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安阳 >> 滑县 >> 老店镇

老店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老店镇谷歌卫星地图)


老店镇简介

   老店镇  代码:410526109 邮编:456480   2007年,老店乡撤乡改镇。   2006年,老店乡(代码410526207)辖60个村:老店集村、西老店村、小屯村、东马庄村、桑寨村、落寨村、岳村集村、东悦庄村、东岳村、第三营村、王岳村、青口村、前小庄村、后小庄村、小石庄村、西杏头村、东杏头村、常屯村、张庄村、东马胡村、西马胡村、前马胡村、西吕庄村、谭集村、泥马庙村、青庄村、田庄村、耿范村、芦外村、芦内村、王会村、白露村、曹固营村、河东村、大石庄村、小道口村、李井村、刘庄村、东吕庄村、马兰村、尧头村、曹固村、焦庄村、长屯北街村、长屯南街村、吴河寨村、物头集村、前物头村、高庄村、小西南村、安上村、火店村、王新庄村、马村、西马庄村、任庄村、毕庄村、齐寨村、后物头村、西悦庄村。
  农业商业
  该镇盛产优质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芦笋、莲菜等农副产品。乡镇企业形成了粮食机械,仿古建材,卫生材料、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企业的大豆蛋白抽丝技术,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该镇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按照“常规农业不放松,养殖步伐要加大,重抓芦笋,稳抓桑蚕”的农业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和集体化经营,形成了青庄、河东、东岳村等种植专业村,白露、物头集、田庄等的养殖专业村,目前,全镇优质小麦播种面积6.92万亩,莲鱼共养800亩,瓜蔬2万余亩,芦笋2000亩,桑蚕发展到200余亩,大牲畜饲养量达到8.1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25万只。实行了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镇形成“田成方,树成网,沟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格局,
  经济建设
  乡镇企业长足发展。乡党委、政府治理优化投资环境,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做到以真实的情意感动人,以诚实守信的姿态对待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建成了滑县华康生物化学工程设备制造厂、果汁饮料厂、瓷砖厂等一批企业,初步形成了“华康工业园区”,吸引外来投资3450多万元,新增产值近亿元,新增税收300多万元,招商引资成为该乡新的经济增长点,连续被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机械加工、常屯村仿古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原有企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工业总产值达到11900万元。
  地方特产
  该镇常屯村地处黄河故道,曾以烧制琉璃盆为主。最早可追溯到早在元末明初。在90年代以前塑料盆、不锈钢盆尚未普及时,该村烧制的琉璃盆畅销豫北及周边各地。  1982年,常贯军创办光明琉璃瓦制品厂,是豫北地区较早烧制琉璃瓦、仿古建材的厂家。其产品在1991年10举办的“中国安阳殷商文化节”中荣获“产品评比一等家”荣誉称号。此后,带动了整个常屯村及周边的琉璃瓦、仿古建材的生产。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0526109 455480 0372 查看 老店镇谷歌卫星地图

老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老店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道口镇

  道口镇地处滑县西北隅,古黄河金堤之上,是滑县县委、县政府驻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区面积17.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居民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7600人,耕地面积一万亩。    道口镇是一座具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历来商贾云集,日进斗金,素有“小天津”之称。因特色“道口烧鸡”而闻名国内外,“道口烧鸡”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型”四绝,被国家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誉为“中华第一鸡”。    道口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道口镇西邻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南靠新荷铁路,西北与浚县相邻,东、南分别与城关镇、小铺乡相接,新(乡)濮(阳)公路,安(阳)、长(恒)公路交汇于此,交通极为发达。镇辖10个行政村,达到了村村通公路。全镇35条大街小巷纵横交错,为全镇工农业生产和商贸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道口镇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全镇以推广先进科技和增加投入为主要手段,大力实施“一优双高”农业开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作物、畜牧业、优质林果业和温室蔬菜等特色农业,使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2005年瓜菜面积完成600亩,产量达1000吨;完善平原绿化面积8000亩,平原绿化植村1.4万株;猪存栏量3080头,羊存栏量1884头,禽存栏量7.6万只;农机综合作业面积达100%。    道口镇工业基础雄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道口镇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势头强劲,产值、利税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镇域经济形成了造纸、纺织、烧鸡食品加工、电线电缆、塑胶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同时,电子、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也已初具规模。全镇现有各类农业2780个,年非公经济总产值达71000万元,创利税4900万元。    道口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街道纵横交错,路灯整齐亮丽,街道两侧商店、食堂鳞次栉比。烧鸡一条街、紫光步行街等商业街相继建成。镇内社会化汽车站功能齐全,班车可直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华良、滑县、新华等三星级宾馆服务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一流。.  

