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南州 >> 三都县 >> 大河镇 >> 五星村

五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五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星村简介

  五星村位于合江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海拔530米,气候温和。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419户1629人,其中贫困户36户,贫困人口182人,自然资源以山林为主。2010年全村耕地面积1085.01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5斤,人均纯收入2847元,属典型的农业村。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交通条件差,仅有一条简易村极公路,常年受洪水冲毁,车人难行,运输困难;水利资源匮乏,没有水库,农田灌溉困难,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732102 558100 -- 查看 五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五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蕊抹村

  蕊抹村位于三都县丰乐镇北面,距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48亩,山林1200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87户,894人。海拔600-800米,土质和气候适中,适合种植杨梅、葡萄等经果林和优质高产洋芋、速生用材林等。   

营寨村

  营寨村位于大河镇西南面,都柳江上游沿河两岸,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距县城20公里,地势平缓,是河谷坝子与低湾盆地相结合的地貌,平均海拔460米,环境优美,适宜种养业发展。   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03户916人,其中劳动力542人,少数民族主要有布依族、水族、苗族。全村土地总面积12576.20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5.51亩,其中耕地总面积1828.5亩,人均耕地面积2.25亩;有林地7072亩,灌木林地160.2亩,无立木林地542.25亩,宜林地1109.25亩,退耕还林66.45亩,森林资源丰富。   2010年番茄种植100亩、黄瓜80亩,早玉米50亩,洋芋100亩、辣椒50亩、其它蔬菜200亩。无公害早熟蔬菜、精品水果脐橙和二元母猪是营寨村的支柱产业,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3265元,粮食总产量350吨,人均产食412(380)公斤。   

龙场村

  龙场村位于大河镇东北面,都柳江上游两河结合部北端,距镇机关驻地2.5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522户2388人,其中劳动力1328人,主要有布依族、水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土地总面积16794.5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7.03亩,耕地总面积3172.2亩,人均耕地面积1.33亩,有林地8593.65亩,灌木林地408.15亩,无立木林地16.5亩,宜林地700.3亩,退耕还林1467.5亩。无公害早熟蔬菜、养殖和劳务输出是龙场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番茄850亩、黄瓜230亩、早玉米140亩、辣椒200亩、洋芋800亩、其它蔬菜950亩;2010年龙场村粮食总产量930吨,人均吃粮420(397)公斤,人均纯收入3553元,被州人民政府受予小康村称号。  

平寨村

  平寨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丰乐镇境内,东连普安镇,西接交同村,南与沃屯村相邻,北和巴若村接壤,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05户,总人口1712人,耕地面积617.56亩,其中田483.2亩,土134.36亩。平寨村除十一、十二组拉秧山坐落在山坡上外,大部份自然寨交通便利,可直接通车三都县城以及都匀、独山、荔波、丹寨等周边县市城镇,汇入全国交通网。平寨村是丰乐镇主要的集贸市场之一,全镇的小商品交易大部分都在此进行,每隔6天赶一次集,对平寨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庄村

  高庄村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丰乐镇西北面,东与交然村相邻、南连新江村,西与高原村相连,北与都匀市阳和乡接壤,距镇政府15公里。全村共有五个自然寨,197户,780人。非农业人口1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64.8亩。全村有枇杷种植150亩,茶叶50亩,天然林木750亩,还有铁矿等矿产资源。   

高原村

  高原村地处三都县丰乐镇西面,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海拔900—1100米,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茂盛,气候凉爽,是较典型的高山村。全村总面积约7710亩,有耕地面积311亩,山林2600多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7个自然寨,147户,705人,非农业人口9人,劳动力245人,其中外出劳动力130人。   

江叶村

  江叶村位于丰乐镇西南部,距三都县城3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海拔1200多米,地处高山边远、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江叶村7村民小组,206户,628人,现有耕地面积406亩,山林面积1900多亩,气候凉爽,森林茂盛,土质肥沃。  

