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腾村位于石洞镇九龙山坡脚,距离镇行政中心5公里,海拔485米,东经109°03′43″,北纬26°48′48″,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7.7亩,其中田202.7亩,土96亩,森林覆盖率47%,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主种水稻、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人均年纯收入逐年提高。下腾村四面青山形成一条绿带,清水江支流上游河水环绕,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东与高酿镇坪灶村毗邻,南与汉寨村毗邻,西与步甲村毗邻,北与红星村毗邻,辖7个村民组,110户,总人口435人,其中男225人,女210人,成立一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20人,现有“十星级”文明户33户,2001年被确定为石洞镇“示范村”,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现有在省内外国家机关工作干部职工86人(含退休干部)。
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下腾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严格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原则,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下腾村党支部曾多次获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其中1999年荣获黔东南州授予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红旗村”党支部、2008年黔东南州“五好基层党组织”,0天柱县委授予的2000年“五个好”党支部、200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红旗村”党支部、2005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五好”党支部及镇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
二是迎着国家加大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下,为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村级基础设施已实现五通:通电、通公路、通安全饮用水、通闭路电视、通通讯。现已基本完成村组道路硬化,具有民族特色的风雨桥于2010年竣工;2010年新建河道堤坝两座,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和为有意愿的养鱼户提供了养殖场所;2010年村寨中心新建的下腾村文化广场为全村文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增添了村寨文化生活气息。
三是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果园,积极引进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有村办联户大板栗地一块,面积180亩,中小果场12个,年农作物粮食产量14万斤,经济收入50万元(含外出务工收入),现计划用几年时间来充分合理开掘剩余土地资源,用于与民企签约的方式投资种植大种油茶150亩,从而直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是农村消防意识提高,卫生环境清洁,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大力宣传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涉农政策等知识,切实增强了村民的法制意识,连续多年无治安、刑事、群体性案件,全村呈现出一片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27106 | 556600 | -- | 查看 下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高屯村 |
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146户546人,有耕地面积489.8亩,其中田面积376.5亩,土面积113.5亩,人均占有耕地0.92亩。森林覆盖率达25%,公路已通,电视覆盖率达3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20%. 高屯村有劳动力348人,其中男劳动力190人,女劳动力158人。全村外出务工总人数222人。现有党员15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红星村 |
