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安阳 >> 林州市 >> 茶店镇 >> 翟二井村

翟二井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翟二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翟二井村简介

  翟二井村位于茶店镇南部3公里处,S228省穿境而过。四至:东至后子岗曹家井、西至小碾、南至西峪、北至后子岗。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550户,总人口1900人,耕地面积1500亩,全部汉族。主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2016年翟二井村南坡和西沟自然村被确定为省级传统村落。
  很久以前,村里有一名翟姓寡妇,看到村民饮水困难,便舍家财雇人为村民打井,不料,井未完工,她就去世了。寡妇的儿子接替母亲继续打井,终于在翟二井村东西两边各打成一口活水井,当地人感其母子善行,为他们立了一块功德碑,还把村名、井名都称作“翟二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0581114 455000 -- 查看 翟二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翟二井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翟二井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好地掌村

  好地掌村位于林州市茶店镇西部15公里处,村委会驻地好地掌村,下辖8个自然村:好地掌、烟东沟、苗旺沟、西平、龙洞、老君圪垱、老君沟、水坡峪,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户数165户,总人口640人,全部汉族。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和柿子、核桃、皂角为主。据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674年)建村碑文记载,有孙氏祖从辉县南蒿地掌移居北部建村,这样两村分为南北,因好地掌村处于南蒿地掌北部,故取名北蒿地掌村。1984年更名为好地掌村。2014年好地掌森林公园晋级省级森林公园。园内自然生态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园内自然景观独特,主要有古皂荚树、古藤树、孟姜泪泉、老群泉;人文古迹星罗棋布,包括赵南长城遗址、两半脑瞭望台、方垴“农业学大寨”遗址、二圣母庙等。   

贝村村

  贝村位于茶店镇南部5公里处,总面积3.1平方公里,共有460户,总人口1810人,全部汉族。主要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菊花等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据元朝崇祯十年(1637年)龙王庙碑文记载,贝村村在明朝前期,村东有一株大柏树,又因贝村村座落于山谷之中,“谷”为“峪”。清朝统治年间,因采桑有个柏峪村出了个小偷,归案后经审讯说柏峪村人,当夜逃跑,县官即差兵来此村追查,因重名受害,故改名为贝村沿用至今。   1958年建立茶店公社,贝村大队成立于1962年,因大队驻贝村,故取名茶店公社贝村大队。1983年12月茶店公社改为茶店乡,更名为茶店乡贝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2月拆乡建镇,建立茶店镇,更名为茶店镇贝村村民委员会。   

小碾村

  小碾村位于茶店镇西5公里,管辖四至:东至翟二井村,西至八里沟村,北至李家庄村,南至临淇镇存龙村,下设四个自然村:小碾、西沟、常家庄、彰华,共1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地形处于北高南低,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605人,地形处于北高南低,主要农作物产有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土特产有核桃、李子、花椒、柿子,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   小碾村位于茶店镇西5公里,管辖四至村现有明朝万立三十六年(约1605年)郭氏家谱记载,从东姚公社南豫迁居此地,当时村中有一小碾,故取名小碾村。   

红星村

  红星村位于茶店镇东北2公里处,全村150户,550口人,耕地面积489亩,地形处于东高西低,主要农业物产玉米、花生、谷子、红薯、小麦为主;土特产有柿饼、核桃;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   据李氏墓碑记载,在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从辛店上西庄迁居此地,因该地有山形如骏马,红星村位于山南,故取名南马沟。2003年受安阳市军分区大力支持,修学校,硬化道路,为报答党、国家、部队的深情厚意,一颗红星报党恩,故取名为红星村。   

李家庄村

  李家庄村位于茶店镇西部5公里处,管辖四至:东至茶店西沟、南至小碾西沟、西至元家口、北至辛店韩道。有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20户,826口人,耕地面积481亩,总面积2.8平方公里,地形处于山区。主要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   李家庄村有明朝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578年”凤头山庙碑记载,李氏从山西洪屯迁居此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山区建村立业,李以姓氏取名为李家庄村沿用至今。   

小坡村

  小坡村村民委员会位于林州市茶店镇北部,东至张大郊、西至茶店、北至辛店、南至后子岗。下辖4个自然村:大坡、小坡、斗沟、茧厂。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共有330户,总人口1600人,全部汉族。主要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花椒、菊花等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   据李氏墓碑记载清朝咸丰七年(1851年),李氏从本社磊城迁此建村,因村建于坡跟,故取名小坡村。    小坡村与好地掌村、贝村村、小碾村、红星村、李家庄村、茶店村、元家口村、张大郊村、磊城村、郝家窑村、路家庄村、仙掌村、庙郊村、八里沟村、翟二井村、胡家沟村、辛店村、西峪村、山拐头村、北马沟村、大峪村、后子岗村相邻。  

