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耳庄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南,11个村民小组,630余户,24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户,85人,现有劳动力950人(其中男劳动力510人,女劳动力440人),现有党员88人,耕地面积121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0581106 | 455000 | -- | 查看 桑耳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古城村 |
古城村位于任村镇北端下角,傍山依水,距镇所在地二十余华里,南靠王目村大山间,东有小王庄村,北与河北涉县合漳乡合漳村隔河相望,北临浊漳河环绕村北的大半土地。 全村有十八个村民小组,940户,3300口人,其中男性1760人,女性1540人,耕地2300亩,其中水浇地1580亩,旱地720亩,荒山8000亩。村内有碑文记载的战国时期的烽火台,赵王避暑山庄旧址,有城隍庙,有纪念根治蝗虫灾害的庙堂。 村名在支村两委的领导下,上级政策的扶持下,硬化了多条街道与渠道,新建压力池两个,溶水三百多立方,全村通了自来水,黑夜路灯全部照明。农产业有花椒树、核桃树等,村民们不同程度的利用了这些树的经济收益,土地大面积种植小麦、玉米、黄豆、油葵等,近年来持续发展了养羊、养猪,巩固了靠山吃山、养山的方针。村文化生活有业余小剧团,有平时街道组织的秧歌队。 全村村民树立信心,利用现有资源,尽快致富,把村里的面貌改善的更新更好,把村里的生产、生活做的更好,把村里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做的更好。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做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安居乐业,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管好,用好古城村这一方土地,共同建设好古城村。 |
牛岭山村 |
牛岭山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东北,11个村民小组,230余户,75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户,32人,现有劳动力500人(其中男劳动力360人,女劳动力140人),现有党员93人,耕地面积700亩,山地面积12000亩。 |
南丰村 |
南丰村位于林州市北部,距任村镇西南1.5公里,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依村而过。全村总面积5.34平方公里,下辖冶家墁、西垴山、南丰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88户,1650口人,现有党员40余名,其中外出务工600余人。全村耕地900亩,林地1500亩,其中新增核桃林1000亩。 南丰村以争创五好党支部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强基富民工程,坚持走群众路线,有效地推进南丰新农村建设步伐。 2011年换届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认真工作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扶贫办所拨120万元扶贫资金为基础,带领村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以新班子、新起点、新举措、构建和谐新南丰为目标,展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三个代:重要思想,讲正气,树新风,支部作堡垒,党员当先锋,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筹集资金,600余万元。 新建村委办公楼,原办公场所时建于60年代,破旧简陋,年久失修,办公条件及差,更谈不上组织党员活动,特别是上级领导及有关人士到南丰检查指导工作,连个接待的地方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招商引资,还有85万多元的外债,村上就连群众吃水及办公电费都交不起,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进行研究,支书最终决定从自己工地上往回调设备、拉料,调集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建设,所有费用由自己出资,例属捐款,为村民服务,用了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建成了520平方米的村委办公楼及35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大院,于2012年7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并动员太原的朋友为村捐增价值3万元的全部办公设施,使南丰的办公区域换然一新,办公楼的落成,是南丰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张家正书记带领党支部及全村人民积极进取迈向成功的重要标志。 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多方筹资在全村新建群众休闲文化广场四处,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26套,安装景观长廊15米。 