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鹰潭市 >> 月湖区 >> 夏埠乡

夏埠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夏埠乡谷歌卫星地图)


夏埠乡简介

  夏埠乡位于鹰潭市月湖区北面,与市区隔江相望。东、南、西三面临信江,北毗贵溪市志光镇、鸿塘镇。2005年辖5个村,28个村小组,2202户,9885人,均属汉族,主要姓氏有:刘、娄、彭、姜、周、祝、夏、杨、汪、饶、余、徐、李、吴等。全乡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13亩(其中蔬菜面积5000亩),林地面积855亩,水产养殖面积1540亩。
  地处信江河谷丘陵地带,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岭头杨家,海拔41.8米,最低点茅源彭家,海拔25米。属低丘陵地带,以红壤土为主,信江沿岸以冲积沙壤为主。
  -
  行政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贵溪县夏岭区夏岭乡。1950年属贵溪县志光区流洪乡、低坪乡。1958年属贵溪县志光公社。1960年划入鹰潭镇郊区公社。1971年11月成立夏埠垦殖场。1972年10月恢复夏埠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至今。
  夏埠改建乡后,区委、区政府在夏埠乡设立乡党委、乡人大主席团、乡政府、乡经联社、乡人武部。同时建立群众团体乡团委、乡妇联。时有乡机关干部 37人。1986年5月年撤消乡经联社。1999年成立乡工会组织。2005年乡机关有干部 58人(含提前离岗8人)。
  民国时期,全乡只有个别私塾先生开办学堂。2005年全乡有小学2所,教学点3个。教职员工39人,在校小学生630人。近几年,学校校舍危房基本拆除改建,学校校舍现全部都是2层以上石混楼房,教学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民国时期,全乡只有个别郎中开办的诊所。1955年创办夏埠公社卫生院,院址位于夏埠村,时有员工8人,以一般的医疗为主。1965年该院搬迁至夏埠乡毛源村,后改为夏埠乡夏埠卫生院。当时医院已有1幢2层楼的房子,业务用房为511平方米,有医务人员10人,能开展一般的小型手术。1983~1994年,该院有医务人员12人,其中中级职称9人,护理2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有病床5张,能开展一般的小型手术、计划生育结扎手术、剖腹产手术、眼科手术,尤其以眼科、计划生育手术较有特色。1995年至今,以防疫保健为主。
  -
  文卫教体
  2001年夏埠卫生院征用851平方米土地,开始筹建建筑面积为2592平方米的夏埠卫生院综合大楼。2005年元月,夏埠卫生院综合大楼全面竣工完成,全院的业务用房为572平方米,拥有显微镜、尿液分析和血液分析仪等医疗设备等。2005年有乡村医生22人。
  1997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经过26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农民以往多子多福的封建传统观日渐淡化,计划生育观在农民心中已基本形成。1986年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乡人口出生率为19 .79‰,综合节育率达92%。
  未建夏埠大桥前,夏埠交通十分不便。正如俗语说的“隔河千里远”,行人和车辆只有靠浮桥和轮渡过河到达市区,遇到汛期,浮桥就要撤除,轮渡停渡,行人过河极不方便。1992开始新建夏埠大桥,把夏埠乡与市区紧密连在起来,夏埠乡离火车站仅有3000米,后村村又通了公路,其中90%的村道路实现了硬化,公交通先后开通广场——渡头、桥头——赤溪、流洪2条线路。 2002年梅园大桥建成,把夏埠乡与市政府所在梅园新区也连在一起,交通十分便利。该乡境内大部分土地已纳入城市规划,逐步向城市化迈进。
  夏埠乡的群众体育运动会十分活跃,自1981年农历正月初一至2003年正月初九,共举办了19届群众运动会,每届有100多人参加,主体是农民。既有传统的挤棍、扳手劲、举石锁等项目,也有现代化的拔河、投掷、骑车等比赛。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
  -
  发展前景
  近年来,月湖区夏埠乡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平安稳定”两大主题,着力打造和谐夏埠,促进了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今年初,该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创评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乡镇”;今年5月底,该镇又被月湖区评为“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现在鹰潭市政府将夏埠乡作为重点发展区域,为进一步推进夏埠乡的发展,目前已经夏埠乡并入信江新区。 信江新区现在的发展目标定位是:打造城市客厅、建设美丽信江。信江新区就是今后鹰潭主城区的核心地段,将打造现代化滨江生态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层面应用生态理念和技术的生态城,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滨江新城。信江新区作为城市未来的商业文化中心,规划建设用地10.15平方公里,到2020年,信江新区居住容量规划为15万人。根据规划,借“杭—南—长”城际高速铁路及客运站建设的东风,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加快信江新区开发建设步伐,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建成夏埠滨江大道、夏埠城市防洪工程、夏埠沿江景观工程、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城际高速鹰潭北站、夏埠安置小区等重大工程项目;建成信江新区龙虎山路、信江路、经一路、纬四路、纬五路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管网工程;建成夏埠新区市民休闲公园、步行街、10万平方米高档酒店写字楼、5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等核心建筑。 据了解,信江新区在建项目有: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夏埠城市防洪堤、夏埠自来水厂、夏埠安置小区、高速铁路及鹰潭北站、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驻鹰办事处和南昌海关驻鹰办事处大楼、市一中搬迁、夏埠滨江大道、龙虎山路一期工程、信江路一期工程、经一路工程、纬四路工程、纬五路工程、沿江景观工程、夏埠市民公园、夏埠步行街、信江新区高层住宅、鹰潭市规划展示馆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5.6平方公里 360602200 335000 -- 查看 夏埠乡谷歌卫星地图

