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南州 >> 贵定县 >> 云雾镇 >> 茶山位村

茶山位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茶山位村谷歌卫星地图)


茶山位村简介

  茶山位于窑上乡政府驻地,东临贵定县猴场堡乡、都匀市江洲镇,西临窑上乡关口村。铁厂乡摆谷村,南面与都匀市与都匀市石龙乡接壤,北面临窑上乡大塘村。全村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1800余人,全村辖窑上、破桐山、谷几关、锅厂、茶山、摆朗、仰丛等七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汗、苗、布依等名族。
  茶山村历史上曾是“北上滇黔,南下闽广”的古驿道经由地,在窑上街上设有驿站,现为小集镇。在村内有“圣旨”石刻、李春山墓、“飞云桥”等文物,加上“岩英田洞葬”“摆朗洞葬”“大佛山”遗址等。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主要有打里河风光,万丈崖峡谷风光等,可用于旅游开发。
  林内土地资源丰富,可开发大量发展种植业,全村现已发展茶业种植3000亩,板栗200亩,花椒100余亩。
  村内盛产中草药“淫羊藿”生活着珍惜保护动物“五步蛇”、“猴子”、“娃娃鱼”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723107 558000 -- 查看 茶山位村谷歌卫星地图

茶山位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茶山位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云雾社区

  云雾镇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4年,位于云雾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平伐村内。共有457户,1264人,4个组,我镇是按照居民的居住地区成立的居民委员会,并就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遵守法律、向当地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等开展工作。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办理本居住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青少年教育等等一系列工作,为全面启动社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虽然云雾社区建设起步较晚,但我们将迎头赶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争先创优、创新突破,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为云雾社区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大塘村

  窑上乡大塘村是一类贫困村,位于窑上乡北端,与本县猴场堡乡、昌明镇火炬村接壤。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75.57亩,森林覆盖率23%,草山草地面积1735.6亩,人均耕地面积1.15亩,人均基本农田0.43亩。平均海拔1100米,属亚温热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300毫米。辖7个村民组、21个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共366户1549人。2007年人均持粮316公斤,人增纯收入772元。大塘村农业结构单一,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大塘村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燕子岩村

  燕子岩村位于云雾镇的西北面,距镇政府12公里,是云雾镇较为边远、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村,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典型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共辖20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寨,有489户2080人,现有耕地面积为1450亩,其中水田1200亩,土250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7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610吨,人均持粮22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02元,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没有任何支柱产业,常年以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烤烟等常规农作物为主。2010年实现了寨寨通路,解决出行难和运输难的突出问题,从而使村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全村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水资源丰富,有名胜古迹观音桥、伕马碑,有保持完整的苗族、布依族村寨,适合开发农家乐等休闲旅游。   

江比村

  江比村位于镇所在地西北角,东与镇属的东坪村交界,西南与塘满村接壤,北与燕子岩村交界,距镇人民政府约5公里,云羊公路穿心而过,交通便利。犀牛磨角水库、百秧冲水库和苗冲水库直灌千亩良田,可称谓鱼米之乡,是我镇优质大米的主产区之一。   全村共有村民组9个,337户共1473人。其中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0%,其中劳动力文化程度指标以16周岁以上人口计算:分别于占总人口的52%,其中文盲、半文盲占19%,小学文化占36%,初中占35%,高中占10%。常年以大米为主食,房屋以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全村耕地面积1065.5亩,其中田1020亩,土45.5亩,林木面积101.5亩,茶园800亩,荒山面积500亩,森林覆盖率6.99%,人均耕地面积0.72亩,人均基本农田面积0.69亩,土地肥沃,是全镇高产田、耕作条件最好的村,中低产田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0.17%。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水稻),养殖业为辅,劳务输出补充,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57元。传统农业已不能满足群众基本种植要求,通过多方努力,近年来,江比村曾陆续发展水稻稻瘟病种植示范点、良种增收示范点、并利用荒山发展茶叶种植800余亩,脱毒洋芋种植200余亩,葡萄种植试点1个5亩、正在启动的500亩蔬菜基地已进入实施阶段。江比村的种植业正在以一种崭新的态势发展着。   

