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辖茶叶、红山、阳太、旧丈、麻旺、龙树、鄂嘉、新厂、老厂、平掌、东凤、密架、义隆、新树14个村民委员会,306个村民小组,289个自然村。国土面积61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3人。
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镇总户数6 420户,总人口26 411人,其中农业人口25 441人,占96.3%;非农业人口970人,占3.7%;男性13 742人,占52.4%;女性12 669人,占48%;共有劳力14 500人,其中男劳力7 810人,占男性人数的57.5%;女劳力6 690人,占女性人数的50.2%。汉族18 989人,占71.9%;少数民族7 422人,占28.1%。少数民族中,彝族7 301人,占总人口的27.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8.4%;回族87人,哈尼族15人,傣族5人,傈僳族1人,白族7人,其他少数民族6人。少数民族分散杂居,新树村委会是鄂嘉镇彝族聚居区,鄂嘉街是双柏县回族聚居区。在全镇劳动力分布中,从事农业劳动13 179人,工业214人,建筑业589人,贸易饮食服务业174人,交通运输业95人,商业企业行业2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8‰。
经济状况
鄂嘉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2003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 457.8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农村经济总收入3 484.54万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比上年增长5%。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84.2万元,其中自收收入201.2万元;财政总支出611.4万元,财政累计赤字127.2万元。
2003年末,实有耕地总面积28 748亩,其中水田13 303亩,旱地15 445亩,全年大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 916亩,其中水稻11 052亩,玉米7 369亩,大豆673亩,经济作物6 301亩,薯类2 521亩。小春种植面积26 131亩,其中小麦4 500亩,蚕豆10 400亩,薯类650亩,经济作物5 081亩,其他农作物5 500亩。粮食总产量10 207吨,比上年增长6%。经济作物中,烤烟种植面积2 700亩,收购量347.7吨,收入406.5万元,比上年增长2.7%,平均斤价11.69元,比上年提高0.87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619平方公里 | 532322104 | 675100 | 0878 | 查看 鄂嘉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妥甸镇 |
妥甸镇地处双柏县北部,东与大庄镇毗邻,南与法脿、大麦地镇交界,西与爱尼山、独田乡相连,北与楚雄市子午镇接壤。国土面积73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238亩,妥甸镇属滇中高原丘陵地带,最高海拔2333米,最低海拔940米,相对高差1420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山高谷深,立体气候与小区域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镇政府驻地妥甸也是双柏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4个社区,14个行政村,307个村(居)民小组,468个自然村,共有14877户41206人,少数民族人口15848人,占总人口的38%。妥甸镇党委下设18个党总支,77个党支部(农村党支部69个),178个党小组(农村党小组161个),1322名党员。