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安阳 >> 安阳县 >> 瓦店乡

瓦店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瓦店乡谷歌卫星地图)


瓦店乡简介

  瓦店乡位于安阳县东南部,距市区23公里,全乡辖 30个行政村,6.2万亩耕地,4.3万人,是典型的平原农业乡,土壤肥沃,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我乡交通便利,安棉公路,高辛公路纵贯全境,紧临京珠高速公路。
   瓦店乡设置五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办公室、财政经济办公室(乡镇企业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科教文卫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设置九个事业站:农经站、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林管站、水利站、文化站、广播站、计生站,我乡行政编制43人,事业编制42人,合计85人,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5人,大专文化程度38人,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5人。
   近年来,瓦店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取得了很大成绩:
   1、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种植特强筋优质小麦2 万亩,总产达900万公斤,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3元,全乡净增加收入270万元;发展反季节栽培温棚韭菜50亩, 高效农业示范园100亩,洋葱面积6000亩,全乡瓜菜面积达2.5万亩。养殖业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了大寒屯、 大裴村、 梅福、东流台等20余个养殖专业村,发展1500余户养殖专业户,建立了猪、鸡、獭兔、羊四大养殖基地,肉鸽、美蛙、肉狗等特种养殖初具规模。全乡生猪存栏5万头, 鸡存栏50万只,獭兔10万只,羊l万只,畜牧业产值达8000万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3万人 ·安阳县旅游·安阳县特产·安阳县十大特产·安阳县十景·安阳县 410522214 455000 0372 查看 瓦店乡谷歌卫星地图

瓦店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瓦店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水冶镇

  安阳县水冶镇位于河南省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全镇总面积33.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0.3万人,下辖20个行政协委员村和6个居委会,现有耕地1.2万亩。   水冶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镇域内安李铁路、安林公路横贯东西,大岗公路贯穿南北。东距我省钢铁工业基地安阳市仅22公里,南距煤炭工业基地鹤壁市也仅35公里,西部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太行山区。便利的交通和举足轻重的地理位置,使水冶镇成为豫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工业重镇,并被省、市确定为安阳市新型的卫星城镇。200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18.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618万元,国税地税合计1.06亿元,人均纯收入2496元。拥有乡镇企业500多家,固定资产48484万元,产值达到17.9亿元,实现利润2864万元,形成了以冶铁为主导,带动建材、纺织、煤炭、化工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经济格局。建成各类专业市场16个,个体工商户2800个。在城镇建设上,形成了以十多,条主干道为框架,纵横交错的城镇道路交通网络。居民生活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日,供电量达到4.1亿千瓦时,通信总装机容量28800多门,电话普及率达到31%以上。水冶镇先后分别荣膺国家建设部、河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被国家建设部评为“村镇建设先进镇”,被省委、省0命名为“中州名镇”、“双文明镇”和“乡镇之星”,2000年又被省0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在城镇建设上,水冶镇将近期建设与远景设想相结合,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1997年,镇0就制定出台了《水冶镇工贸小区建设实施方案》、《水冶镇跨世纪经济建设规划》和《水冶镇1997—2010年城镇建设远景规划》,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规划,明确了近期和远期奋斗目标。   水冶镇镇委、镇0长期坚持发展乡镇企业,增加财政收入,强力实施“—高两带”战略。“一高”即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都有所改善。镇域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局面。.  

铜冶镇

  铜冶镇位于河北省省会西南,紧邻石家庄市区。面积72.2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5.4万人,是鹿泉市南部的经济重镇。    近年来,铜冶镇紧紧围绕“打造绿色铜冶,建设现代化强镇”发展定位,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遵循“牵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奶牛、葡萄、特菜”为主的农业“三小龙”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40%的农户通过产业化走上富裕道路。    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乳品加工、精密铸造、特种轧辊、塑料加工、高新技术五大行业为主的新兴工业体系,年创产值30亿元。全镇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共投资5亿元兴建了一系列与农民生产、生活相配套的公益设施,城镇管理规范有序,小城镇建设走上专业化综合开发的良性循环轨道。    卫生、文教、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拥有各类医院、诊所28所,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疑难病不出镇”;教学质量位居鹿泉市前列;;连续多年保持了省级“群众体育先进乡镇”、“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    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封龙山海拔812米,以雄奇壮美和“两大道观、三大石窟、四大禅林、五道汉碑”享誉国内外。与之毗邻的是林木茂密、山场辽阔的“西山森林公园”和风光秀丽的“龙凤湖”。    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明富裕”的新型卫星城镇已展现在省会石家庄的西南方。.  

