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南州 >> 福泉市 >> 陆坪镇 >> 罗贝村

罗贝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罗贝村谷歌卫星地图)


罗贝村简介

  罗贝村位于藜山乡北部,总面积20.8平方公里,21个村民组,共1156户、4377人,常住人口3167人,低保户196户519人,耕地面积4100亩,田2600亩,土1500亩,森林面积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达37.5%。
  一、村级班子情况。罗贝村现有支书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支书助理一名,支委委员2名,村委委员1名。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平均年龄38岁。
  二、党支部基本情况。罗贝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6名,其中男性67人、女性9人,下设9个党小组,60岁以上有27人;50岁到60岁有19人;党员年龄都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而许多年轻的党员又外出务工,罗贝村支部基于这一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发展年轻党员,2009年发展党员2名,年龄都在35岁以下,学历都具有高中以上,其中一名具有大专学历,2010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5名,而且今后每年都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5名以上,让党员年轻化、知识化,在群众中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生产和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三、基础设施建设。罗贝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发展机遇,迄今为止,全村共修建机耕道26公里,灌溉沟渠33公里,抗旱小水池100口,石漠化治理500亩,工程封家院组道路硬化全长5000米,随着口黄洞饮水工程的顺利竣工,罗贝村90%的村民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四、产业结构情况。罗贝村经济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罗贝村的农业发展主要有呈现以下特点:1:按照乡“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罗贝村以“藜香福”香米种植为重点,以亮水凼、大元子、猴昌坪、水平、塘寨、封家院组为中心、发展香米种植800亩。2、以发展经果林助民增收,目前罗贝村经果林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岩灯堡、小龙井、赵家院为中心、其中、赵家院200亩核桃实验园长势良好,发好罗贝村的经果林建设,将对罗贝村的经求济建设起到强有力的主动作用。3、大力发展养殖波尔山羊,目前罗贝村有波尔山羊32户、1100头,利用经果林建设的有利条件,采用林下种草发展养殖,再用羊粪种植果园,打造元公害水果,产生循环经济效应。
  五、矿产资源丰富。罗贝村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含有大量的重金石,铅矾土、煤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短缺,罗贝村的矿产资源得到大力发展。
  六、近期发展思路。罗贝村始终把如何发展,如何使老百姓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今后工作中罗贝村村支两委紧密团结,发展扩大香米种植,经果林种植,波尔山羊、生猪养殖等,使罗贝村农业结构多元化。同时以种植业、养殖业科学化和规模化为重点,积极培养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形成规模,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让更多的群众尽快富起来,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建设将得到空前的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702103 558000 -- 查看 罗贝村谷歌卫星地图

罗贝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罗贝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陆坪社区

  陆坪镇居委会位于陆坪镇福兴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3个自然小组。常住户210户,共有人口560人,其中常住人口560人,流动人口60人。社区支部1个、党员24人、3个党小组、居民小组长3名、居民代表14名。   

凤凰村

  凤凰村位于陆坪镇东北方向,村委会距镇政府6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930户,3560人,现有党员94人.由原来的翁桠村、台田村、翁下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57000亩,有耕地面积3564亩,田2232亩,土1332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06亩。有村级教学点2个,有汉、苗、布衣、仫佬、彝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   村内交通便利,陆岩公路(油路)贯穿全村,小岩峡湾风景让人流连忘返,三岔河戏水让你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正在开发的落帽柚子园基地即将建成。   凤凰村---人间乐园人民淳朴勤劳,热情好客,开发投资的好地方。凤凰村两位班子竭诚欢迎各级领导莅临指导。欢迎各界朋友投资好发、旅游。   

