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村位于龙里县龙山镇西郊,龙里地段厦蓉高速公路匝道口设在坝上村,龙里——羊场、龙里——水场乡间公路贯穿全村。清洌的莲花河流经全村。全村有农户320户,有人口1072人,有6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即:王榜、岩底、厉家庄、水井湾、白岩脚、坝上。坝上村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汉族占人口85%,布依族占人口15^%,苗族占5%.
“龙里玉龙欢乐水上世界”大型旅游项目落户坝上村,王榜、岩底布依族民族文化旅游点正在建设中。村内特色民族产品有:苗药酒、布依族米酒、民族工艺品等。有农家乐5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730100 | 551200 | -- | 查看 坝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场坝村 |
场坝村位于龙里县东南部,水场乡东北部,东邻龙山镇,北与三村村相接壤,西与红岩村、南与鸡场村相邻,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荒山荒坡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9.4%,平均海拨高度在1300米左右。耕地面积812亩(田617亩,土195亩),全村辖7个自然村寨(7个村民组),居住229户,总人口1084人,其中少数民族105户,占全村总人口数43.5%。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18元。 目前,场坝村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及养殖业为主,其中大规模养殖的有5户,人均吃粮450公斤,劳务输出每年约150人次,全村实现通电、基本通公路,部分农户通电话、电视和卫星信号。 |
红星村 |
红星村位于草原乡西南部,距乡政府10公里。西与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比邻,北与花溪黔陶乡紧邻,南抵草原村,全村辖9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08户共945人,劳动力464人。全村总面积20316.6亩,耕地面积1247.4亩,林地面积6250.5亩,草山、草坡面积1340.77亩,可开发荒地荒坡754亩。党员总数16名,2006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700元,人均粮食450公斤。 |
金谷村 |
金谷村位于草原乡西北部,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组,居住有371户,共1725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劳动力人868人。耕地面积为1780亩,林木面积8185亩,可开发荒坡面积922亩。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硅矿、铝土、煤等矿产资源,但是由于道路交通状况不好,以致于无法引进企业主进入开发。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党员总数26名。部分村民组仍然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芨待改善。 |
草原村 |
草原村地处乡政府所在地,是草原乡的大村。平均海拔1500米,辖10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65户共1999人,其中农业人口1672人,劳动力1106人,少数民族人口为23人。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有烤烟等经济作物。全村总面积30330亩,耕地面积2079亩,农田面积1139.4亩,林地面积12993亩,草山、草坡面积13933亩,可开发荒地荒坡9019亩。全村除国翁外均已通路,但路况较差。总的来说,农业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不高,发展相对滞后。 |
大谷村 |
大谷村是草原乡的一个民族村之一,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平均海拔1550米。位于草原乡的东面,东与龙山镇接壤,南和朝阳高峰两村相邻,北接前进村。辖7个村民组,居住247户,总人口1242人,人口占全乡人口的8.8%。全村占地面积23968.1亩,耕地1134.6亩,其中田面积1049.2亩,林地面积4270亩,森林覆盖率17.8%,荒山荒坡面积3100亩,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1700亩,有丰富优质的无烟煤和待开发的草场。 |
前进村 |
前进村是草原乡的苗族村之一,距乡政府15公里,平均海拨1500米,位于草原乡东北面,东在与龙山镇接壤,西面与本乡大谷村相邻,辖9个村民组,居住有195户共929人,占全乡部人口的6.7%,全村总面积7989.4亩,森林覆盖率36.5%,草山草坡面积5028亩,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3030亩,有丰富的无烟煤,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党员总数14人,2006年人均粮食仅300公斤,人均纯收入1400元。 |
高峰村 |
高峰村位于草原乡北部,距乡政府8公里,平均海拔1550米,辖9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86户共131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1%。全村总面积36124.6亩,耕地面积1621.62亩,农田面积1480.05亩,林地面积3603.6亩,森林覆盖绿10%,草山、草坡面积7269.3亩,可开发荒地荒坡653.2亩,交通极为便利。党员总数21名,2006年人均纯收入1400元,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 |
幸福村 |
幸福村位于草原乡中部,距乡政府6公里,平均海拔1350米,辖8个村民组,居住有296户127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50.3%。全村土地面积15277亩,耕地面积1636亩,草地面积8563亩,森林覆盖率为10.5%,可开发荒山776亩。现有的几个渡假村均坐落与幸福村境内,对发展旅游业副业有很好的条件。党员总数16名,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400元。 |
塘兴村 |
塘兴村位于草原乡西面,距乡政府9公里,紧邻上海度假村。平均海拨150米,辖9个村民组,有292户1356口人,少数民族人口站全村总人口的85%,全村有农田面积1093亩,林地面积3140亩,森林覆盖率27.8%,草山草地面积1814,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1115.9亩。党员总数21名,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人均纯收入1400元。 |