为了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方便群众出行,积极争取资金,借社会贤达志仕之力,对1.89万平方米的街道进行了砼硬化。 在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重修红旗渠三年水利大会战的大好时机,对蓄水3万立方米的南丰池进行了库塘治漏,解决了全村牛羊饮用,供800亩田地、林地抗旱之急。 南丰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800立方米的压力池一座并对1.5万米的管网进行了改造,彻底改善解決了村民饮水难题,让群众真正吃上了安全饮用水。 千亩核桃林的种植工程:已种植980亩,4.1万棵,成活率高达98%。核桃林的种植工程是南丰的支柱产业,成林后每年核桃林经济收入将得到440万元,人均收入2,750.00元。支书在千亩核桃林的种植工程中捐资20万元,从山西汾阳购回核桃树苗供群众免费种植。 为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让村民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种田、科学种植、养植技术特成立万册农家书屋供群众学习技术本领。 毎年九九重阳节之际,动员贤达志仕献爱心,弘扬中华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免费为老人送去食油、大米并为老人准备丰盛的团圆午餐,让老人感受党的温暖与关怀。 完善原道路未硬化工程:连接硬化550平方米。田间道路维修,修复200米,砌石150立方米。文化舞台顶治漏340平方米,种植梧桐树经济林20亩,改造风景池一座,新建老年公寓一处,培养优秀青年党员12名。 党支部、村委会十分关心教肓事业,经常深入学校调研,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小学危墙改造25米、院内砼硬化900平方米、绿化80米。 任南道路拓宽维修1.1公里,任南道路是村通往镇里的唯一道路,在2011年前由于长林高速施工中,任南道路被运输车辆压坏,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给前往镇里上学的学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并发生过多起事故。 2011年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支书积极带头捐资48,174.30元,共计捐资227,874.30元修通了小寨河道路。1300人在受益,解决了八个村民小组的种地难问题。 南丰村农副产品更具有特色:高山纯绿色小米、红小豆,手工特制粉条。林副产品更有声誉如:大红袍花椒、板栗、柿饼、千亩核桃林的优质品种核桃。养殖业发展更是稳步向前推进,猪场一个、鸡场一个。建筑业发展更突出,全村共有建筑企业八家。 西垴山——滴水岩旅游开发及风力发电招商引资项目正在进行中… 南丰村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五好党支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成功地进入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努力实现“拥有千亩摇钱树,怀抱旅游聚宝盆”的南丰梦而努力奋斗! |
马家岩村 |
马家岩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西北,4个村民小组,130余户,44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户,30人,现有劳动力120人(其中男劳动力65人,女劳动力55人),现有党员20人,耕地面积220亩,山地面积510亩。 |
赵所村 |
赵所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北,10个村民小组,530户,185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户,41人,现有劳动力800人(其中男劳动力520人,女劳动力280人),现有党员45人,耕地面积720亩。 |
王目村 |
王目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北,6个村民小组,180余户,6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户,7人,现有劳动力300人(其中男劳动力200人,女劳动力100人),现有党员25人,耕地面积600亩,山地面积10500亩。 |
井头村 |
井头村是林州市一个行政村、边上有仙岩村、后峪村、阳耳庄,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水美 主要农产品:芒果、菠萝、葱、柠檬、干梅子、红薯、黄瓜、椰子、杏子 村内资源:银、粘土、钛矿、黄河矿、褐铁矿 企事业单位:威力机械制造厂,科达铸钢厂,分水岭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阳耳庄村 |
阳耳庄村位于任村镇西露水河畔,村东有露水河与木秋泉隔河相望,村西有红旗渠与盘龙山村相邻,南于杓铺村相邻,北于赵所村相邻。全村有438户,共有1680口人,全村土地面积有800余亩,水浇地面积有517亩,山坡地面积有4000余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红薯。红薯通过人工加工生产出粉条特别有名,所有吃过的人无不叫好,主要经济作物,也是我们这里的土特产—花椒。全村所有的山坡地都种上了花椒树,勤劳的村民们通过培训,到外地学习,学会一套管理方法,每年七八月份山坡上的花椒红似火。 村里有明朝驸马杨春元的故居及望京楼,村西有驸马坟,什么考古的,旅游观看的,祭祖等等,车仁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村西的山坡上有世界八大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它像一条长龙盘绕在村上的山腰,孕育这我们这一方人,既灌溉田地,供人畜饮水,又为阳耳庄村增光添彩。正是如此,村里的人爱渠护渠成为习惯。 村东有红旗渠至太行大峡谷旅游路,笔直的路两旁栽着一排排杨树,象征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
