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楚雄州 >> 永仁县 >> 维的乡

维的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维的乡谷歌卫星地图)


维的乡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206平方公里 532327202 651400 0878 查看 维的乡谷歌卫星地图

维的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维的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永定镇

   永定镇地处永仁县县城,旧名苴却街,是永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道108线及南永线贯境而过,镇区地处县境偏东中部的古西南夷道上,是边疆和内地交通联系的要冲,素有滇川北大门之“咽喉要塞”之称。辖云龙、麦拉、店子、乍石、太平地、麻栗树、大坝、良田、糯达9个村民委员会;龙头山、苴却、小汉坝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4个村民小组,104个自然村,总户数8335户,总人口27123人,其中农业人口4404户,1718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3‰,主要少数民族有:彝、傣、回等少数民族11339人,其中彝族有1472人,占总人口的5.4%。  永定镇土地广阔,地处干热河谷,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光热资源充足,有国土面积237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雨883.9mm,年日照时间2824.3小时,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2004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5286亩,其中水田13446亩,旱地11840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06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等,全年粮食总产达731.8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16.84公斤。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424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29.7万元,预算支出601.1万元,专项支出72万元,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76元,比上年增178元,增长9.9%。  全镇有优质烟5400亩,实现产值555万元;优质高效桑园1302.2亩,实现产值18.4万元;生猪出栏21201头,牛出栏1703头,黑山羊出栏6348只;2004年指导农户发展蔬菜制繁种、早玉米、冬早蔬菜、花卉繁种等经济作物11087亩,实现产值78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103元。境内建有移动通信基站3座,12个村(社区)委员会均开通程控电话,农村电话普及率达8.73%;公路实现了村村通,通车里程为108国道37里,南永公路3公里,乡村公路95公里,成昆铁路7.84公里;境内有大小库塘79座,正常年景可畜水3000多万立方米,其中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5座,坝塘59座,有电力排灌站68台,水利化程度为50%.全镇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有镇卫生院1个,医务人员9人,病床26张,12个村(社区)委员会均设有卫生室和卫生人员;有文化服务中心一所,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5%;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681人,小学 17 所,学生112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  2004年全镇有个体私营户1447户,从业人员5108人,实现营业收入33048万元,实现总产值26023万元,工业总产值11905万元;共缴纳税金482万元,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806万元,完成下达任务的161%。巩固省级文明村2个,州级文明村4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城镇1个。  