敖寨村

  敖寨村位于丰乐镇西北面,距镇政府9公路,是原和坪乡政府驻地,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328人,现有耕地面积600多亩,山林2500多亩,茶园500多亩,气候凉爽,适合种植茶叶,已通公路、通电,水资源丰富,但未开发。现每在敖寨6天赶集一次,赶集推动敖寨村和周边村的经济发展。   

相坪村

  相坪村位于丰乐镇西北面,距镇政府驻地14公里,东面,北面接轿山村,南连独山翁台乡,西邻与独山翁台乡、都匀市阳和乡接壤。相坪村有3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寨,91户,495人,劳动力267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土地面积为5590.7亩,在册耕地面积219.60亩,人均耕地面积0.54亩,林地面积4301.40亩,天然草地面积88.10亩,水域面积12亩,未利用地450亩。2006年面上农民人均纯入1214元,人均粮食184公斤。群众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轿山村

  轿山村位于丰乐镇西北面,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东邻苕寨村,西、南接独山县翁台乡,北靠敖寨村,是一个边远、高寒、贫穷落后的村庄,属省级一类贫困村之一。轿山村辖13个村民小组,311户1445人,主要聚居的是布依族和水族少数民族。全村耕地面积为618亩,人均耕地面积0.48亩,森林2700多亩,可利用的荒山、草坡600多亩,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水稻、茶叶、养猪、外出务工。  

新场村

  新场村由原来的新立村和鼠场村合并而成。   新场村位于丰乐镇南面,距镇政府3公里,新场村属中亚带气候,平均相对湿度为81%,无霜期270天,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该土地面积为690亩,其中田530亩,土160亩,共4个村民小组,245户,总人口1159人,全部为少数民族。新场村经济来源以种养业为主、林业为辅,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2902元,人均粮食为348公斤。是我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远销周边各地,品种主要有蕃茄、黄瓜、青椒甘蓝等。   鼠场位于丰乐镇南面,是三都水族自治县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产区。辖7个村民组3个自然寨,287户1251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686亩,其中田652亩土34亩,人均耕地0.54亩。新场村所在地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村内的鼠场街,是个历史悠久的农村集贸市场,一直延续至今,对鼠场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迅速,曾获“小康村”称号。多年来,党支部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使各项农村工作均处在全镇的前列。   

凉山村

  凉山村位于丰乐镇西北面,距镇政府15公里,其东面与敖寨村接壤,西面连接新立村。海拔为1100—1300米之间,是较典型的高山村,全村在册土地320多亩,山林面积1300多亩,现有茶叶600多亩,气候凉爽常年有雾,比较适合茶叶的种植。  

拉江村

  拉江村位于大河镇西北部,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土壤主要有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甸土、和水稻土。植被以早菜、水稻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区域内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都柳江等。   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188户797人,其中劳动力448人,土地总面积5695.0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8.33亩,耕地总面积1517.4亩,人均耕地面积2.22亩,有林地4645.05亩,灌木林地140.1亩,宜林地145.8亩,退耕还林481.2亩;2010年番茄种植160亩、黄瓜20亩,早玉米20亩,辣椒50亩,洋芋100亩;人均纯收入达3657元,粮食总产量310吨,人均产食412(385)公斤,以种植早菜和二元母猪为主要经济来源。   

交然村

  交然村位于三都县丰乐镇北面,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东连蕊抹村,南接尧基村,西靠高原村,北与都匀接壤,“三小”油路穿境而过,是都匀进入三都的北大门。全村主要民族为布依族和水族,辖10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298户,总人口为1567人。全村耕地在册总面积480亩,其中田375亩,土105亩。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村民外出务工收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尧基村

  尧基位于镇政府东北面,距丰乐镇政府驻地4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两个自然寨,236户,1093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布依族。全村耕地总面积600多亩,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   

新江村

  新江村位于丰乐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260户,1251人,绝大部分为布依族。耕地总面积660亩。新江村地处高山,属于典型的高山贫困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养殖业和种植业。   