新桥营村

  一、自然条件   新桥营村位于藜山乡东部,总面积27.3平方公里,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14.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50毫米,无霜期长,林地广,但植被质量不高,以薪炭林和灌木林为主,是森林天然林保护对象。全村共21村民组,25自然村寨,共1218户4628人,占有地广人稀的优势,主产水稻、玉米,兼产油菜、烤烟,主要养殖生猪和家禽。现时进行复建公路建设,对原有的部份基础设施加以改善,未来5年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全村总面积27.3平方公里,林地71.8亩,耕地4243亩,基本农田2123亩,人均占有耕地0.9亩,人均基本农田0.6亩,境内耕地主要以耕地为主。   2、水资源   新桥营村水资源较为缺乏。   3、生物资源   全村森林覆盖率80%以上,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物10余种,境内有林业用地4亩,其中林地3.1亩。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劳动力资源   藜山乡新桥营村村,辖21村民组,25自然村寨,共有人口1218户,总人口4628人,农业人口4615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9%,有劳动力2881人,其中外出劳务工劳动力417人。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由于藜山乡是农业乡,无厂矿,经济发展仅以常规农业为主,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发展进度缓慢。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59元,到2010年达2681元,到2011年达1800元,农民占有粮食达300公斤以上,实现全村人口70%脱贫,人畜饮水解决70%,全村实现组组通,广播电视基本普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科技推广使用基本普及,科技含量逐年增加,实现全村脱贫。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通乡即通村公路里程17公里,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特别是在春季水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易阻断公路,交通状况非常落后。水利方面,尚有原小米哨片区8村寨315户1138人饮水困难,农田基本是靠天气影响,自然浇灌。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由于人口居住分散,适龄儿童较少,医疗卫生方面,有村级卫生员5名,有村级卫生室2个。   第三节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   新桥营村村属二类贫困村,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方面看。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7个自然村寨未能车路,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贫困人口文盲率为20%。   按照国家贫困标准,新桥营村村还有贫困人口705人(有含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口),占全村总人口4628的15.2%,贫困人口主要聚居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深山区和高寒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科技文化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   

罗坳村

  罗坳村位于福泉市藜山乡政府东南方,距福泉市中心12公里。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40亩,所辖34个村民小组,1253户,总人口5764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8%,现罗坳村2004年由原来的罗坳、对门山、尖山三个村合并而成。罗坳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以水稻、辣椒、烤烟、玉米、花生、蔬菜为主。罗坳村境内主要有煤、铁、重晶石、方解石等矿产资源。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罗坳村作为藜山乡中心村,也是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点的招商引资项目库。主要盛产香米、油菜、辣椒、烤烟、无公害蔬菜和花生。其中以品质优的香米最为出名,近年来经过大力推广已形成规模化,树立了“藜香福”的市场品牌。烤烟、辣椒也闻名全市,远销外地。   2010年,罗坳村农业总产值完成2950万元,同比增长6.8%;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220元。   一、农业基础建设   (一)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做好试验示范和品种改良工作,重点推广了优质蔬菜种植,主要着力打造罗坳村玉家山“185”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650亩,辐射带动2400亩,广泛推广烤烟种植、甘蓝与大蒜套种;推广“韩国干椒王”种植,打造罗坳村撒瓦辣椒种植示范点。   按照“防为主、治为策”的原则,及时指导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2000余亩。2010年,全村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340亩,产量2365吨,全年共出栏肥猪3103头;大牲畜存栏1031头,出栏204头;出栏家禽8636羽,畜牧业总产值638.3万元。   (二)烤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10年,烤烟示范区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各个生产环节的同时,突出集中化育苗、机耕、集中连片、规范化移栽、病虫害统防统治、集中烘烤等各项措施,并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烤烟产业实现了健康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三)产业合作社步伐加快。2009年罗坳村组建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金叶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2010年合作社在示范区内进行土地出租转包共300余亩,基地的建设为罗坳村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点和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硬件设施建设   (一)村组道路硬化不断完善。罗坳村所辖34个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完成甘塘、高梁坳、对门山三个地方的建设,共完成机耕道建设34公里。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继今年百年不遇的旱灾,罗坳村作为藜山乡一个重灾区,以往的农田、人畜用水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举全乡之力,罗坳村旱灾情况得到了缓解,全村34个村民小组农业生产用水渠道得到修复完善,共修建水渠18公里,全村掏理野猫井、干塘、后坝河、羊场坡等水井10余口,保证了全村人畜用水得到正常供给。   三、矿产资源发展   罗坳村境内主要有煤、铁、重晶石、方解石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矿占89%,位于尖山一带的藜山煤厂现即将投产,预计煤炭年产量为10万吨。总产值约3000万。   四、发展方向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广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大小叶苦丁茶、经果茶园、蔬菜基地、优质米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农业基地。加大超级稻的宣传推广力度,形成蔬菜循环产业链。构筑“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规模效益,带动全村农民致富。积极发挥作用,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建立良种引进、选育和推广体系,大力发展符合国际农产品标准体系的特色优质、无公害绿色产品。开展网上招商、订单业务、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加快建立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各种流通运销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发展专业化生产。围绕罗坳生态村建设,规划建设集生产、加工、销售、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紧紧抓住烤烟这个支柱产业不放松,加大对烤烟生产的投入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烤烟科技含量。将烤烟产业做大做强。   加快畜牧业发展,构筑产业新优势。加快畜牧业发展,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畜牧业上,从全村现有的种草养畜规模上看,总量小,资源利用程度低,发展速度受制约,加快畜牧业发展重点发展生猪、商品牛、家禽养殖,鼓励发展特种养殖业,扶持专业户,大户搞好特种养殖。重点建设罗坳村马路坪、罗榔50头以上母猪养殖基地,不断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把示范带动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   发展以工促农,结合“185”工程示范点,大力发展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几个产业协调发展。   尖山村基本情况:   尖山属于罗坳村的一个片区。2004年撤并村时合并为罗坳村,尖山位于藜山乡南面,与凤山镇羊昌河村;马场坪镇干巴哨村毛栗树、熊松寨接壤,距乡政府驻地有8公里,耕地面积1982亩;(其中田1126亩、土856亩),人均实际耕地面积为1.04亩,罗坳村有18个村民组、475户、1905人,少数民族650人;占总人口的34.12%。   尖山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尖山有一所村校,学龄儿童有156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文化有932人、高中文化有120人;文盲、半文盲152人。已使用沼气建设的农户有95户。   尖山村2010年人均纯收入为2350元,人均产粮152公斤,625元以下贫困人口有105户382人;625—865元贫困人口有216户、950人,全村需民政救济对象有32户126人、需开发式扶贫人口有1231人,全村房屋以瓦木结构为主,目前茅草及危房住房户有5户21人。   2007年,得到市交通局的关心和支持,尖山村通组公路已得到解决,目前全村公路已形成网络。罗坳村农户电视覆盖率80%,已开通移动电话,有村村通广播电视站一个,村卫生室一所,无文化娱乐室和图书室。   罗坳村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常年以大米为主食,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其次兼种有花生、高粱、蔬菜等农作物。   尖山村贫困原因:   1、尖山村历年来仅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虽然普及了两0植技术,由于交通不便,生产资金投入不足,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   2、基础设施差,由于自然条件造成的水资源不足,再加上缺乏蓄水、保水设施,交通的闭塞,使罗坳村在农作物的防灾抗灾能力上极差,因而经济发展缓慢,造成生产投入不足。   3、罗坳村无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村办企业,村无积累,无调控能力,因此罗坳村贫困面相当大,2002年被列入省级二类贫困村。   