塘满村

  塘满村位于云雾镇西北面,全村408户,9个自然寨,人口192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5%,塘满村土地总面积10.97平方公里,田土面积1987亩。塘满村水源条件好,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全村有犀牛磨角水库,柏秧冲水库、苗岭水库、摆格水库四个小二型水库,库内鲫鱼丰富,个大、肉鲜、汤品正,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可集垂钓、饮食、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地。土质属沙壤土类,对优质大米的生产,杂交油菜的种植,蔬菜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它土质好,水资源丰富,是长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自然条件好,全村青山绿水,有利于旅游业开发。塘满村80%以上全部是布依族,民族风情浓厚,有着丰富的布依族文化底蕴,民风淳朴,能歌善舞。婚姻、乔迁、栏门酒、抹锅底、拦门歌、令人久久留恋,回味悠长,具有发展农家乐、民族文化村寨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塘满村主要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有西头岩天主教圣母堂、羊雄仙人碑、羊雄石人坡、水纹香炉山、苗冲滴水滩和避暑垂钓胜地犀牛磨角、白秧冲水库等。村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山清水秀,水源充沛,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民风淳朴。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布依山歌宛转悠扬,这里的自然条件很适宜开发旅游和观光,若是您有机会到这里走一走,定让你倍感愉快,流连忘返。   

鸟王村

  鸟王村是由原来的仰望、云雾两村合并而成,是云雾贡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共有村民小组20个,全村574户,2930人,共有党员44人。耕地总面积2715亩,常用耕地面积1920亩,水田1875亩,旱地45亩。鸟王村是贵定县云雾镇的一个茶叶经济专业村,鸟王村辖14个自然寨(石门、中寨、竹林、长寿、中坝、排上、上坝、高寨、老伍、关口、山寨、鸟王及竹林寨的两个寨子),全村茶园面积为3329亩,户均茶叶面积5.8亩,丰产茶叶面积户均5亩以上。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格局,是产业结构调整比较成功的典范。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鸟王村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已有部分寨子实现了通组路、串户路面硬化。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兴修人饮水、排洪水利沟渠近2000余米。   全村均为苗族,外族人叫他们“海葩苗”(是以海葩——深海小齿贝作为装饰得名)。地理位置:经度102.02度,纬度26.12度。海拔150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是云雾贡茶的发源地。鸟王村与惠水县的岗度、龙里县的岱林毗邻,再往南下十多公里,又与都匀市和平塘县连襟。鸟王地区民俗民风纯朴,但与周边的苗族相比,无论在生活习俗、民族性格、服饰工艺、婚恋丧葬、民居建筑等方面,都有它独自的特色和人文积淀。   鸟王是云雾贡茶的发源地,立在关口寨的“贡茶碑”就是最好的见证,早在明万历35年,鸟王茶就成为进贡皇家的珍品,属历史名茶中的绿茶上品。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僻,加上民族习惯,鸟王地区可以说是一个与外界隔绝,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的。由于海拨高,水源少等困难,水稻生产受一定的制约,人均持粮仅420公斤。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勇敢勤劳的苗寨人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通过辛勤劳动积极发展农村家庭小茶园,现已基本达到家家有茶园,少的一、两亩,多的七、八亩,生活水平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4495元。通过逐年的不断增加种植,目前,鸟村的家庭小茶园普及率已达95%,经过发展茶叶特色经济,鸟王村摆脱了贫困。发展好云雾贡茶品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做强做大茶产业,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首要问题。家庭小茶园发展使苗寨发生了变化,让外界了解了我们的苗族同胞。今天的苗寨面貌已焕然一新,在今后的生活中苗寨人民将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营上村