巴若村

  巴若村位于丰乐镇北面,距镇政府驻地0.5公理,东连冗京,北连交然村,南连平寨村,西与尧基村隔河相望。巴若村有9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287户,1585人,非农业人口10人,劳动890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土地面积为4.75平方公里,在册耕地面积619亩,人均耕地面积0.35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人均粮食370公斤。五个自然寨未通公路,已通自来水,通电,没有专门的村卫生室,有办公用房,通电话,但基础设施还比较差。全村海拔在480――12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良好,有利发展种、养殖业,群众以种养殖业、为主。  

冗京村

  冗京村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丰乐镇东面,南面与平寨村相连,西面与交同村相连,北与巴若村相连,东与普安镇接壤,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冗京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寨,112户598人。村在册土地面积为250亩,其中田180亩,土70亩,山林面积300亩。全村经济来源以种养业为主、林业为辅,有部分人外出打工。  

交同村

  交同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丰乐镇人民政府驻地,也是丰乐镇集镇建设开发中心。现有6个村民小组,167户,802人,自然寨都属平坝地区,海拨450--600米,属喀斯特地形。东接冗京村,南接沃屯村,西接巴谢村,北与巴若村相连。2004年丰乐镇政府由平寨村迁往交同村以来,新建了镇政府、财政所、计生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办公楼及综合农贸市场。   

沃屯村

  沃屯村位于丰乐镇南面,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沃屯村共有田560亩,土160亩,9个村民小组,308户,1589人,沃屯村党支部有党员28名。村内道路60%已硬化,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以柑桔种植和反季节蔬菜栽培为特色。村内经济发展较快,曾被州级部门授予“小康村”称号,是丰乐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9年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41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918元,人均粮食达350公斤,各项经济指标都有所增长。  

巴谢村

  巴谢村位于丰乐镇政府西南面,距丰乐镇政府驻地6公里。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两个自然寨,146户,549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布依族。全村耕地总面积430多亩,森林面积900多亩,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   

马场村

  马场村位于丰乐镇东面,距镇政府驻地3.5公理,东连普安,北连平寨村,南连巴林村,西与沃屯村隔河相望。马场村有8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207户,1033人,劳动力520人。全部为少数民族。总面积为4.31平方公里,在册耕地面积509亩,人均耕地面积0.38亩,林地面积1789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人均粮食360公斤。1个自然寨未通公路,已通自来水,通电,村党员活动室老旧,通电话,但基础设施还比较差。全村海拔在480――51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良好,有利发展种、养殖业,群众以种养殖业、为主。   

巴林村

  巴林村位于丰乐镇东面,距镇政府驻地4公理,东连大河,北连马场村,南连鼠场,西与新立隔河相望。巴林村有4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146户,765人,劳动398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土地面积为2.56平方公里,在册耕地面积281亩,人均耕地面积0.44亩,林地面积1789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人均粮食350公斤。两个自然寨未通公路,已通自来水,通电,没有专门的村卫生室,有办公用房,通电话,但基础设施还比较差。全村海拔在480――51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良好,有利发展种、养殖业,群众以种养殖业、为主。  

苕寨村

  苕寨村坐落在丰乐镇西南部,与独山县相邻,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寨,全村917人,面积7275亩,森林面积4860亩,田土2415亩,海拔在800米以上,土壤PH值在5.5-6.5之间,土质疏松常年雾气浓浓,方圆100公里内无环境污染,是种植优质茶叶的好地方。群众主要收入靠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   

中江村

  中江村位于合江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7公里,属合江镇贫困村之一,是合江镇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寨,共221户,857人;现有耕地面积475.43亩,其中田443.42亩,土32.01亩;农作物主要是种植玉米、水稻、辣椒,经济作物以种植茶叶以主;一条天然河流,使得村民隔河而居;民族以布依族居多,一栋村级小学教学楼。中江村各项基础设施较薄弱,地理位置差,交通不便,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畜牧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为主。   

奇江村

  奇江村位于三都县三独公路旁,距合江镇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寨,439户1829人,耕地面积1277.67亩。奇江村共有党员35名,其中女党员7名。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347公斤,人均纯收入3483元,村集体经济6.2万元。属典型的农业村,主要特色产业有主要特色产业有生猪养殖、早菜种植等,地理位置好、交通条件好,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   

