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辖乡。1955年建魏邱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部,面积63.5平方公里,人口2万。新(乡)菏(泽)铁路贯境,郑(州)滑(县)公路过境。辖前魏邱、中魏邱、后魏邱、尚柳洼、东吴庄、获家屯、前西南庄、后西南庄、老马村、班干、小韩村、八里庄、前大柳、后大柳、北大柳、万户营、南宋、宋庄、李恩村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万人 | 63.5平方公里 | 410726202 | 453000 | 0373 | 查看 魏邱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延津县城关镇位延津县城南部,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镇人口48960人,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辖东街、西街、南街、北街、三里庄五个居委会。至2005年底,全镇经济收入为18175万元,财政总收入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16元。这里地势平坦,城镇街道建筑物规划布局合理,城区道路全部硬化,近两年为拉大城市框架,新修了纵横县城南北和东西的西干道、南干道、东干道和人民路四条大道,全镇形成了七横六纵两环绕的街道布局,城内双肢路灯、街心花园、路边花园等现代设施齐全,城区周围被黄河支流文岩六支河所环抱,风景秀丽。全镇通讯快捷,交通便利,新(乡)——长(垣)公路、郑(州)——滑(县)公路横穿县城,与106、107国道公路相连,每日过往客车上百辆,能直接通往北京、上海、温州、郑州、开封、新乡、济源、濮阳等多个城市。. |
东屯镇 |
东屯镇位于延津县城西北30公里,新乡市东15公里,卫辉市南7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十分便利,该镇西距107国道15公里,北距新濮公路7公里,南距新长北线3公里,毗邻京珠高速公路、新长北线,济东高速、新滑公路和翟阳公路从镇政府驻地穿过。镇内村村通柏油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可以方便快速地直达全国各地。国际程控电话的开通与世界各地架起了沟通联络的桥梁。镇辖区域面积5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万亩。共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31852人。至2005年底,全镇经济总收入32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5元。 东屯镇地处华北黄河冲积平原的偏南端,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然坡降约七千分之一;海拔平均65-71米之间,部分沙岗顶部海拔80米以上,土质肥沃,地下水丰富,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东屯镇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气温、降水、风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气候特征: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凉爽时令短,冬季寒冷少雨雪。. |
丰庄镇 |
丰庄镇位于延津县北部,距县城41公里。北邻浚县,西毗卫辉,东接滑县,处于新乡、鹤壁、安阳三市四县交界。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19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人口3.2万。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农业总产值1.0亿元,人均纯收入2160元。新濮公路横穿北部,郑滑公路纵贯中部,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有线无线通讯设施齐全。 丰庄镇地势平坦,现有耕地4.16万亩,土壤大部分为褐土化小两合土,少有沙壤土,土地肥沃,适宜多种作物。引黄灌渠东西横亘,配套机井遍布全镇,有效灌溉面积占98%以上。农业正向“一优双高”和农、林、牧、渔多层次大农业方向发展。农技、农机、水利、畜牧等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已成为新乡市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和生产销售基地。小杂粮、小杂果、反季蔬菜、土豆、辣椒、萝卜、韭菜等大路菜产销两旺,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市结构调整先进镇。 丰庄镇强力发展乡镇企业,已形成了粮油加工、造纸业、铝制品业、防盗门、电子天线、木材加工、食品加工、预制构件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交通、建筑、运输、商业、饮食、旅馆业等多样化的第三产业格局。目前有乡镇企业75个,村办企业28个,个体企业261个,产值千万元以上的2个,百万元以上的12个,产品分45个系列389个品种。全镇村村通公路,加之四县交界、交通便利等独特条件,市场活跃 ,商贾云集,是重要的四县边区商品和物资的集散地。 丰庄镇社会公益事业及各项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医疗卫生网络健全,有学校19所,并全部实行了六配套,电力、水利、通讯、邮政、金融等行业实力充足。 丰庄镇社会稳定,民俗文明;人民热情好客,遵纪守法;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投资环境优越,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创业。. |
石婆固镇 |
石婆固镇位于新乡市东30公里处,距县城10公里,全镇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10850户,44520口人,97395亩耕地,属延津县优质小麦中心产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乡市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镇积极实施“工业强乡、五业富民、乡美村秀、和谐文明”发展战略,党的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较快发展。2009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02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0元。 工业方面,积极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截止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2家,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纺织、食品、新能源开发利用、机电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产值和利税逐年提升,成为延津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农业方面,继续巩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形成了“南菜北果,东粮西药”的农业发展格局,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柳编、中药材、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引领全乡农民走上致富路。