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村乡位于河南省封丘县城东北9公里处,全乡总面积51.5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人口3.4万,辖30个行政村。
冯村乡地势平坦,土质优良,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3.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天然渠,大功引黄工程在冯村境内交叉,水利条件优越。全乡4.5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井渠、机电配套和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是封丘县黄淮海开发示范乡之一,全乡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280万公斤,沿新长公路已建成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花卉、香菇生产基地,拥有班九占、永头两个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2个养殖场,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冯村距郑州、开封、新乡等中心城市均在百公里以内,新(乡)长(垣)公路横贯全境,30个行政村全部铺通柏油路,开通程控电话1200门,移动电话信号转播塔一座,有线电视入村工程正在实施。
全乡有初级中学、高能中学各一所,小学18所,在校教师360名,学生6500名。98年冯村乡顺利通过省政府普九达标验收。台胞-先生系我乡西辅宣村人,95年捐资500万元兴建的希哲中学是河南省最大的台胞捐资办学项目,新乡市最大的农村中学。
乡镇企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制砖业为主,有各类企业28家,康泰尔公司是全县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冯村人杰地灵,大中专学生在人口中的比例居全县各乡镇之首,在外工作人员遍及各地,身居县处级以上要职者近百人,其中不乏如著名台胞-,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朱登山这样的精英分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4万人 | 51.5平方公里 | 410727212 | 453000 | 0373 | 查看 冯村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 封丘县城关镇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3个行政村,15000口人,辖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00亩。 城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是封丘县的“北京市”。新长、封曹两大主线横贯东西,东接106国道,西连107国道,封黄公路与新荷铁路相接,镇内公交通往全县各乡村,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县电视塔、无线通讯发射塔连接全国卫星通讯网,现有程控电话13400部,移动电话4000多部,为我镇的农工商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全镇6400亩耕地,全部实现井渠机电配套和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南范庄200亩日光温室,年向社会供给新鲜蔬菜200多吨。大东关玉兔循环养殖基地每年提供种兔20000多只。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又能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共同致富,实现粮食和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在乡镇企业方面,形成了集化工、纺织、电子、机械加工、食品、餐饮服务等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模式。9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8300万元,实现利税715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2430元,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自来水。96年在全县率先实现“小康镇”目标。13个行政村全部被市委命名为“小康村”,南范庄、小东关还被市委命名为“科技示范村”。". |
黄陵镇 |
" 封丘县黄陵镇建于1994年1月23日,位于东径114°40′,北纬35°,西距封丘县城21公里,东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北与长垣县接壤,南跨黄河大桥与古都开封连通,106国道擦境而过,滔滔黄河环镇东流。全镇人口32284人,面积5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225亩,辖30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 黄陵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记载。公元前16世纪,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第一次战例,即汤伐夏的“鸣条之战”遗址就在今黄陵镇境内。现在的黄陵镇平街村,为春秋时卫的阜邑,称为平邱,曾因公元前529年十二诸侯在这里参加兵车之会而得名。古今黄陵都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闻名遐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黄陵人转变思想观念,发展商品经济,跻身市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785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561万元,乡镇企业产值4936万元,财政收入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71元。全镇有国有、集体、联合体、私营四级企业一千多家,形成了以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饮食服务、制造装修等业为主的42种行业,从业人数1.34万人。