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甲村地处九阡镇的东北面,总面积41.4平方公里,最近的组板甲组离镇政府驻地15公里,最远的组水往组距离有25公里。东北面与榕江县水尾乡接壤,北面与本县扬拱乡毗邻,西南与本镇水梅村、母改村相连,南面与甲才村相接。全村共有13个自然寨,共分为12个村民小组,289户,1449人,全部为水族人口。
板甲村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立体气候明显,其山高谷深,呈破碎地形,河流小溪交错,青山绿水,古树苍翠,森林覆盖率达59%,物种资源丰富,有很高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土地资源丰富,林木面积达31135亩,可开发荒山荒坡3686亩,草山草坡18017亩,水面面积为256亩,其它面积为2393亩。矿产资源丰富,有储量较大,品位较高的铅锌矿、硫铁矿、赤铁矿和重晶石。
板甲村山高路陡,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属全县一类贫困村之一。2010年人均纯收入3525元,人均占有粮255公斤。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种植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养殖业以养牛为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732109 | 558100 | -- | 查看 板甲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水昔村 |
水昔村位于樟江上游,东面、南面与荔波县接壤,距荔波县水功机场8公里,西面、北面与本镇水条村、白庙村、姑偿村相连,全村总面积5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为650米,平均降雨量为1667mm,属典型喀斯特地貌中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较高。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寨,共有579户2250人,全部为水族。公路全部通至各组,水利设施十分落后,保灌面积仅占农田的11.2%,中低产田占56%以上,年人均年收入3500元,人均粮食量为454公斤左右,生产科技含量少,田亩产量低。以常规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种植为主,以养牛、猪、鸡、鸭为辅。 水昔村群众居住于狭长的峡谷内,水昔河在谷底,沿河环境优美,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九阡李的种植。水昔村的九阡酒最为出名,水昔村九阡酒在2007年三都县县庆酒品比赛中获全县第一名。 |
甲才村 |
甲才村位于九阡镇的东北面,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其东靠榕江水尾乡,南接荔波佳荣镇,西与本镇石板村相接,北和板甲村相交,地处三县交界。全村总面积为39平方公里,共有8个村民小组,195户851人,全部为水族。耕地面积1509亩,人均1.78亩,人均基本农田0.48亩,自然资源以山林为主,人均林木面积43亩。甲才村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土质差,农作物产量小,加上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制约甲才村各项建设发展,经济发展较为滞后,2010年人均占有粮380公斤,人均纯收入为2600元,属全县一类贫困村之一。 甲才村由于海拔高,立体气候明显,其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呈破碎地形,河流小溪交错,山青水秀,石木苍翠,森林覆盖率达45%,物种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土地资源丰富,可开发的荒山荒坡达3686亩,草山草坡有18017亩,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锑矿、重晶石等,由于受交通条件的制约,目前尚处于未开发状态。 甲才村山高路陡,出门就是山,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主要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种植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养殖以养牛为主。 |
水懂村 |
水懂村位于九阡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650米,气候温和。全村共有9个自然寨,11个村民小组,282户,1257人,全部为水族。耕地面积1427.2亩,人均0.87亩,人均基本农田0.28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349元,人均占有粮392公斤,水懂村自然资源以山林和荒山草坡为主,全村共有林木面积8615亩,荒山草坡2371亩,可开发的荒山草坡面积2235亩。 经济发展主要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种植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养殖以养牛为主。 |
水梅村 |
水梅村位于九阡镇北部,平均海拔800米,气候温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与板甲村相接,西和板高村接壤,南与母改村交界,北与杨拱乡毗邻。国土面积14平方公里,全村共辖11个村民小组,有459户2280人,全部为水族。耕地面积4512亩,其中田面积3252亩,土面积1260亩,林地面积12126亩,牧草地面积3020亩。可开发的优势资源有林木、荒山荒坡及旅游资源,2010年引进外商到水梅村种植白茶5000多亩,现初见成效,该茶场正在扩大规模。水梅村梅才组是抗日英雄潘新简纪念基地。2010年人均占有粮368公斤,人均纯收入3365元。 |
石板村 |
