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楚雄州 >> 禄丰县 >> 彩云镇

彩云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彩云镇谷歌卫星地图)


彩云镇简介

  彩云镇位于云南楚雄州禄丰县。下辖:
   532331109201 121 彩云村
  532331109202 122 罗川村
  532331109203 220 朋溪村
  532331109204 220 松石村
  532331109205 220 东营村
  532331109206 220 竹溪村
  532331109207 220 白杨村
  532331109208 220 南河村
  532331109209 220 南平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32331109 651200 0878 查看 彩云镇谷歌卫星地图

彩云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彩云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山镇

  金山镇位于禄丰县中部,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283.6平方公里,海拔1560—1640米,2004年,平均气温16.0℃,降雨量1123.9毫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总人口59276人,实有耕地36823亩,农业人口34212人,人均耕地0.92亩,森林覆盖率66.8%。城市绿化面积23.69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9.93%。.  

仁兴镇

  仁兴镇位于禄丰县东北部,是罗次坝子三镇之一,距县城51公里,东部与昆明市富民县接壤,北与武定县为邻,南部和西部分别与县内的碧城镇和路溪乡接壤,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总面积2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为东部范家山2506米,最低海拔为彰保村东河上的工农兵大桥1760米,全镇平均海拔2133米,镇政府所在地猪街海拔1810米。年平均日照2245小时,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雨量770—1125毫米,5—10月分降雨量占89.6%。全镇有山森面积249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3.7%。有耕地面积34397亩,其中:水田20006亩,旱地14391亩。镇镜内有铜、铁、煤、硅等矿产资源。全镇辖西村、大箐、猪街、革里、马鞍、银沙、清水、左所、果园、彰保、白少和古城12个村委会、148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有昆明钢铁总公司罗次铁矿、云南省第二-所(大平坝农场)和云南省公路三处3个省属单位。.  

碧城镇

  碧城镇位于禄丰县东部,罗次坝子中心,原罗次县县城所在地,距禄丰县城42公里,距昆明97公里,禄(丰)-武(定)公路、安(宁)-武(定)公路穿境而过,乡村公路过境公路相接,交通运输便利。东与昆明西山区的富民县相连,西与县内的路溪、和平两个乡镇毗邻,南接勤丰镇,北接仁兴镇,东西横距17.5公里,南北纵横15公里,交通和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全镇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54米,最低海拔1762米,全镇平均海拔2227米,辖15个村委会,232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全镇总人口达44944人。碧城镇属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霜期较短,全镇无霜期为265天左右,雨量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海拔越高热量越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5℃常年平均降雨量为950mm—1201mm之间,且降雨集中在5至10月,占年降雨量的85%以上。镇内消息资源丰富,其中有小(一)型水库5个,小(二)型水库14个,小坝塘687个,库容量为1642.14万立米; 地下游泳池民较为丰富,有抽水站48个。碧城镇地处罗次坝子中心,土地肥沃,特产丰富,经济发达。.  

勤丰镇

  勤丰镇位于禄丰县东部,驻地鸡街,距禄丰县城39公里。东与昆明市西山区谷律乡为界,南与安宁市青龙镇接壤,西至本县和平乡,北与本县碧城镇相连,辖区内最高点是可里村委会的孝母山,海拔2615米,最低点是北甸村委会的甸尾村,海拔1800米,镇机关所在地海拔1890米。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平均气温14.6度,霜期110天。全镇占地面积258.3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农业镇。全镇共有11个村委会,105个自然村,141个村民小组,7124户26806人,其中少数民族436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9‰,有耕地面积28604亩,其中:水田面积25038亩,旱地3566亩。全年实现国内总产值10983万元,比上年增5.2%。乡镇企业719个,从业人员5233人。总产值40048万元,上缴税金237万元。财政总收入504.56万元,其中自收收入353万元,比上年增长27.9%。粮食总产量1095.3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5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356元,比上年增5.3%。栽种烤烟6300亩,收购烟叶80.93万公斤,收购金额902.43万元。.  

