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及概况]石芫乡位于赣县东北部,东靠吉埠镇,南接江口镇,西邻茅店镇,西北连接湖江乡,北界白石管理区,距县城28公里。总面积73.3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5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兼有少量畲族。境内属丘陵地区,岗峦连绵起伏,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主流石芫河自北向南纵贯乡镇,流经江口注入平江。
[自然资源]地下矿产有高岭土、钾长石、钻锌矿、钨矿、硫磺、硅石矿等,农业上有烟叶、凉粉草等。
[特产]棕制品、绳索、卫生香、玻璃纤维布为本地特产,罗氏沼虾是本乡引养成功的特种水产品。
[城镇建设]座落在境内的县金盘水库有效库容86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6000亩。占地20亩的石芫农副市场亦已隆重开业。
石芫人正以勤奋努力的主人翁姿态,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质量广迎四方来宾,到厂芫这块风水宝地来投资兴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5万人 | 73.3平方公里 | 360721207 | 341000 | 0797 | 查看 石芫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梅林镇 |
[地理位置及概况]赣县梅林镇是赣县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赣州市区8公里,总人口5.6万人,全镇辖3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耕地面积3765亩。 [交通邮电]梅林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京九线、323国道、贡江水路穿越全镇,境内有京九铁路赣州东站、赣汽车东站,正建设中的赣龙铁路在赣州东站与京九铁路接轨,是赣州入闽和赣州东部和北部六县(市)进入赣州,南下广东必经之地,镇内有电信、移动、联通等多家通讯网络,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通讯大格局。 [城建环保]梅林镇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开发如火如荼。配合县里或镇里直接开发建设了光彩大市场、人民广场、梅林新区、燕塘北路、梅林大街东延开发区等。按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标准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市容市貌得到了美化靓化,城市面貌炮然一新,为全省文明县城。大赣州市区建设已将梅林镇列入河东组团区划范围。占地1万亩的红金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一期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实现三通一平,引进各类企业10家。二期建设正在规划建设。 [特产]梅林镇工业家用电器生产、服装生产、稀土冶炼等为主,兼有无则添鱼系列产品、三星面条系列产品、红金龙板鸭、临云酒等系列产品。农业方面引进推广了台湾青枣、珍珠芭乐、冬枣、梨枣、木瓜、百香果、火龙果等名优品种。是赣州市区和县城蔬菜、水产品供应的重要基地。. |
王母渡镇 |
王母渡镇位于赣县南部、桃江中游,处于赣县南部四乡一镇的中心位置,距赣州市区30公里,省道234线穿越镇区,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3万人,山地面积20.85万亩,耕地面积2.8万亩,主要特色产业有烤烟、果业、红瓜子、腐竹、朝天椒、茶叶等产业。全镇脐橙种植面积达4000亩,为赣县脐橙生产区之一。境内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金硅、铜及稀土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林木资源也极富开发潜力。2004年全镇GDP6980万元,财政总收入11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0元,近年来,先后荣获“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果业开发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
沙地镇 |
沙地镇地处赣县北端,为赣州的北大门,素有“中国板鸭之乡”的美誉。距赣州市区35公里,距县城43公里,105国道贯穿境内25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2.6万人,国土面积175平方公里,圩镇建成区2.5平方公里,人口7800人。境内钾长石等矿产品资源丰富,盛产板鸭、优质大米、精制茶油,沙地板鸭更是名闻国内外,被誉为“腊味之王”。2004年全镇GDP达5674元,比上年增加7.6%,实现财政收入367.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50元。兴建了全市小城镇建设精品示范区—云峰新区及云峰广场,新增圩镇面积0.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二市三县八乡镇”区域中心集镇。连续多被评为党建、经济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并且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第七届文明单位。. |
江口镇 |