石板村位于九阡镇东北部,东抵本镇甲才村,南抵荔波县佳荣镇,西面接本镇姑偿村,北面与本镇母改村相邻,处于月亮山、雷公山脚,是省确定的二类重点贫困村。离镇政府8公里。石板村辖15个村民组,12个自然村寨,414户,总人口1975人,主要以水族聚居为主。全村土地面积3206.7亩,人均耕地面积田0.61亩,土0.17亩,人均基本农田面积0.31亩。年末石板村人均纯收入为3324元,人均占有粮为401公斤。石板村仍遗留有抗日旧址,被省列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点为红色旅游点。 石板村家庭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林业、养殖业、家庭副业和劳务输出为辅,种植业、养殖业都是传统种养方式,产品规模小、品质差,商品率较低,生产效益不高。副业主要是零星织布和酿酒,织-布都是大多作为自用。目前有一个自然寨未通马车便道外,大部分村民组都通马车便道,但基本上是晴通雨阻。全村97%以上的户已通农网电。村里有学校一所,只办到小学4年级。石板村在石板寨对面学校边设有村级综合服务室,但面积很小,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无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积累。生产以畜役、梨、锄为劳动工具。农村生活水平很低,每人每月的生活费不足150元。生活靠烧柴煮饭、取暖。人蓄饮水方面有1个自然寨不通自来水,其它组自来水使用也不太正常。尚未开通程控电话。医疗卫生条件差,伤害病等地方病难以得到彻底控制。七个自然寨中有3个自然寨户数均在45户以上,且寨内房子密集,木结构房屋占95%以上,寨内消防设施不健全。 |
板高村 |
板高村距九阡镇驻地约3公里,全村面积10平方公里,与白庙、水各、姑偿、母改、水懂几村相邻。共有15个自然寨,分为20个村民小组,850户,2823人,是全镇人口第二大的村,除弄力组有少部分布依族外其余均为水族。全村耕地面积4360.3亩,其中田2657.5亩,土1702.8亩,2010年村人均收入3651元,人均占有粮457公斤。有党员45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11人,中专以上学历12人,大专学历1人。交通较为便利,三都至扬拱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实现组组通路,通组公路中有梅红、大寨,岜凡、板闷等几个大的自然寨已完成通组公路硬化和部分寨内硬化,目前路况较差的为板高组。人畜饮水情况较好,除姑谭、岜凡两组接镇管网外其他组均通简易自来水。板高全村林地面积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较少,没有矿山资源,群众增收只能在发展农业和劳务输出上下功夫。目前板高的主要发展思路是利用位于公路沿线靠近集镇的区位优势推广“185”工程建设,田坝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熟地及荒坡用于种植九阡李,同时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农户发展商品猪养殖和九阡酒酿制生产,实现“猪+酒+九阡李”的发展模式。同时配合各级部门搞好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有序组织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
水条村 |
水条村位于九阡镇西面,北面连水各村、白庙村,东与水昔村接壤,西、南面接荔波县玉屏镇,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与荔波县城相隔25公里,紧邻306省道,交通便利。水条村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樟江上游,风光优美,景色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全村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总户数444户,总人口2127人。水条村海拔较低,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盛产九阡酒和九阡李。 水条村地形地貌特征以高山为主,全村耕地总面积3532.8亩,林地面积为14271亩,草山草坡面积为15451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坡荒山为面积为22628亩。农村产业结构主要以种养殖为主,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为主,九阡李为辅,养殖以养牛、猪为主,其他产业为辅。 2010年人均纯收入3569元,人均占有粮为416公斤。 |
母改村 |
母改村位于九阡镇东面,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与本镇甲才、板甲两村相连,南与石板村、姑偿村相接,西与板高、姑偿相邻,北与水枚村毗邻。全村总面积为1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20m,年平均温度为14℃-18℃,无霜期320-350天,平均降雨量为1667mm,属典型喀斯特地貌,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较高。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寨,447户218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00%,2010年人均年收入3394元,人均占有粮396公斤左右。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黄豆为主,以养牛、猪、鸡、鸭为辅,生产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低,仍采用简单的耕作方式,普遍处于高投入与低产出状态。 母改村现有一个完小,教学楼474m2,在校学生432人,教师15人,6个班;各组已通电,并且已进行了农网改造,简易公路已通至各组,但路面较狭窄,只能通农用车、马车等;各村民组已通简易自来水;母改村水利设施较落后,农田灌溉情况较差,保灌面积仅占农田12%,中低产田占60%以上。 |
永阳村 |
永阳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扬拱乡东南侧,距县城75公里,东接新阳村,西连兰懂村,北抵扬拱村,南邻水昂村,全村总面积为9平方公里。低山窄谷山地,山地海拔750—850米,谷地海拔450—470米,年均温度18℃,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全村共有5个组221户898人,少数民族以水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全村耕地面积652亩,人均基本农田0.2亩,自然资源以山林为主,人均林木面积14亩,草山草地6500亩,可开发荒山3000亩,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 |
水各村 |
