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 龙南县 >> 东江乡

东江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江乡谷歌卫星地图)


东江乡简介

  东江乡地处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城南部,距县城6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7万余亩。全乡有行政村4个, 117个村小组,总人口1.2万人。东江交通便利,105国道贯穿全境,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组组通达80%。
   该乡矿产资源丰富,有稀土、彭润土、煤、铁、瓷土等矿产资源。现有大小企业65家,其中采矿业和加工业有30余家。农业发展较快,气候条件好,土地肥沃。主导产业有脐橙、花卉苗木和生猪养殖,集中连片2000亩以上的脐橙基地有2个,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苗木基地1个,万头养猪场3个。.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2万人 50平方公里 360727201 341000 0797 查看 东江乡谷歌卫星地图

东江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江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南镇

  龙南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东北部、居桃、渥两江汇合处,是龙南县城,也是龙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有纺织、五金、汽车修配、农机、食品加工、制药、印刷等工厂企业。.  

武当镇

  武当镇位于105国道赣粤边际,东南方向与广东省和平县、连平县交界,西北方向与龙南县南亨乡、杨村镇相邻,距龙南县城40公里,是龙南的南大门。105国道贯穿全镇,省级风景区小武当山位于境内。全镇共有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4个村民小组,2760户,总人口13688人,全镇国土面积110.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02亩,山林面积151295亩,人均耕地0.4亩,人均山地7亩,农民人均年收入1360元。农业产业主要有无公害蔬菜、果业和生猪养殖,矿产资源主要有萤石矿。.  

杨村镇

  杨村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西南部,距县城57公里,南与广东连平县接壤,是龙南县边远山区乡镇.全镇国土面积14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居委会,有166个村小组,总户数9984户,人口5.1万,耕地面积14772亩,山地面积21.9万亩.其中以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尤为丰富.    境内丘陵,山地交错.沿太平江及其支流两岸为河谷平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占面积的77.5%,尤其为低丘,及河谷平地.最高处为仙人嶂,海拔1036米,最低处为车田村,海拔310米.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5.年极端低温-5.30,年端极高温为37.全年无霜期282天.年降雨量1617.9毫米,雨量集中在4至6月.    杨村镇人文气息浓厚,民风淳朴,物产富蔗,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有风格个异的客家围屋引人入胜,令人称奇,有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大雄伟,气势蓬勃的燕翼围和中央电视台《直播中国》的外圆内方,古朴幽深的乌石围。另外,建筑奇特,古朴庄重的太平桥也是探古寻幽的极好景致。地方民产杨村乌粉,太平水酒等更是远近闻名,脍炙人口,深受市场欢迎。    杨村镇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在杨村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2001年投资新建黄线公路贯穿整个杨村镇境内,公路两旁的受惠村庄达到14个。除杨村至紫霞,三坑公路还在筹划修建中外,整个杨村镇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    在杨村镇 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杨村镇经济快速发展,通过积极引导群众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以蔬菜,西瓜种植为龙头,以产业大户的基础,大力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蔬菜种植,脐橙种植,种桑养蚕已成为杨村镇支柱产业。.  

汶龙镇

  汶龙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东南部,圩镇距县城25公里,距定南县城15公里,东邻定南县历市镇、南接岿美山、西连东江乡、临塘乡、北靠关西镇。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860亩,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8346人。省道龙定线贯穿全境。    汶龙镇经济历史上以水稻种植和煤炭开采为主,近几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全镇已有煤矿1个、稀土矿6个、水电站2座、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瓜菜基地2个,共126亩。以脐橙为主的果业基地13个,工业原料林基地2个共27000亩。产品主要有煤炭、稀土、钨矿,瓜菜,脐橙,黑李,造纸商品材等等。生产总值510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63万元,财政收入11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90元。    汶龙镇新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这二年已按规划建成银龙街,开辟完善了诚信大道,新建彩色塑钢棚顶市场,汽车站和党政办公大楼,集市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并全面绿化,亮化和美化。    全镇有小(二)型水库1座、山塘、水陂26座。其中在建3座,基本实现旱涝保收,村组干道11条,已硬化10条8.2公里,正在施工1条,新开辟(村小组)道28条7.3公里,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全镇现有初中1所、完小2所、初小2所、教学点7个。全镇教职工131人,其中初中65人,小学66人。学生2386人其中初中1178人,小学1208人。全镇校舍宽敞明亮,已消灭危房。全镇有镇级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个,有线电视、手机信号、固定电话已覆盖全镇。.  