城关镇

  " 城关镇位于东经114度,北纬35度的黄河故道,北界浚县,南界老店乡,东与枣村乡接壤,西界小铺乡和道口镇。西邻县城,辖76个行政村,设74个农村支部(共分八个区,区名与村名附于后),1300名农民党员,8.02万口人。安长、新濮公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几千年的璀璨文明。    城关镇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著名的明福寺塔、欧阳书院、李文成攻城遗址、滑伯墓、魁星阁等历史遗迹,见证着城关镇的历史变迁。除此之外,镇辖区内有河南省滑县师范学校、滑县二中、滑县卫校、滑县农机学校、滑县财政局、滑县劳动局、滑县人民银行、滑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滑县法院、滑县盐业局、滑县汽车站、滑县土产公司、滑县交警队、滑县建设银行等几十个市、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高档餐饮服务网点达到15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关镇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关镇独有的地理优势加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引导,农、工、商空前活跃,交通、电信、财政、金融、教育、文化、卫生等发展迅速,庭院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显著提高。城关人以雄厚的农业基础为条件,充分发挥优势,按照“优化种植、突出畜牧、兼顾林果、发展食用菌”的农业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决策,合理布局,确立并发展了三大主导产业,一是以牛、羊等食草型动物为主的畜牧养殖业,重点培育出了以四联肉牛养殖公司、董东顺发养猪厂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有效地带动了全镇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二是以一年三熟、四熟为主的间作套种业推广到1.8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4万亩;三是“两瓜一菜”模式为主的温棚农业发展到600栋,从而使粮食、油料、瓜菜、畜牧产品产量得以大幅度增长;林果业从更新改良品种入手,凯特杏落户城关,得到了长足发展。    城关镇始终把乡镇企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突出来抓。乡镇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已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造纸、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几大行业。截止目前,四联肉牛公司、董东顺发养猪场、城关一街纸厂、贾固纸厂、滑县宏发造纸厂、砖瓦窑场、城关机械厂等乡镇企业已有二百余家,拉动了城关镇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引进了亿隆面粉公司、强劲内配公司、绿塑科贸公司、舜通有限公司等10多个项目,为全镇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道口镇

  白道口镇位于河南省滑县东北部黄河故道的金堤之畔,距县城24km,东望濮阳、北接内黄、西向大丕。106国道和新(乡)濮(阳)公路在镇中交汇,是连接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交通要塞。镇政府驻地为白道口集,是濮阳、内黄、浚县、长垣、滑县五县著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城总面积11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   全镇辖46个行政村,395个村民小组,13298户,6.3万人,基层党支部78个。白道口镇历史悠久,平原广袤,物产丰饶,交通辐辏。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棉花,还有大枣、苹果、梨、杏、食用菌是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区,畜牧养殖业异军突起,高效农业发展迅猛。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形成了以电线电缆为龙头,化工、彩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木器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趋势,企业个数98年达到476个。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74亿元,财政收入40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今日的白道口,被人们誉为镶嵌在豫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白道口镇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高标的基础设施、文教卫生、文化娱乐、服务等综合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城镇载体功能日臻完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程控电话扩容为4000门,已安装2600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35万KVA输变电站可满足工农业用电需求,职业高中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镇里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环境十分宽松。 白道口镇地势平坦,土质南粘北沙中混合。   这里古代文化,名胜古迹,举不胜举大刘营遗址龙山、商周春秋文化遗物犹在,铁枪寺宋代欧阳修撰碑今存,西明寺为唐代员元11年所建,雷音寺始建清乾隆三十年,长春观元代道人邱处机炼于此,王彦章藏兵处十二眼井古战场跟迹可见,白马坡汉关帝斩彦良于此,利济桥道光年间所建。.  

留固镇

  留固镇地处滑县中心,距县城道口镇 20 公里,总面积 11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1.6 万亩,辖 71 个行政村, 7.8 万口人,阿深高速、豫 213 线(原 106 国道)、大海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留固镇气候温和,物阜民丰,是豫北商贸集散重镇、河南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河南省“科技奔小康示范乡镇”、安阳市“科技示范乡镇”、“特色农业乡镇”、“万亩大葱生产基地”、安阳市改革建设重点镇。    留固镇基础设施完备,水电充足,农产品资源丰富,城镇功能齐全,街道宽敞整洁,环境清新优雅。共有商业网点 580 多处,从业人员 2360 人,现代化通讯网络健全,建有移动通讯基站,程控电话装机容量 8000 门,境内有 110 千伏的变电站,是豫北地区的重要变电枢纽,为全镇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动力保障。    留固镇境内分别建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豫北大葱交易市场、大型生猪交易市场,农副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柳编制品出口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 40 多个国家。    我镇招商引资政策优惠,现有闲置场地 6 处,总面积 230 余亩,其中建筑面积 1.3 万平方米,地处 106 国道两侧,水、电、路基础设施齐全,极具开发潜力,是投资办厂、兴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上官镇