城兴村 |
城兴村位于草原乡西面,距乡政府6公里,紧邻上海度假村。平均海拨150米,辖9个村民组,有224户1101口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1%,全村有土地面积1050.6亩,林地面积2855亩,森林覆盖率24%,草山草地面积5250,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670.4亩。党员总数27名,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500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 |
羊蓬村 |
羊蓬村,辖7个村民组,共有耕地面积824亩,林地面积3575亩,现有人口149户共64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50人,有劳动力321人,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共有党员10名。多年以来,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比较困难,信息比较闭塞,经济、社会、文化等个方面均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
朝阳村 |
朝阳村位于草原乡东南面,距乡政府5公里,东与龙山、贵定巩固乡接壤,南与湾寨乡相邻。辖9个村民组,居住有330户1484人,占全乡人口9.2%,少数民族人口45人,占全村人口数3.5%,共有土地面积44900亩,耕地面积1362.1亩,农田面积565.4亩,林地面积11436.5亩,森林覆盖率25.4%,草地草山面积27975.9亩,可开发荒山950亩。党员共计23名,预备党员2名有储量丰富的优质无烟煤和草场资源。 |
中坝村 |
中坝村位于水场乡东北面,东起龙山镇,西至贵阳南明区小碧乡,南与本乡三村村、场坝村接壤,北与谷脚镇毗邻,全村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0亩(田1024亩,土226亩),林地998亩、荒地223亩。全村9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共有217户,1014人,主要为布依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占99%。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12元。 村内有煤、水等资源。贵广快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发源于村内龙滩的小河,水质优,常年水温19℃,无污染。中坝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莲藕和外出务工。 |
纸厂村 |
纸厂村位于龙里县城南面,距县城25公里。东面与桥尾村接壤,南面摆谷六村相邻,西面与草原乡大谷村接壤,北面与新水村接壤。村内由省级名胜风景旅游景点猴子沟,村内由毛家厂小河和宝盒冲小河汇聚而成的猴子沟河,1996年建猴子沟饮水水库,成为龙里城居民的饮水的主要水源。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寨(田坝厂、毛家厂、坪子上、叉河、宝盒冲、黄泥坪)5个村民组,84户326人,其中苗族23户146人。共有土地面积213亩,其中田160亩,土50亩。纸厂村共有12家原始造纸作坊,生产经营正常。 村内有野威山古战场,山上还保存有“永协营”字样和拱门一道、城墙两道,即分内墙和外墙,外墙保存完好的有70余米,内墙保存完好的有110米,墙垜有1米,墙厚1—3米(连墙上步道)。有蔡伦庙遗址一个。全村共有党员15人。 |
三村村 |
三村位于水场乡中部,东与龙山镇,本乡场坝村相交,西与贵阳南明区小碧乡,南与场坝村接壤,北与中坝村毗邻,全村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4亩(其中田579:亩,地:193亩),实际耕地面积966亩。全村共辖5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138户,总人口602人,居住有布依族、苗族和少部分汉族,少数民族占98%。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98元。 村内仍拥有较为丰富的用林材及荒坡等资源,但自然条件较恶劣,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三村村仍处在贫困线上。 |
高沟村 |
高沟村位于水场乡东南面,东与鸡场村、贵阳花溪区黔陶乡相交,西至水场村,南与贵阳花溪黔陶接壤,北与红岩村毗邻,全村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二轮延包耕地计税面积为889亩(田493亩,土396亩),实际耕地面积应为1917亩。全村7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共有207户,968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 村内有硅矿、白云石、水等资源。发源于村内龙潭的兰梦河,系珠江水系的源头之一,年均流量2.4立方米/秒,常年水温19℃,无污染,水质经检测属甲级水。属于国家二类取水点。高沟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西瓜、蔬菜和外出务工。 |
水场村 |
水场村位于水场乡政府所在地,东起高沟村,西至贵阳花溪孟关,南与贵阳花溪黔陶接壤,北与红岩村和贵阳花溪孟关毗邻,距离贵阳市花溪区孟关汽贸城仅3.5公里。全村占地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1亩(田960亩,土611亩),全村共8个村民组,3个自然村寨,共有355户,1590人。 村内有煤、硅矿、白云石、水等资源。发源于村内龙滩的小河,系珠江水系的源头之一,年均流量3.4立方米/秒,常年水温19℃,无污染,属于国家二类取水点。水场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西瓜和蔬菜、开采硅石和外出务工。现村内有9家企业,仍有多家企业待入驻。 |
鸡场村 |
鸡场村位于水场乡的东南部,东起龙山镇、民主乡朵花村,西至水场乡高沟村,南接贵阳市黔陶乡谷洒村,北与水场乡场坝村相连。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7亩,离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294亩(其中田:1127土:167亩),二轮土地承包面积855亩(田:855亩,土:0亩),辖6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共196户928人,主要劳动力有495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6元。 全村海拔高度1400米—1500米,气候高寒,昼夜温差大,属高寒地区,全村主要经济来源公仅靠种植业。因地区高寒缺水和受低温影响,农业自然灾害出现频繁,及交通不便,导致鸡场村仍处于贫困。 |