夏埠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夏埠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江边街道

  夏埠乡位于鹰潭市月湖区北面,与市区隔江相望。东、南、西三面临信江,北毗贵溪市志光镇、鸿塘镇。2005年辖5个村,28个村小组,2202户,9885人,均属汉族,主要姓氏有:刘、娄、彭、姜、周、祝、夏、杨、汪、饶、余、徐、李、吴等。全乡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13亩(其中蔬菜面积5000亩),林地面积855亩,水产养殖面积1540亩。   地处信江河谷丘陵地带,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岭头杨家,海拔41.8米,最低点茅源彭家,海拔25米。属低丘陵地带,以红壤土为主,信江沿岸以冲积沙壤为主。   -   行政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贵溪县夏岭区夏岭乡。1950年属贵溪县志光区流洪乡、低坪乡。1958年属贵溪县志光公社。1960年划入鹰潭镇郊区公社。1971年11月成立夏埠垦殖场。1972年10月恢复夏埠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至今。   夏埠改建乡后,区委、区政府在夏埠乡设立乡党委、乡人大主席团、乡政府、乡经联社、乡人武部。同时建立群众团体乡团委、乡妇联。时有乡机关干部 37人。1986年5月年撤消乡经联社。1999年成立乡工会组织。2005年乡机关有干部 58人(含提前离岗8人)。   民国时期,全乡只有个别私塾先生开办学堂。2005年全乡有小学2所,教学点3个。教职员工39人,在校小学生630人。近几年,学校校舍危房基本拆除改建,学校校舍现全部都是2层以上石混楼房,教学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民国时期,全乡只有个别郎中开办的诊所。1955年创办夏埠公社卫生院,院址位于夏埠村,时有员工8人,以一般的医疗为主。1965年该院搬迁至夏埠乡毛源村,后改为夏埠乡夏埠卫生院。当时医院已有1幢2层楼的房子,业务用房为511平方米,有医务人员10人,能开展一般的小型手术。1983~1994年,该院有医务人员12人,其中中级职称9人,护理2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有病床5张,能开展一般的小型手术、计划生育结扎手术、剖腹产手术、眼科手术,尤其以眼科、计划生育手术较有特色。1995年至今,以防疫保健为主。   -   文卫教体   2001年夏埠卫生院征用851平方米土地,开始筹建建筑面积为2592平方米的夏埠卫生院综合大楼。2005年元月,夏埠卫生院综合大楼全面竣工完成,全院的业务用房为572平方米,拥有显微镜、尿液分析和血液分析仪等医疗设备等。2005年有乡村医生22人。   1997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经过26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农民以往多子多福的封建传统观日渐淡化,计划生育观在农民心中已基本形成。1986年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乡人口出生率为19 .79‰,综合节育率达92%。   未建夏埠大桥前,夏埠交通十分不便。正如俗语说的“隔河千里远”,行人和车辆只有靠浮桥和轮渡过河到达市区,遇到汛期,浮桥就要撤除,轮渡停渡,行人过河极不方便。1992开始新建夏埠大桥,把夏埠乡与市区紧密连在起来,夏埠乡离火车站仅有3000米,后村村又通了公路,其中90%的村道路实现了硬化,公交通先后开通广场——渡头、桥头——赤溪、流洪2条线路。 2002年梅园大桥建成,把夏埠乡与市政府所在梅园新区也连在一起,交通十分便利。该乡境内大部分土地已纳入城市规划,逐步向城市化迈进。   夏埠乡的群众体育运动会十分活跃,自1981年农历正月初一至2003年正月初九,共举办了19届群众运动会,每届有100多人参加,主体是农民。既有传统的挤棍、扳手劲、举石锁等项目,也有现代化的拔河、投掷、骑车等比赛。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   -   发展前景   近年来,月湖区夏埠乡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平安稳定”两大主题,着力打造和谐夏埠,促进了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今年初,该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创评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乡镇”;今年5月底,该镇又被月湖区评为“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现在鹰潭市政府将夏埠乡作为重点发展区域,为进一步推进夏埠乡的发展,目前已经夏埠乡并入信江新区。 信江新区现在的发展目标定位是:打造城市客厅、建设美丽信江。信江新区就是今后鹰潭主城区的核心地段,将打造现代化滨江生态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层面应用生态理念和技术的生态城,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滨江新城。信江新区作为城市未来的商业文化中心,规划建设用地10.15平方公里,到2020年,信江新区居住容量规划为15万人。根据规划,借“杭—南—长”城际高速铁路及客运站建设的东风,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加快信江新区开发建设步伐,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建成夏埠滨江大道、夏埠城市防洪工程、夏埠沿江景观工程、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城际高速鹰潭北站、夏埠安置小区等重大工程项目;建成信江新区龙虎山路、信江路、经一路、纬四路、纬五路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管网工程;建成夏埠新区市民休闲公园、步行街、10万平方米高档酒店写字楼、5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等核心建筑。 据了解,信江新区在建项目有: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夏埠城市防洪堤、夏埠自来水厂、夏埠安置小区、高速铁路及鹰潭北站、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驻鹰办事处和南昌海关驻鹰办事处大楼、市一中搬迁、夏埠滨江大道、龙虎山路一期工程、信江路一期工程、经一路工程、纬四路工程、纬五路工程、沿江景观工程、夏埠市民公园、夏埠步行街、信江新区高层住宅、鹰潭市规划展示馆等。  

