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洪雅县撤销桃源乡,设立七里坪镇,并将高庙镇七里村、鲜湾村和花溪源社区2、3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七里坪镇管辖,七里坪镇辖原桃源乡和原高庙镇七里村、鲜湾村、花溪源社区2、3组所属行政区域,七里坪镇政府驻七里村峨邛路215号。
原为桃源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55公里。面积48.4平方公里,人口0.5万。通公路。辖武陵、鞍溪、公山、李嘴、黄湾、画林、毛沟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盛产竹木。特产三七、灵芝及茶叶。矿藏有铜、煤,储量丰富。.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42.92平方公里 | 511423212 | 620360 | 0833 | 查看 七里坪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画林村 | ·洪雅县旅游·洪雅县特产·洪雅县十大特产·洪雅县十景·洪雅县 | 0 |
---- |
查看 画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黄湾村 | ·洪雅县旅游·洪雅县特产·洪雅县十大特产·洪雅县十景·洪雅县 | 0 |
---- |
查看 黄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武陵村 | ·洪雅县旅游·洪雅县特产·洪雅县十大特产·洪雅县十景·洪雅县 | 0 |
---- |
查看 武陵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公山村 | ·洪雅县旅游·洪雅县特产·洪雅县十大特产·洪雅县十景·洪雅县 | 0 |
---- |
查看 公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止戈镇 |
止戈镇与洪雅县城一江之隔,东与将军乡交界,西南与东岳镇接壤,北与中保镇毗邻。辖莲花、展望、安宁、五龙、八角庙、青杠坪6个行政村和止火街社区,52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2.25万人,其中男性占51%,女性占49%。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地处青衣江流域冲积区,有坝、丘陵、山区地貌,以平坝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年平均日照1097小时,无霜期305天。耕地面积1.5436万亩,其中水田1.4597万亩,旱地839亩,人均耕地0.72亩。以茶叶、水稻制种为主要种植业,以奶牛、蚕桑、长毛兔为主要养殖业。2012年农业增加值实现1.91亿元,较2011年增长13%。 2012年人均纯收入9035元,增长25.54%。有农村专业合作社13个,其中藤椒合作社2个、花卉合作社2个、奶牛合作社2个、水稻制种合作社1个、生猪及家禽养殖合作社2个、蔬菜合作社1个、茶叶合作社3个,专业合作社累计注册资金2476万元,入股社员336人。全年粮食总产量11086吨,茶园在地面积2.44万亩,出栏生猪2.25万头,奶牛存栏5535头。 洪瓦路穿境而过,是通往瓦屋山、柳江古镇、槽渔滩等旅游胜地的必经之路。全镇通水泥路,总里程 137.28公里 。占地面积3000㎡客车站1个,变压器123台,35kv输电线路2条,10kv输电线路3条,低压线路 56.7km ,电站一座,装机电容量12万千瓦,电信程控交换机5部,电信服务网点4个,电话线路 170公里 ,电话接入3708户,互联网端口900个,宽带接入700户。 镇政府设在五龙村,位于县城西南 5公里 处。下设党政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所、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国土办公室、民政办公室、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综治维稳防邪办公室、群众和信访接待办公室、安全生产办公室。对外联系电话028-37494593,邮政编码620360。 1950年为止戈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置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2.1万。洪(雅)高(庙)公路过境。青衣江流经境内,花溪渠横贯镇境。辖莲花、展望、凉亭、牟山、安宁、马河、五龙、中心、刘坪、八角庙、丁沟、青杠坪12个村委会。有乡镇企业749个。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为主。镇东有新石器时代“青衣江文化遗址”。. |
三宝镇 |
三宝镇地处洪雅县城东部,距县城 10公里 ,与夹江县木城镇、歇马乡和本县将军乡、余坪镇接壤,幅员面积38.2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4867户,1.74万人,2012年人均纯年收入8480元。境内有一江(青衣江)两河(川溪河、伍村河)。年平均气温 16.8℃ ,年降雨量 1500mm ,年均日照1080小时,森林覆盖率46%。良好的气候和优质的土壤,适宜各种林竹、农作物生长及养殖业发展。以往外出务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占总收入的70%;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坝区经济来源以种植优质蔬菜为主,丘区以奶牛养殖、茶叶种植为主,山区以林竹种植为主,占农民总收入的70%。三宝镇是较典型的农业镇,生产总值1.2亿元;工业发展呈上升趋势。有中、小学校各一所,学前教育机构6个,卫生院(站)9个,村村通水泥路。 洪雅县辖镇。1950年建三宝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三宝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35.1平方公里,人口1.7万。洪(雅)木(城)、洪(雅)歇(马)公路交会。辖三江、熊园、川溪、联和、魏河、金沙、李槽、大河坡、姚坪、苦竹、川西、宝坪、仙鹤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制砖、茶叶等厂和电站。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养殖业以生猪为主。. |