一平浪镇

  [位置面积]一平浪镇位于禄丰县城以西22公里处,东邻金山镇,西襄旧庄镇,南接罗川镇,北连舍资镇。国土面积129.8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为8162亩,其中:水田5263亩,旱地2899亩,人均占有耕地0.28亩。境内最高点佛台山, 海拔2179米,最低点星宿江底,海拔1350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785米。森林覆盖率为70.6%。年平均降雨量898.7-1024mm左右,年平均气温14.9℃,日照时数2208小时。 [行政区划]全镇辖直冲1个居民委员会,西屯、干海资、大窝3个村民委员会,35个村民小组。 境内有省、州、县属单位35个,包括中、小学、医院在内的镇党政机关共21个。 [人口民族]年末全镇总人口 26923 人,共9849户, 其中:男13837人,占51%,女13086人,占49%;农业人口5350人, 占15%,非农业人口21573人,占85%。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7人 。全镇人口出生率为9.7‰,死亡率为7.26‰,自然增长率为2.44‰。境内有彝、汉、傣、白、回、苗、傈僳、纳西、侗、壮等11个民族,其中:彝族有4301人,占总人口的15.98%。 [工农业总产值]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3865万元(现价),比上年减15.9%,其中:工业总产值22013万元,比上年减16%;农业总产值1852万元,比上年减12.9%。 [乡镇企业]全镇有乡镇企业1054个,从业人员5804人,营业总收入48510万元,总产值35467万元,增加值8633万元,工业总产量22013万元,利润总额2045万元,实交各种税金335万元。 [农村经济]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6766万元,总费用31481万元,净收入5285万元,纯收入23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9元,比上年增长0.84%。 [财政] 2002年财税总收入达2360万元,其中自收收入256万元,比上年减32.8%,财政总支出540万元,比上年增21.6%,全年财政收支结余62万元。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共创总产值30821万元,实现营业收入42721万元,缴纳税金283万元。到年底共有个体工商户1038户,从业人员3814人;有私营企业8户,从业人员554人。.  

广通镇

  广通地处滇中腹地,东距省城昆明159公里,西距州府楚雄34公里,距县城禄丰56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62.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7541亩,其中水田19644亩,旱地7877亩,年平均气温15.8°C,降水量900—1100mm,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海拔1750—195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利化程度85%,森林覆盖率达53.6%。全镇辖9个村委会,1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9万人,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9616人,农业人口2.16万人,非农业人口1.13万人,城镇化人口1.5万人,辖区内外来流动人口4000人。广通镇下设2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93名,镇党委2001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5年以来连续7年被禄丰县委表彰为先进党委。广通现已建成高起点、高规模城镇化面积2.5平方公里,本地电网已与滇中电网并网,通信便利,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小城建设先后3次受到国家建设部表彰。广通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处于滇中与滇西大经济圈之间,也是滇中和滇西的结合部,受滇中和滇西的辐射力较强。围绕铁路交通枢纽,境内有铁路专用线13条,公路四通八达,是滇西的重镇和滇西八地州(市)木材、化肥、茶叶、白糖、矿产品等大宗货物的物资集散中心,素有“西来之锁钥,九郡之咽喉”之称广通是汉、彝、回族聚居的乡镇,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源远流长。.  