有12个乡镇企业被市、县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两种产品出口,六种产品获省优、市优。 黄陵镇建筑业久负盛名,素有“建筑之乡”之称,全镇11家建筑安装公司遍及北京、天津、太原、兰州、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地,建筑工人6400余人,固定资产2600万元。 新乡市桐木板材加工厂,是市、县乡镇企业中的重点企业,有固定资产150万元,年生产标准出口板材2500立方米,创产值800万元,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封丘县食用菌专用塑料袋厂,有固定资产60万元,年创产值200万元,主要产品有食用菌专用袋、农用地膜、食品包装袋,以及其他工农业产品包装袋。该厂以产品种类齐全,质优价廉,重合同守信誉,受到山西、河北、安徽等省上百家用户的信赖。 黄陵主要特产有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柳编也是黄陵人的一绝。黄陵镇由于地处黄河故道,属沙壤土质,适宜种植花生,所产花生素以品位好、颗粒大、产量高而著称。1990年以来,镇政府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花生生产,每年播种面积3万多亩,产量达到500多万公斤,成为封丘县出口创汇最多的农产品之一。. |
黄德镇 |
黄德镇,属河南省新乡市,位于封丘县城北16公里,处长垣、滑县、延津、封丘四县结合部,1998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辖区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56386亩,26个行政村包括大关、大张庄、小张庄、王小庄、梁庄、王陈庄、前老岸、后老岸、蒋东、蒋西、开寨、西于、北范庄、枣园、马庄、大庙场、贾庄、梁古寺、小石桥、南于、小街、黄德、北辛庄、叶寨、演马、文岩。全镇7216户,3.1万人,农业人口占29852人。 镇中心卫生院为一级甲等示范卫生院。镇辖职高一所、初中三所、小学23所。 黄德镇交通通讯便利。新荷铁路通过镇北部,设有封丘火车站,为封丘北大门。封滑公路北可去安阳、濮阳,南可到开封、郑州。全镇村村通上柏油路。封丘在黄德镇设立邮政支局和电讯支局。 黄德镇所在地的黄德集,隔天一集,十天一会,辐射周边各县市。蔬菜、牲畜、小商品交易额大。五香牛肉、鸡汁熬馍等传统小吃久负盛名。区位优势和传统特色为发展商品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交通运输和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
应举镇 |
应举乡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封丘县城西12公里处,全乡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3.75万亩,总人口2.1万人。辖24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5347户,下属站、所、院、社等部门28个。 应举乡西与延津、原阳接壤,全乡地势平坦,土质属串沙性土壤。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多风干冷。空气干燥,年平均降雨量628mm,夏秋两季雨量充沛集中,约占全年的72%。年平均气温13.9℃,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16.4℃,年均日照2310.4小时,日照率52%,光势资源充足. 应举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新-长公路贯穿全境.目前全乡已形成了现代化通讯网络、开通了690门程控电话,建起了大哥大基站。. |
陈桥镇 |
陈桥乡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封丘县城东南13公里处,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3万余亩,总人口1.8万人。所辖18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3865户。下属站、所、院、社等部门21个,是封丘县中小型乡镇之一。199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 陈桥乡南临黄河,与七朝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土质呈弱碱性。属暧温带大陆性气候,春温干燥,夏秋雨多。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最高年份1046毫米,最低年份166毫米。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40摄氏度左右,年极端最低气温-16摄氏度左右。乡域内路呈网,村村相通。南部黄河大堤东西贯境,东边开封黄河公路大桥距陈桥6公里。东有106国道,西有107国道,北有两国道连接线。北通北京,南达湖广,它处于郑州、开封、新乡、濮阳四市的中心,交通十分方便。. |
赵岗镇 |
赵岗乡位于河南省封丘县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全乡总面积37.1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总人口26000多人。辖20个行政村。 赵岗乡交通优势优越,106国道,新长公路纵横交叉穿越境内,全乡20个行政村,绝大部分通上了柏油路,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全乡已建成了现代化通讯网络,开通了1300多门程控电话,提前实现了电话乡目标。 全乡耕地面积3.5万亩,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全部实现了井渠、机电配套和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是新乡市农业生产先进乡之一。农作物一年两熟,产品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薯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使全乡经济逐步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轨道,其中钢铁交易已初具规模,并成为全乡经济的支柱产业,如:北常岗的钢铁市场,是目前豫北较大的专业交易市场,马道的红炉锻打、孙村的工业用泵配件,质优价低,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较高,惠寨的惠丰多功能机播耧,已远销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份。