善应镇

  善应镇地处龙泉、鹤壁、马家、水冶四乡镇(市)交界处,距安阳市25公里,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中州名镇之称。其间洹水中流,四周太行环抱,省道大白线纵贯南北,彰武、南海水库各踞东西。全镇总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万亩,山地83000亩,水面积11000亩。辖 23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9000余户,总人口2.7万人。    近年来,善应镇坚持“以公路促旅游,以旅游促发展”,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4年,全镇经济建设平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37万元,财政收入达到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9元。    ——特色旅游方兴未艾。善应松涛,龙山积雪,北齐石窟,宝山万佛,小南海原始洞穴遗址,灵泉寺吴云青不朽金身……史学瑰宝,景观奇葩,异彩纷呈。深厚的文化沉淀,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善应森林、冰雪、清泉等风情迥异,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养殖、苹果、错季蔬菜、油菜等特色主导产业。温棚蔬菜、套袋苹果、秦油系列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20亩,4000亩,4870亩。蛋鸭、蛋鸡养殖总量分别达到6万只,10万只。 6.5平方公里的宝山沟农业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已成为全县示范带动工程。三仓红富士苹果、南海咸鸭蛋远近闻名。    ——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投资320万元,建成了以三条乡村公路主干道(天灵、龙山、南海)、一条省道(大白线)为核心的一纵三横交通网络。亮化、绿化后的南海、天灵两条旅游线,使善应一日游变得轻松简单。    ——小城镇建设初具雏形。聘请苏州园林设计院专家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镇村规划已全部完成,南海观光大道建设正在紧张施工,镇区集贸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工业区、旅游区、商贸区基本形成。    ——乡镇企业逐步状大。全镇现有29家乡镇企业,大中型企业16家,煤炭、建筑、建材、运输四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培植出了天喜镇北矿、九龙山煤矿、善应水泥厂、九龙水泥厂等一批骨干企业。.  

柏庄镇

  柏庄镇位于安阳县中北部,西临京广铁路,北与河北省临漳县搭界,东与韩陵乡毗邻,南与安阳市北关区接壤。境区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41.47平方公里。地势略西北高东南低,开阔平缓,全部平原。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西侧紧靠京广铁路和柏庄火车站,107国道纵贯境区西部,京珠高速公路侧东鄙而南北延伸,安辛、远景两条县级公路和五七路交贯全境,村村通柏油、砼路,交通便利。辖38个自然村,36个行政村,147个村民小组,总耕地40995亩,总户数9334户,总人口34063人,其中农业人口32637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其他民族有回、彝、土、满少数民族。0柏庄镇委员会、柏庄镇人民政府驻辛店集南,安辛公路与远景公路交叉口西南隅。   【农业】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围绕“粮、牧、油、菜、菌、林”六大产业,建基地,扶龙头,抓服务、创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7022.93万元,较上年增长40.2%。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瓜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5万亩、1.8万亩、1.5万亩;粮食总产2.61万吨,增长6.49%,瓜菜总产3.3万吨;辛店南街、东苏度引种“裕禾公司”的甜玉米面积扩大,建设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万亩已投入实施;范庄、南王庄村的韭菜,灵芝、路庄村的瓜菜,西苏度、招贤村的食用菌基地进一步巩固。畜牧养殖业在有效阻止-传入的同时得到稳步发展,总产值达1288.2万元,增长40.5%,占农业总产值的18.3%;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14个养殖密集村进一步巩固,规模养殖户(场)达到369家,种植饲草面积达100亩,新建青贮池1020立方米,青贮量8500吨。东街永盛、靳小庄鸿运、东方红养猪场等一批养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大搞平原绿化,启动“绿色存折”工程,重点以安辛、远景、五七三条公路和村村通道路两侧绿色通道及村屯进行补植补造,并对沟渠、成片空档造林,进一步完善农田林网;全镇义务植树32.98万株,成活率达95%。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重点进行了大型农机具的推广工作秸秆还田面积达100%,小麦机收面积达100%。.  