  营上村位于云雾镇西部,云雾山主峰东部,距镇政府1公里,309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人口2079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确75%。贵定云雾贡茶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县命名的茶叶专业村之一,共有茶园5500亩,有一个茶叶协会,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   营上村辖两座山,一个湖,云雾山和香炉山,两座山相连,紧靠而居,山中溪流纵横,甜泉密布,常年云雾缭绕,野花盛开,香炉山上的流水飞流而下,犹如仙女在翩翩起舞;云雾湖波光粼粼,幽深莫测,万亩茶园环湖而绕,翠云堆积如诗如画。在美丽宽阔的坪隆草原场上有“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感叹情怀。一望无垠的观光茶园与草原携手共进,含情脉脉,紧紧相望。连绵起伏的环山公路错中有序,是赛车休闲的绝佳之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令人神往,海葩苗族同胞们跳的“族芦生长鼓舞”称之为“东方探戈”。而每年在营上村七里冲举办的云雾贡茶开采祭祖仪式活动将贡茶文化和民族文化融于一体,堪称一绝。   云雾镇营上村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活动丰富多彩,特色产品云雾贡茶以其“卷曲披茸、色泽银绿、汤色绿黄清澈、香气馥郁、味浓爽、回甘力强、叶底嫩绿、微黄明亮”的高雅品质和独特风格,饮誉中华,成为海内外茶叶家族中的“皇后”。著名茶叶界学者暨审评专家沈培和1991年欣然为其挥毫“茶中极品”。   根据云雾镇“以云雾贡茶为主打品牌,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拟定了营上村发展思想:结合实际,依托“中国苗岭贡茶之乡”和“云雾贡茶”品牌,因地制宜,全力打造贡茶之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以茶叶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发展格局,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东坪村

  东坪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10个自然寨,15个村民小组,总户口511户,总人口有2365人,是一个以汉族、布依族、苗族聚居的村,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外出务工人员有232人。耕地1834.95亩,(其中田1798.95亩,土36亩),人均占有耕地0.8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898吨,人均年持粮393公斤,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年油菜籽产量17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常年以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等常规农作物为主。经过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争取项目,10个自然寨的通寨道路已硬化达80%,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东坪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2010年,云雾镇东坪为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亩,种植茄子、西红柿,建蔬菜大棚100个,并已采摘西红柿170多吨,茄子300多吨,产值达80万元,解决劳动用工12000人次,真正落实好“185”工程,带动全村乃至周边的村寨人民共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2011年,在总结2010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种植面积扩大到660亩,品种增加了青椒、大葱、紫心红薯。   

关口村

  关口村位于贵县南部,窑上乡西面,距县城76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分别与铁厂乡的等边组、都匀市的石龙乡龙洞组相接壤。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5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为18916亩,其中耕地面积677.3亩,基本农田面积249.86亩,林木面积14920亩,草山草坡面积947.55亩,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6000余亩,辖4年村民组13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252户,总人口1003人,少数民族934人,其中党员28名,属典型的布依族、苗族村。   全村已通公路的组分别是干榨组大土、弯子头、干榨、关口,青藤冲组青藤冲、王家院、赵家院、干田组的干田冲、山门口,破瓦组的破瓦、车边,至今未通公路的组在破瓦组的浪坡、牛坡、腰萝潭、干榨组的老鸭冲,涉及农户40户、150人。   关口村设有教学点2个,体育运动场所2处,分别是干榨组的关口,干田冲组的干田冲。   