交通街道

  交通街道地处鹰潭市城市中心,文化娱乐商业贸易最繁华地段。东沿交通路与江边、四青两个办事处相邻,南沿四海路、西湖路,西沿五洲路与四青办事处接壤,北濒信江与信江新区隔江相望,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街道因驻地交通街命名。办事处下辖个百佳城、胜西、新广场、站江、商城、莲花、磷肥厂、化工厂、223队9个社区居委会,有12453户,38048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祖籍遍布全国各地,有汉族、壮族、回族、畲族、苗族、侗族、土家族、满族、朝鲜族等。交通街道党工委下辖7个党总支,42个党支部,803名党员。   交通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鹰潭境内通往火车站的唯一通道,两侧有店铺12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贵溪县鹰潭镇第7保;新中国成立后属贵溪县鹰潭镇交通街道政府;1957年鹰潭镇与贵溪县分开,称鹰潭镇交通街道办事处;1958年鹰潭镇并归贵溪县,属鹰潭镇西街办事处。1960年县、镇分治,鹰潭镇再次与贵溪县分开,属鹰潭镇鹰西公社;1961年鹰潭镇鹰西公社撤销设立城镇公社,属城镇公社。1962年城镇公社撤销,分设金山弄、山背、江边、汽车站、交通、东站、朱埠等7个街道;1963年又将7个街道合并为城镇公社,称鹰潭镇城镇公社交通居民委员会。1978年11月,撤销城镇人民公社改为街道建制,称交通街道。   一、机构设置   交通街道办事处机关设在市育新巷101号。办事处内设党政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   二、商品市场   1、商业分布。辖区内设有浮桥头菜场、交通街菜场、莲花路菜场、商城等4个农贸市场。有步步高超市、沃尔玛超市、永盛百货、赣东商城、银座广场、百佳城步行街、新广场步行街、眼镜专业市场等商业商场,有新华书店、民营的广电音像、商城音像、莲花路音像、人民商场等20余家图书音像店。   2、驻办企业。交通街道办事处辖区内驻有省属企业2家:省火电三处、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223队地质队。以及鹰潭饭店、鹰潭华侨饭店、英皇会所、长城宾馆、市财苑宾馆、凤鸣园酒店、现代宾馆、月湖宾馆等各种商厦、酒店、休闲娱乐场所2000余家。   3、教育医疗。辖区居民受教育和就医十分方便。区域内有江西鹰潭工程应用学校,鹰潭市第一中学、鹰潭市第三中学、逸夫小学、223队子弟学校,鹰潭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南昌工人业余大学鹰潭大中专班、职业培训中心、业余体校等;有银河、223队、小燕子等幼儿园10余所。有市人民医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仁爱医院,磷肥厂医务所等多家医疗服务站、所。   三、辖区单位   1、县级单位34个:223队煤田地质队、市工商银行、人民银行鹰潭中心支行、市银监局、市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鹰潭分行、市移动公司、铁路公安处、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市新华书店、市新闻出版局、市烟草专卖局、农信社鹰潭办事处、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计生委、市总工会、市经贸委、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市科技局、市一中、市公安巡逻支队、市人防办、鹰潭工程应用学校、区人武部、市劳动局、市医保办、市劳动就业局、供水公司。   2、科级单位21个:省火电三处、地税直属分局、区地税局、地税-服务大厅、工行月湖支行、建行月湖支行、人保月湖支公司、月湖工商局、交通工商分局、白露工商分局、区消防大队、交通派出所、市军供站、市影剧院、区村建局、区劳动就业局、市三中、市逸夫小学、市电影院。   

东湖街道

