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安阳 >> 林州市 >> 桂林镇 >> 平新庄村

平新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平新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平新庄村简介

  平新庄村位于桂林镇南部,凤凰山下,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266户,985口人,51名党员,耕地面积1006亩。翟桃线从平新庄村穿村而过。村里有机井3眼,能浇灌的耕地395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大豆为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0581113 455000 -- 查看 平新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平新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平新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桃科村

  桂林镇桃科村位于镇东南7公里处,淅河南岸,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301户1050口人,耕地面积926亩。两委成员4人,党员47名。桃科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两委干部团结奋斗,务真实干,在2016年全年中做出了一系列工作与工程,官街至桃科道路拓扩硬化、719水毁工程、养殖污染搬迁整治等方面的工作。   

三井村

  三井村位于桂林镇西北1公里处,全村2个村民小组,380户1400口人,67名党员,耕地面积1100亩。   三井村座落在乌云山下,因拥有三口活水井而取名,远近闻名的圆通寺就在村东山沟,这里土地肥沃,山青水秀,是一个有千余年历史的古老村庄,省道葛嘴公路,淅河、望仙桥、陵桐高速入口,林州市11万伏变电站,以级桂林镇淅园广场、淅北湖均在村前。   红旗渠三支渠从后山腰通过,两座水库可将全村土地普灌一遍,全村大街小巷达到硬化,村民生活饮用地下水,做饭用上了天然气,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发展林果百亩李子园和核桃、苹果,目前正在规划发展大面积中药材种植。   村内拥有远程教育、医疗卫生、光伏发电、文化生活广场、大小企业、服务行业30余家,三井村干部群众正在努力打造,三井李子林果品牌和美丽乡村旅游观光事业。   

南屯村

  南屯村位于桂林镇西南2公里处,林三线穿村而过,全村1118口人,263户,两委干部5人,党员38人,四个村民小组,耕地716亩。   南屯村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两委干部团结拼搏,务实重干,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16年在壮大集体经济上投资二百余万元,建成16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收入约三十余万元,为今后的新农村发展增加了底气。在美丽乡村建设,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安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林州市委评为“综合考核先进村”,桂林镇党委评为“红旗渠精神杯奖”,“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东油村

  东油村位于林州市城南10公里处,桂林镇西北3公里处,林三线公路及红旗渠三支渠从村中穿过,全村497户,人口1850人,耕地面积111.52公顷,村庄面积33.36公顷,林域面积491.59公顷。林州盛产柿子、山楂、李子、核桃、花椒等林果产品,农业作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等杂粮为主,文化娱乐有传统的天门会、传统武术(清朝中期曾出过文武两位举人)及豫剧、四股弦、落子腔等剧种,企业有占地150余亩的裕通碳素有限公司。   1923年以贫苦农民韩欲民为领袖的大天门大会(简称天门会)在东油村成立,他们利用各种形式劝人行善,秘密串联发展会员,经过3年的努力,1926年4月,在总团师韩欲民的领导下,竖大旗举行了轰动晋、冀、鲁、豫的农民武装起义,成立后,战官兵、斗豪绅、杀富济贫,纪律严明,势力涉及地没溃兵、流氓、恶棍骚扰,鸦片、烟馆、赌场随之禁绝,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秩序良好,广大人民扬眉吐气,纷纷积极支持和参加天门会的斗争。   1927年当北伐革命军入豫同奉军作战时,天门会高举反奉旗帜,英勇战斗,为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战斗立了卓越功勋,并坚持战斗达十余年之久,人马30余万,涉及4省50余县,最终在国民党军队镇压下惨遭失败,原天门大殿及厢房被拆除损毁。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努力工作下,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参与下,村容村貌、公益性设施有了很大改观。2010年以来,安装路灯80余盏,街道硬化率90%以上;天然气入户率85%,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桂林镇中心幼儿园、美化亮化墙壁2万余平米,极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种植核桃树200余亩8万余棵,李园20余亩,养殖专业户12户。2016年在社会各届人士倡导下准备动工重修天门大殿院落浇及相关配套设施,以此来彰扬我东油村先人行善心积德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计划用3—5年把东油村打造成一个以休闲、观光、采摘、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村庄,并开通通往村东2.5公里的圆通古寺的道路,随着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将带领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一个新型的旅游村庄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流山沟村