[地理位置及概况]江口镇位于赣县东部,东连于都县,南界大田乡西邻茅店镇,北靠吉埠镇、石芫乡,驻地江口圩距县城20公里。镇域面积120.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8万人。 [特产]江口倒菜生产历史悠久,其产品口味纯正,是城镇居民、酒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产品供不应求。 [国民经济]江口为丘陵与河谷平原的地形,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镇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全镇种植果树4000亩,其中脐橙1200亩,柑桔500亩,葡萄600亩,种植灯心草3000亩。发挥区位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现在江口落户的外资企业共有15家,其中赣南农业科技示范园、赣州公路仓储库、京九铁路货运站等都相继在江口落户。 [城镇建设]江口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之地,为赣县东部最繁荣的集镇。1993年江口被列为全国100个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党委、政府制定了1995—2015年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目标,总规划面积为11平方公里,近期建设目标为5平方公里。通过总体规划的实施,江口圩镇占地面积已达3.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8000人,城区建设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交通邮电]江口镇交通便捷,323国道、赣兴公路、京九铁路、赣龙铁路都从我境穿越而过,京九铁路赣县站设在江口镇境内。光缆通讯、华东大电网贯穿境内,实现了村村通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境内建有基站。潋江、贡江在江0汇,使江口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能源、通讯的大格局。. |
田村镇 |
田村镇位于赣县东北部,距323国道15公里。总面积146.5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余人,圩镇集中居住1.5万人。境内果树江山,稻谷飘香,民间传承灯彩工艺,享有“果业之乡、大米之乡、花灯之乡”之美称。田村镇有赣县历史久远的汉代古寺——契真寺,有马祖禅师传授禅法的名寺——宝华寺。全镇果业面积达1.6万亩,播种优质稻2.1万亩,瘦肉型生猪出栏2.6万头,烟叶生产重点村扩大到9个村;工业发展势头好,引进客商创办金豪啤酒厂,新建机制砖厂6家,木材加工厂13家,采石场4家;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接待旅客5万余人;新建了移动、联通基站,村村通程控电话形成了完善的通讯网络。小城镇建设和农房改造有力推进,拓宽了东河大道,新建了果业城。2002年被省评为“税费改革工作先进集体”。. |
南塘镇 |
[地理位置及概况]南塘镇位于赣县东北部,距赣州市42公里,是赣县、兴国、于都等三县八乡镇,周边22万人口的中心小城镇。全镇面积1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耕地3.2万亩,辖22个行政村,242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 [国民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塘人民以“勤工作,迈大步,创特色,树形象,争一流”的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财政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0元,年中存款总额突破亿元。 [特色农业]有果业、反季节蔬菜、烤烟生产、葡萄生产。 1、果业:种植品种以脐橙、蜜梨为主,现有蜜梨面3000多亩,年产500万公斤以上,全镇种植面积达1万亩,主要建设黄屋至石院、船埠至鹅坊二条果业带。 2、反季节蔬菜:种植品种以反季节蔬菜和菜秧为主,主要以沙溪口大棚蔬菜基地和菜秧基地的建设为主,现有面积30亩。 3、烤烟生产:主要抓好都口等八大基地的建设,计划至2005年全镇烤烟面积达5000亩。 4、葡萄生产:种植品种是曝稔葡萄,主要以道坝和鹅坊基地为主,全镇面积达160亩。 [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迅速。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培植龙头,建立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建起了五千亩金水二号梨基地,正规化实施万亩脐橙基地;狠抓订单农业和合同农业,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构建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已形成十万羽出笼的毛鸭基地,十万只板鸭加工基地、千亩蔬菜基地,200亩藤稔葡萄基地,百亩大棚蔬菜基地,特种养殖基地。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强劲有力,个私经济方兴未艾。本着让惠让得原则,实行“低门槛、高回报”投资环境,不断加大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科技会含量多的项目,以增强全镇的整体经济实力。南塘板鸭早已飞出国门,享誉东南亚,畅销港澳。已培植了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加工大户。外出打工回镇办企业势头强劲,已初步形成了皮鞋制造、成衣、食品和木材加工为主的地方特色,截至2001年,全镇私营企业36家,个体工商户320户。. |
茅店镇 |