一、地理位置 红星村位于石洞镇东北部,距县城3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周边与本镇地笋、步甲、红坪、金风四个村相邻,万圆6.17平万公里。系贵州省100个恃困乡镇之一的,被誉为"天柱西藏"一一石洞镇的一个二类贫困村。 二、自然条件与气候环境 红星村地处九龙山与九十九岭坡之间,平均海拔660米,四面皆山,偶有涧坝,一条小溪蜿蜒穿村流出。年最低气温—6.3℃,最高气温32℃,日均气温14.8℃,无霜期286天,年积温5308.5℃,年降雨量1498mm,属温和湿润型一年两熟农业气候区。 三、土地及人口资源 全村占地总面积6.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90亩,林地483.3公顷。所辖23个村民组,290户,人口1230人,99.9%为侗族,沿溪分散居住花5个自然寨。全村劳动力450人,外出务工389人。纳入家低保人口376人。现有党员33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1名。 四、农业特点 1、制约因素:土地利用单一,自然资源贫乏,产业结构失调;陡坡多,耕地少,土地开发利用潜力不大;受传统农业思熄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规模小。 2、产业特点: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大力推广以油茶、烤烟为主的种植业;以生态肉兔养殖为主的养殖业,近两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全村进行了人畜饮水改造,98%群众用上了自来水; 2、全村21个村民组都通电并都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 3、除20组以外,其他各村民组均已通公路; 4、96%群众部用上了-; 5、92%以上农户安装有程控电话,且40%以上群众用上了手机。 6、村级活动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得到建设; 7、己对全村60%以上的村民组人行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 六、经济状况 历来,红星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来源。劳务输出为大多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约为1600元。 |
高敏村 |
高敏村位于石洞镇西北方,全村277户,1162人,田面积684.94亩,土117.8亩。所辖19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于11个自然寨。东与黄桥村接壤,南与大坪接壤,西以八卦河为界,北与剑河县南明镇孟优村接壤。高敏村为天柱,剑河两县交界处。高敏村山水秀丽,自然生态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主要产业有:杉木、松树、生漆、大板栗、西瓜、杨梅等。个体运输户有3户,外出务工人员460人,户均外出务工2人。 全村0党员14人,村后备干部6名。村级班子健全,团结有力社会秩序安静,人民生活有很大提高,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已修通了4条通组公路,目前,已申请到项目(黄桥至圭雅片区水泥路正在实施中),高敏村已基本实现通电通路通水,人均收入780元,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
坪地村 |
坪地村位于石洞镇的西南角,距镇政府10公里,离县城45公里,海拔804.5米,辖区14个村民小组,202户,806人,劳力有没有456人,70%的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坪地村人分别在两个自然寨居住(即坪地寨和登路寨)。坪地自然寨于1988年遭受特大火灾,如今80%的人家都住上了砖房。现有0党员22名,有耕地面积888.6亩,其中田面积是488.6亩,历来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土豆和红茹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其次有大豆,辣椒等,养殖业主要以养牛养猪及鸡,鸭,鹅等。 坪地村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质基本上是含“钾”量高的灰沙黄色土壤,紫色土壤是种植烤烟的一块宝地,加上人民勤劳,近三十年来,都被县,镇政府列为烤烟村,并获得“烤烟生产先进村”等荣誉称号。闻名全省的全国最高的六十丈洞瀑布,位于坪地村登路自然寨屋背坡脚下,距坪地村1.5公里,目前由政府招商引资,已投资千万元以上,正在开发建设中,六十丈洞瀑布旅游业将会给石洞镇和坪地村带来美好的前锦。古文化:有雄壮的文笔塔,离村委会所在地500米,边周长16米,文革时期遭到毁坏。现在民众迫切要求恢复修建文笔塔。 坪地村已实现了“三通”建有村“两委”办公楼,计划生育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民众遵纪守法,勤劳致富,邻里和睦相处,人民安居乐业。 |
庇佑村 |