清沙村 |
清沙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东南,15个村民小组,750余户,251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户,9人,现有劳动力1130人(其中男劳动力540人,女劳动力590人),现有党员74人,耕地面积1700亩,山地面积6100亩。 |
石界村 |
石界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西,5个村民小组,180余户,62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户,18人,现有劳动力280人(其中男劳动力170人,女劳动力110人),现有党员22人,耕地面积450亩,山坡面积10000余亩。 |
小王庄村 |
任村镇小王庄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东北角,距离市区40公里,距离镇区15公里,坐落在清、浊两漳河流交汇处南岸,与河北省涉县石梯村隔河相望,一个自然村、有四个村民小组,800余人,216余户,37名党员。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41人。耕地1000余亩(其中水浇地400亩,旱地600亩)。山坡、林绿地500亩,生态林3000余亩。 小王庄村依山临漳河,土地并不富足。人均土地半亩左右,包括水浇地,菜地,山坡地。主要经济作物为花椒,因地少原因,花椒种植户有量十分不平均,种植花椒并不能成为村民主业,多数家庭有劳力则外出务工,无劳力只能贫穷度日。村民住房基本依山、劈山而建,故村内多见地下室建筑。2016年,小王庄村支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修通了通村公路,安装了130千瓦光伏发电板。并计划依托镇党委政府的旅游发展大规划,发展村核桃种植,中药材种植,同时利用漳河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发展旅游业。 |
石岗村 |
石岗村位于任村镇北部0.5公里处,北边与豹台村接址,南边与任村接址,村南边紧靠东南公路,任古公路串村而过。全村共有1210人,7个村民小组,耕地600亩,山坡面积4000亩,党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0名,村支部3人,村委2人,7个村民小组。村东紧靠东山,西边紧靠虎头山,三干渠与抗日渠从东山边串过,村北头有明朝时期修建的古券古庙一座,有机进两眼,全部吃的自来水。村北边有学校,村中有村委会、卫生所,村东和村西有果园、核桃园7个,重要经济支柱靠外建打工,农业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 |
仙岩村 |
一、地理位置 仙岩村位于林州市北部25公里处,是任村镇东南5公里的边远山区。东北与东岗镇下燕科村毗邻,东与东岗镇南北木井村和东冶村接壤,东南与东岗镇武家水毗邻,西南与任村镇井头村接壤,西于任村镇清沙村毗邻,北临狄清公路(原林清线),东岗镇通往林州市的客车每十五分钟一趟,交通非常便利,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是任村镇与东岗镇的交汇处。 二、历史沿革 具历史记载,仙岩村在明代洪武年间,从洪洞迁居仙岩村,由于村南都是30多米高的崖岩,故起名为崖岩村,后更名为仙岩村,村南有一座奶奶庙,逢年过节,村民自觉烧香礼佛,教人不可作恶,自有神灵监督,村西有魃蚱爷庙。相传,早年灾荒,蝗虫遍地,农民所种庄稼被吃一空,期间狂风大作,从东岗镇芦寨村刮起大风,后飘起一块苇席从天空飘落此处,当时四乡八里乡民齐聚集礼拜,甚是灵验。村北大里沟有大圣爷洞府,每逢大年三十,初一,四邻村民大都去礼拜。 三、自然环境 仙岩村是一个四周环山形成一个山谷盆地,海拔500米左右,村东有燕科河流入沙河,村南有从东往西的沙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全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温度在12摄氏度左右,四季分明,一年两熟,以小麦、玉米为主,兼种大豆、谷子、花生、红薯等,特产有核桃,柿子,花椒。冬春两季少雨雪,多西北风,6—8月为雨季,降水量为全年的60%以上,常有山洪爆发,危及村庄。 四、社会状况 全村现有人口1500余人,辖9个村民小组,有耕地900余亩,人均耕地0.64亩,现有机井一眼,主要用于群众饮水问题,三干渠一支渠环绕三面2.5公里。2013年80%的村民都用上了天然气,现在仙岩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生产自足,正在向林业生态发展,仙岩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盘阳村 |