白壁镇

  白壁镇位于安阳市东15公里处,西临安阳市效区,东与永和乡、瓦店乡接壤,北与韩陵乡、崔桥乡、隔河相望,南面是安阳县高庄乡。安楚、安棉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全镇共有48个行政村,107个自然村,总人口80358人,有效灌溉面积80840亩,旱涝保收田80590亩,且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十分便利;全镇人民素质较高,掌握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状况、特点转化与效益投资,粮食连年丰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纵观全镇生产状况,白壁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镇选择具有特色又适合本地条件的产业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建立了几个科技示范区:东部四高村、后白壁等村建成了网格化的银杏区域;梁固、东柴村等几个村万亩枣粮间作已初具规模;三崇义、东柴村、南羊店以蔬菜种植为主;食用菌基地在三羊店和袁小屯逐渐形成,主产香菇、平菇等。同时为促进粮食转生值,镇政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发展养殖业:常王贾村、张家庄养鸡各有10万只左右;小裴村养猪业篷勃发展,现有养猪 900多头;北辛安成立了养鸽基地。相对而言,个体工商业和乡镇企业作为全镇经济的支柱,迅速崛起,且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以梁固、杜固为中心的木器加工基地,以西柴村为中心的服装加工基地;以东西北务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以白壁集、西王、北白壁、晁家村等村为中心的面粉、饲料加工基地及白壁镇综合贸易市场商品集散基地。.  

曲沟镇

  曲沟镇位于安阳市区西10公里处,面积37.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5.8万人口,其中镇政府驻地人口1万人。 镇党政机构按上级乡镇机构精减要求设置,党委、人大、政府三个班子有领导班子成员15名,下设两个办公室,4个站,即党办、财经办、社会事业办、农业办、科教文卫办、林管站、农机站、水利站、畜牧站5个县管站在镇政府的体育场下协同工作。 镇机关现有公务员44名,行政工勤人员4名,镇管4站事业在编干部14名。 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乡镇企业是该镇经济的主体,2000年,企业总数达到220家,形成了水泥、钢铁、铁合金、造纸四大支柱产业。目前,水泥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建成了湖波水泥有限公司,陈井水泥有限公司等享誉豫北地区的知名企业,创下了“湖波”、“磨盘山”、“陈井”等知名品牌。钢铁企业以生铁冶练为产,以国家产为来指导,该行业积极进行结构调整,逐步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现年生产能力已达10万吨。曲沟镇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铁合金集散地,主要经营硅铁、锰铁、鎉铁,业务辐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业人数达1000多人,年经营规模达4万吨。造纸行业行业以秤油粘原纸为主,该产品非化学制浆,较小污染,新华造纸厂年造纸7000吨,产品供不应求。曲沟在引进处资上有较大突破,与泰商合资所建的“殷泰碳化有限公司”,产品炭精棒出口泰国、英国、新加坡、比利时、印尼等十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20万美元。 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7.8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上交税金958万元。 农业产业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建成了三个示范园,三个规模养殖小区。陈井村建成占地120亩的食用仙人掌大棚示范园,被省农业厅视为推广基地。以富源肉鸽声为龙头的肉鸽养殖已发展到1000多户,总存栏12万对。 2000年,镇财政收入462万元,农民人均2280收入元。在县年终考评中,连年获金杯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该镇建立了以推行全民资金积累巡逻为主线,带动“三网一规”建设的治安防范机制,综合治理工作连年被评为全市先进乡镇。 计划生育工作很抓服务和依法行政,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 曲沟镇党委、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镇建设规划,全镇道路大部硬化,各村街道全面硬化。镇中心大街长2千米,宽22米,两旁店铺林立,已成为较繁华的商业区。电信业发展快,总装机8000门,建成了电话文明镇。.  

吕村镇

  吕村镇概况 吕村镇位于河南、河北两省交界处,全镇总面积67.5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人口68089人,耕地面积59800亩。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安楚公路横贯东西,距京珠高速公路仅20公里。如今,吕村镇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兴旺发达,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是镶嵌在安阳东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吕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镇六万余名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克服种种困难,从镇、村干部作风整顿,到村委换届顺利进行,到税费改革按时足额完成;从打击偷盗、扒车、打架斗殴、贩-、贩卖人口,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农作物秸杆还田,大力发展畜牧林业,农田水利小区建设,到“村村通”公路铺设,到小城镇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从组织全镇人民抗击“非典”,到科教、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吕村镇都0并出色地完成任务,一举摘掉了多年来计生、综合治理等工作“落后乡镇”的帽子,2002年我镇成为全县升位最高的乡镇,喜获“跃进杯”。近两年来,吕村镇党委、政府共获近五十个单项奖,在全县各项工作中位次明显前移。    2005年,吕村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强农兴林牧、商贸带三产、镇村大开放、创建新吕村”。上半年,全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创建安阳东部明星城镇”的总体目标,继续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坚持发展与稳定的主旋律,以小城镇建设统揽全镇工作全局,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强镇富民、与时俱进,较好地实现了上半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确保了全镇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全镇上半年经济总收入达18635万元,财政收入达11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8%。预计今年全镇GDP将增长13%,农民人均收入增长5%。    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产业化进程加快 近几年来,吕村镇进一步深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搞生态农业,全面打造林业特色乡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伦掌镇