抱管村

  1、地理位置:抱管村,隶属贵定县抱管乡,位于抱管乡政府所在地,北抵昌明镇,东与窑上乡接壤,南连铁厂乡,西与小普村毗邻,是乡政府经济文化中心。309省道线贯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前景广阔。抱管村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布依族搞税碑、罗家祠堂遗址、大平伐土司衙门遗址、禁赌碑、伏虎祠等。   2、村基本情况:抱管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1165户5043人,居住着汉、布依、苗等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89%。村党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共有0党员党员139人,其中女党员23人,少数民族党员124人,全村外出党员15人;党员平均年龄5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7人。村“两委”班子共有7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人,中专以下文化程度6人。2010年抱管村村民平均收入由前年的3249元增长到了3659元。村民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烤烟、水稻、蔬菜种植为主。   3、自然资源:抱管村全村面积约34平方公里,全村有大小山塘水库15座。其中,基本农田3287亩,“185”蔬菜种植面积500余亩、林地34821.4余亩、茶园面积2200亩、经果林450亩、大牲畜存栏数980头。   4、协会建设:2010年抱管村发展注册一个农业合作社:贵定县兴农云雾贡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协会会员66人,运行模式:集体合作,民办民受益。   5、获得荣誉:抱管村党总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全村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强村富民”为目标,“五好四新”、“三落实”为宗旨,充分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2000年被评为贵定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党支部;2006年被评为黔南州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评为贵定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党支部,2010年获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集体;2010年7月被评为黔南州委“五好”基层党组织及黔南州委“五好、四新、三落实”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   6、公益事业发展方面:全村共有村级卫生室5所,抱管村现有完小1所2个校点,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2010年建成180平米的村级活动场。有196户563人享受农村低保。2009建了10座垃圾池,聘用专职保洁员一名,环境得到改善。先后实施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村部改造、村庄规划整治、新村建设、村庄绿化等工程,23组基本完成16组的街道硬化,村组主干道硬化80%以上,卫生厕所全覆盖,135户农户使用上了沼气,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7、村发展集体经济方面:因抱管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多,土地抛荒情况严重,2010年村针对这一情况,乡政府通过政府引导,进行了土地流转,将土地转包到专业合作社、承包大户手中,村民每年得到400元/亩的收入,土地集中连遍既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全村现有砖厂2个,采石厂1个。   抱管村,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抱管村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与和谐抱管而努力奋斗。   

茶山位村

  茶山位于窑上乡政府驻地,东临贵定县猴场堡乡、都匀市江洲镇,西临窑上乡关口村。铁厂乡摆谷村,南面与都匀市与都匀市石龙乡接壤,北面临窑上乡大塘村。全村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1800余人,全村辖窑上、破桐山、谷几关、锅厂、茶山、摆朗、仰丛等七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汗、苗、布依等名族。   茶山村历史上曾是“北上滇黔,南下闽广”的古驿道经由地,在窑上街上设有驿站,现为小集镇。在村内有“圣旨”石刻、李春山墓、“飞云桥”等文物,加上“岩英田洞葬”“摆朗洞葬”“大佛山”遗址等。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主要有打里河风光,万丈崖峡谷风光等,可用于旅游开发。   林内土地资源丰富,可开发大量发展种植业,全村现已发展茶业种植3000亩,板栗200亩,花椒100余亩。   村内盛产中草药“淫羊藿”生活着珍惜保护动物“五步蛇”、“猴子”、“娃娃鱼”等。   

摆城村

  摆城村位于铁厂乡西南方,北临云雾镇,西南接惠水县,距乡政府驻地13公里,属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辖16个自然寨,19个村民组,居住着苗族、布依族、汉族等民族,有519户,2628人,其中少数民族226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6%。全村共有耕地6519亩,其中水田4318亩,旱地2201亩,人均纯收入748元,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和茶叶。全村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家庭饲养为辅,耕作方式原始,广种薄收。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依托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鼓励群众发展茶叶脱贫致富,逐步改善了群众的贫困面貌。   全村共有0党员55名,有功能设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村卫生室,村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等村级组织班子健全,团结协作,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党的改革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全村广大党员、各族人民依靠政策、相信科学、振奋精神、团结奋进,共谋脱贫致富的发展大计,绘制摆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  

铁厂村

  铁厂村位于贵定县南面,处于309省级柏油路线上,距县城50公里,总面积为27平方公里,共辖15个村民组,532户,2437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782.1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96亩,是典型的山间坝子地区,也是贵定县粮、油、烟主要产区之一。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铁厂村群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探索,逐步寻求出了商品肉兔饲养、蔬菜种植销售和优质烤烟种植等助农增收致富路。   2006年,按照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铁厂村选择了人口集中,基础条件最好,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最高的铁厂大寨作为示范点进行集中建设。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村委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在乡卫生院门前和旁边的空地上修建了占地面积为122m2的村两委办公用房、村民娱乐场、篮球场、村务公开栏,对大寨的街道和路灯进行了亮化和安装,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示范点的硬件基础建设,为此,铁厂大寨分别被州、县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摆谷村

