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街道位于江西吉安青原区。下辖:
360803002001 111 新桥社区
360803002002 111 金竹社区
360803002003 111 红光社区
360803002004 111 刘家社区
360803002005 111 麻家社区
360803002006 112 枫塘社区
360803002202 112 友谊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0803002 | 343000 | -- | 查看 滨江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河东街道 |
河东街道位于赣江之滨,青原区中心地带,下辖1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其中城镇人口1.6万人,农业人口2万人,土地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3915亩,耕地面积17472亩。河东街道是一个集交通、旅游、文化和商品流通为一体的综合性街道。境内水陆交通便利,上可溯赣江沟通闽粤,下可泛鄱阳抵长江下游省市;京九铁路吉安火车站座在区内;105国道横贯南北,井冈山大桥、赣江公路大桥、白鹭大桥跨越赣江与吉州区相连。井冈山大学、吉安农校、吉安武校、驾校、新科电子学院、井冈山师院附中等一大批大、中、小学丰富了街道的文化资源。赣中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贸易广场、吉安火车站站前广场落户区内,使街道的经济更加繁荣。 近年来街道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食品、茶叶、建材、机械等为主体的行业结构。农业立足城郊优势,依靠科技,形成了青原优质商品粮基地,夏家、沙芫无公害蔬菜基地、美国提子基地、草莓基地、山塘水库种养示范基地、大路肉鸭基地等特色农业基地。商业依托区位条件,形成以青原山旅游为中心的特色服务业、商品流通业。跨入新世纪,街道将立足以人为本,创新举措,打造滨江花园城,描绘未来新蓝图。 地理位置 青原区河东街道位于吉安市东南部,赣江东岸,青原区中心地带。其东部、南部、西部分别与天玉镇、值夏镇、吉州区相接。地理座标为东经114度-115度,北纬26.38度-27.10度,全街总面积为72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河东街道是2001年12月由河东镇撤镇设街组成,原隶属吉安市,2000年4月吉安地区撤地设市后划入青原区。所辖区域与原河东镇一样。 资源条件 (1)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春阴冷,夏热秋燥,初夏多雨,伏秋干旱、云系多、光照少、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1457.5mm年平均气温18.3度,无霜期280-300天。 (2)地势地形地貌,街道属工壤丘陵地带,地质结构简单,地貌属赣江二级阶地位置。 (3)吉安市地下矿藏众多,主要有煤、铁、钨、钼、镍、锰、钾等多种有采价值的矿点400多处,还有金、银锡、铂等矿种。 (4)能源条件:街道位于105国道线上,离华能电厂十公里,泰和机场40公里,吉安火车站2公里,赣江横穿境地,水、电充足,交通条件便利后勤供应充足。 (5)交通条件:街道位于赣江之滨,陆路有105国道、京九铁路,地理位置优越,由东向西可连接北京,西南、华南、福建,水路上可溯赣江沟通闽粤,下可泛鄱阳湖与长江相联,抵长江下游发达省市。 (6)旅游资源:街道区域内青原山,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因山青、水青、气青而得名,有“山川江西第一景”之称。山中有净居寺、阳明书院、石猴赏月、祖关、七祖塔、飞来塔、待月桥、虎跪泉、试剑石等30多处景点。自唐宋以来,有颜真卿、苏轼、文天祥等文人学者留下诗文500余篇。 经济建设 街道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街、商贸活街、农业稳街、工业强街”等战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街道的空间布局上初步实现了几大重点区域:一产形成了青原优质商品粮基地,梅林无公害蔬菜基地,山塘水库、稠塘湖立体养殖基地及夏家美国提子基地;二产形成了华能工业园,梅林工业园两大工业区;三产依托处于青原区中心地带快速发展。2003年街道国民生产总值2811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685万元、第二产业14494万元、第三产业4933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52%、73%、104%。 名优特产 近代民间流传“河东萝卜水泱泱”,街道梅林蔬菜基地出产的萝卜、葫子以口感好、肉质鲜美享誉省内外;梅林茶厂出产的茉莉花茶馥郁芬芳、滋味鲜爽甘实,具有悠久的历史;大路的枣脆甜干嫩,友谊的桔色泽金黄,红光的花生颗粒饱满;云江的石料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
滨江街道 |
滨江街道位于江西吉安青原区。下辖: 360803002001 111 新桥社区 360803002002 111 金竹社区 360803002003 111 红光社区 360803002004 111 刘家社区 360803002005 111 麻家社区 360803002006 112 枫塘社区 360803002202 112 友谊村 |
天玉镇 |