  豫北边陲的北岭,宛如一条巨龙横卧西东,故也称“火龙岗”。巨龙前掌因风水好,人们不断聚集于此形成一村落,取名“龙掌村”,也就是现在的“伦掌村”。伦掌乡政府就位于村东路北。伦掌乡物宝天华、人杰地灵,著名的康王墓、香山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丰塔分布境内。全乡幅员面积7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00余亩,辖23个行政村,人口35000余人。2004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6550万元,财政收入4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0元。    伦掌乡地理位置独特。东连平原距古都安阳30公里,南望全国著名钢城水治,西接豫北煤焦重镇铜冶,北隔漳河与河北省为邻。伦掌乡水电条件便利。素有“冀南平湖”之称的岳城水库紧邻我乡,是旅游观光消暑的好去处。仅十余米的地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无任何污染;3.5万千伏的变电站,可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要。伦掌乡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林清公路、洪积公路横穿东西,在建的北许公路纵贯南北,西侧紧傍省道大白公路。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覆盖全境,一机在手,就可连接世界各地。    伦掌乡土地广博,农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全乡仅农牧业年人均增收310元。种植业方面,依靠人均耕地多、土地瘠薄的优势,大力发展油料、小杂粮、育种等特色农业,形成了以“三岗”为中心的小杂粮基地,以南岭为中心的玉米育种基地;畜牧业方面,依靠坡多草肥、养殖技术成熟的优势,通过典型带动、政策扶持,形成了以牛河为龙头的养鸡基地,以东山为龙头的养猪基地,以“三岗”为龙头的养牛基地。    伦掌乡煤气藏量丰富,发展工业潜力巨大。境内的红岭、主焦两个煤矿年产优质煤140万吨;鹤煤、超越集团勘探工作也已完成,初步探明储煤2.6亿吨,有望2—3年内建成年产180万吨的大型煤矿两座。另外,深藏地下的天然气有待勘探开发利用。丰富的煤气资源和周边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伦掌乡发展铸造工业的巨大优势,年产球墨铸铁6000吨的金良铸造有限公司一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标志着伦掌乡铸造工业园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同时,全乡已协调变更200亩企业用地,等待厂商开发兴业。.  

蒋村镇

  蒋村镇位于安阳县中西部,地处北纬35度57分----36度21分和东经113度55分-----114度45分之间,行政区域面积5850公顷,耕地面积3274公顷,辖30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全乡共10858户,总人口39445人。现任-程士炜,乡长谢怀瑞.    蒋村乡属丘陵地区,汾洪江横贯中部,将全乡分成南北两部,南为平原,北属丘陵。全乡境内道路四通八达,安林、安李铁路横贯全境,96年全乡实现村村通公路,路路柏油化,公路总里程53公里。2003年,新建东西大动脉——金光大道,连通安林大道和大白公路,全长13.8公里,宽25米,公路沿线煤业开采、洗煤厂、水泥厂、冶炼厂、钢铁加工厂、耐火厂发展迅速,规模急速壮大,生产的产品远销美、欧和晋、冀、鲁、豫等周边省市。邮电通讯业发展迅猛,程控电话装机4423部。    该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末官僚住宅群遗址马氏庄园以及玉皇庙龙柱、兴龙寺古槐等著名文物旅游景点和周家凹、何坟两个千亩生态经济林区。全乡现有3所中学、17所小学和14所幼儿园,在校学生6353人,教师307人,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农工并重,工业发展迅速。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蔬菜、油菜为主。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有肉鸡、蛋鸡、仝羊、生猪等大型养殖基地6个,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争创畜牧业亿元乡镇。2002年粮食总产量为12600吨,棉花总产量300吨,油料总产量2200吨,蔬菜产量24000吨,水果产量1700吨,肉类总产量1300吨,农业总产值6300万元。全乡乡村企业405个,尤以钢铁冶炼、建材、耐火材料、机械加工为主导产业,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大型工业园区。企业营业收入24000万元,实缴税金800万元,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2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财政收入270万元。2003年,该乡成功引进华冠、恒昌、富鑫三家千万元钢铁企业到蒋建厂,全乡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势头。.  