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妥甸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镇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强基础、培产业、扩城镇、重民生、兴旅游、优服务、促和谐”发展思路,围绕把妥甸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脱贫攻坚的“领头羊”、城镇经济的“火车头”的目标要求,依托区位优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着力打造妥甸查姆休闲旅游特色小镇,致力于把妥甸镇建设成为“养生福地、生态双柏”的目的地和大本营。 2016年,全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1亿元,同比增长8.22%;工业总产值25.92亿元,同比增长10.38%;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7元,同比增长1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完成任务的100.47%,同比增长21.6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29亿元,完成任务的151.53%,同比增长40.4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0万元,完成任务的111.36%;向上争取项目资金552万元,完成任务的139%;贫困人口从年初的691户2725人降至500户1936人。 |
大庄镇 |
¡¡¡¡´óׯÕòλÓÚË«°ØÏسǶ«±±²¿£¬¶«Óë»·á¡¢Ò×ÃŽ»½ç£¬ÄÏÓ뷨à Õò½ÓÈÀ£¬Î÷ÓëÍ×µéÕòɽˮÏàÁ¬£¬±±Óë³þÐÛÊС¢Â»·áÏØÏàÁÚ¡£¾àÀë³þÐÛ86¹«À¾àÀëÀ¥Ã÷252¹«À²Êý·ÐÞͨ£¬¾àÀëÀ¥Ã÷90¹«Àï¡£¾àÀë×î½üµÄ¹â·ü²¢ÍøµØµã5¹«Àï¡£¾³ÄÚ×î¸ßº£°Î2269Ã×£¨´óÉÚɽ£©£¬×îµÍº£°Î£¨´óºÓ±ß£©1270Ã×£¬³Ê¶«ÄÏÎ÷ÈýÃæ¸ß£¬Öв¿ºÍ±±²¿µØÐε͡£É³µéºÓÓÉÎ÷ÄÏÏò¶«±±Á÷´©È«¾³£¬ºó×¢ÈëÂÌÖ½¡£Öв¿º£°Î1400Ã×£¬¶àÊôºÓ¹ÈÆøºò£¬ÄêÆ½¾ùÆøÎÂ23¡æ£¬¾ßÓйâÈÈ×ÊÔ´·á¸»£¬¸Éʪ¼¾½ÚÃ÷ÏÔ£¬ÓêÈÈͬ¼¾µÈÆøºòÌØµã¡£ ¡¡¡¡´óׯ¹¤ÒµÆ¬Çø¾àÏØ³ÇÍ×µé40¹«À¾à´óׯÕò8¹«À¹æ»®×ÜÓõØÃæ»ý2104.43¹«Ç깫À15.36ƽ·½Ç§Ã×£©¡£2013Äê1ÔÂ9ÈÕ£¬ÖÝÈËÃñÕþ¸®Í¬Ò⽫˫°Ø¹¤ÒµÔ°Çø´ó×¯Æ¬ÇøÄÉÈë»·áÊ¡¼¶¹¤ÒµÔ°Çø¹æ»®¡¢½¨É裨³þÕþ¸´¡²2013¡³2ºÅ£©£¬²¢ÓÚ2013Äê9ÔÂ27ÈÕÊ¡¹¤ÒµºÍÐÅÏ¢»¯Î¯Ô±»áÓèÒÔ±¸°¸£¨Ô°Çø£Û2013£Ý536ºÅ£©¡£Ä¿Ç°£¬ÕýÔÚ»ý¼«ÏòÉϼ¶ÕùÈ¡½«´óׯ¹¤ÒµÆ¬ÇøÄÉÈëµáÖвúÒµÐÂÇø¹æ»®·¶Î§¡£´óׯ¹¤ÒµÆ¬ÇøµÄ²úÒµ·¢Õ¹¶¨Î»£ºÀûÓõØÀíÓÅÊÆ£¬¹æ»®ÎªÂ»·áÊ¡¼¶¹¤ÒµÔ°ÇøµÄÍØÕ¹Çø£¬ÒÀÍÐÈ«ÏØÇ¦Ð¿ºÍú²úÒµ£¬Öص㷢չұ½ð»¯¹¤¡¢ÐÂÄÜÔ´¡¢Ð²ÄÁϲúÒµ£¬³Ð½Ó·¢´ïµØÇø²úÒµ×ªÒÆ£¬Í¬Ê±ÀûÓÃÇøÄڸ߶¸ÆÂµØ·¢Õ¹Ì«ÑôÄܹâ·ü·¢µç²úÒµ¡£´óׯ¹¤ÒµÆ¬Çø×Ô2014Äê6Ô¿ª¹¤½¨ÉèÖÁ½ñ£¬Íê³ÉÕ÷µØÊÕ´¢5856.4Ķ£¬Íê³É½áºÏÁÏÎȶ¨Â·ÃæÆÌÖþ7.4¹«Àн¨ÁªÍ¨¡¢Òƶ¯»ùÕ¾¸÷1×ù¡£ÏÖÓÐÈëÔ°ÆóÒµ1»§£ºÖйúË®µç¹ËÎʼ¯ÍÅͶ×ÊÓÐÏÞ¹«Ë¾¡¢Öйúµç½¨¼¯ÍÅÀ¥Ã÷¿±²âÉè¼ÆÑо¿ÔºÓÐÏÞ¹«Ë¾´óׯ²¢Íø¹â·üµçÕ¾½¨ÉèÏîÄ¿£¬ÏîÄ¿ÓÚ2014Äê6ÔÂ26ÈÕ¿ª¹¤½¨É衣Ŀǰ£¬Íê³ÉÏîÄ¿ÓõØÊÕ´¢¼°ÏîĿʹÓÃÁֵر¨Åú£¬Íê³É½ø³¡¹«Â