黑井镇

  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0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至今,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   黑井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玉碧山下,东经101°41′ 古桥   ——101°51′,北纬25°20′——25°28′, 黑井镇自从发现了盐,黑井便成了一个遐迩闻名的地方。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昔日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千百年来,黑井盐养育着一方百姓,使黑井成为“富甲两迤”的“财赋奥区”,黑井因盐而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然而,或许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1]   -古镇殊荣   黑井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千年盐都喜添金字招牌,这是禄丰县继2004年恐龙化石产地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黑井古镇被评为国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0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家A-旅游区之后获得的第三张国家级文化旅游名片。  一个“盐”字,连接黑井千年沧自从发现了盐,黑井便成了一个遐迩闻名的地方。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盐业的发展,使黑井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云南的财政税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富可敌省"的滇中经济重镇,从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昔日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千百年来,黑井盐养育着一方百姓,使黑井成为“富甲两迤”的“财赋奥区”,黑井因盐而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然而,或许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至今,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黑井镇具备了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   -基本概况   黑井镇是云南三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位于禄丰县西北部玉碧 黑井镇是云南三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山下,地处“曲径高山险,山峦欲接天,万山相对峙,一水送溪烟”的龙川江两侧。1957年以前,黑井镇曾是盐兴县的县城所在地,以后划归广通县,后来又和广通县一同并入禄丰县。  在古代,黑井是云南几大盐产地之一,所产的盐质高味正、渗透力极强,有“两迤名高第一泉”的美誉。黑井的盐税在明清时期“课甲两迤”来不得,是云南省的纳税大户。畅销各地的黑井盐,给黑井的发展乃至辉煌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当时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清康熙到光绪年间,就有8人中进。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如今的黑井虽成为禄丰县管辖下的一个小镇,但镇上还有文庙、节孝总坊、诸天寺、飞来寺、五马桥、黑井文笔塔、摆衣汉文笔塔等古建筑;还有一块万春山真觉禅寺记碑、六尊古墓翁仲,几条青石板铺成的古老街道和几幢古色古香的走马转角楼;以及一座日产20吨食盐的现代化盐厂。   -历史文化   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   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从黑井村委会石龙后山坡出土的青铜工具得知,早在2500年前,居住在此地的彝族先民就用青铜工具开凿了盐井。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中,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0地出盐”。为纪念这黑牛的功绩,遂称为“黑牛井”,现简称“黑井”。  依据石龙后山、七局一带战国墓葬遗址中发掘的大量青铜剑、矛、戈等兵器考证和据史-载,早在战国时代,黑井就以其“鹾卤之利”而成为人们争夺、攻守的重要地区。汉代曾在今安宁和姚安两地设过“盐官”到黑井办盐。唐代黑井属姚州盐督府,有“盐泉”之称,奉有“产盐洁白味美览赕城”之美誉。元代属威楚路定远县辖,明代隶属楚雄府定远县,清亦同,均称之为“黑盐井”,文人遐迩称烟溪,元、明、清三代均设专管盐务的“提举司”行政机构。民国2年(1913年)将产盐的黑、猴、琅、阿四井合并成立盐兴县,辖3乡4镇。1958年撤盐兴县并广通县,后遂广通县并入禄丰县,改称黑井公社,辖18个管理区;1961年改称黑井区,辖10个小公社;1966年复称黑井公社,辖11个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复称黑井区,辖1镇9乡;1987年撤区恢复黑井镇至今,现辖10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128个村民小组,1995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人口概况   全镇有总人口4788户,19718人,其中农业人口18141人,占92%,非农业人口1572人,占7.97%,少数民族7698人,其中:彝族5087人,占66.1%、回族2447人,占31.8%,苗族139人,占1.8%。   -地理位置   黑井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玉碧山下,东经101°41′ 古桥   ——101°51′,北纬25°20′——25°28′,东邻县内高峰乡,南与妥安乡相连,西与牟定县新桥镇、安乐乡接壤,北与元谋县花桐乡隔箐相望。地势东西窄,宽7.8公里,南北稍长约18公里,国土总面积133.6平方公里。最高点石坡坡山,海拔2498米,最低点迤碧河河口,海拔1323米,立体气候明显,镇政府所在地平均气温18.7℃,海拔1540米,年平均降雨量857毫米,年均最低温9℃、最高月平均气温27.6℃,全年无霜期325天,年日照数1848小时,积温7774.8℃。1995年8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评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  

土官镇

  土官镇位于禄丰县东部,东经102°07′10″—102°15′00″,北纬25°01′30″—24°54′00″。东接安宁市禄裱镇,南与玉溪易门县柏树村接壤,西邻禄丰县川街乡,北与禄丰县腰站乡相交,系一市二县交界地,被誉为楚雄州的“东大门”。全镇东西境宽12.5公里,南北纵距11公里,国土面积95.6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属高海拔冷凉地区。安楚高速公路和320国道横穿全境,镇政府驻地东距昆明市和安宁市的禄裱镇分别为60公里和9公里,西距禄丰和楚雄市分别为37公里和84公里,区位良好,交通便利。境内最高海拔为2293米,最低海拔为指挥营坝子1834米,常年平均降雨量为880毫米,降雨时间为5—10月,占年降雨量的85%,年平均日照2555小时,日照率为29%,年平均大风日为50天,其中春季西南大风日为40天,境内有丰富的地下矿藏资源,主要为硅矿、石灰石和白云石等,辖区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72.9%,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冬夏温差小,四季如春。.  