罗贝村

  罗贝村位于藜山乡北部,总面积20.8平方公里,21个村民组,共1156户、4377人,常住人口3167人,低保户196户519人,耕地面积4100亩,田2600亩,土1500亩,森林面积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达37.5%。   一、村级班子情况。罗贝村现有支书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支书助理一名,支委委员2名,村委委员1名。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平均年龄38岁。   二、党支部基本情况。罗贝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6名,其中男性67人、女性9人,下设9个党小组,60岁以上有27人;50岁到60岁有19人;党员年龄都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而许多年轻的党员又外出务工,罗贝村支部基于这一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发展年轻党员,2009年发展党员2名,年龄都在35岁以下,学历都具有高中以上,其中一名具有大专学历,2010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5名,而且今后每年都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5名以上,让党员年轻化、知识化,在群众中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生产和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三、基础设施建设。罗贝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发展机遇,迄今为止,全村共修建机耕道26公里,灌溉沟渠33公里,抗旱小水池100口,石漠化治理500亩,工程封家院组道路硬化全长5000米,随着口黄洞饮水工程的顺利竣工,罗贝村90%的村民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四、产业结构情况。罗贝村经济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罗贝村的农业发展主要有呈现以下特点:1:按照乡“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罗贝村以“藜香福”香米种植为重点,以亮水凼、大元子、猴昌坪、水平、塘寨、封家院组为中心、发展香米种植800亩。2、以发展经果林助民增收,目前罗贝村经果林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岩灯堡、小龙井、赵家院为中心、其中、赵家院200亩核桃实验园长势良好,发好罗贝村的经果林建设,将对罗贝村的经求济建设起到强有力的主动作用。3、大力发展养殖波尔山羊,目前罗贝村有波尔山羊32户、1100头,利用经果林建设的有利条件,采用林下种草发展养殖,再用羊粪种植果园,打造元公害水果,产生循环经济效应。   五、矿产资源丰富。罗贝村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含有大量的重金石,铅矾土、煤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短缺,罗贝村的矿产资源得到大力发展。   六、近期发展思路。罗贝村始终把如何发展,如何使老百姓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今后工作中罗贝村村支两委紧密团结,发展扩大香米种植,经果林种植,波尔山羊、生猪养殖等,使罗贝村农业结构多元化。同时以种植业、养殖业科学化和规模化为重点,积极培养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形成规模,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让更多的群众尽快富起来,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建设将得到空前的发展。   