宜就镇

  宜就镇位于永仁县城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东与元谋县毗邻,西与大姚县接壤,是永仁的南大门。南(华)永(仁)二级路穿集镇而过,全镇辖国土面积3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84.5米,最低海拔1220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年均气温17.9℃   宜就镇位于永仁县城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东与元谋县毗邻,西与大姚县接壤,是永仁的南大门。南 宜就镇   (华)永(仁)二级路穿集镇而过,全镇辖国土面积3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84.5米,最低海拔1220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年均气温17.9℃。位于东经101°23′~101°28′,北纬25°51′~26°2′之间,有着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全镇辖宜就、他克、阿朵所、拉利坪、木马、地什苴、拉古、老怀哨、潘古里、他的么、外普拉、伙把等12个村委会,117个村民小组,4186户农户,16519人。境内有汉、彝、傣、回四种民族,其中汉族8293人,占总人口的50.2%;彝族8110人,占总人口的49%,全镇有耕地面积20032亩,人均1.2亩,其中:水田10431亩,旱田9601亩,是较大的农业镇。   -文化教育   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14个教学班,专职教师 47人,在校学生696人;小学15所(含教学点),专职教师 宜就镇   88人,在校学生131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认真落实“富民兴镇,教育为先”发展战略,深入宣传贯彻省、州、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倡议全镇干部职工捐款助学,共捐款 49000元,用于扶持贫困学生上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宜就中学大门柏油道路、宜就中心完小院内水泥道路、球场进行改造和美化绿化,解决学生床架230张,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总投资12.76万元,其中:县级9个部门捐资10.29万元,全镇337名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捐资19520元。优化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综合成绩处于全县上等水平。   -人文地理   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人文景观,孕育出了宜就镇独有的民风民俗,宜就镇彝族除隆重过好彝族年之外,还有 宜就镇   独特的过节方式——赶山街,来欢庆自己的节日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火把节过后的第一天,方圆百里的人们带着节日的喜庆,汇集在山山相连的相对平缓地带,互通有无,形成“山街”,伙把山街和老怀哨山街。来这里赶山街的人们更重要的是为了与亲朋好友到这里见面欢聚,以松毛席为桌,买上“羊汤锅”、斟上米酒,尽情享受这原汁原味的“美味大餐”,山间炊烟缭绕,头上绿树掩映,席间欢声笑语、绘成一幅人间美景。席罢、夜幕降临、人们自动围在一起,弹起三弦尽情跳起彝族舞,仿佛要让自己所有的烦恼随着汗水的流淌而永远消失,天亮才满怀轻松的心情踏上回家的路。   -基础设施   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争取上级立项扶持资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集镇 宜就镇   面貌,坚持不懈大干农田水利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完成了集镇农贸市场改造,修复了新世纪大街与南永二级公路搭界口,加高并处理底么鱼水库坝埂,新建水厂炮点,铺筑宜就至木马村委会、南永二级公路岔路口至老怀哨村委会弹石路。2006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万元,占县政府下达任务数370万元的170%。以重点工程为突破口,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累计动工并完成工程20件,投资707.1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38.