  流山沟村位于桂林镇西南5公里处,西与原康镇接壤,全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240户800口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47人,耕地面积763亩,山坡面积3000余亩。拥有各类果园百余亩,种植坡地经济300余亩。近年来,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道路建设总里程8公里,配套机井4眼,库塘治漏水库一座,容水2.5万立方。2017年计划投资200余万元新建水池5个、旱井水窖20眼、硬化田间渠道1600米,基本解决了农业旱涝保收,近年来,流山沟村多次被评为先进村党支部、基础设施建设先进村。   

南马巷村

  南马巷村位于桂林镇东部5公里处,壶台公路穿村而过。南马巷村共有两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691户,2528人,党员66名,支村两委干部4名,总耕地面积2054亩。2016年投资300万改造寄宿小学一处。荒草地开发100亩。   

斗峪沟村

  斗峪沟村位于桂林镇东8公里处,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185户490口人,耕地面积600亩。两委干部2名,党员35名。斗峪沟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两委干部团结拼搏,务实重干,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2016年投资50余万元硬化了村级道路2000余米。  

平新庄村

  平新庄村位于桂林镇南部,凤凰山下,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266户,985口人,51名党员,耕地面积1006亩。翟桃线从平新庄村穿村而过。村里有机井3眼,能浇灌的耕地395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大豆为主。   

西油村

  西油村位于桂林镇西北部,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550户2050口人,耕地面积1425亩。村北有机井1眼、排灌1个、压力池1个,解决了人畜饮水;有水库1座,南北长120米,东西宽65米,容水量达4万余元,红旗渠二三合线绕村而过,灌溉渠道17000米,灌溉面积800亩;发展坡地经济林300亩;林三公路从村中贯通,每天都有公交车通过,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村北由水力发电站一座,正在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计划发展600千瓦,目前安装4000千瓦;村内由卫生所1个,医务人员6人;村民建档立卡1800人;学校1所,现有师生160人;幼儿园一所,儿童30人;农村信用社分社一个,为村民提供了方便条件;文化娱乐班3个,每年参加文艺活动;村内共有路灯60盏,其中,太阳能路灯9盏,环境卫生设施有垃圾车一部,垃圾箱17个,清洁工17人,村环境卫生面貌正在逐步改变。   

雷街村

  桂林镇雷街村地处桂林镇东南7公里处,属山区村,两面环山,东北依淅河,是全村唯一一条通往外界交通道路。全村220户,670口人,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00亩。全村党员22人,支村两委3人。村东北淅河上建有一座石拱桥,建于60年代,石桥长350米,宽6米,高5米。  

琅沃村

  琅沃村位于林州市区东7.5公里处,东南山区。全村200余口人,163户,6个村民小组,党员30名。村里的经济主导产业是建筑业和养猪业,占全村收入的70%以上。全村共有耕地450余亩,全部承包到户;低坡荒山共1000余亩,已承包80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每年8000元,主要用于解决村级办公经费   

纸坊村

  纸坊位于桂林镇西南2.5公里处,淅河南岸,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25户,1160口人,耕地面积943亩。纸坊村紧邻林三路西侧,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农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为主。   

河西村

  河西村庄隶属于林州市桂林镇最南边,村内居住人口均为汉族。全村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3亩。共有五个村民小组,四个自然村,现有农户122户,人口380人,现有在外务工人员约180多人。距桂林镇14公里,距镇道路为水泥硬化路,与通往万泉湖景区的乡镇道路贯穿。其中,河西村东边为长流不息的淅河,河丰水坝水电站。南邻万泉湖景区交界,西邻太行山脉末梢。北面为桂林镇,通过南庙、雷街、丰乐店等几个行政村到达我河西村。   河西村年平均气温18℃左右,山清水秀,淅河水路过河西村常年长流不断,适合种植玉米、小麦、花生、棉花、红薯等农作物,河西村充分利用山景水貌城乡结合优势,以农作物、林果园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了畜牧业养殖业,河西村正在调整产业结构,攻坚脱贫,奔往小康之路。   