  东湖街道办事处位于鹰潭市月湖区东南面,东邻梅园办事处,西至鹰潭市工业园区,北临江边办事处,南穿320国道至原鹰潭市面粉厂。是市区交通运输中心,铁路货运南站、客车站、长途汽车站均在境内。浙赣、鹰厦、皖赣3条铁路,206、320国道横穿境内。货运南站是具有现代化装卸设备货物中转站,各种货物在南站,通过机车重新编组,运往全国各发;长途汽车站24小时营业,旅客平均日流量可达4000余人,每年的春运高峰期可达上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贵溪县鹰潭镇第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贵溪县鹰潭镇劳动街、交通街、大同街。1958年鹰潭镇与贵溪县分开,称鹰潭镇鹰东、鹰西公社;1962年分属鹰潭东站、老汽车站、山背、交通等街道办事处;1963年属鹰潭市城镇公社,1978年11月经上饶地委批准建立东湖街道办事处。   东湖街道辖区面积约20.5平方公里,有居民9388户,总人口31052人,其中壮族4人,满族5人,其他均系汉族。辖区内有10个社区居委会(沙塘石、双水坑、三角线、香山、平安路、南站、高桥7个社区,洪电新村、地堪一队、中铁十一局三处等三个厂矿企业社区),其中高桥社区是2001年从原白露镇划拨过来的,有一部分居民至今还属农业户。居民受教育和就医比较方便。有综合技术职业学校、鹰潭市第五小学、鹰潭市第九小学。学前班、幼儿园、托儿所遍布各社区。有鹰潭市第三人民医院、地勘一队职工医院及多家私人诊所。   一、机构设置   东湖办事处机关设在市环城东路20号。办事处下设党工委、-委员会、人大、人武部,群团组织有团委、妇联。党工委与-委员会、党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合署;行政下设办公室与党办合署;综治办、政法办、司法所合署;计生办、计生学校、计生协会合署;爱卫办和文明办合署;企业办与监察合署;民政、劳动保障合署。   二、街道经济   街道现有下属企业两家:东湖服务大楼和东湖泥炉厂。   东湖服务大楼(现改名为四海宾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东湖办事处投资创建的集体企业,坐落在市四海路中段,距鹰潭火车站仅100米,是来往汽车聚集中心,也是商贸繁华地段,同时更是外来客商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大楼七层,总面积为4000平方米,共有客房110套。该企业于2008年出租合同到期后,目前由企业职工自行经营。   东湖泥炉厂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东湖办事处投资创办的集体企业,坐落在市南湖路,占地面积5.3亩,内有简易厂房和仓库住房约1000平方米,由于产品淘汰,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无法经营,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停工停产至今。   除上述企业以外,东湖办事处还有2个临街店面,一个是环城东路16号的四个店面,现已租赁给阿信沙发使用,年租金1万余元,另一个是环城东路20号办事处楼下的店面,面积约150平方米,现提供给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使用。   三、商品市场   东湖街道南站路是鹰潭唯一的商品市场集散中心,有占地4500平方米的干鲜果批发市场,每天有上千吨干鲜果从外地运来,从这里批发给水果商;五金百货综合批发市场上的五金家电,种类繁多;农贸水产批发市场的各种农副产品和水产品充足,木竹批发市场内的木、竹堆积如山,每天都有运往各国各地的木、竹。   四、辖区单位   东湖街道辖区内共有驻区单位25个:战备材料总厂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三处鹰潭基地、江西有色地质勘察一队、江西三和洪门水电厂驻鹰办事处、鹰潭市交警支队、铁路鹰潭线路大修段、铁路房产给水生活段、鹰潭市公路管理局、鹰潭地方税务局、鹰潭市电大分校、建设银行鹰潭分行、联通公司鹰潭分公司、鹰潭市医保办、鹰潭市盐务局、鹰潭市中心血站、鹰潭日报社、鹰潭市医药有限公司、鹰潭市第三医院、鹰潭市汽车运输公司、鹰潭市教育局。   

