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瓮洞镇上柳村位于瓮洞镇东北部8.5公里。东临湖南大垅乡,南抵本镇中柳村,西临湖南板山乡,北临湖南碧涌镇。全村共有十五个村民组,以苗、侗民族为主,总有210户共计1361人,共有党员22名。全村有耕地面积758亩,其中水田586亩,土172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27104 | 556600 | -- | 查看 上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瓮洞社区 |
瓮洞镇居委会成立于1990年,位于镇辖区的中部,座落于美丽的清江畔,距离“黔东第一关”的立碑仅有3里多地,河畔有我县第一大客货运码头,也是和湖南之间的货物集散地。繁荣着我镇的经济。这里主要居住着苗族、侗族的人民。他们热情、善良、淳朴、勤劳。这里的居民邻里和睦,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
石柳村 |
瓮洞镇石柳村位于天柱县东部,距县城45公里,距镇政府6公里。石柳村东与湖南省芷江县大陇乡毗邻,南与湖南省会同县模滨乡上金子村接壤。西与我镇中柳村相依,北与湖南省芷江县大垅乡交界。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史上有诗为证:“石岩上下分湘黔,柳叶金枝似锦前,村名美字仙人定,人人立志种书田。”还有洪武年间雷公打蒋之美称。 石柳村村寨局部分散,由12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180余户组成,现有人口708人,其中有0党员21人。耕地面积480亩,其中田371亩,土109亩。主要产业以种养殖业为主。全村人均收入1470元。近年来,镇村两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培养支柱产业,建立了柑桔示范点,年产柑桔50余吨,人饮工程普及率达95%,有80%的农户已进行了农网改造。村、组级公路全部修通。 |
聚溪村 |
瓮洞镇聚溪村位于瓮洞镇北部,距集镇12公里,东与本镇关上村相连,西与本镇巨潭村毗邻,南与白市镇明合村交界,北与本镇瓮洞村接壤。辖5个自然村寨,18个村民小组,278户,1298人,有0党员17人,其中女党员2名。全村耕地面积为649亩,其中田285亩,土364亩。是一个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农业村。 聚溪村具有独特天然气候和土壤优势,有种植柑桔的传统,有种植柑桔大户5户,特别是洋海的脐橙每年外销310吨,大力开发利用水资源,培育了一批年青的科技养殖人才,为全村的小康建设和平安建设起了带头作用,人均年收入高达3640元。电话普及率达80%,-接收达95%,全村实现了“三通”,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聚溪村社保会、计生协会、妇代会、护寨队健全,消防设施配备齐全,还专门成立义务-,经常演练,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
皮冲村 |
皮冲村位于天柱县瓮洞镇的东北部,距原大段乡集镇约3公里,与湖南省芷江县板山乡苗田村相邻,全村共11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365户,1295人。耕地面积935亩,其中田585亩,土25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达0.67亩,全村共有党员12人,其中女党员2人。 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皮冲村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农民实现了增收,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民在家饲养家禽和农民工外出务工。几年来,村里在农业上狠抓科学种田,积极发展种养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使全村年人均收入达1300元,95%的村民已解决了温饱,生活将不断得到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几年来在上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修建了村级公路,现正积极寻求通寨公路建设。村民用电难的问题已得到了农网改造;99%的村民家中都能收看到电视节目,90%的自然寨至少安装上了一台程控电话,70%的人蓄饮水的到基本改善;20%的农户家里实现了改厕、改圈,村容村貌与以前有较大改观。 社会治安情况:近几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对村民的法制宣传和教育,使全村人民的法律意识有很大成都上的提高,从而出现了村内安定、和谐,社会治安良好。 |
新化村 |