  滑县辖镇。1958年设上官村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改上官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96.8平方公里,人口6.3万。106国道和汤上公路穿境。辖上官、袁庄、胡家庄、韩新庄、干柳树东街、干柳树后街、干柳树前街、干柳树西街、丁庄、兰旗屯东街、兰旗屯中街、兰旗屯西街、陶家、牛屯、关帝庙、北赵庄、南刘庄、逯堤、车家、郭固南北街、后刘、北魏寨、丁寨、大槐树、郭固营、孟家庄、民王庄、谢寨、郝三寨东街、郝三寨中街、郝三寨西街、崔阳城、前山峰、鲁邑寨中街、鲁邑寨西街、徐阳城、李阳城、陆合、太和村西街、太和村东街、西和、永兴营、吴村、华家、东山峰5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海棉、塑料、农机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蔬菜..  

牛屯镇

  牛屯镇位于滑县西南35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滑县、延津、长垣、封丘四县交界处,古时即为官道驿站,今天更成为四县的物资集散地,信息、技术、人才交流中心。全镇辖68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总人口6.9万,劳动力4.6万;镇域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13万亩,盛产优质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6万吨,棉花总产量达0.2万吨,油料总产量达1万吨,尖椒、蔬菜等特种经济作物已步入产业化种植道路,其中5万亩尖椒喜获丰收,总收入9500万元;猪羊鸡养殖专业村17个,2004年猪、羊、鸡的饲养量分别达到8万头、10万只、84万只。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1元。    牛屯镇现有空闲场地400亩,其中办公用房1075平方米,生产用房5320平方米,有容量500万公斤的粮仓两栋,漏天仓库1450平方米,打包仓一栋,专用铁路线一条,诚招中外客商。.  

万古镇

  万古镇位于滑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镇域面积85.2平方公里,耕地9.8万亩,辖42个行政村,5.3万人。1996年撤乡建镇,镇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近几年,相继荣获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畜牧产业化先进单位、重点镇、中州名镇、文明乡镇;市畜牧亿元镇、农业特色乡镇、“六好”乡镇党委、信访“   三无”乡镇等荣誉称号。最近,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    万古镇历史悠久,古名“都隆集”,明初取“万古长青”之意,称万古,隋末瓦岗军起义领袖翟让生于妹村,境内翟让冢、玉皇阁远近闻名。万古属革命老区,冀鲁豫四行署烈士陵园座落于此。该镇西临106国道,北临222省道通八,四高、什老、万丰公路贯穿全镇,国家规划的两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境内乡村公路四达,交通极为便利,是滑县东部的交通枢纽。万古镇每年有27个古会、108个集,集市贸易十分繁荣,自古以来就是豫、鲁交界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地方特产万古羊肉卤、凤亭辣椒油、绿豆面叶,色香味俱佳,明清时即被奉为御膳食品。    改革开放以来,万古镇经济发展很快,已形成彩印、畜牧、高效农业、商贸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3亿元,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0元。乡镇企业是强镇的支柱产业,现拥有各类企业640余家,年产值近4亿元,安阳市长虹彩印集团属国家大型一类企业,产值与效益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畜牧业是富民的主导产业,现有养殖专业村25个,鸡存栏230万只,羊存栏5万只,猪存栏5万多头,年产值1.8亿元,龙头企业万兴畜禽有限公司列入全省5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效农业已发展成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全镇播种优质小麦6万亩,日光温室达500多栋,还引进了台湾圣女果、伊丽莎白甜瓜等名优特新品种。商贸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现有门店和固定摊位1000余家,流动摊位4000多家,专业市场10多个,万兴畜禽交易市场已被国家计委立项,现正在建设之中。    万古镇党委、镇政府决心在-精神指引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同时,携全镇父老乡亲,以诚挚之怀,思贤之心,期盼辛勤工作在异地他乡的游子早日归来,相聚故里叙乡情,共谋桑梓发展计,尽快使万古发展成滑县东部的工贸型中心城镇。.  

