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埠镇位于鹰潭市西部,余江县南部,是余江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全镇总面积42.95平方公里,辖10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 2个良种场,1个蔬菜队,1个林场,总人口6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3万人,农业人口1.7万人,是全国重点小城镇。
邓埠镇交通便捷。它距省城南昌120分里,离鹰潭25公里,至上海仅500公里;上海至昆明(瑞丽)高速公路、320国道及浙赣铁路东西向贯穿境内、南有(余江)—东(东乡)公路,余(余江)—金(金溪)公路,北有余(余江)梁(梁上燕)公路接206国道,邓(邓埠)山(山岭)线接107线南昌至张王庙,可通景德镇及县北各县。白塔河与信江交汇后流往鄱阳湖,千吨级船可溯航至长江流域各大城市。镇、村公路交织成网,并与国道连接,四通八达,对外联系快捷,形成了水陆交通网络。
邓埠镇是一座具有特色的工业城镇。初步形成了医疗和医疗器械、雕刻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制药厂是全国最大的夏天无中成药生产企业,获国家中成药保护的品种达20余项。江西果喜实业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私营雕刻企业,被日本客商誉为“天下雕刻第一家”。
邓埠镇的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镇内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蔬菜,近年来我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搞特色种植,涌现了一批种养能手和专业户,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业基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葛之乡”,是全国夏天无的最大产区,也是国家瘦肉型商品生猪出口基地。
邓埠镇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旅游资源较丰富。镇内送瘟神纪念馆雄伟肃立,邹韬奋塑像令人缅怀、催人奋发,九龙生态村开发区碧波环绕、花木斗研、幽静舒适,全省最大的居住小区—中洲开发区房屋错落有致、格局新颖。
邓埠镇投资环境良好。邓埠镇境内自然条件佳,环境良好,水、电、通信、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积极条件优越,如县城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10000吨,生产、生活供水方便。新建的110KV变电站,电力资源充足。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镇域范围内设置了一个工业园投资的广阔空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6万人 | 42.95平方公里 | 360622100 | 335000 | 0701 | 查看 邓埠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邓埠镇 |
邓埠镇位于鹰潭市西部,余江县南部,是余江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全镇总面积42.95平方公里,辖10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 2个良种场,1个蔬菜队,1个林场,总人口6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3万人,农业人口1.7万人,是全国重点小城镇。 邓埠镇交通便捷。它距省城南昌120分里,离鹰潭25公里,至上海仅500公里;上海至昆明(瑞丽)高速公路、320国道及浙赣铁路东西向贯穿境内、南有(余江)—东(东乡)公路,余(余江)—金(金溪)公路,北有余(余江)梁(梁上燕)公路接206国道,邓(邓埠)山(山岭)线接107线南昌至张王庙,可通景德镇及县北各县。白塔河与信江交汇后流往鄱阳湖,千吨级船可溯航至长江流域各大城市。镇、村公路交织成网,并与国道连接,四通八达,对外联系快捷,形成了水陆交通网络。 邓埠镇是一座具有特色的工业城镇。初步形成了医疗和医疗器械、雕刻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制药厂是全国最大的夏天无中成药生产企业,获国家中成药保护的品种达20余项。江西果喜实业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私营雕刻企业,被日本客商誉为“天下雕刻第一家”。 邓埠镇的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镇内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蔬菜,近年来我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搞特色种植,涌现了一批种养能手和专业户,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业基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葛之乡”,是全国夏天无的最大产区,也是国家瘦肉型商品生猪出口基地。 邓埠镇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旅游资源较丰富。镇内送瘟神纪念馆雄伟肃立,邹韬奋塑像令人缅怀、催人奋发,九龙生态村开发区碧波环绕、花木斗研、幽静舒适,全省最大的居住小区—中洲开发区房屋错落有致、格局新颖。 邓埠镇投资环境良好。邓埠镇境内自然条件佳,环境良好,水、电、通信、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积极条件优越,如县城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10000吨,生产、生活供水方便。新建的110KV变电站,电力资源充足。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镇域范围内设置了一个工业园投资的广阔空间。. |
锦江镇 |
余江县辖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宋端拱元年(988)至1962年,历为安仁、余江县治。原名兴安镇,清改锦江镇。位于县境北部、信江下游东岸。镇府驻锦江,距县城23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3.4万。206国道过境。辖东北、塔前、立新、中心、先锋、东风6个居委会和流源、联盟、九亭、东泉、团黄、高峰、团湖、光荣、洲和、民主、前进、黄壁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盛产胡萝卜、大蒜。乡镇企业有微型元件、光学仪器、汽车配件、猪鬃竹木制品、食品等厂。省冶金地质勘探5队驻境内。名胜古迹有孔庙槐荫等8景和清建哥特式天主教堂。明吏部天官桂萼为此地人。. |
