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南州 >> 惠水县 >> 好花红镇 >> 三联村

三联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三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联村简介

  三联村地处好花红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与长顺县威远镇接壤。全村总面积7.56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寨),共350户1625人,耕地面积658.5亩(其中田432.5亩、土226亩)。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731216 550600 -- 查看 三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联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三联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清水村

  清水村位于好花红乡政府驻地约8公里,全村共有6个组,9个自然村寨,270户,总人口1365人,少数民族占全村97%(苗族),耕地面积700亩,人均耕地0.6亩,是典型的深石山区。  

小龙村

  小龙村距惠水县城仅8公里,距省城贵阳54公里,省道101线贯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全村19个村民小组,732户3340人。耕地面积1700亩,其中农田1250亩,地450亩。全村共有0党员63名。因小龙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多,土地抛荒情况严重,2010年村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通过政府引导,进行了土地流转,将土地转包到专业合作社、承包大户手中,村民每年得到900元/亩的收入,土地集中,既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全村现有矿粉厂3个,采石厂2个。   在村支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小龙村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都村

  三都村位于101省道旁,距惠水县城10公里,惠水至罗甸公路从村中通过,全村辖25个村民小组,共有1236户4953人。耕地面积1594亩、林地681亩,全村共有0党员111名,村支两委成员11名。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为了切实解决村民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持续开展了各种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的参观学习和培训,并多次组织举办村民民族民间文艺汇演。   

九门村

  九门村是我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村,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6.5公里,省道101线从村境穿越而过,全村耕地面积1949亩,辖16个村民组,688户,总人口3040人。全村有0党员49名。九门村平均海拔高度1050M,年平均气温15.8℃、年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属小龙灌区,全年无霜期为280d。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以紫色土、黄砂壤为主,适宜水稻、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种植。九门村从九十年初,群众自发开始种植蔬菜,是我县一个特色蔬菜种植示范村,也是我县“185”工程万元田示范村,同时还是我县2007、2008年度农发区,常年蔬菜种植核心区面积达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3000亩以上(含复种)。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占2/3以上。   九门村交通便利,通村通组公路全部修通,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已建好部分村寨水泥路面硬化,入户步道硬化。   

金田村

  金田村位于三都镇西北面,坐落于美丽的涟江河畔,距县城十公里,分布在省道101公路两侧,由原金石、羡田两个村合并而成,辖7个自然村寨21个村民组,有716户3246人,聚居着汉、苗、布依等多种民族,有0党员82名,全体党员始终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得到群众的拥护,不断的提高了党支部的凝集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涟江河和101省到如同两根铁轨由北向南纵贯全村,水利灌溉、交通都十分便利。人文景观有太极园,境内涟江河两岸垂柳依依,绿竹成荫,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金石坝区田土肥沃,地势平坦,水利灌溉便利,是三都镇主要粮油、蔬菜种植区,现代农业开发优势也十分明显。  

栗木村

  栗木村位于惠水涟江河畔,南北与省道101线相连,距惠水县城10公里,距三都镇政府2.5公里,辖区11个村民组,共385户1682人,耕地面积1270亩。全村有0党员34名。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帮助下,以及村支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在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被三都镇党委、政府授予“综治目标”考核三等奖、“尊师重教”先进集体、“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先进集体称号。现村支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正在积极组织村民工作,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前进。   

百鸟河村

  百鸟河村位于三都镇中南部,全村总面积2025.45平方米,辖7个自然村寨15个村民组687户,总人口3258人,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800元。有0党员82名。百鸟河村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森林资源居全镇之首。   近年来,村党支部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全体党员始终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得到群众的拥护,不断的提高了党支部的凝集力、感召力和战斗力。通过努力,党支部工作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认可,多次受到表彰,于2010年被评为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州“五好基层党组织”。   