一、基本情况 天玉镇位于青原区北部,地处赣中丘陵地带。全镇共7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99个村小组,总人口14000人。全镇总面积3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538.5亩,水田11523亩。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5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4元,财政收入为154.5万元。 天玉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奇特的人文景观。地下蕴藏着煤、石灰石、花岗岩等矿产;盛产优质水稻、大豆、芋头、花生、蔬菜等农作物;山上除杉、松等木材外,还有柚、李、柑等特产。境内有临江古窑、流泉飞瀑——铜壶滴漏、天玉古庙、兴隆岩、红军洞等名胜可供浏览,其中临江古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宋、元瓷器作坊遗址,几乎重现了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中所描绘的“作坊图记”。 二、历史沿革 天玉镇原隶属于吉水县,1987年划归原吉安市(现吉州区)管辖,2000年撤地设市时又划归青原区管辖。天玉镇的名称是由临江公社改为天玉乡,1994年元月1日撤乡改镇。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领导下,天玉镇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共平整土地42000平方米,兴修(硬化和绿化)镇区公路3条,长度1公里,完成了镇区下水道工程,总长2114.2米,在镇区主要路段安装路灯46盏,形成了初步规模,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农业产业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尤其加强了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在花木生产上,一是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专业户,以示范指导激发村组发展花木生产。二是以李友礼景天花木基地为龙头,作为“双学三培两带”基地,带动其他农户发展花卉苗木生产,目前种植面积达700亩。除此之外,还有江西罗霄山花木有限公司,面积120亩;吉安龙腾花木基地,面积60多亩。作为城市近郊镇,天玉镇始终把提供城市配套服务当作镇域经济发展的重心,把蔬菜生产作为全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效益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建立了一个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品种有儿菜、芋头、葫子、黄瓜、苦瓜等。. |
值夏镇 |
一、乡镇概况 值夏镇古代称芗城,是吉安几大古镇之一,全镇2.9万人口,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村镇分布在青东公路沿线和赣江东岸,泷江以南,富水河以东。全镇面积48平方公里,地属低丘、良田平畴,青山秀水。值夏镇是远近闻名的商贸集散地和农副产品交易地,留下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辉煌。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胡铨就是出生在值夏.镇桃园村,胡铨墓座落在值夏中学旁。 值夏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8C,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均降雨量约1500mm,无霜期长(286天)。主导风向为北风。 值夏镇集镇面积现有1.2平方公里(含先锋行政村部分自然村)。2003年,镇政府对集镇编制了2003—2020年总体规划,规划面积达3平方公里。值夏集镇地面平均海拔高程高处54.9米,最低处51.2米,集镇的最高处为新水北桥59.2米。集镇内有各类行政、企、事业单位及服务、医疗机构,人口1.2万,其中流动人口日平均约为6000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镇政府所在地。全镇村村通电话,移动和联通业务遍布全镇。镇区有线电视已纳入吉安市广电网络。值夏镇敬老院、卫生院、中学和中心小学等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今年还将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集镇内现有农贸市场、马埠市场和一条工商街,有工商户400余户。 二、地理位置 值夏镇地处吉安市青原区中部,距青原区2l公里,距吉安市25公里,位于东经115.3度,北纬27.0度之间,东、北与富滩镇接壤,南与文陂乡、泰和县万和镇交界,西与古安县永和镇隔江相望。泷江、富水分别从镇区北部、西部和南部流过,并在镇区相汇,注入赣江。青东公路是值夏镇主要的过境省道,境内主要公路有值七公路。 三、历史沿革 值夏集镇有1700多年历史,在解放前,属纯化乡74都。解放后设置吉安市十一区,管辖值夏、白沙、多宝、万德、陂头、集福、文昌、杨梅、新圩10个乡镇;1959年4月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离,改为值夏乡;1985年5月改为建制镇;2001年1月由吉安县划。入吉安市青原区,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06个自然村;2003年9月,按上级要求,撤并了4个村委会,全镇总户数6170户。现已被列为全省2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 |
新圩镇 |
地理位置:位于吉安市南部,距吉安市火车站30公里,地处赣中吉泰盆地底部,属中纬地带,镇北靠文陂乡,东南与富田镇为邻,西南与泰和县接壤。 全镇总面积为49.5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2平方公里,全镇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共1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为18000人,城区居住人口约6000人,邮政编码为343061。地域呈“顿字”状,东西长约11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镇区属低丘陵地带,地势中部低平,四周略高,但高度不大。 新圩始建于1365年, 民国时属纯化乡辖,解放后建乡、人民公社,1993年8月撤乡改建制镇至2000年前属吉安县管辖,2001年1月至今隶属青原区管辖。 全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2℃,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为1850小时,全年主导风为北风或偏北风,但6-8月多为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全年无霜期为285天。 镇区内主要河流为富水河。富水河由南往北贯穿全镇,水流从四周向富水河汇集。全镇水利资源丰富,水利工程有大渡槽5座,有小(一)型水库(珠源水库)1座、小(二)型(火焰山水库)1座和多座小型水库。白云山水库总干渠、二支、三支和江头支渠环绕全镇。 全镇野生动物有野猪、狼,主要农作物是稻谷,主要矿产有砂、石等。. |