程龙镇

  程龙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城15公里的西南方向,龙小线贯穿全境,与全南县接壤,辖程龙、龙秀、盘石、杨梅、八一九、五一等6个行政村,总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9800人。    程龙镇林业资源丰富,共有山地面积17.2万亩,年产竹木5000立方米以上。太平江、桃江河穿境而过,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资源,现已兴建水电站8座,年发电总量达3600万度以上,能够为大型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程龙镇基础设施齐全。村组交通得到迅速改善,累计建设村组公路里程达22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一半以上的村小组通水泥路,重新改造硬化了圩镇街道。    集镇所在地为龙小线边上的程龙村,交通便捷,设施完善,是程龙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程龙镇经济活跃。经济总量逐年增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县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全镇GDP达56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80元。.  

关西镇

  关西镇位于赣州市龙南县城东部,距县城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物华天宝。京九铁路、赣粤高速穿镇而过,有“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美誉的关西新围。关西镇地大山深、疆域绣错,东与定南县交界,西与黄沙乡毗邻,南与汶龙镇接壤,北与里仁镇相连。地势周高中地,重峦叠嶂;平均海拔306米。东有东山、南有大富山、西有三阳山、北有雪峰山。具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之说。    ◆ 历史沿革    关西于宋朝末年徐姓祖先逃难至关西村下燕村小组安居以来,有近800年的历史。明正德年间(1507年),南赣巡抚王阳明率兵前往广东平剿三俐曾在程岭(与定南交界处)一带安营设关把寨,关西正处关隘之西,故名关西。明清时关西属里仁堡,民国31年调整划称关西乡,建国初属汶龙第5区,设有关西、程口两个乡,建有关西、关东、程口、翰岗、程岭、上燕、邹坑等高级社。1960年设关西公社,1984年改关西公社为关西乡,于1996年8月撤乡建镇,是京九沿线50个重点建设的乡镇之一。    ◆自然环境    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7℃,全年无霜期283天,年降水量1605.6毫米,雨量多集中在4—6月,属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经济文化    全镇辖关东、关西、翰岗3个村政村,96个村民小组,1674户,7226人。总面积8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07.05亩,林地101295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十多种,主要有稀土、萤石、瓷土等;水资源充沛,现有程口、枫树岗等4座中型水电站。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群,具有独特浓郁的客家风情。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为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指定参观点。    关西境内物产富饶。主种水稻,是县内主要产粮区之一,经济作物为花生、瓜果、大豆、茶叶,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享誉县内外。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2%,盛产杉木、杂木、工业原料林木。    关西现有初中一所,小学11所。自古以来,关西人才辈出,有清朝道光年间翰林徐思庄和清咸丰五年翰林徐德周、徐名绂。徐思庄,曾历任户部福建司主事,功臣馆提调国史馆篡修,后宣至安徽,山东按察使,是清代书法家之一。徐德周,曾任御史之官。.  

里仁镇

  里仁镇地处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的北面,距县城6公里,国土面积55.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00亩,山地面积10.5万亩,全镇共辖6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农户3220户,人口12500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60元。全镇公共服务机构及其设施较为完备,建有学校8间(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小2所,村小4所,教学点1个),幼儿园8所,卫生院1所,医疗点15个,有线电视站、电信所、邮政所、农电所、农信社、工商分局、公安派出所和交警中队等服务机构,配置齐全,并建有移动、联通、小灵通基站各1个,移动营业网点2个,发电站1座,自来水厂1家。近年来,里仁镇依托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快速全面发展。    交通要镇——交通便利,105国道纵贯南北,京九铁路横跨东西,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三条大动脉在龙南县唯一的交汇点。境内设有火车站,在中心位置建有高速公路进出口,105国道北连东坑与信丰县相邻,南连县城与龙南镇相接,西面县级龙关公路直通关西镇,距县城仅6公里,公交车24小时直通县城,全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90%的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60%的小组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里仁是龙南名符其实的交通枢纽。    城郊重镇——毗邻县城,已列入龙南城市建设规划,是龙南建设赣南中等城市的重要组成区域。既是赣粤高速公路出口进入龙南的第一镇,又是前往关西客家围的必经之地,是龙南连接外部环境的窗口。以工业园区为中心,建有2个综合农贸市场,2个分别占地36亩和80亩共计可容纳420户的农民小康新村,1个供应赣南6个县的中国石化石油中转储备库。    工业强镇——初具规模,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建有1500亩工业区,吸引了21家外资企业在园区内落户,务工人员月均收入800元,形成了纺织制衣、塑料制品、木材加工、打火机生产四大支柱产业,吸引外来务工人员3500多人,加上周边居民,工业园区及周边人口近7000人,带动了第三产业和圩镇的繁荣。.  