高平镇

  高平镇区域面积 7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8.29 万亩,下辖 48 个行政村,农业人口 5.6 万人,是滑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乡镇和主要畜牧生产重镇之一。    近几年来,高平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步伐较快,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2004 年,全镇蔬菜复种面积达 3.5 万亩,实现产值 1.2 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1.2 万亩,登记注册了滑县绿洋无公害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和“高苹”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发展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1 —— 2003 年,高平镇连续三年被评为“安阳市特色农业乡镇”; 2002 年,成功创建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2003 年,被授予“安阳市无公害蔬菜特色乡镇”。    高平镇 3000 余名业务员遍布全国各地,年创收 9000 余万元,此一项人均增收 140 元,广大在外工作人员和业务员利用自身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投身家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先后捐资 500 余万元新建学校 7 所,硬化乡村道路 28.6 公里。同时,及时审时度势,转轨变型返乡创业发展实体经济,先后创办了安阳市天鑫卫材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大强锅炉制造厂、长虹线材厂等十余个非公有制企业,并发展成为高平镇龙头骨干企业。目前,全镇已形成工业电器、电线电缆、卫材、锅炉加工四大支柱产业。高平籍在外业务员决心抓住当前发展的大好机遇,乘热而上,努力为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平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增加群众收入,富民强镇作为第一要务来抓,着力推动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 2002 年以来,年输出劳动力 12000 人次,直接促农增收 7000 余万元,人均创收 100 余元。北京周国允的安阳市华都建设工程公司先后完成了亚运村、北京西客站、北京人大办公楼、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中国远洋大厦、中华世纪坛、中国大剧院等 100 多项工程,其中 30 余项被评为部优、国优工程成为北京建筑市场的一面旗帜。    目前,高平镇广大干群决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乘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东风,以崭新的姿态,高昂的斗志,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  

王庄镇

  滑县辖乡。1958年建王庄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77.4平方公里,人口5.3万。新濮公路过境。辖前王庄、后王庄、闫村、古岸、鲁庄营、车店、路庄、北草滩、龙村、大柳树、郎柳集、窦庄、耿庄、莫庄、邢行、董家、什集、新集、小屯、南村、丁堤口、堤南、邢村后街、郭草滩、仝郎柳、谢道口、西申寨、东申寨、柳圈、邢村前街、刘草滩、柴郎柳、冯郎柳、高郎柳、汪店、西沙店、沙店东街、沙店南街、沙店北街3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空调、机械、建筑、建材、巾被、地膜等。农业主产小麦、蔬菜。.  

老店镇

   老店镇  代码:410526109 邮编:456480   2007年,老店乡撤乡改镇。   2006年,老店乡(代码410526207)辖60个村:老店集村、西老店村、小屯村、东马庄村、桑寨村、落寨村、岳村集村、东悦庄村、东岳村、第三营村、王岳村、青口村、前小庄村、后小庄村、小石庄村、西杏头村、东杏头村、常屯村、张庄村、东马胡村、西马胡村、前马胡村、西吕庄村、谭集村、泥马庙村、青庄村、田庄村、耿范村、芦外村、芦内村、王会村、白露村、曹固营村、河东村、大石庄村、小道口村、李井村、刘庄村、东吕庄村、马兰村、尧头村、曹固村、焦庄村、长屯北街村、长屯南街村、吴河寨村、物头集村、前物头村、高庄村、小西南村、安上村、火店村、王新庄村、马村、西马庄村、任庄村、毕庄村、齐寨村、后物头村、西悦庄村。   农业商业   该镇盛产优质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芦笋、莲菜等农副产品。乡镇企业形成了粮食机械,仿古建材,卫生材料、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企业的大豆蛋白抽丝技术,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该镇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按照“常规农业不放松,养殖步伐要加大,重抓芦笋,稳抓桑蚕”的农业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和集体化经营,形成了青庄、河东、东岳村等种植专业村,白露、物头集、田庄等的养殖专业村,目前,全镇优质小麦播种面积6.92万亩,莲鱼共养800亩,瓜蔬2万余亩,芦笋2000亩,桑蚕发展到200余亩,大牲畜饲养量达到8.1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25万只。实行了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镇形成“田成方,树成网,沟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格局,   经济建设   乡镇企业长足发展。乡党委、政府治理优化投资环境,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做到以真实的情意感动人,以诚实守信的姿态对待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建成了滑县华康生物化学工程设备制造厂、果汁饮料厂、瓷砖厂等一批企业,初步形成了“华康工业园区”,吸引外来投资3450多万元,新增产值近亿元,新增税收300多万元,招商引资成为该乡新的经济增长点,连续被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机械加工、常屯村仿古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原有企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工业总产值达到11900万元。   地方特产   该镇常屯村地处黄河故道,曾以烧制琉璃盆为主。最早可追溯到早在元末明初。在90年代以前塑料盆、不锈钢盆尚未普及时,该村烧制的琉璃盆畅销豫北及周边各地。  1982年,常贯军创办光明琉璃瓦制品厂,是豫北地区较早烧制琉璃瓦、仿古建材的厂家。其产品在1991年10举办的“中国安阳殷商文化节”中荣获“产品评比一等家”荣誉称号。此后,带动了整个常屯村及周边的琉璃瓦、仿古建材的生产。  