盘阳村位于任村镇北部,村属区域面积7.8平方公里,境内有山有川、有滩涂湿地,森林覆盖率42%。全村900余户,3700余口人,耕地面积2000亩。 盘阳村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安阳市水美乡村,具有独特的水文化。境内有浊漳河、露水河两条河流,红旗渠、天桥渠大中型渠道两条,对盘阳村形成二河二渠环抱之势。水网遍布村庄和四野。盘阳还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策源地、红旗渠之名诞生地和红旗渠精神发祥地。 盘阳是省级传统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丰富而又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盘阳经济基础较为雄厚,2016年人均收入12700元。 盘阳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毗邻青年洞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盘阳村发展思路和目标:加强规划引领,突出系统化布局,着眼于盘阳村长远发展定位,将水生态文明建设、古村落保护利用、乡村旅游开发等统筹纳入总体规划,发展以山水盘阳、历史盘阳和民俗盘阳为主打品牌的旅游事业,使盘阳真正成为“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漳河流域最美乡村。 |
盘龙山村 |
盘龙山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西部深山区,建材时间清顺治五年(1648年),海拔1300余米,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条件极差,全村两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花椒、柿子、中药材等是主要经济来源,粮食作物有谷子、大豆、玉米等,“有独特的山泉水”,营养丰富。山势独特,风景秀丽,是人们户外旅游的好地方。 盘龙山村是革命老区,公元1940年,129师林北县政府,将收购粮食缴纳公粮存放军粮,盘龙山村成为129师的秘密粮仓,存放谷物大约50万斤,黑豆10余万斤,棉花、皮革等无计其量,村60%以上的农户楼阁都成了粮仓,村上金刚岩既存放粮食、又能存放武器、弹药等军用品,是当年刘邓大军等党员秘密活动地点,长达四年之久,还有部分伤病员在村内养过伤。由此,现在被任村镇党委、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129师秘密粮仓旧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中国梦的思想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盘龙山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先后修通了杨耳庄—盘龙山五公里道路,解决了交通、饮水两大问题;硬化了到东垴自然村公路,扩宽了杨耳庄至盘龙山村公路,设有路标及防危设施,新开南岭车场,环村路和绿化带,为解决全村人饮水,新建东垴自然村水库两座,村内新建水库一座,维修一座,使全村80%以上人吃上自来水。 在过去,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使村容村貌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今后为革命老区的建设也有了新的思路和措施,逐步发展旅游业、引资金、美化村貌、整体推进、修建街道、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客服困难,把盘龙山村建设将更美好,使全村人家居乐业。 |
豹台村 |
豹台村位于任村镇北一公里,西临巍巍太行,东与双龙山相伴,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3000亩,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410户,总人口1400人。其中:党员55人,劳动力人口650人,外出打工320人。低保家庭135户、176人,五保户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65人。 |
任村村 |
任村村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镇政府所在地,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常住人口1万多人,加上外地、经商、学生、各单位等人口达1.2万以上,村庄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0亩(水地1240亩、旱地1260亩),山地面积1010亩。全村设一个党支部,有27个村民小组,1864户,6605人组成,党小组15个,党员187人。全村主要以农业、林果业、养殖业、商业为主。东南东路、星河公路南北贯穿,新建任村小区居民楼一处和正在施工建设的商贸城一处,商贸城为任村镇扶贫安置小区。坐落在村东北的游乐园即将使用。天然气、自来水全村覆盖。村庄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2014年被林州市市政府批准为豫北亚中心城镇,2005年至今连续10年被省、市、县评为优秀党支部和先进村。2015年荣获红旗渠工程先进村,2013年8月31日,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通知,任村村正式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
后峪村 |
