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位于湾寨乡北部,东与草原乡相连,南与高坡乡为邻,西与上坝村接壤,北和草原红星村相接,距乡政府驻地8.8公里,辖7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居住着苗、汉等民族,现有207户,1022人,其中布依族、苗族占95%。耕地面积为280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石头村是我乡玉米生产大村,年交售量达6万斤以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730104 | 551200 | -- | 查看 石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民社区 |
新民社区位于羊场镇的新营村新街,总人口585人,距离镇政府300米,距县城67公里,社区全部由非农业人口,退休老干组成,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暖风和,夏无酷暑,秋高气爽,冬无严寒。 |
木马村 |
木马村位于羊场镇西南面,与湾寨乡、摆省乡相邻,与惠水县岗度乡接壤,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是距镇中心所在地最边远的村,全村耕地面积2055亩,有7个村民小组,222户,1481人,是一个以苗族为居住地的自然村。全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人均纯收入1060元,人均粮食产量380公斤. |
摆绒村 |
摆绒村位于摆省乡北面,东、北接湾寨乡,南与摆主村为邻,西与打夯村和高坡乡接壤,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辖4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寨。现有171户,821人,全部是苗族。耕地面积为529.75亩,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种养殖业和采矿业成为摆绒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
新龙村 |
新龙村坐落在摆省乡政府所在地,东与摆主村,南和谷孟村,西与摆省村,北和打夯村接壤。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为892人共133户。 新龙村主要由三个自然村寨组成:龙窝寨、甲让哨、地坝。龙窝寨现有居住人口400人,甲让哨居住人口70人,地坝居住人口422人。新龙村自然资源十分匮乏。全村耕地约有660,人均不到1,并且土地为沙田十分贫瘠。龙窝寨由于土地被征用,田土面积更为稀少,且水利设施差,经常无法引水灌溉。甲让哨田土约有200,集中在绿荫塘。但绿荫塘四面环山,处于低洼地,又缺乏水利设施,因此种植基本靠望天水。地坝人口较为密集,但田土较少,缺乏水资源。新龙村无矿藏资源,山林又是较为稀松的灌木为主,无法利用于旅游资源开发或矿藏开采开发。 新龙村是以少数民族为主,其中苗族占85%以上。由于长期的老旧思想影响,新龙村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为低下。 |
谷孟村 |
谷孟村位于摆省乡中部,东与羊场镇相连,南与果里、团结村为邻,西与新龙村接壤,北和摆岑村相接,距乡政府驻地3.5公里,辖6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居住着苗、汉等民族,现有224户,1090人,其中苗族占95%。耕地面积为394.41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谷孟村是我乡烤烟生产大村,年交售量达20万斤以上。 |
果里村 |
果里村位于摆省乡中部,东与渔洞村相连,南也新合村为邻,西与贵阳市高坡乡接壤,北和谷孟村相接,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辖7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全村居住着苗族,现有219户,1050人,耕地面积为439.75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烤烟等。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油菜为主。 |
金批村 |
金批村位于羊场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辖12个自然村寨,12个村民小组,525户,总人口2363人,主要以布依族、汉族为主。全村贫困户30余户。耕地面积5479余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葱20余亩,户均养猪2头以上,电视机普及率达85%以上,全村实现了组组通水、通电、通公路、通电话。全村共有大小车辆20余辆,每个自然寨都有大米加工房,有大小打米机共计20余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850余元。文明新村建设大力加强,除2003年建成大方寨文明新村,2005年由县挂钩单位及镇自办事了两个点,猫头文明新村点和吹角石文明新村点外,2006年由县挂钩单位及镇自办了两个点,长林寨和大金批两个文明新村点。大大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村支两委班子健全,有支委5人,村委7人,班子结构合理,全村共有党员32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人,初中文化程度17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2人;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7名。 |
新营村 |