新化村地处瓮洞镇北部,是两省、两县交界之地,距离镇人民政府十七公里,离天芷公路4公里。东与大段村相连,南与岑干村接壤,西与湖南的板山交界,北与皮冲村遥遥相对。全村由六个自然寨组成,有十四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2户,总人口960人,劳动力600人;第一产业劳动力数450人,第二产业劳动力数200人,第三产业劳动力数100人,常年外出劳动力数300人。 全村现有0党员20人,其中女党员4名,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94.1亩,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2010年村委换届后,新一届村委领导班子牢固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的意识,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现有村小学1所,为新化村适龄儿童的入学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我们依托区位优势,扩宽了通村公路,大力发展经济,有油茶、烤烟、养羊等项目,增加村民收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化村将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格局,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新化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乡村。 |
关上村 |
关上村坐落在瓮洞镇东部,处清水江下游,距镇人民政府3.5公里。东与同心村相依,西与尖山村相连,北与石柳村隔河相望,是清水江入湘的关口中,素称“黔东第一关”之称,有碑文为证,碑高2.2米、宽1米,厚0.13米,以优质沙石凿成,正面刻“黔东南第一关”五个大字,右刻“民国二十六年春”,左刻“奉化胡为乎题卯”石碑背面划满五公分方格,但无文字,断定是竖碑人出走仓促未及镌会所致。解放后此碑保护完好,“文革”时被打断推到,1984年由县政协提出题案,县政府拨出专款修复重立,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49户,576人,全村耕地面积234亩,其中田154亩,土80亩,人均耕地面积0.4亩,森林履盖率85%,全村有0党员17人,其中女党员2人,预备党员4人。因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种植、养殖只占总收入的40%,传统捕鱼不能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年青力状都外出务工,人均收入达1600元,属一类贫困村。虽然处于两省交界地带,但农户居住集中,村委管理得当,临近都能和睦相处,无边界矛盾纠纷。 |
雷合村 |
雷合村位于瓮洞镇的南部,距离镇人民政府15公里,全村9个村民小组、人口707人、耕地面积410亩、土地面积130亩,蔬菜面积80亩。 雷合村共有党员15名,其中女党员一名,村支部党建工作注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雷合村每年至少发展新党员两名,重点培养有文化、懂农业技术、有带领村民致富能力的年轻人。不断优化和壮大的党员队伍,更好的帮助村民利用远程教育等高科技手段科学致富。 “千里行船靠舵手”,近年来,雷合村的村民在以村支书杨长天为首“一心为民”的村支部领导班子带领下,各项工作蓬勃开展,致富路也越走越宽。 雷合村综合治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支部组织治安巡逻队,定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预防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近五年来,雷合村范围内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2010年在政党委,各个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把雷合村的自然寨的小变道都修上了水泥硬化路,做到了群众进屋不带泥,这是雷合村老百姓的一件大好喜事。 |
瓮瓦村 |
瓮瓦村坐落于天柱县瓮洞镇西北部,属瓮洞镇的一个行政大村。交通便利,东可直达湖南怀化;西南方向直通天柱县城,位于两省交界,是物资中转站之一。瓮瓦村有七个自然寨,十七个村民小组,367户,1648人。其中农业人口1608人,非农业人口40人。瓮瓦村行政面积6824亩,耕地面积480亩。 |
岑干村 |
岑干村位于瓮洞镇的西北部,是瓮洞镇最边远的村寨之一,与湖南省的新晃县交界,全村行政区面积为18平方公里,全村均为侗族是我镇唯一讲少数民族语言的村寨。深山之中的岑干村山大人稀,全村12个村民小组,180户,总人口802人,其中劳力417人,约42.5%外出务工。耕地面积385亩,全镇烤烟产业重点村,交通不畅。全村党员14人,其中妇女党员1人,35岁以下党员2人。 村两委班子在村支部书记杨裕良的带领下制定了村干部任期目标任务,认真贯彻与党委、政府签定的目标责任书。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村两委及干部推行承诺制,接受党员群众监督,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党的基层基础更加牢靠,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
黄巡村 |
黄巡村位于瓮洞镇的西北部,距镇集市有8公里,东与大段村相连,南与瓮洞村毗邻,西与阳合村交界,北与聚溪村接壤。全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寨,有287户,989人,共有党员16人,入党积极分子3名,民兵连长1名,调解主任1名,治保主任1名,妇女主任1名,义务-员6名。耕地面积711亩,其中田480亩,土200亩,人均耕地面积0.69亩,森林覆盖面积5444亩,森林覆盖率达92%,人均粮食达3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600元左右,黄巡村是全镇的二类贫困村。 发展状况:2007年来解决了5个组、6个自然寨的人蓄饮水工程,全村989人的照明用电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养殖专业户1户,养猪场1个,建立了移动、电线基站各一座,修建通组公路4公里。扩展新办水厂1个。黄巡小学教学楼和村寨道路硬化项目已申报实施。 |