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68.68万元;改善灌溉面积4503亩,新增灌溉面积400亩,解决277户1324人、1080头(匹)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重点实施他的么小水窖、拉利坪管灌、外普拉小水窖、伙把管池和拉古沟池5件基本烟田建设项目;实施了上梭罗武水库扩建、木马灌渠防渗衬砌2件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地什苴、拉古农业综合开发沟渠防渗衬砌工程;完成潘古里村潘古里组、老怀哨中村、他的么中村、他克一组、地什苴菠萝苴组、鲁么的乍组6个村民小组整村推进工程;实施伙把“小康水利”工程;完成拉利坪新队、木马大居、者白居、上羊圈房人饮4件工程;完成了地什苴夜加队、宜就子鲁的组2件桑水工程;新建下羊圈房水库。   -新农村建设   镇政府认真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20字方针,以实现“村民富、 宜就镇   村庄美、村风好”为目标,以大力发展生产为突破口,以促进乡风文明为着力点,确定拉利坪秧田箐为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总投资19.4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4.42万元。架设人饮管道、新建三面光沟渠、文化室、公厕、球场,加大抓“五改”、治“五乱”力度,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村风村貌。新农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施效果好、质量过硬、成效明显,顺利通过县新农办的验收,并被评定为“合格”工程。   -产业结构   全镇发展订单农业亚麻650亩,种植日本总太萝卜110亩,种植菜心繁种287.1亩,蔬菜650亩,早包谷400亩,早洋芋150亩,板兰根202亩,油橄榄10亩,绿色产业和特种产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加强对全镇已种植的1100亩桑园的管理,对400亩蚕桑进行嫁接改造,发动66户养四季蚕548张,产量6236公斤,实现创收9.09万元。目前全镇已栽种蚕桑1100亩,今后将把桑蚕培植为我镇继烤烟之后的主导产业,真正使蚕桑产业成为宜就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一个亮点。   -特色产业   按照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培育粮食、烤烟、蚕桑、畜牧、绿色食品五大支柱产业。粮食生 宜就镇   产:全年共种植粮食农作物 39104 亩,实现粮食总产量 652 万公斤。烤烟生产:种植烤烟 5831.1亩,烟叶收购61.65万公斤,实现总产值656.12万元,完成税收144万元,指令性收购均价11.93元。畜牧业生产:全镇大牲畜存栏15425匹,猪存栏24719头,牛存栏10152头,羊存栏 18975只。全年,扶持发展养殖重点户371户,其中:养牛重点户65户,养羊重点户90户,养猪重点户113户,养禽重点户108户,规模养殖大户14户;扶持养殖示范村1个,示范组1个。蚕桑产业:全镇有新老桑园1亩,养蚕1456张,产茧59080公斤,实现产值122.1万元。绿色产业:全镇完成蔬菜繁制种1400亩,商品蔬菜1300亩,笋1400亩。突出抓好宜就、拉利坪、地什苴、木马、他克、拉古一线的板栗基地产业;以阿朵所、他克、伙把、外普拉为重点的核桃产业;以潘古里、木马、外普拉沿河一线为重点的热果和冬早蔬菜产业。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烟叶,生猪,山羊,木材。   -资源环境   宜就镇位于永仁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9公里,东与元谋县毗邻,西与大姚县接壤,是永仁的南大门。南永二级路贯穿集镇而过,全镇辖国土面积3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84.5米,最低海拔1220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年均气温17.9℃。位于东经101°23′~101°28′,北纬25°51′~26°2′之间,有着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主要河流有羊蹄江、江底河,地表径流量8万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8%,松属主要树种。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有红椿、香樟等珍稀植物和苦良姜、茯苓、杜仲、防风等名贵药材。猫头鹰、野鸡、弥猴、野兔等珍稀动物在境内生存;松茸、鸡棕、牛肝菌、香菇、银耳等高经济价值的野生食菌年总产量262吨,产值372万元;拥有仙人洞、大雪山等旅游胜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如老怀哨山街、伙把山街。  

