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乡位于宝丰县域北部,地处汝(州)宝(丰)、郏(县)一市两县交界处,东邻石桥镇,南接肖旗乡,西跨虎狼爬岭,北临汝河,总面积44.6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3.5万人,34个党支部,890名党员。
赵庄乡属平原农业乡,基础条件优越。汝河、石河、马沟河自西向东川流而过。水、田、路、渠规划合理,境内有引汝灌溉渠系3条,自流灌溉面积5000亩,机井500眼,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盛产优质小麦、水稻、玉米,素有“小江南”之美称。
赵庄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宝丰至汝州、赵庄至石桥、薛店至杨庄三条干线公路交汇于此,平(顶山)洛(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都是水泥路,交通极为便利。通讯网络发达,程控电话装机6000余门,移动电话10000余部。
赵庄文化积淀丰厚,景观众多。魔术文化源远流长。其源于唐宋,繁衍于明清,而盛于当今,是响誉神州的“魔术之乡”。传说在很早以前,这里就有“汝水作带(指北汝河),虎狼为壁(南虎狼爬岭),山清水秀,老幼竞艺”而闻名,现有各类演出团体630个,农民演职人员达2000余人,年收入达6000万元,演出范围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缅甸、越南、新加坡等国家,成功举办了两届河南宝丰赵庄民间魔术节。境内有元代塔里赤墓碑、小黄石桥、晁庄龙山文化遗址、唐代乐天故居遗址、清代丁浩故居遗址、汝江禅寺等文物胜地。
赵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以来,赵庄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4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居民储蓄余额1.52亿元。赵庄乡经济呈现出“四大”特色初步显现、“五大”基地逐步形成的良好局面。“四大”是:农副产品大加工业增长明显;畜牧养殖业茁壮成长;魔术文化经济异军突起;林业生产稳定发展。“五大”基地是:优质商品粮基地;畜牧养殖业基地;魔术文化产品加工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林业基地。先后获得全国平原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河南省命名的“魔术之乡”。
今天的赵庄,得天时,占地利,具人和,勤劳智慧的赵庄人民,在赵庄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定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践“三条主线、七大突破”,全心谋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赵庄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5万人 | 44.63平方公里 | 410421201 | 467000 | 0375 | 查看 赵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铁路街道 |
河南平顶山宝丰县铁路街道 |
城关镇 |
城关镇地处宝丰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辖10个居委会,62个居民组,农业人口1.5万人,耕地面积3920亩。全镇有27个党支部,569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10个,党员246人,镇直党支部-17个,党员323人。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按照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争一流,特色工作树形象”的总体要求,积极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保稳定,抓创新,争一流,促发展,保证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镇基层组织建设、信访稳定、计划生育、非公有制经济、城市创建等各项工作均得到长足发展。 在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05亿元,同比增长16%;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8767万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完成13390万元,同比增长25%;招商引资完成19437万元,同比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5元,同比增长6%;财政收入500万元,同比增长90.8。全镇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和社会各界事业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9月份,被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2004年6月份镇党委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同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信访先进乡镇”、“非公有制经济二十强镇”、“绿化达标庭院”;在全县竞争激励机制目标考核中连续四年荣获“奋进杯”金奖;同时荣获“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奖”、“特色工作奖”、“企业龙头发展奖”;镇计生工作连续8年获得市级先进单位“一类乡镇”的称号。2004年获全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一名。. |
周庄镇 |