花溪镇 |
花溪镇地处洪雅县城西南部,距县城29公里。东与夹江县麻柳乡交界,南同洪雅县柳江镇接壤,西连洪雅林场玉屏山工区,北与洪雅县东岳镇相连,幅员面积65.2平方公里。辖唐坝、黄龙、郭沟、兴胜、张沟、鲜沟、余沟、孔坝等8个行政村和唐坝社区,1.73万人。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22℃。无霜期303天,年日照1106小时,年降水量1405mm以上,年均相对湿度70%左右。是比较典型的农业乡镇。镇政府驻唐坝社区禹王路76号。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页岩和粘土,页岩可以开发利用烧制机砖,粘土可烧制陶瓷。全镇自然资源以林木、竹子为主,小水电为辅。植物分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种。境内地带性植被属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区。植被群落有乔木、灌木、草本及地带物质、杂交竹为主的混交林,其余为柏树、松树、杨树、青杠、小叶榕等混交林,森林植被40余种。盛产榕树、桢楠、银杏、桂花等名贵树木。林竹面积5.0045万亩,森林覆盖率66.66%。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白鹤、野鸭子、啄木鸟、蛇、野兔等80余种。 2012年底饲养奶牛4913头,种草15700亩,产奶19363吨,生猪出栏2.7414万头,兔2.36万只,其他家禽26.58万羽。茶园面积7126亩,商品蔬菜生产基地156亩。 文化馆站1个,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8个,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藏书8819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56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5人;有唐灯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有雅女文化广场,面积4500平方米。2012年末,数字电视用户0.243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6%,“归园田居”、“水韵新村”、黄龙村、社区等6个地方安装了健身器材。 2012年末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65人,专任教师16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783人,专任教师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22人,专任教师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卫生院1所,病床38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2张,专业卫生人员26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5人。 集镇1.68公里长的主街道全部黑化,进行了油沙路铺设;西横街、老街为水泥路面。形成由县、镇、村公路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县、镇、村、组级公路20余条,总长139.5公里。安装饮水管道3.5公里,安装污水管道3.6公里,用漏水砖铺设人行道8200平方米,绿化场镇栽植桂花598株,新安装路灯50盏。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5千米,生产能力400吨/日,生活用水100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44%,年人均生活用水9.5吨。通讯、电力、交通互成网络;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政策优惠,治安稳定,物产富有,景色宜人,是商家、企业家投资的理想去处。 1958年属柳溪公社,1959年析建花溪公社,1983年置花溪乡,1992年置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65.2平方公里,人口1.7万。洪(雅)高(庙)公路过境。辖唐坝、黄龙、玉泉、郭沟、沈沟、兴胜、姚沟、张沟、杨坝、鲜沟、王岩、万湖、余沟、孔坝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油菜子、蔬菜,兼产茶叶、水果。. |
洪川镇 |