梅园街道

  梅园街道办事处位于鹰潭市东北部,东邻童家镇,南接三二O国道,西至湖西路,北濒信江,辖区为鹰潭市政治中心,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鹰潭军分区等党政主要机关所在地。辖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居民11752户,总人口4万余人,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有汉族、回族、畲族、苗族、满族等民族。辖区居民受教育和医疗条件便利。辖区有鹰潭市委党校、鹰潭市第四中学、鹰潭市第六小学、新区幼儿园、鹰潭市实验中学等学校。有解放军184医院、鹰潭铁路医院、鹰潭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疗院、所。   1988年12月接省民政厅通知、经鹰潭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梅园街道。东湖街道办事处划出的梅园、防腐厂、军民路、东一村、东二村、东三村、童家7个居委会及新成立的枫山居委会归梅园街道管辖。1991年5月成立桃里居委会。1999年11月成立府前路居委会、261居委会、265居委会、912居委会(其中261居委会、265居委会、912居委会为厂矿居委会)。2001年6月,府前路居委会、梅园居委会合并为梅园社区。2001年12月,桃里、军民路、防腐厂居委会合并为防腐厂社区,东一村、东二村、东三村居委会合并为东站社区,童家、枫山居委会合并为枫山社区,相应912、261、265居委会更名为912、261、265社区。2004年9月成立东湖家园、桃园社区,同时,防腐厂、枫山社区分别更名为军民路、枫园社区。   梅园街道办事处机关设在市梅园大道3号。下设梅园、军民路、枫园、东站、东湖家园、桃园、912、265、261等9个社区居委会(6个纯居民社区,3个厂矿社区),15个基层党组织,辖区内共有党政、企业事业单位 105个。近年来,梅园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街道工作,紧紧围绕“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环境优美、作风优良、服务完善的和谐平安新梅园”的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奋进,加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街道、市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谐平安街道、综治一类街办、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梅园社区荣获“全省十大和谐社区”、“省级安全示范小区”、“省级星光计划优秀项目”荣誉称号;桃园社区荣获“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社区”荣誉称号;东湖家园社区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活动站。   一、街道党建独具特色。抓共建,促创新,积极探索组建社区党建“三个网络”和全力抓好“三项服务”,构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大格局。2008年被评为党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梅园、枫园两个社区被评为基层党建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街道综治和谐平安。将维稳、信访关口下移,健全领导责任制,以预防为主,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编织和谐社区“三大网络体系”,制定“五项”自治机制,积极推行“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办”的工作方法,并得到省政法委领导肯定。多年来没有出现一起赴省、京-事件,2009年排查到各种不稳定因素7 起,控访息访6起,成功调解民事纠纷29起,无民事转刑事案件发生,纠纷调处率达 95%,2009年综治、信访获市级先进。   三、街道经济稳步增长,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通过明确重点,主攻工业项目的招商,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沟通、联系,力争在铜产业加工、卫浴等工业项目上有新突破。2009年引进资金突破1亿元,新引进项目4个,在谈项目2个。其中工业项目江西省天久矿泉水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额1亿元,另三产项目三个,物流企业一个;今年在谈项目2个:一八四南院大型三产项目,于2009年6月份开工建设;圣宫布达拉养生会馆,计划投资1500万元,总面积2000多平米。   四、街道建设逐步加强。通过优化队伍、夯实硬件、主抓特色“三步走”措施,社区建设连年实现新跨越,梅园社区成功跨入四星级社区行列,社区办公用房由原来不足400平方米增至一千四百平方米。社区群众体育设施逐步完善,今年一个四百余平方米的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已建成,建成室外健身路径20处。   五、街道服务便捷高效。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拓宽社区服务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和再就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实际问题。2009年推荐安置就业457人,发放小额贷款支持创业24人,“阳光微笑”工程率先完成,已对白内障患者做手术67例;依托社区资源优势,建立完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就医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六、街道文体丰富多彩。组建了全国体育健身俱乐部、艺术团、军鼓队、门球队、书法协会等多支队伍,积极打造的梅园社区图书室也已投入使用,拥有图书及各类杂志、报刊近万册,梅园、东湖文化广场成为居民学习、娱乐的一方乐土。   