崔家桥镇

  一. 我镇辖44个行政村,1.1万户,4.6万人,5.5万亩耕地,是个典型的农业镇。 位于安阳东北部平原地区,距县政府所在地12公里。乡域东西长17华里,南北宽12华里,总面积65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四面与本县永和、白壁、韩陵及河北省临漳县的韩村、孙陶、柳园等6个乡镇为邻。土质分布东沙、北碱、西南黄土、中间粘。全乡辖44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 崔家桥乡是个传统农业乡,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谷子、大豆、花生、红薯等,其中曹马芝麻糖、安阳屯山药为传统名特产品。近年来,我乡本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指导思想,以创建特色乡为契机,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瓜果蔬菜和食用菌两大主要产业,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全乡瓜果生产种植面积1.7万多亩,其中:以西瓜、冬瓜、甜瓜大套种为主的瓜果面积1万多亩,西红柿面积5000多亩,洋葱、土豆、豆角等其它蔬菜面积2000多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500亩,其中:红薯4000多亩,豆类2000多亩,花生500多亩。在食用菌生产上,稳定平菇生产2000栋,发展22孢菇35栋,创产值近千万元。2000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900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    二、 乡镇企业概况: 在强化农业生产的同时,崔家桥乡大力发展乡镇乡镇企业,全乡企业达到65个,职工总数4545人,企业总产值达1.48亿元,上缴利税70多万元,行业涉及造纸、汽车、预制、轧钢、制砖、塑料制造、粮食加工等,特色企业有安阳县万通塑化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县东方汽车配件厂、安阳县鸿运轧钢厂、安阳县兴达汽车配件厂、安阳县崔家桥汽车配件厂、安阳县应沙砖厂等。    全乡瓜菜生产面积3.6万亩,全乡食用菌生产面积1550亩,栋数3110栋,粮食总产量30411吨,棉花总产量308吨,企业总产值10545万元。。一个集菌种制作、双孢菇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安阳县富民菌种厂已投产。现已形成以程村、五里屯、王彦为中心涉及10个村的万亩瓜菜基地,以魏村为中心涉及7个村的6000亩西红柿基地,以牛庄、施庄为中心的12个村的万亩经济作物带和以安阳县富民菌种厂为龙头、以高村、五里屯等为中心涉及22个村的食用菌基地。全乡种植特色村15个,食用菌特色村10个,粮经比例达到6:4,农民人均纯收入920元。.  

辛村镇

  辛村镇位于安阳市东30公里,安阳县东南角,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三县交界处,安阳县横贯其中,西与瓦店乡永和乡毗邻,东与内黄县豆公乡接攘,北与吕村乡、北郭乡连接,南隔汤沙与汤阴县任固镇相邻。交通便利,柏油路纵横交错,全乡总面积76.1平方公里,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耕地面积78496亩,98年底农业总人口为60829人,辖43个行政村。乡政府所在地南辛村,座落在洹河南岸,安楚路南6公里处,    辛村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优越,农业生产连年增长,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主人有:河南省安阳市鑫源基础酒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中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京安饼业公司,标准件厂,东方化工厂,碳素厂,面粉厂等20多农企业。主要产品有:基础酒、标准件、果仁滋补奶茶、硬脂酸、碳棒、面粉等。全乡共有学校33所,其中:初中3所布局合理,小学30所,教职工423人,其中:专任教师314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九七上顺利通过省普九验收。级卫生院1所,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实现了三项达标,被评为一级甲等医院,县文明单位,爱婴卫生院,为丰事农村文化事业,九七年,乡政府建了一座有线电视转播台,通迅事业突飞猛进。.  