美丽富饶的洪川镇如天开画卷,地处洪雅县城,美丽的青衣江湖畔,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信、信息、网络中心,全镇幅员面积81.9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5个街道社区,103个村民小组、44个居民小组,73884人,其中农村居民46760人、城区居民27124人。 洪川镇人民政府机构设置为“一办四中心”,一办为党政办,四中心为综治维稳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产业引导中心、财政集中支付中心。 全镇工业总产值实现24.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41.6%。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3.8113亿元,增长1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农业增加值完成1.4502亿元,增速8.5%,完成全年任务21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870元,增速21%,完成全年任务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9.02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4%,其中本地固定资产完成1.93亿,占任务数的107%;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完成全年任务400%;新建新村聚居点1个,完成全年任务100%;新发展一村一品村3个;全年粮食产量完成19844吨,完成全年任务100%;新增蔬菜基地800亩,完成全年任务400%,全镇实现蔬菜种植10397亩,完成全年任务109.2%;新增藤椒基地800亩,完成全年任务267%;新建沼气池293口,完成全年任务10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8万亩,完成全年任务100%;新型农民培训160人,完成全年任务100%;新增奶牛298头,完成全年任务100.6%;出栏生猪6.86万头,完成全年任务100.1%;奶牛养殖污染治理率达51%;牧草种植2.1万亩,完成全年任务10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犬只登记率和免疫率达95%;农业水费征收29.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茶叶种植1500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00%;饲草种植大小春8568亩,完成全年任务285.6% 。旅游社会总收入实现6.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03%。辖9所学校,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个村卫生医疗站。 办事服务咨询投诉电话:028-37403253 |
余坪镇 |
余坪镇地处洪雅县东大门,省道305线纵贯东西,安溪河横穿南北,青衣江依傍而下,与洪川镇、将军乡、三宝镇紧邻,与丹棱县杨场镇交界,与乐山市夹江县中兴镇、迎江乡、木城镇接壤,幅员面积100.1平方公里。辖 15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6个居民小组),4.42万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7484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70万元。有林竹5.2万亩,茶叶3.3万亩,蔬菜复种1.2万亩。有修文白塔、金釜灵泉、芦溪晚渡等八大旅游景点,是全县第一农业大镇,有“洪雅东大门”之称。村村实现道路硬化,总里程 273.2公里 ;村村通电话,入户10043户;村村通闭路,入户5820户。有1所中学,3所小学,2所幼儿园,3家规模企业。余坪镇党委政府下设3个镇级事业单位,分别是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和劳动保障所;设置中层机构5个,分别是党政办、工业发展办、农业和农村发展办、社会事业发展办、社会建设和管理办。对外联系电话 02837560227;常用办事服务咨询投诉电话028-37561799。 原为余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置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1.9万。省道夹(江)雅(安)公路横穿镇境。辖胜利、白果、石桥、天星、黄里桥、乌尤、向寺、安溪、水口、壁山、桐梓、洪川、冠山、白马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猪、蚕、家禽为主。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建材、饮食服务等业。. |
槽渔滩镇 |
槽渔滩镇,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幅员面积87.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2个社区,61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组,20017人。乐雅高速和省道305线(自雅路)东西横贯全境,道路交通方便快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距洪雅县城30公里,成都168公里,雅安28公里,乐山95公里,是乐山—峨眉山—瓦屋山“三山”旅游环线的中心节点。2011年,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形成茶叶、林竹、牧草三大支柱产业,林地面积近10万亩,茶叶在地面积2.81万亩,牧草面积5000亩。2012年,三大产业总产值1.3亿元,人均纯收入8145元。全镇100%的村和99%的社通水泥路,基本实现道路网络化,交通极为便利。全镇村村社社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2所,中心卫生院1所、农行营业所1所、农村信用社1个、邮政储蓄各1个,电信、移动、联通等电话营业厅共5 个。 电力资源丰富,有槽渔滩、大河坝、明珠等中、小型电站 9 个;有碳素厂、宏立编织袋厂、洪成玻纤厂、永兴铁厂、罗坝胶合板厂、洪安胶合厂、玉屏茶厂等28个重点企业;建成生猪饲养示范基地2个,“雅妹子”猪肉系列产品荣获全国绿色食品称号。 槽渔滩景区,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景区内山青、水碧、峡雄、石奇、林茂,更有飞瀑银泉,美不胜收。绵延6公里的桫椤峡,随处可见1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生息的孑遗植物——桫椤树,800米大坝拦江截流,5600亩淡水湖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野鸭成群,“千塔佛国”名塔荟萃,巨型卧佛枕江而卧,“奎显阁“、“雅雨楼”与群山相伴。2012年,接待游客17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49亿元。 |