松江村

  松江村地处地松镇西南部,辖区面积41平方公里,2004年10月撤并村后,由原来的三庄、盖坝田、半山、麦田湾等4个老村合并而成。全村由14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寨组成,总人口5826人,共1611户,由汉、苗、仡佬等民族共同杂居;全村现有耕地4477亩,其中,田3081亩,土1396亩;林地面积4685亩,森林覆盖率达40.86%。境内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福(泉)黄(坪)公路由南向北穿境而过,东有陆(坪)地(松)公路相连,西有半山公路交错;矿产和水力资源也丰富,主要有煤、铁、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浪波河由西向东延伸,横贯全村,是全镇主要粮油菜产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7元。   近年来,松江村支两委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引领下,按照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这个中心,大胆创建“带动型、引导型、服务型”基层组织,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成效,社会和谐稳定。   

洞铁村

  洞铁村位于地松镇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2004年由原水洞村、烟墩哨村、打铁关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总户数1241户,总人口4462人,其中,农业人口4441人,少数民族1336人,有耕地面积4408.93亩,其中田面积1990.65亩,土2418.28亩,人均耕地0.99亩,有林地4276亩,森林覆盖率41.85%。全村现有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4人,于2006年荣获黔南州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被市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2008年被市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全村通电、通路率达100%,通水率91%以上。   洞铁村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磷、铁、锡、锰、冰洲石等储量大,有未探明储量的的钼、钒等稀有金属及腐殖酸,极有大规模开采价值。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太子参800余亩,无籽西瓜300余亩,梨树100余亩,烤烟900余亩以及年出栏为1万羽的温室大棚养鸡基地。全村初步形成“山顶绿荫覆盖,山间果树缠绕,树下鸡鸭嬉戏”的生态农业格局。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风光旖旎的乌眉河、神秘的玉凰阁古庙遗址,清朝的贞洁牌坊、-钢铁厂旧址、省级保护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令人目不暇接。   

香坪村

  香坪村位于地松镇北面,2004年10月撤并村后由原来的巴香坪村、金沙村、团坡村3个村合并而成,辖13个村民组,由汉、苗、仡佬等民族共同杂居,现有人口4548人。村党总支部下设巴香坪、金沙、团坡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32名。全村现有跃龙煤厂、干塘边煤厂、大坳颈焦化场三大企业,铁矿场2个。   近年来,香坪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积极开展“兴泉先锋”工程创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推进全村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翁羊村

  翁羊村由撤并村前的羊皮村、五星村、董炳村3个村(31个组)合并而成,位于陆坪镇东部,距陆坪镇政府驻地9公里,辖12个村民组,地域面积67500苗,总户数397户,总人口数为1686人,耕地面积2112亩,其中田843亩,人均0.5亩,土1269亩,人均0.7亩。人吃粮达4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920元。原羊皮村属省级二类贫困村,董炳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在粮食作物的种植上为传统种植模式,经济作物单一,增收渠道窄。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养殖业以养猪、羊、牛、禽为主。翁羊村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差,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问毫、玉落、青塘、青杠林等大部分村民组人畜饮水困难。   

福兴村

  福兴村距陆坪镇政府驻地500米,由原来的的大力田、街上、林塘、翁岗4个村(45个村民组)合并而成,全村地域总面积81000苗,有耕地面积5535亩,其中田2835亩,土2700亩。辖25村民组,共1364户6376人,有党员121人。福兴村人吃粮达48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2268元,全村实现组组通公路,初级教育普及率达97%,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清洁卫生的饮用水,电视普及率达90%,照明用电户达100%,年集体经济收入为1.5万元。   

浪波河村

  浪波河村由撤并村前的浪波河、立冲、老木井3个村(39个组)合并而成,位于陆坪镇南部,东邻翁羊村,西连藜山乡、南接地松镇、北抵福兴村。地域总面积60000亩,辖大坪、后坝、沙坪、立冲、坡坪、跑马路、湾田、兴园、偿朗坝、小坝、茶寨、小山、羊堡、大朝、长冲、老木井、林场17村民组,共1175户4678人,汉族占65%,苗族占22%,布依族占8%,其它民族占5%。有耕地面积4195亩,其中田2110亩、土2085亩。人吃粮达45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2123元。全村17个村民组有老木井、小坝、大朝、林、小山、羊堡等村民组,自然环境恶劣、水源条件差,长期缺水,若遇季节性缺水或遇干旱缺水,村民们则要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寻找水源。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交通、通讯、基层组织薄弱、水资源严重缺乏等条件及历史原因的制约,浪波河村大部分村组经济发展落后,经济收入几乎全靠粮食种植及家庭式畜牧养殖,经济来源渠道甚少。   


罗贝村特产大全




罗贝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