上柳村 |
天柱县瓮洞镇上柳村位于瓮洞镇东北部8.5公里。东临湖南大垅乡,南抵本镇中柳村,西临湖南板山乡,北临湖南碧涌镇。全村共有十五个村民组,以苗、侗民族为主,总有210户共计1361人,共有党员22名。全村有耕地面积758亩,其中水田586亩,土172亩。 |
梭坪村 |
梭坪村位于瓮洞镇西南面,距集镇3公里,东与本县白市镇白岭村毗邻,西与本镇阳合村克寨紧贴。梭坪村人居分散,辖15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总人口1500多人,土地总面积806.2公顷。 近年来,梭坪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系和支持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踏着“建设瓮洞新集镇”的响亮发展口号,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
巨潭村 |
瓮洞镇巨潭村位于瓮洞镇南部,坐落在清水江沿岸,距离集镇有3公里,距离天柱县城42公里,东与江东乡毗邻,南与白市镇的坡头村、白岭村接壤,西与村镇梭坪村相依,北与同心村相连。因河边有六尺滩头有一石坛,因此而得巨潭之名。 巨潭村共有4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145户,627人,有党员16人,其中女党员2名。耕地面积共395亩,其中田293亩,土102亩。有原生态杂木林,森林覆盖率70%。建立楠竹示范基地30亩,油茶改良示范占40亩。因环境优美,黔东南州电视台和县电视台曾多次到此采风。 因沿江居住,田土较少,且大多是干旱、贫瘠之地,农业种植只能解决人们温饱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们转变思想,根据实际就地取材,用楠竹编织成工艺品、用石头加工打磨奇石,以增加农民收入。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快,严重制约巨潭村的经济发展,全村人均收入只有1420元。近年国家加大扶贫开发力,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进行了农网改造,修建了人饮工程,解决了通寨公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线电话普及率达46%。 |
克寨村 |
克寨村地处瓮洞镇西部,是到集镇的必经之路,距离天柱县城33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东与本镇梭坪村相邻,南与蓝田镇澜桥村接壤,西与蓝田镇三联村相依,北与本镇岑板村交界。 克寨村有17个村民小组,1430人,336户,分布在12个自然寨居住。有0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2名。总耕地面积990亩,其中田310亩,土100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45亩,人均收达达1562元。全村的用电率达100%,解决了65%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有程控电话86部,无线电话312部,农技普及率达85%。因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领导有方,社会治安良好,村民相处和睦 |
阳合村 |
一、地理位置 阳合村位于瓮洞镇西部,距镇集市有6公里,东与梭坪村毗邻,南和克寨村接壤,西与岑板村相连,北与黄巡交界。 二、村党支部情况 村党支部共有14名党员,女党员1名。后备干部9名,民兵连长1名,调解主任1名,治保主任1名,妇女主任1名,计生协会会长1名,纪检员1名。近几年党总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村两委自我加压,增强两委的凝聚力和组织纪律性,实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活动,增强了两委与广大村民之间的亲和力,为村委会开展工作筑牢了干群融 三、村庄情况:(村庄户数、组数、人口等情况) 全村现有14个村民小组,辖4个自然寨,有327户,总人口898人。耕地面积505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人均粮食达3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100元左右。自2001年以来,人口总数基本保持稳定。村里的老年人较多,呈老龄化趋势。人口男女比例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村里绝大部分适龄学生能及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但村民78%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四、产业结构: 阳合村是瓮洞镇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但近几年来,阳合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美好的“天时地利”优势,以“一带十,十带百”的带动模范为榜样,以大力发展种植西瓜为产业,以西瓜种植户逐年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西瓜“金币”一年更比一年好为目的,以提升村民种植技术为保障,大力发展西瓜种植产业。 2008至2010年间,阳合村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900元增长到2010年的1100元。 