渡江镇

  渡江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的西南部,距县城4公里,东接县城,西接程龙镇和全南县,南邻东江乡、临塘乡、北界桃江乡,龙小公路、桃江河水穿境而过,区域面积77.8平方公里,是龙南第三大镇,下辖7个行政村,有2.2万人口,553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485名)。镇机关干部36 名。    近几年来,渡江镇认真实践“-”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江西要崛起,赣州当先锋,龙南要先行,渡江出典型”的总体要求,以实现“管理民主化、农业产业化、居住城镇化,争创江西明星乡镇”为奋斗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善谋实干,围绕经济抓党建,促进了渡江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迄今为止,全镇已兴办机制砖厂、采砂场、石灰厂等20家建材企业,成为全县最大的建材企业生产基地;形成了蚕桑、脐橙、枇杷、板栗、花卉苗木、太空莲等主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了蚕桑、果业两大支柱产业,达到了人平半亩果、户平1亩桑的规模;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成效显著,2001年和2006年分别投资120万元和150万元兴建了两座160米长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渡江大桥和渡江丰收桥,并修建了3.6公里的环镇公路,近几年来,还筹资460多万元,水泥硬化村组道路32条,总长43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中小学校校舍面貌一新,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前茅。渡江镇的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的前列。2002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市、县“-”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省、市、县税费改革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乡(镇),2004年度先后被评为全市“亲民、为民、富民”先进党委和全省“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2005年镇党委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委,分别受到了省委孟建柱-、市委潘逸阳-等领导到渡江视察工作后的高度评价。.  

桃江乡

  桃江乡地处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西北部,属城郊乡镇,东靠龙南镇、南连渡江镇、安基山林场、西北与全南县接壤,沿桃江河龙南段北段28公里与龙南镇划江而立。    今桃江乡,明清是属洒源堡,建国初期分为水西乡河洒源乡,1958年合并称“桃江公设”,1984年改称桃江乡:现辖5个行政村,窑头村、水西坝村、洒口村、中源村、清源村。全乡共1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100多户,总人口18000多人,拥有国土面积81220公顷,共中林地面积63883公顷,耕地面积615公顷。.  

东江乡

  东江乡地处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城南部,距县城6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7万余亩。全乡有行政村4个, 117个村小组,总人口1.2万人。东江交通便利,105国道贯穿全境,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组组通达80%。    该乡矿产资源丰富,有稀土、彭润土、煤、铁、瓷土等矿产资源。现有大小企业65家,其中采矿业和加工业有30余家。农业发展较快,气候条件好,土地肥沃。主导产业有脐橙、花卉苗木和生猪养殖,集中连片2000亩以上的脐橙基地有2个,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苗木基地1个,万头养猪场3个。.  

临塘乡

  临塘乡位于龙南县城于南,距县城17公里,105国道线穿越而过。总面积1100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75。67公顷,山地面积9982.73公顷。辖6个行政村,总户数4040户,人口17968人,劳动力9245人。   经济以农业、林业为主。全乡粮食总产量8200吨左右,速生丰产林3540亩。矿产资源丰富,有矿泉水、温泉水、煤、铁石、稀土等。形成了“一线两水四基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利用国道优势发展国道经济,兴办了汤湖温泉山庄和小武当矿泉水厂,建立了煤碳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蚕桑基地区性200亩和脐橙基地3000亩。全乡国民生产总值6700万元左右,农业产值956万元,乡镇企业产值5800万元,财政收入50万元。    临塘乡-赵明竞,乡长谢恒兴携全级人民愿以全方位开放、全身心投入、全天候的服务,竭诚欢迎四方客商莅临临塘乡指导考察,愿用我们的真心和您的真情,共建临塘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明天。.  