茶店村

  茶店村地处茶店镇政府西部,村委会驻地茶店村,属镇政府所在地。下辖自然村有茶店自然村、河西岸自然村、西沟自然村、兴安自然村、凤坡脑自然村、南沟自然村,总户数416户,总人口1560人,总面积1.9平方公里,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菊花、谷子、红薯等为主,土特产有核桃、花椒、柿子、杭白菊,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据元朝李氏碑文(约公元1265年)记载,李氏家中富裕,拥有60顷土地,村中有通往南北一条道路,李在村边设有“茶水小店”一座,故此取名茶店村并沿用至今。现“茶马古道”穿村而过,在“茶马古道”旁设“草帽亭”、石磨石碾,游人至此可歇脚品茶。2016年茶店镇西沟村被确定为省级传统村落。  

元家口村

  元家口村位于茶店镇西部7公里,四至:东至李家庄、西至好地掌、南至北里沟、北至大峪,有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平方公里,共有110户,总人口360人,耕地面积250亩,全部汉族。主要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土特产有山楂、柿子、核桃;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   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陈氏墓碑记载,元家口村位于茶店镇西部7公里,四至村古有一座寺院,因寺院处于南石窝、北石窝、椿树坡三村的出山口,又因当时元氏在此看守寺院,后立户建村,为此取名元家口村,沿用至今。   

张大郊村

  张大郊村村民委员会位于林州市茶店镇东部3公里处,下辖4个自然村:张大郊、崔家沟、十二峪、官家凹。东至胡家沟、西至小坡茧厂、太阳沟、南至庙郊、路家庄、北至桂林镇张家庄、北马沟。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共有360户,总人口1261人,全部汉族。主要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花椒、菊花等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   据传说张大郊村有张氏墓碑记载,在清朝光绪“约公元1875年”这里荒无人烟,张氏自光绪1875年迁村居住,根据这里的山形,好似蛟龙,纵横交错,张以姓氏和地处山形而取名为张大郊村。   

磊城村

  磊城村位于茶店镇北部西部4公里处,管辖四至:东至北马沟、西至郝家窑、南至辛街、北至三宗庙。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共有560户,总人口1920人,地形处于山区。主要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花椒、菊花等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   据磊城村明朝嘉靖27年(1563年)成立记载,由于当时的村庄有众石累积而成,因此取名磊城,沿用至今。   

郝家窑村

  郝家窑村位于茶店镇北部3.5公里处,总面积3.6平方公里,S228省道从村东穿村而过,原有金环沟和郝家窑2个自然村,1992年金环沟村的35户人家全部搬迁到郝家窑自然村居住。2013年5月注册成立了金环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规划了果木经济区、土鸡散养区、小杂粮种植区、野生鱼垂钓区、红薯种植基地、休闲养生山庄等区域功能布局,是一个集种植、采摘、休闲、旅游、养殖、林药间作为一体的立体循环高效农业园区。总人口370户,总人口1245人,民族汉族。主要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花椒、菊花等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有清朝嘉庆37年(1769年),郝家窑东店奶奶重修庙碑记载,郝氏从洪洞迁居此地,当时生活贫困,郝在土崖跟打窑居住,年长日久,郝以姓氏和住窑洞,故取名郝家窑。   

路家庄村

  路家庄村位于茶店镇东部6公里处,东临淇镇红泉村、西与庙郊村接壤、南部临淇镇关也庙村、北临胡家沟村。全村共6平方公里,辖有6个自然村,户数485户,人口1550人,耕地面积928亩,全部汉族。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   路氏家谱记载,路家庄村是明朝年间从山西壶关县晋庄村迁到路家岭,到明朝洪熙年间(公元1422年)又从路家岭迁来,以姓氏村路家庄沿用至今。   

仙掌村

  仙掌村位于茶店镇东南5公里处,下设13个村民小组,管辖四至:东至临淇镇下峪口村,西至山拐头村,南至贝村村,北至庙郊村小窑自然村,总户数650户,总人口2400人,总面积3.2平方公里,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红薯等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   据清朝张氏墓碑记载,清朝永祯(约公元723年)叫掌则村,后传说,仙掌村后山坡上出现一只手掌和一个棋盘,说是两神仙在此下棋,特留下一手掌,为此人们便改名为仙掌村沿用至今。   

庙郊村

  庙郊村村民委员会位于林州市茶店镇东部2.5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庙郊、小窑、向阳村。东至路家庄、西至茶店、南至后子岗、北至张大郊,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041亩,共有308户,总人口1150人,总面积3平方公里,地形处于山区,全部汉族。主要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花椒、菊花等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   根据民国15年(1926年)张氏墓碑记载,张氏祖从山西迁居林县东姚上庄村,后又从上庄村迁到庙郊村当时此地有一座佛庙,故取名庙郊村,沿革至今。   

八里沟村

  八里沟村位于茶店镇西部7公里处,有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155户,总人口540人,耕地面积350亩,全部汉族。主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为主;土特产有山楂、柿子、核桃;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   据赵氏墓碑记载,清朝光绪(约1875年)赵氏从大峪迁此立村,因此地西山夹着一沟,足有八里多长,以地势故取名八里沟村。   1958年建立茶店公社,1962年成立八里沟大队,驻八里沟村,故取名茶店公社八里沟大队。1983年12月茶店公社改为茶店乡,更名为茶店乡八里沟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2月撤乡建镇,建立茶店镇,改为茶店镇八里沟村村民委员会。   

