材为主,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400元,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公路建设有了新突破,农网改造基本完成,程控电话已开通使用,社会治安良好,2004年被县委授予“文明村寨”光荣称号,各项事业在全镇均名列前茅,是全镇五个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之一。 |
牛头山村 |
牛头山村位于坪地镇南部,属鱼塘水库水尾。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总面积4.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3.6亩,其中田336.8亩,人均耕地面积0.74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10户,844人,现有党员36人。全村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小米。近年来由于天保工程和库区绿化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率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树种以杉树、麻栎树、松树为主。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品有磷矿石、石灰岩、铁矿、铀矿等。 在“十一五”时期,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通村公路建设已完工,村组交通便利,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80%农户饮用自来水,-收视率达9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了良好的改观,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村两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0年度全村综合工作、计生工均分获坪地镇工作目标考核二等奖。 |
阳寨村 |
阳寨村位于坪地镇西部,全村有桂香、圭宁、天堂、寨上、小寨、山秀等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计:352户,总人口1275人,其中农业人口1257人,非农业人口18人;男725人,女650人;高中文化程度88人,初中文化程度584人,小学文化程度384人,文盲87人,半文盲57人。 全村有桂香、圭宁、天堂、小寨、寨上等9个自然寨,辖区面积为10.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6亩,人均耕地面积0.92亩,森林覆盖率达80%,全村主要产业有养殖业主要有养鸡、养羊、养猪等。种植业主要有种植烤烟,太子参、金银花等。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向湖南新晃县凉伞镇的出境公路已贯通,为加快阳寨村的对外交流提供了便利,全村农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在县水利局的帮助下,实施人畜饮水改造工程,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 |
高车村 |
高车村位于坪地镇东北部的边远山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海拔900余米,与湖南接壤,距镇中心11公里,总面积6.96个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8亩,人均耕地面积0.69亩,全村森林覆盖率65%。辖区12个村民组,五个自然村寨,人口1200人,总户数306户,其中男652人,女548人,高中文化程度98人,初中文化程度574人,小学文化程度337人,文盲99人,半文盲64人。 由于地处偏僻、旮旯重叠,交通信息不通,科技信息闭塞,给高车村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便。2005年人均粮食290公斤,人均纯收入1435元。近年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了改善,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80%农户饮用自来水,-收视率80%。 |
那纳村 |
那纳村地处坪地镇八九公里处,四面环山,风景如画,一条碧绿江水穿村而过,寨与寨的衔接错落有致,村民的生活安详而快乐,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村民的淳朴与善良一代代延续。那纳村区域总面积15.5平方公里,民族组成以侗族为主,有着浓郁的农耕文化包裹着。耕地面积967亩,其中水田占676亩,人均0.49亩,林地面积1200公顷,荒山荒坡43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辖区内现有11个村民小组,人口1430人,分布居住为8个自然村寨,全村11个村民小组全部通路,开通了程控电话、覆盖移动通讯网络,80%农户安装-接收系统。 全村以农业为主,以养猪、养牛,养羊为主的养殖业基础十分好,外出务工也是那纳村农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2010年人均纯收入3651元,人均占有粮625公斤。村内资源丰富,主要有钾矿、锰矿、矿泉水等,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县钾钙肥厂、矿泉水厂、生猪养殖场的建立,为那纳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2005连续两年获得镇村级综合目标管理一等奖。2006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
平么村 |
平么村地处坪地镇西北,距镇政府所在地19公里,全村总面积1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8亩,人均耕地面积0.71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272户,1157人,其中男630人,女527人,高中文化程度123人,初中文化程度457人,小学文化程度368人,文盲117人,半文盲72人。 村内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村组公路四处畅通,过境主干线八岑公路即将完工,农网改造全面完成,人畜饮水基本解决,-收视率达85%,开通程控电话,建有远程教育接收站一个。全村以农业为主,优质大米享誉周边,养殖业基础牢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外出务工收入也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732元,人均占有粮食331公斤。 |
八界村 |
八界村地处坪地镇西北,与湖南省的新寨乡、凉伞乡接壤,全村总面积15.7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61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4亩,森林覆盖率达95%。有11个村民小组,441户,1734人,其中男945人,女789人,高中文化程度193人,初中文化程度908人,小学文化程度353人,文盲144人,半文盲98人。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养殖业基础牢固,效益较好,农民收入除农业生产外,主要靠养殖和外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1766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 近年来,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交通便利,开通了程控电话,覆盖了移动通讯网络,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实施的人畜饮水改造工程,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收视率达90%,村内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村级集贸市场一个,远程教育接收站1个。村集体经济以集贸市场管理收入为主,年收入为3500元。八界村实行村民自治,社会秩序稳定,各项工作完成较好,是全镇五个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先后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支部”、“红旗党支部”。 |
桂袍村 |
桂袍村位于坪地镇西南部,与湖南凉伞、橙寨两乡镇接壤,与本省三穗县桐林、款场两乡镇相邻。桂袍村辖12个村民小组,自然寨在20-40户的有10个。 全村325户,1328人,其中男708人,女564人,高中文化程度143人,初中文化程度656人,小学文化程度290人,文盲92人,半文盲66人。 全村面积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1亩,其中田668亩,人均耕地0.8亩,主产稻谷、玉米、红苕、烤烟等农作物,森林覆盖率70%。全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养殖、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人均纯收入1371元,人均占有粮食265公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组公路建设成果喜人,-覆盖率达52%以上,程控电话业已开通。 |
青溪村 |
青溪村地处坪地镇政府所在地,共有14个村民小组,535户,1818人,其中男1003人,女8151人,高中文化程度152人,初中文化程度779人,小学文化程度557人,文盲174人,半文盲106人。 全村有6个大自然村寨,总面积8.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3亩,人均耕地0.42亩,森林覆盖率达70%,全村以农业为主,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为辅,交通便利,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全部实现农网改造,村组便道畅通,90%以上农户用上自来水,开通了程控电话,覆盖了移动、联通网络,-用户达85%以上,农民收入除农业生产、种植、养殖、个体工商经营外,外出务工收入占有较大的比例。2005年人均纯收入1787元,人均占有粮食285公斤。 |
暗沟村 |
暗沟村位于坪地镇南部、鱼塘水库库区,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总面积6.49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153户,614人,其中男326人,女288人,高中文化程度75人,初中文化程度283人,小学文化程度152人,文盲51人,半文盲38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1265元,人均占有粮食150公斤。 全村以农业为主,因鱼塘水库淹没,全村现有田面积113亩,人均不足0.2亩,主要生产水稻、油菜、玉米、薯类等农作物。森林覆盖率达80%,村内主要矿产资源为重晶石,已开采数年,村级集体经济来源主要靠矿山管理和库区渔业养殖,全村交通便利,出境干线坪天公路穿村而过,程控电话安装89部,在县民宗局的帮扶下,人畜饮水工程已建成。几年来,全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多次获得镇党委政府的的表彰。 |
兆寨村 |
兆寨村位于鱼塘水库库区,为坪地镇东大门,辖7个村民小组,148户,640人,其中男367人,女273人,高中文化程度92人,初中文化程度242人,小学文化程度217人,文盲48人,半文盲25人。 村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3亩,人均占有耕地0.77亩,森林覆盖率70%。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水库蓄水后,渔业逐步得到发展,农民收入除农业生产外,主要靠养殖和外出务工,2005年人均纯收入1342元,人均占有粮食210公斤。近年来,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水陆交通便利,开通了程控电话,覆盖了移动通讯网络,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方便,-收视率达85%,村内建有远程教育接收站1个。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