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辖乡。1984年从原罗坎公社分出设盐源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132.9平方公里,人口2.7万。有公路通县城。辖盐源、盐溪、温水、干河、付家寨、蓼叶坝、杉树坪、木歪8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烟草为主,特产橘子、木漆、油洞籽。乡镇企业有木制品加工、酿酒、煤矿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7万人 | 132.9平方公里 | 530627206 | 657200 | 0870 | 查看 盐源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乌峰镇 |
镇雄县辖镇。县府驻地,1950年设凤山镇,1954年改城关镇,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区,1962年复设镇,1986年更名乌峰镇,1988年南台区并入。位于县境南部,面积127.5平方公里,人口9.6万。镇(雄)二(龙关)公路、板(桥)煤(灰包)公路、镇(雄)塘(房)公路过境。辖新街、西正街、东正街、白果树、小河、毡帽营、上街、南台、松林湾、陈贝屯、五谷、旧府、高山13个行政村。工业有水泥、制革、建筑、服装、运输、采煤、制砖、副食等。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烟草为主。县城西建有全封闭式集贸市场。. |
泼机镇 |
镇雄县辖镇。1950年设泼机区,1958年设建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设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69.3平方公里,人口6.4万。镇(雄)二(龙关)公路过境。辖泼机、大院子、瓜娃、庙山、李官营、张基屯、鹿角、平天8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水泥生产、页岩砂砖生产、客货运输、采煤、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烟草为主,特产蚕茧、樱桃。. |
黑树镇 |
镇雄县辖镇。1988年从原花鱼洞区分出,建黑树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85.8平方公里,人口2.3万。有公路达县城及贵州省毕节市。辖黑树、碗水、尾嘴、苏木、泥坝5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冶炼硫磺、采煤等。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烟草为主。硫铁矿及无烟煤蕴藏量极为丰富,是镇雄县硫磺主产区。县地方国营硫磺厂在境内,所产硫磺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
母享镇 |
镇雄县辖镇。1950年设享区,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设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98.9平方公里(国营林区占1.01平方公里),人口3.9万。有公路达县城及贵州省毕节市。辖母享、湾沟、三合、后槽、阳光、穿洞、串九、堰沟8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采煤、运输、建筑、发电、冶练硫磺、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烟草为主,特产优质糯米。. |
大湾镇 |
镇雄县辖镇。1950年设大湾区,1958年建公社,1961年复设区,1970年复设公社,1984年又设区,1988年设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109.69平方公里,人口4.2万。公路可通县城。辖大湾、土里、雨萨、妥泥、罗甸、石田、玉田、龙塘8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采煤、发电、炼硫、制茶、电石生产等。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豆类、烟草为主。. |
以勒镇 |
镇雄县辖镇。1984年设以勒区,1988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125.5平方公里,人口3.9万。塘(房)坡(头)公路南北向过境。辖以勒、毛坝、以堡、木城、火草、庙埂、大山7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采煤、冶炼硫磺、烧制砖瓦等。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薯类、烟草为主,是县中药材发展基地。有文笔水库。. |
赤水源镇 |
赤水源镇地处昭通市镇雄县城西北面,距镇雄县城 10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东面邻果珠乡,西面邻五德镇,北面邻芒部镇。 赤水源镇辖板桥等10个行政村。现有农户13805户,共57521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5 赤水源镇3836人,劳动力26754人。赤水源镇国土面积178.6平方公里,海拔1520米,年平均气温11.3℃,适合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全镇耕地面积46753.77亩,林地57988亩,人均耕地0.827亩,共有经济林果地0亩。全镇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劳务输出收入为主,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674.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3.73元。赤水源镇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今后赤水源镇的发展重点主要是:引进外资和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如:养殖业方面发展猪13842头),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500元。 - 基层组织 全镇建有党总支13个,下设2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38人,其中男性718人、女姓120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720人,60岁以上的198人。 全镇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348人。 - 基础建设 赤水源镇目前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镇共有10565户通自来水(或全部农户 赤水源镇均通自来水),3240户还在饮用井水,0户还在饮水困难;12751户通电,1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267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20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3234户。 - 农村经济 2006年整个村委会农村经济总收入8674.8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608.5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 赤水源镇收入的41.6%;畜牧业收入2625.7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0.3%;渔业收入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0%;林业收入296.4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4%。外出劳务收入1148.19万元。农村人均总收入1294.25元,人均纯收入903.73元。全镇的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居住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赤水源镇全镇现在已有4927 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3982户,还有1129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2006年底整个村委会共拥有汽车296辆;拖拉机119辆,摩托车412辆。 - 特色产业 赤水源镇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第一、二产业,主要销售于县内(无完善的销售渠道 赤水源镇)。2006年种植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608.5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1.6%。全镇目前正在发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今后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 - 赤水源山珍 “赤水源山珍”是镇雄县叶茂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品牌,云南省著名商标,包括“赤水源山珍”牌蕨菜、“赤水源山珍”牌竹笋、“赤水源山珍”牌刺龙芽、“赤水源山珍”牌香椿等地方特色产品。 产品特点 产品特点 1、“赤水源山珍”牌蕨菜:精选赤水源森林中的无污染蕨菜,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保持了纯天然营养,口感鲜嫩香脆,老少皆宜。 2、“赤水源山珍”牌竹笋:选用赤水源森林中的珍稀罗汉笋,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富含多种维生素、粗纤维,具有鲜、香、脆、嫩的特种风味。 3、“赤水源山珍”牌刺龙芽:选用赤水源森林中的珍稀刺龙芽,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富含多种维生素、粗纤维,具有鲜、香、脆、嫩的特种风味。 4、“赤水源山珍”牌香椿芽:选用赤水源森林中的香椿,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富含多种维生素、粗纤维,具有鲜、香、脆、嫩的特种风味。 |
芒部镇 |
镇雄县辖镇。1950年设芒部区,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设镇。位于县境中部,红石桥水库之北,距县城20公里。面积142.52平方公里,人口3.7万。猫(山)谢(家坳)公路南北向过境。辖芒部、新地方、元孔、茶园、三滴水、口袋沟、庙河、松林、关口9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农机修理、建筑、发电、采煤等。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烟草为主。特产五加皮(中药)。南部有红石桥水库(属县水电局)。. |
雨河镇 |
镇雄县辖镇。1950年设雨河乡(属芒部区),1953年改区,1958年建公社,1961年复改区,1970年复改公社,1984年复称区,1988年设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135.3平方公里(茶场占4.98平方公里,国有林区占0.09平方公里),人口3.5万。猫(山)谢(家坳)公路过境。辖雨河、小洛、官庄、大坪、新河、龙井、乐利、瓜雄、黄坪、茶坝10个行政村(均通公路)。乡镇企业有采煤、农机修理、酿酒、制茶等,雨河竹根酒色清味醇。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烟草为主。. |
罗坎镇 |
镇雄县辖镇。1950年设罗坎区,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复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设镇。位于县境西北,距县城37公里。面积126.6平方公里,国营林区占5.07平方公里,人口3.3万。火(石坳)花(鱼洞)公路过境。辖罗坎、纸槽、风翥、落尾坝、麻地、花园、桐坪、茶蔚、粉壁9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发电、采煤、制茶等。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甘薯、烟草为主,特产橘子。. |
牛场镇 |
镇雄县辖镇。1950年为却佐镇(属五德区),1953年设牛场区,1958年建公社,1961年复改区,1970年复改公社,1984年又改区,1988年设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160.4平方公里,人口3.4万。猫(山)谢(家坳)公路过境。辖牛场、长河、田坝、沙沟、大寨、石笋、和平、诸宗、向乐9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采煤、发电、运输、粮油加工、电石生产等。农业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烟草种植为主。. |
五德镇 |
镇雄县辖镇。1950年设五德区,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改公社,1984年又改区,1988年设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154.5平方公里,人口4.5万。猫(猫山)谢(家坳)公路过境。辖五德、阳坪、新寨、大水沟、杉林、大营、鹿角坡、新田、比旧、庙坪10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采煤、发电、铁农具生产、电石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蔬菜、烟草为主,特产蚕茧。县直属的五德电站、大水沟电站皆在境内。. |
坡头镇 |
镇雄县辖乡。1950年为母享区所辖之带蜀乡,1953年设倮着区(又称茶木区),1956年治所由今茶木乡茶木村迁驻坡头遂更名为坡头区,1958年建坡头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又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设坡头彝族苗族白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6公里。面积70.3平方公里,人口2.4万。有塘(房)坡(头)公路达县城。辖坡头、簸笠、营上、德隆、毫都5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薯类、烟草为主。乡镇企业有冶炼硫磺、采煤等。. |
以古镇 |
镇雄县辖乡。1988年从原坪上区分出新设以古彝族苗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106.8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有公路通县城及贵州省赫章县财神镇。辖以古、黑塘、老官房、岩洞脚、比道角5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豆类、马铃薯、荞子、烟草为主,特产木漆、天麻、香菌。. |
场坝镇 |