·¼°³¡ÄÚ¹«Â·¡£Íê³É´óׯ²¢Íø¹â·üµçÕ¾ÖÁ´óׯ±äµçÕ¾10kvÊäµçÏß·¼ÜÉ裬ÏîĿһÆÚ×°»ú1.7ÍòǧÍßÒѽ¨ÉèÍê³É²¢ÊÔÔËÐС£¶þÆÚÏîĿװ»ú1ÍòǧÍßÓÚ2015Äê7Ô¿ª¹¤½¨É裬Ԥ¼Æ2016Äê³õ½¨³ÉͶ²ú¡£Óë̫ƽÑó½¨É輯ÍźÏ×÷¿ª¹¤½¨É裬»ý¼«Ì½Ë÷Ô°Çø·¢Õ¹Ä£Ê½£¬¼á³Ö´´Ð·¢Õ¹¡£°´ÕÕÊ¡¡¢Öݲ¿Êð£¬Í¨¹ý3¡ª5ÄêµÄŬÁ¦£¬ÕùÈ¡½«´ó×¯Æ¬ÇøÓë»·áÊ¡¼¶¹¤ÒµÔ°Í¬²½ÄÉÈë¹ú¼Ò¼¶¹¤ÒµÔ°Çø¡£¡¡¡¡[¸ÐÐ»ÍøÓÑ"ÂÌÔµ"·ÖÏí´ËÄÚÈ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法脿镇 |
法脿镇位于双柏县城东南部,距县城53公里,位于东经105°北纬24°。与一县三镇一乡相连,东与易门县绿汁镇隔江相望,南连大麦地镇、安龙堡乡,西与妥甸镇毗连,北邻大庄镇。地势为东北低、西南高,海拔为900米至2554米,立体气候明显,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全镇有国土面积400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2个村委会,235个村民小组,343个自然村,有6330户23760人。居住着汉、彝、白、哈尼等16个民族。 镇内白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州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394公顷,山体最高峰2554米。白竹山地区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是老虎笙、大锣笙的发祥地,“彝族老虎笙”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法脿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镇内有彝族倮倮支系的虎图腾崇拜舞蹈“老虎笙”;彝族罗婺支系火图腾崇拜的舞蹈“大锣笙”;彝族阿车支系龙图腾崇拜舞蹈“龙笙”,还有广为流传的“青棚笙”、“彝族花鼓舞”和“四弦舞”。“阿乖佬”、“阿锁扎”、“仁意调”、“四季长腔”等山歌小调和火把节古歌“阿伯嘞”等旋律优美、热情动听。同时,白竹山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食品,动植物资源丰富、水体景观众多,整体环境浑然天成,有现成的万亩茶园、仙人桌、精怪塘、古战壕等自然景观,是避暑胜地和养生天堂。由于环境生态好、茶源优,白竹山孕育出的白竹山茶汤色清绿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香醇爽口、回甘之味久溢而不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企业现生产的“白竹山”牌茶系列产品分别荣获云南省第二届优茶金奖、“云茶杯”金奖、中国昆明科技成果银奖,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证,被国家农业部、消费者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品牌”。 李方村位于白竹山腹地,距县城35公里,离法脿镇政府13公里,全村51户186人,全部为彝族罗婺支系。是大锣笙的发祥地,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大锣笙缘源久远。2007年被列为州级生态旅游村,2008年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2009年被列为州级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10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省级特色旅游村,2014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和全州旅游产业重点特色旅游村2014年,全镇在认真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文化遗址保护的基础上,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着力打造李方村“锣笙源”云南彝族生态旅游村建设项目。 |