彩云镇

  彩云镇位于云南楚雄州禄丰县。下辖:    532331109201 121 彩云村   532331109202 122 罗川村   532331109203 220 朋溪村   532331109204 220 松石村   532331109205 220 东营村   532331109206 220 竹溪村   532331109207 220 白杨村   532331109208 220 南河村   532331109209 220 南平村   

和平镇

  和平乡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22.5公里,北接碧城、大路溪,东邻勤丰,南联腰站,西与金山相望,东南与安宁市为界。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 147079亩,占土地面积的 75.4 %,非林业用地48056 亩。境内最高海拔2413米,最低海拔1640米,平均海拔2027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垂直气候差异大,干湿明显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5℃,全年无霜期不少于290天,地形复杂,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乡。全乡辖大德、和平、沙朗、邓家湾、前所、平掌、杨梅山共7个村民委员会,64个自然村,81个村民小组。和平乡设双管单位及乡属站所共29个。2003年,辖区内共有3060户,其中:农业户数2931 户,占95.8 %,非农户129户,占4.2%;全乡总人口11678 人,其中:男6106人占 51.5%,女5572人 , 占48.5%;农业人口11121人,占95.2%,非农业人口557人,占4.8%;汉族人口 9208人,占78.8%,少数民族2470人,占21.2%,在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1578人,占全乡人口的13.5 %,彝族857人,占全乡人口的7.3%;傣族23人,傈僳族5人。苗族主要分布在大德、和平、沙朗、杨梅山等村委会,彝族主要分布在前所、杨梅山等村委会。.  