庇佑村位于天柱县西南部,距县城58公里,村民居住极为分散。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寨,共有280户1216人。全村耕地面积528.7亩,其中农田占402.5亩,基本现耕耘农田约有261.6亩,(因有水打砂压和公路占用)人均基本农田面积0.22亩,全村年总产值约为115万元,人均950元,属省级扶贫典型村之一。 庇佑村山高路陡,交通稍不便利,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薄弱。 1、交通方面 在“九五”规划建设中,国家投入20万元修通了庇佑村5公里的通村公路。“十一五”规划国家又投入一笔资金修通庇佑至塘龙的4公里村级公路。个年(即2011年)庇佑村通组公路12公里的公路指标已完成发引高组公路的4公里,其余8公里属于施工中。 2、水利方面 早在“八五”规划之前,庇佑村共修筑3条砼浇筑水渠(即“八岑水渠,吊茶水渠,他团水渠),灌溉面积共97亩。他团水渠因2009年打通庇佑至塘龙公路被废方打砸已破损堵塞目前暂不能用。庇佑水渠是土渠加石渠,全长3.8公里,灌溉面积百余亩,因2006年修通大坪至庇佑公路时占用和塌溃已不见渠影。2005至2009年国家投入资金修建庇佑村人畜饮水自流工程,解决了260户1106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2007至2010年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建成庇佑村级活动室,卫生室和娱乐室及教学楼,基本解决了庇佑村村民读书和看病难题。 我属地理结构原因,影响村民生产和经济建设,目前已修通使用的公路是勉强使用,农田的灌溉水渠的破损,报废对农业生产带来的障碍等诸方面,有待于及时恢复,我庇佑村将积极地向上级申请项目指标,努力配合上级,全心努力参与庇佑村的生产条件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热潮之中。 |
高渺村 |
高渺村位于石洞镇西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5公里,全村4个自然寨,20个村民小组,254户,1060人,总面积5.88平方公里,田面积570.9亩,土面积121.1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7亩。森林覆盖率达54%,全村共有党员23人,高渺村属二类贫困村,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外出务工,养殖为辅,集体经济薄弱人均收入较低,但含有很多丰富、很有价值的茶油、杉木。 在高渺村的正西部,有独巨一峰的“地黄坡”和庇佑村住有石洞之最高的“高受苦”山脉结为一体,整体山脉365天风力极强,是国家今后建设风力发电站最理想的选择之处。清晨站在“地黄坡”上,看那白雾环绕着清水河遥望对面的大好河山真是如泰山观日出之景,在它的身旁还有象巨莽的龙洞和鸭冲瀑布,飞流直下千尺后,会集在清澈见底的圭卦溪直流入八卦河。在无污染的小溪里以前还发现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娃娃鱼,体重还在3公斤以上,在两瀑布之间夹着一坐雄伟壮丽的鸡冠山,两边峭壁无路,只有在脊岭中央才有一条崎岖的山道直通山顶,人们称华山一条道。祟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圭卦山脉原来覆盖着上千年的原始森林,盛产着很多名贵的紫檀和红皮树,在七十年代,人们意识薄弱,加上无人管理,全部被砍劫一空,在自然界上真是痛失一宝,深山里还有珍贵的长猿猴和野猪,金鸡、白面猫‘野山羊,穿山甲等等,现在已经寥寥无几,希望能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着手保护,使这些珍稀动物不至于灭绝。 结合高渺村村情,在我省启动开发旅游大省同时,得到有关部门重视,能够在开发六十丈洞旅游景点为带动。以阶梯形式沿坡上塘美大桥,利用客寨大坝和高渺村大坝连为一体为景点,懒得完好的田养生态鲤鱼、泥鳅,正宗细鱼为特产,在六十丈洞至圭卦到八卦河上游争取开创一条旅游线,沿途增添农家餐饮,茶馆,保护好还存在的生态面貌,让游客能一年四季品尝至人间至味和景美人美情更美的生态景象,以独特的两处瀑布为赏点,沿溪而下创造出游客乐趣无穷的生态乐园,把八卦河到电站大坝河道修好,游客又能从上游坐船沿江而下欣赏“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山峡美景,沿途饱受了人间仙景后,最后回到六十丈洞景点慢慢回味着其中的乐趣,随着高渺村建设设施逐年加强,乡风文明,社会治安良好,如能得到上级各级领导的关照和旅游专家的勘察认可,把高渺村丰富的旅游之源开发出来,就能以高渺村为核心的周围邻村富裕起来,盼望在十二五规划中能得到上级的支持,加上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努力,把高渺村建设成为全镇之秀。 |
空中村 |
空中村位于石洞镇西部,离镇政府4公里,离县城35公里,全村人口494人,137户,9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寨,现有党员13人,外出务工200余人,空中村面积2.13平方公里,田面积为206亩耕地面积100余亩。近年来围绕镇党委的指导下,又通过远程教育网络信息,结合空中村主要经济结构,有水稻、油茶、烤烟、养殖。 目前就有陆宗碧种烟大户30余亩,纯收入5万元,村书记陆志朗喂母猪2头,肥猪出栏3头,按当年市场价格收入2万余元,组长袁毓全喂母猪3头收入3万元,肥猪喂2头,收入5千元,辣子种3亩,收入3.6千,村主任党员陆志强种田13亩1.7万斤,按当年价格收入1.7万元,母猪1头收入1万元。组长陆志略种田16亩,收入2万能斤,收入2万元,喂牛4头收入1.6万元,民兵连长袁俊荣种田14亩,收入1.8万斤,收入1.8万元,肥猪3头,收入8千元,主要政府指导,支部带头查看信息,相信科学,发展经济,才走向富裕。 |
屯雷村 |