四青街道

  四青街道办事处主要位于城郊,城区有许多插花地带。东邻童家镇,西毗市工业园区,北临信江河,南连贵溪市余家乡。区域面积2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9.59公顷,林地面积702.53公顷。辖5个行政村(即:西门、杏树园、朱埠、桥东、上桂)和4个社区(即:西站、西湖、水泵厂、岱宝路),26个村民小组,7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5163人(其中城市14655人,农村10508人),均为汉族,是月湖区一个既含行政村又含社区的街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贵溪县月湖区和鹰潭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属贵溪县月湖区和鹰潭镇,1958—1977年6月分属郊区、童家、鹰东、鹰西和城镇公社及蔬菜合作社。1977年7月成立蔬菜公社,原城镇公社的杏树园大队和朱埠大队及童家公社的杨碧大队(1980年分出西门大队)划归管辖。因与乐平县蔬菜公社重名,1983年9月15日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四青公社,取四季长青之意。1984年5月四青撤社建乡。1998年8月四青撤乡建镇。2001年12月四青撤镇改建街道,从交通、东湖2街道划拨4个社区归四青街道管辖。2003年9月又把原白露镇的上桂和桥东2个村又划归四青街道管辖。   浙赣、皖赣、鹰厦3条铁路在四青街道纵横交汇,320和206国道、龙虎山大道穿越境内,村村皆通公路,铁路货站、客运站、汽运站、信江码头均在境内。便利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09年四青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9%,实现农业总产值2892万元,同比增长7%,人均收入达5900元,完成财政收入762万元。   一、机构设置   办事处下设党工委、-委员会、人大、人武部。科室设有:党办、政府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综治办、支重办、计生办、计生服务站、农村经济服务站、劳动和安全生产站、信访办、村镇建设规划所、社区事务办、环卫所、劳动保障服务所、农医所、财政所、农机站。群团组织有团委、妇联。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市环城东路10号。   二、街道经济   现有下属企业南站装卸公司。南站装卸公司创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是一家集体企业,固定资产140多万元,位于月湖区平安路6号。企业承担着浙赣、鹰厦、皖赣三条铁路干线的货物中转零担装卸,年装卸货运量百万吨左右。   三、商品市场   朱埠杨家老206国道边目前形成蔬菜批发市场,每天临近各处蔬菜运来此处批发。   四、教育医疗   辖区有学校5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4所。四青医院位于四海路24号,有1幢6层的楼房,面积1200平方米,另有各类医疗站、所近30个。   五、辖区单位   市政管理处、五小、八小、铁通鹰潭分公司、市第三幼儿园、铁路工务段、邮政局、月湖信用联社、第四幼儿园、铁路车站、南昌客运段鹰潭车队、电陶厂、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市种鸡场、市公路直属分局   