上衙村

  上衙村位于三都镇南大门,地势呈东高西低走向,距镇政府1.5公里,北接本镇三都村,东邻鸭绒乡,南连好花红乡,西与本镇坪地村相交,有101省道贯穿全境。全村共有7个村民组,265户,总人口1259人,0党员32人,总耕地面积756亩。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年人均纯收入在3800元做左右,是县农业部门和三都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点之一,属我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村。   上衙村平均海拔高度1050m,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属小龙灌区,全年无霜期为280天。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以紫色土、黄砂壤为主,适宜水稻、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种植。上衙村从九十年代初,群众就自发开始种植蔬菜,是我县一个特色蔬菜种植示范村,也是我县“185”工程万元田示范村,同时还是我县2007、2008年度农发区,常年蔬菜种植核心区面积达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3000亩以上(含复种)。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占2/3以上,根据上衙村离惠水县城近实际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全村群众主要依靠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增收致富,主要种植模式为:稻田“菜——稻——菜”、旱地“菜——菜”,主推技术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规模种植大白菜、莲花白等蔬菜;种植早玉米、早瓜等早熟蔬菜;发展油菜、葱、蒜、芹菜等经济作物连片种植,以产生规模效益,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石头村

  石头村位于好花红乡政府所在地的东面,距好花红乡政府驻地14公里,全村共241户,1048人,耕地面积618.4亩,人均耕地1.04亩,其中旱地594.6亩,水田23.8亩。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寨)。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弄苑村

  弄苑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位于好花红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寨,220户1008人,主要以少数民族(苗族)为主,占全村总人口的80%。党员23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现有耕地面积1063亩(其中田204亩、土859亩),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亩,是典型的深石山区。   

幺关村

  幺关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距好花红乡政府驻地约20公里,全村225户,1540人,其中不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70%苗族。耕地面积768亩,人均耕地约0.8亩,其中旱地占95%,全村分为17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村寨,文盲半文盲占全村人口总数的75%,属于典型的深石山区。  

三联村

  三联村地处好花红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与长顺县威远镇接壤。全村总面积7.56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寨),共350户1625人,耕地面积658.5亩(其中田432.5亩、土226亩)。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   

平地村

  平地村位于惠水县南部,是三都镇镇属行政村,距三都镇集镇2.5公里,省道101线贯穿整个平地村坎,全村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425户2008人,耕地面积3000亩,全村现有0党员60名。   近年来,村党支部切实按照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实施要求,围绕村党支部“五好”创建目标各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扎实开展党支部赏帮带活动,积极为民办实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平地村经济不断持续发展,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被三都镇党委、人民政府评为“综合目标管理”三等奖。1997年曾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先进治保组织”,县妇联授予“妇女之家”等先进称号,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正在积极筹措,进一步完善平地村各项工作制度和措施,带领全村群众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地形象。   

满玉村

  满玉村地处好花红乡中南部,距乡政府3公里。全村总面积8.94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492户,2271人,现有耕地面积1151.5亩,其中田957.5亩、土194亩。  

吉安村

  吉安村位于甲戎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428户,1990人,耕地面积为1798.49亩,全村共有党员39名,近年来,吉安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玉米的营养块袋移栽有一定规模,杂交水稻种植率达90%以上,水稻宽窄行栽插等良种良法,增收增产的技术基本得到普及推广,农作物的科技含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种植业上,秋季作物主要是以水稻和玉米种植,经济作物是马铃薯;夏季作物主要是常规性的油菜和小麦种植。   

新门村

  新门村位于惠水县城以南16公里,处于好花红乡政府中心区域,北与崇学村交界,东邻六马村,南与满玉村相邻,西南面与辉岩村隔河相望,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地势平坦,101省道由北向南贯穿全村。   全村共辖18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赛,总户数为778户,总人口为4756人。现有耕地面积2000余亩,其中田1400亩,土600余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5亩,森林总面积2500亩,人均占有林地0.7亩。   

崇学村

  崇学村位于惠水县城以南15公里处,为好花红乡北大门,东临清水村,南接辉岩村,西临新门村六组,北与三都镇平地村相邻,总面积9162.23亩。地势平坦,涟江河从村西南流经,210国道穿境而过。全村共辖9个村民组,共2297人515户,现有耕地面积1662.23亩(其中田1416.71亩,土245.52亩)。村域经济发展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农产品小加工业、运输业为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大豆、玉米、蔬菜、瓜果等。   

兴涟村

  兴涟村座落于惠水县好花红乡政府西南部,距贵罗公路(省道101)3.5公里,(9个自然村寨),村域面积15.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9人,(98%为布依族),总耕地面积为1568亩,其中:田2500亩,土1068亩。  