新营村是羊场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596户,总人口2585人,主要以汉族、苗族为主。全村贫困户15余户。耕地面积1839余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新营村种植各种农特色产品20余亩,户均养猪2头以上,电视机普及率达98%以上,全村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电。电话复盖率达90%。全村共有大小车辆100余辆,人均纯收入达到1890余元。文明新村建设,大大改变群众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新营村本年都有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如:斗牛、斗鸟、打篮球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村支两委班子健全,有支委5人,村委7人,班子结构合理,全村共有党员32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人,初中文化程度17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2人;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7名。 |
营屯村 |
营屯村位于羊场镇西南面,与湾寨乡相邻,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交通非常不便,全村耕地面积2370亩,有10个村民小组,234户,1576人,是一个以苗族为居住地的自然村。全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人均收入1550元,人均粮食产量349公斤。 |
长寨村 |
长寨村位于羊场镇南面,与湾寨乡相邻,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340亩,有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寨,187户,1127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自然村。全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人均纯收入1180元,人均粮食产量419公斤。 |
渔洞村 |
渔洞村位于摆省乡南部,东与团结村相连,南也惠水县岗度乡为邻,西与金星村接壤,北与果里村相接,距乡政府驻地13公里,辖7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寨,居住着苗、汉两个民族。现有218户,102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0%。耕地面积313.49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油菜。渔洞村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及方铅石、氟石矿等资源。 |
甲晃村 |
甲晃村位于羊场镇的西南面,与贵定县云雾镇、惠水县的岗度乡及我县的摆省毗邻,距镇政府驻地14公里,有309省道通过。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234户,总人口1275人,主要以汉族、苗族为主。其中苗族占98%。耕地面积3753余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全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人均纯收入980元,人均粮食230公斤。 |
走马村 |
走马村位于羊场镇西北面,与湾寨乡接壤,全村耕地面积3826亩,常年亩产在1400斤左右,人口2093人,共有16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寨。走马村自然条件优越,羊甲公路贯穿全村,交通运输方便,境内有常年流水不断的一条大河和两条溪流,为水稻种植提供了灌溉保障。走马村村民世世代代以种植水稻为主,积累了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经验。近年来,走马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先后种植了脱毒马铃薯,娃娃菜,儿菜等。去年走马村又迎来了农发项目的实施,现在已处于完工阶段。 |
岱林村 |
岱林村位于羊场镇南面,与湾寨乡相邻,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309省道从村边通过,全村耕地面积5505亩,有9个村民小组,234户,1228人,是一个以苗族、布依族为主的自然村。全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人均纯收入1360元,人均粮食产量549公斤。 |
翠微村 |
翠微村位于羊场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寨,7个村民小组,482户,总人口2066人,主要以布依族、汉族为主。全村贫困户30余户。耕地面积4170余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户均养猪2头以上,电视机普及率达90%以上,全村实现了寨寨通水、通电、通公路、通电话。全村共有大小车辆12余辆,每个自然寨都有大米加工房,有大小打米机共计8余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余元。文明新村建设大力加强,翠微村的藕寨、杉木寨等自然村寨先后完工,大大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
联合村 |
联合村位于羊场镇南面,与贵定县云务镇接壤,全村耕地面积3945亩,常年亩产在900斤左右,人口1457人,共有9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寨,主要居住有苗族、布依族。全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人均纯收入1720元,人均粮食420公斤。联合村从事农业人员有417人。 |
和平村 |
和平村位于羊场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小组,276户,总人口1339人,主要是布依族、汉族和苗族。全村贫困户30余户。耕地面积2550余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户均养猪2头以上,电视机普及率达83%以上,全村实现了寨寨通水、通电、通公路、通电话。人均纯收入达到1760余元。文明新村建设大力加强,和平村的吴兴寨、马场堡等自然村寨的文明新村建设先后完工,大大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
甲摆村 |