白露街道

  白露街道位于江西鹰潭月湖区。 白露街道面积:46.5k㎡ 人口:19097人 邮编:335000 代码:360602006。下辖:   360602006001 111 白露社区   360602006002 112 湖塘社区   360602006003 112 周家社区   360602006004 112 严家社区   360602006005 112 杨塘社区   360602006006 112 章家社区   360602006007 112 倪家社区   360602006008 111 陶瓷厂社区   360602006200 112 双凤村   360602006201 112 小英村   

童家镇

  童家镇位于鹰潭市区以东,信江河以南,东临贵溪市滨江乡,南接贵溪市罗河镇、余家乡,西与月湖区四青办事处接壤,区域面积60.6平方公里。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西面和中部为红土壤低丘陵,北部多为信江冲积平原,平均海拔为37米。西南部的岱宝山为最高点,海拔144.2米;最低点在化溪村腰山村小组附近,海拔25米。丘陵起伏较小,山岗多覆盖松、草、灌木,少数为裸露的红石沉积岩,土壤偏酸性,适宜种植水稻等多种农作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8.1°C。1月均温5.7°C,极端最低气温-6.06°C;7月均温29.7°C,极端最高气温39.4°C,年均无霜期266天(2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年降雨量1774毫米。春夏季雨多而集中,秋冬雨少而分散。雨季多集中于4月中旬至7月上旬,平均雨量约占年总量的52%,常造成洪涝灾害。    民国时期现童家镇境域属贵溪县第六区大桥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贵溪县嘴上乡,石塘乡和杨碧乡。1952年下半年划分为嘴上、官山乡、老屋乡;1956年4月,官山、嘴上两乡合并为嘴上乡,老屋乡并入黄坑乡。1958年成立童家人民公社,属贵溪县,1961年划入鹰潭镇,仍称童家公社;1968年并入郊区公社。1971年底恢复童家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1995年撤乡建镇,至今无变动。    童家镇下辖11个村(居)委会,71个自然村,5076户,总人口2.2万人,以詹姓、孔姓、董姓、徐姓、吴姓等居多,均系汉族。童家镇政府机关设在童家镇嘴上村320国道旁,设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科教文卫办、经济发展办等4个办公室;下设财政所、农村经济综合服务站、村建规划所、计划生育服务所、劳动和安全管理所、文化广播电视站等6个站、所。   