六马村

  六马村,位于好花红乡的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土地面积约9平方公里,属深山区喀斯特地。村辖7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寨,人口862人,耕地面积700亩(其中:旱地550亩,水田150亩),人均占有耕地地面积0.82亩,交通不便,是省级二类贫困村。   

龙上村

  龙上村:位于甲戎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11公里,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190户,845人,耕地面积为742.29亩,全村共有党员24名,近年来,龙上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玉米的营养块袋移栽有一定规模,杂交水稻种植率达90%以上,水稻宽窄行栽插等良种良法,增收增产的技术基本得到普及推广,农作物的科技含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种植业上,秋季作物主要是以水稻和玉米种植,经济作物是马铃薯;夏季作物主要是常规性的油菜和小麦种植。龙上村也是2010年甲戎乡石漠化治理项目村之一。   

青藤村

  青藤村:位于甲戎乡南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总面积10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240户,1650人,耕地面积为1017.15亩,全村共有党员35名,近年来,青藤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玉米的营养块袋移栽有一定规模,杂交水稻种植率达90%以上,水稻宽窄行栽插等良种良法,增收增产的技术基本得到普及推广,农作物的科技含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种植业上,秋季作物主要是以水稻和玉米种植,经济作物是黄豆和辣椒;夏季作物主要是常规性的油菜和小麦种植。   

河坝村

  河坝村位于甲戎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407户,1937人,耕地面积为1001亩,全村共有党员40名,近年来,河坝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的用种率达90%以上,玉米定向植播也推广种植,水稻宽窄行栽插等增产技术基本上得到普及,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无经济作物种植,夏季作物有小麦和油菜。河坝村境内具有规模养殖大牲畜的条件,发展杨梅产业的优势尤为明显。   

水源村

  水源村:位于甲戎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432户,2059人,耕地面积为1585.75亩,全村共有党员38名,近年来,水源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水稻宽窄行栽插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在产业结构中,全村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大豆、辣椒,夏季作物主要是小麦,在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养鸡为辅,商品率较高,野生养鱼是这里的一道特色。   

翁金村

  翁金村:位于甲戎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总面积11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95户,832人,耕地面积为931.1亩,全村共有党员19名,翁金村是甲戎乡最偏远的山村,主导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仍然沿袭原有的耕种模式,在养殖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较高。养牛主要是为耕地,商品率低,家禽养殖初具规模,前景较好,2010年做为石漠化治理项目村,翁金村大面积种植了金银花、核桃等经济做物。  

甲戎村

  甲戎村是甲戎乡政府驻地,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459户,2038人,其中布依族703人,占36%,全村耕地面积为944.05亩,省道“101”贯穿境内,全村共有党员47名,近年来,甲戎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玉米营养袋移栽有一定规模,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90%以上,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和辣椒。夏季作物主要是油菜和小麦。由于缺乏灌溉,阶段性干旱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   

青河村

  青河村位于甲戎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485户,2155人,耕地面积为1510亩,全村共有党员35名,近年来,青河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玉米的营养块袋移栽有一定规模,杂交水稻种植率达90%以上,水稻宽窄行栽插等良种良法,增收增产的技术基本得到普及推广,农作物的科技含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种植业上,秋季作物主要是以水稻和玉米种植,经济作物是黄豆和辣椒;夏季作物主要是常规性的油菜和小麦种植。同时,青河村依托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枇杷村

  枇杷村位于甲戎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235户,1118人,耕地面积为619.82亩,全村共有党员21名,近年来,枇杷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玉米的营养块袋移栽有一定规模,杂交水稻种植率达90%以上,水稻宽窄行栽插等良种良法,增收增产的技术基本得到普及推广,农作物的科技含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种植业上,秋季作物主要是以水稻和玉米种植,经济作物是黄豆和辣椒;夏季作物主要是常规性的油菜和小麦种植。   

好花红村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名称“三块金牌”。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50户,总人口2988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64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6%。现有耕地面积2128.8亩(其中田1277.28亩、土851.52亩),宜林荒山面积1万亩。全村现有0正式党员78名。  


三联村特产大全




三联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