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红河州 >> 石屏县 >> 宝秀镇 >> 郑营村

郑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郑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郑营村简介

  郑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云南第一村”。
  郑营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城西面约10公里,原名“普胜村”,北面隔“赤瑞湖”与西北方的宝秀镇相望。明朝初年,有位随入滇明军驻扎蒙自的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郑太武,后来在蒙自落籍。几十年后,郑太武的儿子郑从顺从蒙自迁移到石屏,见赤瑞湖南岸的普胜村依山傍水,既得湖水之利,又不会受湖水之害,且土壤肥沃,便举家定居普胜村。不久人丁兴旺的郑从顺将普胜村改名为“郑营”。洪武中后期,朱元璋“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于是又有数百万江南、中原的汉人迁移到云南。这一时期,郑氏一族定居的郑营又有武姓、陈姓、李姓、张姓等江浙皖籍汉人迁入,郑营也就变成了一个多姓汉人聚居的大村落了。
  从前的郑营就是一个完整的小城,四周筑有围墙,东西南北各建有一道栅子门,西南向建有二层楼的炮台。“城”中建有郑、陈、武等姓氏的宗祠。如今围墙不在了,炮台不在了,但宗祠犹在,呈东西走向的青石板路也还保留着,并在两头新修了古色古香的村门。村内还保持着原有三街九巷的古老格局。 
  郑营内规模最宏伟的建筑是村西段的陈氏宗祠,建造于1925年,坐南朝北,通面阔23.8米,总进深52.1米,占地面积1240平方米。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三开间、瓦顶、门框均以砖石拱券。1993年,陈氏宗祠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宗祠在陈氏宗祠东面约百多米远的地方,这是一座建造于清末的三进大院。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大约又从来没有大修过,衰败之象已经很明显了,但仔细一看,也是雕梁画栋、描金绘彩的。特别是大门檐枋、正殿屋檐,雕刻之繁复、细腻、精美,又超过了陈氏宗祠。
  
  郑营的民居建筑也很有特色,这些民居多为坐南朝北的大四合院,屋顶形式为硬山顶,屋脊笔直,左右山尖向上翘起,其左略高于右,这是“左青龙、右白虎”,青龙压白虎,不使白虎抬头的意思。郑营现存数十幢建筑精美、保护完好的古旧民居中,位于郑营村中心区的原陈载东的住宅是比较突出的一座。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32525102 662200 -- 查看 郑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郑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郑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郑营村

  郑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云南第一村”。   郑营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城西面约10公里,原名“普胜村”,北面隔“赤瑞湖”与西北方的宝秀镇相望。明朝初年,有位随入滇明军驻扎蒙自的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郑太武,后来在蒙自落籍。几十年后,郑太武的儿子郑从顺从蒙自迁移到石屏,见赤瑞湖南岸的普胜村依山傍水,既得湖水之利,又不会受湖水之害,且土壤肥沃,便举家定居普胜村。不久人丁兴旺的郑从顺将普胜村改名为“郑营”。洪武中后期,朱元璋“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于是又有数百万江南、中原的汉人迁移到云南。这一时期,郑氏一族定居的郑营又有武姓、陈姓、李姓、张姓等江浙皖籍汉人迁入,郑营也就变成了一个多姓汉人聚居的大村落了。   从前的郑营就是一个完整的小城,四周筑有围墙,东西南北各建有一道栅子门,西南向建有二层楼的炮台。“城”中建有郑、陈、武等姓氏的宗祠。如今围墙不在了,炮台不在了,但宗祠犹在,呈东西走向的青石板路也还保留着,并在两头新修了古色古香的村门。村内还保持着原有三街九巷的古老格局。    郑营内规模最宏伟的建筑是村西段的陈氏宗祠,建造于1925年,坐南朝北,通面阔23.8米,总进深52.1米,占地面积1240平方米。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三开间、瓦顶、门框均以砖石拱券。1993年,陈氏宗祠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宗祠在陈氏宗祠东面约百多米远的地方,这是一座建造于清末的三进大院。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大约又从来没有大修过,衰败之象已经很明显了,但仔细一看,也是雕梁画栋、描金绘彩的。特别是大门檐枋、正殿屋檐,雕刻之繁复、细腻、精美,又超过了陈氏宗祠。      郑营的民居建筑也很有特色,这些民居多为坐南朝北的大四合院,屋顶形式为硬山顶,屋脊笔直,左右山尖向上翘起,其左略高于右,这是“左青龙、右白虎”,青龙压白虎,不使白虎抬头的意思。郑营现存数十幢建筑精美、保护完好的古旧民居中,位于郑营村中心区的原陈载东的住宅是比较突出的一座。    


郑营村特产大全




郑营村景点大全