五、村庄文化: 阳合村由苗,侗两个民族组成,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三分之二,侗族占三分之一,主要姓氏有吴姓、蒲姓、粟姓。。 六、房屋现状 阳合村农户房屋布局分散,从整体住宅状况来看,沿道路两侧住宅较好,村庄内部的较差。村内房屋均为木质盖瓦楼房,抗自然灾害能力弱,耐火性差。村民住房占地面积60-80平方米的占91%,住房面积80平方米以上的占9%。70%以上的村民住宅的厕所都是在房屋外搭建一个1—2平方米的木质旱厕,使用不是很方便。 七、公共设施 村内教育设施,卫生设施缺乏。村里无小学,村里的孩子们每天都要走6公里的路到镇上读书,来回就12公里,很不方便,无村卫生所;商业服务设施方面,小卖部有1家,基本能满足村民需要。村内群众娱乐活动场地小,无文化体育娱乐设施,急需要建设小学、卫生所、篮球场和文化体育娱乐设施。 八、绿化环境 绿化:主要是农田、,虽然绿化率达95%,但缺少观赏性花木。村内总体自然环境较好,青山绿水,空气新鲜,非常适宜居住、休闲和度假。 九、村民收入与生活情况 阳合村是贫困村之一,村民们不甘罗落后,很多年青力壮的人纷纷外出务工,开阔视野,加上近几年,上级下来的各种惠民政策,以及村两委的带头作用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阳合村经济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 |
同心村 |
同心村民委员会位于天柱县瓮洞镇东部,东与湖南省漠滨乡金子村毗邻,南与本县江东乡民和村相依,西与本镇巨潭村接壤,北傍清水江,距瓮洞镇政府驻地8公里,目前对外交流以水上交通为主。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48户536人(其中农业人口534人),以苗族人口为主(占99%),全村有0党员16人,其中女党员3名,外出务工党员5人。全村辖总面积4.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348亩,耕地面积309亩(其中:水田223亩、土86亩),其它土地54亩,人均拥有田面积0.42亩。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苕等为主,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养殖业、楠竹栽种、外出务工等。 通过几年的努力,村级党组织及村民自治组织、团支部,民兵连、妇代会,调解会、治保会、义务-等各种机构组织健全,活动开展正常,社会治安基本稳定,各类组织日益健全,功能不断拓展和完善。在村两委的组织下,村民积极参与,以村级事务“一事一议”为平台,全村各项事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变:已建成村两委办公用房、村级卫生室,重建了村级小学,建立了村农家书屋;各自然寨均已通公路,进寨入户均为水泥硬化路,全村均已饮用自来水、并建了消防池及消防设施,全村农户均已进行了电网改造;2010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 |
尖山村 |
尖山村位于瓮洞镇东部,东与关上村相连,西与巨潭村毗邻,南与江东乡明合村交界,北与瓮洞村接壤。尖山村由6个自然寨组成,有9个村民组,230,1020人,全部是苗族,农业人口,有0党员26人。耕地面积320.3亩,其中田243.8亩,土76.5亩,森林覆盖率25%,主要土特产有桐油等。交通十分便利,9个村民小组都公路。 |
大段村 |
大段村位于瓮洞镇北部,距瓮洞镇集镇12公里,东与皮冲村相连,南与黄巡村相依,西与瓮瓦村毗邻,北与新化村接壤,天芷公路贯穿而过。全村4个自然寨,辖8个村民小组,204户,804人,有0党员11人。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8亩,其中田368亩,土300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森林覆盖率达30%。主要经济来源是靠传统农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苕为主,劳动力外出务工为辅,大力发展养殖业,年人均收入2910元。 近些年,通过村两委积极努力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农户用电率达100%;修通了粘禾、斗寨的通组公路,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和沼汽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法制意识增强,社会治安良好。 |
岑板村 |
岑板村坐落在瓮洞镇西北部,东与阳合村交界,西与聚溪村相邻,南与梭坪村、克寨村交界,北与黄巡村、大段村交界,距镇人民政府8公里。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289户,1115人,全镇耕地面积900多亩,其中田650多亩,土290亩,人均耕地面积0.2亩,森林履盖率70%,全村有0党员7,预备党员2人。 因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种植、养殖只占总收入的30%,由于不能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年青力壮都外出务工,人均收入达1000多元,属一类贫困村。虽然村民小组较为分散,但由于村委管理得当,临近都能和睦相处,无边界矛盾纠纷。 |
瓮洞村 |