周庄镇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城东部,紧邻县城,镇政府距县城仅4公里。南部与平顶山市新华区毗连,距市委、市政府新址仅数里之遥,区域位置优越。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4.6万亩,人口3.4万,辖24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1995年撤乡建镇。先后荣获省“百强文化站”、省“先进文化乡镇”、省“科普先进镇”、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市级“文明村镇”、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一类镇”、市“信访稳定先进乡镇”、市“治安模范乡镇”、市“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十佳单位”、全县“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境内为丘陵平原相间地形,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河流有净肠河、玉带河、万泉河、燕子河等,北干渠红旗渡槽及延伸部分横贯全镇中南部,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 周庄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灰石等储量颇丰,建材、加工、制鞋、木材加工、红薯加工、低压容器等行业发展较快。平煤集团香山矿、平顶山市碳素材料厂、宝丰县洁石建材有限公司、县民营经济示范园区、县重点创建工程洁石花园、生态园设在我镇境内。目前共有私营企业53家专业村8个,大型养猪厂8个,个体工业户1745个。 周庄镇交通便利。境内有省道豫02线、南石线、平临高速、洛界公路通过,漯宝铁路从镇南端穿过,连接焦枝、京广两大铁路干线。2002年,全镇基本实现“村村通”工程。 周庄镇通讯条件十分优越。目前,全镇已开通了2000余门国内、国际直拨程控电话,实现“电话乡镇目标”。镇域境内有移动发射塔3座,联通发射塔2座,有小灵通机站5座。 周庄镇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已初步形成了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大棚及蔬菜种植、林果种植、红薯油料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六大太导产业。食用菌种植已发展到1000万袋,新组建的周庄镇食用菌开发总公司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已使大批木耳远销新疆、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
闹店镇 |
闹店镇位于宝丰县城东12公里,北连郏县,南靠新华区,距平顶山市区仅13公里。南石公路自西向东穿越镇境,平郏公路贯通南北,石香公路纵贯腹地,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宝丰县东部的交通、商贸和文化中心。全镇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9.4公里,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3公顷,辖有24个行政村,3.8万人。 闹店镇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境内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香山大普门禅寺,香山禅寺字东汉末创建,历经宋、金、元、明、清,多次修复,香火未断。香山寺坐北向南,占地约6万平方米,寺院建筑,规模宏大,碑碣林立,雕梁画栋,中央有大悲观音大士塔一座,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密檐砖塔,气势雄伟。相传大悲观音菩萨乃楚庄王之三女妙善于此-成佛,舍利葬塔下,故称""大悲观音大士塔"",每月阴历初一、十五,远近善男信女崇敬朝拜,四方游客云集,香火经久不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香山寺开发,修通了香石旅游专线,并以香山主峰为中心,初步建起了3300亩的林果观光园区,园区内以杏、李、桃、板栗等优质果树为主,满山遍野,香气四溢,开花时节,十里能闻。境内还有已初步探明储量近亿吨的煤田,面积24平方公里,埋藏深度约400米,属B组优质主焦煤,已被县政府列为重点开采区。镇政府南1.5公里处有一地下自喷矿泉,每小时喷水量达96吨,泉水甘洌,四季不断,水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水资源极为丰富。闹店镇有着非常明显的区位、交通、资源、文化四大优势,是中外投资者开发旅游业、开采业等不可多得的一席宝地。 沃土良田造就了闹店镇农业产业化独特的发展格局。目前,全镇在北部已建起了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区,以优质专用小麦和高蛋白饲料专用玉米为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西部的西牛村为中心,建起了800亩的""草莓--葡萄--果树--蔬菜高效立体种植示范园"",并引进鬼怒甘、弗吉尼亚等新品种,产品畅销邻近市县;在南部,已初步建成了3500亩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在种植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建成了闹店、周营等五个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专业村,全镇目前已有养种专业村23个,每年可以向市场供应商品猪9万头,肉鸡20万只,鲜菜14600吨,鲜果210吨,是搞农产品深加工最理想的地方。. |
石桥镇 |