[地理位置及概况]茅店镇位于赣县中部,距县城7公里,总面积122.6平方公里,农业耕地1.59万亩,山地13.6万亩。全镇辖14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49户,人口25180人。 [国民经济]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027万元,其中农业总值2939万元,工业总产值2088万元,财政收入达285.95万元,农民均纯收入达1856元。 [农业生产]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种植业突出发展以脐橙、葡萄、蔬菜、席草、油茶等产业。全镇种植葡萄800亩,蔬菜3000亩,席草700亩,油茶18000亩,年产茶油6——10万斤,脐橙3600亩,板栗面积500亩,全镇果园总面积4800亩,水果总产量达3600吨。养殖业突出以生猪、渔业等为主,养殖水面3800亩,鲜鱼产量达855吨,饲养生猪8000头,有从事鱼苗孵化生产的专业大户8户,孵化鱼种有:四大家鱼、彭泽卿渔、美国斑点点叉尾鲴、倒叉把等。年卿化鱼苗可达2—4亿尾。有渔业运销专业大户30户,鱼苗运销到广东、福建、吉安、九江等地,形成了“鱼苗孵化、小鱼精养、成鱼饲养、垂钓休闲,”一条龙生产产业。 [乡镇企业]镇内建有县水泥厂、草席加工厂、矿泉水厂、自来水厂等乡镇企业。洋塘工业园区现有18家企业落户并正式投入生产。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544万元。 [交通邮电]323国道、京九铁路、赣龙铁路、贡江横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境内建有基站。 [城镇建设]茅店镇自1999年、2000年分别被列为县、市小城建设示范镇以来,镇党委政府及时抓住323国道白露坎山地、仔猪市场进行招商开发,同时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新建第二农贸市场和仔猪交易市场,使茅店逐渐成为大田、长洛、江口、梅林、沙河、储潭等乡镇的物流、人流中心,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圩镇美化、亮化,茅店小城镇建设面貌焕然一新,集镇面积由原来的0.8平方公里拓展到1.6平方公里。. |
吉埠镇 |
[地理位置及概况]吉埠镇位于赣县东北部,南接江口,北邻南塘,东边与于都县接壤,西边是本县石芫乡,距赣县县城30公里,赣州市区37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有樟溪和建节2个圩总人口31165人,总面积127平方公里。 吉埠镇属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太阳辐射较弱,冷暖变化显著,降水变率大。年均日照时数1902.4小时,平均气温19.3摄氏度,年降水量1476.7毫米。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稀土、硅矿,储量丰富。由于全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落差大,水力资源潜力巨大。全镇森林覆盖率达成69.2%,15万亩山地林木长势良好,98年被江西省授予“森林绿化先进乡镇”。近几年来改造培育了万亩毛竹林基地和万亩松杉林基地,现在竹木繁茂,苍翠喜人。 [国民经济]近年来,吉埠镇人民立足传统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草席、贡芋、生猪、果业等产业。 [特产]草席、贡芋、冰糖柑、脐橙、苦竹笋,是吉埠镇五个名特优产品,吉埠镇素有“草席之乡”美称,加工生产的草席平整均匀,息汗耐磨,柔软舒适,品种齐全,美观大方,兼有保健功能,产品畅销东南沿海各大市场,深受消费者好评。吉埠生产的芋头独具个大、肉绵、醇香、口感好的特点,享誉市内外,曾为清朝“贡品”。开发加工的新产品“五香芋荷”,是用芋荷梗科配方加工而成的绿色食品,其酸辣可口,风味独特,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引进真空包装工艺后,年产2万箱,产品供不应求。吉埠冰塘柑以其特有香甜、汁多、无渣品质,成为果类中佼佼者,98年被省食品展销会评为“省优”食品。吉埠脐橙是赣南脐橙果果品中的优质品牌,世界闻名。吉埠镇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是赣南最适宜种植脐橙的乡之一,目前,全镇已在京九铁路线、江兴公路线边,规划建设万亩脐橙园,各项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 [交通邮电]京九路和江兴公路(江口至兴国)南北穿越吉埠镇4公里,距323公里国道不到2公里,境内乡村主干道“樟溪—建节”公路10公里完成水泥路面硬化,村级公路延伸至每个村民小组。12个村开通程控电话,3个村开通了无线接络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境内建有基站。. |
五云镇 |
五云镇地处赣县西北部,距赣州市区15公里,距赣县县城25公里。镇境东临赣江,南邻章贡区水西镇,西靠南康市,北接沙地镇,105国道贯穿镇境15公里。 全镇共辖12个村,1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232人,其中农业人口21135人。该镇的名特优产品有无公害蔬菜、无籽西瓜、茶油、食用菌、板鸭、烤牛肉、果业、烟叶等。2004年人均纯收入1238元。无公害蔬菜生产被列入了赣州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2004年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蔬菜产地检测认证,被评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先进乡镇。计划生育、党建、宣传思想、社会综合治理等多项工作获县表彰。. |
湖江镇 |