红岩村 |
红岩村位于水场乡北面,东起场坝村,西至贵阳花溪孟关,南与水场村接壤,北与三村村和贵阳花溪孟关毗邻,距离贵阳南环红开口5公里,距离龙洞堡机场20公里。全村占地14平方公里,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为38.5%。二轮延包耕地计税面积为625亩(其中田405亩,土220亩),实际耕地面积应为1280亩。全村辖6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居住178户,总人口867人,少数民族全村总人口数的32.9%。红岩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西瓜和蔬菜、折耳根。2009年,红岩村年人均收入达2220元。 |
莲花村 |
莲花村地处龙里县成西南部,距离县城3公里,北抵光明村,南抵草原乡,西抵余下、坝上村,东抵冠山村,耕地面积共计807亩,其中田770亩,土37亩。 有村自然村寨6个,分别为老寨、何家庄、猫猫头、廖下、懂下、付城堡。共计402户,1510人。 莲花村支部现有党员37名。 村支部现有党建示范点2个,种植蔬菜500余亩,辐射带动莲花片区2000余亩蔬菜种植。 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0年人均收入4500元。 |
坝上村 |
坝上村位于龙里县龙山镇西郊,龙里地段厦蓉高速公路匝道口设在坝上村,龙里——羊场、龙里——水场乡间公路贯穿全村。清洌的莲花河流经全村。全村有农户320户,有人口1072人,有6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即:王榜、岩底、厉家庄、水井湾、白岩脚、坝上。坝上村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汉族占人口85%,布依族占人口15^%,苗族占5%. “龙里玉龙欢乐水上世界”大型旅游项目落户坝上村,王榜、岩底布依族民族文化旅游点正在建设中。村内特色民族产品有:苗药酒、布依族米酒、民族工艺品等。有农家乐5户。 |
新场村 |
新场村位于龙里县城西南面,村委会所在地距县城8公里,总耕地面积1313亩,其中田1141亩,土172亩,现有人口347户,1332人,村内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各自然村寨均通水、通电、通路,县级公路龙羊公路从境内通过5.2公里。 近几年来,在龙山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转变观念,提高发展意识,立足新场村实际,以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户增收为目的,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到现在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50多元。 |
余下村 |
余下村位于龙里县城西南面,与民主乡相邻,距县城10公里,龙湾公路贯穿境内,程控电话已开通,交通、通讯十分便利。朵花河纵向流经境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环境无污染,是发展种养殖业的理想之地。全村现有6个自然村寨,总人口2228人(其中少数民族426人,占总人口的21.94%),农户488户,现有党员32人(其中男党员30人,女党员2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0亩,其中:田1628亩,土232亩;到2010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882万元,人均收入3960元,森林覆盖率65%。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带领群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现全村已基本普及农业科技,“两杂”推广达100%;畜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科学养猪普及率达98%,现养殖良种猪550头,经果林350亩。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村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村党支部按“五个好”标准加强村支部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
新水村 |
新水村居住于龙里县城13公里的龙架坡后面,海拔1400米,属于边远高寒地区。全村5个自然村寨,7个要民组,有耕地466亩,水田330亩,土136亩。全村总人口754人,其中少数民族32人,汉族722人。有0党员20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9人,后备干部5人。新水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劳务输出为最大经济资助,全区2005年外出务工人员145人,在2004年全年人均纯收入1378元。有极少数人家尚未解决温饱。 导致新水村不发展的原因:一是村级经济没有发展思路,没有钱,想干什么都干不成。二是基础设施很差,多年来山塘、沟渠都无钱维修治理,群众只能靠天吃饭。三是有2个村民组公路约长4公里左右(公路土方已挖通,但无钱购买0、--眼)。四是有1个自然村寨不通自来水。五是村级计生服务室无内部设施。六是村委会办公室门、窗已坏无钱修理。 |
摆谷六村 |
摆谷六村隶属于龙山镇,位于龙里县东南部。全村田土总面积为1514.8亩,旱地92.71亩,林地242.71亩,灌木林217.66亩,牧草地1085.51亩,居民及工矿用地6.2亩,水域3.71亩,交通用地2.17亩,未利用土地29.64亩。全村共有6个村民组,3个自然村庄,共158户,740人,均为苗族。 全村具有中专(高中)文凭的有5人,占全村人口的0.69%;具有初中文凭的有15人,占全村人口的2%;具有小学文凭的有16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2%;文盲半文盲高达460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2%。由于地处高寒山区,气温变化较大,致使农作物生长较慢,长势不好,农民们往往是广种薄收,甚至于绝收,全村80%以上农户粮食不够吃,经济极度困难,很多村民靠上山挖药材、烧炭、挖煤、外出打工谋生,人均年收入548元,农民人均粮食收入只有280kg。 |
朵花村 |
朵花村位于草原乡西面,距乡政府20公里,与龙山镇相接壤。平均海拨1200米,辖6个村民组,有115户547口人,全村有农田面积3972亩,林地面积3000余亩,是草原乡唯一不是贫困村的行政村。党员总数10名,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人均纯收入17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