高度重视村镇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全市“新城杯”创建和“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活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顺利通过省验收,成为延津县首个获得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称号的乡镇。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近年来,该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曾多次给予关怀和指导,全镇人民倍受振奋和鼓舞。2006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时任省委书记的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市委书记吴天君、市长李庆贵等领导陪同下,莅临该镇视察和指导工作。2010年9月,省委书记卢展工等领导同志,亲临该镇视察农业生产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近年来,该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一致肯定,获得多项荣誉:2005年以来,连续被市、县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以来,镇党委连续被市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2007年起连续三年位居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类乡镇;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目前,全镇上下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经济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中,为实现“工业强乡、五业富民、乡美村秀、和谐文明”目标而努力奋斗。 |
王楼镇 |
王楼镇位于延津县城东北21公里处,东部与安阳市滑县接壤,南与封邱县毗邻,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28325人,耕地面积48715亩,是个典型的农业乡。近年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全乡农副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有:1、以乔杏庄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种植初具规模。现有塑料大棚107座,占地面积196亩,年产各类蔬菜近200万公斤,主要品种有黄瓜、蕃茄等。另外引进试种了一些名优特新品种。 近年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全乡农副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特色产业。. |
僧固乡 |
僧固乡东距六朝古都开封60公里,西距新兴轻工电子城新乡35公里,郑滑公路、新长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全乡辖27个行政村,总面积6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0公顷,总人口32767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至2005年底,全乡经济总收入30350万元,财政总收入3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 僧固乡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灌溉便利,是河南省优质夏棉、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康源”牌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省军区政委、少将胡庆海、新乡市委-连维良、新乡市市长吴天君、市政协主席赵胜修等省、市领导先后到僧固乡视察工作,对僧固乡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1999年僧固乡被新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乡。2000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级科普示范乡,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乡。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础先进蔬菜生产先进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先进乡。. |
魏邱乡 |
延津县辖乡。1955年建魏邱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部,面积63.5平方公里,人口2万。新(乡)菏(泽)铁路贯境,郑(州)滑(县)公路过境。辖前魏邱、中魏邱、后魏邱、尚柳洼、东吴庄、获家屯、前西南庄、后西南庄、老马村、班干、小韩村、八里庄、前大柳、后大柳、北大柳、万户营、南宋、宋庄、李恩村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
司寨乡 |
司寨乡位于延津县东部,距县城22公里,辖18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4565户,人口18793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400亩。 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26万元,财政收入达到3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元。科技队伍逐年扩大,形成了乡、村、组三级科技网络,科技含量在工农业生产中不断增加。 近几年来,司寨乡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温室大棚1300多座,主要蔬菜品种有黄瓜、西红柿、反季节茄子、辣椒、豆角、韭菜等,远销新乡、焦作、郑州、鹤壁等地。2001年又引进试种牛蒡1000亩,发展出口型大田蔬菜。自1996年以来历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温棚生产先进乡”。 全乡18个村完成了低压农网改造,水利条件逐年得到改善,实现了井河配套,全乡有机井596眼,河道65条,灌溉面积达100%。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牛为主,猪、鸡、羊并举,由农户散养向专业户规模养殖发展。目前全乡鸡存栏3.7万只,牛存栏8000头,猪存栏9754头,羊存栏2000只。 乡镇企业在总体格局上以造纸、建材、农副产品为龙头,带动一大批建材、印刷、酿酒、木器加工、食品加工等个体私营企业500多家。2001年乡镇企业产值达到2600万元。 教育工作以强化管理、调整布局为重点,完成了乡一中、二中的扩建工程,乡、村两级办学初具规模,教师素质普遍提高。 卫生条件大大改善,新建门诊、病房楼、办公楼各一座,添置了B超、心电图机、全自动洗胃机等医疗设备,美化了院内环境。同时,对内部人员优化组合,强化“廉洁行医,文明待患”意识,聘请名医坐诊,医疗水平大大提高。 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迅猛,交通通讯网络四通八达,村村通柏油路,村村开通光缆程控电话,全乡开通电话达2000门以上。. |