合江村

  合江村位于合江镇政府所在地,是三都县西北部的一个边界集贸重镇,是三都通往独山下广西的交通捷径,是三都西北部的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心。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405户1394人,主要聚居有布依、水等少数民族。现有耕地面积564.24亩,其中,田468.24亩,土96亩,人均耕地面积0.4亩。2010年人均粮食366公斤,人均纯收入3594元。合江村地势低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群众以发展种养业及个体经营为主,主要特色产业有早菜种植等。近年来,合江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发展个体经济和实施科技兴农,全村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   

麻拱村

  麻拱村位于合江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2公里。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寨,213户,892人,其中贫困户33户135人。现在耕地面积593.97亩,其中,田481.58亩,土112.39亩。2010年底人均耕地面积0.46亩,人均粮食386公斤,人均纯收入3230元。属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较好,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   

拥寨村

  拥寨村位于合江镇的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海拔450米,三都至独山县级公路横贯境内。全村辖8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212户810人,耕地总面积344.89亩,其中田281.7亩,土63.19亩。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0.42亩,人均粮食357公斤,人均纯收入2802元,全村共有党员12名,其中女党员2名。是全县重要的麻竹种植村,也是合江镇重要早熟蔬菜产区之一。   近年来,拥寨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群众,围绕镇“5421”发展目标和“东猪中菜西茶”产业格局,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发展早熟蔬菜和麻竹。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全村年种植无公害早熟蔬菜200多亩,荒山种植麻竹2100亩,经果林200亩,存栏育肥猪318头。有养殖场2个,养殖大户6户,麻竹加工点1个。   

甲照村

  甲照村位于合江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海拔600米,气候湿润温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217户927人,少数民族为899人占总人口数的97%。贫困户30户105人,低收入户118户473人,劳动力485人,现有耕地面积548.76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人均基本农田0.3亩。群众以种养业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2757元,人均粮食379公斤,有一条窄小的山区简易公路,大部分群众思想守旧,劳动力素质低,村级基础设施较差。  

尧吕村

  尧吕村位于合江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东邻甲岛村,北与大河镇苗草村接壤,西连石奇村、合江村。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321户,1457人,劳动力719人。土地面积为12.6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7.44亩,人均耕地面积0.64亩,林地面积9356.4亩,2010年人均收入2736元,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全村平均海拔52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良好,群众以种、养殖业为主。   

甲岛村

  甲岛村位于合江镇南面,距镇政府10公里,距县城32公里,海拨450米,气候湿润温和。共5个组,3个自然寨,251户1117人,甲岛村是合江镇以水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有贫困户81户人口367人,低收入户19户105人,一般户151户645人。全村有劳动力488个,耕地面积384.95亩,人均0.34亩。自然资源以山林为主,人均林木面积0.8亩,草山草坡320亩,可开发利用荒地面积为805亩,种养业潜力巨大。甲岛村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滞后,生存条件较为恶劣,人畜饮水困难,建有村级办公用房,广播电视覆盖率30%,已通电。没有教学点,上学困难。   

石奇村

  石奇村位于合江镇东南面,距镇政府10公里,距县城40公里,海拨610米,气候湿润温和。共6个组,8个自然寨,205户1015人,石奇村是合江镇以水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有贫困户35户人口148人,低收入户32户141人,一般户128户666人。全村有劳动力490个,耕地面积520.66亩,人均0.51亩,人均基本农田0.46亩,自然资源以山林为主,人均林木面积0.8亩,草山草坡430亩,可开发利用荒地面积为980亩,种养业潜力巨大。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16斤,人均纯收入2820元,属典型的农业村,主要特色产业有母猪养殖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  

屯桥村

  屯桥村位于合江镇北面,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地势较高,平均海拔620米,共有6个村民小组,8个大自然寨,人口180户786人。现有耕地面积580.02亩,其中,田464.72亩,土115.3亩;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17斤,人均纯收入2741元。属典型的农业村,群众以种养业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地理位置差,交通条件差,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是一个水族文化底蕴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   