枣村乡

  枣村乡地处黄河古道,距县城道口10公里,全乡辖40个行政村,8.3万亩耕地,4.1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省道郑吴线横贯其中,交通便利。    在新的历史时期,万枣村人民广开发展之路,农、工、商空前活跃,交通、电信 、财政、金融、教育、文化、卫生诸业成绩显著,庭院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提高。枣村人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传统手工业等。形成了西芹、尖椒、葡萄、优质小麦为主的支柱产业。温庄、滑固营、等村形成了高效农业规模种植园区,畜牧养殖、木板加工、劳务输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郑吴线公路两侧以亿博粮油公司、鑫龙能源开发中心、纺纱厂为主体的现代工业带基地形成,小城镇规划已经完成,集镇建设已全面启动。枣村芝麻大糖、油坊食用糖醋、滑古营手工空心挂面、焦村保健米酒等地方特色产品远近闻名。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枣村人民坚持探索适应当地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路。村组文化,庭院文化、校园文化、庙会文化等百花齐放。徐营古墓、袁曹城遗址等旅游资源开发已纳入整体建设规则。.  

四间房乡

  四间房乡人民政府驻地为四间房集,四间房乡位于河南省滑县东北约30Km处,北邻内黄、东邻濮阳,属两市三县交界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全乡东西长约10Km,南北约7.5Km,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106国道横贯全境,交通极为便利。   全乡辖27个行政村,220个村民小组,8650户,3.9万人,全乡党委1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42个。四间房乡素有“花果之乡”的美誉。目前有果树1.4万亩,主要品种为苹果、枣、杏。食用菌种植业飞速发展,畜牧业异军突起,农业生产条件较为完善。106国道南四万路两侧建立了万亩水田林场综合示范区,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50万公斤。全乡套种面积达1.5万亩,负重指数较高,基本实现了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全乡企业有62个主要产品有化工、建材、农副加工产品等。   四间房乡交通便利,以106国道,四万公里为主干,向各村辐射出数十条乡村公路,500门程控电话以开通,27个村全部通了电话。乡里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环境较为宽松。   四间房乡地势平坦,土质北沙南粘中混合,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乡驻地四间房乡原名“四家房”因明朝洪武年间从-迁来四家而得名,后演为四间房。境内古迹两处,曹村西头有明万历年间修建的广济桥,北平村南约1华里处有北宋元佑八年立的行务碑。.  

八里营乡

  八里营乡位于滑县城东30公里处,东距濮阳市35公里,豫222省道和阿深高速公路两条通主干道横贯全境。全乡辖64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版图面积110.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3万亩,人均耕地2.1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工业小乡。八里营乡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春秋时期卫国为避免战乱将都城搬迁至八里营乡东北部,现存卫王宫殿遗址一处,因该宫殿与其国君的葬地相距八里,所以,八里营的名字便逐渐演变并固定下来。    2000年我乡被上级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    八里营乡是河南省粮油生产百强乡之一,盛产粮、棉、油,十万亩卫南坡横亘全境,历史上有“收了卫南坡,养活清丰和南乐”的传说,作为一个产粮大乡,在税费改革前,八里营乡人民以每年790万公斤的定购粮数量,为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全乡定购粮食总量与整个林州市相抗衡。2000年以来,八里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农业大乡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优质强筋小麦、洋香瓜、山绵羊养殖、珍稀蔬菜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通过实施示范试种推广、全方位技术服务和建设市场龙头带动等措施强力推进,到目前,四项产业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其中:优质强筋小麦播种面积9.8万亩,承担了农业部“滑县40万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示范项目区”面积6万亩。洋香瓜专业温棚达到3100栋,山绵羊饲养量7.5万只,樱桃番茄、三樱椒等特色菜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还直接接动全乡三分之一以上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广大农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真正尝到了丰收的甜头。    县委“四二三”振兴工程提出以来,我们喊响了口号,炒热了气氛,全乡上下形成了“人人都是招商体,人人都是招商环境”的共识。2004年以来,先后招引“河南六粮御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滑东粮油贸易有限公司郑州协作项目”来乡投资兴业,总投资分别为8600万元、1300万元。与新乡市肉联厂达成的总投资1800万元的合作项目,正在进行征地初建,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为八里营乡的经济腾飞和小康建设发挥重要的领军作用。.  