中保镇 |
洪雅县中保镇位于洪雅县西部,距成都 147公里 ,距眉山 77公里 ,距洪雅15公里。东邻洪川镇,南临青衣江,与止戈镇隔江相望,西接槽渔滩镇,北与汉王乡交界;东西长 25公里 ,南北宽 12公里 ,幅员面积68.52平方公里,海拔在480— 720米 之间。辖平乐、义公、茨秋、踏水、联丰、史华、合江、宋安8个行政村、1个桐升社区,69个村民小组、7个居民小组,2.5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4人。 耕地面积 1107.98公顷 ,森林覆盖率为35.11%。国内生产总值76973万元,乡镇工业增加值63326万元,乡镇第三产业增加值46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10元,财政收入520万元。生猪出栏4.26万头,小家禽出栏91.19万羽,奶牛存栏1000头,产鲜奶2862吨。有蓝翔养殖牧业、斌宏兔业等17个专业合作社。计划生育率87.15%。 中保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的北部边缘,大陆性季风气候较为显著,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平均气温 17℃ ,冬季平均气温 7℃ ,年均气温18—22℃。年均降雨量140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均日照1106小时。境内野生动物较为丰富,主要有白鹤、野鸭子、啄木鸟、蛇、野兔等80余种。 中保镇地形以青衣江冲积平坝、浅丘为主,兼布少量高山。镇政府地处平乐村1组、S305线旁,镇域各村分布在青衣江左岸及S305线两旁。全镇地貌主要分为平坝、丘陵两种,平坝占70%,丘陵占30%。 中保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有卫生院1所,卫生员23人;有中小学校6所,其中高中1所,在校学生3927人。拥有固定电话2550部,移动电话1636部,有线电视3300台。村组公路全长 157.52公里 。 原为中保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联合乡并入置中保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65.9平方公里,人口2.4万。省道夹(江)雅(安)公路过境。辖平乐、联丰、踏水、石香、塘山、茨楸、上义、义公、李村、新华及联合办事处所属合江、史华、江淋、宋安、立新、华兴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光学元件厂、活性炭厂、芒硝厂、木器制品厂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盛产白腊。. |
东岳镇 |
东岳镇地处洪雅县西南部,距县城19公里,是通往槽渔滩和瓦屋山的交通要塞,东与止戈镇、将军乡接壤,南与花溪镇、夹江县歇马镇相邻,西与雅安市雨城区严桥镇、槽渔滩镇交界,北与中保镇隔江相望,幅员面积117.8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3个居民小组、96个村民小组,26926人,其中农业人口27815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8602元。 以奶、茶、林、草为四大支柱产业,奶牛存栏1.3万头,茶叶在地面积2.3万亩,林地面积8.1万亩,实现种草6千亩,森林覆盖率达46.3%。洪吴路、东天路、东孙路、东柳路等主干线已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村组公路里程100公里,在建的乐雅高速公路东岳段全长7.6公里,设互通1个。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正紧紧围绕打造“特色农业大镇、旅游商贸重镇、茶叶交易名镇、和谐平安新镇”的总体目标,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支柱产业、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及党的建设等,扎实推进东岳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949年为新民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东岳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建东岳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21.1平方公里,人口0.8万。东(岳)竹(箐)公路与洪(雅)高(庙)公路在此交会。辖东岳、团结、孙坝、千丘、范嘴、吴沟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胜星化建集团公司及建筑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 |
柳江镇 |