五星村

  五星村位于合江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海拔530米,气候温和。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419户1629人,其中贫困户36户,贫困人口182人,自然资源以山林为主。2010年全村耕地面积1085.01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5斤,人均纯收入2847元,属典型的农业村。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交通条件差,仅有一条简易村极公路,常年受洪水冲毁,车人难行,运输困难;水利资源匮乏,没有水库,农田灌溉困难,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   

怀所村

  怀所村位于大河镇东北面,距大河镇2公里,距三都县城14公里;东与三合镇接壤,南与大河村毗邻,西同丰乐镇交界,北与龙场村相连,处于都柳江上游,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3.5公里,全村总面积5.25平方公里,三都至独山、三都至都匀公路在怀所小学处交汇,是三都县通往都匀的交通枢纽中心,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坝子成串珠状分布于沿河,冲积耕地良好。海拔400—500米,与两侧山地高差100—120米,地形开阔,冲积物深厚,水热条件较好,易于灌溉,宜于耕作,是本镇发展早熟蔬菜主要地区之一。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终年适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年平均气温17.3—18.5度,≥10度积温为5000—5600度,相对湿度80%,无霜期长达332天,年降雨量1400—1500毫米。由于雨水集中于春、夏两季,常发生洪涝灾害。   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分别居住在8个自然寨中,共359户1665人,其中劳动力905人,少数民族主要有布依族和水族。全村土地总面积9192.2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6.81亩,其中耕地总面积2254.3亩,人均耕地面积1.67亩。有林地4250亩,灌木林地163.2亩,无立木林地134.7亩,宜林地206.7亩,退耕还林786.45亩。2010年番茄种植800亩、黄瓜100亩,早玉米50亩、辣椒100亩、洋芋800亩、其它蔬菜840亩,人均纯收入达3981元,粮食总产量620吨,人均产食439(384)公斤,主要盛产绿色早菜、麻竹笋、水果等土特产品。境内山青水秀,景色迷人,民族风俗独特,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联江村

  联江村位于合江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离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共203户,784人,劳动力358人,外出务工人员116人。现有耕地面积543.11亩,其中,田510.82亩,土32.29亩;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3斤,人均纯收入3461元,属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地理位置差,交通条件差,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是一个布依族文化底蕴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  

苗草村

  苗草村位于大河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283户1556人,其中劳动力822人,是大河镇唯一的水族少数民族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4751.9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3.65亩,耕地总面积1567亩,人均耕地面积1.47亩。有林地面积3100.65亩,灌木林地1726.05亩,无立木林地64.35亩,宜林地2224.65亩,退耕还林2265.15亩。苗草村地处偏远山区,没有任何直接经济收入,2010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517元,粮食总产量500吨,人均产食384(352)公斤,群众生活极为贫困。是大河镇最贫困、最边远的一类贫困村。  

岩江村

  岩江村位于合江镇西北面,距镇政府驻地11公里,东接中江村,南邻一心村,西邻独山县甲定乡,北邻独山县翁台乡,全村4个村民小组205户882人,占地5.00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3.87亩,其中,田450.87亩,地33亩,人均耕地面积0.57亩。201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3912元。村党支部有党员22名,其中男党员18人,女党员6人。主要特色产业有茶叶种植。近年来,岩江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东猪、中菜、西茶”产业发展格局,强基础,抓培训,积极组织群众大力发展白茶种植,扩大种植规模,现在已经种植白茶650亩,目前已经有400亩进入经济收入期。  

一心村

  一心村位于合江镇西部,距合江村约10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寨,198户798人,其中劳动力397人,主要聚居有布依、水等民族。现有耕地面积458.35亩,其中,田430.35亩,土28亩,人均耕地面积0.57亩。群众以种养业为主,主要特色产业有板栗种植等,2010年人均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2794元,属二类贫困村。   

平荡村

  平荡村位于合江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平均海拔700米。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253户960人,其中劳动力476人,主要聚居有布依、水等民族。现有耕地面积655.01亩,其中,田540.01亩,土115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群众以种养业为主,主要特色产业有林下养鸡、板栗种植等,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344公斤,人均纯收入2803元。近年来,平荡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以进取,扎实工作,全村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  