恐龙山镇

  禄丰县恐龙山镇位于禄丰县南部。面积198.7平方千米。1950年设川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复设乡。1997年,面积255.2平方千米,人口1.7万,彝族等少数民族占8.4%,辖川街、大村、法门、梨园、长田、阿纳、独瓦房、甘冲、九渡9个行政村。2009年5月5日,云南省政府同意撤销禄丰县川街乡,设立恐龙山镇。2010年2月,恐龙山镇正式挂牌成立。   恐龙山镇位于禄丰县南部,东邻禄丰县土官镇,南邻易门县小街乡,西邻双柏县大庄镇、禄丰县彩云镇,北邻金山镇,属“两州、三县、五镇镇”交界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历史   这里不仅有自然的陨石坑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丰富的人文及历史文化资源, 出土恐龙      化石群和超级陨石坑的川街古时是黑(井)易(门)盐运道上的中途大站,旧名盘龙镇,属易门县,1950年划入禄丰县。   1、共有五道大门、天井、地下通道、大堂等设施的郑家大院(川街老街槐花树村)   川街老街子槐花树村有一片篇纵横交错、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建筑群,这里是曾经的古宅子,清朝时期的郑武举(武举人)官邸,其位置是今天的东抵川街老街(现在是牲畜交易处),西抵后山墙(有一条巷道隔开),男抵现在巷道,北抵槐花树大桥至川街中学的马路,古宅总共有五道大门,有天井、大堂等,但可惜的是大堂,在五六年前,郑家荣(郑武举的后人)家翻新房子,被拆除,大堂的位置就是现在郑家荣加的房子所在地,现在还非常清晰的能感觉出当年郑家的辉煌建筑,古宅庞大的建筑脉络还非常清晰。   2、具有非常高建筑艺术价值的小星寺   位于现在川街中学新教师宿舍楼所在地,总体建筑是巨型石头和木头构造而成,从现在的川街后街的川街中学出口(中期的粮食所,注:川街的连锁多次搬迁,可分为早中晚,早期,位于川街后山头川街中学旁边;中期:川街后街,川街老公社旁边;后期:川街新街),一直向上,有三个大台阶构成,大台阶有诸多小台阶构成,据说小星寺里有一块明朝建文皇帝亲笔的牌匾,悬于小星寺中,后因文革破四旧(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小星寺被焚烧,其中牌匾被人抬出,但后来不知所踪,一些文物也流落四方,现在川街老街的街道上,巷道里铺的石板上都是铭刻了碑文的石碑,还有多个石狮子散落在路边、阴沟边。。。。。。希望政府能给予关注和收存这些散落的文物,整理这里的历史文化,这里的很多老人对这些历史都很了解,   3、现在的川街骑马村西北有一段三四百米的石板铺成的、布满马蹄坑印的就是当年的盐运古道!以及骑马村有一片古墓地,这里石碑、石柱林立碑文记载了很多历史!!!   现在川街村委会木鲜花树村、小武庄、文家箐、大量的沐姓村名,他们自称是明朝执掌云南政权280年的“沐国公”的后裔。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当时云南尚在蒙元梁王统治之下,朱元璋亲自部署,调集20万军队,以傅友德为统帅,蓝玉、沐英为副,对云南进讨。沐英智勇双全,在曲靖白石江战役的胜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洪武十六年(1383年)正月,云南平。傅友德、蓝玉班师,平西侯沐英封为“镇守国公”,留镇云南,自沐英十二传至沐天波。无论爵号如何变更,人们都称之为“沐国公”。明天启六年(1626年),元谋土司吾必奎反,召各地土司率兵讨伐,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乘机进驻昆明,随即进攻沐府,沐天波逃往滇西,沙定洲军焚掠沐府,沐氏家败人亡。1647年大西军孙可望拥护永历帝入滇,沐天波返滇,被南明王朝授予太子太傅云贵都督黔国公。1659年随永历帝逃亡缅甸;1661年缅甸王执永历帝献给吴三桂,同时杀害了沐天波,沐氏在云南的统治结束。   据袁嘉谷《滇绎》记载:“天波知国事已去,死亡在旦夕,而先人宗祀不可不继,乃使其子分赘各土司。曰:诸蛮吾先人所抚也,魂可依焉,汝倚妇翁,犹不失为净土。但沐天波之子沐忠显虽娶石屏土官龙世荣女为妻,入赘龙家,藏于山洞、生子神保,仍被吴三桂以反叛罪连妻带子,以及沐天澍二子捕获,解送京城,发配宁古塔(吉林)。” 顺治十七年(1660年),吴三桂完全取代了沐氏在云南的统治和利益,沐氏族人及庄客也都作鸟兽散。   陨石坑内沐氏后人,最初改为木姓,直到清光绪以后,才又回归为沐姓。如今陨石坑中的沐氏族人已发展到文家箐、鲁家箐、黑蒲村,共40余户,有的还迁到坑外的梨园、小武庄,总户数达100多户,500多人,但每到清明节,仍回坑内祖茔扫墓。至今坑内道光以前墓碑都姓木,如道光二十七年的“乡评醇厚岳父木公讳登科之墓”;清乾隆年间一座墓碑的浮雕,雕刻的仍是明代汉族官服造像,保留明代墓葬风格;而民国甲寅(1914年)立的墓碑,如“待赠乡评敏达沐公讳正统大人之墓”已改为沐姓。   -   川街集镇全貌   恐龙山镇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地处禄丰县南边,距禄丰县政府所在地35公里,到县城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楚雄80公里,距昆明75公里。辖川街、大村、法门、甘冲、九渡、独瓦房、阿纳、长田、梨园等9个村委会101个自然村130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407 户,有镇村人口18102 人,其中农业人口17476 人,劳动力10017 人。    全镇国土面积230.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309米,最高海拔2269米,镇人民政府驻地海拔1420米,年平均气温17.7 ℃,年降水量 703.1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16698亩,人均耕地 0.95亩,林地159972亩。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恐龙山镇有耕地总面积16698 亩(其中:田10250 亩,地6287 亩),人均耕地0.9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 299972亩,荒山荒地 4560亩。有铁矿、煤炭、化石、石灰石、石料等资源。  