鄂嘉镇 |
"行政区划 辖茶叶、红山、阳太、旧丈、麻旺、龙树、鄂嘉、新厂、老厂、平掌、东凤、密架、义隆、新树14个村民委员会,306个村民小组,289个自然村。国土面积61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3人。 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镇总户数6 420户,总人口26 411人,其中农业人口25 441人,占96.3%;非农业人口970人,占3.7%;男性13 742人,占52.4%;女性12 669人,占48%;共有劳力14 500人,其中男劳力7 810人,占男性人数的57.5%;女劳力6 690人,占女性人数的50.2%。汉族18 989人,占71.9%;少数民族7 422人,占28.1%。少数民族中,彝族7 301人,占总人口的27.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8.4%;回族87人,哈尼族15人,傣族5人,傈僳族1人,白族7人,其他少数民族6人。少数民族分散杂居,新树村委会是鄂嘉镇彝族聚居区,鄂嘉街是双柏县回族聚居区。在全镇劳动力分布中,从事农业劳动13 179人,工业214人,建筑业589人,贸易饮食服务业174人,交通运输业95人,商业企业行业2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8‰。 经济状况 鄂嘉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2003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 457.8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农村经济总收入3 484.54万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比上年增长5%。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84.2万元,其中自收收入201.2万元;财政总支出611.4万元,财政累计赤字127.2万元。 2003年末,实有耕地总面积28 748亩,其中水田13 303亩,旱地15 445亩,全年大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 916亩,其中水稻11 052亩,玉米7 369亩,大豆673亩,经济作物6 301亩,薯类2 521亩。小春种植面积26 131亩,其中小麦4 500亩,蚕豆10 400亩,薯类650亩,经济作物5 081亩,其他农作物5 500亩。粮食总产量10 207吨,比上年增长6%。经济作物中,烤烟种植面积2 700亩,收购量347.7吨,收入406.5万元,比上年增长2.7%,平均斤价11.69元,比上年提高0.87元。. |
大麦地镇 |
大麦地镇位于双柏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妥甸70公里。东与安龙堡乡毗邻,西与爱尼山乡接壤,北与妥甸镇、法脿镇相连,南与新平县老厂乡、新化乡及峨山县富良棚乡隔江相望。全镇辖9个村委会,127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国土面积522.8平方公里。居住着以彝族为主的10个民族,共有3236户,95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84人,占18.54%;少数民族人口8906人,占92.88%。 