由此带动了饮食、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1999年,新一届党委、政府组建以后,按照-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确定了总体思路和目标:以106国道和新长公路交叉处的环岛为中心,向外辐射,经过短期努力,建成工贸小区,商贸小区,综合服务区;建成钢材交易和废旧车辆交易、有色金属交易等几个规模专业市场,把赵岗建设成沿路开发区繁荣发展、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功能齐全的小城镇。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生产加工性企业自建成之日起,第一年免收多种费用,第二年减半征收。诚招天下有志之士来赵岗投资办厂。 总之,赵岗乡党委政府携全乡26000多名干部群众,以诸多的投资优势和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宽松的环境、真诚的信誉,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到赵岗共图发展大业。. |
留光镇 |
留光乡位于河南省封丘县东北部,距县城18公里。据《后汉书》记载,东汉20年,光武帝东游曾驻这里,赐名"刘光",后演变为"留光"。全乡总面积59.2平方公里,耕地5.3万亩,总人口4.2万人,下辖28个行政村,384个村民小组。这里地势平坦,自然趋势西高东低,土壤为两合土、粘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有息氏墓、青堆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古迹,其中青堆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留光乡以崭新的姿态迅速崛起,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到967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5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元,农民储蓄总额近亿元,位居全县25个乡镇之首。. |
潘店镇 |
潘店乡位于封丘东部,面积36.3平方公里,辖23个村民委员会,28个自然村,5870户,24497人,封丘——尹岗公路横穿乡境中部,连接106国道的封丘——曹岗高速公路从南界穿过。. |
城关乡 |
封丘县城关乡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部。全乡总面积34.4平方公里,耕地2.8万亩,总人口2.6万人,辖26个行政村,141个村民小组,6200户。 党的建设方面。我们紧紧围绕抓党建、促经济、促发展、促稳定的工作思路,争创先进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 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红芋、花生等。年产小麦7000多吨,玉米6000多吨,红芋4000多吨,花生2200多吨。农田水利设施齐全,经过几年的不懈发展,已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树成行、渠相通、井配套、旱能浇、涝能排的新农业生产格局。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 庭院经济发展较快,已基本形成了,前葛塔、后葛塔的粉条加工,石庄、中孟的豆腐、豆芽生产,五里井的食品加工的专业化生产格局。特别是前、后葛塔的粉条已远销长垣、山东、东北等地。 城关乡在封丘县城结合部,地势平坦。土壤为两合土和淤土质,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41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大功总干渠、一干渠、天然渠自西南向东北横穿全境,土地高凸,易旱不易涝。地下水埋深7米。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境内有封曹公路、新长公路穿乡而过。向东20公里可到106国道,向西40公里可达107国道,向南50公里可达310国道,向北20公里可到新荷铁路(封丘蒋村车站)。全乡26个村,村村通电话,信息通讯反馈快。. |
荆乡回族乡 |
荆乡回族乡位于河南省封丘县城西4公里处。成立于50年代,恢复于1986年,是豫北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辖5个行政村,27个村民小组,1275户,总人口0.53万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以上。耕地面积7290亩。 本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东临封曹公路,北邻新(乡)长(垣)公路,封獐公路穿乡而过,村村水泥路面,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本乡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部实现现代化通讯,开通程控电话200门,基本实现电话乡。 本乡注重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1997年经河南省教委验收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乡镇”标准。 回族乡地势平坦,土质优良。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田水利条件好,农作物产量连年提高,农业收入不断增加。1998年被新乡市人民政府授予“小康乡”。. |
王村乡 |
王村乡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封丘县城北部,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5万亩,总人口3.6万人,辖50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213个村民小组,8780户,是封丘县第二大乡。 王村乡自然条件优越,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10.4小时,年平均气温13.9℃,无霜期241天;土壤为较肥沃的壤土和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左右,适宜种植各种作物。乡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连接106与107国道的新长公路横穿东西,封—黄公路纵贯南北直接与新荷铁路封丘车站相通,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程控电话。