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镇是共青城开放开发区的西大门,原为德安县米粮铺乡,1992年5月1日,划归共青城开发区管理,1994年,成立甘露区,2005年6月,撤区建镇。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且分别设有车站和路口,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15000余人(含南昌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
-
驻镇单位
中央储备粮共青直属库、共青城火车站、昌九高速公路共青管理所、江西赣粤高速公路工程养护处昌九工程养护公司、南昌理工学院、电信所、供电所、信用社及派出所等单位。 共青城甘露镇甘露寺
甘露镇党委下设党支部11个,全镇党员198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8人,设有镇武装部。镇机关下设党政办、社会事务综合管理办公室、农林水管理站、计生办及财政所。镇机关工作人员定编24人,现在岗工作人员18人。
-
行政辖区
该镇辖前山、双塘、甘露、双桥、园林场(村)5个行政村和林场1个镇属企业及1个居委会,村级干部30人,共有49个村民小组、42个自然村庄。
-
农村经济
农业:由于共青开发区重点建设项目、驻镇单位相继落户该镇而征用大量土地,造成该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全镇现仅存耕地3615亩, 其中水田2532亩;退耕还林面积1099亩;林地13186亩,其中果园2000亩、苗木500亩;水面1055亩,其中养殖水面800亩。
企业:该镇共有各类企业30家,以服装加工、木材加工、建材、养殖和建筑为主。共青地毯厂停产后,曹叙金、黄绪和等人通过租赁办起了宏大服装厂,2005年,完成产值400万元,安排就业近200人。
2005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041.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31.5万元、工(企)业产值4310.4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0元,比上年增加309元。
甘露寺,位于共青城甘露镇。寺上下两重,上屋中正殿,边有侧屋,中为天井,寺宇雄伟。(1958年寺毁)。五代吴顺义间立,元毁,明天顺间,僧正大重修。寺门外古桂双株,王士正《粤行三志》云:“庵前后巨竹数百挺,上摩云日”。境地幽雅。据[清乾隆.德安县志]:门外有古桂二株。明万历庚子,赵师尹曾读书寺中。五月五日持书坐桂下,甫展阅,忽坠一枝于卷上,馨香扑鼻,师尹仰瞻无别枝,惊喜口拈云:“桂花八月放,缘何五月开,嫦娥若有意,先送一枝来。”是年秋遂膺乡荐,阅癸丑,殿试第三。师尹为纪其事于石,藏诸寺,遭兵毁,其碑无传。这是一个附会的传说,不足信,植物中的变异现象虽有,但以此而附会为先兆,事属荒诞。古桂现仍枝繁叶茂,每年八月未至,就丹桂飘香袭人。在此美妙佳境,至今仍流传着“五月桂花遂人愿,钦点探花赵师尹”的动人故事。-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5万人 | 29平方公里 | 360482100 | 332000 | 0792 | 查看 甘露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茶山街道 |
茶山街道由共青城市管理,是其驻地所在地。面积20.09k㎡,常住人口4.29万人,暂住人口0.8万余人。管理东湖、南湖、西湖、北峰、富华等5个社区。办事处驻东湖居委会共青大道。 [邮编]332020 [代码]360426084:~001东湖区居委会 ~002南湖区居委会 ~003西湖区居委会 ~004北峰区居委会 ~005富华区居委会 ~500共青城农业有限公司 ~501共青城水产有限公司 ~502共青城林果有限公司 [沿革]2006年1月13日,德安县设立茶山街道办事处(赣民字[2006]2号批复)。(一说办事处成立于2005年9月) |
甘露镇 |
甘露镇是共青城开放开发区的西大门,原为德安县米粮铺乡,1992年5月1日,划归共青城开发区管理,1994年,成立甘露区,2005年6月,撤区建镇。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且分别设有车站和路口,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15000余人(含南昌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 - 驻镇单位 中央储备粮共青直属库、共青城火车站、昌九高速公路共青管理所、江西赣粤高速公路工程养护处昌九工程养护公司、南昌理工学院、电信所、供电所、信用社及派出所等单位。 共青城甘露镇甘露寺 甘露镇党委下设党支部11个,全镇党员198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8人,设有镇武装部。镇机关下设党政办、社会事务综合管理办公室、农林水管理站、计生办及财政所。镇机关工作人员定编24人,现在岗工作人员18人。 - 行政辖区 该镇辖前山、双塘、甘露、双桥、园林场(村)5个行政村和林场1个镇属企业及1个居委会,村级干部30人,共有49个村民小组、42个自然村庄。 - 农村经济 农业:由于共青开发区重点建设项目、驻镇单位相继落户该镇而征用大量土地,造成该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全镇现仅存耕地3615亩, 其中水田2532亩;退耕还林面积1099亩;林地13186亩,其中果园2000亩、苗木500亩;水面1055亩,其中养殖水面800亩。 企业:该镇共有各类企业30家,以服装加工、木材加工、建材、养殖和建筑为主。共青地毯厂停产后,曹叙金、黄绪和等人通过租赁办起了宏大服装厂,2005年,完成产值400万元,安排就业近200人。 2005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041.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31.5万元、工(企)业产值4310.4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0元,比上年增加309元。 甘露寺,位于共青城甘露镇。寺上下两重,上屋中正殿,边有侧屋,中为天井,寺宇雄伟。(1958年寺毁)。五代吴顺义间立,元毁,明天顺间,僧正大重修。寺门外古桂双株,王士正《粤行三志》云:“庵前后巨竹数百挺,上摩云日”。境地幽雅。据[清乾隆.德安县志]:门外有古桂二株。明万历庚子,赵师尹曾读书寺中。五月五日持书坐桂下,甫展阅,忽坠一枝于卷上,馨香扑鼻,师尹仰瞻无别枝,惊喜口拈云:“桂花八月放,缘何五月开,嫦娥若有意,先送一枝来。”是年秋遂膺乡荐,阅癸丑,殿试第三。师尹为纪其事于石,藏诸寺,遭兵毁,其碑无传。这是一个附会的传说,不足信,植物中的变异现象虽有,但以此而附会为先兆,事属荒诞。古桂现仍枝繁叶茂,每年八月未至,就丹桂飘香袭人。在此美妙佳境,至今仍流传着“五月桂花遂人愿,钦点探花赵师尹”的动人故事。- |
江益镇 |
江益镇原属永修县管辖,1993年并入共青开放开发区,更名共青城江益区,后撤区为镇。 江益镇是共青城滨湖乡镇、农业大镇、特色强镇,面积为90平方公里,人口1.4万,下辖江益、栗畈、红林、爱国、跃进、荷塘、增垅、南湖、红星9个行政村,1个茶林场、1个渔场、1个社区居委会。驻镇单位有江益镇派出所、江益信用社、江益电信所、江益镇中学等,其中江益镇中学是目前共青地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农村中学。 江益镇位于鄱阳湖西岸,东面与永修县的吴城镇相连,南面与永修县的恒丰企业集团为界,西面与永修县的军山农贸公司和燕坊镇毗邻,北面与甘露镇和星子县的苏家垱乡连接。镇区位独特,交通便利,昌九高速公路、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穿境而过,青丰公路、江军公路、江共公路三条出境公路全面贯通,行政村都通了水泥道路。 江益镇中心坐标为北纬29.8°,东经115°45′,属滨湖和丘陵相间地势,海拔较低,地势平缓,山丘一般在25°以下,有利于发展农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我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350-1710㎜,日照时数为2千小时,无霜期200天左右。 - 经济 江益镇有耕地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水面4.4万亩,湿地2万亩。此外,可开垦宜农面积1.3万亩,宜林面积1.4万亩。 江益镇传统种植以水稻、棉花、花生等为主。养殖以生猪、鸡、鸭为主。近年来,特色种养业发展迅猛,蛋鸡养殖35万羽,杂交油茶种植5600余亩,草莓种植1000余亩,水产养殖2万亩,目前全镇已有爱民禽蛋等专业合作社7个,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镇党委通过学习调研,出台了刺激“一村一品”发展方案,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十百千万农业开发工程”:即圈养生猪10万头、养殖蛋鸡100万羽、搭建草莓大棚1000亩、兴建油茶基地1万亩。进一步加快特色种养规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快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新貌。 在共青城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带动下,我镇招商引资发展迅速,共青城工业新区已推进到我镇的江益村和栗畈村,中芬数字生态城、西游记文化产业园已落户我镇。江益镇工业企业发展较快,尤其是建材和服装加工业发展较快,全镇有建材企业6家,服装加工业5家。 江益镇旅游资源丰富。鄱阳湖的广袤湿地,为候鸟越冬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每年冬季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等候鸟迁徙到鄱阳湖越冬,为鄱阳湖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位于栗畈村昌九高速公路西侧的夫安寺,相传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乾隆帝题名。