屯雷行政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总面积为7.6平方公里,地理结构为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0%,主要树种多为杉木、油茶、桐油及各种果树和阔叶乔木,海拔为768米,年均气温为16摄氏度左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辣椒、马铃薯和油菜等作物。 全村共有294户,总人口1300人,辖15个村民组,一个村支部,一个村委会,村支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总人数28人(包括组长),一栋村级活动室,一栋村级卫生室,一栋村校综合楼,村级固定资产约20万元,一间远程教育播放室,一间便民利民服务站,一支义务-,一支业余文艺队,一支腰鼓队。现有基层党员24人,女党员2人,其中在近4年内发展年轻党员7人。通过远教学用转化,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创业带富”的先进事迹不断涌现,12名年轻党员先后成为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在种养殖业方面树立了先锋模范作用,现有专业养猪7户,专业养羊1户,专业养鱼2户,专养竹鼠1户,专业烟农2户,专业种植西瓜、辣椒1户,专业种植磨芋1户,专业种植生姜、大蒜1户,从事汽车运输10人,开办粮油加工厂2户,开办副食品加工厂2户,开办小型电子厂1户,专业基础施工队1支(14人),大牲畜市场经纪人3名,农副产品和土特产经纪人6名,劳务输出年均400人左右,村级卫生员1名,在2010年村支书开始从仁怀引种红高梁、太子参等药材试种获得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促时农民增收致富。 |
汉寨村 |
汉寨村位于石洞镇的东部,距县城32公里,距镇1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468户1940人,三个自然寨(计同、下马、汉寨),为石洞镇第二大村,居住较集中。有耕地面积1624亩,其中田面积1395.5亩,土面积228.5亩,人均占有耕地0.82亩。森林覆盖率达30%,高石公路穿村而过,通组公路达60%,电视覆盖率达3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20%,创建精神文明户达85户,人均纯收入1092元。 汉寨村有劳动力703人,其中男劳动力413人,女劳动力290人。2003年全村外出务工总人数578人。现有党员51人,预备党员1人,后备干部10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皮厦村 |
一、村情概况:皮厦村距石洞1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4个分散自然寨,田面积687亩,土93亩,人口1300人,党员32个,村民们团结,勤劳致富,可以说是文明村寨,在领导的关怀下,在皮厦村办水稻高产示范点,使皮厦村连年增收。 二、村两委班子简介:支书张先焯,0党员,初中毕业,被镇党委评为优秀0员,获得农业技术员职称,沼气池建设中级职称建筑工匠职称。村主任龙先煜,0党员,勤劳致富,文书黄再锦初中毕业,0党员,获得建筑工匠职称。 三、党建工作:皮厦村成立学习目标制度,一个季度学习一次,主要学习党章,国家政策,科技知识,达到党员受教育农民得好处。 四、远程教育情况:由于皮厦村远程教育设备已坏,不能使用,带来多方不便,望政府给予恢复,我们将做好教学计划,从而学到多门技术。 五、村务公开:认真做好村务工作,会上通过,文书记帐,群众查帐,各项低保对象实行会上决议通过,做到公平公正。 六、便民服务:在村委会办公室为群众工作,群众有问题和困难及时处理。 七、抓好致富能手,以一带一,一帮十促进发展,一点红不算红,一片红才是红。 八、皮厦村建好卫生室,做到诚信于民,实行全日制上班,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九、皮厦村风景秀丽,有着一条河水从寨中穿过,在村寨的东边祖先建起一座名胜古迹为“儗秀诗”,到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幅山地风景独秀,形如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之所以号称凤凰山,一条河水从寺坡脚流过,寺对面有一步石拱桥,学员数百根的风景树,寺的周围是产粮大坝,之所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当独特,是观光的好地方,由于本寺于一九四四年被民国官府毁坏,直到一九八四年皮厦村户老为恢复名胜古迹动员村民投资投劳恢复重建,建起一栋四扇三间,厨房一栋,以供游客参仰,每年接待参仰香客六千多人,由于资金欠缺,尚未完全修好,如能得资金支助,我们村民会尽力修好,将迎来更多的参仰游客前来观光。 十、皮厦村气候好,阳光好,出产优质大米和无公害自然生长出的茶油。 |
石洞村 |
石洞村位于石洞镇的中部,东与汉寨村相连,西北与屯雷村接壤,南邻皮厦村,东南与高屯村相交,面积2.33平方公里。全村划分为7个村民小组,有198户,755人。全村耕地面积785.6亩,其中田面积518.3亩,土面积267.3亩,人均耕地面积0.99亩。森林覆盖率为42.3%。高石公路穿村而过,通组公路达60%,电视覆盖率达3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20%,创建精神文明户达53户,人均纯收入1092元。 全村有劳动力458人,其中男250人,女208人。外出打工总人数315人,其中男200人,女115人。村有18名0党员。 |
金凤村 |
金凤村座落在石洞镇北部九十九岭坡脚下,海拔高度为1000米,是一个山多地少的贫困山村。距离石洞镇约12公里,金凤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2人,其中男有195人,女有158人,外出务工52人。金凤村田土面积为165亩,其中田为150亩,地为15亩。主要出产玉米、小麦、大豆、红薯、土豆、水稻等。建有漂亮的“风雨桥”一座,村委会一幢‘村村通公路两条(两条可直达县城)。金凤村已引进外资:在金凤村山地周围及九十九岭坡上进行开发,开发的项目为“油茶”基地,开发面积约为4000亩。修建一座“移动信号塔”,使金凤村及周边村寨都能享受到移动信号的覆盖 |