全乡5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井渠、机电配套和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是封丘县黄开工程示范乡之一。现已建成了千亩良种繁育基地和万亩“封芹”生产基地,所产“封芹”早在明清时期即为列入宫庭贡品,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品之一,1996年被命名为“新乡一绝”,古今闻名。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乡已拥有“封丘县粉皮厂”、“泰和实业责任有限公司”、“黄河标准件厂”、“金属制网厂”等有一定影响的企业30多家,创出了“中原牌金属制网”、“黄河牌标准件”、“御槐牌粉皮”等名牌。其中杜庄村生产的“御槐牌”绿豆粉皮曾获1997年香港食品博览会金奖,远近驰名。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收并举,1998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有16个村庄迈入小康村行列。尤其是三里庄村,1992年被河南省命名为“文明村”,之后又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新村”,并带头步入小康村行列。目前,王村乡在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下,正昂首向小康乡(镇)行列迈进。. |
陈固乡 |
陈固乡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封丘县城西北15公里处,全乡总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61261亩,总人口3.5万人,下辖23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7863户。 陈固乡北邻延津,南接应举,地势平坦,土质多呈沙,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5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9.8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15.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最高年份1120毫米,最低年份180毫米。目前,全乡已形成了现代化通讯网络,开通了1600多门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全乡6.1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井渠、机电配套和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万公斤。大力发展了日光温室,目前全乡共有大棚188个。乡镇企业28家。96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一类乡镇”。. |
居厢乡 |
居厢乡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封邱县城北10公里处,全乡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总人口2.7万。所辖19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6250户。下属站、所、院、社23个,是封邱县的一个中等乡镇。 居厢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全乡境内村村通柏油路,已形成1200门程控电话通讯网,农业全部实现井渠、机电配套和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是新乡市农业生产先进乡之一;以香精、香料、机械、化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乡镇企业,一年一个台阶。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已达300家,私营业主达23家,呈现猛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乡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全乡人民正以极大的热情,高昂的干劲,努力实现文明、富裕的小康乡建设目标。. |
鲁岗乡 |
鲁岗乡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封丘县城东十公里处,全乡总面积5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辖37个行政村,183个村民小组,8100户。 鲁岗乡地势平坦,土质为沙土、两合土,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连接107和106国道的封曹公路贯穿全境,东邻106国道,交通极为便利。已开通300门全国直拨电话,通讯方便快捷,电力充足。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全乡4.8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井渠机电配套和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为省小麦、花生、红薯良种繁育生产基地,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区。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200万公斤。现已建成5000亩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和2万亩甘薯生产基地。鲁岗“三粉”(淀粉、粉条、粉皮)闻名遐尔。以建筑农副产品加工、化工(-、饲料、树脂)、造纸为主导产业的乡镇企业,发展迅猛,连获新乡市政府“创业杯”。鲁岗乡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杰地灵。. |
荆隆宫乡 |