后峪村位于任村镇北部,距离镇区7.2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150余户,450人,劳动力200人,外出打工50人,在家务农90人,耕地面积350余亩。虽然人口稀少,经济薄弱,但却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林州象鼻山就位于任村镇后峪村。后峪村名声在外,缘于1996年8月2日那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让后峪村伤痕累累,一片荒荡;其实后峪也挺神秘,藏有有天生奇山──象鼻山,有中州第一树──古槐…… 由于近年来的户外热潮。许多游览者都称其为名副其实的象鼻山,其实从西看象鼻山并不太仿大象,但从东看,倒是有几份相像。 从象鼻山的鼻子底下钻过,你能正真体会到山的伟岸和人的渺小。登上象背,能真正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还能看到远处的“人头山”,一“人”观一“象”,大自然的和谐可见一斑。 在林州市任村镇后峪村也有数棵千年古树,这些古树棵棵苍劲、充满灵气,吸引了不少游人的关注。最大的一棵被誉为“中州第一槐”,据记载,这棵古树的年龄已经超过1800岁了。 在后峪村,像这样的槐树一共有9棵,成为中州古槐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只要走进后峪村,首先看到的就是村口的几棵苍天古槐,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随着旅游业的盛行,这里已经逐渐的成为登山、寻古、旅游的好地方。 |
西坡村 |
西坡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西,3个村民小组,125户,38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户,39人,现有劳动力210人(其中男劳动力120人,女劳动力90人),现有党员11人,耕地面积500亩,山地面积2000亩。 |
赵家墁村 |
赵家墁村位于任村镇南部四公里处,东邻红旗渠分水宛,距东南公路2.5公里,西靠太行山,南与姚村镇水河村相邻,距渠畔路2.5公里,北与南丰村接壤。林长高速公路从赵家墁村经过,豫晋界收费站建在赵家墁村境内。全村168户,518口人,总面积8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 赵家墁村农业以小麦、玉米、谷子、豆子、红薯为主,适合各类小杂粮生产,村果业有核桃、花椒、柿子、黄梨等多种果类,适合农林,中药材观光种植行业。 赵家墁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纯朴善良,山坡面积大,生态环境优美,森林绿化率高,有千年古刹大陀寺,有石门、石板、小雁头、大雁头、南天门、石糟头、神鸽巢等自然景观,适合登山,生态观光,野外郊游等活动,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 |
芦家拐村 |
芦家拐村 芦家拐村位于任村镇西北部,有“鸡鸣闻三省”之称,著名的红旗渠青年洞景区坐落于芦家拐村,与河北省涉县隔河相望,全村人口580人,耕地210亩,交通便捷,228省道穿村而过。 芦家拐村是一个旅游三产服务村,随着红旗渠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全村以红旗渠旅游为依托,大力发展家庭旅馆,土特产开发,林果业生产,特色养殖。目前村内兴办家庭旅馆15家,发展个体工商户50家,从业人数达160余人,年增加农民人均收入2000余元,全村党员28名,村民代表12名,共一个村民小组。 全村的主要优势产业是旅游三产服务,是一个绿色产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能够起到带动卢家拐村致富的积极效应,潜力巨大。芦家拐村将以村内现有的林地资源为依托,继续推动旅游资源的投入,增加景区服务业开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芦家拐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相对单一成为制约集体经济的瓶颈。 下一步,芦家拐村两委将学习有关上级精神,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力度.。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三产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拓展和培植新的经济发展途径,提高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村居环境,把芦家拐村建设的更加美好和谐。 |
石柱村 |
石柱村位于任村镇西南,距任村镇政府20公里,海拨1300米,7个村民小组145户,400口人,150名劳动力,党员24人。 东与白家庄村接壤,西与山西平顺县虹梯关乡龙柏庵村相邻,南与石板乡大垴村邻界,北与山西平顺县虹梯关乡库峧、棒峧村、本镇马家岩村隔河相望,总面积7.3平方公里(11000亩)。其中耕地320亩,灌木林5000亩,松树林2000亩,经济林花椒2000亩,其他经济林柿、山楂、核桃、杏等1300亩,村庄占地400亩,林长高速公路太行屋脊隧道、关家岭隧道,穿越石柱村,任芣公路纵横全村,石柱村属马家岩水库上游村。 石柱村主要支柱产业:大红袍花椒全年总产量可达6万斤,人均150斤,总收入200余万元,人均5000余元。 |
杓铺村 |
杓铺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西北,8个村民小组,360余户,13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户,34人,现有劳动力600任,党员38任,耕地面积210亩。 |
皇后村 |