赵营乡

  赵营乡位于河南省滑县东北约40公里处,属两市两县交界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全乡东西长约10km。南北长约8km,总面积7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万亩,有公路和周边县、市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全乡辖26个行政村,281个村民小组,8386户,36786人,全乡营委1个,党支部35个。赵营乡地处卫南坡,素有“收了卫南坡,养活清   丰和南东”之称,农副产品极为丰实,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400万公斤。全乡7.9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井灌渠灌双配套和作业机械化、种植自种化、栽培科学化,是滑县农业生产兴建乡镇之一。全乡拥有果树2300亩,主要品种为苹果、杏、枣等畜牧业异军突起,产值利润连年翻番。   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业得到飞速发展,现已建成1000余栋双孢菇大棚,种植面积30万m2 ,人均纯收入260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 ""双孢菇种植示范乡”。全乡企业有103个,主要产品有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 赵营乡交通便利,全乡26个行政村均通公路,开通了450门程控电话,村村都装有程控电话。乡里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环境较为宽松。 赵营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东微沙西较淤,中间为粘合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乡驻地赵营村,因明初燕角候赵勇在此安营而得名境内古迹三处,即中新庄白云现仰韶文化遗址,西乱革仰韶文化遗址和韩擒虎墓。.  

大寨乡

  大寨乡位于滑县东部,距县城42公里,吡临濮阳。4.3万人口,6.8万亩耕地,以种植传统作物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滑县加大调整农业结构力度,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大寨乡党委,政府决定把种桑养蚕作为全乡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一项主导产业抓出成效。    2000年,通过招商引资,大寨乡和浙江康乐丝厂合资100多万元组建滑县蚕丝绸有限公司,建起了豫北第一家蚕茧烘干站,实现了生蚕的初级加工,进一步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    种桑面积至2001年已达到3000亩,产值达1000多万元,农民靠此项产业的年收入亩均增加1500元,2001年被评为“植桑养蚕特色乡镇”,2002年大寨乡立足实际,统筹安排,指定了新的发展规划,通过努力,种植蚕桑面积突破5000亩。.  

桑村乡

  桑村乡位于滑县东南部,东与濮阳相连,南与长垣接壤,西部、北部分别与老庙乡和大寨乡相依,属安阳、濮阳、新乡三市交接地带,客观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大力发展商贸经济。全乡总面积 67.5 平方公里,拥有耕地 5.1 万亩,辖 34 个行政村, 3.6 万人。    该乡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目前,已形成了“四纵三横”交通网络,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工程,省道 307 线、桑大路交汇于该乡车部附近,交通条件十分优势。    该乡东濒黄河,土地肥沃,绿树成荫,树木种植面积近 26 万亩,石油储藏量丰富,荷塘云集,稻谷飘香,这里水域面积宽广,是滑县著名的“渔米之乡”,是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该乡目前已实现了“电话乡”,程控电话率达 85% 以上,电力充足供电可靠性达 99.5% 以上。    该乡人杰地灵,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故居、滑县抗日干校遗址等已成为我乡的历史鉴证。滑县抗干校培养了-、李广禄等革命人士和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都在此生活过、战斗过,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该乡已形成名流酒、粉皮丝、速生用材林、优质小麦和优质高产水稻五大支柱产业。畜牧养殖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该乡已拥有 9 个特色种植专业村, 11 个特色养殖业专业村, 4 个加工专业村和 2 人商贸经济专业村。    -以来,桑村乡在乡-刘俊玲、乡长姜山峡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了“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走外向型农民增收之路,努力使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在外人员多,关系多,信息灵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政策,使安阳红参银杏茶业有限公司、鑫源物资有限公司、安爽卫材有限公司、巨宏木业、杨庄棉纺合成厂、国部大酒店等一批引资企业到桑村落户。开发、经商、办厂、兴业,促进了非公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乡政府正在大力实施“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工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农民增收实现跨越式增长,走外向型农民增收之路,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造招商宽松环境,期待着广大客商前来办厂兴业,共同发展。为打造和谐桑村而努力奋斗。    桑村乡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开发潜力的风水宝地!    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的 3.6 万桑村人民欢迎你前来投资兴业!.  

老爷庙乡

  老爷庙乡人民政府驻地为老爷庙集,老爷庙乡位于沙南省滑县东南45km,东邻桑村乡,南接高平乡,西邻万古乡,北接大寨乡,全乡东西长55.km,南北长约12km,总面积约70km2 。   全乡所辖53个自然村58个行政村,431个村民小组,1.22万户,4.96万口人,8.04万调耕地。党总支1个,党支部73个,“老庙牛肉”发源于本乡,有300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地方风味食品。素有“豫北之华、中华一绝”之美称,被誉为“中华珍馐”该乡成立“安阳市老庙牛肉集团公司”下设37个厂家,“安阳市老庙牛肉总厂”投资1300万元,技术先进拥有设计年生产2500吨的牛肉屠宰生产线,是老爷庙乡的主导企业。   农业种植全部实现了作业机械化,栽培科学化,种植良种化,全乡划有四块,高效农业开发方拥有1000亩蔬菜基地,万亩林果间作方,食用菌种植是该乡高效农业的龙头项目。   全乡地势平坦,土质为混合土为主,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2摄氏度。 乡政府西距106国道15km,东渠村黄沙大桥17km,道桑路横穿乡政府所在地,每天客车往返300多辆次,交通极为便利。   全乡开通了2000门程控电话,通讯光缆覆盖全乡,58个村全部装有程控电话。为了招商引资,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环境极为宽松..  