石桥镇位于宝丰县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郑南西线与石香公路、石赵公路在石桥镇中心交汇,与郏县隔汝河相望,西邻赵庄乡、肖旗乡;南至周庄镇;东至闹店镇、郏县堂街镇。全镇总面积72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23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792户,人口41981人,耕地4350公顷,人均耕地1.57亩。 2003年,全镇GDP达到33729万元,财政收入222万元,人均纯收入2547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12.13%、1.8%、1.6%,在全市综合位次排名第10名,全县排名第4。. |
商酒务镇 |
商酒务镇位于宝丰县城西北部,镇政府距县城12公里,东接肖旗乡、南连张八桥镇、西邻前营乡、西北临汝州市,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9公里,面积62.2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过境河流有石河、净肠河支流桓水、小泥河。1992年撤乡建镇,下辖27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全镇共有4.2万人。 该镇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民风朴实,也是宝丰酒的发源地,素有“酒务春风”的美谈。流传着“春风亭”、“春风书院”的千古佳话,是投资发展的理想之所。该镇的优势有: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焦(作)枝(城)铁路,洛(阳)南(阳)公路穿境而过,是宝丰县城区通往汝州、洛阳等地的通道,适宜综合开发利用渠道。 土地资源丰富,虎狼爬领和凤凰岭非可耕地面积大,地理位置优越,并且电力供应充足,为工业的兴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该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4亿元;招商引资完成3.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169元,畜牧业、林果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分别获得了单项奖。在全县竞争激励机制考核中,我镇夺得“奋进杯”铜杯奖,在综合治理方面获得全省“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称号。 为吸引投资者来示范园投资开发,镇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收费、用地、产权等方面给予特别优惠。4.2万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的商酒务人民将以诚恳、文明、守信的形象和周全的服务,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创业天地,让广大投资者获得无限商机。. |
大营镇 |
大营镇辖56个行政村,195个自然村,33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6.9平方公里,总人口6.43万人。著名的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就座落在我镇清凉寺村。 大营镇历史悠久,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记载。隋唐时曾因市井繁华而有过“双城”之美称。宋徽宗时被钦赐易名为“兴宝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主焦煤、铝矾土、紫砂陶土、铁矿石等10余种,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紫砂产品曾畅销海内外,有“北方宜兴”之美誉。汝瓷开发方兴未艾,产品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可与宋代汝官瓷媲美。由中央美院董祖诒教授设计的“金鸡报晓”汝瓷作为第八届中国电影节馈赠品受到海内外电影家和知名人士赞赏。 2002年以来,大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03年,我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经济实力强镇”,经济总量位于全市乡镇第三名。2003年、2004年、2005年,我镇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镇”,2002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竞争激励机制铜杯奖;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我镇被市政府授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平杯’竞赛银杯”;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2003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发展畜牧业先进单位”。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畜牧养殖业发展奖”;林业生产步伐加快,2005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林果业发展奖”;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斐然,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工作受到市、县计生部门充分肯定,经验在全市推广。2005年我镇被命名为“市级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镇”。2006年,投资50万元对镇计生技术服务中心进行了彻底改造,达到了上级要求的标识化标准。此项工作受到了省、市计生部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吸引了其他地市计生部门前来我镇参观考察,有望实现计划生育工作市级一类乡镇十二连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2003年、2004年,我镇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