岑卜村 |
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224户938人,有耕地面积982亩,其中田面积569.5亩,土面积412.5亩,人均占有耕地0.9亩。森林覆盖率达37%,公路已通,电视覆盖率达3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10%. 岑卜村有劳动力214人,其中男劳动力113人,女劳动力101人。外出务工总人数120人。现有党员23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盘杠村 |
盘杠村辖4个村民小组82户349人,有耕地面积238.1亩,其中田面积114.5亩,土面积123.6亩,人均占有耕地0.93亩。森林覆盖率达45%,公路已通,电视覆盖率达30%. 盘杠村有劳动力119人,其中男劳动力67人,女劳动力52人。外出务工总人数54人。现有党员11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盘杠村与高屯村、红星村、高敏村、坪地村、庇佑村、高渺村、空中村、屯雷村、汉寨村、皮厦村、石洞村、金凤村、岑卜村、地笋村、柳寨村、高旦村、宰位村、步甲村、屯集村、谢寨村、摆洞村、高坪村、槐寨村、冲敏村、红坪村、黄桥村、大坪村、下腾村、茂老村、客寨村相邻。 |
地笋村 |
地笋村辖10个村民小组237户889人,有耕地面积920.5亩,其中田面积705.8亩,土面积204.7亩,人均占有耕地0.9亩。森林覆盖率达43%,公路已通,电视覆盖率达30%. 地笋村有劳动力610人,其中男劳动力313人,女劳动力297人。外出务工总人数445人。现有党员17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柳寨村 |
全村辖22个村民小组350户1766人,有耕地面积554亩,其中田面积369.3亩,土面积184.7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森林覆盖率达30%,电视覆盖率达2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10%. 柳寨村有劳动力812人,其中男劳动力513人,女劳动力299人。外出务工总人数590人。现有党员26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高旦村 |
高旦村位于石洞镇西部,东与本镇茂老村,南与冲敏村、坪地村,西与高坪村,北与客寨村接壤。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222户,915人。全村有两个自然寨(德达、高旦),全村耕地面积650亩,其中田526亩,土134亩,森林覆盖率达30%。主要产业为水稻,通电达98%,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已通公路,程控电话覆盖率达30%,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今年已成功组织9-10民族节。 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
宰位村 |
宰位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00户397人,有耕地面积355.2亩,其中田面积208.8亩,土面积146.4亩,人均占有耕地0.92亩。森林覆盖率达28%,公路已通,电视覆盖率达3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15%. 宰位村有劳动力200人,其中男劳动力101人,女劳动力99人。外出务工总人数97人。现有党员18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步甲村 |
步甲村是石洞镇的东大门,处于交通喉舌位置,海拨810米,依山傍水,景气宜人。步甲村距县城28公里,距镇4.5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07户,416人。全村土地面积8200亩,其中田355亩,土420亩,人均耕地1.8亩,森林覆盖率达69%。全村0党员8名,村后备干部8名。步甲村主要产业有:柑桔、大板栗、西瓜、杨梅、花生、柿子、金秋梨等果园,养鱼、养鸭、养鸡专业户,年均8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8户运输个体户,4户加工专业户。外出务工人员最多一年为180人,户均外出2人。 步甲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基本实现了“五通”,即通自来水、电、公路、电话、电视。村里无闲人,脱贫致富干得热火朝天。村级班子健全,班子团结有力。社会秩序良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较大成效,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200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20元,人均粮食有430公斤。 存在的不足:是“两无村”,需加强村级阵地建设。 |
屯集村 |