慈周寨乡

  慈周寨乡位于滑县的南部,距县城30公里,是滑县的南大门,全乡总面积64.5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8万人,6.8万亩耕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利灌溉设施齐全,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丰富。阿深高速纵贯全乡,高速入口得天独厚,省道213、307在此交汇,交通非常便利,区位优势相当明显。    慈周寨乡是有名的特色蔬菜之乡,特色蔬菜种植已形成规模,大棚蔬菜产量丰富,品种齐全,全部为质量上乘的无公害农产品。后柿园村的蔬菜市场、慈周寨政府驻地的瓜果市场吸引了周边几个市县的客户前来交易,辐射面积达几百公里。2002年慈周寨乡被河南省农业厅、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河南省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2004年被安阳市政府确定为“安阳市农业特色乡镇”,2005年又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    近几年,慈周寨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诚信立乡、工业强乡、三产富乡、市场活乡、环境美乡”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进一步创优经济发展环境,通过驻外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引来了一大批企业,2005年吸引外资达到2000多万元,柏林饼业、三利化工、合众卫才等企业已在慈周寨落地生根,运作良好,效益相当不错,前景广阔。以家俱制造、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发展到628户,吸收剩余劳动力7280人,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劳务输出成效显著,每年输出劳动力达7000多人次,增加收入4000多万元,其中仅赴新疆摘棉花就达500多人次,增加收入80多万元。    慈周寨乡党委、政府率领全乡广大群众正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当地的区位优势,唱响经济发展旋律,乘借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东风,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瓦岗寨乡

  瓦岗寨乡位于滑县东南35公里处 ,东临106国道,南临新荷铁路、307省道、阿深高速公    路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55.6平方公里,6.1万亩耕地,系隋末“瓦岗军”发详地。全乡共辖29个行政村,204个村民小组,9721户,现有人口总量38138人,其中农业人口36476人,全乡共有党员1253名,其中农民党员966名。2004年,全乡财政收入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瓦岗寨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之乡,属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乡,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灌溉条件优越,粮油产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04年,全乡粮食总产达3.3万吨,油料总产0.8万吨,以盛产小麦、玉米、花生为主。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广泛推广立体种植、间作套种模式,坚持多种经营,齐头并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初步形成了以土豆、大葱、西瓜、果杏四大主导特色产业。由于该乡饲草丰富,畜牧养殖发展迅猛,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积极培植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以梦庄的养牛基地、伦庄、后百的养猪基地、马庄、赵庄的养鸡基地等三大养殖基地。同时根据畜牧业发展迅猛的实际情况,为充分合理利用资源,走生态农业之路,我乡积极与县农业局联合,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目前全乡已有21个村建有沼气池并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瓦岗寨乡历来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继全县召开“千日招商大会战”会议之后,乡党委、政府号召全乡人民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招商工作热潮中去,继续扶持培育壮大全乡五大园区和四大市场。五大园区即以赵庄、马庄为主的铝制品加工、银粉漆生产工业区,以原东、原西为主的翻砂铸造工业区,以东、西屯为主的塑料废品及木制品加工工业区,以伦庄为主的草编区和以梦庄为主的畜牧养殖区。四大市场即以瓦岗集为中心的综合商贸市场,以东、西屯为中心的塑料制品销售市场,以赵庄、马庄为中心的牲畜交易市场,以东、西大操为中心的木材交易加工市场。同时乡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外来人才的引进工作,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商情等形式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招商,充分利用乡政府驻地现有空闲场地及各村集体土地进行招商,让凤有巢可住,并积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严厉打击地痞集霸,维护市场秩序。为外来人员提供宽松、优质服务的社会环境。.  