皇后村行政村位于三省交界,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西北部山区,下辖南坡,上北坡,南庄,前庄,当庄,后庄六个自然村,村户籍人口420余人,常住人口100人左右,村民生活相对困难,由于地处太行深山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村民居住的房屋的建筑环境与风貌保留于较大的历史沿革,具有独特的民俗民风,有一定的文明价值及传承意义,有幸于2016年8月份入选河南省第四批传统村落,因具备一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2015年12月11日与北京中乔大三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升级《林州红旗渠—皇后村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 皇后村四周山峰林立,山中清泉流水潺潺溪流,一路数来美不胜收,天兵垴、盏灯、油篓山、轿顶山、王帽山、纱帽山、山中之首——人头山、三姑娘垴、搁笔架等山峰奇特,美丽壮观,第个山景都有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 皇后是河南省省级重点林业区,市级重点自然森林保护单位。森林全覆盖,树林遮天蔽日,松树、柏树是森林的主要分布。桐树、秋树、杨树、椿树、菜树、黑叶树、香椿树、琅树漫山遍野,钻进山林没有向导别想出来。林果树:花椒、核桃、柿子、山楂、黄楝、软酸枣等散落在地头边角处处瓜果飘香。山沟里的层层梯田在退耕还林后花椒似漫山的火鞭,柿子似遍野的灯笼……,皇后集所有物种与一村,森林茂密,空气清新,多年不见的山猪、狐狸、野狼、羚羊、猴子都回到了它们原有的家,人和动物、值物和谐相处,村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一个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文明古老美丽的传统村落。 |
桑耳庄村 |
桑耳庄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南,11个村民小组,630余户,24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户,85人,现有劳动力950人(其中男劳动力510人,女劳动力440人),现有党员88人,耕地面积1210亩。 |
木秋泉村 |
木秋泉村位于任村镇西北部,离镇区1.5公里,于1990年市百村扶人贫开发对全村整体搬迁至3公里外的回山角建立新村,全村340口人,三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50余亩,坡地面积200余亩,林坡面积3000余亩,村集体经济薄弱。红旗渠总干渠从木秋泉村上经过,木秋泉村地处位置交通便利,现正在进行旅游开发。 |
白家庄村 |
白家庄村位于任村镇西南8公里处,地理坐标东经113度,北纬36度,总面积5000余亩,耕地8亩,村庄占地150余亩,经济林800亩,全村250户,900口人,分为六个村民小组。 白家庄村座落于南山脚下,浊河与露水河交汇口,山坡面积较大,耕地较少,主产花椒、柿子、核桃、山楂。由于耕地少,企业空白,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支撑。 白家庄村美丽独特,四面环山,红旗渠总干渠从村央而过,村西空心坝,村南弓桥,千年古柏,古槐健在,清朝老居现存,是开发旅游的好去处。 |
石贯村 |
石贯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西,3个村民小组,160余户,57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户,20人,现有劳动力300人(其中男劳动力200人,女劳动力100人),现有党员24人,耕地面积100亩。 |
木家庄村 |
木家庄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西北,4个村民小组,340余户,122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户,20人,现有劳动力380人(其中男劳动力280人,女劳动力100人),现有党员51人,耕地面积550亩,山地面积3600亩。 |
圪针林村 |
圪针林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西,7个村民小组,180余户,52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户,33人,现有劳动力210人(其中男劳动力110人,女劳动力100人),现有党员21人,耕地面积240亩。 |
盘山村 |
盘山村位于林州市任村镇政府东北部,距镇政府四公里处。盘山村是2014年确定的省级贫困村。盘山村共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0户,总人口1432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国家公益林面积5000亩。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以种植为主,种植核桃700亩,年产核桃10万斤,种植花椒300亩,年产花椒5万斤。 |
尖庄村 |
尖庄村位于任村镇西南7公里处,露水河右岸。大峡谷,南谷洞水库,太行屋脊等景区的入口处。全村共有300余亩耕地。共650口人,4000余亩林坡。红旗渠总干渠,任石公路,穿村而过。林长高速的特大桥,号称全省弟一高桥居尖庄村一公里。尖庄村的农富产品很有特色。盛山楂,核桃,大红袍花椒,柿饼,板栗等林产品,农产品有,小米,红小豆,纯手工粉条等纯绿色产品物美价廉。农家司养的家鸡,家鸡蛋更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尖庄村的山坡上开满各色各样的杏花,是人们游玩的好地方。欢迎大家来光临。 |
前峪村 |
前峪村 任村镇前峪村距任村镇7公里,全村5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总人口1055人,总户数289户,其中农业人口1030人,耕地面积965亩,劳动力523人,外出打工310人,现有党员4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51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