马庄乡 |
马庄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3公里,全乡总面积50.9平方公里,耕地42170亩,27个行政村,5679户,24561口人,2001年人均纯收入2176元。境内西北部拥有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湿地鸟类自 然保护区”。 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优越,郑(州)滑(县)公路自南向北穿境而过,马半公路横贯东西,柏油路实现村村通。日发客车40余次,直达延津、新乡、卫辉、焦作、郑州等地。村村通电话,拥有中国移动电话发射塔一座,中国联通电话发射塔一座。1999年8月在马庄乡建成延津县第二电视台。 马庄乡地处黄河故道,土壤多为沙壤土和两合土。绝大多数土地为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近几年,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发展特色农业,以“农业抓特色、养殖上规模”为重点,强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建立了优质小麦、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共2万亩;畜牧养殖业以肉鸡饲养为龙头,目前,全乡万只鸡场1个,千只以上鸡场50个;千头猪场1个,百头猪场20个,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200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6362.33万元,比1998年增长20%。 马庄乡有乡办企业6家,涉及面粉加工、机械制造、木器加工、尾毛加工、印刷、纸箱等行业。2001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1650万元,实现利润597万元,上交税金170万元,完成技改扩建项目2个,新发展工商户45户,新建私营企业2家。在乡办企业中,面粉厂产值超过2000万元 ,已达集团规模,产品远销俄罗斯、朝鲜,国内在东北、西南、华中都有销售网点。乡机械厂年产值600万元,现与“新柴集团”合作联营,主要搞来料加工和配件生产,质量一向受客户青睐,尾毛加工的山羊尾毛、马毛、貂毛等产品,物美价廉,主要出口海外,产品热销,供不应求。. |
胙城乡 |
胙城乡位于县城北22公里处,东邻魏邱乡,西接东屯镇,南毗石婆固和塔铺乡,北依班枣乡,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辖王堤、胙城、东小庄、西小庄、前董固、后董固、袁庄、十八里、刘庄、闫屯、杨庄、张庄、东辛庄、西辛庄、大韩村、兽医庄、贾庄、高庄、小堤19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7910户,32000口人,均为汉族。 胙城,周为胙国,周公旦之弟六子伯 分封于此,称胙国。春秋时,称南燕国,西汉置南燕县。隋开皇十八年(589年)改称胙城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改置胙州,四年(621年)罢州,胙城县属滑州灵昌郡。五代皆循。汉景帝之子刘德封献王于河涧,献王十五世孙刘插,当梁陈之乱(555-559年),守道不仕,隐居于此,号华里公,其子刘政会在唐武德初年(618年)至贞观初年(627年),封邢国公,并在华里店东街修牌坊,宋熙宁间(1068-1077年),治所圮于河,徙治所于华里店(今胙城),金隶开封,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汲县,十四年(1381年)复设,仍属卫辉府。1580年“沙压”胙城,胙城之名即延袭至今。清雍正五年(1727年)并入延津县,1934年易称华里镇。1943年复为今名。1955年撤区建乡,建胙城乡。 胙城乡处于黄河故道,全乡耕地3.2万亩,沙荒地7万亩,其中已开发5万亩,是一个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农业大乡。全乡程控电话4000部,普及率达60%,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乡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200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3787万元,财政收入8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4元。 乡-赵兴田、乡长杨喜军携全乡32000人民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胙城做客,共商发展大计,我们将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欢迎您的光临!. |
榆林乡 |
榆林乡位于延津县西部,西邻新乡县古固寨。新长公路、新长北线(在建)和新荷铁路等交通干线在此经过,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交通方便,是延津西部的窗口。辖21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134个村民小组,6278户,总人口25909人,总面积68.4平方公里,耕地3.8万亩。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105亿元,其中乡四级工业企业总产值6850万元,乡预算内财政收入159万元,全乡农民总收入2019万元,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榆林乡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2001年聘请省豫建设计院规划所的专家对乡驻地、乡域及工贸小区进行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目前,乡政府驻地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主干街道已经绿化、亮化,安装了路灯,新植了草坪,撤乡建镇工作将在年内完成,到2004年,将按规划完成乡驻地小城镇框架建设。 生态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榆林乡地处黄河故道,沙荒面积大,近几年大搞退耕还林、封沙造林,推广种植三倍体毛白杨,107杨等30万株,发展造纸林2000亩,农业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同时,以“三高田”为重点,按照“排灌并重,井渠配套”的原则,连年进行大规模的河渠治理和修井打井,基本上达到50亩田一眼井。. |
小潭乡 |
小潭乡地处延津县城西4公里处,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人,耕地面积3.8万亩,新(乡)长(垣)公路、郑(州)滑(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村村安装了程控电话。 农业上已建成“高质、高产、高效”农田3万余亩,基本上实现了“三高”农田建设示范乡;工业上以延津保健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酱菜厂、营养麦片厂等食品加工企业产销两旺,利税连年增长,并带动2000多农户发展蔬菜生产,走上了农业产业化道路;科教文卫工作成效显著,已完成了“普九”迎验准备工作;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区域经济;电力上基本完成了低压线路改造,电力资源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