潢溪镇 |
"潢溪镇地处余江县中部,位于鹰潭、余江、锦江镇交界处,距华东铁路枢纽鹰潭约18公里,距余江县城约15公里。206国道、梁余线、景鹰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捷。2003年被列入全省100个重点建设镇。辖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辖区内13个行政自然村,1个居委会,18个镇直单位,全镇总人口37340人,人均纯收入为3200元。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以-理论为指导,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的,带领和团结全镇人民艰苦奋斗,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力争把我镇建设成为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交通便利、街道靓化、人民富裕、社会进步的新农村。 集镇王家渡是千年古镇,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6500多人,新建成的富祥小区是集镇中心,集市上街道宽阔、整洁,两边是规划整齐的楼房,农贸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是周边3-4个县市农产品的主要聚集地,年交易额3.6亿元以上。自来水厂正准备在潢溪安家落户,热闹的集市以它独有的风姿向路人展现潢溪镇人民幸福的生活。 潢溪镇是个农业大镇。全镇优质稻种植面积2.2万亩,甘蔗4000余亩,蔬菜3000余亩,花生4000余亩,果树5000亩,另有可供开发的4000余亩山地(含林地)。 废品毛发回收及加工是潢溪镇最大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废品回收有近30年的历史,年产值约1.4亿,毛发市场是华东地区第二大市场。鹰潭兴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潢溪镇的龙头企业,是江西省最大的有色金属废品收购加工企业。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着,2005年上交税收400万,为潢溪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目前,镇党委、政府正规划建设潢溪镇废品毛发回收加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约2000亩,首批落户园区内的是鹰潭兴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做大做强废品毛发回收加工企业。. |
中童镇 |
中童镇位于余江县东北部,鹰潭市西郊,全镇区域面积67平方公里,以荒山林地为多,盛产红石,全镇共有耕地面积27123亩,其中水田17123亩。全镇共辖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个良种场,有人口32296人(截止2005年底),有自然村村民小组。 中童镇交通便利,311高速公路和206国道交叉穿镇而过,311高速公路鹰西出入口座落在镇区,经高速公路去上海500公里,去温州500公里,去省城南昌140公里,沿206国道去鹰潭10公里,上320国道仅10公里,正在建设的鹰景高速公路也在本镇徐张、鸭塘等村经过。 中童镇水电资源丰富,长江支流信江河傍镇东西而流,集航运、调水、发电为一体的界牌电站横跨信江。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花生、蔬菜、葛瓜类、大豆等,养殖业以生猪、鱼类养殖为主,近年来,中童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涌现了中童米业、信江粮油、德诚牧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优质稻、花生、蔬菜、生猪、榨菜、雪里蕻等优势产业。工业以眼镜、化工、雕刻、粮油及发电为主,主要企业有天天化工、中童木雕厂、超达眼镜有限公司等。 中童是全国闻名的眼镜之乡,全镇有近万人在外经商,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而且还扩展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韩国、日本、南非等国。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中童眼镜工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中童创办眼镜工业园区,现已初具规模。园区现有落户企业26家,在建12家,建成投产14家,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 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12万元(含工业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182元。 2005年我镇被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十部委评为“2001-2005年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镇计生协被国家计生协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镇计生服务所被省人口计生委评为“全省百佳乡镇”,并在2005年全市42个乡(镇)、街办人口和计划生育考评中名列第四名。2005年我镇还荣获全省畜牧产业百强乡镇、市农村经济发展先进乡镇,荣获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县综合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 |
马荃镇 |
原名马荃乡,清朝以前,为古安仁县崇德乡。民国时期,辖区大部分归属狮岩乡。镇境位于余江县南端,东邻龙虎山镇,北连县城邓埠镇及洪湖乡,南与金溪县对桥乡交界,西和东乡县瑶圩乡毗连。镇政府驻地洪崖街。1949年9月,新生区政府遭土匪袭击,副区长马荃在战斗中牺牲,人民为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将二区改为“马荃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命名为马荃公社,1984年机构改革改为马荃乡,1993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撤乡设镇。全镇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果园场2个,林场、农科所各1个,107个自然村,125个村民小组。6553户,总人口27500人,耕地32835亩,其中旱地3135亩。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土壤以红壤和沙质土较多。气候湿润温和,水利条件优越。白塔河、青田港从境中流过,大小水库65座,适宜种植水稻和黄红麻等农作物。有山林面积84080亩,其中经济林面积7120亩。是全县较大的林区乡镇。. |