甲摆村位于湾寨乡东南部,东与该乡的毛栗村毗邻,南与羊场镇的金批村接壤,西与本乡的摆勺村相邻、北与场坝村交界,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距县城40公里。全村由甲摆、小金批、对门河、半坡、新村等5个自然村寨,辖9个村民组,村所在地平均海拔1250米左右,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布依族聚居村。全村总户数为204户,总人口928人,其中布依族占75%,汉族占20%,苗族占5%。全村有党员31名。总耕地805.7亩,全部为米沙性土壤,人均不足1亩地,人均纯收入约1780元。全村无矿产资源、无企业、无集体经济收入。 |
上坝村 |
上坝村位于湾寨乡北部,东与草原乡相连,南与石头村为邻,西与新华村接壤,北和草原红星村相接,距乡政府驻地7.8公里,辖7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居住着苗、汉等民族,现有207户,1022人,其中布依族、苗族占95%。耕地面积为280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上坝村是我乡玉米生产大村,年交售量达6万斤以上。 |
新华村 |
新华村位于湾寨乡西北部(二类贫困村),东与本乡的凯卡村接壤,南与我乡长萌村相交,西与我乡上坝村比邻,北与龙里县草原乡交界,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距县城35公里,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村。全村主要有谷鱼乍、小寨、王优寨、石板河、六广街上、六广桥6个自然村寨,辖7个村民组、217户、915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5人、初中文化程度60、小学文化程度200、其余全部为文盲和半文盲,全村有党员22名,村所在地平均海拔1100米,有耕地740亩,人均耕地0.81亩,其中田700亩,土40亩,田有一半是望天水。201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000元,人均粮食350公斤。 |
长萌村 |
湾寨乡长萌村位于湾寨西北部,也是在龙湾公路通往的地方,东与场坝村接壤,南与摆村相交,西与摆省乡毗邻,北与新华村交界,距乡政府驻地4.5公里,离县城36公里,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苗汉聚居一类贫困村。全村主要有长萌、青苗、贵鲁、谷港、三岔冲、三道坎、跳月厂、翁拱、林场9个自然村寨,辖4个村民组。207户、908人。汉族占人口76%,苗族占总人口24%,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3人,初中文化程度77人,其余全部为文盲和半文盲。全村党员19名,村所在地平均海拔近1200米,有耕地697.65亩,全部为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0.77亩,2006年底全村人均收入为720元,人均粮食327.25公斤,长萌村产业结构发展烤烟、竹笋、药材,在2006年度被评为农业先进村。 |
盘脚村 |
盘脚村位于湾寨乡东北部,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辖5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共168户,769人,布依族占85%。现有耕地469亩,人均不足0.7亩,人均占有粮食270公斤,人均纯收入742元。盘脚村是湾寨乡最边远的村之一,自然条件、交通条件较差,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盘脚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境内无河流,水源奇缺,望天水田占70%。盘脚村荒山较多,适宜发展养牛、养羊业,但村民贫穷、落后、无启动资金。今年修建的盘脚至湾寨乡村级公路全长8.5公里,宽约3.5米,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盘脚村交通信息落后的状况,给盘脚村发展种养殖业提供了交通保障。 盘脚村2004年初以来,得到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有县农业局在盘脚村办200亩玉米育苗移栽示范点,目前已初步建立黑山羊养殖基地、肉牛养殖基地、经果林种植基地等科技种养殖项目。相信湾寨乡盘脚村在县、乡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一定能够改变盘脚村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把盘脚村建立成为科学种养殖的先进模范村、小康致富模范村。 |
凯卡村 |
凯卡村属湾寨乡最偏远村之一,西、北与草原乡接壤,东邻贵定县巩固乡,南至新华村,离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128户,516人,429.5亩耕地,18名党员,2010年,全村实现总收入78.6万元,人均纯收入1520元。 经济状况 近几年来,凯卡村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第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杨树经济,形成特色支柱产业。 第二,突出抓好劳务经济发展。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对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外出务工人员业务技能培训,逐步使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 第三,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村庄整治为抓手,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修筑2条、长2000米的通组公路及街道硬路,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的目标;整合各种资源投资10多万元建成人畜饮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众的饮水问题。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凯卡村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机遇,用足用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两免一补”等政策,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公益文化设施和公共服务。认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全村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