翟二井村

  翟二井村位于茶店镇南部3公里处,S228省穿境而过。四至:东至后子岗曹家井、西至小碾、南至西峪、北至后子岗。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550户,总人口1900人,耕地面积1500亩,全部汉族。主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2016年翟二井村南坡和西沟自然村被确定为省级传统村落。   很久以前,村里有一名翟姓寡妇,看到村民饮水困难,便舍家财雇人为村民打井,不料,井未完工,她就去世了。寡妇的儿子接替母亲继续打井,终于在翟二井村东西两边各打成一口活水井,当地人感其母子善行,为他们立了一块功德碑,还把村名、井名都称作“翟二井”。   

胡家沟村

  胡家沟村民委员会位于林州市茶店镇东北部5公里处,土壤为红白土,有胡家沟、阳二林、刘家沟三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345户、总人口1324人。民族全部汉族,总面积5.6平方公里。农业以种植玉米、谷子、小麦、红薯、菊花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种植菊花为主。2014年11月林州市胡家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等9部委推荐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根据清朝嘉庆3年(公元1772年)碑文记载,白氏祖从小店公社张家庄迁此建村。以地形取名,因此沟里大外小,好像一个壶形,故取名壶家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为了书写方便,在光绪年间(约1875年)将“壶”改写为“胡”此后胡家沟村沿用至今。   

辛店村

  辛店村村委会隶属于林州市茶店镇,地处茶店镇北部2公里处,村委会驻地辛店。下辖自然村有辛店、辛街、九连池,韩道,南治沟、北治沟。其管辖范围东至红星村、南至小坡、北至磊城、西至李家庄、大峪,总户数550户,总人口2160人,民族有汉族,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养殖、种植核桃、柿子、杏等果业,以及种植菊花为主。2016年辛店南治沟村被确定为省级传统村落。   辛店村有明朝崇祯3年“1630年”五龙庙碑记载,明朝年间,李氏从山西壶关县树撑村迁来此地建村,李在村东开设了一座留人起火小店,故此取名为新店村,后更名辛店。   

西峪村

  西峪村位于林州市茶店镇南部4公里处,村委会驻地西峪村,下设自然村有西峪、小西沟、分水岭,其管辖范围东至山拐头,南至邢掌、荒庄,西至李家寨,北至翟二井,总户数875户,总人口3728人,民族为汉族,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地形处于西高东低。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   据传说,洛氏在明朝前(约公元1603年)在此落户,说是这里有一条大河,年长日久,将此处淤积成地,后来河流改转东移,此淤地成为河的对西岸,洛氏门户也渐增大,即在此地建村,故取名西淤村。到清朝乾隆1752年,西峪村人们由于一遇涝年下大雨,村庄的土地被淤积,庄稼被淹,此后人们便把“淤”字改写为“峪”字,即这样的情况,使西峪村沿用至今。   

山拐头村

  山拐头村位于茶店镇最南端,与临淇镇毗临,S228省道穿村而过。下设7个村民小组,管辖四至:东至仙掌村、西至西峪村、南至孔峪村、北至曹家井自然村。总户数340户,总人口1500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   据明朝牛氏墓碑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牛氏从山西洪桐迁此居住,山拐头村北边有一架山头,山尾好像向东而拐,牛氏即以山形命名为山拐头村。   

北马沟村

  北马沟村地处茶店镇东北四公里处,下辖北马沟、拐西沟两个自然村。其管辖范围东至张家庄,南至张大郊,西至南马沟,北至拐西沟。总户数为137户,总人口为577人,耕地有280亩。农业以种植玉米、花生、小麦为主。北马沟村有李氏墓碑记载,李氏在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从新店上西庄迁居此地。北马沟村山形如骏马,同时北马沟村又位于山北,故取名北马沟村。  

大峪村

  大峪村位于茶店镇西北5公里处,东至郝家窑、西至元康镇、反良村、南至元家口、北至元康寨南背;下设大峪、南郊、西坪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45户,总人口2455人,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主要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花椒、等为主;养殖业以养猪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据传说,大峪村在明朝时期有侯、赵两氏从山西长治迁入此地居住(明正德13年),1518年侯氏建碑记载,原在山西就叫大峪村,迁之此地仍按照原名继承大峪村沿用至今。2016年10月,茶店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峪水库治漏工程的决议,开启了大峪水库治理的新篇章。在水库旁的兴龙山寺始相传原为二仙庙,始建于唐初武德(618-626)年间,曾与柏尖山、白云山等齐名。明、清多次扩建、重修,解放后改设学校和供销社,寺内的戏楼至今保存完好,成为研究古戏楼的活化石。   

后子岗村

  后子岗村地处茶店镇南1公里,S228省道穿村而过。村委会驻地后子岗自然村,下辖三个自然村:后子岗自然村、前子岗自然村、曹家井自然村。总户数680户、总人口2680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   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郭氏墓碑记载,郭氏开始建村,因村前有一土岗,后子岗村位于土岗后边、故取名为后子岗。   


翟二井村特产大全




翟二井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