中和镇

  中和镇位于永仁县城西部,距县城56公里,东与猛虎乡、维的乡为邻,南与宜就、大姚县相连,西与大姚县桂花镇接壤,北与永兴乡毗邻。境内山高、坡陡、箐深,平均海拔2155米,年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全镇共有国土面积424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总人口11959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素有“三溪交汇地,茶马古驿道,夏氏古故居,彝族刺绣、彝族戏剧、赛装节诞生地,《梅葛》故地”之美誉。境内居住着彝、汉、傣、壮、傈僳等民族,各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有赛装节、火把节、泼水节、插秧节、杀猪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中和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随乐而歌,随歌而舞,火把舞、芦笙舞、跌脚舞,舞姿翩翩、婀娜多姿。  

莲池乡

   莲池乡地处永仁县县城东南部,乡政府距县城4公里,南永公路自南向北穿境而过,乡内地处城郊结合部,东与永定镇接壤,东南与元谋县毗邻,西南与宜就镇接壤,北与猛虎乡相连。莲池、查利么、班别、勐莲、羊旧乍、格红6个村民委员会,70个村民小组,3163户农户,13118人,其中农业人口3047户,1285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主要少数民族有彝、傣、回、傈僳等10种民族7147人,其中彝族有7036人,占总人口的54%。   -地理位置   莲池乡位于金沙江水系,为蜻蛉河中的永定河支流,幅员面积177.67平方公里,在永仁白垩系盆地之内,永仁向斜之西翼,为上白垩流地层组成的宽缓向斜,岩倾角3-8度,西部和北部受下伏三迭、佚罗系褶皱影响,倾角有所变陡,一般10-23度。岔地沉积厚度大,东部缓西部陡及长轴展面小于东北25度,归属新华夏系“多”字型构造盆地。乡内地形平缓,1500-1700米三级剥麦面保存完好,挽近构造运动不强烈,属较稳定的工程地质,地震Ⅶ度。平均海拔高1520-1560米。境内最高海拔1969米,最低海拔1130米,相对高差893米。山脉属横断山脉岭余脉白草岭山系,有羊蹄江、江底河、永定河等常流河。   -气候   气候属北亚热带丘陵季风气候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点。平均气温17.8℃,极端最高温37℃,最低温3.5℃,全年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5887.8℃。年平均日照时数2824.4小时,太阳总辐射量年平均为158.34卡每平方厘米;全年无霜达274天,有霜日数87天。全年降雨量883毫米,5-10月降雨量是全年的94.2%,全年蒸发量为2794.4毫米。   -资源环境   莲池乡位于永仁县南方,全乡国土面积177.7平方公里,拥有林地面积257978亩,经济林果面积13570亩,总耕地面积21779亩(其中:田14531亩,地7248亩),人均耕地1.64亩,主要种植水稻作物。镇内拥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25座;小坝塘107座常年蓄水 626万立方,有河流3条。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自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村能源工程。全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519.2亩,封山育林面积271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4%。对重点污染的工业项目进行了技改,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了关闭。通过综合治理,人居环境、生产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人文地理   加强引导扶持,弘扬民族文化。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在春节、火把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坚持由乡文化站参与各村组协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争取资金加强对少数民族聚集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方便了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彝族刺绣文化,组织彝族刺绣能手进行刺绣创作,拓市场,培强做大刺绣产业。成立了莲池乡民族礼仪队,宣传莲池民族文化。   -基础设施   全乡通水、通电、通路的村民小组有68个,达94.37%,25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占32.39%,全乡自然村基本通车,实现三级公路网络化;各村架通了输电线路,农村电网改造达3100户,人均年用电水平813.13千瓦时。建有科技文化活动室、娱乐室 7个;有公厕1个,垃圾池1个;建有小水窖501口,有沼气池的农户达2358户;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25座,坝塘107座,抽水站34座,供水站1个,水利化程度达到70%以上。建有村组地面卫星接受站2256座,电视广泛普及,全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1768户,其中移动电话992户。   -农业发展   莲池乡土地广阔,地处干热河谷,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光热资源充足。2004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2589亩(含搬迁点土地),其中水田15340亩,旱地7249亩,农业人口均占有耕地1.7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桑蚕等,全年粮食总产达681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519公斤。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019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5.7万元,预算支出249.4万元,整个金融运行平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84元,增长6%。  全乡有优质烟2904亩,实现产值251万元;优质桑园1796亩,实现产值21万元;生猪出栏14022头,年出栏3187头,黑山羊出栏4848只;2005年指导农户发展蔬菜制繁种、早玉米、优质米、冬早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11110亩,食用菌3350平方米,实现产值1099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7元。   -教育医疗   南永公路从莲池境内经过2个村委会25个村民小组,乡境内有两条主干道,莲勐公路长26公里,易地扶贫搬迁点环形弹石公路18公里,全乡已通公路6个村委会64个村民小组,通路里程162公里。全乡共有大小库塘106件,其中小(一)型1件,小(二)型25件,坝塘80件,合计蓄水626万立方米,全乡共有抽水站34件,总装机容量1508.5千瓦,全乡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有了卫生院1个,医务人员6人,病床21张,6个村委会均设有卫生室和卫生人员;境内建有移动通信基站1座,6个村委会均开通程控电话,农村电话普及率达14%;有文化服务中心一所,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5%,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533人,小学13所,学生1056人,适龄儿童率达100%。巩固州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单位4个。   -经济发展   2004年全乡有个体私营户293户,从业人数1590人,完成营业收入7525万元,实现价值总产值6950万元,工业总产值3108万元,利润总额750万元。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09.8万元,完成下达任务的105%。   -文化教育   全乡有1所职高学校、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5所村完小和 13个村办学点,1个文化站,12个文化活动室,2个业余文娱宣传队。职中在校学生400人,教职工30人,其中教师26人,大专以上学历26人。职中巩固率100%。在校中学生458人,中学教职工 37人,其中教师34人,大专以上学历34人。在校小学生1301人,小学教职工78人,其中教师66人,大专以上学历32人。中学入学率达99%,毕业率100%,升学率7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100% 。  全乡学校占地面积26422㎡,有图书室9个,图书5452册,实验室 6 个,多媒体教室1 间,电脑86台,篮球场19块,足球场 2块,田径跑道400米。教室、行政用房等设施配备齐全和完善,校园活动场地规范,绿化良好。   