韩陵镇

  韩陵镇位于安阳市东北5公里处,洹河北岸与白壁相临,南有安楚公路,西有107国道和京广铁路,东至崔家桥,北与河北省接壤,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韩陵乡位于韩陵乡中部海拔87.7米,面积9000亩。全乡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219亩,总人口39045,农业总产值9795.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480万元,人均纯收入2050万元。乡政府座落于韩陵山上。    全乡辖32个自然村,26个行政村,149个村民小组。这里交通、通讯设施齐全,水、电条件便利,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协调、服务措施具体。干部、群众思想解放,政治团结,治安稳定,是广大有识之士投资发展的理想场所。    韩陵乡是个传统的农业乡,市、县科技示范乡。播种面积50890亩,其中经济作物面积18000亩,粮经比达7:3。粮食品种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红薯,新品种有:脱毒红薯、脱毒土豆、樱桃西红柿、苹果、洋葱、葡萄等,三大支柱产业是草莓、食用菌和畜牧养殖业。草莓基地面积仅陆寿村就达到600亩,总产值160多万元,食用菌投料量每年达600万公斤,效益1000万元。主要是平菇、双孢菇、花菇等品种,也形成规模。养殖专业户近40家,总产值5800万元。主要有猪、羊、兔,另外,牛蛙、珍珠獾、七彩山鸡、海狸鼠、獭兔等珍稀动物养殖也形成气候。高科技节水示范园有草莓、滴獾、果园微喷、大田喷灌日光温室蔬菜、双孢菇基地、杂交油菜等六处。农业结构调整正形成规模发展的趋势。高科技示范园生产中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以韩陵山工业小区为龙头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其中市办企业12个,乡办企业6个,村办企业7各,私营企业2个,个体企业26个。其中著名的企业事业单位有:填补省内空白的华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蜂源养殖有限公司、河顺养殖有限公司、安阳市汽车驾驶员考试练习中心、安阳市拘留所、安阳市看守所、安阳市机动车辆管理所。随着市区的规划发展,我乡越来越成为众多经济强人看中的一块风水宝地。    近年来随着全乡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韩陵乡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全乡累计投资1000万元,建成高标准现代化中学1座,小学27座,公民办教师增加到286人,在校学生达到6289人,乡卫生院救死扶伤条件日益改善,全乡高标准高规格诊所发展到30个,完全实现了一村一所,全乡医务人员增加到55名。.  

都里镇

  都里乡位于安阳县西北部山区,两省一市(县级市)三县交界处,距安阳市40余公里,西部与林州东岗乡接壤,北临漳河,与河北省涉县、磁县隔河相望,省际边界40公里,东部、南部与铜冶镇为邻,林清公路横穿全境,交通四通八达,向西穿林而达晋,向北过河而入冀,向东20公里即达京广线和107国道,距安李铁路终点站李珍车站仅4公里,都里乡是连接晋冀豫三省交界要塞,全乡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为安阳县面积第一大乡。耕地11000亩,人口20600人,非农业人口483人,下辖15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由于乡政府驻都里村,乡的名称由此得来。1995年5月30日,河南省委--在关于加快沿边小城镇建设的批示上,都里乡被列为重点示范乡之一。    都里乡属太行山东麓低山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境山峦叠翠,沟壑纵横,连绵起伏,景象万千,乡境最高点海拔701米,最低只有200米,著名山峰有艾山,白云山,南天门等,河流主要有漳河,闻名的安阳县跃进渠在都里乡境内近40公里,都里乡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7、8月份,平均年气温13度,最高气温40度,最低气温—15度,年降水量300----400毫米。    都里乡土壤属褐土性土壤,耕地多为旱地。沿漳河有滩地2000亩,一年稻麦两熟,旱涝保收。荒山面积37000亩,发展林果业条件得天独厚,以“大红袍”花椒最为有名,另外,很适宜大红枣、柿树、黄楝树等经济树木生长。    都里乡农业主要以旱作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红薯、豆类等。林果业发展较快,特别是都里特产“大红袍”花椒,个儿大、皮厚、色鲜、味浓,素有花椒王之称,清代即驰名省内外,民国已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全乡花椒树保存量60万株,年产量15万公斤,2005年新植“大红袍”花椒100万株,三年后,全乡花椒产量将达到25万公斤以上。另外,核桃、柿树、黄楝等经济树种也有一定的种植。.   2013年11月27日,安阳县都里正式撤乡建镇。  

磊口乡

  磊口乡位于安阳县西部浅山丘陵区,全乡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辖16个行政村。    近年来,全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立足优势、强农重工、搞活流通、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1954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14900万元。全乡交通便利,安(阳)林(州)铁路、安林公路横穿全乡,磊(口)相(村)公路从我乡南部穿过,全乡村村通公路。通讯线路四通八达,建有10,000门容量程控电话交换机,建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移动基站。电力设施配套齐全,可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    全乡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贮量大,品位高,极具开采价值。现探明可供开采铁矿石达600万吨,白云石2157万吨,石灰石2亿吨,铝钒土9700万吨,大理石1亿立方米,煤炭200万吨。全乡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北部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塔,南部有安阳塔山森林公园,黄龙垴、老爷山、清凉山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全乡,中部有安阳县抗日战争50周年纪念亭,形成了“一塔四山一基地”旅游线路。全乡社会劳动力1.2万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00余人,可满足不同层次劳动需要。    勤劳、智慧、热情的磊口人民热忱欢迎社会各届有识之士前来磊口参观、考察、投资,共商发展大计,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许家沟乡