中村乡

  中村乡位于禄丰县城北部,距县城13公里,东临路溪,南接 金山,西连舍资,北与元谋、武定接壤,是一个集山区、民族为一体的农业乡。全乡土地面积为 301.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0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1.9%;有耕地面积23150亩,其中水田10901亩,旱地9959亩,境内有丰富的铜、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高峰乡

  禄丰县高峰乡位于东经101度47分——101度56分,北纬25度12分——25度22分,距禄丰县城59公里,东连舍资镇,南邻广通镇,西接妥安乡、黑井镇,北与元谋县花桐乡接壤,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全乡平均海拔2300米,最高处为仓底村委会“三月三”梁子,海拔2640米,最低处为果纳村委会处木差次,海拔1860米。全年平均气温在12℃—14℃之间,最高26℃,最低零下3℃。霜期150天左右(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年降降雨量在900毫米—1000毫米之间。特殊的地理地貌造成了高峰山高、坡陡、箐深,气候恶劣,灾害频繁,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自然环境恶劣和人口素质相对低下成为高峰乡种各族人民摆脱贫困的主要障碍。全乡有林地17223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4.1%,森林覆盖率为72.4%,林业用地60114亩,人均占有林地16.5亩。全乡辖8个村委会,从西南入东北分别是:河差底村委会、果纳村委会、山河村委会、龙骨村委会、海联村委会(乡政府驻地)、牛街村委会、仓底村委会、九龙村委会,共有75个村民小组,87个自然村,总住户2522户(非农户93户),总人口10334人(非农309人)。境内居住有汉、彝、苗、白四个民族,其中汉族1517人,占总人口的14.68%,苗族199人,占1.93%,白族6人,占0.059%,彝族8612人,占83.34%,就各民族所占比例而言,高峰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  

妥安乡

  妥安乡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东经101°37′51"——101°48′42",北纬25°14′7"——25°22′42",东与舍资镇、高锋乡接壤,南临广通镇,西与牟定县江坡乡、新桥镇压毗邻,北靠黑井镇。东西境宽13.2公里,南北纵距11公里,国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成昆铁路、广黑公路、妥牟公路纵横交错全境,全乡海拔在1576—2287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800——850毫米,全年无霜期325天,坝区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较适宜农作物生长。妥安原称妥拖,彝语:意为松林坪子之意。妥拖之声,故名“妥拖”后演变为妥安。解放前属黑井区称妥安乡,解放后至1953年属盐兴县一区,称妥安乡。曾有“文献之邦”誉于琅井、侨胞之光出自高家村,盐矿、硝矿古有名,昔年振耳马铃声。境内复谷重岭,峰峦嶙次,东有海拔1961米的马鞍山和1200米的石棺材梁子,西有海拔2180米的柜子山和2155米的笔架山,北有海拔2157米的场大山,中部有大庙房、白坟梁子、羊头山、凤凰山等重叠起伏,箐沟纵横。龙川江由广通从南经岭岗、安乐、妥安、硝井四个村委会向北流入黑井;琅井河发源于牟定马厂区,由西向东经琅井、东山两个村委会汇入龙川江;罗早河分别由高峰果纳和舍资、纳甸、金山麦地流入罗申河注入龙川江。由于地势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可分三种不同地区的气候:河谷地带:龙川江、琅井河、罗申河流域经五个村委会,海拔在1600米左右,气温较高,土壤肥沃,宜于水稻、包谷生长,但缺水灌溉。半山区地带:如柳青、羊毛岭、高家村、习纳湾、东山、横路等乡海拔在1800米左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宜于水稻、包谷生长。冷凉山区:如岭岗、波河罗两村委会海拔2000米,气温低霜期长达四至五个月,农作物生长期长,适宜种包谷、杂粮、洋芋等及发展林牧业生产。全乡有总人口5984户,25780人,其中:男性13470人、女性12310人,男女比例为109 :100,农业人口24913人,占总人口的96.6%,非农业人口867人,占总人口的3.4%,少数民族10185人,占总人口的39.5%,其中彝族10116人,占39.2%、其他民族69人,占0.3%。.  


彩云镇特产大全




彩云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