画桥镇 |
余江县辖镇。1958年设画桥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万年河上游。镇府驻许家,距县城37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1.6万。黄(柏刘)锦(江)公路、皖赣铁路纵横穿境。辖画桥、葛家店、王坊、南桥、基墩、大桥、百子7个村委会。有锦北中型水库。乡镇企业有铸造、农机、木材加工、滤水器等厂及水电站。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盛产茶叶。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溪)余(江)万(年)中心县驻地旧址。宋兵部尚书周洵、工部尚书汤汉为此地人。. |
平定乡 |
平定乡位于余江县中部,东临中童镇,南与县城邓埠镇毗邻,西隔白塔河与春涛乡相望,北连潢溪镇。 全乡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1412亩,旱地2872亩。 全乡辖13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12所村完小,1所中学,共16个乡直单位。 平定乡为农业大乡,境内地势平坦,2/3属平原地带,1/3属丘陵地区,水利资源丰富,物产丰富。 平定乡交通十分便捷,梁余线自南向北贯穿全乡,境内320国道、梨温高速东西走向穿过,景鹰高速正在紧张施工。 2006年7月,在县委、县政府关心指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扶持下,我乡十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成效裴然!. |
春涛乡 |
余江县辖乡。1958年置春风公社,1961年析置春涛公社,1968年并入潢溪公社,1972年复置春涛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白塔河下游西岸。乡府驻万坊,距县城15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7万。邓(家埠)山(岭)公路过境。辖高坊、滩头、麻田、印畈、硝坊、山岭、山涛、朱风、红星、东门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雕、玩具、工艺等厂。农业主产水稻、油菜、花生,盛产粮食、黄麻。. |
杨溪乡 |
余江县辖乡。1958年置杨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乡府驻墩上,距县城8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1.8万。320国道、浙赣铁路过境。辖墩上、杨溪、璜源、夏梓、江背、大塘、塘井、新危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瓷土)矿、砖瓦、农具、家具、花岗石等厂。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盛产生姜、西瓜、甘蔗。. |
洪湖乡 |
余江县辖乡。1960年置洪湖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白塔河中下游北岸。乡府驻刘家站,距县城10公里。面积134平方公里,人口3.5万。320国道、浙赣铁路过境。辖洪湖、豪岭、新湖、水北、苏家、塘桥、板桥、官坊、东杨、路底10个村委会。白塔河沿南缘西流。有洪湖、五湖等中型水库。乡镇企业有万向节、铸造、绞股兰茶、农机、罐头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花生、黄麻,盛产茶叶。鹰潭市农业学校和刘家站垦殖场设境内。名胜古迹有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香炉峰、碓嘴石、马祖岩、陈保寨、金龙峰和崖墓群、螺蛳岭保驾峰。. |
黄庄乡 |
余江县黄庄乡位于余江县北部,是个典型的农业小乡,同时又处于推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位置。北与万年县苏桥乡接壤,东与画桥镇、贵溪市鸿塘镇毗邻,南与余江县锦江镇相接,西与余干县黄金埠相通。交通便利,206国道挂线直穿其中。境内环境优美,人杰地灵,辖区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12494人,农业人口11489人,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78个自然村,88个村小组。在全县“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的大潮,黄庄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不断朝着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 全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黄庄乡年财政收入在150万元左右,工商税收在50万元左右,外出务工人口近4000人。 1、 工业:我乡工业以小型为主,目前有长江陶瓷色料有限公司,年产值200多万元,职工100多人。海鹰建材厂主产红砖等建筑材料,远销边境几个乡镇,年产值数百万元。正着手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夏天无等中药材初加工企业,西门塔尔牛年满肉制品加工企业等。 2、 农业:全乡有耕地面积15504亩,一年两季,复种指数100%,亩产量近900斤。以农为主的同时进行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开发。目前以藕塘村港底组为试范点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全乡建沼气池150多座,另外藕塘村康太牌槟榔芋种植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50多亩,并着手进行其他无公害农产品研究开发。立体化生态农业新路正逐步形成。 3、 林业:我乡是一个典型的林业乡,竹木资源丰富。比较典型的是国家生态公益林——西山林场,面积5000多亩,借助于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势,全乡放活经营,发展前景广阔。 药材种植业:种植夏天无等中药材是我乡的传统,全市都有名气,主产地在我乡马源村和东源村,种植面积目前达数千亩。随着市场的委缩,目前生产面积不大,但均有零星种植。 4、 养殖业:我乡从2002年以来,引进“西门塔尔牛”、“夏洛克”等肉牛品种,新成立的鹰潭市金星牛业公司就设在藕塘村。目前养殖规模达200多头,为延长产业链条,正着手引进牛肉制品加工企业。 5、水产业:全乡中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0座,山塘水库38座,主要养殖鱼类,一般在水库上兴立体养殖(岸上饲养猪、鸭等,水中养鱼,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利用我乡中型水库——黄庄水库进行立体代经开发,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