柳江镇 洪雅县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49年为柳江乡,1958年改公社,1962年更名柳江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8年建柳江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160.345平方公里,人口1.93万。洪(雅)高(庙)公路过境。辖红星、柳坝、两河、洪江、金河、新建、柳沟、杨村、黄坪、介子、凤凰、双河12个村委会及场镇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建筑、运输、矿石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油菜子、玉米、小麦。玉屏山森林度假村为新兴旅游胜地。. 柳江镇位于洪雅县,距成都百余公里,地处通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途中,在瓦屋山层峦叠翠中,花溪河围绕着具有独特的川南古民居风格古镇吊脚楼,四周青山环抱,天气晴朗时,还可远眺峨嵋群峰。解放前,这里是几家大户人家的统辖之地,每户人家都有特别之处,当地人还给他们取了好记的名字,如谁家房子、谁家谷子等。几家大户构成了柳江镇的基础,这些单体的豪宅与秀美的山水几近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加上临水而建的街市,构成了一幅活脱脱的山水画卷。 凝固时间:明清时期 特色点评:几家大户构成了柳江镇的基础,这些单体的豪宅与秀美的山水几近完美地组合在一起。 人文景致:柳江古镇:曾家园.吊脚楼.老街 交通提示:柳江镇位于洪雅县。自驾车由成雅路从青龙(43公里)转成乐,从眉山(50公里)转洪雅乡。成都金沙车站,成都到洪雅25元/人,洪雅到柳江5元/人 贴心小报告:游览柳江时可顺便游览玉屏街上的曾家大院。柳江街上的野生河鱼价廉物美,野生黄辣丁15元/人。 柳江镇人民政府联系电话 028-37526356。 |
高庙镇 |
高庙镇位于县城西南 53公里 ,幅员面积234.21平方公里,辖花源、水秀、中和、镇江、永丰、鲜湾、潜池、七里、丛林、黑山10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1个花溪源社区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7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8万人。森林覆盖率86%,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850—2600米之间,属中山地区。年平均气温14℃— 16℃ ,降雨量1800mm,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气温回升早,秋多绵雨降温快的显著性气候特点。高庙境内有峨眉半山七里坪国际度假区、七里坪(黑林)温泉疗养度假低碳居住区、高庙古镇。历史悠远、醇香四溢的高庙白酒源于此。 高庙镇物产丰富,已建成“林、竹、茶、药”四大基地。现有林地面积13.2万亩,竹林3万亩,茶1.7万亩,黄莲1万亩,年生产木材1万立方米,竹子3000吨,笋干500吨,云雾山茶50吨,黄莲150吨(不含国有林场)。 高庙镇资源丰富,现有大小水电站32座,总装机5.3万千瓦,年发电量2.6亿度;煤矿1个,年产无烟煤10万吨;酒厂5个,年产白酒2100吨,“瓦山春”、“高妙白酒”及其系列产品供不应求;蕴藏丰富的铁、铜、铝、锌等矿产尚待开发。 洪雅县辖镇。1935年建高庙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8年置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56公里。 |
瓦屋山镇 |
瓦屋山镇地处洪雅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63公里,幅员面积731.4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142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4449户,16656人。镇政府内设镇办公室、旅游发展办公室、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社会建设和管理办公室、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6个办公室,对外联系电话为:028—37536036。全镇有初级中心小学1所,文化站1个,卫生院1所。以旅游发展为主导,速生丰产林面积28万亩,竹业基地20万的亩,药材基地2500亩和茶叶基地2500亩。201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人均纯收入7485元。 |
中山乡 |
中山乡位于洪雅县西北部,距县城11公里。东接洪川镇,南邻中保镇,西接汉王乡,北连丹棱县张场镇、双桥镇。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45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4293户,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24人,耕地面积11519亩。 茶叶为全乡主导产业,茶叶在地面积29248亩,可采摘面积28428亩,茶叶年产值1.2亿元。2012年,全乡实现GDP1.83亿元,增速22%。农业经济总收入1.64亿元,人均纯收入8272元。 中山乡是全国体育文化先进乡、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村民自治模范乡、拥军优属模范乡,乡机关是市级文明单位。 1958年建中山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40.1平方公里,人口1.5万。通公路。辖和平、西庙、邓沟、邹岗、金花、曾沟、金龙、沈坝、前锋、杨庙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芒硝厂、页岩机砖厂、酒厂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业以猪为主。境内芒硝储量十分丰富。. |