镇内海拔最高2640米,最低海拔630米,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发展多样性立体农业,较其它县内乡镇有明显的四大优势:一是有气候优势:气候资源独特,海拔高差突出,属典型的亚热带、热带河谷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极为丰富,最高温度43.5度,年平均气温22℃左右,全年无霜;二是有土地资源优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2.4万亩,人均耕地2.5亩,沿江一带还可开垦利用的土地面积有3.6万亩,投资开发潜力大;三是有水利资源优势:绿汁江在该镇境内流程约50公里,流量约为300方/秒,上游无工业,发展热作得天独厚,已投入使用的河口河小(一)型水库,总库容量718万立方米,可辐射灌溉2万多亩田地;四是有民族文化优势:镇内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民族风情绚丽多姿,独具风采、享誉中外的“小豹子笙”、创世史诗《查姆》、彝剧始祖《阿佐分家》发源于此。民族体育陀螺独树一帜,代表队多次荣获全国、省运会桂冠。 近年来,在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14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州委表彰为州级文明小城镇,2015年被省政府表彰为省级文明小城镇。被州政府列入20个产业开发重镇和30个重点统筹城乡发展乡镇。 |
安龙堡乡 |
安龙堡乡位于双柏县城东南部,地处绿汁江以西,东与易门毗邻,南面接壤峨山县与绿汁江隔江相望,西靠风景秀丽的石碑山与本县大麦地镇紧紧相依,北与本县法脿镇山水相连。全乡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7个村委会,108个村(居)民小组,2319户,905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8%。乡政府驻安龙堡社区,距县城公路里程87公里。乡内最高海拔2636米(石碑山),最低海拔878米(新河村),地形地域东南低,西北高,年均降雨量7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22℃,森林覆盖率74%。安龙堡乡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 安龙堡乡发展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民风淳。巍峨的石碑山树立了安龙堡乡民族群众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奔腾磅礴的绿汁江赋予了彝家儿女坚定、担当、务实的优秀品质。石碑山下的彝族有纳素、山苏等支系,另还有傈僳族、哈尼族、傣族、汉族等民族杂居,勤劳、善良的多民族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促进了安龙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多民族的杂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每年正月十一安龙堡花鼓文化节2016年开始将正月初八说全大彝乐节、正月十三新街花鼓节、正月十五他宜龙岩神抢婚节三节合一举办花鼓文化节)是安龙堡最热闹的日子。石碑山下、绿汁江畔的四弦调、三弦调、阿塞调、阿乖老、仁意调、四句长腔等诸多妙趣横生的民族歌舞源远流长,二是光热足。地形地域东南低,西北高,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地广人稀,常年日照达2600小时以上,高于全州2490小时的日照时长,日照百分率均属全省的高值区。由于地处高原, 云层薄、空气清洁, 污染小, 光质良好, 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三是土地宽。安龙堡乡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0.9人/平方公里,低于全县38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具有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特点。全乡共有27740亩耕地,人均3.07亩。在六纳、青香树村委会一带还有已实施土地开发平整项目但未耕种的土地11000多亩,全乡土地可利用资源丰富,资源开发优势明显。四是潜力大。安龙堡乡境内土地、光热、水源、草山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风能和光热资源,具备良好的绿色清洁能源开发和反季蔬菜、鲜食水果等热作产业开发潜力。