富滩镇 |
富滩位于青原中部,是青原南门第一镇,距吉安市区18公里,距吉安火车站16公里。交通发达,信息畅通,文水公路、青东公路穿境而过,属半小时经济圈内,城市辐射力强,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23000人,耕地面积35070亩。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56亿元,财政收入262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43元。 富滩镇自古以来以“富”著称,有丰富的石灰岩、无烟煤、锰、钛、硅等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电力资源。该镇的优质大米远销全国各地;柑桔、油菜、花生、药材等经济作物曾获国家级关项。富滩山清水秀、环境优雅:螺滩水库10公里的库区,两岸山高林密,峰峦叠障,风光旖旎,是开发旅游观光和度假休闲的最佳场所。 近年来,该镇坚持以工业化为经济核心,把招商引资作为撬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杠杆”,强势推进工业化建设。2001年初,经吉安市人民政府批准,青原区委、区政府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构想,依据富滩的资预优势和区位优势,创办了富滩工业园。该工业园总休规划为三个区,总面积1550亩。其中A区250亩,B区800亩,C区500亩。按照稳定A区,开发B区,预备C区的建设步骤成,目前已完成了A、B区的征地及“三通—平”工作,并初具规模。该镇共引进项目13个,投资上千万的企业就有4个,符合“三五”项目7个。 富滩工业园享受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户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行“无费区”和封闭式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该工业园建立以来,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与关怀,得到了各方企业家的认可与信赖。2003年,全镇共引进资金3000万元,引进大小企业40余家,并且每年以4倍的速度增长,创造了“富滩效益”。该镇依托青东公路的优势,加速城镇化建设,编制规划飞宋溪圩镇。在完成了镇政府等多家机关单位的搬迁的基础上,投资近1000万元,兴建和改扩建了自来水厂、移动基站、农贸市场等一大批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兴建了以“和谐发展”为主 题的形象雕塑。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土地运作市场化、基础设施有偿化的办法,通过以地置换,有偿转让等多种形式,拉大圩镇框架,扮美扮亮小城镇。目前,完成建设面积10多万平方米,其中招商引资建房和私人建户300多幢,各类综合楼、办公楼50多幢。规划建成了行政文化区、商贸区、工业区等六大区域。. |
富田镇 |
一、富田镇概况 青原区富田镇座落在民族英雄文天祥故里,居富水河畔,距吉安市区56km,属半小时经济圈内。镇域面积216平方公里,与泰和、吉水、永丰县接壤。境内电力充足,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四通八达,白云山水电站落户该镇,年发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丰富的电力资源受到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外商投资企业纷纷落户,2003年引进省外资金2750万元。青东公路二级油路穿境而过,实现了“村村通工程”、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用户不断增容,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明显扩大。小城镇建设初肯规模,2.5公里的水泥硬化路面宽敞平整,市场繁荣,商贸活跃,吸纳个体工商户200余户。境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红色”、“古色”和“绿色”交相辉映,有白云山水库、文天祥陵园、陂下朝天门、安仁山寺等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是投资兴业、旅游观光的圣地。全镇辖21个行政村,人口近3万人,有5287户,耕地面积39000余亩,林地面积13万余亩。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120万元,农业产值495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341.36万元。 二、地理位置 富田镇位于吉安市东南,地理坐标为东径115℃14′,北纬26℃40′之间,东西长约24公里,南北宽约9公时里,总面积为216平方公里。 三、自然资源 1、丰富森林资源,总面积为19万亩,主要树种为松、杉、樟、荷、枫,但也有楠木、栎木、银杏、半枫荷及稀有的罗汉树等。 2、矿产资源有木湖、老虎坑十里排山垇上和水口村湖坵铁矿,含量在100万吨以上。 3、煤资源在木湖大坑口鹅形,清末开始开采,一直至70年代由于开挖技术落后,无法开采下去,-停止,原有富田公社煤矿,木湖煤矿,湖南承包煤矿等。 4、温泉有北韶小塘温泉,地下水温24℃—27℃,一直是开发重点,但没有勘探,对深层水温数据未掌握,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迷。 5、石灰石早在明清朝代就在木湖袁家、李家山场采石烧灰,灰质细嫩,光滑发亮。远销东固、泰和、水南及富水河一线,现在蕴藏量仍相当丰富。20世纪60年代,富田王家风车口又发现石灰石,开窑烧灰至20世纪末。. |