水各村地处九阡镇西面,距九阡镇政府驻地4公里,距三都县城60公里,与荔波县城相隔27公里,三都至荔波油路在这里通过,交通便利。水各辖10个自然寨,16个村民小组,647户,2789人。少数民族占99%,水族占总人口的95%。土地总面积44852亩,耕地面积2189亩。水各村于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纳入全省103个“百村试点”村之一,几年来水各村在上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在交通、水利、人蓄饮水、道路硬化、旅游设施、民房改造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逐步得到改变和发展,生活质量也一步一步地提高,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42元,人均占有粮426公斤。 水各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是水族“卯节”的发源地。尤其是水各大寨,全寨民房建设均是木瓦结构,布置合理,样式美观,寨内平坦而又宽阔,还藏着一部分水书和水歌刊集;水各村山青水秀,有名胜古迹的仙人桥、山河瀑布、石棺墓、唐代的石砌城墙等;闻名省内外的名优特产“九阡酒”、“九阡李”也在此生产,极具旅游发展潜质。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在水各村开发的旅游景点有16个。2005年来九阡镇连续五年在水各大寨成功举办“贵州·三都——中国水族卯文化风情之旅”系列活动,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
九阡村 |
九阡村位于九阡镇中部,是在九阡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土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小组,共15个自然寨,总户数1177户,人口4038人,主要聚居着水族、布依族等,全村共有耕地4810亩。山林面积3万亩。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642元,人均占有粮429公斤。是全镇人口最大的村。 九阡村地势平缓,气候温和,适合发展果树种植,发展果树种植成为姑偿村助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现有种植各种果树1000余亩,每年给群众带来可观的收入。近年来,在九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协调推进全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富裕和谐村寨,逐步实现小康社会 |
兰懂村 |
兰懂村位于扬拱乡西北面,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简易马路)。东接扬拱村,西邻九阡镇水懂村,北抵三洞乡,南接永阳村、水昂村。辖9个村民小组,175户855人,水族人口占98.5%以上。土地面积25.7平方公里,有耕地678亩,有林地6883.4亩,牧草地3366.1亩,全为自然草场,草质优良。地形为低山窄谷山地,山地海拔800—900米,谷地海拔450—470米,年均温度17℃,无霜期320天左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多雾,年日照1080小时,年积温4800℃左右。境内有丰富森林资源,林中有成群猴嬉戏及各种名贵动植物。兰懂村群众依山而住,以农业为主,2007年人均粮食319公斤,人均纯收入为1415元。兰懂村现已有一所一至三年级的初级小学校,全村通电用电户99.5%,修有一条简易公路(仅通马车,并且晴通雨阻),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脆弱, 是省定一类极贫困村。 |
扬拱村 |
扬拱村位于三都县扬拱乡北面,东与新阳村相连,南与永阳村接址,西邻兰懂村,北靠坝街乡,距乡行政中心2公里,距县城77公里,全村总面积33.82平方公里,全村共辖11个村民小组,334户1610人,现有总耕面积1324亩。2010年产量650吨,人均占有粮413公斤,人均纯收入为2102元,属省定二类贫困村之一。 |
水昂村 |
水昂村地处扬拱乡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邻新阳村高农组,南与九阡镇水梅村接壤,西连九阡镇水懂村,北毗永阳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总户数163户763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5%。土地面积3.9平方公理,全村耕地面积664.3亩(其中耕田458亩),林地面积2804亩,草地面积1365亩。粮食作为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为大豆、九阡李等,牧业养殖品种有水牛、黄牛、马、猪、鸡等。 |
新阳村 |
新阳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位于扬拱乡东面,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通简易公路),东与榕江县水尾乡接壤,西与永阳村相连,南邻九阡镇水梅村,北抵水尾乡水午村。辖区共12个村民小组,424户2148人,水族人口占98%以上.新阳村现有新阳小学和系大教学点,开设班级有学前班、一至二年级,学生共106人。已通电,修有一条简易公路。土地面积为47.8平方公里,有耕地142.7亩,用材林319.79亩,宜林、牧草山,草坡面积大,其中林地:宜林地5.9万亩,牧草地15500亩,未利用地12000亩,牧草地全为自然草场,草质优良。低山窄谷山地,山地海拨800—900米,谷地海拨456--470米,年均温度17~C,无霜期320天左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日照1100小时,年积温4800℃左右。境内有丰富森林资源,林中有群猴及各种名贵动植物。新阳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缓慢,贫困度深,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脆弱的贫困村。 |
板甲村 |
板甲村地处九阡镇的东北面,总面积41.4平方公里,最近的组板甲组离镇政府驻地15公里,最远的组水往组距离有25公里。东北面与榕江县水尾乡接壤,北面与本县扬拱乡毗邻,西南与本镇水梅村、母改村相连,南面与甲才村相接。全村共有13个自然寨,共分为12个村民小组,289户,1449人,全部为水族人口。 板甲村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立体气候明显,其山高谷深,呈破碎地形,河流小溪交错,青山绿水,古树苍翠,森林覆盖率达59%,物种资源丰富,有很高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土地资源丰富,林木面积达31135亩,可开发荒山荒坡3686亩,草山草坡18017亩,水面面积为256亩,其它面积为2393亩。矿产资源丰富,有储量较大,品位较高的铅锌矿、硫铁矿、赤铁矿和重晶石。 板甲村山高路陡,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属全县一类贫困村之一。2010年人均纯收入3525元,人均占有粮255公斤。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种植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养殖业以养牛为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