官街村

  官街村地处桂林镇东5公里处,淅河南岸,全村655口人,5个村民小组,党员40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人奋发图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狠抓经济建设。2016年,全年人均纯收入8000余元,新农村建设焕然一新,道路硬化、路灯明亮、饮水安全真正得到了“两不愁四保障”   

南山村

  南山村位于桂林镇东南4公里处,全村总户数720户,人口2400人,13个村民小组。支村两委4人,党员78人。耕地面积1981亩,山坡面积4560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等杂粮为主。   

大店村

  大店村位于桂林镇西南2公里,淅河南岸,林三线穿村而过。全村4个村民小组,292户1010口人,党员38人,村两委班子4人。耕地面积860亩。   全村街道硬化率达80%,85%以上农户用上了天然气或沼气清洁能源,100%用上了自来水。   目前,全村建有综合市场、文化广场、学校、卫生所。发展坡地经济300余亩,种植有核桃、桃、李子,农作物以小麦、谷子、大豆为主。   

北马巷村

  北马巷村位于桂林镇东北部,3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685户2636口人,耕地面积2100亩。   北马巷村有壶台公路穿越而过,村西有采北线,交通便利。红旗渠、兴泉渠缠绕在半山腰中,硬化渠道34000余米,多年来,为北马巷村的粮食增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保障,确保了北马巷村农、林、牧、副多业蓬勃发展,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红薯、花生、棉花为主。共有机井6眼,分布在三个自然村,吃水压力池4个,群众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内有学校一所,建有两座教学楼、卫生室1个、舞台1座,新建了一处集健身、娱乐、休闲、棋牌集一体的文化广场。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购买了垃圾罐、垃圾车,抽选了七名环卫员负责垃圾清扫、清运,规划了垃圾填埋场。安装了路灯146盏,硬化了村内主干街道5000余米,解决了村民夜间行走无灯、雨天行走泥泞的历史。引来了东旭公司30WM光伏发电项目,可壮大集体经济收入7万余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17年种植中药材预计面积474亩,增收加农民收入。成立了“林州市富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农产品购销服务平台。   

张家庄村

  张家庄村地处桂林镇东南8公里处,南临茶店乡,东、西两座山,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全村258户,4个村民小组,798口人,耕地面积476.2亩,全村荒山面积约4000亩。共有党员43名,村两委干部5名(其中:支委3名,村委2名)。   

翟家村

  翟家村位于桂林镇西南4公里处,西于元康镇工业区接壤,翟桃公路穿村而过,全村496户,1768口人,6个村民小组,耕地1080亩,全村党员48人。村西有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香泉寺一座。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等,水果有李子。  

丰乐店村

  丰乐店村位于桂林镇东南部,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滩的山区村之一。全村有7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人口1050人,现有耕地面积900亩,山坡面积1900亩。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村干部积极带领群众改变全村面貌,先后翻盖了村小学教学楼28间,硬化通往各自然村的水泥道路3.5公里,新建了村干部办公室10间,在上、下丰乐店2个自然村各打机井1眼,对全村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全村种植核桃树300余亩、中药材200余亩,使传统的种植方式得以改变。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村里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村干部正带领群众以崭新的姿态建设美丽的家园   

王街村

  王街村位于桂林镇东北2公里处,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565户,2100口人,耕地面积2600亩。党员83人,劳动力710个,务工人数610人,支村两委班子5人;精准扶贫户18户38人。村民以经商、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经济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  

鹤山村

  鹤山村位于桂林镇南5公里,属山区,西通扑池村,北通平新庄村,东通南山村,南通原康镇曹家沟村。全村六个村民小组,191户,706人,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460亩,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豆类、山果,核桃、花椒、柿子为主产作物。   鹤山村以王、梁、元、李、赵、郭、秦姓氏共同居住   