位于江益村昌九公路东侧的驿南古街,是古代的官马大道驿站,相传从宋代始建,已有千年历史,至今古迹清晰可见。 - 组织 目前,江益镇在基层组织设置上,有1个党总支,21个党支部,党员人数348人,其中女党员38人,35岁以下党员5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序党员144人。近年来,江益镇党委积极探索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新思路,一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行业协会和工业园区开发上设立党组织;二是在跨村区域、特色种养产业和党员流向上分设党支部;三是在关键部位、特殊环节和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成立党组织,为共青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基层组织保证。 |
金湖乡 |
金湖乡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畔。南靠共青城,北邻德安县河东、宝塔2乡,东与泽泉乡接壤,西与甘露镇相连。面积37k㎡(一说26k㎡),总人口11060人,常住人口7400人(约2007年),常住人口0.8万人。辖黄桥、寨下、大塘、固村、凤凰、五合、江流等7个行政村和1个水产场,41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邹家岭,距共青城6千米,距德安县城13千米。 属半滨湖、半丘陵地区。河港湖洲较多。有大小圩堤6座,总长度14.7千米(其0青联圩5.6千米)。博阳河穿镇而过,将金湖分为河东、河西两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平均降水量1344毫米,无霜期247天。 【沿革】1954年由德安县的金鸡乡、星子县大湖乡合并设立德安县金湖乡,位于德安县东南部。1958年共青垦殖场迁于金湖,成为场、社合一单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69年改金湖公社,同时共青垦殖场搬迁南湖。1984年改乡。1993年11月金湖乡由德安县划为共青开发区管理,成立金湖区。1996年,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黄桥、大塘、寨下、江流、固村、凤凰、五合7个行政村。2001年撤乡设镇。2010年将金湖乡划归共青城市管辖。(注:批文及2010年代码均为金湖乡) 【邮编】330402 |
苏家垱乡 |
苏家垱乡位于共青城市东部。濒临鄱阳湖边,二面环水,南与永修县相望。面积61(一说88.8)k㎡,人口27014人(约2007年)。辖水口、香山、土牛、青山、大桥、金垅、开福寺、乐平、桥浦、竹林等l0个行政村和苏家垱垦殖场,乡政府驻苏家垱。博阳河与杨柳津河由境内土牛嘴自北向南,有牛轭湖、寺下湖、曲湖等湖汊。 【沿革】因乡政府驻地苏家垱而得名。解放前属修德乡和蛟塘乡的一部分,解放初属一区土牛乡、红旗乡、红五乡和联合乡的一部分。1955年成立水、大桥等30个初级社;1956年转为水口、高梁等18个高级社。1958年设苏家垱公社,1968年改名永红公社,1982年恢复原称,1984年改乡。1958年设蓼南公社,1960年转蚌湖渔场,1970年改蚌湖公社,1984年改乡。 1996年,苏家垱乡位于星子县西南部,面积46.5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水口、桃源、青山、大桥、土牛、香山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苏家垱,距县城42千米;蚌湖乡位于星子县西南部,面积62.1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金垄、开福寺、乐平、桥浦、竹林、堑湖6个行政村。2001年底,撤销蚌湖乡,并入苏家垱乡。2010年将苏家垱乡划归共青城市管辖。 【邮编】332809 |
泽泉乡 |
泽泉乡位于共青城市东部。东邻横塘镇,南连苏家垱乡,西与共青城市区接壤,北与九江县交界。南北长12千米、东西宽7.5千米,面积43.7(一说56.5)k㎡,人口0.33万户、人口1.5万人(2007年)。辖泽泉、关帝庙、花园、观音桥、长塘、涂山等6个行政村。105国道穿境而过。境内查家山有商周文化遗址。 【沿革】1958年为乘风公社,1959年改名观音桥公社。1960年并入横塘公社。1969年改名朝阳公社。1982年更名为泽泉公社,以辖境内古有一泽泉街得名。1984年改乡。1996年,位于星子县西南部,面积42.1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中垄、关帝庙、花园、泽泉、竹岭、观音桥、长塘、涂山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大屋杨,距县城36千米。2010年将泽泉乡划归共青城市管辖。 【邮编】332808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