南亨乡

  南亨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城30公里外的南部,105国道贯穿全境,与定南县宿全关山镇及本县武当镇、夹湖乡、临塘乡等乡镇交界,辖圭湖、西村、东村、三星、助水、石门等6个乡政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    南亨资源丰富,其中水资源和磁铁矿、石灰石资源尤为丰富,南亨铁矿是我县的一个重要内引外联企业,年产磁铁矿原矿5万吨,年上缴得税250万元,南亨石灰石具有质地坚韧、品质优良等特点,南亨产石灰运销广东、湖南等省份及周边邻近各县市。    南亨基础设施齐全。通过大力实施“两改两建”和扎实性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两村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兴建了两幢占地1200平方米的乡政府办公楼和三星、石门、助水等村的村级办公楼,重新改建了圭湖、西村、东村等村的村级办公楼,修建了长达15公里的罗田公路和30公里助石公路。2002年实现3公路、水、电、有线电视、通讯网络的“村村通”,近两年共水泥硬化村主干部21条,总长达14.6公里,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集镇地处新名105国道之间面积达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6898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南亨的贸易、文化、经济中心。文教、卫生、事业繁荣进步,南亨初中连续一年开入县重点中学学生数到全县前五名。卫生院设备齐全,服务质量优良。    南亨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250万元。2002年以来,连续四年财政收入列全县前茅。通过积极引导群众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以种养为龙头,以产业大户的基础,大力推进规模农业发展。青蒿种植、脐橙种植、种桑养蚕已成为南亨的三大支柱产业,辅之运输业,服务业迅猛发展,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构局。目前全乡青蒿种植面积百家2000亩,已建立3个千亩集中连续的精品,并对使须的落叶果种植、蔬菜种植、种桑养蚕进引种植技术和种植品质到改良,山花李、芙蓉李等种植面积达2800余亩,种桑养蚕迅猛发展,年产鲜茧150万担。.  

夹湖乡

  夹湖乡地处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西南部,东与临塘、南亨、武当交界,南与杨村接壤,西与全南县金龙镇毗邻,北与程龙相连。辖花树、新城、三门、松湖、杨岭5个行政村,总面积132.32平方公里,人口12877人。乡政府驻地花树村,距县城40公里。    夹湖乡生态环境优美。夹湖乡属温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8℃无霜期276天,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无公害蔬菜、瓜果、蚕桑 、脐橙、花卉苗木、速生生态林、经济林、毛竹林、油茶林的种植发展。流经夹湖乡全境的太平江集雨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河床落差大,适宜梯级开发,沿江已建有6处水力发电站。木、竹蓄积量大,现有林地面积17万亩,其中阔叶林(软、硬杂木)面积45900亩,针阔混交林(松、杉、杂木)30600亩,年产优质硬杂木一万立方米以上。    夹湖乡各种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钨、铁、锡、铅、锌、石棉等。已开采的有钨矿。水资源也很丰富,现已兴建多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635千瓦。境内尚有未开发的地热资源—花树温泉,出水量2.5立方米每秒,温度50-65摄氏度。    夹湖乡基础设施完善。近几年,夹湖乡以公路、水利、圩镇、村部四项建设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运作机制,掀起基础设施建设0,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达到了60%,新城村达到了80%。2004年,夹湖乡新农村建设年度考评时名列全县第三名;2005年名列全县第二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十五”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乡镇。    夹湖乡经济发展快速。开展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乡域经济。针对夹湖的山、水资源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全民创业,激发内力发展乡域经济。制定出台了推进全民创业的相关政策,鼓励群众解放思想,勇敢创业。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竹木加工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注重宣传,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合夹湖自然条件的特色产业,重点扩大以台椒4号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以赣油1-12号无性系油茶为主的优质油茶、生猪、工业源料林四大主导产业规模,目前,全乡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2600亩,油茶面积达到5000亩,工业源料林面积达到3000亩,年出栏生猪达到2万头。。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47元。.  


东江乡特产大全




东江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