七泉村

  七泉村过去村里有七眼泉水,北望七泉山(今盘龙山)故叫七泉村,位于桂林镇东南3公里处,全村面积约4.5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600户,人口2300人,耕地面积1476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大豆、谷子、芝麻、高粱等。2000年被安阳市命名为小康示范村。  

桂林村

  桂林村位于桂林镇东部。是桂林镇所在地,壶台公路从村南而过,地形北高南低,4个村民小组,390户1302人,698亩耕地,以农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丶谷子、特产有晚秋黄梨。   

千家岗村

  千家岗村位于桂林镇东南7公里处,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全村468户1697口人,耕地面积1404亩。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73人。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谷子、花生、大豆为主。   

董街村

  董街村位于桂林镇南一公里处,三面环山,北临淅河,宽阔平坦的水泥在郁郁葱葱的绿化树中路通往村外。全村耕地面积700余亩,荒山500余亩,辖4个村民小组,252户,1017口人。   新型农业蓬勃发展,森淼苗木基地、林牧昕种植公司发展特色农业,引领全村村民种植果树300余亩,光伏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村委会年增收10余万元,120余盏路灯照亮村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景观墙、樱花、百日红,使村内处处风景、处处宜人。乘发展春风,董街村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特色、美丽、宜居、新农村奋进。   

朴池村

  朴池村位于桂林镇西南3公里处,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共112户364口人,耕地308亩。支村两委2人,大部分村民经济来源以经商或外出打工为主,农业以传统结构种植业为主。   

张街村

  张街村位于桂林镇东2.5公里,座落在淅河北岸,座北朝南,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山村,东邻王街村仅一路之隔,西邻元家庄村,南壶台贯穿而过,北有红旗渠水缠腰而过,山坡柏树成荫,四季长青。   全村共有245户850口人,4个村民小组,党员73人,村两委干部4人。耕地面积726亩,水浇地600亩,荒山面积1680亩。有经济林178亩,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等为主,村民以外出务工、养殖业为经济收入   

坟沟村

  坟沟村位于桂林镇东4公里处,有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260户,952口人。劳动力300余人,务工人数250余人,耕地面积705亩,紧邻302省道,属省级贫困村。村两委成员4人,有党员46人。2015年在市财政的支持下,坟沟村进行了整村推进工程,财政投资31万元,加上自筹资金10万元,完成了村内3800米道路硬化。投资20万元完成了饮水压力池治漏及机井水泵、电缆、管路配套工程,保障了安全用水,达到了整村脱贫标准。   近年来,坟沟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认真落实四项基本制度建设,以基层民主决策为基础,以矛盾调解、化解为基础,以便民服务为先导,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服务经济社会的坚强堡垒   

元家庄村

  元家庄村位于林州市南部桂林镇东1公里,淅河北岸,村前壶台公路东西穿越,庄后红旗渠三支渠缠绕在鸟云山前。全村1527口人,42O户,八个村民小组,96O亩耕地。庄西北有容水42万立方的红英水库一座,机井四眼。支斗水泥渠道87OO余米,林果坡地经济面积达4OO余亩,山坡面积42OO亩。现有振源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煤机配件厂、免烧砖厂、制香厂四家企业。2O16年人均纯收入11OOO元。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5%,太阳板路灯全覆盖,休闲健身广场2处,8O%的农户用上了清洁沼气。是河南省省级生态村。  

古善村

  桂林镇古善村位于桂林镇西南5公里处,全村252户,820人,3个村民小组,耕地520亩,山坡3000亩,地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党员38名。几年来,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硬化村级道路5600米,硬化街道3000米,建级100KW光伏发电项目一处,对村级办公场所进行建设改造提升,建设功能齐全的健身广场一处,高标准绿化,亮化,美化林三路及广场一条街,环境卫生建立了长效机制,每天定时收集垃圾,全村环境清洁整体达到很大提升,2017年,将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合作社方式引领村级各项工作整体发展。   

小店村

  桂林镇小店村位于桂林镇西1.5公里处,全村442户,1484口人,两委干部5人,党员80人,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789亩。主要农作物有红薯、大豆、谷子、芝麻、药材等。小店村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两委干部团结拼搏,务实重干,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新庄村特产大全




平新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