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坝村民众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盘活溪水资源,发展河流经济,成效显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态流水养鱼和小作酒两大特色产业。
--人口总数:3001人农业人口:2970人非农业人口:31人
--行政区面积:2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发展口号:开放、发展、稳定
--所辖村:“木鱼寨”“长湾组”“下坝组”“马家坳”生产总值:15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名特产品:“小作酒”办公所在地:席家院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自然资源丰富资源:矿产林木流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725110207 | 558000 | -- | 查看 大田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草塘社区 |
草塘古邑区坐落于瓮安县猴场镇,位于瓮安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6公里,S305国道使猴场镇融入了贵阳市一个半小时经济圈 。瓮安西距省会贵阳市89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市150公里,已融入到重庆3小时经济圈,成为连接贵阳与遵义、重庆、成都的次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猴场镇自古以来就是“黔北四大名镇”之一,历史上逾千年,曾因逢申赶集而有猴场之名。商贸发达、物产丰富。 猴场草塘部落历史可上溯殷周,自汉以后为中央王朝收编统治,几千年来各族文化融合共生。近代作为红军长征重要一站,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还有草塘民间耍龙舞狮习俗源远流长,是“全国民间艺术龙狮之乡”。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政府规划 “一城四区”发展格局。其中草塘古邑区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围绕以猴场红色文化新村为中心的核心区、以猴场集镇为重点的保护区,深入挖掘优秀的商贾文化、土司文化、人文文化及红色文化,充分结合猴场的历史文化印记,在核心区恢复实木双面大戏楼、内阁中书第、黔山第一进士楼、土司衙门、湖广会馆、古客栈等古建筑,打造核心吸引力;并在集散中心设置休闲服务业,将草塘古邑区建设成为多元文化聚集的文化名域。同时配合下司石林、新华老鹰洞等多处旅游节点为支撑,完美展示古邑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产业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形成高竞争力的历史风貌旅游区。 目前,蕴含猴场厚重历史文化的猴场会议会址、实木双面大戏楼、黔山第一进士楼、内阁中书第等建筑群已陆续建设完成,古邑一期规划建设商铺计划于2014年5月交付使用,相关配套设施正在有序规划建设投用中。改造提升后,景区接待设施和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极具内涵的草塘千年古邑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商旅游客的到来。 千年古邑: 漫步在古邑的青石板路上,藏了千年的古邑秘密被揭开;一座座秦砖汉瓦的古建筑,如同走在古画廊中,慢慢触摸历史的遗存,感悟古邑的魅力、风韵…… 选个古老的民居或客栈住下来,再去追寻小镇古老的故事,轻轻哼着:古邑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古邑来,收获特别多…… 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戏楼——草塘大戏楼,矗立于瓮安县猴场镇古邑广场,总体占地面积2158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左右,进深48米,高26米左右,双面楼庭古戏楼共四层,计26只翘角,重檐悬棚式结构。草塘大戏楼融入了猴场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戏楼设有外部大戏台、内部小戏台、内部小看台、戏楼祠堂及两侧厢房;两侧外墙是由小青砖贴面而成的风火墙。 贵州最大的木结构书院建筑——旗山书院: 内阁中书,是清代的一种官名。负责撰写诏书等重要事务。古邑旗山书院是一座七开间三进二天井、三重檐悬棚式结构的仿明清宫廷内阁府邸建筑。阁内的浮雕、镂雕、木雕、砖雕、石刻工艺精湛,是我国罕见的雕刻博 物画廊。巧合的是,旗山书院所在的瓮安草塘,就产生了一个名叫宋廷芳的人,在清代嘉庆年间担任过内阁中书。 古邑黔山进士楼: 古邑黔山进士楼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整体建筑高大雄伟。进士楼是瓮安古代书院,是瓮安文脉的发祥地和重要历史文化印记。书院这种机制和建筑类型,起始于唐玄宗时代。书院选址和建设与其创办人的自然和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先是重山水,其次是名贤,再次是院舍。黔山进士楼按这“三重”理念,在古邑依山傍水而建。进士楼采用庑殿、歇山、悬山、挑檐、架构、斗拱等“模数”结构的施工方法建造,楼内浮雕、木雕、砖雕、石刻工艺精湛。古邑黔山进士楼是中国目前著名的进士楼。 贵州唯一尚存的安抚司署衙——水东渲慰抚(草塘安抚司衙署):瓮安在宋代前为土酋时期,元代在今贵州境内设土司300余处。现草塘土司衙门保存了明代长官司府衙与第宅的基本格局。明嘉庆二年,朝廷工部主事龚辉到草塘采办大木五千余根,用于修建紫禁城仁寿宫。为此,民间有“紫禁城一半大木采至瓮安”之说。因献贡木有功,朝廷故对草塘安抚司署衙违规扩建第宅就默许了。 现贵州境内安抚司署已荡然无存,仅存草塘安抚司署一处。署内设土司古制、公堂实物、犹宋土酋、奢香夫人与瓮安历史资料展室等。徜徉在这一片建筑群里,由今思古,对前贤把文化知识普及全民的远见真是感佩万分! |
大河村 |
大河村主任柏正祥流水养鱼示范带动了一批流水养鱼户 --人口总数:2551人农业人口:2000人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256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发展口号:开放、发展、稳定 --所辖村:“岩片底”“杨家湾”“黄土”“对门山”“燕子岩”生产总值:3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名特产品:“小作酒”“流水养鱼”办公所在地:文书沟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自然资源丰富资源:矿产林木流水 |
大田坝村 |