瓮洞村位于瓮洞集镇中心所在地的清水江畔,东临尖山、关上,南接梭坪、阳合,西与黄巡、瓮瓦接壤,北与中柳、皮冲相连;总面积184481.7平方米,辖21个村民小组,共624户,2058人,山林面积12288亩,田843.5亩、土250亩。全村成长蛇爬行之势,坐标南北长15华里,是以苗族为主的民族的民族聚集地,苗族占百分之九十。自古以来,瓮洞村是由湘入黔的重要门户之一,属瓮洞镇第一大村,村委会建在村辖区黄虎冲坳上。 瓮洞村境内自然条件优越,一条清水以一泻千里之势入境湖南,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河谷相间,有一条不小的溪流由大段流入我境内,水中尤其盛产一种叫连鱼的鱼类而久负盛名。这里还盛产大米、玉米、红苕、地瓜、洋芋等等。这里的柑橘、李子也颇有名气,特别是西洋骨脑油茶林也已颇具规模,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有瓮洞村岩洞脚屋背的红桔木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驰名全国;特别是瓮瓦溪桥边的樟树有近千年的历史,我们村各自然寨大多建于依山傍水的半山腰或山脚,大寨有100来户,小寨也有一、二十家,单独户很少。 酒在村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常用于每天辛苦劳作后消除疲劳,人们总是以酒为乐,形成了“无酒不成礼”的习俗,所以家家户户都会自酿米酒,来了客人先请客人上座,还有个“主任不吃客不饮”的说法,红白喜事最有讲究,红事中舅爷不来不开席,姻嫁方面也有“哭嫁和背新娘”的传统,适逢红喜事大家尽情痛饮,尽欢而散;妇女去世,女方娘家人不来不得开席,娘家人不开口不封丧(不准盖棺),另5月5日有划龙船和正月舞龙闹元宵的习俗。 瓮洞村人均年收入1800元左右,近几年来瓮洞村修建了村办楼,村卫生室也在建设之中,村委会门口空地也将在近期动工,瓮洞村各自然寨人饮工程已基本覆盖到各家各户。在党委政府的组织下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农村危房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水电路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取得了新的发展,村民的生活环境逐步得到改善,逐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修建了黄虎冲至楠木冲的公路,修建了阳间平大桥和响洞壕大桥,广大村民终于告别了过去肩挑背驮的日子,迎来了幸福的生活。 |
肖家村 |
瓮洞镇肖家村位于瓮洞镇东部,坐落在清水江下游,距离集镇有15公里,东与湖南会同县漠滨乡交界,南与江东乡五星村交界,西与金子村接壤,北与湖南芷江县大垅乡相邻。 肖家村共有5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152户,668人,有党员16人,其中女党员1名。耕地面积共468亩,其中田308亩,土160亩。有原生态杂木林,森林覆盖率68%。建立楠竹示范基地50亩,油茶改良示范占700亩。因环境优美,黔东南州电视台和县电视台曾多次到此采风。 因沿江居住,田土较少,且大多是干旱、贫瘠之地,农业种植只能解决人们温饱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们转变思想,根据实际,就地取材,用楠竹编织成工艺品,销往外地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严重制约肖家村的经济发展,全村人均收入只有800元。近年国家加大扶贫开发力,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进行了农网改造,修建了人饮工程,解决了通寨公路,2010年,国家出资在肖家村新建村委会、肖家村小学,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普及率达50%。 |
金子村 |
金子村坐落在瓮洞镇东部,处清水江下游,距镇人民政府7.5公里。东与肖家村相依,西与湖南的上金子村相连,北与石柳村隔河相望。 全村共有七个村民小组,183户,746人,耕地面积309亩,其中田181亩,土80亩,人均耕地面积0.42亩,森林履盖率87%,全村有0党员16人,预备党员3人。因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种植、养殖只占总收入的40%,传统捕鱼不能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年青力状都外出务工,人均收入达1600元,属一类贫困村。虽然处于两省交界地带,但农户居住集中。为摆脱贫困局面,村两委正在积极努力把“践行科学发展,村容整洁、村民宽裕、村内和谐稳定”的金子新名片,打造成全镇先进行列。 |
中柳村 |
中柳村位于湘黔交界之地,辖8个自然寨,16个村民小组,408户,1492人,有党员38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女党员8人,耕地面积1050亩,其中660亩,土390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森林覆盖率56.79%。 中柳村经济来源主要靠养殖业、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人均收入达1350元,98%的村民已解决了温饱,生活正向小康发展。已修建了村级公路。30%的自然寨道路硬化。农网改造已全部结束,99%的村民都能看到电视节目,98%的自然寨开通了移动电话,95%的农户人畜饮水基本解决,60%的农户实现了改厕、改圈,村容村貌比以前有较大的改观。近几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村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从而出现了村内安定团结,一般纠纷不出村,社会治安良好的局面。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