全村辖区6个村民组,居住着108户,461人,耕地面积407亩,其中田360.2亩,土47.6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森林覆盖率45%,村公路未通,电视覆盖率3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20%. 屯集村有劳动力321人,其中男劳力154人,女劳力167人,外出打工人员194人,现有党员23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秩序良好。 |
谢寨村 |
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82户834人,有耕地面积1185亩,其中田面积879.1亩,土面积305.9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森林覆盖率达30%,公路已通,电视覆盖率达3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10%. 谢寨村有劳动力412人,其中男劳动力213人,女劳动力199人。外出务工总人数300人。现有党员12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摆洞村 |
摆洞村是侗族之乡,民风纯朴,好善乐施。现有生产组十一个,二百零三户、八百三十人口,人均稻田0.3亩,经济支撑靠林业。 摆洞村有政府的扶持,已完成人畜饮水工程,消防工程,村组道路全部硬化。村委正在努力建设“平安村寨”工程。综治工作已展开,逐步完善基本设施。 摆洞村委正在构建“新农村建设”意向。针对摆洞村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人情风貌,寻找发展途径。 摆洞村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特别是摆洞电站的建成,库区蓄水尤其壮观。阶梯电站的道道景观,“莲花山”的迷人苍翠,“六十丈洞”的闲情幽居,“岑广坡”五百年历史的青石古道,可看风雨独存、人生沧海。 侗族文化在摆洞村可以展现,纯朴的民风,好客的传承。在83年得到贵阳军分区领导的褒奖,尤其是《“孟姜女”哭长城》,侗歌歌剧的出台,鉴定了摆洞村侗族文化发展的基础。 当前摆洞村需要政府的扶持,建设大河渡口大桥,完善旅游交通,加大农业发展路径。摆洞村现有四家畜牧饲养场。摆洞村需要综合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效能。必须靠政府的扶持发展旅游业,构建旅游村寨。 |
高坪村 |
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302户1370人,有耕地面积968.4亩,其中田面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积727.2亩,土面积241.2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森林覆盖率达30%,公路已通,电视覆盖率达3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10%. 高坪村有劳动力712人,其中男劳动力413人,女劳动力299人。外出务工总人数590人。现有党员15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槐寨村 |
槐寨村位于石洞镇东南部,九龙山之巅,有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有天柱著名西域瀑布群和榉木群,尚存杨家将大门是姜映芳部将龙海宽,伍先举驻扎的地方,辖区30个村民小组567户,2322人,非农业有6人,是我镇的第一大村,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867.4亩,田面积1389亩,土面积479.6亩,全村总产值86.85万斤,其中人均占有耕地是0.8亩,每人平均320公斤,人平均收入700元,现有党员25名,村两委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建设内容:石板路、花街路、寨门、文章阁、槽香馆、天波府、消防水池、民族服装、停车场。 特产作坊:斗蓬、甜梨、黄劳梨、西瓜、烤烟等等。 社会效益可进一步净化民,增强村民的文明,挖掘北部侗族的深层次民族文化,展示北侗人的智慧和古朴的民风,把西域瀑布群建设成休闲娱乐的地方。 |
冲敏村 |
冲敏村位于石洞镇的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里,辖11个自然寨,14个村民小组,347户,1632人,有耕地面积624亩,其中田面积527亩,土面积97亩,人均年粮食不足200公斤,经济收入900元左右。森林覆盖率达85%,安上闭路电视的农户只占26%,程控电话尚未安上,现在只有4户安了无绳电话,使用效果差。 社会治安及消防工作也有一定的成就,近年来,偷、盗现象基本没有发现,乱砍滥伐也没出现。近10年来,火灾也尚未发生。一九九九年至二000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今年冲敏村两委的部份成员已外出打工,17名党员中有8名长期在外打工,所以对冲敏村的工作带来了困难。 |
红坪村 |