将军乡 |
将军乡位于县城以南1公里,与县城一江之隔,东邻青衣江,南与三宝镇接壤,西与东岳镇毗邻,北与止戈镇相连幅员面积54.24平方公里,辖杨场、前进、高岩、阳坪、伏钟、清凉、新安7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7万人。耕地面积11565亩,以水稻、玉米、油菜、蔬菜为主要种植作物,商品蔬菜生产基地2000亩,土地流转近千亩发展水稻制种。林地面积广,以茶叶种植和林竹产业为主,初步形成1.2万亩新安林业专业村,3000亩清凉茶叶专业村。 县机械化工产业园区位于将军境内,是全市工业发展重点乡镇。坚持“工业强乡”战略,着力开发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化进程,已顺利完成110千伏变电站、钒钛科技园、BT项目、高岩商住地、恒冠机械、兴旺制造、丰元机械、竹元科技、凯迪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经济显著增长。 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98人;小学2所(中心校和村校),在校生553人,专任教师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9人,专任教师3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有文化馆站1个,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7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藏书1.5万册;卫生院1所,执业医师7人,床位20床。 全乡形成由县、乡、村公路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县、乡、村、社级公路总长164.4公里。境内通讯、电力、交通互成网络;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政策优惠,治安稳定,为企业提供最舒适的发展环境,是商家、企业家投资的理想去处。 1958年建高岩公社,1959年改将军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公里。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1.9万。洪(雅)三(宝)公路过境。辖杨场、罗庙、前进、高岩、阳坪、小余坪、伏钟、伍村、清凉、拳石、马沟、新安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境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苟王寨。. |
汉王乡 |
汉王乡地处眉山市洪雅县西部,距县城 19公里 ,总岗山脉横贯全乡,东与中山乡、中保镇相交,南与槽渔滩镇交界,西与雅安雨城区、名山县相连,北与丹棱县接壤。辖建设、谢岩、杨咀、王沟、联合、李山、爱国7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3148户,11233人。幅员面积74.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28.6亩。国民生产总值14858万元,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630万元,农业总产值14228万元。出栏生猪1.8万头,出栏小家禽20.9万羽,奶牛存栏223头,产鲜奶67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6645元。有卫生院1所,医卫人员6人;中小学2所,在校学生338人。电话普及率90%,电信、移动、联通无线基站覆盖全乡。村社道路166.45公里。农业生产以茶、林、竹等经济作物为主,2012年末共有茶园26373亩,主要种植福鼎大白、名山131、福选9号等品种。林地61603亩,其中2012年新发展林竹基地3500亩已全面完成,并通过省、市、县验收。 汉王乡从1998年起实施天保工程,1999年起,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11-2012年新增4200亩林竹基地,现有林地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49.6%。退耕还林面积1.65万亩,竹林2.56万亩,是眉山市重点林业乡镇。目前实施封山育林,加强护林防火和林政管理工作,建成水土保持林业发展区,水土流失现象明显好转。加大生态环境监察力度,三年来全乡无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无滥捕、乱猎、滥采、乱挖、乱砍和滥伐等恶-件发生。实施汉王湖专项管理和环境整治工程,取缔网箱养鱼,保护洪雅县城8万人的备用水源地——汉王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汉王黄山佛祖岩有唐代颜真卿“逍遥”石刻真迹和明代摩岩造像,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峨山文武庙遗址,有茶马古道遗址、杜家大院等都极具文化旅游开发价值;九曲十八弯的汉王湖是休闲钓鱼的好去处。 汉王乡大力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新建水冲式公厕1个,改造公厕1个,安放垃圾箱(筒)、果皮箱45个,配备垃圾推车3辆,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收集站(点)6个,环卫工人5人。新建农贸市场、敬老院、中心文化站,2个港湾式车站,投资100万元完成汉王乡卫生院的搬迁改建。