夏埠乡

  夏埠乡位于鹰潭市月湖区北面,与市区隔江相望。东、南、西三面临信江,北毗贵溪市志光镇、鸿塘镇。2005年辖5个村,28个村小组,2202户,9885人,均属汉族,主要姓氏有:刘、娄、彭、姜、周、祝、夏、杨、汪、饶、余、徐、李、吴等。全乡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13亩(其中蔬菜面积5000亩),林地面积855亩,水产养殖面积1540亩。   地处信江河谷丘陵地带,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岭头杨家,海拔41.8米,最低点茅源彭家,海拔25米。属低丘陵地带,以红壤土为主,信江沿岸以冲积沙壤为主。   -   行政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贵溪县夏岭区夏岭乡。1950年属贵溪县志光区流洪乡、低坪乡。1958年属贵溪县志光公社。1960年划入鹰潭镇郊区公社。1971年11月成立夏埠垦殖场。1972年10月恢复夏埠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至今。   夏埠改建乡后,区委、区政府在夏埠乡设立乡党委、乡人大主席团、乡政府、乡经联社、乡人武部。同时建立群众团体乡团委、乡妇联。时有乡机关干部 37人。1986年5月年撤消乡经联社。1999年成立乡工会组织。2005年乡机关有干部 58人(含提前离岗8人)。   民国时期,全乡只有个别私塾先生开办学堂。2005年全乡有小学2所,教学点3个。教职员工39人,在校小学生630人。近几年,学校校舍危房基本拆除改建,学校校舍现全部都是2层以上石混楼房,教学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民国时期,全乡只有个别郎中开办的诊所。1955年创办夏埠公社卫生院,院址位于夏埠村,时有员工8人,以一般的医疗为主。1965年该院搬迁至夏埠乡毛源村,后改为夏埠乡夏埠卫生院。当时医院已有1幢2层楼的房子,业务用房为511平方米,有医务人员10人,能开展一般的小型手术。1983~1994年,该院有医务人员12人,其中中级职称9人,护理2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有病床5张,能开展一般的小型手术、计划生育结扎手术、剖腹产手术、眼科手术,尤其以眼科、计划生育手术较有特色。1995年至今,以防疫保健为主。   -   文卫教体   2001年夏埠卫生院征用851平方米土地,开始筹建建筑面积为2592平方米的夏埠卫生院综合大楼。2005年元月,夏埠卫生院综合大楼全面竣工完成,全院的业务用房为572平方米,拥有显微镜、尿液分析和血液分析仪等医疗设备等。2005年有乡村医生22人。   1997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经过26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农民以往多子多福的封建传统观日渐淡化,计划生育观在农民心中已基本形成。1986年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乡人口出生率为19 .79‰,综合节育率达92%。   未建夏埠大桥前,夏埠交通十分不便。正如俗语说的“隔河千里远”,行人和车辆只有靠浮桥和轮渡过河到达市区,遇到汛期,浮桥就要撤除,轮渡停渡,行人过河极不方便。1992开始新建夏埠大桥,把夏埠乡与市区紧密连在起来,夏埠乡离火车站仅有3000米,后村村又通了公路,其中90%的村道路实现了硬化,公交通先后开通广场——渡头、桥头——赤溪、流洪2条线路。 2002年梅园大桥建成,把夏埠乡与市政府所在梅园新区也连在一起,交通十分便利。该乡境内大部分土地已纳入城市规划,逐步向城市化迈进。   夏埠乡的群众体育运动会十分活跃,自1981年农历正月初一至2003年正月初九,共举办了19届群众运动会,每届有100多人参加,主体是农民。既有传统的挤棍、扳手劲、举石锁等项目,也有现代化的拔河、投掷、骑车等比赛。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   -   发展前景   近年来,月湖区夏埠乡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平安稳定”两大主题,着力打造和谐夏埠,促进了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今年初,该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创评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乡镇”;今年5月底,该镇又被月湖区评为“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现在鹰潭市政府将夏埠乡作为重点发展区域,为进一步推进夏埠乡的发展,目前已经夏埠乡并入信江新区。 信江新区现在的发展目标定位是:打造城市客厅、建设美丽信江。信江新区就是今后鹰潭主城区的核心地段,将打造现代化滨江生态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层面应用生态理念和技术的生态城,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滨江新城。信江新区作为城市未来的商业文化中心,规划建设用地10.15平方公里,到2020年,信江新区居住容量规划为15万人。根据规划,借“杭—南—长”城际高速铁路及客运站建设的东风,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加快信江新区开发建设步伐,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建成夏埠滨江大道、夏埠城市防洪工程、夏埠沿江景观工程、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城际高速鹰潭北站、夏埠安置小区等重大工程项目;建成信江新区龙虎山路、信江路、经一路、纬四路、纬五路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管网工程;建成夏埠新区市民休闲公园、步行街、10万平方米高档酒店写字楼、5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等核心建筑。 据了解,信江新区在建项目有: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夏埠城市防洪堤、夏埠自来水厂、夏埠安置小区、高速铁路及鹰潭北站、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驻鹰办事处和南昌海关驻鹰办事处大楼、市一中搬迁、夏埠滨江大道、龙虎山路一期工程、信江路一期工程、经一路工程、纬四路工程、纬五路工程、沿江景观工程、夏埠市民公园、夏埠步行街、信江新区高层住宅、鹰潭市规划展示馆等。  


夏埠乡特产大全




夏埠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