红坪村位于石洞镇九龙山脚下,四面青山环绕,气候宜人,景色优美,辖14个村民组,285户人口共988人,0党员35人,全村耕地面积580亩,现全村以发展农业,畜牧业为主,主种水稻、玉米、豆类等农作物。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为支柱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治安稳定,农民增收,人人安居乐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效果明显突出。 按照“五好”党支部的要求,认真,努力开创新局面,使党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给红坪村的发展带来了质与量的飞跃。 红坪村充分发挥“双强双带”的作用,以“一户一技能”创建致富能手,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通过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抓好自身条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全村种植金秋梨110亩,柑桔80亩,板栗10亩,养殖业:全村养猪大户15户,成立了一个养猪协会,会员12名。养金头蝎1户,养羊专业2户,红坪村村民:杨爱东,杨通辽分别被州党委,州政府受以黔东南州劳模的表彰。全村交通运输工具:客车1辆,货车6辆,三轮摩托车6辆,二轮摩托车32辆。 红坪村远程教育器材,设备落后,原有设备放在都岭学校,现都已坏旧,不断使用,请求政府领导给予安排解决为盼。 |
黄桥村 |
黄桥村位于石洞镇西北部,距镇政府8公里。村域东与岑卜村接壤、南与屯雷和大坪村相邻,西与高敏和剑河县的孟优相接、北与盘杠村相接,都黄公路穿境而过。 全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5.40亩,其中田面积857.14亩,土面积568.26亩。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以黄、黑色为主,属中性偏微酸性,土质肥沃。森林覆盖率达75%,林木主要以杉木,马尾松。经济林以桐油,茶油。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辣椒、油菜为主。海拔为750米。气温为16摄氏度左右。 全村有192户,人口945人。17个村民小组,一个村支部,一个村民委,班子成员共有19人,党员12个,一栋村级活动室。村民致富情绪高,劳务输出年均500人左右。2005年至2010年完成烤烟种植面积985亩,种烟农户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完成国土整治520亩,运输业8户,一家小酒坊,一养牛专业户。村民根据黄桥村的地理重要条件和土土壤的优越,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全村造林面积完成了5千亩,其中100亩以上的林场12个。500亩以上的1个,全村17小组通便道。通山公路和便道4条,给种养殖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大坪村 |
大坪村距石洞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海拔800米,全村辖10个自然村民小组,260户,1200人口,有耕地面积1540亩,山多田少,没有产业支助,经济薄弱,居石洞镇二类贫困村。 近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坪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每年都能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指示。 1、党建工作,村支部加强过好党的组织生活,按时学习党的知识,党风,党性,平均每年发展新党员一名以上,现村支部共有党员20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 2、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每年都胜利迎检验收,全部合格,并获得奖励。 3、安全工作,主要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带领群众养猪,羊牛已初步形成示范户。种植烤烟从2005年至2011年一直有十多户种烟,现已走上致富的门户,成为大坪村学习的典型户。 4、农村建设,村两委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开通村级公路大坪至高华自然寨村级公路3公里,实施项目开通大坪到屯雷村级公路4公里,新建沼气室5口,党建扶贫工作建设村委会办公楼一幢,卫生项目建设村卫生一幢。 5、村务公开,大坪村有关帐目,全部通过村两委和村民小组,村民代表民主评议通过,帐目材料由副主任存档,村务公开,随时接受审察,群众监督。 6、大坪村准备开发景点:凉亭风水夫妻杉木皇,岑酿金刚风水树,圭由风岩洞,洞挂瀑布。 7、便民服务,按时值班,代办报送制度,以便民利民服务代办受理程序,按照办事流程提倡优质服务等等。 其它方面,大坪村暂时没有存在和建立,乡土人材,乡村驿站,土特产品有待考察和组织等等,希望大坪村两委和全体村民加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创业精神,努力建设美好家园。现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下腾村 |