同时,还有黑山羊、滇中黄牛、撒坝猪、白扁豆、小黄姜等本地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开发潜力巨大。绿汁江流域是双柏县重要的资源富集区,沿绿汁江经济带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安龙堡乡绿汁江流域达30千米,目前耕种的土地有10141亩,可开发耕种的土地在11000多亩以上,目前已在沿绿汁江低海拔区域发展大青枣等水果种植,鼓励农户扩大滇中黄牛的养殖规模,引进了锦龙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慧众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热作产业开发和畜牧业已取得初步成效。 |
爱尼山乡 |
爱尼山乡位于双柏县西南部,东与法脿镇相连,南与玉溪市新平县隔江相望,西与独田乡毗连,北与妥甸镇接壤,距离县城42公里,辖旧哨、大箐、海资底、力丫、麻海、六合、把租7个村委会,189个村民小组,381个自然村。共有党员685名,设党委1个、机关党支部6个,村级党总支7个,村级片区党支部34个。全乡总面积675平方公里,有4400户12544人,其中农村人口3199户1056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人。有耕地面积31394亩,其中水田7972亩,旱地18156亩。境内最高海拔2250米,最低海拔556米,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高达93%,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素有“黑山羊之乡”、“野生菌之乡”的美誉。 爱尼山乡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民间艺术“三月六”的发源地,爱尼山乡有三个特点:一是国土大乡,人口小乡。全乡国土面积为675平方公里,仅有全乡总人口1254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人;二是资源强乡,产业弱乡。我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3%,现有林地面积87.6万亩,人均占有林地面积70亩,但目前还没有把资源优势完全转变为经济优势,林业产业的发展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三是环境优乡,基础劣乡。该乡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特别好,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还被誉为虎乡“绿海明珠”、 “野生菌之乡”,但由于该乡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加之政府的财力有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路面等级低,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6年末,全乡预计实现农林渔牧总产值264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36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05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820万元,向上争取一般公共预算资金240万元,完成税收586万元。 |
独田乡 |