张八桥镇 |
张八桥镇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县城西南9公里处,地处豫西伏牛山东麓,全镇辖28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139个村民组,人口32910人,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62430亩。1993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000万元,实现税收19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0元。 张八桥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原煤,储量为100万吨;铝钒土,储量为2080万吨;石灰石,储量为5亿吨;另有铁矿石、紫砂陶土等矿藏10余种,其中铝钒土品位较高,石灰石储量大、纯度高,煤炭开采已有上百年历史,以优质主焦煤为主,远销全国各地,被誉为“煤炭之乡”。 境内交通便利。铁路方面:平韩铁路横跨东西,焦柳铁路贯穿南北,其中孔庄货站有货位42个。公路方面:省道南石线穿境而过,商杨线连接镇区南北,东临漯平洛高速公路,西临207国道,交通四通八达。 镇区南部有荒坡地近万亩,同时该区域还有大量闲置厂地、厂房可供投资办厂。另外,境内有电厂一座,中小型水库8个,水电资源丰富。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土地、水、电等方面给予最大的优惠。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南工、中果、北种植,全镇重点搞养殖”的产业格局,特别是南部设立了工业园区,现已有18家企业进驻,其中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5个,工业园区内,年产值可达5亿元。畜牧养殖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镇共有各类养殖专业村8个,养殖专业户800余户,各类养殖专业场50余家,生猪存栏32630头,牛存栏7578头,家禽存栏达到11万只,养殖业已成为张八桥镇的特色产业。. |
杨庄镇 |
杨庄镇位处宝丰城南2公里,东与周庄镇和新华区交界,南接鲁山辛集乡,西连张八桥镇,北临城关镇,属城乡结合部。全镇辖21个行政村、三个居委会,50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人口5.4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8万,耕地33945亩,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62平方公里,属浅山丘陵区,境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地势西高东低,山河相间,水源充沛,土质丰沃,主要山峰有大荆山、文笔山、舒山等,贮含青石、铝矾土、黑石膏、紫砂陶土等20余种矿产资源,有闻名全国的“马街书会”和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文峰塔、殷商遗址、雅积石等,交通、区位、资源、文化“四大优势”明显。境内所辖厂矿企业有:省烟叶复烤厂、宝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宝丰洁石焦化厂、宝丰钢鹰选煤有限公司、宝丰碳素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还辖有杨庄农贸市场、运输市场、宝丰大市场、杨庄物交会等6个大中型经贸市场和专业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宝丰县的工业园区和主要商品及农副产品的供应地、集散地。. |
肖旗乡 |
肖旗乡属河南省宝丰县,紧接宝丰县城北部,乡政府距县城4公里。相邻周边乡镇有:南城关镇、东南周庄镇、东石桥镇、北赵庄乡、西商酒务镇,总面积63.5平方公里,耕地5.3万亩,总人口3.6万。辖25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164个村民组。乡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3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51名。1998年诺贝尔物理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先生出生在该乡范庄自然村。 乡域内基础设施健全,自然条件优越,投资环境良好。一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有平临高速、省道平汝路、省道南石线等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也十分发达,2002年以来全乡修建水泥路60多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目标。二是通讯条件十分优越,实现了互联互通。全乡已开通5000余门国内、国际直拨程控电话。有移动发射塔2座,联通发射塔2座。三是境内有大型低压变电站1座,输电网络完善。四是境内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位浅,有多处可开发纯净水。 该乡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已基本形成以畜牧养殖业为重点,以食用菌种植、大棚及蔬菜种植、林果种植、红薯油料种植、豆腐豆芽加工等主导产业。全乡有经省无公害养殖认证养殖园区1个,有万头以上养殖企业2个;养殖专业村18个、专业场165个、专业户910户;生猪存栏3.1万头,家禽存栏19.6万只,牛羊存栏1.76万头(只),畜产品远销广东、上海等地。食用菌种植1200万袋。境内已形成万亩红薯、万亩优质小麦、万亩烟叶、万亩小杂粮种植基地。 全乡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较快发展。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目标。近年来,引进资金21580万元,建设各类项目30多个。同时,注重优化发展环境,确保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发展。. |