维的乡

猛虎乡

  永仁县猛虎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位于永仁县猛虎乡,全乡国土面积195.84平方公里,人口9759人(农业人口9396人),现有耕地面积1083.6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1公顷。   猛虎乡位于永仁县城中西部,地处滇中高原北缘,金沙江支流羊旧乍河上游,距县城16公里 猛虎乡   。辖猛虎、迤帕拉、格租、阿里地、箐头、么苴地6个村民委员会,72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2378户,总人口9754人,其中农业人口938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主要少数民族为彝族,人口6627人,占总人口的68%.  永仁县猛虎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位于永仁县猛虎乡,全乡国土面积195.84平方公里,人口9759人(农业人口9396人),现有耕地面积1083.6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1公顷,近年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耕地逐年减少,现有耕地质量不高。人增地减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经过各级部门多方争取,该项目已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达650万元,由省财政全额拨付,项目建设期为1年。   -资源环境   猛虎乡位于滇中高原北缘,金沙江支流羊旧乍河上游,地处永仁县城的中西部。国土面积192.24平方公里,耕地15100亩,其中:水田7921亩,旱地7179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7亩。境内最高海拔是大雪山2884.7米,最低海拨1489米,相对高差为1395.7米。年平均气温17.8℃,最暧气温21.4℃,最冷气温8.2℃,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数277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860毫米,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年相对温度64%,年蒸发量为2794.4毫米,森林覆盖率占10.73%,植被覆盖率34.33%。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2座,坝塘60座,抽水站8座。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精神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新画卷。   -经济   东北与国家级天保口岸相接,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渭川县老寨社、黄树皮县南汀社接界,西部与马关县都龙镇为邻,北部与麻栗坡县天保乡相连。国境线长37公里,距县城麻栗坡50公里,距国家级口岸——天保25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215平方公里,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8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瑶、苗、壮、汉、傣5个民族。2005年末,全乡共有3282户,总人口14387人,其中:农业户3255户,农业人口13988人;少数民族3125户134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6%。实有耕地面积15003亩,其中田7713亩,人均有耕地1.08亩。2005年农民人均有粮345公斤,人均纯收入1273元;财政收入完成108万元。   -地理环境   猛虎乡乡政府驻地海拔1702米,西高东低四面环山,西面有高山,东部较平坦。主要 猛虎乡   坪子有猛古腊坪子、迤帕拉坪子、阿里地坪子、格租坪子、猛虎坪子;主要河流是羊蹄江河,山区气候凉爽偏冷,坪子气候湿润,雨季旱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7.8℃,最暧气温21.4℃,最冷气温8.2℃,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数277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860毫米,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年相对温度64%,年蒸发量为2794.4毫米,森林覆盖率占10.73%,植被覆盖率占34.33%。   -人文地理   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人文景观,孕育出了猛虎乡独有的民风民俗。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各彝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有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殁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一般都欢度三天,头一天阖家欢聚,吃酒祝贺。人们把牲畜肉煮熟后切成坨坨,祭祀神灵和祖先,然后用来下酒。晚上燃火把四处照燎,一般持续三个晚上。人们情绪十分热烈。人们以村寨为单位,高举火把绕着村寨和田地照燎,犹如千条火龙腾飞。 第二天及第三天,火把节进入热潮,整个凉山沸腾了。小伙子穿上民族盛装,缠着有英雄结的头帕;妇女们穿着百褶裙,聚集在广阔的草坝上,进行各种传统的体育竞赛。小伙子们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妇女们则唱歌,跳舞,弹口弦琴。 节日期间要打猪打羊祭神;有的地区要宰一只鸡到田边地头祭"田公地母”。人们认为火把可以驱鬼除邪,所以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去照燎,边走边在火上撒松香,人们称之为"送祟"。无疑,这是古老的火崇拜观念的遗迹。  火把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要算斗牛场了。斗牛不仅是一种文娱活动,也是选择良种牛的好方式,对农业,畜牧业生产很有积极意义。比赛中谁的牛获胜,意味着该养牛青年是个勤劳的畜牧能手,也往往是姑娘们选择配偶的好对象。 摔跤是火把节中另一项吸引观众的活动。两人摔跤,万众聚来,亲朋好友,都来助威。赛前赛后,围观的姑娘弹着口弦琴,小伙子弹着月琴,表示爱慕之情。  “选美”活动则独具风采。"选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任裁判。裁判宣布“选美”开始后,参加竞选的彝族姑娘就围成圆圈,后者拉着前者手中的花帕,边走边唱优美动人的民歌。这里围观的小伙子最多,也最慷慨。小伙子们觉得哪位姑娘最健美,就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交给裁判,请裁判代为转交给那位姑娘。哪位姑娘收到的礼物最多,裁判就宣布她当选为美女。当选为美女的姑娘背着许多礼物,脸上带着红霞走出会场的时候,亲朋好友都围拢来表示祝贺;小伙子们更是围在姑娘的前后,叮叮咚咚地拨弹月琴,表述自己的心声。  第四天,由少数人将火把的灰渣扫起来,用酒肉祭祀,以祈吉祥。  

永兴乡

  永兴乡位于云南楚雄州永仁县。下辖:    532327204201 210 永兴村   532327204202 220 那软村   532327204203 220 白马河村   532327204204 220 灰坝村   532327204205 220 小庄村   532327204206 220 干树子村   532327204207 220 立溪冬村   532327204208 220 马颈子村   532327204209 220 迤资村   532327204210 220 鱼乍村   532327204211 220 昔丙村   532327204212 220 拉姑村   


维的乡特产大全




维的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