文陂镇 |
文陂镇位于青原区中部,距市区28公里。东与吉水县毗邻,西与泰和县接壤,南北方向分别与本区新圩镇、值夏镇相连,总面积4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00亩。现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3952人。 文陂乡曾是赣西南革0据地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境内交通便利,富水河、青东公路与陂万公路在中心城区垂直交错。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实施“旅游兴乡”战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电力、通讯、电视网络、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商贸及休闲游乐等服务功能齐全,是一座充满着现代文明、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全乡经济形成了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其中特色农业主要有优质稻基地13000亩、大贤大棚蔬菜100亩和一批种养大户,还有年产鲜菇超千万斤的山宝菌业有限公司,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奔向小康。 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就座落在乡政府所在地,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她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红色、古色”和“绿色”交相辉映,具有很高的考古和文化观赏价值,极具旅游开发潜力,2003年,已被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和吉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保护性开发建设和对外宣传推介。渼陂古村已成为“大井冈”旅游圈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向世人展示其“文武合一、耕读合一、官商合一、红古合一、村街合一”的独特魅力,至今为止,接待游客已突破10万人次。全乡已逐步形成农业显特色,旅游有亮点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
东固畲族乡 |
东固畲族乡位于青原区东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82公里。东与永丰县相邻,南与兴国县相连,西与泰和县接壤,北与本区富田镇相依。全乡土地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人口近18000人,畲族人口5200余人。林地面积占全乡面积的80%,耕地面积1194公顷。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9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 到1300元,财政收入143万元. 东固是山区,水力资源丰富,主要特色种植有油茶、毛竹、茶叶,所生产的竹(木)地板、胶合板、竹凉席、茶叶远销全国各地。 东固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被陈毅元帅誉为“东井冈”。境内有13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亲笔题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纸币的平民银行、为纪念第二次反“围剿”战斗而建的第二次反“围剿”陈列馆、毛泽东同志旧居,是大革命时期中国0在东固开展革命工作的历史见证,同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东井冈”儿女。全乡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境内的方石岭瀑布、白云山、大乌山景致独特,给人以心旷神怡、超凡脱俗之感。 近几年来,作为老区的东固,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3年实现招商引资2590万元,极大地拉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注重引进高效益、低能耗的企业。东固化工厂、东固罐头厂、乌龙电站、黄公略电站、东固竹地板条厂、昌贵地板条厂、清毅胶合板厂、六渡凉席厂、拥有自主注册商标“龙舞”绿茶的东固实验茶厂、樟洲花卉苗木基地,已成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兴建了占地面积9000余平方米的东固边贸市场,实现了主要街道路面的硬化。面临新的发展时期,东固畲族乡将坚定信念,以“-”重要思想和“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开展各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对交通、学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解决斜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建设畲族一条街,同时达到扩大镇区面积、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市化水平。三是提供优惠政策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扩大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