摆勺村 |
摆勺村是湾寨乡具有开发潜力的一块沃土,总观全景,从东面看,一条狭长的通道直通摆省乡,羊甲公路穿村而过,宛如一条巨蟒盘旋行走一样;从北面看,东西有大湾营盘坡,南面有扁担坡,摆勺营盘坡顶均有战 争时期古迹遗址,摆勺自然村寨小河冲内有一上千年的自然溶洞,里面景致奇观无数处,有神奇的钟乳石及可做化肥原料的硝酸,如此优美的自然环境,可称得上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且土地肥袄,人民勤劳,将这个 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最佳的选择途径。 组织建设 摆勺村建立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各一个,辖9个村民(即:摆勺一组、摆勺二组、摆勺三组、花椒四组、花椒五组、花椒六组、大湾七组、大湾八组、大湾九组),3个自然村寨,总人口301户、1378人,少数民族有汉 、苗、布依等3种1129人。 经济收入 全村土地肥沃、气候温湿,水资源丰富,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以玉米、水稻、油菜、辣椒、蔬菜种植、外出务工等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主要矿藏 优质硫铁矿、石灰石等,其中,石灰石储藏量大且质优。 自然生态 全村耕地面积1090.32亩,其中稻田950亩,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水稻、油菜、蔬菜、大蒜、辣椒等。林地面积2200亩。 |
摆岑村 |
摆岑村位于摆省乡东面,东接羊场镇,北接摆主村,南与谷孟村为邻,西与新龙村接壤,距乡政府驻地3.5公里,辖4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寨。现有147户,720人,全部是苗族。耕地面积为298.49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农民经济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采矿业。 |
毛栗村 |
毛栗村位于湾寨乡东部,东与羊场镇的走马村接壤,南与本乡的甲摆村毗邻,西与场坝村赵家庄交界,北与场坝村往岛寨交界距乡政府驻地2.5公里,距县城42公里,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布依族聚居二类贫困村。村所在地平均海拔近1100米,有耕地1190亩,其中田1050亩,土140亩,人均耕地面积近1亩。村总人口1300人,其中有28名党员。全部为布依族,是一少数民主聚集地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养业和外出务工收入。 毛栗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一条清澈如镜、永不干沽的湾滩河从全村穿流而下,两岸有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是旅游和垂钓的好地方。这里田土平坦开阔,是发展种养业的最佳首选。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养育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民,欢迎各单位、各部门、各界人士到我们毛栗来开发、做客,毛栗人民欢迎您! |
金星村 |
金星村位于龙里县西南部,东与本乡渔洞村接壤,西、南面分别与惠水县岗度乡火阳村、扁关村相连,北抵本乡新合村。村委会驻地上岜金距乡政府11公里,距龙里县城61公里,距省城贵阳70公里;全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010人,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的60%,苗族、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0%。村内交通便利,有果里至扁街公路贯穿南北并连接309省道。各村民组都通了镶边砂石路,其中在摆拱寨和地坝寨刚刚实施的“一事一议”工程,建成了一、二、三组和七、八组的水泥硬化路,群众行路难问题得到很好解决。村内农作物以水稻、脱毒洋芋、烤烟、杂交油菜等为主,目前村里有一坐证照齐全的砂石厂。 自2003年扶贫开发以来,金星村农民人均收入均有了明显的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89元,人均占有粮达442公斤,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切实改善,村级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有0员27名,其中女党员2名,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决心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金星村而努力奋斗。 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农业方面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金星村脱毒马铃薯等土特产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旅游方面充分利用地球同纬度上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金星大裂谷资源,紧紧依托靠近龙里、惠水和花溪金三角的区位优势,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业。工业立足于把现有的砂石厂做好做活,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做大做强。同时加大对石灰石等资源的的开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和扩大经济总量。充分利用金星村群众养殖黑毛猪的优势,大力发展黑毛能繁母猪的养殖,加快特色养殖业发展步伐,把金星村打造为黑毛猪养殖大村。 |