镇雄县辖乡。1988年设场坝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8.5公里。面积145.4平方公里,人口3.4万。公路以牛场坝为中心,东至县城,西通安尔乡。辖场坝、安家坝、锅厂、摩多、麻园、麻塘、巴溜7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烟草为主,特产木漆、天麻、核桃。乡镇企业有采煤、粮食加工、小商店等。麻塘瓜竹沟是民国时期滇军名将安恩溥故里(安恩溥在台儿庄战役抗日时战功卓著,对和平解放云南起过重要作用)。. |
塘房镇 |
镇雄县辖乡。1953年设凉水区,1956年治所从今林口乡行政村内凉水井迁塘房沟边更名为塘房区,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又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设乡。位于县境中部偏南,距县城9.7公里。面积90.2平方公里,人口4万。镇(雄)塘(房)、塘(房)坡(头)公路过境。辖塘房、小擢魁、大擢魁、顶拉、白鸟、杉树林、芒部山7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烟草为主,特产木漆、蚕茧、核桃。乡镇企业有采煤、造纸、铝制品生产等。. |
中屯乡 |
镇雄县辖乡。1984年从原泼机区分出设中屯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5.1万。板(桥)煤(灰包)公路过境。辖中屯、半坝、柳林、齐心、郭家河、头屯、青山7个行政村。农业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烟草种植为主,特产蚕茧、木漆、茶叶、樱桃、石榴。乡镇企业有采煤、发电、制茶、建筑等。平坝竹鸡山是民国时期知名人士张邦翰故里(张是同盟会员,曾任-中监察委员)。. |
鱼洞乡 |
镇雄县辖乡。1984年从原母享区分出设花鱼洞区,1988年设鱼洞乡。位于县境东南部,笋子老林高山之北,距县城27.5公里。面积58.6平方公里,人口1.6万。有公路通县城。辖花鱼洞、青枫、瓜鸟、银厂沟4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烟草为主,特产木漆、棕片、核桃、板栗。. |
花朗乡 |
镇雄县辖乡。1988年从原大湾区分出新设花郎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8.5公里。面积109.7平方公里,人口1.9万。有公路通县城。辖花朗、林正、仓上、文阁、法地5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烟草为主,特产木漆、天麻。乡镇企业有采煤、酿酒、粮食加工等业。1936年6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抗日救-第三支队在花朗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并以花朗为活动据点开辟游击区。. |
尖山乡 |
镇雄县辖乡。1988年尖山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9公里。面积82.44平方公里,人口3.1万。有公路通县城。辖尖山、仁厚、长安、田湾、尾坝、布丈6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烟草为主。乡镇企业有发电、采煤、电石生产、小商店等。. |
木卓乡 |
镇雄县辖乡。1988年中从原雨河区分出新设木卓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83.3平方公里,人口2.2万。猫(山)谢(家坳)公路及火(石坳)花(鱼洞)公路过境。辖木卓、墨黑、环山、新桥、茶卓、银屏、六井7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豆类、烟草为主,特产木漆、半夏、天麻、香菌。乡镇企业以办商业为主。. |
盐源乡 |
镇雄县辖乡。1984年从原罗坎公社分出设盐源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132.9平方公里,人口2.7万。有公路通县城。辖盐源、盐溪、温水、干河、付家寨、蓼叶坝、杉树坪、木歪8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烟草为主,特产橘子、木漆、油洞籽。乡镇企业有木制品加工、酿酒、煤矿等。. |
碗厂乡 |
镇雄县辖乡。1988年从原杉树区分出新设碗厂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2公里(直距)。面积152.4平方公里,人口1.7万。公路主线北通杉树乡可至彝良县,南接猫谢公路。辖碗厂、长岩、笋子、官房、庆坝5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豆类、马铃薯、烟草为主,特产木漆、竹笋、天麻。蕴藏铅锌矿,现有私人土法开采。乡镇企业有酿酒、商业服务等,. |
杉树乡 |
镇雄县辖乡。1950设杉树乡,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其间,1974年治所由杉树坝迁至碗厂,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将原杉树区分成杉树、碗厂二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50公里。面积164.0平方公里(国有林区占19平方公里),人口2万。有公路东经碗厂乡达县城,西可至彝良县。辖杉树、凤栖、大保、细水河、海子、瓦桥6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豆类、马铃薯、烟草为主,特产天麻、香菌、竹笋。乡镇企业有采煤、发电、酿酒等。. |
花山乡 |
镇雄县辖乡。1988年从原牛场区分出新设花山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1公里。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2.2万。猫(山)谢(家坳)公路南北过境。辖花山、黄莲、大河、放马坝、大火地、小米地6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马铃薯、玉米、荞麦、芸豆、烟草为主,特产木漆、天麻、竹笋、香菌。乡镇企业有采煤、烧制砖瓦、小商店等。农牧局在境内有种畜场。. |
坪上乡 |
镇雄县辖乡。1984年从原牛场公社分出设坪上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95.9平方公里,人口3.3万。公路以坪上为中心,西通牛场镇接猫谢公路,东经场坝乡可达县城。辖坪上、屯上、老场、大地、河坝、红岩6个行政村。农业以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烟草种植为主,特产木漆、蚕茧。乡镇企业有采煤、农副产品加工等。. |
果珠乡 |
镇雄县辖乡。1984年设果珠区,1988年建果珠彝族乡。位于县境中部偏东,距县城23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2.9万。公路以酒房为中心,似“丫”字形,东通大湾,西往尖山,南至塘坡公路。辖果珠、云岭、鱼洞、高坡、拉埃5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豆类、烟草为主,特产木漆、蚕茧。乡镇企业有采煤、采硫精砂矿、小商店等。. |
林口乡 |
镇雄县辖乡。1988年新设林口彝族苗族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6.5公里。面积131.23平方公里,人口3.9万。塘(房)坡(头)公路过境。辖林口、熊贝、木黑、硝林、干秋、凉水、风岩、娃飞、菜子沟9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荞麦、烟草为主,特产木漆、天麻、蕨菜。乡镇企业有采煤、采石、烧石灰、烧制砖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