焦虎乡

  焦虎乡位于滑县西南部,距县城 35 公里处,区域总面积 80.9 平方公里,共辖 48 个行政村,拥有 8.8 万亩耕地, 5.4 万口人。 2004 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 3.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745 元,经济发展已形成办公用俱制造、生猪饲养、高效农业、商贸服务四大特色产业。粮食生产实现优质高效,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在 80% 以上,单产量位居全县先进行列。高效农业成为富民的主导产业,种植结构得到优化,大葱、养猪成为两大特色优势,全乡年种植大葱 2 万亩,由于所产大葱杆粗白长而吸引四川、重庆、河北等外省市客商。建有“康达”、“康民”两个万头养猪场,实行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全乡生猪饲养量达 5 万头,已成为滑县的生猪饲养基地。农田林网面积 8 万余亩,木材积蓄量 5 万立方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拥有各类企业 300 多家, 2004 年总产值 1.9 亿元。尚品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滑县的重要工业企业,是焦虎乡大型骨干企业的排头兵,公司注册资金 520 万元,总资产 1500 多万元,年创产值 2100 万元,实现利税 340 万元。焦虎乡交通便利,东临 106 国道、距“阿深”高速公路 5 公里,南临“济东”高速公路,距入口 6 公里,距“新荷”铁路滑县站 9 公里,省道 307 横穿焦虎腹地,县级公里道牛路贯穿全乡南北。焦虎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这里街道宽阔,环境优美,集镇建设日新月异。充满生机活力的焦虎乡已成为诸多客商投资、关注的重点。所年来,全乡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乡党委政府承诺:将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宽松的环境、更优质的服务,热诚欢迎四方客商前来投资办厂,携手共创焦虎乡美好的未来。.  

半坡店乡

  滑县辖乡。1958年建半坡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4.8万。辖半坡店南街、半坡店北街、黄塔、刘堤、陈玉庄、程庄、东孟、西孟、马庄、卜屯、东老、河寨、西老河寨、沙呼沱、东明店、西明店、孙庄、王林、闫河屯、林河、五官营、罗堂、秦屯、后庄、杏头、前汪庄、井庄、后安、严庄、西柳树、李屯、殷屯、沙河、前安、石佛、东常村、西常村、前邵屯、后邵屯、缑庄、位屯、车村、前营、后营、张庄、柳村、周村4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彩印、珐琅、皮革、电器、电器原件、面粉、榨油、陶瓷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  

小铺乡

  小铺乡位于滑县西南部,东部与城关镇、老店乡接壤、南部与王庄镇、半坡店乡接壤,北部紧邻县城,是县城的南大门,全乡共辖41个行政村,4.7万口人,6.4万亩耕地,土地总面积66.5平方公里,郑吴省道横贯全境,同时也是道大路起点,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县万亩工业园区、国家农业部科技示范基地座落于小铺境内,有5个行政村被划入县城开发区。    小铺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观,积极实施“四二三”振兴工程,全乡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3.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6元,财政税收完成868万元(含上级转移支付),连续四年被市、县评为“信访三无乡镇”、“信访工作先进乡镇”、“村级信访例会先进乡镇”,社会综合治理被县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司法所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法律援助所”。    小铺乡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善,郑吴公路、南环路、人民路、滑州路、文明大道纵横交镇,网及全境,全乡通车里程达50公里,率先在全县实现“村村通”,供电、通讯、供水等配套设施完善,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廉价劳动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置业,是客商投资办厂、干事创业的理想之地。    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提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特色种植,建成沿郑吴公路两侧各100米,全长10公里共2600亩的杏林经济带,林果业种植面积达6500亩,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畜牧业产值实现1亿多元,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畜牧特色乡镇”、“蛋鸡饲养基地”,优质小麦面积35000亩,农业基础地位明显提高,是一个典型农业特色乡镇。    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面对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小铺乡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环境,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以诚招商,以商引商,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全方位提供服务,引进了安阳市利强粮油有限公司、蓝宇啤酒有限公司、山东威海桑蒲电子有限公司、银星彩印厂等一大批企业,落户于小铺。同时带动了活性炭厂、木板加工等原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小木板加工业初具规模,年产值1850万元,其中郑庄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小木板加工专业村”,工业总产值2.8亿元。.  

新区管委会

  新区管委会位于河南安阳滑县。下辖:   410526400201 121 靳庄村   410526400202 122 九街村   410526400203 122 韩庄村   410526400204 122 前五里屯村   410526400205 122 孙王庄村   410526400206 122 暴庄村   410526400207 121 胡庄村   410526400208 122 大景庄村   410526400209 122 三里庄村   410526400210 122 五里铺村   410526400211 122 朱堤村   410526400212 122 苏谢庄村   410526400213 122 前景庄村   410526400214 122 后五里屯村   410526400215 122 南关村   410526400216 122 睢庄村   410526400217 122 中五里屯村   410526400218 122 前油坊村   410526400219 122 后油舫村   410526400220 122 郭李庄村   410526400221 122 八里庄村   410526400222 122 双楼村   410526400223 122 薛店村   410526400224 220 寺庄村   410526400225 220 沙河头村   410526400226 220 董西南村   410526400227 220 小滹沱村   410526400228 220 军旅庄村   410526400229 220 安庄村   410526400230 220 宣武村   410526400231 122 什牌村   410526400232 220 董西北村   410526400233 220 董东村   410526400234 220 北董固村   410526400235 220 寺东村   410526400236 220 大滹沱村   410526400237 220 后任庄村  


老店镇特产大全




老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