  安阳县许家沟乡地处安阳市西部,属丘陵浅山区,距古都安阳20余公里,西依林州市,北连铜冶镇,东临水冶镇,南接鹤壁市。全乡幅员全面6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2万亩耕地,3.6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非农业人口0.1万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灰石、铁矿、煤炭和大理石储量均在亿吨以上,不仅储量大,分布广,而且具有质地好、品位高、易开采的特点。除此以外,还有大量林果、畜牧等农业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枣、柿子等。该乡交通便利,安林公路、山河公路等纵贯全境,四通八达。近年来,我乡充分发掘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深入改革、强化管理、分类指导、稳步发展”的方针,形成了以黑(煤炭)、白(白灰)、青(石子)、红(机砖)、灰(水泥)、黄(铁矿石)为主的具有多特色的发展格局,其中以生产建筑材料尤为突出,在建材生产上独领-,被评为建材之乡,并有力带动了全乡运输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目前,全乡实有工业企业200余家,形成了以建材、煤炭、冶炼、运输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0万元。另外,该乡精心打造的二龙山、九华山等风景区将是另外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许家沟乡将立足本地,放眼市场,逐步由资源型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达到“务实为民创一流,构建和谐许家沟”。.  

马家乡

  马家乡辖科泉、北齐、王家岗、丁庄、赵家、新大堰、贾家、南堰、马家、大桥、东坡、池坡、东垴、交口、垴后、李庄、岭头、龙尾岗、赵河、沙井、横岭、郭家窑22个行政村,93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7839户,25623人。    马家乡位于安阳县西南部,东邻安阳县善应镇,西接林州市横水镇,南望鹤壁市姬家山乡,北连安阳县许家沟乡。马家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东径114°1',北纬36°2'。东距安阳市38公里,西距林州市区20公里。全乡呈南北走向的枣核形,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总面积69平方公里。    全乡属深山区,地势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平均海拔406米,东南部马鞍山玉皇顶为最高点,海拔607米。最低处是位于乡东北部的交口村。流经马家乡的唯一河流——洹河,属海河水系,位于马家乡南部的赵河、龙洞、龙尾岗三个自然村,隔河与鹤壁相望。乡境内洹河长12华里,河面宽30米,水深1米左右,年平均流量为每秒7立方米,雨季流量为每秒600立方米,历史上最高流量为每秒1000立方米。    马家乡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季干旱回暖快,夏季炎热雨集中,秋温适宜为时短,冬季严寒雨雪稀”的特点,年降水量在466.7毫米至745.5毫米之间。年均气温13.6度,最高气温41度,最低气温-21度,日照数为2526小时,无霜期200天。    境内自然、人文景观    赵河自然风景区 属市级自然旅游风景区,位于马家乡南部龙洞、赵河、龙尾岗、岭头四个自然村,景区东西长约6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区内群峰巍峨,形态各异。沟壑幽深,洹河滔滔,风光秀美,景象万千。龙洞村石街、石墙、石门、石房、石磨、石碾、石风车、古树、古栈道、古灶独具原始风貌。景区内有丰富的天然矿泉水及上水石。现存元代瓷窑遗址一处。    丈八佛塔 位于马家乡中东部李庄村,是一座七级密檐式舍利砖塔。塔高30余米,塔基平面呈八角形,是现存的极少数宋塔之一。塔内有一玉石站佛,高一丈零八寸,故名丈八佛塔。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丰乡

  安阳县安丰乡地处河南省最北端, 107国道、京广铁路、郭峰公路、漳南干渠、南水北调中线穿境而过,距市区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全乡行政区域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39公顷,辖42个行政村, 56234人, 2004年全乡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8012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1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900元。    近年来,安丰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沿着“强农业、兴建设、广招商、壮畜牧”的发展方向,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大。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本着“调整结构、优化品种、规模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因势利导,提供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业品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全乡农业产业化进程。先后建成了以英烈为中心的万亩红萝卜基地,南岭油菜生产基地、玉米育种基地、张家洼尖椒种植基地、太平店草莓、沿漳河两岸山药经济带等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基地,使全乡的农业结构调整驶上快车道。2002年至2004年连续3年被市、县评为蔬菜种植特色乡镇。    畜牧业发展势头劲强。安丰乡有着畜牧养殖的传统习惯,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全乡畜禽品种有鸡、猪、牛、羊、兔、蝎、鹿、海狸鼠等。截至2005年8月底全乡蛋鸡存栏达98万只,生猪存栏2.1万头,牛4000头,肉类总产量达1900吨,鲜蛋产量4860吨。先后成立了安丰乡养殖总公司、养殖协会、雏鸡孵化场、奶牛养殖场、美中养殖基地、西北养鹿场、上天助种猪场等龙头企业组织。1999年-2002年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评为特色农业(畜牧)乡镇,畜牧产值亿元乡镇。    文化教育事业火火红红。全乡深入贯彻“-”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共有中小学校25所,其中初级中学3所、私立学校4所,教师总数355人,在校学生5510人。幼儿园、托儿所9所,建有图书室57所,综合文化站1个,文化大院42个。.  