赵庄乡 |
赵庄乡位于宝丰县域北部,地处汝(州)宝(丰)、郏(县)一市两县交界处,东邻石桥镇,南接肖旗乡,西跨虎狼爬岭,北临汝河,总面积44.6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3.5万人,34个党支部,890名党员。 赵庄乡属平原农业乡,基础条件优越。汝河、石河、马沟河自西向东川流而过。水、田、路、渠规划合理,境内有引汝灌溉渠系3条,自流灌溉面积5000亩,机井500眼,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盛产优质小麦、水稻、玉米,素有“小江南”之美称。 赵庄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宝丰至汝州、赵庄至石桥、薛店至杨庄三条干线公路交汇于此,平(顶山)洛(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都是水泥路,交通极为便利。通讯网络发达,程控电话装机6000余门,移动电话10000余部。 赵庄文化积淀丰厚,景观众多。魔术文化源远流长。其源于唐宋,繁衍于明清,而盛于当今,是响誉神州的“魔术之乡”。传说在很早以前,这里就有“汝水作带(指北汝河),虎狼为壁(南虎狼爬岭),山清水秀,老幼竞艺”而闻名,现有各类演出团体630个,农民演职人员达2000余人,年收入达6000万元,演出范围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缅甸、越南、新加坡等国家,成功举办了两届河南宝丰赵庄民间魔术节。境内有元代塔里赤墓碑、小黄石桥、晁庄龙山文化遗址、唐代乐天故居遗址、清代丁浩故居遗址、汝江禅寺等文物胜地。 赵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以来,赵庄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4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居民储蓄余额1.52亿元。赵庄乡经济呈现出“四大”特色初步显现、“五大”基地逐步形成的良好局面。“四大”是:农副产品大加工业增长明显;畜牧养殖业茁壮成长;魔术文化经济异军突起;林业生产稳定发展。“五大”基地是:优质商品粮基地;畜牧养殖业基地;魔术文化产品加工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林业基地。先后获得全国平原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河南省命名的“魔术之乡”。 今天的赵庄,得天时,占地利,具人和,勤劳智慧的赵庄人民,在赵庄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定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践“三条主线、七大突破”,全心谋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赵庄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前营乡 |
前营乡位于宝丰县西北部,北界汝州市小屯乡、蟒川乡,东接商酒务镇,全乡总户数为7162户,乡辖25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132个村民组。 乡人民政府驻前营,地势为两岭夹一川,北部有虎狼爬岭,南部有西凤凰岭,乡域有水资源丰富的龙兴寺充水库、石河和泥河。龙兴寺水库、山青水秀,环境幽静,水甜鱼肥,现有饮食12家,俗有“宝丰鱼汤哪好喝,前营龙兴第一家”的美称。乡域交通更是发达、便利,2002年底,在全县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02年新修的207国道穿境而过,距离乡政府西约1000米。 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前营乡的农业初步形成了“两岭林果牧,一川种养加”的发展格局。2002年以来,借助退耕还林机遇,在岭地郭庄村发展了千亩枣园基地,在店东村发展了千亩用材林基地,在翟庄和大连庄村发展了千亩林药间作套种基地。龙兴寺大渠两岸逐步形成了万亩优质小麦基地。乡域青石、铝钒土等资源丰富,龙头企业平西集团带动了全乡青石开采、运输业发展,为全乡400余个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平西集团年创利税平均可使全乡人均净增收入300余元。该乡有着悠久的炼焦、洗煤业,现有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洗煤厂15家。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仅2004年新上百万元以上项目8个,2005年新建、扩建百万元以上项目8个。. |
李庄乡 |
李庄乡位于河南省宝丰县的最东部 ,南与中原工业重城平顶山相接。全乡辖2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7504人,耕地面积22100亩。李庄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发展农业项目优势独具。李庄乡自然及人文资源丰富,自东向西有取之不尽的粉煤灰,水质优良的矿泉水和誉满神州的翟集陈醋,还有海拔500米连绵不断、富有神话色彩的俊美的落凫山、界山擂鼓台、龙山水帘洞和花果水泉沟;自南向北有建筑独特的始祖庙、龙山庙、龙隐宫和千年古刹白雀寺;水源丰富,沿运粮河有大小水库8个。李庄乡交通便利,物尽其才,货尽其流。省道南(周口南丰镇)石(平顶山石龙区)公路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漯(河)平(顶山)洛(阳)高速公路位于其西侧。这是一个投资的热土,创业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