摆省村 |
摆省村位于摆省乡西部,东接新龙村和打夯村,南与高坡乡甲定村相邻,西与新庄村接壤,北与高坡乡云顶村相连,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辖4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寨,居住着苗、汉两个民族,现有220户,107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0%。耕地面积429.66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等。水稻、养殖业成为农民主要收入之一。摆省村是我乡仔猪繁育大村,年育仔猪达600余头,年出售额达10万元左右。 |
打夯村 |
打夯村位于摆省乡西北面,东接摆主村,南与新龙村为邻,西与摆省村接壤,北和贵阳市高坡乡相接。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辖4个村民组,为1个自然村寨。居住着苗族,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村,现有168户,889人。耕地面积451.85亩,种植有水稻、玉米、小麦、烤烟等,打夯村的煤矿资源丰富。水稻、玉米、养殖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等。 村级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和实践“-”重要思想,紧跟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步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乘省州县扶贫政策倾斜之机,举全村上下之力,加快扶贫攻坚进程,力争三年时间走出贫困,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
新庄村 |
新庄村位于摆省乡西部,东与摆省村相连,南、西、北与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接壤,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辖5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居住着苗、汉等民族,现有141户,729人,其中少数民族占68%。耕地面积为369.66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新庄村是我乡仔猪繁育大村,年育仔猪达900余头,年出售额达15万元左右。村成立有“能繁母猪养殖协会”。 |
摆主村 |
摆主村位于摆省乡东北面,东与湾寨乡相连,南与摆岑村为邻,西与打夯村接壤,北和摆绒村相接,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辖7个村民组,有11个自然村寨,居住民族以苗、汉族为主。现有221户,117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3%。耕地面积为466.97亩,种植以水稻、玉米为主。摆主村矿产资源丰富,有3个年产5万吨的煤厂和一个上规模的水泥厂一个。种养业和采矿业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
新合村 |
新合村位于摆省乡西南部,东与金星、渔洞两村相连,南与岗度乡为邻,西与贵阳市高坡乡接壤,北和果里村相连,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辖5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居住着苗、汉等民族,现有125户,527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9%。耕地面积为213.67亩,农作物以玉米、小麦、烤烟为主。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业。 |
团结村 |
团结村位于摆省乡东南部,东与羊场镇相连,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辖7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居住着苗、汉、布依等民族,现有174户,884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1%。耕地面积500.8亩,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烤烟为主。 |
石头村 |
石头村位于湾寨乡北部,东与草原乡相连,南与高坡乡为邻,西与上坝村接壤,北和草原红星村相接,距乡政府驻地8.8公里,辖7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居住着苗、汉等民族,现有207户,1022人,其中布依族、苗族占95%。耕地面积为280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石头村是我乡玉米生产大村,年交售量达6万斤以上。 |
场坝村 |
场坝村位于湾寨乡政府所在地,东与羊场、贵定相连,西与摆省高坡畅通,南与岱林毗邻,北与山青水秀的凯卡、盘脚村发展,距乡政府50米,距县城40公里,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的大坝产米区,四通八达经济流通交换赶场的好地方,全村有场坝街上、卜生、赵家庄、往岛、桥冲、摆勺、平王、白排、白秧寨、叫水冲10个自然寨,98个村民组,267户,1140人,布依族占80%,全村有党员26名,占有耕地面积1232亩,土200亩,80%为望天水,人均耕地1亩。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1800元,吃粮800公斤,在产业调整结构方面,主要是因地制宜以发展种养殖业和组织大量劳动就业外方打工为主,连接三年分别得到县政府、乡政府的优秀一等奖。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