洪河屯乡

  1、基本情况:我乡共有人口38218人,其中农业人口36542人,非农业人口1676人,面积3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共有33个行政村,146个村民小组(葛庄、户家坟、营房、北头、槐树屯等5个村各为1个村民小组),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3元,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41000万元。    2、管理体制:党委领导下的乡长负责制    机构设置:设有“三办”“四中心”,分别为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财政经济办公室和农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    编制配备:全乡公务员编制31人,实有29人,行政工勤人编制3人,实有3人,离退服务编制3人,实有3人,农业服务中心编制16人,实有11人,村镇建设发展中心编制6人,实有5人,计生服务中心编制13人,实有11人,文化服务中心编制3人,实有1人。    领导职数:现有乡级领导12名,其中正科级4名,副科级8名,设置-、乡长、人大主席各1名;专职党委副-2名;副乡长4名;党委委员3名。.  

永和乡

  永和乡位于中州大地予北平原,安阳县东部,介与东经114 45北纬30 51 的交叉处,西距安阳市22公里。地处洹河西岸,安(安阳)楚(楚旺)公路横穿其境。永和乡面积:永和乡面积48平方公里。全乡耕地49086亩,下辖40个行政村,209个村民小组45491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历史上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确定了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积极科学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以樱桃西红柿、甘蔗为龙头的应税、高效农业。    樱桃西红柿原产于我国的台湾省及东南亚地区,它果形椭圆,状如樱桃,色泽鲜红,是宾馆、饭店的高档消费品,也是家庭待客的一种理想果蔬。它具有耐贮存(常温20天)产量高(1.2万斤/亩)等优点,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 基酸和维生素,长期食用滋肤美容,特别对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的医疗功效。我乡于98年种植面积达到147亩,成为北方最大的樱桃西红柿基地,鲜果畅销北京 天津 西安等北方十几个大中城市。今年,我乡按市场需求扩大规模至1000余亩,将以基地批发价提供5000余吨成品果。.  

瓦店乡

  瓦店乡位于安阳县东南部,距市区23公里,全乡辖 30个行政村,6.2万亩耕地,4.3万人,是典型的平原农业乡,土壤肥沃,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我乡交通便利,安棉公路,高辛公路纵贯全境,紧临京珠高速公路。    瓦店乡设置五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办公室、财政经济办公室(乡镇企业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科教文卫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设置九个事业站:农经站、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林管站、水利站、文化站、广播站、计生站,我乡行政编制43人,事业编制42人,合计85人,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5人,大专文化程度38人,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5人。    近年来,瓦店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取得了很大成绩:    1、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种植特强筋优质小麦2 万亩,总产达900万公斤,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3元,全乡净增加收入270万元;发展反季节栽培温棚韭菜50亩, 高效农业示范园100亩,洋葱面积6000亩,全乡瓜菜面积达2.5万亩。养殖业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了大寒屯、 大裴村、 梅福、东流台等20余个养殖专业村,发展1500余户养殖专业户,建立了猪、鸡、獭兔、羊四大养殖基地,肉鸽、美蛙、肉狗等特种养殖初具规模。全乡生猪存栏5万头, 鸡存栏50万只,獭兔10万只,羊l万只,畜牧业产值达8000万元。.  

北郭乡

  北郭乡辖24个行政村,人口数4.5万,耕地5.9万亩,农民的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99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    2000年上半年,全乡共完成播种面积11352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5600亩:小麦42200亩、玉米20000亩、豆类、红薯3400亩;瓜菜19023亩:大蒜6500亩、洋葱1800亩、大葱1800亩、其它大路菜8923亩;其它经济作物28897亩:花生及油菜籽14739亩、棉花14158亩,全年粮经比例为58:42。.  


瓦店乡特产大全




瓦店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