  摆谷村位于铁厂乡东南角,距乡政府5公里,东与窑上乡接壤,南接本乡谷丰村,西与本乡东坪村相邻,北与本乡铁厂村相交。全村辖16个村民组,16个自然村寨,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壮族、彝族、哈葩族、汉族等民族,有460户,1965人,其中少数民族1798人,主要以布依族为主体,占全村总人口的94%。全村耕地面积6674亩,其中水田3762亩,旱地2912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茶叶为主。全村人口自然分布不集中,呈扇子形分布状态,荒山荒坡占全乡1/3以上,是一个天然温室小气候区。   全村共有0党员51名,有功能设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村卫生室,村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等村级组织班子健全,团结协作,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谷丰村

  谷丰村位于铁厂乡东南面,距乡政府25公里,与都匀、平塘、惠水三县接壤,属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23个自然村寨,现有农户359户,1571人,主要以布依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149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5%。全村耕地面积6740.8亩,其中水田1529.8亩,旱地5211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全村各自然寨分布分散,是一个土多田少的高、边布依山村。   全村共有0党员34名,有功能设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等村级组织班子健全,团结协作,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党的改革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全村广大党员、各族人民依靠政策、相信科学、振奋精神、团结奋进,逐步改善贫困面貌,共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园。   

小普村

  1、地理位置:小普村,隶属贵定县抱管乡,位于抱管乡西面,云雾山东部,南抵铁厂乡,北临昌明镇,西以云雾镇相接,东以抱管村毗邻,距乡政府约3公里。全村交通便利,马苦公路和抱小公路把小普村与309紧紧联系起来。   2、村基本情况:小普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605户2430人,居住着汉、布依、苗等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52.35%。村党支部下设二个支部,共有0党员79名。其中女党员10人,少数民族党员89人,全村外出党员13人;党员平均年龄49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6人。村“两委”班子共有5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人,初中文化程度4人。2010年小普村村民平均人均收入3459元。村民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烤烟、水稻、蔬菜种植为主。   3、自然资源:小普村全村面积约15.13平方公里,全村有大小山塘水库18座。现有耕地面积2274亩,“185”蔬菜种植面积200余亩、林地10829.87余亩、茶园面积2150亩、大牲畜存栏数800头。   4、协会建设:2007年以来先后成立有贵州省首家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社。2010年发展注册三个农业合作社:抱管乡森华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定县欣康烟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贵定县黔兴云雾贡茶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个协会共有会员195人,运行模式:集体合作,民办民受益。   5、社会事业:到2010年底小普村全村9个组全都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村庄面貌整齐整洁,群众住房水平明显提高,81%以上家庭拥有彩电、冰箱,全村拥有固定电话213门,手机950部,摩托车640辆,小汽车29辆;177户农户使用上了沼气,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6、社会化保障体系健全:全村村级卫生室2个;现有1所完小,1个校点,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村102户365人享受农村低保。   

平伐村

  平伐村是云雾镇人民政府驻地,是云雾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邻铁厂乡,南抵鸟王村,西界营上村,东坪村接壤,2004年11月由原来的新东、新西、民主、龙井四个村合并而成,309省道通村而过,距夏榕高速公路闸道口和贵广高速铁路21公里,这里交通便利,是云雾贡茶交易的主要场所,也是优质云雾大米的原产地,土地总面积9.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32.62亩(田2349.62亩,土183亩),有效灌溉率达90%。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住户1015户,总人口为4385人。人均占有耕地0.58亩,年粮食总产量1174吨,人均年持粮268公斤。主要是汉、布、苗等民族,这里民风纯朴,治安良好。全村现已全部通水、电、路、邮、电话。经过近年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努力,所有自然村寨通寨路和联户路道路硬化率达100%,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25元,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年油菜籽总产量234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2010年、2011年土地流转800亩,现以种植茶叶、花椒、蔬菜,发展餐饮、商贸、运输等经济助农增收,不断扩大农民的增收渠道。平伐村无工矿企业,是有识之士兴业投资的最佳之地。   


茶山位村特产大全




茶山位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