¡¡¡¡¶ÀÌïÏç¹Å³ÆÁúÌÓÖ½ÐÂíµÀɽ£¬Î»ÓÚË«°ØÏسÇÎ÷Äϲ¿£¬°§ÀÎɽÂöÒÔ¶«£¬½ðɳ½ÓëºìºÓˮϵ·ÖË®ÁëÄϲ࣬¶«¾101¡ã48¡äÖÁ101¡ã31¡ä£¬±±Î³24¡ã13¡äÖÁ24¡ã55¡äÖ®¼ä£¬¶«ÁÙÍ×µéÕò£¬ÄÏÓë°®ÄáɽÏçÒÔÂíÁúºÓΪ½ç£¬Î÷Óëý¼ÎÕò¸ô½ÏàÍû£¬±±Óë³þÐÛÊÐ´óµØ»ùÏçÅþÁÚ¡£¹úÍÁÃæ»ý254ƽ·½¹«À×ÜÈË¿Ú4059ÈË£¬Ï½2¸ö´å£¨¾Ó£©Î¯»á£¬55¸ö´åÃñС×飬1515»§¡£¾Óסןº¡¢ÒÍ¡¢¹þÄá¡¢°×¡¢´ö¡¢ÃçµÈ7¸öÃñ×å¡£ ¡¡¡¡¶ÀÌïÓÐÉîºñµÄÃñ×åÎÄ»¯µ×ÔÌ£¬Éú̬»·¾³Á¼ºÃ£¬×ÔÈ»·ç¹âÐãÀö£¬ÆøºòÌõ¼þÓÅÔ½£¬¾ßÓз¢Õ¹ÎÄ»¯ÂÃÓβúÒµµÄÁ¼ºÃ×ÊÔ´Ù÷¸³¡£µ«³¤ÆÚÒÔÀ´£¬¶ÀÌïÏçÊܽ»Í¨Ìõ¼þÖÆÔ¼£¬ÂÃÓÎÒµ·¢Õ¹Ò»Ö±ÎÞ·¨´ò¿ª¾ÖÃæ£¬Ëæ×ŲÊý¹«Â·½¨³Éͨ³µ£¬¶ÀÌïÏ罫³ÉΪÎÒÏØÖØÒªµÄ½»Í¨ÊàŦ¼°ÖØÒªµÄÎï×ʼ¯É¢µØ£¬×÷Ϊ²Ê¹«Â·ÑØÏß¡°ÖÐ;վ¡±£¬½»Í¨¡°ÒªÈû¡±µÄµØÎ»½«ÈÕÒæÏÔÏÖ£¬É½ÖÐС³ÇµÄ×ÊÔ´ÓÅÊÆÒ²½«µÃµ½³ä·ÖÊÍ·Å¡£¶ÀÌïÏ罫½ô½ôץס²Êý¹«Â·½¨³Éͨ³µµÄÀúÊ·ÐÔ»úÓö£¬×÷ºÃ¹«Â·ÑØÏߵļ¯Õò¿ª·¢¡¢²úÒµÅàÓý¡¢¾°¹Û´òÔìµÈÈýƪÎÄÕ£¬ÔÚ¼¯Õò¿ª·¢·½Ãæ£¬Î§ÈÆ¡°Ð¡¶øÌØ¡¢ÌضøÓÅ¡±ÕâÒ»Õⶨ룬¼Ó¿ìÍÆ½ø¶ÀÌOÕò¿ª·¢²½·¥£¬½«¶ÀÌOÕò´òÔ콨Éè³ÉΪ¡°²èÂíæäÕ¾¡¢²ÊýÃ÷Ö顱¡£ÔÚ²úÒµÅàÓý·½Ã棬Á¢×ã¹®¹ÌµÃÉý´«Í³ÖÖÑøÖ³Òµ¡¢¼Ó¿ìÅàÓýÏç´åÂÃÓÎÒµÕâÁ½¸öÖØµã£¬¼Ó¿ìÅàÓý¹«Â·ÑØÏßÅ©¼ÒÀÖ¡¢ÐÝÏÐũׯµÈ²úÒµ´ø½¨Éè¡£ÔÚ¾°¹Û´òÔì·½Ãæ£¬Á¢×ã¶ÀÌïÒÀɽ°øË®¡¢Éú̬ÂÌÉ«×ÊÔ´Á¼ºÃ£¬ÒÔ¼°¸ÂÈ÷½µçÕ¾¿ª·¢½¨ÉèÐγɵÄË®Ìå¾°¹ÛµÈÓÅÊÆ£¬ÖصãÔÚ¹«Â·ÑØÏß´òÔìÒ»Åú¾ßÓÐɽÏçÌØÉ«µÄ¾°¹Û¡£°´ÕÕÏçµÚ¾Å´Îµ³´ú»áÈ·¶¨µÄ·¢Õ¹Ë¼Â·ºÍ¡°Ò»´ø¡¢Á½ºÓ¡¢ÈýÏß¡¢ËÄÇø¡±µÄ²úÒµ¹æ»®²¼¾ÖÒÔ¼°¡°ÐóÄÁÁÖ¹ûÖ®Ï磬ÂÌÉ«Éú̬¼ÒÔ°¡±·¢Õ¹¶¨Î»£¬×ÅÁ¦ÅàÓýÏç´åÐÝÏзþÎñÒµ£¬·¢Õ¹×³´óÏç´åÂÃÓΣ¬ÒÀÍÐÇøÎ»ÓÅÊÆ£¬´òÔì¶ÀÌOÕò¡¢²Êý¹«Â·ÑØÏß¡¢ÑØ½ÑØºÓÐÝÏзþÎñÇø£¬»ý¼«·¢Õ¹²ÍÒûסËÞ¡¢ÉÌóÎïÁ÷¡¢ÐÝÏй۹â²úÒµ£¬°ÑÎÄ»¯ÂÃÓβúÒµ´òÔì³É¶ÀÌïδÀ´Ðµľ¼ÃÔö³¤µã¡£ ¡¡¡¡¶ÀÌïÏçÂÃÓÎÎÄ»¯µ×ÔÌÉîºñ¡£¶ÀÌïÏçÊǹŴú²èÂí¹ÅµÀµÄ±Ø¾Ö®µØ£¬ÔÚ½»Í¨²»·¢´ïµÄÄê´ú£¬ÄÏÀ´±±ÍùµÄÂí°ï½ø³ö¶ÀÌÊDzèÂí¹ÅµÀÉϵÄÒ»¸öæäÕ¾£¬ÁôÏÂÀ´Ðí¶àµÄ´«Ææ¹ÊÊ£¬ÐγÉÁËÌØÓеÄÂí°ïÎÄ»¯¡£ÏÖÔÚ¶ÀÌïÏçÕþ¸®ËùÔڵظ½½ü¾ÍÓеØÃû½ÐÂíµÀɽ£¬Ðí¶à´å×黹Á÷´«×žªÐ͝ÆÇµÄ¸ÏÂí¹ÊÊ¡£ÓÐÒ»Ê׽С¶ÂíµÀɽ¡·µÄÊ«¸èÕâÑùдµ½£º¡°ÂíµÀɽ£¬ÕâµØÊÇɽÁº£¯ÊÕסߺºÈжϰ°£¯ÕÒ¿éÇàʯ°å£¯µÃ½ôÒ»½ô¿ãÑü´ø£¯µÃ¿ÄÒ»¿ÄЬµ×µÄÄàɳ£¯²»´ß³¯Ç°´øÍ·µÄÂâÂí£¯ÄĺÚÄÄÂä½Å£¬´¦´¦¶¼ÊǼҡ±¡°ÂíµÀɽ£¬´òÂí»ØÈ¥£¬Òª¼Çס£¯É½ÓÐɽµÀ£¬Ë®ÓÐË®µÀ£¬È˼äÓÐÊÀµÀ¡±¡£²èÂí¹ÅµÀÊ¢¼«Ò»Ê±£¬Ëæ×ÅÀúÊ·µÄ·¢Õ¹Öð½¥µ³öÁËÀúÊ·Îę̀£¬µ«Ëæ×Ž»Í¨Â·ÍøµÄÍêÉÆ£¬¶ÀÌïÏç×÷Ϊ¡°²èÂíæäÕ¾¡±µÄÓÅÊÆ»áÖð²½Í»ÏÔ³öÀ´£¬Õâ¸öÐäÕäСÕò±Ø½«³ÉΪ²Êý¹«Â·ÉϵÄÒ»¿ÅÃ÷Öé¡£ÒÔ²èÂíæäÕ¾½¨ÉèºÍÂí°ïÎÄ»¯´Ù½øºÍÌáÉýÏ缯ÕòµÄÎÄ»¯Æ·Î»ÊÇÏÂÒ»²½¶ÀÌïÏ缯Õò½¨ÉèºÍÂÃÓοª·¢µÄÖØµã£¬ÎÒÃǽ«ÔÚÀϼ¯ÕòÌáÉý¸ÄÔìºÍм¯Õò½¨ÉèÖУ¬³ä·ÖÍÚ¾ò¡¢ÈÚÈëÕâЩÀúÊ·ÎÄ»¯ÔªËØ£¬Í¨¹ý²èÂíæäÕ¾´óÃÅÅÆ·»½¨Éè¡¢Âí°ïÎÄ»¯µñËܺÍÌØÉ«¾°¹ÛСƷµÈ½¨É裬ͻÏÔ³ö¼¯ÕòÌØÉ«¡£ ¡¡¡¡[¸ÐÐ»ÍøÓÑ"campro"·ÖÏí´ËÄÚÈ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