湖江乡位于赣县北部,距赣州市区30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580人,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湖江乡是个库区乡,有水面7000亩,其中已开发利用6000亩,大小库湾36个,2004年水产产量612吨。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千里赣江第—岛——湖江小湖洲、夏府宗祠已列为赣州市十条特色旅游线路之一。主要特色产品有湖江鱼丝、鱼干、鲜枣、蜜饯、红瓜子、茶油、花生粑,“赣府鱼丝”在1998年江西省食品展销会上评为“优质产品”;夏府鲜枣在清乾隆年间列为贡品,现年产量达到35万斤,用夏府鲜枣制成的蜜枣以其“色泽晶莹、”清甜可口而闻名海内外。2004年实现财政收入159.8万元,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财税等工作多次获县表彰。目前,全乡招商引资推介项目有:客家文化生态旅游,6000亩水面立体开发项目等。. |
韩坊镇 |
韩坊乡位于赣县南部,是著名的“江西省省级优质烟生间基地”。下辖15个行政村,201个村民小组,人口3.2万人,总面积187.6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西往赣州69公里,距信丰县城(105国道)仅25公里,省道沙园线贯穿全境。通信发达,电信、移动、联通覆盖全乡。韩坊乡有着丰富的煤炭、稀土、瓷土、钨、钼等矿产资源,是我县主要产煤区和稀土矿生产重镇。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活立木蓄积52万立方米。特色产业有烤烟、反季节地栽香菇、小山椒、红瓜子、松脂、豌豆等。烤烟生产规模多年稳定4000亩以上,是全乡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县产烟第一大乡。2004年种植烤烟4600亩,实现产值450多万元,实现税收85万多元。韩坊乡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热情,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
阳埠乡 |
阳埠乡位于赣县西南,是有名的“腐竹之乡”,下辖13个村,1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448人,国土面积153.6平方公里,耕地1649亩,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烤烟,花生,油菜,蔬菜次之,地下储藏有金矿、稀土、钨萤石等矿产资源。“阳埠腐竹”具有500余年的生产历史,畅销于上海、广东深圳、北京等地。“阳埠腐竹”加工协会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之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4年度全市农业产业化优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荣誉称号。全乡有山地面积16.9万亩,2004年新增脐橙开发面积1020亩。. |
大埠乡 |
大埠乡位于赣县东南部,被誉为“水电之乡”、“将军故乡”(开国上将赖传珠的出生地),距赣县县城60公里,赣州市区51公里。全乡国土面积303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173个村民小组,人口1.8万人。主导产业有烤烟、脐橙、蜂蜜等。近年来,大埠乡在“-”指引下,做活山水文章,发挥当地资源、将军品牌等优势,着力“打造工业强乡、建设和谐大埠”,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路子,路、桥、电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观,经济强势发展、社会安全稳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2004年,新增果业开发面积1200亩,新修公路80公里。目前,发展烤烟1000多亩,通过招商开发水电站18座,引进矿产品加工企业2家,大型稀土加工企业1家。县重点工程之一—大埠将军大桥年底的建成,将使大埠成为辐射大田、王母渡、韩坊等周边乡镇的公路交通网络中心。连年来,大埠乡果业开发,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工作获县表彰,公路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连续三年获“全县先进单位”称号。. |
长洛乡 |
长洛乡位于赣县东南部,距县城32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人口10581人,境内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3.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4万立方米,主产松、杉、毛竹、杂木。矿产资源主要有稀土、钨、钽铌等。经济以农业为主,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发展了以烤烟为主的支柱产业,形成“一季稻、一季烟”的农业产业格局。2004年粮食产量3180余吨,烤烟收购产量1136。特产有蜂蜜、香菇、木耳等,其中蜂蜜产业发展迅速,打出长洛“高山”牌蜂蜜后,产品远销广东、浙江等地。2004年全乡GDP413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2004年度客家文化城建、安全生产、信息等多项工作获县表彰。. |
大田乡 |
大田乡位于赣县中东部、桃江下游,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距县城16公里,下辖9个村委会,1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786人,境内地形复杂,山地以丘陵为主,间有河谷平地。赣长公路通过境内16公里。境内有丰富的竹木资源,素有“篁竹之乡”之美誉。水力资源丰富,全乡水电开发势头好。近年来,已逐步培植开成生猪、无公害蔬菜、蔬菜制种及篁竹等项特色产品,是全县最大的三元仔猪繁殖基地。2004年,全乡实现GDP240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25.1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380元,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生猪生产、财政、信访、国土资源管理、宗教等工作均走在全县的前列。. |