大田坝村民众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盘活溪水资源,发展河流经济,成效显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态流水养鱼和小作酒两大特色产业。 --人口总数:3001人农业人口:2970人非农业人口:31人 --行政区面积:2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发展口号:开放、发展、稳定 --所辖村:“木鱼寨”“长湾组”“下坝组”“马家坳”生产总值:15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名特产品:“小作酒”办公所在地:席家院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自然资源丰富资源:矿产林木流水 |
石板坪村 |
石板坪村是小河山乡三个村之一,交通不便,全村大部分没有农网改造,不能用家用电器和电带的农用机器。小孩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自然生存条件很差。 --人口总数:2450人农业人口:2000人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56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发展口号:开放、发展、稳定 --所辖村:“石板坪组”“羊场组”“新房子组”“青杠树组”“毛坡组“生产总值:3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名特产品:“小作酒”办公所在地:石板坪组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自然资源丰富资源:矿产林木 |
大寨坪村 |
大寨坪村距离瓮安县城10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东与石家寨村场坪村民组相连,西与银盏乡穿洞河相望,北与木老坪乡下寨组相接壤,难与银盏乡珠场坝村田相邻,辖区20个村民组,居住着709户人家,2898人口,总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4亩,其中土1495亩,田1309亩,现有党支部一个,党员23名,全村现有大、小客、货运车车辆88辆,摩托车168辆,煤矿厂5个,外出务工人员528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量达到36千克,木、砖木和钢木结构住房比重85%,电视机普及率达90%,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6年,现组组通公路率达90%,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99%。 大寨坪村风景优美,西有穿洞河瀑布,北有下司石林:物产丰富,地下煤矿丰富,煤质量较好,是吸引外资开发的好场所,人民勤劳,民风淳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正向小康迈进。 |
河滨村 |
河滨村位于猴场镇东北面,距政府驻地0.5公里,北与松坪乡大金星村毗邻,东与八一村接壤,南与猴村交错,西与松坪乡马场地坪村相邻。有1个村党总支,3个党支部,有党员82名,村内有中学一所,全村所辖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65人,1342户,有耕地面积3705.4亩,其中田2105.4亩,土1600亩,村内拥有全县最大的粮田大坝——三佰佬大坝,土地肥沃,润育了全村人民。森林覆盖率41.5%,全年气侯温和,平均海拔1050,村内人杰地灵,民风纯补,水、电、路设施完善,久铜公路横穿其间,是革命老区、龙狮艺术之乡。 近年来,在镇村两级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对河滨村16个村民小组实施道路埂化,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大力改善河滨村的人居环境,真正做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历年来,总硬化道路15.8公里,共77500多平方米,修建村民休闲场所两个(由于资金欠缺,广场内至今未安装相应的运动器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无形地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村两委深知,硬化道路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点表皮工作,真正的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村民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于是村两委积极组织村民代表、部份党员召开我要新农村建设恳谈会,拟定了河滨村今后的4个集中建房区,并制定了我要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目前,河滨村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成功引进浙江籍老板在河滨村种植精品西瓜400亩,茶叶600亩,解决了河滨村部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挤出600名富余劳动力,通过阳光工程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有组织地安排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仅此一项为河滨村人均增收500元/年,有力地促进河滨村“185”工程,成为助民增收的一大载体,同时对土地的整体利用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争来了上1000万元的基础建设资金,现在,村内的沟渠全部进行了翻新,机耕道硬化工程也全面全工。 由于河滨村占天时、地理、人和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入住河滨村的企业有,华福有限公司,湘安牧业有限公司,煤磷养殖场,全县最大的养牛场,鑫旺养鸡场,金柱砖厂等,这些企业的住入,以点带面促进了河滨村的种、养业,他们不仅自身开花结果,还大大增强了河滨村的经济实力,全面带动了河滨村的各项发展,河滨村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从2005年以前的空白到现在发展到28户,其中党员带头示范户6户。为全村村民增加收入400元/人。 村两委明白,只要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村内的各种予盾自然就少了,但是也不可不防,于是,村委组织了治保会3个,45人,调解委员会1个7人,治安联防队33人,护寨护村队3支54人,户户联防组织9个,各种民事、刑事案件逐年减少,形成了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各组内低保人员清扫组内主道路的清洁。