荆隆宫乡位于河南省封丘县西南,属沿黄乡,乡政府驻地设在荆隆宫村,距县城15公里。全乡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3.6万亩,总人口2.6万人,下辖22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土壤为两合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荆隆宫乡水利资源丰富,堤北能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灌溉。1980年,当时的封丘县县长乔永庆就看准了这一点,将水稻办公室安排在荆隆宫乡水驿村,揭开了封丘县水稻种植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8年,全乡粮食总产量166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333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7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5元。. |
曹岗乡 |
曹岗乡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封丘县城东南17公里处,全乡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4.7万亩,总人口3万人。所辖25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8000户。下属站、所、院、社等部门15个,是封丘县较大的乡。 曹岗乡南邻黄河,与开封市隔河相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中,适合种植多种作物,有利于高效农业的发展。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水稻引黄河水灌溉,米白质优,大米远销十几个省市,素有鱼米之乡美称。蔬菜、瓜果也极负盛名,姚务的杏,清河的瓜早已闻名遐迩。全乡4.7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井渠、机电配套,耕作达到机械化、种植实现科学化。 曹岗乡地处黄河之滨,水利条件得天独厚,水产养殖业十分兴旺。境内著名的青龙湖,是河南省境内比较大的自然湖,风景秀丽,面积大,水质好,旅游兼养殖。乡政府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现代化养殖场、鱼苗繁育基地。主要品种有鱼、蟹、虾。 曹岗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十分便利,106国道纵贯南北,封曹公路横穿东西,开封黄河大桥北端所处正中,顺道北上可直达北京,南下跨三省直到广州,沿封曹公路向西可入107国道。. |
李庄乡 |
封丘县辖乡。1962年设李庄公社,1964年并入黄陵公社,1969年复设李庄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南临黄河。面积77.6平方公里,人口2.7万。有公路通县城,有黄河贯台渡口。辖李庄、贯台、苦庄、竹岗、鹅湾、刘庄、刘占、潘占、顺河集、朱占、堤湾、海庄、常占、常东、常西、姚庄、张曹、南曹、老张庄、薛郭庄、前辛庄、后辛庄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花生。乡镇企业有印刷厂、面粉厂、皮革制品厂。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此决口,清政府筑高台赈灾,留有遗址。. |
尹岗乡 |
尹岗乡位于封丘东部,辖29个行政村,2.6万口人,3.2万亩耕地。96年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南抓农牧北抓工、沿路建小区、乡中抓流通”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突破口,以铝合金制品、行车起重配件、塑料制品印刷为主导产业,以工业区和专业村建设为工作重点,实施区域规模带动,科技兴乡,优势扩张发展战略,形成了个体经济区域群体化、管理规范化、支柱产业优势化,产值利润同步增长营利化的地方经济特色,开创了尹岗乡二次创业的新局面,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乡具有各种经济成份企业和销售网点140多家,从事生产和营销人员3000多人,98年实现产值1.2亿元,专业村建设初步形成,工业小区已成规模,铝合金制品、行车起重、塑料印刷三大主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高效节能制动器,液压升降平台,液压交空作业本达到部颁标准,填补了省内空白。尹岗乡连续三年被市委命名为“先进乡镇党委”、“计划生育一类乡”、“信访稳定先进单位”,并连续三年获得市委市政府乡镇企业“创业杯”奖。. |
冯村乡 |
冯村乡位于河南省封丘县城东北9公里处,全乡总面积51.5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人口3.4万,辖30个行政村。 冯村乡地势平坦,土质优良,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3.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天然渠,大功引黄工程在冯村境内交叉,水利条件优越。全乡4.5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井渠、机电配套和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是封丘县黄淮海开发示范乡之一,全乡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280万公斤,沿新长公路已建成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花卉、香菇生产基地,拥有班九占、永头两个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2个养殖场,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冯村距郑州、开封、新乡等中心城市均在百公里以内,新(乡)长(垣)公路横贯全境,30个行政村全部铺通柏油路,开通程控电话1200门,移动电话信号转播塔一座,有线电视入村工程正在实施。 全乡有初级中学、高能中学各一所,小学18所,在校教师360名,学生6500名。98年冯村乡顺利通过省政府普九达标验收。台胞-先生系我乡西辅宣村人,95年捐资500万元兴建的希哲中学是河南省最大的台胞捐资办学项目,新乡市最大的农村中学。 乡镇企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制砖业为主,有各类企业28家,康泰尔公司是全县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冯村人杰地灵,大中专学生在人口中的比例居全县各乡镇之首,在外工作人员遍及各地,身居县处级以上要职者近百人,其中不乏如著名台胞-,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朱登山这样的精英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