下腾村位于石洞镇九龙山坡脚,距离镇行政中心5公里,海拔485米,东经109°03′43″,北纬26°48′48″,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7.7亩,其中田202.7亩,土96亩,森林覆盖率47%,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主种水稻、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人均年纯收入逐年提高。下腾村四面青山形成一条绿带,清水江支流上游河水环绕,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东与高酿镇坪灶村毗邻,南与汉寨村毗邻,西与步甲村毗邻,北与红星村毗邻,辖7个村民组,110户,总人口435人,其中男225人,女210人,成立一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20人,现有“十星级”文明户33户,2001年被确定为石洞镇“示范村”,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现有在省内外国家机关工作干部职工86人(含退休干部)。 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下腾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严格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原则,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下腾村党支部曾多次获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其中1999年荣获黔东南州授予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红旗村”党支部、2008年黔东南州“五好基层党组织”,0天柱县委授予的2000年“五个好”党支部、200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红旗村”党支部、2005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五好”党支部及镇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 二是迎着国家加大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下,为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村级基础设施已实现五通:通电、通公路、通安全饮用水、通闭路电视、通通讯。现已基本完成村组道路硬化,具有民族特色的风雨桥于2010年竣工;2010年新建河道堤坝两座,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和为有意愿的养鱼户提供了养殖场所;2010年村寨中心新建的下腾村文化广场为全村文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增添了村寨文化生活气息。 三是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果园,积极引进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有村办联户大板栗地一块,面积180亩,中小果场12个,年农作物粮食产量14万斤,经济收入50万元(含外出务工收入),现计划用几年时间来充分合理开掘剩余土地资源,用于与民企签约的方式投资种植大种油茶150亩,从而直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是农村消防意识提高,卫生环境清洁,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大力宣传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涉农政策等知识,切实增强了村民的法制意识,连续多年无治安、刑事、群体性案件,全村呈现出一片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
茂老村 |
茂老村座落在石洞镇的东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有6公里,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海拨在850-900米。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寨,全是侗家人,现有0党员10个,176户,797人。劳动力373人,其中男190人,女183人。外出打工人数163人,其中男94人,女69人。 茂老村有耕地面积522.6亩,其中田453.7亩,土68.9亩,另外,山地8500亩,人均耕地0.56亩,森林覆盖率达65%左右。闭路电视达40%,程控电话达25%,通电达90%左右。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今年五月份,茂老村建成了一幢70平方米的村党员活动室,安装了电视和电脑。茂老村有了开会、学习的地方,同时通过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及播放课件,就能随时学到党和政府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又能学到科技知识及科技致富的各种方法。 |
客寨村 |
客寨村位于石洞镇西南部,东与本镇谢寨村,南与茂老村,西与高坪村,北与高渺村接壤。全村有4个自然寨,有8个村民小组,155户,648人。森林覆盖率达40%,曾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主要靠种养殖业,已通电,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闭路电视达30%,联通座机占5%,公路已通部分自然寨,人均粮食达250公斤。 全村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精神文明户创建率达70%。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