小河村

  小河村位于合江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海拔450米,气候温和,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寨,230户1146人,主要聚居着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现有耕地面积625.81亩,其中,田537.81亩,土88亩;201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28斤,人均纯收入2901元,属典型的农业村,主要特色产业有板栗种植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地理位置差,交通条件差,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  

三利村

  三利村位于合江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南邻茂阳村,北接岩江村及独山县甲定乡,东接小河村及平荡村。三利村是合江镇最边远,最贫困的行政村。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219户929人,其中劳动力456人,现有耕地面积453.43亩,其中,田395.28亩,土58.15亩,人均耕地面积0.49亩。群众以种养业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2675元,人均粮食323公斤,属典型的农业村,主要经济作物有桐子、板栗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地理位置差,交通条件差,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以及劳务输出等。  

民主村

  民主村位于大河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共辖20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366户1678人,其中劳动力1015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6316.50亩,人均占有土地11.75亩,耕地总面积3417.4亩,人均耕地面积2.46亩;有林地11437亩,灌木林地421.5亩,无立木林地17.85亩,宜林地8442亩,退耕还林721.05亩。   2010年人均纯收入2445元,粮食总产量620吨,人均占有粮401(362)公斤。民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目前通村公路正在修建池中,全村经济来源主要是以种养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是大河镇典型的贫困村。   

大河村

  大河村位于大河镇人民政府驻地,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土壤主要有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甸土、和水稻土。植被以早菜、水稻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区域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都柳江等。   全村现有19个村民小组共537户2294人,其中劳动力136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3542.6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6.65亩,耕地总面积2735.1亩,人均耕地面积1.34亩,有林地4621.65亩,灌木林地187.95亩,无立木林地515.25亩,宜林地2045.85亩,退耕还林850.5亩,2010年番茄700亩、黄瓜150亩,早玉米50亩,辣椒100亩,洋芋2000亩,其它蔬菜750亩;以“早菜、二元母猪、脐橙”为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人均纯收入4066元,粮食总产量880吨,人均产食429(376)公斤。   

打锄村

  打锄村位于大河镇西南部,,距政府所在地2公里,总面积为9平方公里。三都经大河至独山过境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具有很高的资源开发价值。全村分三个自然寨分布,共有6个村民小组226户952人,其中劳动力581人。全村土地总面积9393.60亩,人均占有耕地11.01亩;耕地总面积1967.8亩,人均耕地2.31亩,有林地4349.25亩,灌木林地95.4亩,无立木林地363.9亩,宜林地1213.05亩,退耕还林1029.75亩,2010年番茄种植350亩、黄瓜100亩,辣椒100亩,洋芋400亩,早玉米70亩,其它蔬菜120亩,人均纯收入达3988元,粮食总产量390吨,人均产粮439(397)公斤。2005年被镇人民政府列为大河镇生态村之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被列为示范村,2006年被镇政府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山勤村

  山勤村位于大河镇西面,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距县城20公里。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29户991人,劳动力613人,90%为少数民族。其中4个小组为高山地区,海拨高度在1000米以上。全村土地总面积10552.3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1.95亩,耕地总面积1258.4亩,人均耕地面积1.43亩;有林地6499.5亩,灌木林地35.55亩,宜林地589.35亩,退耕还林176.25亩。主要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0年人均纯收入2579元,粮食总产量380吨,人均产粮391(362)公斤。   

后山村

  后山村位于合江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6.1公里,全村共有8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212户875人,其中劳动力352人。现有田面积519.96亩,土地面积69.09亩,人均耕地面积0.59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541元,人均粮食385公斤。主要聚居着布依族,经济作物以杉木为主,农作物以水稻、番茄为主。   

胜利村

  胜利村位于合江镇西南面,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海拔470米,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寨,共有361户1572人,全村共有贫困户102户,贫困人口408人。现有耕地面积1108.39亩,2010年底人均粮食375公斤,人均纯收入3496元,属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地理位置差,交通条件差,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是一个布依族文化底蕴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   


五星村特产大全




五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