储潭乡 |
[地理位置及概况]储潭乡位于赣县西北部,赣江东岸。距赣州市区10公里,驻地储潭圩距赣县县城18公里。水陆交通便捷,总面积97.5 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17126人(其中农业人口15969人,圩镇人口1157人);耕地面积10580亩,其中水田9500亩,旱地1080亩,山地面积11万亩,水面面积1.3万亩,财政收入123.98万元,人均纯收入1809元。 储潭圩因靠储山,临赣江,处江湾岸边,急转江水回旋成涡,形成涤潭,冲成之物,回旋储集潭中,故名。建于北宋嘉裕年间的赣州八镜台,所见“八镜”之一的“储潭晓镜”也因赣江流经储江,潭水清澈加镜,故录。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晋制史朱伟置储君庙于此”从此舟揖停靠,过往客商和四方信士,云集朝拜,渐成圩镇。 [旅游资源]储潭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乡党委、政府极力打造人文景观牌,发展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休闲娱乐人士10000多人,扩大了第三产业兴起,拉动了经济发展。境内除有历史悠久的储君古庙外,还有远近闻名的红庙、白庙、观音庵、燕子岩等旅游胜地,史称“先有天宫寺、后有赣州府”的白涧天宫寺址,正待开发重建。近年兴建的储君阁娱乐休闲中心,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或垂钓、或对弈、或研读、或荡舟网鱼,诗情画意,怡然侠意,妙曲横生,城乡民拥妻携子常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特产]通过深加工生产的荸荠糕远销海内外;水中佳品叉尾回(类似中华鲟)鱼供不应求。引进了台湾青枣、红龙果、农友长茄、无籽西瓜、珍细水菜、食用仙人掌、藤念葡萄等38个新品种, [国民经济]近年来,储潭乡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攻工业,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发展之路。在农业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切实做好服务和引导两篇文章做大规模,发展特色,现有3000亩荸荠生产基地、5000亩商品蔬菜基地、3000亩瓜果基地、2000亩水产养殖基地、河田花卉基地等一批科技示范园和服务基地。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发展猪、沼、菜(果、鱼)生态农业。创办了荸荠、西瓜、生猪、水产品等流通协会组织,带动农民闯市场、抢订单,增强了农户的商品经济意识,使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达到80%以上。. |
石芫乡 |
[地理位置及概况]石芫乡位于赣县东北部,东靠吉埠镇,南接江口镇,西邻茅店镇,西北连接湖江乡,北界白石管理区,距县城28公里。总面积73.3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5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兼有少量畲族。境内属丘陵地区,岗峦连绵起伏,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主流石芫河自北向南纵贯乡镇,流经江口注入平江。 [自然资源]地下矿产有高岭土、钾长石、钻锌矿、钨矿、硫磺、硅石矿等,农业上有烟叶、凉粉草等。 [特产]棕制品、绳索、卫生香、玻璃纤维布为本地特产,罗氏沼虾是本乡引养成功的特种水产品。 [城镇建设]座落在境内的县金盘水库有效库容86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6000亩。占地20亩的石芫农副市场亦已隆重开业。 石芫人正以勤奋努力的主人翁姿态,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质量广迎四方来宾,到厂芫这块风水宝地来投资兴业。. |
三溪乡 |
三溪乡位于赣县东北部,距县城50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130人,总面积58.8公里。境内生态旅游景点——寨九坳,是一处典型少有的丹霞地貌景区,景区内沟壑纵横、丹霞壁立、群峰斗奇、石窍玲珑,“九师拜象”、“将军寨”、“定光寺”等人文景观别致,令游客流连忘返,极具开发价值;质地优良的石灰石,精雕细刻的石材工艺,纯香可口的香稻已成为该乡的特色行业。 2004年完成财政收入95.9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85元;招商引资成绩斐然,成功引进投资1328万元的赣州新三梅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多万元的赣县宏祥石材工艺有限公司。2004年,该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客家文化城建设”等先进单位。. |
白鹭乡 |
地理位置及概况]白鹭乡位于赣县北部,距县城62公里,东北与兴国永丰乡毗邻,南连本县田村镇,西靠万安涧田乡,有一足踏三县之称,是万、兴、赣三县边贸集散地。全乡总面积76.4平方公里,辖14个村,有1.5万人口,耕地面积13484亩,山地9万亩。 [自然资源]全乡森林资源有竹、木、油茶、油桐等,矿产资源有铅、锌、铁砂、稀土、钾长石等。 [旅游资源]白鹭村的古民居群、吉塘村的文天祥寻父求学留下的“文星聚奎”石扁、“昔年苇布来章贡,今日紫袍登颖川”的对联、官村的商周文化遗址和南朝齐墓群以及龙富等村的革命古迹等都使人留连忘返。 [特产]白鹭的茶油以纯天然绿色食品著称,鹭溪蜜梨以其皮薄、肉脆、汁多、核小、味甜而远近闻名。 [民俗风情]民俗“打轿”,戏唱东河风情“烧塔”,再现客家风情,使人不禁击节叫好。由村民自发捐赠成立的“白鹭民俗馆”收藏着各种名人字画,古色古香的文物三千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