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4次被评为“眉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十佳乡镇”。 汉王乡在生态农业上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群众种植茶叶,同时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目前,全乡有机茶园6491.3亩,无公害茶园21962亩,有“万亩无公害茶叶之乡”的美誉。大力推广科学施肥、配方施肥,农用化肥施用强度降低为 236公斤 /公顷.年.折纯,农药施用强度为 2.30公斤 /公顷.年.折纯。汉王乡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3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02元。 汉王乡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让汉王乡绿树成荫、汉王湖周边四季常绿,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一是绿化、美化。栽种木芙蓉、黄花槐2700株,建设了博汉路“绿色长廊”; 绿化环湖道路 2400米 ,栽植国槐250株,绿化街道2条 1600米 和村委会休闲广场 1800平方米 共栽植刺桐、玫瑰花、黄花槐、木芙蓉等4000株;配合打造汉王湖,在汉王湖周边栽种巨桉60000株,新栽四季玫瑰花30000株。2012年新建山梯休闲步行道 2公里 ,建成占地约580亩的山梯休闲公园。目前,场镇人均绿地面积达 300平方米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12.25平方米 。二是亮化。在场镇主要街道、新场镇休闲广场、新农村综合体以及水景观安装路灯78盏,悬挂灯笼102个。三是净化。为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饮水条件,汉王乡划定太阳坪和双水井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建了自来水供水站。全乡有6个村进行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2300多户农户喝上卫生的自来水。场镇生活污水采取雨、污分流,修建了日处理3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各村以实施“两池”、“六改”项目为重点,生活污水采用沼气池、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池、湿地污水处理净化池等措施,还田、还林、还草。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建设,使用电能、沼气、秸杆汽化炉等清洁能源,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村社道路水泥硬化 186.75公里 ,减少交通和建筑工地扬尘、噪音和烟尘,提高了环境质量。严禁秸杆田间焚烧、随意堆放,秸杆的综合利用率达98%。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基本上以“方便、经济、有效”为原则,以综合利用为主,设施处理为辅的方法,采用“牛(猪)—沼—茶、草、菜、稻、果”为代表的生态循环模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 汉王乡知名茶叶加工企业——眉山市雅自天成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总岗春芽”、“总岗绿茶”、“有机茶”,“天地之间”、“山水”、“诗书”等十多个系列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山东、重庆和台湾等地,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2001年至今先后取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和标志使用权。“总岗春芽”在2001年6月获得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茶博会银奖,2007年获得第七届中茶杯优质茶奖。 工业企业全乡2011年实现总产值1462万元,有雅自天成、总岗山山泉水厂2家企业。 汉王乡对外联系电话 028-37504009 常用办事服务咨询投诉联系电话 028-37504009 1952年置汉王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现名。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73.7平方公里,人口1.2万。有公路连接省道夹(江)雅(安)公路。辖建设、谢岩、国富、杨嘴、水井、王沟、江山、黄山、联合、李山、翻身、双江、营峰、万祠、爱国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盛产茶叶、蚕茧。木材储量丰富。古迹有汉代淮南王刘长寿庙遗址,佛祖岩摩崖造像等。. |
七里坪镇 |
同意洪雅县撤销桃源乡,设立七里坪镇,并将高庙镇七里村、鲜湾村和花溪源社区2、3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七里坪镇管辖,七里坪镇辖原桃源乡和原高庙镇七里村、鲜湾村、花溪源社区2、3组所属行政区域,七里坪镇政府驻七里村峨邛路215号。 原为桃源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55公里。面积48.4平方公里,人口0.5万。通公路。辖武陵、鞍溪、公山、李嘴、黄湾、画林、毛沟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盛产竹木。特产三七、灵芝及茶叶。矿藏有铜、煤,储量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