每年举办四次以上由村民自编自导的各种文艺活动,村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丰富,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提高,生育观念也随之改变,现也办理二女结扎户40户,多独生子女户41户。2011年享受农村低保338户,421人,同年比下降2%。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6%,同年比上升3.1%。 河滨村距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猴场会址1公里,加之自古河滨村就有舞龙耍狮的习俗,有“龙狮艺术之乡”的美誉。为加大宣传力度,村两委请来了河滨村老板陈崧华在河滨村陈家湾建设上星级龙狮旅游观光景区,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首批500万已经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免费供四方游客参观。 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抢抓机遇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挤进长江,跨进乌江,立足两广。”为契机,与时俱进,把我要打造成,“以旅游、观光农业、加工业、运输业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邀八方宾客来河滨村交流、观光 |
金竹村 |
金竹村位于猴场镇东面,距猴场镇政府3公里,东抵小河山乡,西接迎宾村,南连永和镇,北与八一村接壤。辖区1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1635户人家,总人口6064人。其中:田5360亩、土2500亩,人均纯收入3280元。现有耕地面积7860亩,林地3560亩,现有党支部一个,党小组12个。全村现有党员80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外出流动党员14人。现有入党积极分子11人,村级后备干部12人。农家书屋一间,金竹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大部分人口从事种植业。小学2所,养殖专业户8户,村有治保会1个16人,调委会1个22人,治安联防队1支12人,护村护寨队1支20人,户户联防组织3个。 金竹村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钼矿资源,现还未开产,“185”工程面积1200亩,西红柿800亩,辣椒1500亩,茶产业350亩,中药材基地11亩,土地流转面积1400多亩. 联系人村委会主任:高孟宽电话:15086170549 党支部书记:黄祖贵电话:13765750958 |
八一村 |
八一村猴场镇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左右。全村有12个村民组,4865人,交通便利,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2010年12月已实现了村组和每家每户的道路硬化工程。八一村现有大型养猪场两个,其中一个为省级万头种猪繁殖养猪场,并充分利用养猪场的优势,在其周边发展了1000亩苹果桃种猪基地,5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400亩核桃种植基地。并于2011年3月注册成立了瓮安县猴场镇红阳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专门负责猕猴桃及其它水果的种植与销售。发展了1000亩辣椒种植基地,并于2011年1月注册成立了瓮安县宏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各种特色农作物的种植与销售。 |
迎宾村 |
迎宾村位于草塘镇的南面,东与八一村、金竹村相邻,南接新华村,西抵大寨坪、猴场村,北与猴场社区毗邻而居,村域行政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39.36亩,辖24个村民组,1205户,常驻人口4490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29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6%。全村共有党员68人,有独生子女户16户,二女结扎户22户。村境内有植物油厂1个,乡村小学1所。 迎宾村有民俗保存完好的苗族聚居村寨1个,迎宾村寨共33户,就有30户是苗族,村民之间交流都使用民族语言,民族风情独特。 迎宾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305省道穿村而过,通村公路网布全村,这里还有丰富的铝土矿、硫铁矿等资源。 |
猴场村 |
猴场村位于草塘镇西面,距猴场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东与河滨村、迎宾村相邻,南与迎宾村接壤,西与木老坪乡相依,北与松坪、木老坪乡毗邻,下辖15个村民组,1558户人家,5546人,现有耕地面积4014.37亩,其中:田3175.24亩,土839.13亩。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并在此召开了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为纪念红军长征、开发红色旅游文化,瓮安县于2004年开始在猴场村相继恢复修建了猴场会议会址、红军长征长廊、毛泽东行居、红军干部团旧址、付玉书故居、安抚司衙门、宋钦故居、猴场会议会址纪念馆、后岩观、石林等景点,现已全部对外免费开放,2009年12月被授予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业园区快速通道入口,距瓮安县城13KM。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良好,20万M3的水库一座。草天公路、草塘河贯穿全村,猴场村区位优势明显突出,且旅游业已经在猴场村经济发展中暂露头脚。猴场村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现有年产15万吨煤矿1个,“185”工程面积250亩,西红柿250亩,辣椒500亩,茶产业450亩,中药材基地350亩,土地流转面积800多亩。猴场村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10个,党员68名,入党积极分子11人,村级后备干部10人。农家书屋一间。猴场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大部份人口从事种植业。小学2所,养殖专业户12户,村境内有肉联厂1个,建材预制场1个,村有治保会1个10人,调委会1个3人,治安联防队1支12人,护村护寨队1支20人,户户联防组织3个。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